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与审计作业指导书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0F/32/wKhkGWesYCqACpzvAALVRMKaubA359.jpg)
![财政预算与审计作业指导书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0F/32/wKhkGWesYCqACpzvAALVRMKaubA3592.jpg)
![财政预算与审计作业指导书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0F/32/wKhkGWesYCqACpzvAALVRMKaubA3593.jpg)
![财政预算与审计作业指导书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0F/32/wKhkGWesYCqACpzvAALVRMKaubA3594.jpg)
![财政预算与审计作业指导书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0F/32/wKhkGWesYCqACpzvAALVRMKaubA35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政预算与审计作业指导书TOC\o"1-2"\h\u11277第一章财政预算概述 3133401.1财政预算的定义与作用 315931.1.1财政预算的定义 3189321.1.2财政预算的作用 396561.2财政预算的编制原则与程序 3240611.2.1财政预算的编制原则 3207841.2.2财政预算的编制程序 426500第二章预算编制方法与流程 4186662.1零基预算编制方法 469142.1.1零基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 4224132.1.2零基预算编制的步骤 521492.2绩效预算编制方法 514472.2.1绩效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 5217452.2.2绩效预算编制的步骤 5283082.3预算编制流程 5135892.3.1预算编制准备 5270112.3.2预算编制实施 6117392.3.3预算编制审批 639992.3.4预算编制总结 68924第三章预算执行与监控 6124713.1预算执行的原则与要求 673973.1.1原则 645563.1.2要求 6221913.2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调整与控制 7280193.2.1预算指标调整 7185113.2.2资金使用调整 7112513.2.3预算执行控制 7285003.3预算执行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8147103.3.1预算执行效果评估 8165583.3.2预算执行效果反馈 821211第四章预算调整与追加 8232394.1预算调整的条件与程序 896934.1.1条件 83804.1.2程序 9183494.2预算追加的原则与审批 9314534.2.1原则 9238644.2.2审批 9232514.3预算调整与追加的监督与评估 10273044.3.1监督 10320394.3.2评估 1011235第五章财政审计概述 10103585.1财政审计的定义与作用 1097515.2财政审计的种类与范围 11271615.3财政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1125236第六章预算审计内容与方法 11312496.1预算编制审计内容与方法 1114086.1.1审计内容 11121396.1.2审计方法 12182246.2预算执行审计内容与方法 1242906.2.1审计内容 12197436.2.2审计方法 12106886.3预算调整与追加审计内容与方法 1320196.3.1审计内容 13219756.3.2审计方法 139618第七章财政审计报告与分析 13290627.1财政审计报告的编制与提交 13257117.1.1编制原则 13119947.1.2编制内容 14122467.1.3提交要求 14284457.2财政审计报告的分析与评价 144527.2.1分析方法 14211957.2.2评价标准 1454907.3财政审计报告的运用与整改 15312917.3.1运用范围 1571227.3.2整改措施 151196第八章预算管理与审计监督 15268668.1预算管理的原则与要求 1521918.1.1预算管理的原则 1524598.1.2预算管理的要求 15223398.2预算审计监督的组织与实施 16272878.2.1预算审计监督的组织 16121968.2.2预算审计监督的实施 16183168.3预算管理与审计监督的协同作用 1624091第九章财政审计风险与防范 1713579.1财政审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17322659.1.1风险识别 17317579.1.2风险评估 17286209.2财政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761099.2.1完善审计制度 17285919.2.2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17108399.2.3优化审计方法和技术 17239329.2.4强化审计监督与问责 17241649.3财政审计风险的监测与预警 174029.3.1建立风险监测体系 1719259.3.2加强风险预警 18173189.3.3提高审计信息披露质量 184100第十章财政预算与审计改革 181039510.1财政预算改革的趋势与方向 18971010.2财政审计改革的重点与任务 182255410.3财政预算与审计改革的前景与挑战 19第一章财政预算概述1.1财政预算的定义与作用1.1.1财政预算的定义财政预算,又称国家预算,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财政收支计划。它是国家财政活动的总体安排,反映了国家财政政策的方向和重点,是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1.2财政预算的作用财政预算具有以下作用:(1)反映国家经济政策:财政预算体现了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政策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调整收入分配、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2)指导财政工作:财政预算为各级财政部门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方向和任务,有利于财政工作的有序进行。(3)调控国民经济:通过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可以调整国民经济的总量和结构,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4)监督财政支出:财政预算对财政支出进行详细规划,有利于社会各界对财政资金使用进行监督。(5)保障民生:财政预算合理安排民生支出,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谐。1.2财政预算的编制原则与程序1.2.1财政预算的编制原则财政预算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2)完整性原则:财政预算应全面反映国家财政收支,保证预算内容的完整性。(3)真实性原则:财政预算的编制应真实反映财政收支状况,不得虚报、隐瞒财政收支。(4)节约性原则:财政预算的编制应遵循节约原则,合理使用财政资金。(5)透明性原则: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应保持透明,便于社会各界监督。