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_第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_第2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_第3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_第4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习作五写一份植物的研究报告

教材分析:

《写一份植物的研究报告》教材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习作的要求,明确了本

次习作的对象和内容。提示了本次习作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对此次习作提出了具体的要。

第二部分是一位同学的习作《我家门口的植物》。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读懂例文《我家门口的植物》,了解例文的材料选择与安排。

3.能按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能仿照例文,写一篇有关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W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了解例文的材料选择与安排。

3.能按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具准备:图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第五篇作文,板书:习作五

二、学习“习作要求”

1.自己读读本次的习作要求,边读边想:习作要求说了什么?

2.互相讨论,交流。

3.小结:习作内容是“你的发现”“你的研究成果”,习作的对象是身边的一两种植物

写作的步骤:a、确定观察的对象。b、对选择对象仔细观察,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可

通过询问他人、查阅资料等方式搜集资料。C、把观察结果有条理地记录下来,还可配上图

片或插图。

三、学习例文

1.这里有一位同学写的有关植物的研究报告,自己来读一读。

2.指名读例文,想想:小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3.对照刚才我们总结的习作步骤,小作者是怎样选择材料、怎样安排的呢?

4.互相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悟出来。

5.那么,老师在课前已经布置的作业:你们选好一处的一两种植物,确定观察的要点、

作用,你们有收获了吗?

四、练习习作

1.对照习作步骤,你能简单说说你的研究成果吗?。

2.四人一组相互讨论、交流。

3.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4.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5.学生仿照例文,各自完成书面作文,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继续完成习作草稿。

二、评析一篇中下等的习作草稿,师生围绕是否有详有略,内容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

几方面来评析。

三、修改草稿。

四、誉抄习作。

板书设计:

确定观察对象

习作五仔细观察、研究

记录研究成果

练习五

教材分析:

《练习五》安排了如下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

笔字等五项内容。处处留心主要是创作谜语的练习;读读背背,是一项积累语言的练习;写

好钢笔字,要求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录、举、碌”等三个字;口语交际,要求学做节目

主持人;学写毛笔字,安排了书字“它”、“雷”。

教学要求:

1、学会谜语谜面的表述特点。

2、学会对照谜面特点来创作谜语。

3、积累八个成语及古今贤文。

4、正确、美观地书写钢笔字。

5、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做节目主持人。

6、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大家都喜欢猜谜语吧!老师这儿有则谜语: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猜

一蔬菜名)。

(2)词典上是怎么解释的呢?打开书来读一读。

⑶讲的都是辣椒,谜语的谜面在表述上有什么特点呢?

(3)小结:表述间接、语言简炼、形象生动,具有趣味性。

而词典中的解释,表述是定义性的,严谨、科学、全面。

2、教学第二部分

(1)了解了谜语谜面的表述特点,有没有兴趣自己也业创作一首谜语呢!

⑵出示:电脑、台灯、藕、闹钟、电视机、茄子、鞋子、钢笔、足球、复读机,你最喜

欢哪一种物品?

(3)这种物品有什么特点?它像什么?

(4)自己试着创作一则谜涪。

⑸互相交流、互相猜。

3、教学第三部分

(1)把自己创作的谜语给爸爸妈妈猜一猜。

(2)老师这儿也有几则谜语是自己创作的,你们来猜一猜。

(3)你们还能创作谜语吗?互相说,互相猜。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自己借助字典把八个词语的音读准。

2、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全班齐读词语。

3、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互相交流交流。

4、师可以相机补充或纠正。

5、读了这八个词语,你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6、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八个词语。

7、这儿还有一篇《古今贤文》,仍然把字音读准。自读,指名读。

8、出示挂图,看了图,你弄懂《古今贤文》说的意思了吗?

9、指名说,其他学生补充。

10、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语《古今贤文》。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录、举、碌”这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书写要求。

(3)总结:这三个字书写时,要注意其中左右或上下呼应的笔画都要向中心聚,同

时纵向笔画要挺直。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1、谈话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1)从“六一”儿童节谈话提示话题。

(2)板书话题:学做节目主持人。

(3)指名读本课说话要求。

⑷师小结归纳要求:a、要了解当节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项。B、想想担任班级庆“六一”

联欢会的主持人该怎么说。c、当众演一演。

2、指导

⑴联系生活经验,或播放倪萍、崔永元主持节目的片断,想想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表情、

