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4页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1991年底,考古工作者对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出竖穴土坑墓33座,随葬品以陶器为主;有7座墓出土了玉器,共26件,其中14号墓出土玉器数量最多,计14件。下列与孙家岗遗址的时代、地域和文化特征最接近的是()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梁惠王之问表明战国时期()A.民可自由迁徙B.诸侯各国竞争加剧C.魏国推行仁政D.淮河流域灾害频发3.汉武之时,朝廷兼有河西之地,“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至宣帝时,置都护以主西域军政诸事。A.便于佛教传入中原地区B.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C.解决了两汉的西北边患D.实现了对西域的郡县制管理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马嵬之变”的历史叙述。据此推断最合理的是()史料内容史料来源陈玄礼惧其(军士)乱……谋于皇太子,请诛(杨)国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以告太子,太子未决。会吐蕃使者二十余人遮国忠马,诉以无食……军士呼曰:"国忠与胡虏谋反!"……军士追杀之。A.杨国忠与吐蕃使者谋反B.贵妃及杨氏族人均为禁军所杀C.陈玄礼是事件关键人物D.皇太子对陈玄礼谋议表示支持第2页共14页A.人身依附关系减弱B.商品经济发展C.赋税徭役日益沉重D.人地矛盾激化6.1852年,魏源在《海国图志后叙》中评论《四洲志》等书说:“诸志多出洋商,或详于岛岸土产之繁,埠市货船之数,天时寒暑之节。而各国沿革之始末、建置之永促……惜乎未之闻焉!”魏源的评论说明当时()A.官绅对西方的认识不足B.士人旨在效仿西方政制C.清朝政府有意变法图强D.国人天朝上国观念改变7.据统计,1875年《申报》对收复新疆的报道有19篇,1877年增至40篇,1880年增至177篇。1875~1877年,报道以战时消息居多。1879年后,围绕“海防与塞防”“收复伊犁”“新疆善后”等评论增多,且多刊于头版。这反映出()A.民间舆论影响朝廷决策B.收复新疆成为朝野共识C.时人国家主权意识增强D.清廷疏于海上防务建设8.1920年出版的《无锡新乡土参考》载,农妇昔时多习纺织,惟墨守成法;晚清以来“洋布乘机而入,土布销路阻滞,故业是者渐少。有识之士见利权外溢,急设厂仿造,以图A.传统棉纺织业转型失败B.外资输入日渐减少C.民族工业在商战中胜出D.市场竞争意识增强9.下图是1930年上海某大报频繁刊登的一类图书广告。这些广告及其内容反映出()地資本論法的地資本論法的唯物論天十價特著名市中路属四海上极雅林德陕展刊新辯證属克思傅中蘇A.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获普遍认可B.社会主义理论备受关注C.报纸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阵地D.中国正学习斯大林模式第3页共14页10.1976~1981年,我国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从56.5万人增加到128万人,共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31797人;出国留学人数达8180人,接受外国来华学生4000多人。这说明该时期中国()A.开始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B.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C.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11.公元1世纪,罗马公民见到奥古斯都行举手致敬礼;到公元3世纪晚期,所有公民见到最高统治者都要俯伏在地。这一变化表明罗马()A.奴隶制的盛行B.君主权力强化C.实行政教合一D.国力达到鼎盛12.13世纪开始,在意大利城市,公证人阶层兴起。他们为商人和金融从业者书写商业合同、汇票、期票、信用证,以及与保险、利润和损失有关的详细法律条款,并将其登记入册。这直接说明当时意大利()A.公证人阶层贵族化B.商业诉讼的激增C.经济高度依赖信贷D.商业贸易规范化13.1848年4月10日,英国宪章派在伦敦举行盛大集会。未与工会合作的宪章派领导人坚持和平请愿,在大会发表演说后将请愿书呈交议会,而议员们看都不看就否决了请愿。由此推知,英国宪章运动()A.阶级基础广泛B.缺乏科学理论指导C.社会影响有限D.未提出明确的诉求14.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欧洲交战国民众积极响应战争动员,相信战争能把他们从贫乏生活的精神枷锁中释放出来。交战国认为此战就像一次体育比赛那样,短暂而辉煌,圣诞节前必能结束。这反映出()A.西方文明面临危机B.交战国民众一致支持战争C.欧洲军国主义盛行D.交战国民众物质生活贫乏15.1946年9月,丘吉尔在瑞士苏黎世大学发表演说,“战争是停止了,危险却并没有过去。如果我们要想建立欧洲合众国,那么我们现在就必须行动”。丘吉尔此言()A.意在抵制马歇尔计划B.开启欧洲联合进程C.正式拉开了冷战序幕D.折射出英国的衰落16.据联合国相关报告,直到1968年,拉美各国之间的贸易几乎完全依赖海运,在这一地区运营的118家海运公司中,只有17家本土公司,且运价和航线由世界运输垄断组织操控。据此推知,当时拉美国家()A.深受冷战影响B.出口贸易繁荣C.高度依赖外资D.相互竞争激烈第5页共14页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四川历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195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颁布施行。在完成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后,各地先后开展了我国历史上空前的规模巨大的民主选举运动,参加投票的选民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参加投票的妇女占登记妇女选民总数的84.01%。