1.2.2财政预算的编制程序财政预算的编制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预算编制准备阶段: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国家经济政策、上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等,进行预算编制准备工作。(2)预算草案编制阶段:各级财政部门根据预算编制原则,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编制预算草案。(3)预算审查阶段: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财政预算草案进行审查,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4)预算批准阶段: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财政预算草案进行表决,批准预算。(5)预算执行阶段:各级财政部门按照批准的预算,组织财政收支活动。(6)预算调整阶段: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可对预算进行调整,报人民代表大会审批。(7)预算决算阶段:预算年度结束后,各级财政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结,编制决算报告,报人民代表大会审批。第二章预算编制方法与流程2.1零基预算编制方法零基预算编制方法是指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对每个预算项目从零开始进行审核和评估,不依赖于历史数据,以实际需求和目标为导向,合理分配资源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2.1.1零基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1)目标导向:预算编制应紧密围绕组织目标和战略规划,保证预算资源的合理分配。(2)成本效益: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项目的成本效益,保证预算资金的投入产出比。(3)公开透明:预算编制过程应保持公开透明,便于社会各界监督。2.1.2零基预算编制的步骤(1)明确预算目标:根据组织目标和战略规划,明确预算编制的目标。(2)收集基础数据:收集与预算编制相关的各项基础数据,包括项目需求、成本、效益等。(3)评估项目:对每个预算项目进行评估,确定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效益。(4)编制预算草案:根据评估结果,编制预算草案。(5)审查与调整:对预算草案进行审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2.2绩效预算编制方法绩效预算编制方法是指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以绩效为导向,关注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2.2.1绩效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1)绩效导向:预算编制应以绩效为核心,关注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2)结果导向:预算编制应关注工作的实际成果,而非仅仅关注投入。(3)动态调整:预算编制应具备动态调整机制,以适应工作需求的变化。2.2.2绩效预算编制的步骤(1)确定绩效目标:根据工作目标和战略规划,确定绩效目标。(2)设定绩效指标:设定与绩效目标相关的绩效指标,用于衡量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3)编制预算草案:根据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编制预算草案。(4)绩效评价与调整: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绩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调整预算。2.3预算编制流程预算编制流程是指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按照一定顺序和方法进行的一系列工作环节。以下为预算编制的基本流程:2.3.1预算编制准备(1)明确预算编制任务:明确预算编制的目标、范围和要求。(2)收集基础数据:收集与预算编制相关的各项基础数据。(3)制定预算编制方案:根据预算编制任务,制定预算编制方案。2.3.2预算编制实施(1)编制预算草案:根据预算编制方案,编制预算草案。(2)审查与调整:对预算草案进行审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3)征求部门意见:将预算草案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2.3.3预算编制审批(1)提交预算报告:将预算草案提交给预算审批部门。(2)预算审批:预算审批部门对预算草案进行审查,提出审批意见。(3)预算批复:根据预算审批意见,对预算草案进行修改,形成预算批复。2.3.4预算编制总结(1)总结预算编制经验:对预算编制过程进行总结,提炼经验教训。(2)改进预算编制方法:根据总结的经验教训,改进预算编制方法。(3)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第三章预算执行与监控3.1预算执行的原则与要求预算执行是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预算执行的顺利进行,以下原则与要求应当得到严格遵守:3.1.1原则(1)合法性原则:预算执行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符合规定。(2)合规性原则:预算执行应遵循财政部门的规章制度,保证预算执行过程规范有序。(3)效益性原则:预算执行应注重资金使用效益,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4)透明性原则:预算执行应保持高度透明,便于公众监督和审计。3.1.2要求(1)明确预算执行责任:各级财政部门和相关单位应明确预算执行的责任,保证预算任务分解到人。(2)强化预算执行协调: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保证预算执行顺畅。(3)严格预算执行程序:预算执行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保证预算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4)及时反馈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财政部门应定期向上级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便于及时调整和监督。3.2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调整与控制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预算指标调整、资金使用调整等情况。以下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调整与控制措施:3.2.1预算指标调整预算指标调整是指预算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指标进行修改。预算指标调整应符合以下要求:(1)调整原因合理:预算指标调整应说明原因,并报上级财政部门审批。(2)调整程序规范:预算指标调整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保证调整过程的合规性。(3)调整幅度适度:预算指标调整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对预算执行产生较大影响。3.2.2资金使用调整资金使用调整是指预算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资金使用进行调整。