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适应性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26/24/wKhkGWetJ2-AUwXuAAFU8lPazz4297.jpg)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适应性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26/24/wKhkGWetJ2-AUwXuAAFU8lPazz42972.jpg)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适应性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26/24/wKhkGWetJ2-AUwXuAAFU8lPazz42973.jpg)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适应性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26/24/wKhkGWetJ2-AUwXuAAFU8lPazz42974.jpg)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适应性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26/24/wKhkGWetJ2-AUwXuAAFU8lPazz429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适应性试题高三语文考生须知: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青铜编钟制作技艺遵循古法,以铜、锡、铅为材料,通过制模、制范、结壳、浇铸、修整、校音等数十道工序,制成两件以上的铜钟,编列成组,悬挂用于演奏。“合瓦型”设计、“失蜡法”铸造和“一钟双音”校音,是该技艺的核心技术,加上钟壁厚度的合理设计和炉火纯青的热处理技术,使铸件形成“合瓦形”,产生双音区,构成“共振腔”,从而对其所在的振动区起到负载作用,有助于编钟进入稳态振动。曾侯乙编钟(部分)随州地处鄂北“随枣走廊”,是商周时期铜料运输的交通要道,文献中称“金道锡行”。富集的铜料资源,促使随州地区青铜编钟制作技艺的产生与发展,诞生了灿烂的青铜文明。1978年出土于随州的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它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随州也被誉为“中国编钟之乡”。青铜编钟制作技艺遵循古法,涉及材料学、冶金学、物理学等多学科,同时还实现了金属造型艺术和音乐表现艺术的完美结合。然而,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青铜时代在秦汉之际慢慢谢幕,青铜编钟制作技艺也逐渐走向衰落。如今,这一传统技艺在随州工匠的手中得以再现并传承。(摘编自李文军等《探秘“国家级非遗”随州编钟制作》)材料二:曾侯乙编钟将各种不同的青铜钟根据音调大小的秩序进行排列后悬挂于钟架,使用木槌进行演奏。曾侯乙墓葬是根据周朝八音乐器法进行分类,基本上所有的乐器都能够从中找到。曾侯乙编钟上镌刻了和音乐相关的铭文,比如说律名以及标音等,同时还有磬盒铭文、磬铭文等相关内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先秦时期的乐律。曾侯乙编钟还体现了出我国古代的雕饰成就,其利用高浮雕和浅浮雕所雕刻的甬钟以及铜人底座上所刻画的蟠龙纹饰,非常具有层次感与立体感;钟架木质横梁的铜套上雕刻的花瓣以及镂空的龙首,就如同一条真龙遨游在花丛中;钟架立柱上有人体图案,人腰间佩剑,其双手朝上举起,神态非常自然。曾侯乙编钟外形是曲尺形,辅以圆雕、浮雕、阴刻等装饰技法,外形古朴庄重。一些钟表面有些凸起的“钟枚”,用处是减小声音的扩散,发出更加浑厚的低音。曾侯乙编钟表面镌刻了铭文2828字,从现阶段的考古发现中能够了解到,在春秋中晚期便已经有了错金工艺同时普遍用于铭文的错嵌中。错金工艺在战国时期有了更快的发展,曾侯乙编钟上的错金铭文便是一个很好证明。(摘编自董俊宏《曾侯乙编钟的文化艺术成就分析》)
