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1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1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1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1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1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课时分层作业(一)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达标练]1.某文学家把孔子的时代描述为“中国正处于愁闷时期”,“急于求变的她情愿抛弃一切曾经优良的传统与制度,允许有志之士从事变革”。对上述描述解读正确的是()A.“愁闷时期”具有礼崩乐坏的特点B.“曾经优良”的制度包含郡县制C.“急于求变”是指要求尽快建立中心集权D.“变革”的典范是商鞅变法A[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大变革时代,孔子关于回到西周的等级秩序中去的思想,不能得到诸侯的认可,因此其到处碰壁,故选A项;B、C两项错误,郡县制和中心集权是在秦朝时期确立的;D项错误,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进行的。]2.在周朝的力气衰朽已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威逼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周朝政治秩序最宏大的捍卫者。孔子的下列主见,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A.“为政以德”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因民之所利而利之”D.“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D[A项“为政以德”即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B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C项“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要求统治者关注民众的愿望和要求;D项“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意思是说为官者讲究礼节百姓中就没有不敢不敬重的,说明孔子要求复原西周的礼乐制度,符合题意。]3.“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见是()A.为政以德 B.刑德并用C.小国寡民 D.无为而治D[由材料中的“不知有之”“自然”等信息可推断该主见属于老子的思想,属于老子的政治主见“无为而治”。故选D项;A、B两项不属于老子的主见,C项与材料无关,均可解除。]4.孟子将人民、社稷和君主排定了位次。人民排在第一位,社稷排在其次位,而一国之君则排在最终一位。这一排名()A.是当时社会的真实体现B.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C.说明孟子反对君主制度D.反映了社会民主化倾向B[孟子把人民排在第一位,体现出关注百姓,是民本思想的体现,B项正确;当时社会诸侯争霸,并没有关注民生,A项错误;君主专制确立于秦代,C项错误;此时并不是民主社会,D项错误。]5.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的这一观点()A.继承了孔子的仁爱理念B.批判了迷信鬼神的宗教观C.蕴含了朴实的人文精神D.体现了制天命的唯物思想C[依据材料“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反映了人为贵的朴实的人文精神,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孔子的仁爱理念,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迷信鬼神的宗教观的问题,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人与天的关系,故无法体现制天命的唯物思想,D项错误。]6.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备受推崇的缘由有()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须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限制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心集权A.①②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D[法家在战国诸子百家中能够脱颖而出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不行分的。它适应当时社会改革,有利于诸侯国强大起来,对当时诸侯国统一全国有促进作用,对君主专制和中心集权有利,所以四个选项都满意条件,故选D项。]7.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杂家“兼儒墨,合名法……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杂家的这一特点反映出战国时期()A.儒墨学说成为主流思想B.各学派思想的分歧消逝C.百家争鸣局面基本结束D.诸子百家思想趋向融合D[由材料“兼儒墨,合名法”,干脆反映诸子百家思想趋向融合,故选D项;战国时期,儒墨学说成为显学,但并非主流思想,解除A项;各派代表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所以分歧不行能消逝,解除B项;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陷入低潮,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百家争鸣局面基本结束,解除C项。]8.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家立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爱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A[君主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家立业、丰衣足食,这种观点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故选A项;这种主见不是为了爱护环境,解除B项;材料所述是天与天子即君主的关系,解除C项;这种主见在儒家思想中原来就已包含,D项材料不能反映,解除。]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有仁义……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二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1)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绽开的?概括两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见。指出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见?(2)上述各项主见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简要分析缘由。[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实力;其次小问,比较两则材料可知,它们都是围绕“如何治国”这一主题绽开的,但侧重点不同;第三小问实际考查各派别的阶级属性。第(2)问解答时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各派的主见,看哪一主见更能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须要。[答案](1)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核心主见:材料一主见无为,材料二主见严刑峻法。缘由:各个派别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2)材料二的主见。缘由:它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须要和国家走向统一的潮流。[实力提升练]10.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A.百家争鸣局面渐渐走向旺盛B.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思想的综合与汲取成为发展趋势D[材料强调的是战国前期各思想学派兴起,战国后期出现总结性的人物和专著,由此可知此时各学派思想的综合和汲取成为发展趋势,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材料主旨无关,解除。]1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这说明诸子学派()A.具有较高的政治热忱B.共有相像的政治诉求C.主见对社会革故鼎新D.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A[从材料中的“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来看,各家都热衷于探讨治国理政的方法和策略,说明诸子学派具有较高的政治热忱,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的“政见各异”来看,B项说法错误,解除;并非全部学派都主见“革故鼎新”,也有主见回到从前,解除C项;儒家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并非各派都是如此,解除D项。]12.“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看法是()A.尊儒抑法 B.抑儒尚法C.抑儒抑法 D.尊儒尚法D[依据对材料信息的精确理解,可知作者以“以礼为本,以法为末”,本、末皆不行失,而“礼”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作者看法应为儒法并用,故选D项。]13.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最精确的理解是()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喊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材料强调了民有善质,立王是天意又反映了君权神授的思想,A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感叹人性本善,B项不符合题意,解除;材料未涉及以礼入法,C项不符合题意,解除;材料未涉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信息,D项不符合题意,解除。]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样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材料二秦以后的中国文化曾遭遇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再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对文化的危害也最为长远。——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1)依据材料一、二,两位学者对董仲舒的评价有何不同?缘由何在?(2)你认为对历史人物活动的评价应遵循怎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