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含答案)_第1页
【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含答案)_第2页
【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含答案)_第3页
【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含答案)_第4页
【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春色的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惠崇春江晚景》是作者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所作的题画诗。B.《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描写的季节都是春天,《三衢道中》描写的季节是初夏。C.在《惠崇春江晚景》中,作者看到了悠闲的野鸭和逆流而上的河豚。D.《三衢道中》一诗中,“三衢”指的是浙江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3.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迟日江山丽”中的“丽”字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同清水秀的美丽景色。B.由“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可知,作者描写的是暮春时节的景物。C.“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这句诗表明诗人沿着“来时路”返回,还听到了黄鹂的叫声。D.“梅子黄时日日晴”点明了作者游览三衢山的时间是梅子成熟的季节,天气十分晴朗。4.根据古诗内容,完成下面填空。①《惠崇春江晚景》是代诗人题在宋代画家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一首,诗中抓住、、、、,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南春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天的之情。②《三衢道中》是一首记游诗。诗句“”点明了出游时间是在梅雨时节,却天气晴朗。诗句“”交待了诗人此行先走水路,再走山路,全诗抒发了诗人山行时的心情。5.品读诗句,完成练习。(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①这两句诗分别从()的角度描绘了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A.视觉、触觉B.视觉、嗅觉C.听觉、嗅觉②读着这两句诗,我的眼前浮现出了的画面。(2)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两句诗中的“”字写出了燕子的繁忙和春天的生机勃勃,“”字写出了鸳鸯的闲适和春天的温暖。(3)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①从短语“”中可以看出诗人描写的季节是。②加点字“却”的意思是。诗人乘小船来到小溪尽头但游兴不减,继续走山路前行,从中我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二、诗歌鉴赏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这首诗的作者是朝的。他写了很多有名的诗,如《》《》。(2)这是一首题画诗。从题目中可以看出,古诗描写的是(谁)画的一幅描绘的画。下面三幅图中,最符合这首诗大意的是(填序号)。(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4)“正是河豚欲上时”指的是()。A.春天到了,河豚鲜嫩肥美,可以上市销售B.春天到了,河豚由海人江产卵,逆江而上7.阅读古诗,回答下面问题。题画[清]袁枚。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1)写句意。桃花映水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正确的理解:牧童何处去?()A.牧童,要到哪里去。 B.牧童去哪儿了。(3)回答:你觉得“牛背一鸥眠”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您怎样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小练笔8.小练笔。小朋友,你也试着来写写诗歌,让春天在你的笔下变得充满诗情画意、生趣盎然吧!可以照样子仿写下面的诗句,也可以写其他描写春天的小诗,还可以抄写自己积累的春天的诗。春天到底有多小问问小花朵,也许会知道花朵说:它常站在我的花瓣上跳舞跳完舞,又钻进小小的花苞里睡觉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分析】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自唐代杜甫的《春望》,意思是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描写的是长安城里的春天的景象。B:“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出自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意思是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象。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出自唐朝贺知章的《咏柳》,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古诗句的理解能力。分析时要结合名言、诗词表达的含义,总体把握,将它放在整个诗句中进行揣摩。2.【答案】C【解析】【分析】A:《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惠崇和尚的画所作的题画诗。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B:《绝句》全诗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从“春风”可知,描写的是春景;《惠崇春江晚景》全诗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从“春江”可知,描写的是春景;《三衢道中》全诗为“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从“梅子黄时”可知,描写的季节是初夏时节景象。C:在《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从“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可知,作者没有看到逆流而上的河豚。D:《三衢道中》题目的意思是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古诗句的理解。分析时要结合诗词表达的含义,总体把握,将它放在整个诗句中进行揣摩。翻译与赏析古诗是一门学问,掌握到了其中的精髓,那么在阅读古诗时就更能与作者产生共鸣。3.【答案】B【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C、D正确;B:错误;由“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可知,作者描写的是早春时节的景物。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4.【答案】宋;苏轼;题画诗;桃花;江水;蒌蒿;芦芽;河豚;热爱;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轻松愉快【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宋;苏轼;题画诗;桃花;江水;蒌蒿;芦芽;河豚;热爱;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轻松愉快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5.【答案】(1)B;春天阳光普照,山河无比秀丽,清风拂面,送来花草的芳香(2)飞;睡(3)梅子黄时;夏季;再,又;愉快【解析】【分析】(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意思是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①“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是人眼睛看到的,“花草的芳香”是人鼻子闻到的,所以,这两句诗分别从视觉、嗅觉的角度描绘了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②这两句诗描绘了春天阳光普照,山河无比秀丽,清风拂面,送来花草的芳香的景象。

(2)“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意思是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从“飞”字体会出了燕子的繁忙和春天的生机勃勃;从“睡”字写出了鸳鸯的闲适和春天的温暖。

(3)“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出自宋代曾几的《三衢道中》,意思是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①从短语“梅子黄时”中可以看出诗人描写的季节是夏季。②“却”的意思是再,又。诗人乘小船来到小溪尽头但游兴不减,继续走山路前行,从中我体会到了诗人愉快的心情。故答案为:(1)B;春天阳光普照,山河无比秀丽,清风拂面,送来花草的芳香;(2)飞;睡;(3)梅子黄时;夏季;再,又;愉快。【点评】本题考查古诗句的理解。分析时要结合名言、诗词表达的含义,总体把握,将它放在整个诗句中进行揣摩。6.【答案】(1)宋;苏轼;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2)惠崇;江南早春景色;②(3)A(4)B【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2)“惠崇春江晚景”:惠崇:人名,春江晚景: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诗意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最符合这首诗大意的是②。

(3)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的方法: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按音节停顿,①注意不要把固定词组分开。②为加强语感,可以把动词重读。③前词重后词要轻。④把声调读准。⑤固定词组,一般前音稍重,口型要放开,有爆发力。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诗句的意思,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宋、苏轼、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

(2)惠崇、江南早春景色、

②(3)A

(4)B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考查对诗文的整体理解。

(3)此题主要考查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句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7.【答案】(1)桃花倒映在水中显得更加鲜艳.(2)B(3)表现了牛没有人看管,一只鸥在牛背上睡着了的情景。这样的情景给人悠闲,恬静和舒适的感觉。(4)示例:夕阳西下,天色虽晚,可依然晴朗。河边的桃花倒映在水中显得更加鲜艳。草地上的牛还在吃草,可牧童去哪儿了?牛背上一只鸥悠闲地睡着了。【解析】【分析】(1)考查理解诗句,解答本题,应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并抓住重点词义的理解。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3)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4)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①理解诗歌的内容。②抓住诗句中的“景物”。③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即可。

故答案为:(1)桃花倒映在水中显得更加鲜艳。

(2)B

(3)表现了牛没有人看管,一只鸥在牛背上睡着了的情景。这样的情景给人悠闲,恬静和舒适的感觉。

(4)示例:夕阳西下,天色虽晚,可依然晴朗。河边的桃花倒映在水中显得更加鲜艳。草地上的牛还在吃草,可牧童去哪儿了?牛背上一只鸥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