材料三: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谈到“古乐钟皆扁,如合瓦”,所谓“合瓦”,就是其形状如两块瓦片合在一起。曾侯乙编钟的钟体扁圆,由于边角有棱,能对钟声起阻尼作用,加速钟声的衰减,所以能击出乐律明晰的节奏,作为旋律乐器使用。由于普通的截面是正圆形的钟,振动模式固定不变,且壁厚不均匀,导致产生许多复杂的泛音、分音,所击出的声音持续时间太长,因而无法达到这种效果。曾侯乙编钟具有“一钟双音”的特性,敲击钟体的不同部位时会发出两个不同的音调,因此一套完整的编钟就可以演奏很多不同的乐曲。研究表明,曾侯乙编钟钟体的横截面为扁形,正面与侧面内距不对称,因此一个独立的编钟单位有两个基频,可以得到通常为小三度或大三度音程的两个乐音。从材料上来看,虽然曾侯乙编钟主要成分是铜,但当加进了少量的锡和铅之后就成为一种合金。青铜钟在各种金属成分的比例上十分有讲究,比如,为了提高青铜的硬度,可以在青铜中适当增加锡的含量。但如果锡的含量过多,青铜就会变脆,而不耐敲击。同时,铜中加铅,可降低青铜熔铸时的熔点,还可以减弱因加锡所导致的脆性,使所铸的钟耐击经用。但如果铅的含量过高,就会使钟的音色干涩无韵。曾侯乙编钟比欧洲十二平均律钢琴早2000多年,它的出土打破了“中国的七声音阶是从欧洲传来”的说法,证实了中国才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除“一钟双音”特性外,曾侯乙编钟十二律齐备,音域跨度达五个八度,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这证明早在战国时期的中国,五度相生律就已经应用于实践。而在100多年后的欧洲,希腊科学家毕达哥拉斯才刚刚提出五度相生律。(摘编自黄晋烨《从曾侯乙编钟论传统美术表现技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青铜编钟制作技艺遵循古法,匠心独运,由“合瓦型”设计、“失蜡法”铸造以及“一钟双音”校音三种技术组成。B.错金工艺始于春秋中晚期,并普遍用于铭文的错嵌中,曾侯乙编钟上的错金铭文则说明该工艺在战国时期有了更快的发展。C.铜、锡、铅作为曾侯乙编钟铸造的必要金属成分,其所占比例都不宜过高,否则会对钟体的某些性能产生较大影响。D.曾侯乙编钟十二律齐备,音域跨度达五个八度,这证明五度相生律在中国战国时期就已经应用于实践,早于欧洲百余年。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青铜编钟制作技艺自秦汉逐渐走向衰落后,如今得以再现并传承下去,得益于编钟工匠为研究该技艺付出了不懈努力。B.如果今人想要研究先秦时期的乐律知识,那么曾侯乙编钟上如律名、标音等相关铭文就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史料。C.用木槌敲击曾侯乙编钟,钟体就会发出音色不同的两种乐声,这体现了“一钟双音”的音色重叠之美。D.在曾侯乙编钟出土之前,有观点认为七声音阶是从欧洲传到中国的,但这只是推测而已,并没有事实依据。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曾侯乙编钟的文化艺术成就的一项是(3分)A.能够旋宫转调,演奏各种采用和声、复调以及转调手法的中国乐曲。B.既采用了分铸、铸接工艺,又采用了分范合铸工艺和红铜铸镶工艺。C.表面的铭文有着修长的形体、诘曲的笔画和统一的结构,独具新意。D.钟架分为上、中、下三层,由六个佩剑的武士铜像和八个圆柱承托。
4.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曾侯乙编钟与永乐大钟在铸造工艺上的相似之处。(4分)信息链接:铸造于明永乐年间的永乐大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钟。铜钟通高6.75米,钟壁最厚处185毫米,最薄处94毫米,重约46吨。外形设计简洁,内外遍铸铭文共22.7万字,用若干环形线把钟体外壁、内壁划分成若干“铭文圈”,铜钟合金成分为:铜80.54%、锡16.40%、铅1.12%,为泥范铸造。永乐大钟钟声悠扬悦耳,经专家测试,其声音振动频率与音乐上的标准频率相同或相似,轻击时圆润深沉,重击时浑厚洪亮。声音最远可传90里,尾音长达2分钟以上。每年新年来临之际,这口历经五百多年的大钟仍会准时敲响。5.同样是青铜钟,为什么曾侯乙编钟可以作为旋律乐器使用,而第4题“信息链接”中所介绍的永乐大钟却不行?请根据材料分别加以简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孤
独
李娟
