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1740-2023 冬季公路路面气象状态观测规范_第1页
DB52-T 1740-2023 冬季公路路面气象状态观测规范_第2页
DB52-T 1740-2023 冬季公路路面气象状态观测规范_第3页
DB52-T 1740-2023 冬季公路路面气象状态观测规范_第4页
DB52-T 1740-2023 冬季公路路面气象状态观测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7.060

CCSA47

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1740—2023

冬季公路路面气象状态观测规范

Specificationsformeteorologicalstateofwinterhighway

pavementobservation

2023-06-07发布2023-09-01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2/T1740—2023

冬季公路路面气象状态观测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冬季公路路面气象状态观测的技术要求与观测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冬季公路路面气象状态的人工观测和仪器自动观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1162-2014地面气象观测场(室)防雷技术规范

GB/T33695-2017地面气象要素编码与数据格式

GB/T33703-2017自动气象站观测规范

GB/T35221-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

GB/T35224-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天气现象

GB/T35229-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雪深与雪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路路面气象状态meteorologicalstateofhighwaypavement

公路路面在自然条件下呈现的干燥、潮湿、积水、积雪、结冰等气象状态。

3.2

冰厚icethickness

结冰表面到下垫面的垂直厚度。

注:单位为毫米(mm)。

3.3

雪深snowdepth

积雪表面到下垫面的垂直深度。

[来源:GB/T35229—2017,3.1]

注:单位为厘米(cm)。

1

DB52/T1740—2023

3.4

道路结冰roadicing

降水(如雨、雪、冻雨或雾滴)碰到温度低于0℃的路面而出现的结冰现象。

3.5

冰雪混合物iceandsnowmixture

道路在不同时间段出现结冰和积雪现象,并能够稳定共存的一种状态。

4路面气象状态代码和状态分类

冬季公路路面气象状态分为六种状态,并以00~05数码表示,见表1。

表1公路路面气象状态代码、分类及判定方法

代码路面状态分类判定方法

00干燥被观测的公路路面没有明显水迹,手触摸没有湿润的感觉。

01潮湿被观测的公路路面被水沾湿,但无连续水膜。

02积水被观测的公路路面全部被连续水膜覆盖,人眼可观察到明显的水面反光现象。

03积雪被观测的公路路面完全被雪覆盖,且没有融化现象。

04结冰被观测的公路路面完全被冰覆盖,且没有融化现象。

05冰雪混合物被观测的公路路面完全被冰和雪的混合物覆盖,且没有融化现象。

5通用要求

5.1观测仪器及要求

5.1.1人工观测工具

人工测量公路路面覆盖物厚度宜使用标尺立杆和水平尺,观测工具技术要求和整体示意图参见

附录A。

5.1.2自动观测仪器

5.1.2.1自动观测仪器基于降水相态识别原理设计,一般使用红外多光谱、视频实景等传感器,由传

感器、采集器、电源、通信等部件组成。仪器功能应具备:

a)可对公路路面气象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b)能准确识别公路路面气象状态。

5.1.2.2观测指标应满足:

a)识别种类:应能至少识别干燥、潮湿、积水、积雪、结冰五种状态;

b)精度:大于90%。

5.1.2.3厚度测量性能应达到:

a)测量范围:雪≥1cm,冰、水厚度≥0.1mm;

2

DB52/T1740—2023

b)分辨率:0.1mm;

c)精度:±0.5mm。

5.2观测时段

冬季观测宜选择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2月,有特殊观测需求的可适当调整观测时段。

5.3观测场地

5.3.1公路路面气象状态专用观测场

5.3.1.1选址

宜按以下条件确定场地:

a)平坦、开阔的自然下垫面,可代表周围公路路面气象状态;

b)避开低洼、风口、易发生积水地段。

5.3.1.2建设

应按以下要求建设场地:

a)建设两块面积不小于2m×2m的专专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和公路沥青路面,作为观测干燥、潮湿、

积水、积雪、结冰和冰雪混合物等的观测场地,施工要求参见附录B;

b)观测场地与周围地面平齐;

c)观测场地南面预留不小于2m×0.5m的面积用于自动观测仪器的安装,参见附录C;

d)具有自动观测仪器的场地应建有防雷设施,宜采用人工垂直接地体与人工水平接地体的方式

埋设防雷接地体,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应符合GB/T31162-2014中8的要求。