资金使用调整应符合以下要求:(1)调整原因明确:资金使用调整应说明原因,并报上级财政部门审批。(2)调整程序合规:资金使用调整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保证调整过程的合规性。(3)调整幅度合理:资金使用调整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证预算执行的稳定性。3.2.3预算执行控制预算执行控制是指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调控,保证预算执行符合预定目标。以下为预算执行控制措施:(1)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监控体系:各级财政部门应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监控体系,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2)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各级财政部门应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发觉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3)强化预算执行责任:对预算执行不力的部门或个人,应追究其责任。3.3预算执行效果的评估与反馈预算执行效果的评估与反馈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以下为预算执行效果的评估与反馈措施:3.3.1预算执行效果评估预算执行效果评估是指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评价,以下为评估指标:(1)预算执行率:预算执行率是衡量预算执行情况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预算执行率=已执行预算金额/预算总额。(2)资金使用效益:资金使用效益是指预算执行过程中,财政资金使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预算执行合规性:预算执行合规性是指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执行程序和资金使用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政部门规章制度。3.3.2预算执行效果反馈预算执行效果反馈是指将预算执行评估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个人,以下为反馈措施:(1)定期报告:各级财政部门应定期向上级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效果,便于上级部门了解预算执行情况。(2)问题整改:对预算执行评估中发觉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进行整改,并及时报告整改情况。(3)奖惩机制:对预算执行效果优秀的部门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预算执行不力的部门或个人,追究其责任。第四章预算调整与追加4.1预算调整的条件与程序4.1.1条件预算调整是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因客观原因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编制目标发生较大偏差时,对原预算进行的修改。预算调整的条件主要包括:(1)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调整;(2)财政收支情况发生变化;(3)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如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4)预算编制时未能预见的因素,如价格变动、项目变更等。4.1.2程序预算调整应遵循以下程序:(1)预算执行部门提出预算调整申请,说明调整原因、调整内容、调整金额等;(2)财务部门对预算调整申请进行审核,保证调整内容的合规性、合理性和必要性;(3)预算管理部门对预算调整申请进行汇总,形成预算调整方案;(4)预算调整方案提交至预算审批部门,按照规定权限进行审批;(5)预算调整方案经批准后,财务部门对预算进行调整,并通知相关部门执行;(6)预算调整实施后,相关部门对调整结果进行反馈,保证预算调整的执行效果。4.2预算追加的原则与审批4.2.1原则预算追加是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因预算执行情况发生变化,需要增加预算支出的事项。预算追加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规性原则:预算追加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政政策要求;(2)必要性原则:预算追加应确有必要,避免浪费和滥用财政资金;(3)效益性原则:预算追加应注重效益,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4)程序性原则:预算追加应遵循规定的程序,保证审批流程的合规性。4.2.2审批预算追加的审批程序如下:(1)预算执行部门提出预算追加申请,说明追加原因、追加金额、预计效益等;(2)财务部门对预算追加申请进行审核,保证追加内容的合规性、合理性和必要性;(3)预算管理部门对预算追加申请进行汇总,形成预算追加方案;(4)预算追加方案提交至预算审批部门,按照规定权限进行审批;(5)预算追加方案经批准后,财务部门对预算进行追加,并通知相关部门执行;(6)预算追加实施后,相关部门对追加结果进行反馈,保证预算追加的执行效果。4.3预算调整与追加的监督与评估4.3.1监督预算调整与追加的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部门对预算调整与追加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保证调整与追加的合规性和有效性;(2)审计部门对预算调整与追加的审批和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发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3)预算管理部门对预算调整与追加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及时调整预算执行策略;(4)预算执行部门对预算调整与追加的执行情况进行汇报,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4.3.2评估预算调整与追加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算调整与追加的合规性评估:评估预算调整与追加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政政策要求;(2)预算调整与追加的必要性评估:评估预算调整与追加是否确有必要,避免浪费和滥用财政资金;(3)预算调整与追加的效益评估:评估预算调整与追加的实施效果,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预算调整与追加的程序评估:评估预算调整与追加的审批和执行程序是否合规,是否存在漏洞。第五章财政审计概述5.1财政审计的定义与作用财政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主要是指审计机构依法对及其部门的财政收支活动进行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审查与评价。财政审计旨在保证财政资金的合规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治理体系的完善。