选出的基层人大代表共566万余名。在基层选举的基础上,选出全国人大代表1226名(台湾省代表暂缺),其中,中共党员占54.48%,党外人士占45.52%;妇女代表占11.99%;少数民族代表占14.44%。代表们从车床边、田地里、矿井、海岸的防哨来。妇女代表有刘胡兰烈士的母亲胡文秀、黄继光烈士的母亲邓芳芝,有全国闻名的技术革新者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等(1)根据材料,概括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代表的特点出发分析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历史意义。(9分)第6页共14页一、选择题共26件”“其中14号墓出土玉器数量最多”说明当时出现了象征身份等级的礼器,存在比较明显的阶级分化,地点位于“长江流域”,符合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的特点,故选D项;大汶口文化位于北方黄河流域,排除A项;仰韶文化是位于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遗址,以出土的彩陶为典型特征,排除B项;河姆渡文化对应的时间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发展阶段,不存在明显的阶级分化,排除C其目的在于壮大国家实力,可邻国却仍然强大,这侧面说明邻国也在为壮大实力谋策,从而表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争的加剧,故选B项;材料中“迁民于河东”是国家行并非民众的“自由迁徙”,况且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对人口迁移管理较严,排除A项;梁惠王虽然采取了一些救灾措施,但这并不能全面反映魏国是否推行仁政,况且题意强调的是“梁惠王之问”,并非其救灾措施,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魏国所在地区为黄河流域,其“河内、河东凶”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灾害频发,并非淮河流域,排除D项。“宣帝时,置都护以主西域军政诸事”,“东汉时,班超父子经营西域”可知,河西四郡的设置,使得汉朝能够有效地控制从西方到中原的通道,这对于文化交流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以及班超父子在西域的经营,进一步巩固了汉朝对西域地区的控制,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结合所学可知,河西四郡和西域地区是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重要通道,河西四郡和西域都护府的设置,为佛教僧侣和信徒的东行提供了安全与便利,汉朝对西域地区管理的加强,促进了中原与西域地区的联系,为佛教的传入提供了条件,故选A项;虽然汉朝的经营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积极影响,但材料更侧重于西域的管理和丝绸之路的畅通,而非直接涉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而且结合所学可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在秦朝已基本完成,排除B项;结合所学汉朝的边疆治理可知,尽管汉武帝打击匈奴,取得了显著的军事胜利,但并未彻底消除西第7页共14页北边患,东汉时期仍存在匈奴的威胁,如南匈奴内附,北匈奴依旧对汉朝构成威胁,因此“解决了”边患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虽然汉朝在河西地区设置了郡,但在西域更多是通过设置都护府来进行间接管理,结合史实可知,西域地区由于地理、民族等因素,并未全面实行郡县制,排除D项。4.【答案】C【解析】据材料“陈玄礼惧其(军士)乱……玄礼等禁军围行宫,尽诛杨氏”之变”中陈玄礼的关键作用和行动,故选C项;表格中并未明确提及杨国忠与吐蕃使者谋反,只是军士们的呼喊,但并未证实,排除A项;根据《旧唐书》记载,是禁军诛杀了杨氏族人,但并未明确说明贵妃也为禁军所杀,且《新唐书》明确提到是玄宗“赐贵说明太子并未立即表示支持,排除D项。依附官府以减轻赋税负担、改业为工商以谋求生计、游手好闲成为流民等,选择“去农”业相比,其人身依附关系更强了,所以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由“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可得,这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题干中的其他信息都与商品经济发展无直接关联,所以B属于以偏概全,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B项;人地矛盾激化是农民苦不堪命的原因之一,但不如赋税徭役繁重更能逼迫农民弃农而去,且人地矛盾激化未必能使农民离开农业,所以D项不是最佳选项,排除D项。6.【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1852年,魏理情况,对于西方各国制度沿革等信息并无介绍,这说明当时官绅对西方的认识不足,特别是西方制度的认识,故选A项;结合所学近代史的史实可知,甲午战争战败后,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制度,选项“士人旨在效仿西方政制”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魏源对于《四洲志》等书的评价,并无有关清政府态度的信息,无法得出清政府有意变法图强的结论,排除C项;天朝上国观念认为中国是天下的中心,自己所代表的文明是最优越的,材料强调魏源认为应介绍西方制度沿革,并无有关天朝上国的信息,排除D项。第8页共14页题的报道,并未涉及清政府的态度,无法直接从材料得出民间舆论影响朝廷决策的结论,海上防务建设情况,无法直接从材料得出清廷疏于海上防务建设的结论,排除D项。