动作、语言。谈谈你认为当主持人要注意些什么。

(2)指名读。

⑶师小结,板书:一要有表情地说普通话;二要学会主持人常用语;三要说好应变的话。

(4)讨论主持人的常用语。

(5)指名说。

⑹师小结,板书:节目开始前要用敬语;节目之间要有衔接语;节目结束要说祝贺的话。

3、练习。

(1)根据书上的节目单,分组讨论如果你担任这次联欢会的主持人,你会怎么说。教师巡

回指导。

(2)指名上台表演。

(3)学牛评价,指出不足°

(4)针对不足,再次表演。

(5)小结:鼓励学生今后积极争当班队主持人。

第四课时

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宝盖头、雨字旁。

2、指导

(1)出示范字宝盖头。

宝盖头由哪几笔构成?宝盖头形体有什么特点?

(2)分析“它”字。

写下边的有什么要求?

(3)出示范字“雨字旁”.

“宝盖头”和“雨字旁”有什么区别?

⑷小结:“它”是上窄下宽,“雷”呈上宽下窄之势。

3\练习

(1)教师范写。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学生再次临摹,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18特殊的葬礼

教材分析:

《特殊的葬礼》这篇课文先写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赛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接着

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以及人们为它举行葬礼的情形;

最后,又回到课文开头的场景,写菲格雷特总理在葬礼中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

赖以生存的地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了解塞特凯达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过程,认识到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物的关

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

情感。

4、联系生活实际,能从自己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精读第3和第5自然段,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难点:能通过想象描述枯竭的瀑布的样子和游人的感受,并写一段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揭示课题:解释“葬礼”:一般指人死后所举行的一种殡葬仪式。

2、提问:在“葬礼”前加“特殊的”三字,大家会提出哪些问题?

(1)谁举行葬礼?(2)为什么要为它举行葬礼?(3)为什么说这是特殊的葬礼?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⑴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根据所注拼音读准字音。

(2)查字典、词典理解下列词语。

枯竭:水源干涸。

垂危:病很重将要死去。

不辞而别:辞,告别。别,分离。没有告辞就离开了。

奄奄一息:奄奄,n乎吸微弱的样子。一息,一口气。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课文中

指瀑布即将完全消失。

下旬:十天为一旬。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水帘:指瀑布从天而降就像水做的帘子。

预测:预先推测或测定。

唤起:发出号召使人们奋起。

(4)指导书写:垂、竭、葬

(5)读一读,再抄写词语。

2、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思考:如果按“举行葬礼——瀑布今昔一决心保护”来划

分,该怎样分?

(1)举行葬礼:第1自然段。

(2)瀑布今昔:第2-5自然段。

(3)决心保护:第6-8自然段.

还可以怎样分?(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其余为第二部分)

三、课外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朗读课文,要求流利,正确。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渎后评议。

二、精读训练:

1、默读第一段。

思考:这一次葬礼“特殊”在哪里?

讨论交流:地点特殊、主持人特殊、对象特殊

2、默读第3—5自然段,想想塞特凯达斯瀑布原来是一条怎样的瀑布?

3、讨论,出示第3自然段进行品读。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板书:雄伟壮观

(3)能抓住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其气势的雄伟。(个别读)

(4)欣赏瀑布一泻千里的景象.

(5)想象:如果你是游客,看到如此气势壮观的瀑布,你会怎么样呢?

(6)齐读这一自然段。

4、出示第5自然段进行品读。

⑴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讨论,板书:奄奄一息

(3)抓住关键词语边读边悟。(指名读、齐读)

过渡.昔日的瀑布就象一个身强力壮的年青小伙子而如今的他却成了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

这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呢?

5、讨论第4自然段,明确原因。

6、小结、板书:人类破坏

7、分角色朗读35自然段。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课后练习4,准备写话。

19沙漠中的绿洲

教材分析:

《沙漠中的绿洲》一文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如何克服

困难,在沙漠中植树种草的,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纵黄交错"、'•适宜”造句。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

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

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沙漠的图片。

哪些同学了解“沙漠”?谁能说说“沙漠”的特点?