财政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揭示和纠正财政收支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二是评估财政政策执行效果,为决策提供参考;三是推动及其部门改进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四是促进治理体系的完善,提升公信力。5.2财政审计的种类与范围财政审计的种类主要包括:预算执行审计、决算审计、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投资审计等。其中,预算执行审计和决算审计是财政审计的核心内容。财政审计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和决算情况;二是部门的财政收支活动;三是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四是财政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效益性;五是债务管理情况等。5.3财政审计的程序与方法财政审计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一是审计准备,包括审计计划、审计通知、审计组成立等;二是审计实施,包括审计调查、审计取证、审计分析等;三是审计报告,包括审计报告的撰写、审计报告的审批和发布等;四是审计整改,包括审计整改措施的制定、整改情况的跟踪检查等。财政审计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查阅文件资料,包括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等文件;二是现场调查,对及其部门的财政收支活动进行实地查看;三是询问相关人员,了解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四是分析财政数据,评估财政政策执行效果;五是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第六章预算审计内容与方法6.1预算编制审计内容与方法6.1.1审计内容预算编制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算编制依据的合法性、合规性。审计人员应关注预算编制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单位内部管理规定。(2)预算编制程序的规范性。审计人员应关注预算编制程序是否遵循相关规定,包括预算编制的时间节点、编制方法、预算草案的审批程序等。(3)预算编制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审计人员应关注预算编制内容是否涵盖所有收入和支出项目,各项预算指标是否准确、合理。(4)预算编制的绩效目标设置。审计人员应关注预算编制中绩效目标的设定是否明确、具体,与单位战略目标是否相符。6.1.2审计方法(1)查阅相关文件资料。审计人员应查阅预算编制依据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单位内部管理规定,保证预算编制的合法性。(2)访谈相关工作人员。审计人员可通过访谈了解预算编制程序是否规范,预算编制内容是否完整、准确。(3)分析预算数据。审计人员应分析预算编制中的各项数据,判断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6.2预算执行审计内容与方法6.2.1审计内容预算执行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算执行进度。审计人员应关注预算执行进度是否符合预期,是否存在拖延或滞后现象。(2)预算执行中的合规性。审计人员应关注预算执行过程中是否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单位内部管理规定。(3)预算执行的效果。审计人员应关注预算执行对单位运营、发展的影响,评价预算执行的效果。6.2.2审计方法(1)查阅相关文件资料。审计人员应查阅预算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文件资料,了解预算执行情况。(2)分析财务报表。审计人员应分析财务报表中的预算执行数据,判断预算执行进度和效果。(3)现场调查。审计人员可进行现场调查,了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具体情况。6.3预算调整与追加审计内容与方法6.3.1审计内容预算调整与追加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算调整与追加的合法性。审计人员应关注预算调整与追加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单位内部管理规定。(2)预算调整与追加的必要性。审计人员应关注预算调整与追加是否因实际业务需求或政策变化等原因产生。(3)预算调整与追加的程序。审计人员应关注预算调整与追加的程序是否规范,包括审批流程、调整方案等。6.3.2审计方法(1)查阅相关文件资料。审计人员应查阅预算调整与追加的文件资料,了解其合法性、必要性。(2)访谈相关工作人员。审计人员可通过访谈了解预算调整与追加的程序是否规范,调整方案是否合理。(3)分析财务报表。审计人员应分析财务报表中的预算调整与追加数据,评价其对预算执行的影响。第七章财政审计报告与分析7.1财政审计报告的编制与提交7.1.1编制原则财政审计报告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客观性原则:审计报告应真实、客观地反映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管理水平和合规情况。(2)完整性原则:审计报告应全面、系统地反映审计对象的财务信息,不得遗漏重要内容。(3)准确性原则:审计报告中的数据和结论应准确无误,保证审计结果的可靠性。(4)及时性原则:审计报告应在审计结束后及时编制,保证审计成果的有效运用。7.1.2编制内容财政审计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审计背景及目的:简要介绍审计项目背景、审计目的和范围。(2)审计过程:详细描述审计过程,包括审计方法、审计依据和审计程序。(3)审计发觉:全面揭示审计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和不足,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4)审计结论:对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管理水平和合规情况进行评价,提出审计意见。(5)审计建议:针对审计发觉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7.1.3提交要求财政审计报告应在审计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提交至审计委托单位。提交报告时,应附有以下材料:(1)审计报告正文及附件。(2)审计工作底稿。(3)审计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文件和资料。7.2财政审计报告的分析与评价7.2.1分析方法对财政审计报告的分析与评价,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定量分析:对审计报告中涉及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2)定性分析:对审计报告中描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入剖析,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3)比较分析:将审计报告中的数据与其他相关单位或行业的数据进行比较,找出差距。7.2.2评价标准财政审计报告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审计报告的完整性:评价审计报告是否全面反映了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管理水平和合规情况。