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0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件人民版_第1页
高考历史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0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件人民版_第2页
高考历史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0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件人民版_第3页
高考历史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0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件人民版_第4页
高考历史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0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件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2-123451.(2019课标全国Ⅰ,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山东东昌府这一棉花产区与江南棉布生产之间的区域合作关系,其反映的是农业种植和手工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地区经济优势及发展水平的差异,故D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运河运输在隋代就已经出现,不属于交通方式的变革,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未涉及土地制度和货币制度的调整与改变,故B、C两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D-3-123452.(2019课标全国Ⅱ,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题干材料对比了明清大商人的资本状况,说明清代商品经济发展水平高,商品经济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统治阶级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B两项均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明清大商人的资本状况,与白银普遍流通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4-123453.(2017课标全国Ⅲ,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题干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而没有提到当时人们义利观念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工商业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致富,而西汉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朝廷不注重提高工商业者的地位,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可知很多人发家致富,这说明当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富有,而这些富人并非都是豪强地主,财富多少与是否控制郡县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5-123454.(2017课标全国Ⅰ,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饮食器具使用上的变化,没有反映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故A项错误;明朝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说明社会经济发展,原有的等级秩序受到冲击,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中的主体是低级官员和普通人家,与“市民”不对应,况且明朝时儒家的伦理文化是最为成熟且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故C项错误;使用玉制器皿的人群不只是低级官员,还有普通人家,且使用玉制器皿与奢靡风气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B-6-123455.(2016课标全国Ⅲ,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材料的意思是,明朝中后期江南农村的雇工,由勤劳、温顺到懒惰、骄纵,这说明雇工本身的劳作态度、雇工对地主的态度都发生了变化。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市镇经济与手工业发展,吸纳周边农村地区大量人口就业,这导致农业生产人口大量下降,农村出现“用工荒”,因而农村雇工的地位提高,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雇工社会地位的提高,未涉及重农政策和社会矛盾,故B、C两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佃户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而不是强化,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A-7-考情分析

-8-一、商业活动1.远古时代: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2.商周时期:商业由官府控制,西周骨贝和铜贝流通。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4.汉代(1)商运活跃,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2)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5.唐代(1)商船以规模宏大著称。(2)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场所生意兴隆。-9-6.宋元(1)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2)随着商业的发展,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7.明清(1)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2)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商帮,其中晋商和徽商势力最大。-10-二、“市”的发展1.秦代:对“市”进行严格管理,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南北朝:“草市”出现,政府设“草市尉”对其实行行政管理。4.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5.宋代(1)“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2)“草市”已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11-概念阐释古代“市”“草市”“夜市”“晓市”的区别(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草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3)“夜市”是在夜间进行买卖的市场。北宋时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4)“晓市”一般也称小市、早市,指在拂晓前进行交易的市场,至天明就散了。-12-三、商业都会的崛起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形成。3.唐代(1)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扬州“雄富冠天下”。(2)江南地区的经济中心杭州、湖州商业发达。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有夜市、晓市和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5.清代(1)乾隆时期的苏州,财富“甲于天下”。(2)盛泽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成为著名城镇。-13-读图指南唐宋时期城市的发展变化

-14--15-这两座城市的政府所在地都在城市的中央,向南都有宽敞的大道与城外相连,这种建筑格局体现了皇权至上、权力集中的政治理念,是中央集权制在建筑上的反映。从图1唐代坊市的严格限制到图2宋代市的时间、空间限制被打破,反映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商品经济发展迅速。-16-主题一主题二戴着镣铐跳舞——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名家评史】材料

草市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摆脱坊市分离的新道路。——周宝珠《试论草市在宋代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材料解读】本段材料主要摘录了宋史专家周宝珠对中国宋代商业发展的评论:乡村集市是新事物,是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乡村集市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城市规模,另一方面在集市基础上产生了新的城市。-17-主题一主题二【思维提升】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1)自周秦至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2)宋代,城市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自此,城市中已没有了坊市的限制,市场的启闭也没有了统一的时间规定,并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限制,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3)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形成了区域性的市镇网络。-18-主题一主题二对应训练1.宋史专家周宝珠认为:“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材料说明(

)A.宋代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B.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C.宋代草市加速城市化进程D.宋代城乡间的差别消失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坊和市分别指城内的居民区和商业区,而材料反映的是城乡之间发生的经济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虽然涉及宋代的商品经济,但是没有进行不同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对比,无法判断宋代商品经济是否空前繁荣,故B项错误;材料“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反映的是在城郊地区出现草市,草市不断发展成熟,然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这就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故C项正确;“城乡间的差别消失”的说法既无法从材料中获得,也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19-主题一主题二倒塌的坊墙——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教你读史】材料

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街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20-主题一主题二【方法技巧】【思维提升】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1)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2)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4)边境互市贸易和海外贸易繁盛,商业税一度成为主要税源。-21-主题一主题二对应训练2.据《三辅黄图》载,秦汉时期的长安各市平面皆成方形,四面设肆(店铺),供商贾列肆货卖之用,四面各设一门,供交易出入。由此可见,当时(

)A.城市商业较为发达

B.士商地位完全平等C.国家鼓励货殖功利D.重农抑商政策废除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根据材料“四面设肆”“四面各设一门,供交易出入”,可知当时城市商业比较发达,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士和商的地位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城市的设置,并未体现国家的政策,故C项错误;秦汉时期并未废弃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A-22-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

-23-对应训练1.下面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A.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较快B.经济重心完全南移C.农产品大规模流入市场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答案解析解析关闭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江西、福建(不含台湾)、广东三个省份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集市数量有很大的增长,这三个省份都在南方,这说明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较快,故A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故B项错误;农产品大规模流入市场与明清时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相矛盾,也与表格的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从集市数的变化上得不出“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的结论,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A-24-二、古代中国城市发展变化的规律1.从城市功能看,唐朝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多分布在江南地区。-25-对应训练2.北宋时期都城开封以经商为业的人口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与茶坊、瓦子都是通宵营业。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加强C.封建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结合所学知识,“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与茶坊、瓦子都是通宵营业”可知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加强,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北宋时期商业的发展,并未体现封建制度阻碍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并未体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B-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晋商把经营过程中发生业务往来的商号之间的联系称为“相与”,这种“相与”关系的建立与维持是以信誉为基础的。大盛魁商号与天亨玉商号是“相与”,平时两家在生意上就互相扶持和关照。当天亨玉的东家将要破产时,便登门求大盛魁拉一把。作为“相与”,大盛魁慷慨借银数万两,帮助天亨玉改字号为天亨永后继续经营。后来,当大盛魁也面临困境时,天亨永也回报以鼎力支持。闻名全国的渠家“旺财主”渠源浈是乔家的女婿,太谷“三多堂”曹克训娶的是乔景俨的二女儿乔湘,榆次“常家庄园”常赞春娶的是乔景俨的大女儿乔映漪,乔俊山的妻子则是当过民国代理大总统冯国璋的外甥女。乔家通过婚姻与其他家族组建了关系复杂的社会网络,他们在政治上相互依存,在经济上相互支持,荣辱与共,休戚相关。——摘编自路康《晋商的群体精神及其启示》-27-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兴起的“十大商帮”中,徽商以独特的“左儒右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