8.【答案】D【解析】从“有识之士见利权外溢,急设厂仿造,以图挽回”可以看出,当地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洋布冲击导致利权外溢的问题,并且采取设厂仿造的方式来应对,这体现了市场竞争意识增强,他们想要通过扩大生产来争夺市场份额,挽回被洋布占据的市场,故选D项;有识之士的做法是传统棉纺织业在面临洋布冲击时的一种积极转型尝试,从“供不应求”可以看出有一定成效,不能说转型失败,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洋布对土布的冲击以及当地应对的措施,无法推断出外资输入日渐减少,排除B项;材料指出设厂仿造洋布后供不应求,但这不能表明民族工业在与洋布的商战中已经胜出,排除C项。关键词,如“苏联五年计划”和“辩证法的唯物论”,它们分别指向苏联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苏联当时被视为社会主义的典范国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而这类广告在某大报的频繁刊登,说明当时社会主义理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宣传,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对于社会主义理论的浓厚兴趣和期待,也体现了知识分子和革命者对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革命道路的积极努力,故选B项;广告内容并没有直接提及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展的土地革命,且“普遍认可”说法绝对化,当时的国民政府控制着大部分的城市地区,并对共产党的活动持反对态度,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涉及多种渠道和方式,包括书籍、期刊、党组织活动等,报纸只是其中之一,而不是全部,不能将报纸单独列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阵地”,且广告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和销售与社会主义理论相关的书籍,而不是强调报纸作为传播渠道的重要性,排除C项;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在1930年,中国的共产党人开始接触并研究苏联的经验,但大规模的学习和模仿斯大林模式更多地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1950年代初期,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材料提及1976—1981年,我国高等教育本科生人数增长快,硕士、第9页共14页博士生、出国留学、外国来华学生人数多,结合所学知识,此时改革开放正在进行,国1995年,排除A项;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排除B项;中国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地,体现罗马公民对最高统治者的崇拜和尊敬程度的增加,反映君主权威的上升,表明君主权力逐渐加强,故选B项;材料强调罗马公民对统治者的态度,奴隶制盛行强调在罗马社会奴隶劳动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主旨不符,排除A项;结合所学政教合一强调宗教权威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宗教领袖通常也是政治领袖,材料强调罗马公民见到统治者时的行为发生变化,两者主旨不符,且罗马最高统治者并非宗教领袖,排除C项;结合所学罗马帝国在1—2世纪空前繁荣,3世纪之后,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元3世纪晚期”,此时罗马国力并非鼎盛,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13世纪意大利公证人阶层为商人和金融从金融票据以及保险等相关法律条款,这些条款都有明确的规定和格式,这体现了商业贸易在交易文件方面有规范的要求。而且公证人还会将这些商业文件登记入册,便于查询和监管,当出现纠纷或核对信息时可以作为依据,这些都直接表明当时意大利商业贸易走向规范化,故选D项;材料主要描述了公证人的工作内容,没有提及他们的出身、社会地位,不能判断公证人就是贵族,排除A项;材料中公证人所做的工作有利于减少商业诉讼的产生,排除B项;材料还包括商业合同等多种商业文件,不能仅仅强调信贷在经济中的地位,排除C项。13.【答案】B【解析】在19世纪欧洲社会大变革背景下,封建残余与新兴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尖锐交织。而“未与工会合作的宪章派领导映出宪章派没有一套系统的、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理论来引导运动,只是寄派领导人”表明没有形成广泛联合的状态,排除A项;宪章运动持续时间较长,在英国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唤起了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推动了工人阶级组织的选权、秘密投票、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等,排除D项。第10页共14页神枷锁、短暂且辉煌的事,这种对战争的错误认知以及价值观的扭曲,充分反映出当时西方文明正面临着危机,因为正常文明下应理性看待战争的危害,而不是如此盲目乐观,故选A项;“积极响应”不能等同于全体民众都一致支持战争,只是在当时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大环境下,反对声音被掩盖了,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对战争不切实际的看法,没有直接体现军国主义盛行。