大部分时候我妈独自一人生活。在阿克哈拉村,她的日常安保措施如下:在房子后墙上多挖一个后门,一旦有坏人闯入,就从后门撤退;若坏人追了上来,就顺着预先靠在后门外的梯子爬上屋顶;若是坏人也跟着爬上来,就用预先放在屋顶上的榔头敲他的头……此外,还有椅垫下藏刀子,门背后放石灰等诸多细节。她说:“能不害怕吗?就我一个人。”说来也奇怪,像我妈这么胆小的人,到了荒野里,一个人守着一大块地,生活全面敞开。再也没有墙壁了,也没有后门、梯子和榔头……却再也不提害怕的事了。她说:“怕什么怕?这么大的地方,就我一个人。”真的再没有人了。在戈壁滩上,走一个小时也没遇到一个人。如同走了千百万年也没遇到一个人。不但没有人,路过的帐篷或地窝子也没有炊烟,眼前的土路上也没有脚印。四面八方空空荡荡。站在大地上,仿佛千万年后独自重返地球。①关于地球的全部秘密都在风中。风声呼啸,激动又急迫。可我一句也听不懂。它拼命推我攘我,我还是什么都不明白。它转身撞向另一场大风,在我对面不远处卷起旋风,先指天,后指地。我目瞪口呆,仿佛真的离开地球太久。风势渐渐平息。古老的地球稳稳当当悬于宇宙中央。站在地球上,像站在全世界的至高点,像垫着整颗星球探身宇宙。日月擦肩而过。地球另一侧的海洋,呼吸般一起一伏。眼下唯一的人的痕迹是向日葵地。秧苗横平竖直,整齐茁壮。我走进去寻找我妈。又寻找赛虎和丑丑。地球上真的只剩我一人。我回到家,绕着蒙古包走一圈。突然看到一只鸡在附近的土堆旁踱步,并偏头看我。这才暗舒一口气。我妈说:“我有时候想唱歌,却一首也想不起来。有时候突然想起来了,就赶紧唱。有时候给赛虎唱,有时候给兔子唱。”赛虎静静地听,卧在她脚边抬头看她。眼睛美丽明亮,流转万千语言。兔子却心不在焉,跳跳走走,三瓣嘴不停蠕动。兔子尾随她走向葵花地深处。②兔子的道路更窄,兔子的视野更低。世界再大,在兔子那里也只剩一条深不见底的洞穴。而我妈高高在上,引领兔子走在幽深曲折的洞穴世界里。我妈不唱歌的时候,洞穴前不见头,后不见底。我妈唱歌的时候,洞穴全部消失。兔子第一次看到天空和海洋。劳动纯洁而寂静。我妈心里惦记着该锄草的那块地,惦记着几天后的灌溉,惦记着还没买到的化肥。所有这些将她的荒野生活填得满满当当。她扛着铁锨从地东头走到地西头,心里一件一件盘算。突然一抬头,看到了世上最美丽的一朵云。她满满当当的荒野生活瞬间裂开巨大的空白。她一时间激动又茫然。她想向世上所有人倾诉这朵云的美丽。她想:在倾诉之前,得先想好该怎么说。于是她就站在那里想啊想啊。云慢慢变化,渐渐平凡。她心中的措辞却愈加华美。她又想唱歌。仍旧想不起一首。这时她发现兔子不见了。她想,兔子和云之间肯定有某种神秘的联系。至少它们都是白的。
赛虎也是白的。但它是不安之白,退避之白。它有无限心事。它总是不被允许进入葵花地。因为它的腿受过重伤,我妈不忍心它走动太多。她对它说:“不许跟着我,就在这里自己玩。我一会就回来接你。”它似乎听懂了,原地卧下。我妈边走边回头望。它一动不动凝视她,乖巧得近乎悲哀。它是黑暗之白,破碎之白。我妈无数次离它远去,也无数次转身重新走向它,抱起它,一同深入葵花地深处。我做好了饭,在蒙古包里等我妈回家。等着等着就睡着了。哪怕睡着了,也能清晰感觉到置身睡眠中的自己是何等微弱渺小。睡眠是地球上第二巨大的事物。第一巨大的是安静。我在梦中起身,推开门,走向远处的葵花地。走了千百万年也没能抵达。千百万年后我独自醒来。饭菜凉了,我妈仍然没有回家。吃饭的时候我妈再一次称赞:“这里真好!一个人也没有!”(有删改)文本二:羊
道
李娟
我脚下的路恰从这世界正中间通过,像是天地大梦中清醒的事物。我稳当当的走在路上,这里是大陆的腹心,是地球上离大海较遥远的地方。亚洲和欧洲在这里相遇,这是西方的东方。但是在这里真正属于我的世界只有脚下的小路那么宽,我一步也不会离开这条路。我从不曾需要多么宽阔的通道,能侧身而过就足够了。像鸟在天空侧身飞翔,鱼在大海里侧身遨游。我从来不曾渴望过全部的世界,我只是经过这个世界去向的一个小小的所在。我只依赖熟知的事物而生活,我心有牵挂,不想迷路,不想回不了家。我在山野里游荡,在节制之中,但已经感到足够的自由。我的红的马是一匹老马,老实巴交,壮实稳妥。……我们一起出门时,总是商量着走路。遇到在草地中平行前进的两条路时,我提议说:“走左边吧?”它稍微估摸一下也就同意了。但是如果它记起左边小道上的石头比右边多的话,会客气地说:“还是右边好。”于是,我们出门时从来都顺顺当当。当孩子们都不在的时候,秋千以群山为背景,深深地静止,分外孤独。③当穿红衣的加依娜高高地荡起秋千,在林海上空来回穿梭时,那情景却更为孤独。我在最细微的差异里、最深暗的裂隙中无边坠落。我的相机留不住任何一处路过的情景,而路过的情景也没什么能挽留得住我。我无法停止坠落。携着这样的影子走在这样光明万里的天地间,就像是举着火把走在茫茫深夜里。④“目标太大”。世界永远只在我对面,行星永远遥远而孤独。唉,看来生活再艰辛也不能将就着过日子啊……漂漂亮亮、从从容容地出现在大家面前,不仅是虚荣的事,更是庄重与自信的事。(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叙写母亲于阿克哈拉村的安保举措,鲜活展现其胆小之态,与荒野中的大胆形成鲜明对照,增添故事趣味。B.文本一把赛虎之白描绘为“不安之白,退避之白”“黑暗之白,破碎之白”,此独特表述寄寓作者对赛虎的复杂情愫。C.文本二将脚下之路喻为“天地大梦中清醒之物”,以新奇比喻凸显路于作者心中的特殊意涵与别样体悟。
