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题材日常生活类
一、文言文阅读(共8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
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
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
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
⑶相委而生()⑷下车胃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5.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是否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1.(1).约定(2),才(3).离开(4).拉,牵拉
2.(1)正午时您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2)友人感
到惭愧,便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了门。
3.君与家君期R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5.示例一:合适。因为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在前,对“无信”“无礼”之人无需以礼相
待。示例二:不合适。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
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陈元方的待客之道当然不时。
选自《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年代:南朝宋
参考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
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
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
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
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
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
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
词语.“期”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约定”的意思:“下车引之”的意思是“使下车
拉元方”,“引”的意思是“拉
【2题详解】
文言文翻译有宜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宜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
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
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信”“惭”“引”“顾”是此题中的关键诃语,一定要
解释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
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
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匕把握主旨,联系实
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面对友人发怒的情况,元方从“无信”
“无礼”两个方面对友人的行为进行了批判,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就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
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意思是: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
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文中相关句子。结合前一句“友人惭”,可知他下
车来拉元方,是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歉意;再结合元方反驳他的语言来看,可知“引之”是出于对
元方的语言、智慧的赞美与认可。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
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
理。回答合适,从友人的“无信”“无礼”来说:回答不合适,从尊重长辈的角度回答。
【甲】愚公移山(节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
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市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
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姚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
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6.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停顿,限2处。
命令娥氏二子负二山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
①单我之死()②方磨铁杵()
③惧其不已♦也()④媪自言♦姓武()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9.【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科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10.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
【答案】6.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7.(1).即使(2).正在(3).停止(4).说
8.(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9.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10.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
【6题详解】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
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这句话意思是
“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根据意思划分节奏即可。
【7题详解】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
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
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其中“虽”意思是“即使”。
【8题详解】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
充完整。固:顽固;彻:通;还:回家。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
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J”“调”
“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
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9题详解】
解答此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词句,分析理解相关词句,分析其含义及在文中的作
用。日文的写作对象是愚公,其余的人或物都是为塑造愚公形象服务的,即写山的高峻、遗男的
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都是从侧面烘托愚公的形象。移山困难重重,而愚公并未放弃,乃
至感动了神仙,至此愚公直面困难、坚持不懈、为子孙造福的形象跃然纸上。
【10题详解】
解答此题,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文章主旨,把握人物品质。甲文愚公移山成功,是因为“其
不已乜”,“不已”即坚持不懈。乙文李白完成学业,是因为老婆婆誓把铁杵磨成针的毅力感动了
他。白此可见,愚公与李白获得成功的共同原因就是坚持。作答时,符合这一主旨,语言简明通
顺,言之成理即可。
(甲)选自《列子》作者:列御寇年代:战国
(乙)选自《方舆胜览》作者:祝穆年代:南宋
参考译文:
(甲)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
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
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
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
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
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
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乙)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
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
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
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这有一块武氏岩。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答案】(1).⑴嘻!技亦灵怪矣哉(2).(2)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
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本题注意要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不用翻译过
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木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R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
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
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
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日中不至__________(2)去后乃至
(3)已去(4)则是无礼
13.月现代汉语翻译卜面的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4.“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15.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16.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答案】12.(1).到(2).才(3).离开(4).那么,就
13.(1).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2).那人感到惭愧,便
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14.“R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15.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16.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不求统一)
