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6.2人口的空间变化讲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6.2人口的空间变化讲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6.2人口的空间变化讲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6.2人口的空间变化讲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6.2人口的空间变化讲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6.2人口的空间变更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知道世界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人口迁移的效应,学会分析某时期或某地区的人口迁移案例。学问点一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人口迁移概念及国内外人口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更。依据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2)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前“二战”后特点①旧大陆—新大陆②已开发国家—未开发国家①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②定居移民削减,短期流淌的人口增多方向①欧洲—美洲、大洋洲②非洲—美洲③中、日、印等国家—南亚、美洲①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②20世纪70年头以来,迁入石油产区(西亚)原因①地理大发觉与新航路的开拓②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①各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性影响①开发了新大陆②传播了工业文明③变更了人种的空间分布①缓和迁出国国内人口压力,增加侨汇流入,但人才流失②增加迁入国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但造成社会压力和担心定因素(3)国内人口迁移时期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古代农业经济脆弱,斗争频繁,自然灾难大批迁移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当代1949年到改革开放国家实行安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安排、有组织地迁移,规模较小,频率较低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20世纪80年头以来国家改革开放政策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变更多样,自发迁移流量增大经济欠发达→经济发达;内地→沿海;山区→平原;农村→城市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实例影响因素举例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灾难洪水、地震、火山爆发等导致的大规模人口迁移;西非环境难民气候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淡水早期逐水草而居的人口迁移;塔里木绿洲中人口迁移土壤农业社会人们为找寻新土地而迁移矿产资源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移入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经济发展“孔雀东南飞”体现了我国人口向东南沿海的集中迁移交通和通信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文化教化高校生的求学、“科技移民”婚姻家庭军人家属的随军;少年儿童随父母迁移政治因素国家政策三峡移民;“上山下乡”社会变革一战和二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人口相互迁入、迁出斗争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欧洲难民问题宗教犹太人从欧洲迁入以色列个人动机和需求生活需求变更职业需求变更【学问拓展】美国的人口迁移人口迁移迁移时间迁移缘由迁移特点第一次19世纪中期南北斗争人口大规模西移其次次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第三次20世纪20~60年头农业危机、自然灾难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20世纪60年头末至70年头初环境恶化、资源开发东北部人口迁往南部和西部学问点二人口迁移的影响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老师的师资力气。【方法技巧】分析人口迁移影响的思路(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3)从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学问点三平面三角坐标图判读“四步法”判读平面三角坐标图(1)做轴: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上图中的①②③。(2)划线: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长方向一样的三条射线。(3)读数:读出上述射线与三个坐标轴交点的数值,即为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0~14岁约为28%、15~64岁约为55%、65岁及以上约为17%。(4)验证:将读出的三个数据求和,假如得数为100%,则读数正确。考点一人口迁移的特点及类型【典例1】(2024·全国文综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肯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更。据此完成1~2题。1.依据图示资料推想,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2.该直辖市是()A.北京市 B.天津市C.上海市 D.重庆市【答案】1.C2.D【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A错;据材料信息无法推断老年人口变更,B错;由图可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略有缩小,说明人口迁出回落,劳动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C对;图中无法推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更,D错。第2题,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人口的迁入区,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且三市的人口都没有超过3000万,而重庆市为人口迁出区,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故选D。【变式1】(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读图,回答第3题。3.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人口迁出比例南方比北方高,沿海城市比内陆城市高,故A、D项错误;甲地迁往重庆市的人口比例并不高,故B项错误;甲地人口迁出比例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故C项正确。考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典例2】(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5题。图15.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应过剩【答案】B【解析】欧盟地区是世界发达地区,人均收入高,消费水平高,非欧盟籍人口经济比欧盟落后,欧盟地区内非欧盟籍人口占比持续增加,会降低人均消费水平,A错误;从图中看非欧盟籍年龄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年龄较轻,由于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峻,大量非欧盟籍劳动力迁入,可以降低欧盟地区平均年龄,减缓欧盟地区老龄化进程,B正确;欧盟地区每年GDP总量缓慢增长,非欧盟籍人口大量迁入,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促进经济增长,使得人均收入上升,C错误;欧盟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而且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峻,须要大量劳动力,不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D错误。故选B。【举一反三】(2024·天津文综)读材料,回答问题。义乌市是闻名的国际商贸之都,目前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37%。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缘由。请回答两项。【答案】商贸发达(商品集散地);就业岗位多(收入高);生活水平高(服务设施完善)。【解析】浙江省义乌市是闻名的国际商贸之都,人口迁移的社会经济缘由主要从商贸活动、就业机会及经济收入、生活水同等方面进行分析。【方法技巧】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4.从详细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变式2】(2024·全国文综Ⅲ)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削减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削减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觉削减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4~5题。4.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削减的主要缘由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5.上海市削减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缘由是这些中小城市()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相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4.A5.C【解析】第4题,依据题干材料知,上海市人口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是产业升级的结果。第5题,上海市削减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说明这些中小城市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多,就业机会多。与上海相比,周边中小城市的服务设施较差,且生态环境不是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考点三人口迁移的影响【典例3】(2024年天津卷·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图1 图2宁夏中南部一些地区气候干旱,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劣。为了使当地居民摆脱贫困,政府实行了“生态移民”的举措,将部分贫困人口迁至本自治区北部。(3)安置“生态移民”的迁入地应具备哪些条件?【答案】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解析】该题为条件分析类题,关键词“安置、迁入地”,解题方向“哪些条件”,可以归结和城市区位因素分析类似。结合材料,从自然条件的地形、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和历史文化等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变式3】(2024·山东潍坊第一中学模拟)“棒棒工”是对重庆市一个特定劳动群体的称呼。他们爬坡上坎,以棍棒、绳索为劳动工具,帮人搬运货物,为千家万户供应便利。下图为“1960~2024年重庆市棒棒工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变更图(含预料)”。据此完成2~3题。2.早期影响重庆市棒棒工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植被3.造成2000年以来重庆市“棒棒工”从业人口变更的主要社会缘由是()A.农村人口数量削减B.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改善C.城市人口老龄化D.城市交通运输方式的变更【答案】2.A3.D【解析】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地的“棒棒工”主要是为人们“爬坡上坎”搬运货物的,因为该地地形坎坷、坡坎众多,给人们的日常货运增加了困难,因此选A项。第3题,由图示可知“棒棒工”从业人员的年龄由青壮年渐渐转为老年人口。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有所改善,城市对棒棒工的需求削减,因此青壮年多就业于其他行业;而在农村地区,交通状况变更较小,多是老年人在从事该行业,D项正确。考点四考查平面三角坐标图【典例4】(2024·河北衡水第一中学模拟)下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1~2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峻的是()A.①B.②C.③D.④2.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图中国家②应实行的相应措施是()A.实行安排生育 B.激励生育C.实行移民政策 D.激励人员出国【答案】1.C2.A【解析】第1题,在三角坐标图中,c表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其中国家③高达20%,老龄化问题最严峻,故选C。第2题,a表示0~14岁的未成年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图中国家②的0~14岁人口比重达60%,说明该国人口增长快速,必需实行(实行)安排生育政策,限制人口增长。【变式4】(2024·北京101中学模拟)图甲是“其次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某国人口诞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示意图”,图乙是“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依据图甲所示的人口变更趋势推断,今后该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激励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B.缓解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