D.两篇文本皆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呈现作者对生活的细腻洞察与深刻感悟,使读者有强烈代入感。7.对文本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通过描写风声和自己的感受,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迷茫的氛围。B.句子②通过对兔子视角的描写,侧面烘托出母亲在荒野中的高大形象。C.句子③将动态的荡秋千场景与孤独感相联系,以动衬静,强化了荒野孤独的氛围。D.句子④运用夸张手法,生动展现出作者在广阔天地间强烈的孤独感与世界的疏离感。8.为什么说母亲在荒野中的生活看似孤独,实则充实?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4分)
9.请结合两篇文本,简要说明李娟散文中“心魂触动式表达”是如何体现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太宗尝怒.苑西监穆裕,命于朝堂斩之。时高宗为皇太子,遽犯颜进谏,太宗意乃解。司徒长孙无忌曰:“自古太子之谏,或乘间从容而言。今陛下发天威之怒.,太子申犯颜之谏,诚古今未有。”太宗曰:“夫人久相与处,自然染习。自朕御天下,虚心正直,即有魏征朝夕进谏。自征云亡,刘洎、岑文本、马周、褚遂良等继之。皇太子幼在朕膝前,每见朕心说谏者,因染以成性,故有今日之谏。”(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二)材料二:魏征之谏,亦动以隋为戒,谓:“隋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哉?特恃其富强,不虑后患驱天下以从欲遂以四海为尊殒于匹夫之手。陛下当鉴彼之失。”又曰:“我之所代,实在有隋。隋氏乱亡之源,圣明所亲见;隋之末乱,自谓.必无乱;隋之未亡,自谓必不亡。所以甲兵屡动,徭役不息,至于身戮而犹未悟。今能思其所以乱则治矣思其所以亡而存矣。”马周亦言:“炀帝笑齐、魏之失国,今之视炀帝,犹炀帝之视齐、魏也。”此当时君臣动色相戒,皆由殷鉴不远,警于目而惕于心,故臣以进言为忠,君以听言为急。其后勋业日隆,治.平日久,即太宗已不能无稍厌。魏征谓贞观之初,导人以言,三年后见谏者悦而从之,近一二年勉强受谏而终不平。是可知贞观中年,功成志满,已不复能好臣其所受教。然则惧生于有所惩,怠生于无所儆,人主大抵皆然。若后世蒙业之君,运当清泰,外无覆车之戒,而内有转圜之美,岂不比太宗更难哉!(节选自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九)材料三:夫谏官职在谏矣、谏者,谏君者也,征声逐色,奖谀斥忠,好利喜功,狎小人,耽.逸豫,一有其几而必犯颜以诤;大臣不道,误国妨贤,导主贼民,而君偏任之,则直纠之而无隐。若夫群执事之修坠,则六官之长霰其成,执宪之臣督其失,宰相与天子总大纲以裁其正,初不藉谏官之毛举鸷击、搜剔苛求、以矜辨察;老成熟虑之訏谟,非繁称曲说,矫举异同于俄顷者,所可诧风裁以决定者也。(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地方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不虑后A患B驱天下C以从D欲E遂以四海F为尊G殒H于匹夫之手
11.下列对材料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宗尝怒苑西监穆裕”与“今陛下发天威之怒”中的两个“怒”用法不相同。B.“自谓必无乱”的“谓”与《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中的“以为”含义相近。C.治,太平,与《过秦论》“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所描写的状态类似。D.耽,沉溺、迷恋,与《氓》“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中的“耽”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唐太宗发怒并下令将苑西监穆裕斩首一事,时为太子的唐高宗选择犯颜直谏,唐太宗认为太子此举是因受到了魏征、刘洎等人进谏的影响。B.魏征向皇帝进谏时指出,唐朝应当以隋朝的祸乱和灭亡为鉴,吸取历朝历代皇帝治理国家的教训,以避免重蹈覆辙,这与马周的观点是一致的。C.贞观初年,唐太宗引导人们进谏,三年后见到进谏的人就高兴地听从他们的意见,日子久了之后却渐渐产生了厌烦的情绪,只是勉强接受谏言。D.王夫之认为,官员的政务应当由六部长官考核,执法大臣监督,宰相和天子总揽大纲来裁决是否公正,谏官则是管理朝中琐事,做到明辨苛察。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自古太子之谏,或乘间从容而言。
(2)所以甲兵屡动,徭役不息,至于身戮而犹未悟。