选自《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年代:南宋宋
【12题详解】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
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占今异义词、词
类活月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去”是“离开”的意思。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
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期”是
“约定”的意思,“顾”是“回头看”的意思。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
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
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
分析其含义即可。“友人惭”的原因是“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
无信,待人无礼。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
想合理即可。第一问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
物性格从言行入手;第二问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得到的启示,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合情合理
即可.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故事主旨的理解。故事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通过讲述故事来达
到说理的最终目的。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
的故事中体现。
二、对比阅读(共2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阚送青来。
【乙】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
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7.【甲】诗作者是王安石,【乙】文作者(姓名),他们都是(朝代)的
文学家。
18.解释加点的词:处士(_____)
19.翻译句子: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20.下列选项中理解第送的一项是()
A.甲诗“净无苔”和“手自栽”写出了湖阴先生生活勤勉简朴,情趣高雅。
B.乙文中牧童“拊掌大笑”是因为看到《斗牛图》中的牛违背了生活现实。
C.甲诗以“护田”与“排网”两词,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D.乙文中处士“笑而然之”既是为了化解尴尬,也表达了他对牧童的赞许。
【答案】17.(1).苏轼(2).宋朝
18.本指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后来也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19.现在这(牛)却摇着尾巴在争斗,错了啊。20.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乙文的作者是苏轼。王安石与苏轼是宋朝人,都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人
物。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苏轼,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义。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男子隐
居不出仕,讨厌官场的污浊,这是德行很高的人方能做得出的选择。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字词:“今”,现在;“斗”,争斗;“谬”,错。
【20题详解】
C.有误。甲诗以“护田”与“排网”两词,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借此表达的是
他自己在退官闲居时期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坚守。故选Co
【点睛】
参考译文:(甲)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
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乙)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
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有一天,他晾晒书
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
力量月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现在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
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奴仆,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
道理是不变的。
三、课内阅读(共6分)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占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
奇者。
2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晓雾将期()
⑵四时俱备()
⑶五色父悸()
2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呜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使人烦闷。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答案】21.(1).消散(2).四季(3).交相辉映
22.(1)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底的鱼竞相跳出水面。
(2)自康乐公(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风景了。23.C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
可。
(1)大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歇:消散。
(2)大意:四季常存。四时:四季。
(3)大意:色彩斑斓,交相辉映。交辉:交相辉映。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
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实词:
(1)欲:将要;颓:落下;沉鳞:代指鱼;竞:争相。
(2)自:从;未:没;与:参与,这里是欣赏的意思。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理解。
C项中“繁多杂乱,使人烦闷”判断错误;“猿鸟乱鸣”指来猿、鸟的鸣叫声此起彼伏,让人赏
心悦目。
故选C。
【点睛】
参考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
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从,四季常存。清
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
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
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书谱(节选)
孙过庭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①之绝,晋末称二王②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
为绝伦,其馀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③,或谓
过之。张草犹当雁行④。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⑤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钟
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⑥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
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建古,古质而今妍C”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
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醺一迁,质文三变,驰鹫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文推轮者乎!又云:“子敬之不及逸
少,犹逸少之不及钟张」意者以为评得其纲纪,而未详其始卒也。且元常专工于隶书,伯英尤
精王莫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
始,匪无乖互。
【注释】①钟张:三国魏钟繇(yd。)和东汉张芝的并称。二人皆以善书名。②二王:王羲之、
王献之。③抗行:不相上下。④雁行:排在他后面。⑤假:如果。⑥摭:拾取;摘取。
2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B.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一美/而逸少兼之
C.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D.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2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自古之善•书者/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
B.钟张信为维伦/维多生怪柏(《三峡》)
C.彼•之四贤/彼•竭我盈(《曹刿论战》)
D.未必谢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26.月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
(2)反玉辂于椎轮者乎!
2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氐颐的一项是()
A.羲之博采兼通,无愧书法。王羲之的书法专精擅长,虽然还未完全体现前人书写法则,但能博
采兼通各种书体。
B.书法风尚格调,随世而变。古人的书法风尚质朴,今人的书法格调妍媚。然而,质朴风尚因循
时代发展而兴起,妍媚格调也随世俗变化在更易。
C.书法继承传统,不背潮流。书法最可贵的,在于既能继承历代传统,又不背离时代潮流;既能
追求当今风尚,又不混同他人的弊俗。
D.草体即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形成于汉代,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以草书见长的书法家
有怀素、张旭、王羲之、颜真卿等。
【答案】24.B25.D
26.(1)可以说,钟繇和张芝死后,王羲之、王献之继承了他们。
(2)弃舍精致的宝辇而乘坐原始的牛车呢!27.D
【24题详解】
B.本句译文为元常擅长隶书),伯英精通草体.两人最拿手的本领,而逸少(王羲之)集于
一身。据翻译可断为: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故选及
【25题详解】
A.擅长/优点、长处
B.独特的,少有的/极
C.那/对方,指代齐军
D.他/他
故选D。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还要注意句式变化,倒装句要在翻译
时,把语序调整过来;如果有省略句式,翻译时,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译文要忠于原文,不遗
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语句通畅。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句重点词语:谓:说;继:继承。整句译为:可以说,钟繇和张芝死后,王羲之、王献之
继承了他们。
(2)句重点词语:玉辂:以玉为饰,古代帝王所乘之车;椎轮:原始的无辐车轮。整句译为:
弃舍精致的宝辇而乘坐原始的牛车呢!
