板块一 第六单元 训练15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_第1页
板块一 第六单元 训练15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_第2页
板块一 第六单元 训练15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1.如图所示是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木牍《集簿》。墓主师饶曾任东海郡功曹史(掌握地方人事),《集簿》记录了东海郡的行政建制、吏员设置、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方面的年度统计数字。该文物()A.可作为墓主官职升降的主要依据B.是研究汉朝中央官制的重要资料C.体现了朝廷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D.反映了秦汉时期监察体制的情况2.(2023·浙江四校5月联考)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官员选拔的主要制度。《晋书·郑袤传子默附传》记载,“初,(晋武)帝以贵公子当品,乡里莫敢与为辈,求之州内,于是十二郡中正佥共举默”。据此材料,对九品中正制的解释错误的是()A.由中正官来评定地方士人的资品B.西晋时期选官标准主要看重家世C.郡守根据中正官评定的资品授官D.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3.(2023·辽宁名校协作体9月联考)唐以前的谏官均为宰相的属员,而宋代台谏官由宰相任免变为皇帝“亲擢”。宋代法律明文规定“选谏官、御史,凡宰执之臣曾所荐者,皆不与选”。这表明宋代()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三省体制已名存实亡C.中枢制衡机制日益完善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4.唐代科举,命题较为随意,“诗赋题不皆有所出,或自以意为之”。而北宋规定“诗、赋、论于九经、诸子、史内出题”,对命题的范围作出明确规定。金代科举也规定“五经、三史正文内出题”。这主要反映出,科举()A.制度设计适应统治需求B.以德才兼备为选拔标准C.命题范围渐趋缩窄僵化D.内容不再考查诗赋题目5.(2023·济南摸底考)下图呈现的是西晋至北宋出身寒门子弟入朝为官的比例。这反映了()A.统治基础的扩大 B.崇尚教育的思想C.儒家思想是主流 D.崇文抑武之风气6.(2023·永州一模)在浙江武义出土的徐谓礼文书,详细记载了南宋官员徐谓礼做官三十多年间的历次委任文书和考核记录。在他的考核记录“印纸”上,处处都是“诣实”“证应”“勘验”等字样,涉及财务审计、人才荐举、赏功罚罪等诸多事项。这表明南宋时期()A.国家统一有助于考核法规完善B.官员选拔与任免制度渐趋成熟C.官员监督管理与评价备受朝廷重视D.文书程式设置体现出封建等级观念7.(2024·呼和浩特一模)清朝《钦定台规》规定,各地巡视御史自命下之日起,在门上大书“回避”字样,不许见客、不收书、不赴饯送宴会,且限领敕后三日出京,沿途不准停留,到境后不受私书私馈等。这一规定有利于()A.扩大巡视御史权力 B.提升监察制度效能C.形成独立监察体系 D.实现地方吏治清明二、非选择题(共14分)8.(2023·湖北七市3月调研)(14分)【古代官员考核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对官吏进行考核的实践由来已久。《周礼》记载大比制度,秦朝实行“五善五失”的上计制度。汉代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对官吏的考核。一般是每年一小考,称为“常课”;三年一大考,称为“大课”。为了防止偏私,考核均采用会议形式,公开举行评议。主考者可以提出种种问题,受考核者需据政绩、实情回答。秋冬岁尽,各县将户数增减、农田垦殖、社会安定状况等,上计于郡,郡再加以汇编,然后,逐级汇总,上报丞相、御史两府,最后是丞相总其成上奏天子。——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与监察——综论中国古代职官管理》材料二唐朝对所有官员不论职位高低,每年都需经过一定的考课,称为小考。每隔三年(也有四年或五年)又举行一次大考。小考评定被考者的等第;大考则综合三年(或四年、五年)中的等第以决定升降赏罚。官吏考核由专门的机构——下属于尚书省的吏部考功司负责。唐代制定官吏的考课标准为“四善”“二十七最”。“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二十七最”则是针对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而规定的不同要求,这主要是对各类官吏才能方面的考察。考官便根据这“四善”“二十七最”的标准,根据被考人的考绩优劣和所得的善最多少,区别为九等。列于中等以上的官吏,可以升官加禄;反之,若列于中等以下的官吏,就要降级罚禄,甚至要受到罢官的处分。考核结果当众宣读,公开议其优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