军国主义盛行更多地涉及到军事力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军事扩张主义等方面的内容,排除C项;一战前欧洲主要国家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有较大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所提高的,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1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丘吉尔认为欧洲各国必须联合起来,才能避免战争,才能应对风险,这从侧面反映出了英国的衰落,故选D项;马歇尔计划是1947年提出的,排除A项;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开启了欧洲联合进程,与材料“1946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排除C项。1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拉美国家在海运方面几乎完全依赖外部公司,本土企业数量少,运价和航线都由世界运输垄断组织控制,这说明拉美国家在这一领域高度依赖外资,故选C项;材料主旨强调拉美国家海运被外资所控制,并未涉及冷战的政治格局对拉美国家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虽然提到了拉美各国的贸易,但并没有明确指出出口贸易的金额总数,无法得出“出口贸易繁荣”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拉美国家海运被外资所控制,没有提到拉美国家之间的竞争关系,排除D项。17.【答案】(1)第一小问相似之处,书籍数量增加;知识传播范围扩大。第二小问原因,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近代欧洲: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发展;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第一小问差异,苏轼对知识传播便利后学者不认真读书的现象表示担忧;曼德维尔认为平民知识扩展会增加欲望,不利于他们从事艰辛的工作,所以主张平民的知识应局限在职业范围内。第二小问历史背景,苏轼:宋代科举制度发展;宋代文化繁荣,印刷术发达;曼德维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阶层分化明显;启蒙运动兴起,知识传播范围扩大。(3)苏轼看到了知识传播便利后学风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警醒作用,但一定程度第11页共14页上忽视了知识传播广度扩大对文化普及的积极意义;曼德维尔认识到知识传播可能带来社会阶层观念差异等问题,但试图限制劳动者知识获取是维护既有等级秩序的体现,没有认识到知识普及对社会整体进步的推动作用,不利于社会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解析】(1)第一小问相似之处,据材料一“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材料二“18世纪,欧洲图书数量急剧增长”对比可知,书籍数量增加;据材料一“日传万纸……多且易致如此”、材料二“书面知识不再局限于教堂、大学和图书馆”对比可知,知识传播范围扩大。第二小问原因,结合基础知识原因可以从多方面的角度进行分析,其中中国四大发明的出现及应用为书籍的传播提供技术条件,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宋朝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故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推动知识传播;从政治角度国家和社会稳定为文化发展和知识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书籍的传播,故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同时宋代重文抑武的政策及科举制的考查需求也为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提供条件,故国家政策的支持;宋代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为平民阶层的发展及文化需求提供经济保障,故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同样角度结合基础知识对于近代欧洲进行类比分析,其中古登堡活字印刷术对欧洲印刷技术进行了技术革新,有利于促进图书的大量复制,故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发展;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刺激了民众对于知识和书籍的渴求,故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文化的传播提供有利的经济助推,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第一小问差异,据材料一“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苏轼对知识传播便利后学者不认真读书的现象表示担忧;据材料二“要求贫穷的劳动者拥有的知识应当局限在他们的职业范围内,并且永远不要超出与他们的职业有关的内容”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要求贫穷的劳动者拥有的知识应当局限在他们的职业范围内,永远不要超出与他们的职业有关的内容。第二小问历史背景,结合基础知识可知,苏轼:宋代重文轻武,科举制度发展,文化繁荣,但也出现学风浮躁的情况,同时印刷术发达使书籍容易获得,一些士人急功近利对待学问;曼德维尔: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前夕,社会结构变化,资产阶级兴起,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显现;启蒙运动的开展,知识传播加速,他担心平民知识增长会影响社会现第12页共14页有秩序和经济基础。