14.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赵翼认为这是什么原因?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送韦城李少府张九龄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地点在路旁驿亭,季节是春天,送别的对象则为李少府。B.颔联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落笔,写野花将尽,林鸟鸣啼,渲染了离别的氛围。C.颈联具体描写送别的场景,“别酒”“归轩”分别从主客双方着笔,画面感强。D.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厚,既有惜别之情,又有对友情的坚定信念。16.孟子说:“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这在诗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在《项脊轩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项脊轩庭阶上小鸟啄食情景,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人才是众多的,需要有合适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展现才能,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古代诗歌中常在上下两句对举出现“前后”“上下”“远近”“天地”等词语,来表述时间或空间的变换,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下面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战国策》里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头上一段: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把这一段用现代话来说一遍,就会发现有很大的差别。光看字形,现代不用的字只有四个:昳、曰、孰、吾。联系字的意义和用法来看,真正古今一致的,除人名、地名外,也只有十二个字:八、我、能、城、国、不、客、从、来、坐、谈、问。大多数的字,____A_______,就是用法有些两样。大致说来,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意义没有改变,____B____,只能作为复音词或者成语的一个成分。有的构词的能力还比较强,如:形、貌、衣、镜、北、何、自、信、日、外;有的只在少数词语里出现,如:丽、朝、窥、妻、甚。第二种情形是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很大限制。例如:作为连词的“而”“与”,只见于一定的文体;表示从属关系的“之”只用于“百分之几”“原因之一”等;起指代作用的“者”只用于“作者”“读者”等;“有余”现在能懂,但不大用。第三种情形是这里所用的意义,在现代已经不用。例如:修、服、谓、其、公、及、君、也、旦、之、若。①“尺”似乎是属于古今通用的一类(1尺为10寸,1寸约3.33厘米),②而且这里说邹忌身长八尺有余,③“尺”的意义显然也已经改变了,④汉朝的一尺大约合现在七寸半,⑤这里的“尺”大概跟汉朝的不一样。18.下列句子中的“可是”和文中加点的“可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要论人家姚大叔,老成持重,又有骨气,可是百里挑一。(《三千里江山》)B.虽然调子还是挺硬,可是斜瞪的眼光中却又充满了凄惶。(《陀螺》)C.大小众神各使兵器挡住道:“那里走!此间可是争斗之处?”(《西游记》)D.季苇萧道:“老伯,可是那做正生的钱麻子?”(《儒林外史》)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10过个字。(4分)
20.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4分)
21.文中的第二种情形提到,古代汉语中部分字的使用在当下受很大限制,常见的“反之”“否则”“违者”就是如此,请分别说明其用法。(3分)
22.阅读下面《左传·曹刿论战》的选段,说说其中任意两个加点字分别属于文中所讲的哪种情形,并简要说明。(6分)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朱光潜《无言之美》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D
2.C
3.B4.①材料上,都以铜为主要成分,且都添加了锡、铅等金属形成合金;②工艺上,都涉及铸造工艺和多道工序;③外观上,钟体都有铭文。(共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可得满分)