2、板书课题:7沙漠中的绿洲

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围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讨论:听读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2、自读课文。

(1)幻灯出示自读要求。

①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注意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

②自由练读从课文中画出的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③注意读顺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可标上着重号。

④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学生按照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指读小黑板上的生字。

提醒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霎(sha)罗(luo)劣(lie)适(shi)侍(shi)良(liang)

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抽读词语卡片。

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恶劣侍弄适宜培植纵横交错不毛之地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要求不错字、不加字、不减字、不破词破句。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下列句子重点指导:

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一那是城市。

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④检查自然段段意,了解情况。

指名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指导写字

“夸、劣、宜”是上下结构的字,不要写得太长。

“价、漂、侍”是左右结构的字,不要写得太宽。

“良”要居中写。

四、作业

1、描红。在习字册中描红、仿影。

2、抄写词语。(文后练习3)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霎(sasha)时恶劣(lilie)良(niangliang)好

待(shisi)弄适(sishi)宜

2、看拼音,写词语。

kuazhangdaijiaelieshiyi

)()()()

xiangzipiaoliangshinongpeizhi

)()))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内容。

指名说说读了这一段后,自然头脑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

(抓住“到外、白茫茫”想象沙漠的广阔无垠和荒凉,抓住“星罗棋布”想象大沙漠中绿洲

遍布的情景)

(3)练习说话。

引导用“星罗棋布”说一句话。

(4)指导朗读

(“到处、白茫茫、星罗棋布、绿洲、城市”等词要重读)

指名试读,全班齐读。

2、细读第2~6自然段。

(1)细读第2自然段。

过渡:在这茫茫无边的沙漠中,布满了象征生命的绿洲。这些绿洲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让我

们跟随作者到其中的一个绿洲去看看。

①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②理解课文内容。

这一段有几句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的情景吗?从哪儿看出人们

很爱惜花草树木?

③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赞美的语气,第三句要读出佩服的语气)

(2)细读第3自然段。

过渡:通过第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片片绿洲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而这

迷人的绿洲却是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同学门不禁要问,这沙漠中的

绿洲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①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做记号,用“一”画出写环境悲劣的句子,用"”画出写阿联酋人民不怕

困难建设绿洲的句子。

例解词句,

a、指名说说当地的环境怎样悲劣。(相机理解:不毛之地)

b、指名说说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建设绿洲的。(相机板书“买来、挖去、填上、埋下”等词,

同时理解“悲劣、适宜、纵横交错”等词语)

C、指名说说阿联酋人民为什么这样做。(板书:有了……才……)引导用“有了……才……”

练习说话。

③指导朗读

(3)细读第4-6自然段。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感觉到了什么。

②默读课文。在能表现阿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的词句下画上圆圈。

③练习感情朗读。(边读边感悟:通过“雨霸洒下来、淋得干干净净、树叶更绿、小草更翠、

鲜花更艳”等词语的朗读,体会阿酋人民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

3、细读第7自然段。

齐读课文,说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比一比,再组词。

浇()漂()侍()宜()

烧())待()宜()

3、照样子,写词语。

白茫茫()))

干干净净()())

4、写出近义词。

培植()适宜()美丽()侍弄()

板书设计:

7、沙漠中的绿洲

恶劣良好

咸而板结绿林成阴

不毛之地鲜花遍地

像爱孩子一样

花代价培植

21云雀的心愿

教材分析: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

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

雀懂得了“森林水库”的重要。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学会本课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

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

2、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名在语气上的不同。用“森林实在太重要了!”为中心句概括全文对森

林用途的各种介绍。

3、情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森林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陈述句和反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大意,知道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板书:心愿)心愿是什么?

心愿就是一种愿望,是人们心里的理想或美好目标。老师的心愿就是希望你们每个都能快乐

地成长,全面地发展,同学们,你们有心愿吗?(个别提问)

2、示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跟心愿有关的知识童话(板书:10云雀的心愿)。

3、生疑:看着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呢?

二、初读课文:

1、过渡:带着疑问小声朗读课文,看看文章能不能为你排忧解难。

2、生答题:

资料:云雀是一种叫声很好听的鸟,羽毛呈红褐色,还带有黑色的斑纹,显得十分美丽,它

的嘴小而尖,翅膀大,所以飞得高。

3、快速读课文,提出要求:

⑴读准生字词的音

⑵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划出小节。

三、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字音检查:指名读,其他人看他的读音是否正确,领读,开读,反复正

音。

生字词①讨厌乱砍滥伐贫瘠冲垮树冠

冲刷土壤擦去空调器绿洲

②脱缰讯期蓄水苔葬渗进储存

多音字:埋怨man/mai淹没mo/mei

树冠guan/guan

暖和huo/he/he/huo/huo/hu

2、划生字词:

3、字形检查:

⑴出示生字词思考:生字中有哪个部分是需要注意的?