(3)评价类试题可以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入手,结合基础知识可知,知识传播对社会文化发展有促进作用,可以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先进思想、文化成果等传递到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中,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但在某些情况下,社会文化环境相对封闭、保守时,可能会阻碍新知识、新思想的传播和接受,从而影响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故苏轼看到了知识传播便利后学风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警醒作用,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知识传播广度扩大对但试图限制劳动者知识获取是维护既有等级秩序的体现,没有认识到知识普及对社会整体进步的推动作用,不利于社会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视为他的观点18.【答案】(12分)《四川:华夏文明的璀璨明珠》四川对人类文明贡献斐然。在古代,古蜀文明熠熠生辉,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精美青铜器、神秘金面具等,彰显着高度发达的青铜工艺,催生早期城市与原始文字,是人类文明早期发展的有力见证。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两千多年来持续灌溉成都平原,使其成为“天府之国”,为秦统一六国奠定雄厚物质基础,更是世界水利史上的近代,保路运动点燃辛亥革命导火索,推动中国社会变革进程,为推翻封建帝制添柴加薪。抗日战争时期,四川作为大后方,300万川军出川浴血奋战,为民族解放舍生忘死;大量沿海沿江单位内迁,保存工业火种,为抗战胜利与战后重建积蓄力量。从古至今,四川以其独特魅力,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领域书写华章,【解析】围绕“四川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这一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可得论题:如:四川:华夏文明的璀璨明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古代、近代等阶段展开论述,如:在古代,古蜀文明熠熠生辉,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精美青铜器、神秘金面具等,彰显着高度发达的青铜工艺,催生早期城市与原始文字,是人类文明早期发展的有力见证。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两千多年来持续灌溉成都平原,使其成为“天府之国”,为秦统一六国奠定雄厚物质基础,更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不朽丰碑。近代,保路运动点燃辛亥革命导火索,推动中国社会变革进程,为推翻封建帝制添柴加薪。抗日战争时期,四川作为大后第13页共14页方,300万川军出川浴血奋战,为民族解放舍生忘死;大量沿海沿江单位内迁,保存工业火种,为抗战胜利与战后重建积蓄力量。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如:从古至今,四川以其独特魅力,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领域书写华章,持续为人类文明19.【答案】(1)来源广泛;兼顾各方利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2)体现民主广泛性:代表来自不同阶层和群体,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广大工人、农民能够参与国家事务决策,这是民主广泛性的重要体现。不同民族的代表参与其中,也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工程钢筋承包合同
- 个人合作协议合同
- 绿色能源采购供应合作协议
- 物流运输行业风险免责协议
- 合伙人退出协议6篇
- Module3 Unit2 Point to the window(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一年级上册
-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4课《 美化图像我来做》教学设计
- 济南非金属声屏障施工方案
- 26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砼滴水坑施工方案
- 《超级操盘手训练营》课件
- IEC 62368-1标准解读-中文
- 15J403-1-楼梯栏杆栏板(一)
-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课件 学习情境3:驱动电机的检修
- DB43T 744-2012 锰水质在线自动分析仪
- QC课题提高金刚砂地面施工一次合格率
- 《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2022年修订版(原版)
- 研学旅行基地评估认定评分表
- 第5课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金牌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DL∕T 5210.4-2018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第4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
- 承包设备拆装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