(2)审计报告的准确性:评价审计报告中的数据和结论是否准确无误。(3)审计报告的实用性:评价审计报告提出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是否具有实际操作价值。7.3财政审计报告的运用与整改7.3.1运用范围财政审计报告的运用范围主要包括:(1)为审计委托单位提供决策依据。(2)为审计对象改进财务管理和提高合规水平提供指导。(3)为其他相关单位提供借鉴和参考。7.3.2整改措施审计对象应根据审计报告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保证财务管理和合规水平得到提高。(2)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改进建议进行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3)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保证整改效果得到巩固。(4)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预防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第八章预算管理与审计监督8.1预算管理的原则与要求8.1.1预算管理的原则预算管理作为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则应遵循以下几方面:(1)合法性原则:预算编制与执行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财政政策及部门预算管理制度。(2)完整性原则:预算编制应全面反映预算单位的经济活动,保证预算内容的完整性。(3)科学性原则:预算编制应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科学方法,合理预测预算需求,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4)透明性原则:预算编制与执行过程应公开透明,便于社会各界监督。(5)有效性原则: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加强预算资金管理,保证预算资金的合理使用。8.1.2预算管理的要求(1)预算编制要求:预算编制应遵循合法性、完整性、科学性、透明性和有效性原则,保证预算编制的质量。(2)预算执行要求:预算执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预算规定使用资金,加强预算资金监管,保证预算执行的合规性。(3)预算调整要求:预算执行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需调整预算,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保证预算调整的合理性和合法性。8.2预算审计监督的组织与实施8.2.1预算审计监督的组织(1)建立预算审计监督机构:各级财政部门应设立预算审计监督机构,负责预算审计监督工作。(2)明确预算审计监督职责:预算审计监督机构应明确预算审计监督的职责范围,保证审计监督工作的有效性。(3)建立预算审计监督制度:制定预算审计监督制度,明确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要求等,保证审计工作的规范化。8.2.2预算审计监督的实施(1)预算编制审计:对预算编制的合法性、完整性、科学性、透明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2)预算执行审计: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合规性、资金使用效率、预算调整等进行审计。(3)预算绩效审计: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分析预算资金使用效果。(4)预算审计报告:审计结束后,应及时编制预算审计报告,报告审计结果和整改建议。8.3预算管理与审计监督的协同作用预算管理与审计监督在财政管理中具有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作用。(1)预算管理为审计监督提供依据:预算管理明确了预算编制、执行和调整的要求,为审计监督提供了依据。(2)审计监督促进预算管理规范:审计监督通过对预算编制、执行和调整的审计,发觉预算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促进预算管理规范。(3)预算管理与审计监督相互制约:预算管理与审计监督相互制约,保证预算资金的安全、合规使用。(4)预算管理与审计监督共同推动财政管理改革:预算管理与审计监督共同推动财政管理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九章财政审计风险与防范9.1财政审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9.1.1风险识别财政审计风险识别是防范风险的第一步。审计人员应全面梳理审计工作流程,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包括但不限于审计对象的财务报告真实性、审计程序的合规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等方面。9.1.2风险评估在识别风险点的基础上,审计人员需对风险进行评估,分析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风险评估应结合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为后续风险防范提供依据。9.2财政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9.2.1完善审计制度完善审计制度是防范财政审计风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猪禽配合饲料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车载GPS导航仪行业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关于工程造价的实习报告合集七-2
- 箱式变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概要)
- 班级文化墙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关系
- 中国洗发剂行业运行态势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宠物猫寄养协议书-@-1
- 2024年泛娱乐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餐具生产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电力工业环境保护市场运营态势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GB/T 45177-2024人工光型植物工厂光环境技术规范
- 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2025年天津河西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个人学习领导讲话心得体会和工作措施例文(6篇)
- 2025大连机场招聘109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0-2025年中国中小企业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物流中心原材料入库流程
- 长沙市2025届中考生物押题试卷含解析
- 预制板粘贴碳纤维加固计算表格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 2024年芽苗菜市场调查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