⑵学生描红

四、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云雀的心愿”是什么?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告诉了我们?

课文第14自然段告诉我们“云雀的心愿”是:让沙漠变成绿洲。

2、(出示文字)指名读,思考: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3、云雀为什么说森林很重要呢?小云雀和他妈妈去了哪些地方?找一找,然后用“先……

然后……最后……”(小黑板出示)回答。

4、它喜欢其中的哪里?讨厌哪些地方呢?

六、课堂练习

1、听写:贫瘠、冲垮、树冠、土壤、空调器、绿洲、漫天飞舞、枯枝败叶

2、组词:

厌()伐()垮()冠guan()

庆()代()挎()guan()

七、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陈述句、反问句和疑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

3、用“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为中心句,概括全文森林用途的各种介绍。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云雀的心愿就是(引)——“到沙漠去种树”。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就是因为它到了几个地方后发现“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请同学用

“先••…然后……最后……”说一说他们去的地方。G旨名说)

小云雀讨厌沙漠和大河,喜欢森林,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去弄个究竟。

二、海果文

(二)精读第2、3、4自然段

1、过渡:小云雀和妈妈先到沙漠,它为什么讨厌沙漠呢,轻轻地读读2、3、4自然段,

可以划出有关的词句。

学生自读,然后交流

(如果学生先交流了第2自然段)

(1)你们有人见过沙漠吗?或者在电视上看到过沙漠?你感觉沙漠是怎样的?能用一两个

词语概括一下?总结描写沙漠的词语(漫天飞舞、贫瘠)。

(2)沙漠这样的凶险,难怪小云雀要说,引“这里的风沙真讨厌!”(指导用埋怨的语气读)

(3)妈妈是怎样回答他的呢?(指导用惋惜、心疼的语气读)

(如果学生先交流了第4自然段)

⑴你知道了绿洲为什么会变成沙漠。

“贫瘠”是什么意思呢?

(2)为什么小云雀要给沙漠种上树呢?

(3)它飞到沙漠上空看到了什么,把第2自然段读一读。

(4)沙漠好吗?怎么不好?

(5)是啊,当狂风挂过时,会睁不开眼睛,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6)它怎么知道的,请同做妈妈告诉小云雀,齐读。

总结:没了森林不行,沙漠太可悲了,小云雀是什么态度,书上怎么说的?

5、说话练习:”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板书:保护土地)看黑板,用”因为……所

以……”把两句话连起来说。

(三八精读第5—10自然段

1、过渡:小云雀和马妈飞过了沙漠又到了哪儿?(大河),在那儿,他门又看到了什么?

1、默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小云雀来到大河上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你从这里感受到了什么?你从哪里感受到洪水很凶猛?

(出示小黑板)指导朗读“浑黄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比喻句)“把……

比作……”,突出“脱鞫的野马,咆哮”,反复朗读,体会洪水的危害。

3、所以小云雀不由得挨近了妈妈,它心里引“害怕”,逢能用害怕的语气读一读。(指名读)

4、妈妈怎样回答他的?用什么语气读?(指导用无可奈何的语气读,突击“唉”这个拟声

词)

5、说明森林有什么作用?(防洪)

6、过渡:森林为什么能防洪?怎样防洪?森林水库又是什么?自读第10节。

7、在黑板上画一棵树作示意图,指名按图复述树的各个部分如何蓄水?

树冠挡住

苔葬和枯枝败叶吸收一部分

土壤吸收大部分

①森林是一水库

8、比较句子:

②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说的内容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相同)。哪句话更肯定?(反问句

更肯定),用反问句表示强调,更加肯定,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为了表达自己强烈的语气

就可以用反问句,教师领读,集体读。

9、这段话说明了森林的什么作用?(蓄水)

10、说话练习:“森林实在太重要了!因为……”(板书,防洪蓄水)。用“因为……所以……:

把这两句话连在一起说。

(四)、精读第11、12、13自然段

1、过渡:小云雀和妈妈飞累了,他们又回到了森林,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默读课文

11、12、13自然段,想一想,从这一自然段,你了解到了奥妙?

2、读课文讨论:为什么说森林是空调器?