5.3.1.3设备安装

应按以下要求安装观测仪器:

a)标尺杆应垂直安放于路面气象状态观测场的中心点处,安装位置参见附录C;

b)自动观测仪器应安装在观测场地南面,安装布局应互不影响且便于观测操作,应符合

GB/T35221-2017中5.4的要求。

5.3.2公路沿线

5.3.2.1选址

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选择在公路沿线的自然平整下垫面上,距离满足路面状态传感器对公路路面观测距离的要

求,且不影响车辆正常通行;

b)应具备自然通风和光照条件,避免建在植被覆盖、外界活动及通讯等对观测数据准确性有干

扰的区域。

5.3.2.2建设

自动观测仪器应满足以下要求:

a)基础平台应为钢筋混凝土构筑物,表面保持水平,高度持平路面;

b)防雷设施宜采用人工垂直接地体,材料和规格参照GB/T31162-2014中中8.4的要求。

3

DB52/T1740—2023

6观测方法

6.1人工观测

6.1.1观测时间

观测时间按下列条件确定:

a)每日08时开展1次路面气象状态观测;

b)有冰雪路面气象状态出现时,在14时和20时两个时次进行加密观测。

6.1.2观测点的选取

分别在两块观测场地上,各取距场地中心标尺杆30cm~50cm的3个观测点进行样本测量,3个测量

点中每两个点与中心点的夹角为120°,误差±10°,观测点参见附录C。

6.1.3测量和记录

宜按下列要求进行观测和记录:

a)路面气象状态和天气状况采用目测方式,并按表1的分类进行记录,记录表格参见附录D;

b)覆盖物为冰时,水平尺水平摆放于毫毫米标尺杆与被测点之间,此时水平尺底边对应中心点直

尺的刻度减去基准刻度即为冰的厚度,记录为3个样本点的平均值,单位为mm整数,小数位

四舍五入;

c)覆盖物为雪时,在3个样本观测点按GB/T35229-2017中5.1.2的要求进行测量;

d)覆盖物为冰雪混合时,宜对冰厚和雪深进行单独测量,并记录覆盖顺序;

e)每次观测结束后,应记录当时的天气现象。

注:因标尺杆会影响其下方的结冰厚度,当厚度高于被测点厚度时,在测量时需先对标尺杆下方进行除冰,保证水

平尺能摆放水平并能指示到直尺刻度。

6.1.4数据应用

观测数据用于附近公路交通气象服务时,需结合附近交通气象站的路面状态观测测数据,并进行位置、

海拔等参数的订正。

6.2自动观测

6.2.1启停时间

观测日期前1个月内启用自动观测仪器,观测日期结束后1个月内停用。

6.2.2采样

宜按以下要求进行采样:

a)路面气象状态每分钟采样1次,包括但不限于表1所列的6种路面状况;

b)冰厚和雪深每6s采样一个高度值,应符合GB/T35229-2017中5.2.2.1的要求,包括但不限

于冰厚、雪深两种高度,冰厚单位为mm整数,雪深为cm整数,小数位四舍五入。

6.2.3算法

冰厚、雪深采用GB/T35229-2017中5.2.2..2的方法进行计算。

4

DB52/T1740—2023

6.2.4数据文件格式

生成数据文件格式应符合GB/T33695-2017中6.1的要求。

7维护

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a)每年开展观测前,应清除观测场地的地表杂物,并做标识;

b)仪器和设施维护参照GB/T33703-2017中5.3的要求进行维护。

5

DB52/T1740—2023

A

A

附录A

(资料性)

标尺立杆和水平尺

A.1标尺立杆及水平尺技术要求:

a)立杆为圆柱形(见图A.1),直径等于30mm,高度距观测场地面为70cm;

b)立杆为哑光色非金属材质,不易变形和脆裂;

c)立杆双侧贴有毫米刻度,有效长度至少为0mm~600mm,且0mm刻度线与路面平齐;

d)水平尺有效长度不小于300mm,具备水平位置水准器。

图A.1标尺整体示意图

说明:

1——标尺;

2——刻度。

图A.2水平尺整体示意图

6

DB52/T1740—2023

N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