【27题详解】
D.以草书见长的书法家有“汉末张芝,晋王羲之、王献之,唐代张旭、怀素”,颜真卿是楷书的
代表。故选D。
【点睛】
参考译文:
自古以来,擅长书法的人,汉、魏时期,有钟繇(y6。)和张芝的卓绝书艺,晋末是王羲之和王
献之的精妙。王羲之说:“近来研究名家书法,认为钟繇、张芝确实超群绝伦,其余的不值得观
赏。”可以说,钟繇和张芝死后,王羲之、王献之继承了他们。王羲之又说:“我的书法与钟繇、
张芝相比,与钟繇是不相上下,或者略超过他。与张芝的草书比,排在他后面:张芝精研熟练.
临池学书,把池水都能染黑了,如果我也下功夫到那个程度,未必赶不过他。”这是推举张芝、
自认超越钟繇的意思。考察王羲之书法的专精擅长,虽然还未完全实现前人法规,但能博采兼通
各种书体,也无愧于书法了。
评论者说:“钟张、二王那四位了不起的大书家,分别在古今书法界特别超绝。但今(二王)不
及古(钟张)。古的特点是质朴,而今的特点却是妍美我认为,质朴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妍美
却随着习俗的不同而变迁。虽然人们书写文字,是为了适应记录语言的需要;然而,正如酒有浓
有淡一样,质朴和文采也是多样的,时代不断进步,前人的东西沿袭中有改革、继承中有发展,
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关键是他们做到了质朴不违时宜,妍美不同时弊。所谓:“文采和朴
实配合适宜,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何必舍弃雕梁画栋的宫殿不住而去穴居,从用美玉装饰
的车上下来去乘连车辐都没有的古车呢?评论者又说:“王献之同王羲之的差距,就象王羲之同
钟繇、张芝的差距一样。”持这种意见的人自以为评价得很准确,却不是真正的了解这两种差距
之间的始末原由。况且,元常(钟繇)擅长隶书,伯英(张芝)精通草体,两人最拿手的本领,
而逸少(王羲之)集于一身。比草书他又能写真书,比真书他又多一样草书,虽然从专业和精通
方面看有一点小不足,而在他涉足的许多方面都很出色。总的来讲,他们之间各有长短。
阅读文言语段,完成题目
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
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弓I之,元方
入门不顾。
28.对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陈元方进入家门后不顾反。
B.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陈元方进门后不再看他。
C.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表示好感)。陈元方进入家门后没有回头看他。
D.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陈元方不顾友人自己进入家门。
29.【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期)去(离开)委(委托)信(信用)
B.期(约定日期)去(离开)委(舍弃)信(信用)
C.期(日期)去(到……去)委(舍弃)信(相信)
D.友人期(约定日期)去(去往)委(委托)信(相信)
30.【小题3】指出以下称呼所指代的对象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尊君:
(2)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家君:
31.对这段短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陈元方反驳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
B.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既是个“无信”又“无礼”的人。
C.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
D.陈元方的言行可看出,其父陈太丘应是个守信懂礼的人。
32•【小题5】翻译句子
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3.通过学习这则故事你受到哪些启发?