森林就像空调器。

3、比较句子森林像不像空调器八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2、说话练习:”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板书:调节温度)。这段话说明森林有什

么作用?(调节温度),谁能用"因为……所以……”,把板书连在一起说。

三、总结

现在你知道小云雀为什么说森林太重要了吧,你能根据板书,也告诉大家森林很重要吗?

自己先试一试。

四、布置作业

1、练习册P26二、三、一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复述课文

2、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讲评作业

①字词:树冠guan乱砍滥伐咆哮冲垮

②解释:①流水漫溢(泛滥成灾)乱砍滥伐②选择或节制

2、森林的作用

用“因为……所以……”把森林的四个作用连起来说说。对啊,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

小云雀就立下了到沙漠去种树的心愿(板书:种树)

二、引申扩展

1、课文中讲了林林的四个作用,那同学们能通过搜集资料发现森林还有哪些作用?

(1)人类的资源宝库

(2)庞大的氧气制适厂(天然的氧吧)

(3)良好的吸尘器

(4)卫生保健医生

(5)绿色的隔音墙

2、总结,还让同学抄在书上(有举的同学)

三、复述课文

1、通读课文

2、表演:课文中描写了哪两个动物?(小云雀和云雀妈妈)。要求分角色表演,脱离书本,给

5分钟时间准备。

3、想象:假如小云雀实现了他的愿望,那我们将看到什么?

四、培养环保意识

1、过渡:是啊,那样世界该多美好啊!小云雀的心愿就是到沙漠去种树来保护环境,那你们

在保护环境方面有什么心愿呢?

2、例如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由此引出自己的心愿,我们看到河水脏,我就希望发明一个

污水净化器来使河水变清(生回答)

4、总结:老师真的希望每个人的心愿都能实现,那世界将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我们住着

该多开心啊!

五、课堂作业

1、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2)难道森林不是空调器吗?

2、说“森林实是太重要了?用"因为……所以……”写下来。

3、抄写课文中一个比喻句

、课外作业

1、小练笔:以“森林实是太重要了!”或“我的环保心愿”为题写一篇200字的小作文。

2、预习“习作3”

板书设计:

云雀的心愿

保护土地

防洪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调节温度种树

蓄水

习作六讨论会

教材分析:

《讨论会》为学生提供了四个话题,供学生选择,进行讨论,练习写作。它不是要求学

生凭着自己的主观想象去写出自己的看法,而是用两种方法写一篇习作。第一种是围绕一个

话题组织讨论,自己有什么看法,别人有什么看法,先做记录,再把讨论的经过写下来。第

二种是留心媒体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先整理,再写下来。

教学要求:

围绕提供的一个话题组织讨论,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查阅有关材料,了解别人的看

法,再有条理地把讨论的情况或查到的材料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围绕一个话题搜集和整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2.学会用两种方法写一篇习作。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两种方法来写一篇习作。

2.有条理地记述讨论的经过或查到的资料。

教具准备:《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知识》或近期报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从近期的报纸,电视上看到了哪些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

2.自己谈话。

二、新授

1.书上给我们罗列了四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自己读一读。

2.你们对哪个话题最感兴趣。

3.那么你们对这个话题有什么看法呢?书上教会了我们两个方法。

4是哪两种方法。

5.小结:第一种方法是围绕一个话题组织讨论。

6.自己先去请教书本,看看其他人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7.组织讨论。

针对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

要求:自己去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

8.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在必要时作适当的点拨。

三、练习习作

1.同学们讨论得十分激烈,都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2.那么可以用书上提到的两种方法中的一个来阐述自己的看法。

如果是第一种讨论式的,那就把刚才同学们的讨论经过写下来。

这种方法,我们在习作四已经学过。

如果用第二种方法,就要把书中的资料进行整理,写成文章。

四、练习习作

1.对照习作步骤,进行写作。

2.四人一组相互讨论、交流。

3.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4.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5.学生仿照例文,各自完成书面作文,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继续完成习作草稿。

二、评析一篇中下等的习作草稿,师生围绕是否有详有略,内容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谈

几方面来评析。

三、修改草稿。

四、誉抄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六

a讨论经过写下来

b搜集资料,进行整理有详有略、具体

练习六

教材分析:

《练习六》安排了如下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

笔字等五项内容。处处留心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辨别形近字的词义和用法;读读背背,安排学

生积累八个成语和古诗《小池》;写好钢笔字,要求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口语交际,要求学会鼓励;学写毛笔字,安排了书字“装”、“帮”。