5.①曾钟具有“一钟双音”特性,可根据音调大小编列成组,用于演奏;永钟壁厚不均匀,敲击时会产生泛音、分音,且尾音较长。②曾钟为“合瓦型”结构,棱和“钟枚”能对声音起到阻尼作用,便于形成节奏;永钟外形设计简洁,截面为正圆形,振动模式固定不变,无法作为旋律乐器使用。(每点3分,共6分)6.A
7.C8.①母亲大部分时间独自生活在荒野,周围人少,空间空旷,生活环境的孤独;②她有自己的生活事务,有情感寄托,与动物有情感交流;能发现自然之美等。(每点2分,共4分)9.①触发内心感受:看到母亲在荒野的生活状态、与动物的互动等,产生对生活、孤独等的思考;②独特表达情感:作者对大自然有深刻的感触,对赛虎“不安之白,退避之白”“黑暗之白,破碎之白”的表述;将自己行走的路比作“天地大梦中清醒的事物”,有独特的情感表达。(每点3分,共6分)10.BEG11.D12.D13.(1)自古以来太子的进谏,大多是找机会从容地进言。(4分,“乘间”“从容”各1分,句意2分)(2)因此战争频繁发动,徭役征发不止,以至于(隋炀帝)自身被杀但还没有醒悟。(4分,“所以”“身戮”各1分,句意2分)14.①贞观中年后,功成志满,不再像以前那样喜好臣子的进谏教导;②人的本性使然,惧生于有所惩戒,懈怠生于无所作为。(一点1分,两点3分)15.B16.①面对与友人的离别,诗人并不感到悲愁,而是看野花,听鸟鸣,饮酒送行,尽显其豁达乐观;②因为友情“贵在知心”,即使彼此相隔万里,只要心意相通,也会如邻亲近。(每点3分,共6分)17.(1)小鸟时来啄食
人至不去(2)未必人间无好汉
谁与宽些尺度(3)示例一: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示例二: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示例三: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18.(3分)B19.(4分)A.不是意义有所不同
B.但是现在不能单用20.(4分)语句②:“而且”修改为“但是”
语句⑤:“不一样”修改为“差不多”21.(3分)示例:①“反之”意为与此相反,表示事物的对立面;②“否则”用以说明不做某事的客观后果;③“违者”指违反某一规定或规则的人。
22.(6分)示例一:“三”属于第三种情形,此处表示三次,在现代汉语中表示数词;示例二:“下”属于第三种情形,此处表示向下,在现代汉语中表示方位或顺序;示例三:“逐”属于第一种情形,古今都有追赶之义,在现代汉语中不单独使用。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太宗对苑西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工商银行补偿贸易借款合同(6篇)
- 2024酒店客房领班年终总结(7篇)
- 聘用合同模板(30篇)
- 2024年学校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总结(9篇)
- 2024-2025学年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勤径学升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测(统编版2019)
- 2025年专利申请出售协议
- 2025年化工市场代理购销居间协议书
- 2025年医疗机构内科承包业务协议
- 2025年授权代理合作合同标准版本
- 2025年电子线圈设备项目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电力铁塔市场分析现状
- GB 12158-2024防止静电事故通用要求
- 山东省滨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
- 体育老师篮球说课
- 化学-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2025届高三第一学期学业期末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试题和答案
- 蛋鸡生产饲养养殖培训课件
- 运用PDCA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
- 海底捞员工手册
- 2024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解读
- 立春气象与生活影响模板
- 中国服装零售行业发展环境、市场运行格局及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2025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