【答案】28.C29.B
30.尊君:时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君:您。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31.C
32.远方说:“您和家父约定在中午,中午您没到,就是您不守信用;您在儿子面前骂父亲,就
是无礼」
33.做人要方正,要明礼守信。(言之成理即可)
【28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句关键处是“引”和“顾”的解释,“引”字不可望文生义为“引导”,“顾”是
“回头看”的意思,而不只是一般性的“看”。
考点:文言字词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课内阅读,文章内容简单,易于理解古文的语文是非常精炼的,一个字词往
往含有丰富的意义,所以阅读时不能简单地理解,而要根据语言环境准确地解释其全部意义,这
样才能理解其表达的真正含义。
【2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期”为“相约”,“去”是“离开”,“委”为“舍弃”,“信”为“信用”“守信”,故
B全部正确。
考点:文言字词辨识。
点评:本题不难,老师讲解过此文,所考文言字词易于记忆。对学过的课文,要强化记忆,要注
意老师提示的易错点,比如本文中的“去”和“期”。翻译好文章,也是识记字词的方法之一,
翻译时要关键字语解释准确到位,方能记得清楚。
【30题详解】
试题分析:君,都带有尊敬的意思:国君,君子,父辈。“尊”,是对别人说话,如“令尊”“尊
姓”,“家”,是自称,如“家父”。
考点:文言常识。
点评:本题不难,属常识性问题。学习古文,不仅是学习古代语言,也是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将优良的文化蕴含于自己的生活之中。了解文言中一些常识性知识,
学习古代语言的精华,对培养美好的道德情操也有重要的作用。
[31题详解】
试题分析:“去后乃至”此句说明陈太丘失约在先.不是“友”“不讲信用”“独自上路”,而是陈
太丘心急先走。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细心阅读理清文意便可解答。对文言文句子表达意思的理解,要读好文
章,清楚地了解每个细节,可将有关句子翻译好,先看清字面意思,再分析内涵。
【32题详解】
试题分析:两个“君”字要意义不同,要翻译好,一是对对方的尊称,一是指自己的父亲;
“期”是“相约”的意思;“日中”本义为“日悬中天”,这里是“中午”的意思;“则”是
“就”,语气肯定;“信”是“信用”。
考点:文言句子翻译。
点评:本题不难,句子意思容易理解,难解字不多。古文翻译,是学习古文必做的训练,翻译是
为了准确的理解文意,对朗读背诵也有一定的帮助。翻译句子,先理解大意,再抓关键字语,最
后疏通句子。翻译要做到准确、通顺,完整。
【33题详解】
试题分析:从文中元方所说的“信”字去理解,结合现实生活,真诚,诚实,守信,皆可以议
论。
考点:理解文章,观点表达。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明确,易于理解。解答此类主观题,首先要理解文章的主旨,从文章所表
达的思想谈起,联系现实生活,谈及感想,语言要精炼,主旨意义要突出。
四、课外阅读(共8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荔枝图序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①;华如橘,春荣;实如丹②,夏熟。朵如葡
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缙咒膜如紫绡④,新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外大略如彼,其实
过之.若离本枝,一FT而色变,一日而香变,三H而味变,四五R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⑥,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注释】①冬青:冬天是绿的。②丹:朱红色,像丹砂一样。③红缙(zQng):红色的丝绸。
缙,丝织品的总称,相当于现在的绸。④绡(xid。):生丝织成的绸。⑤醴(II):甜酒。酪(Id
o):奶酪。⑥乐天:指白居易。
34.“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中“书”在文中的意思是o
35.这是一篇说明性的小品文,文中使用次数最多的说明方法是______,显示这种说明方法的
标志词是—。
36.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案】34.书写,题写。
35.(1).打比方(2).如
36.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3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
“南兵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的意思是:南宾郡的太守白乐天,让官画工画成一幅荔枝图,
并写上这篇序。书:动词,书写,题写。
【3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一般有作比较、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下定
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
从文中的“树形团团如帷盖”“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缗,膜如紫绡,魏肉莹白如冰雪,
浆液甘酸如醴酪”的“如”字可知,这是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3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章主要用说明、描写的表达方式介绍了荔枝生长的环境、外形特点、味道及不易存储等特点,
客观形象地对荔枝本身进行了全面介绍。从第二段的最后一句“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R
者云”可知,写上这篇序,这是为了告诉没有见过荔枝的人以及见过不到三天的人。
【点睛】
参考译文:
荔枝生长在巴州和峡州之间一带地方。它的树形呈圆的形状,很像古代用来遮蔽东西的帷盖。叶
像桂树的叶,冬季还是绿色的;花像橘树的花,在春天开放;果实的颜色像丹砂那样红,夏季成
熟。果实聚成簇,像葡萄,核像枇杷的核,壳像红绸,膜像紫绸,辄肉像冰雪一样晶莹,洁白,
浆液像醴那样甜,像酪那样酸。关于荔枝的情况,大概也就如同前面所说的情形,那实际的情况
比介绍的这些还要好。假如果实离开了枝体,一天颜色就变了,两天香味就变了,三天味道就变
了,四五天以后,色香味就全消失了。
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宾郡的太守白乐天,让官画工画成一幅荔枝图,并写上这篇序,这是为了
告诉没有见过荔枝的人以及见过不到三天的人。
言志①
颜渊、季路侍②。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日:“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
无憾⑤。”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⑦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
之,少者怀之。”
【注释】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治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知。②颜渊、季
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做侍。③盍:何不。④
裘:轻暖的皮袄。⑤憾:遗憾。⑥伐:夸耀。⑦施:表白。
3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盍各言尔志(助词,无义)
B.衣轻裘(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C.阿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旧)