教学要求:

1、会辨别词义和用法,同时区别形近字。

2、熟记八个成语和古诗《小池》。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鼓励。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处处留心

一、教学第一部分

⑴小芳正在调查有关噪声的问题,她查到了一段有关噪声的资料。

(2)出示这段语。

⑶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借助工具书,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

(4)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齐读这段话。

⑸在文中画出下题所提到的词语。

二、教学第二部分

1、把这些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

2、首先我们来区别“需要”和“须要”。

(1)读读这两个词语所在句子,并想想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读句子,指名说意思,其它同学补充。

(3)比较一下,“需要”和“须要”有什么区别。

(4)”需要”是要求得到,T殳与某个事物搭配,而“须要”则是一定要的意思,T殳

与“干什么”“怎么样”搭配“

(5)你能用这两词语各说一句话吗?

3、利用查工具书理解“频率”“分贝”的意思。

三、教学第三部分

(1)你能帮助小芳编个顺口溜吗?

(2)首先看这四个字,偏旁部首表示什么意思?

(3)读读以前学过的顺口溜,找出其中的规律。

即字的偏旁与意思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4)试着给其中一个字编顺口溜。

(5)小组合作编顺口溜。

(6)互相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一)教学成语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这几个词语。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你理解了哪些成语的意思?

4、这些成语都勾画了什么?

5、做游戏,让一个学生悄悄看一个成语,然后做动作,其他同学猜。

6、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二八教学古诗《小池》

1、借助工具书及诗集,自学这首诗。

2、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

3、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三、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垮、碎、竭”这三个字。

(3)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

础上小结:“垮、碎、竭”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三个字的左半边都比较小,或半边较宽且高。

(4)教师范写“垮”。提醒学生注意:“提土旁”稍小,偏上一点。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读读书上出现的在三个例子。

⑵怎样鼓励,互相讨论、交流。

(3)指名说,其他同学补充。

(4)分角色扮演。师生共同评议。

3、拓展。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不顺心的事吗?你是怎样鼓励自己的?

(2)总结。

第四课时

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衣字旁、巾字旁。

2、指导

(1)出示范字衣字旁。

衣字旁由哪几笔构成?衣字旁形体有什么特点?

(2)分析“装”字。

写上边的有什么要求?

(3)出示范字“巾字旁”。

“巾字旁”由哪几笔构成?“巾字旁”形体有什么特点?

⑷小结:“要’呈上小下大,“帮”呈上大下小。

3、练习

(1)教师范写。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冏题再指导。

⑶学生再次临摹,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2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中的两首古诗均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

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池上》描绘小娃偷采了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

味。《小儿垂钓》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教学要求:

小池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

真的童心之美。

小儿垂钓

1.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2.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

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3.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小儿垂钓》,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

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

人炼字之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池上》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芍,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

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

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

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

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

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

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

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

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

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②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诗歌。

(2)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这根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⑵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C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

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

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

“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

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④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一一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

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C

1、学生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o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

配一幅画。

第二课时

《小儿垂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诗题

1.导入诗题

2.理解诗题

(二)理解诗句

1.朗读全诗

2.回顾方法:我们怎样理解诗句(读诗T释词一调序T解句)

(三)总结练习

1.指导阍谚、背诵J。

2.根据这首诗,想象出一幅画。

3.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1.形近字组词

钓()稚()遥()

钩()准()摇()

2.多音字组词

3.读下面诗句,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解释诗句意义。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背诵《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案例:

师:小孩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生:这么大的声响会把鱼跑的。

生:千万别再叫喊了:不然我就捉不到鱼了。

生:我应该做个手势让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师: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请学生边演示,边说说手势的含义)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近说话,这样就不会影响我钓鱼了。

师: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生:那个小孩做让行人走近的手势,行人走近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会吓跑

鱼儿。

生:我也认为这样。小孩子愿意回答行人的问题,只不过不想惊吓鱼儿,所以让行人走

近说话。

生:我想那个小孩应该先摆手让行人不要大声叫喊,再招手让他过来轻声说话。这样既

帮助了别人,又不会把鱼儿吓跑。

师:大家说得非常对。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

忘帮助别人,真是十分可爱。老师想,同学们也愿意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

板书设计:

22古诗两首

偷采白莲回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浮萍开童真童趣

遥招手

小儿垂钓怕鱼惊

不应人

2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材分析: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牛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

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