D.无施岁(功劳)
38.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愿闻子之志”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禽兽之变诈几何战
C.夫君子之行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9.“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请
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答案】37.A38.C
39.孔子:仁义;子路:重情义;颜渊:谦虚忠厚。
【3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
A.“盍各言尔志”句意是: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尔:人称代词,你们。因此括号里的解
释“助词,无义”表述错误;
B.“衣轻裘”句意是:穿轻暖的皮袄。衣:名词做动词,穿。因此B项括号里的解释正确;
C.“敝之而无憾”句意是:用坏了也不抱怨。敝:弄坏,使……破旧。因此C项括号里的解释正
确;
D.“无施劳”句意是: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劳:功劳。因此D项括号里的解释正确;
故选Ao
【38题详解】
题干里的“愿闻子之志”句意是:希望听听您的志向。之:结构助词,的。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句意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之”字在这句话中是助词,用
于主语与谓语之间,以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句意是: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之”字在这句话中无实际意
义,起到补足音节的作用,使句子读起来有抑扬感觉;
C.“夫君子之行”句意是:君子的行为操守。“之”在这里也是结构助词,的。与题干“之”的
意思一致;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句意是: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之”在这里是代
词,代指学习;
故选C
【39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
手。白“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可知子路重情义;由“愿无伐善,无施劳”
可知颜渊谦虚忠厚;孔子说的话说明他致力于让所有人都得到社会的关爱,体现了他的仁义。
【点睛】
译文:
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
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
处,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平辈的
人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
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
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从草为林,以虫蚁
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人物,拔山倒树而来,盖i癞虾蟆,舌一吐
而二旦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40.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作青云白鹤现
(2)班数十
41.请你翻译下面语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2.第三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o
43.第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所拔的“山”指的是:
,所倒之“树”指的是:
44.文中出现了几个成语,请写出两个来。
45.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46.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通,。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
(3)“由,诲女知之乎?____通______,<>
(4)项为之罩。通,。
【答案】40.景观,景象;用鞭子打
41.(1)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2)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
42.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43.(1).癞蛤蟆(2).土砾凸者(3).丛草
44.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人物
45.因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且观察细致,加之有丰富的想象力,又富有童心童
趣。
46.(1).知(2).智(3).智慧⑷.说(5).悦(6).愉快(7).
女(8).汝(9).你(10).强(11).僵(12).僵硬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含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词语意思。
(1)句意为: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观:景观,景象。
(2)句意为:鞭打了几十下;鞭:名词作动词用,用鞭子打。
[41题详解】
本题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1196-1-112:2025 EN Coaxial communication cables - Part 1-112: Electrical test methods - Test for return loss and 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
- 工程项目分包合同
- 绿色能源项目投资风险防控协议书
- 现代商业房屋买卖合同
- 产品供货合同范本(32篇)
- 离婚房产协议书
- 纯人工劳务分包合同
- 环保设备销售安装维修服务合同
- 合伙人股份转让协议书
- 居间合同服务协议书
- 教学课件-电力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与应用(王晶)
- GB/T 26189.2-2024工作场所照明第2部分:室外作业场所的安全保障照明要求
-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身边的物体》全部课件(共7课时)
- 盐城江苏盐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直属事业单位市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管理中心招聘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医院教学秘书培训
- 2025江苏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事业单位招聘8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小学教室卫生管理
- 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第三章第三节《数据分析报告与应用》说课稿
- 体育科学急救知识
- 工程项目建设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