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技能提升手册_第1页
工程测量技能提升手册_第2页
工程测量技能提升手册_第3页
工程测量技能提升手册_第4页
工程测量技能提升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测量技能提升手册TOC\o"1-2"\h\u13994第一章工程测量基础知识 3192891.1测量概述 333831.2测量误差与精度 4146061.3测量坐标系与基准面 419878第二章测量设备与工具 5169462.1常用测量设备 575562.1.1全站仪 5125092.1.2水准仪 5221062.1.3经纬仪 563922.1.4激光测距仪 57172.1.5GPS测量系统 539552.2设备维护与保养 5116472.2.1清洁 5245922.2.2检查 5225742.2.3调校 6242072.2.4更换零部件 6257722.3测量工具的选择与应用 657012.3.1测量工具的选择 6180762.3.2测量工具的应用 6295392.3.3测量方法的优化 6194842.3.4测量数据的处理 67029第三章平面测量 6319443.1平面控制测量 658633.1.1三角测量法 6188663.1.2导线测量法 7152423.1.3GPS测量法 7241343.2平面地形测量 721633.2.1水准测量法 785063.2.2三角高程测量法 7260283.2.3RTK测量法 7117593.3平面曲线测量 737253.3.1圆曲线测量法 745943.3.2缓和曲线测量法 7255263.3.3复杂曲线测量法 714212第四章高程测量 825604.1高程控制测量 8279774.1.1水准测量 897024.1.2三角高程测量 8155084.2高程传递与拟合 8161744.2.1高程传递 827904.2.2高程拟合 8304244.3高程测量误差分析 8103994.3.1仪器误差 8188544.3.2观测误差 9158524.3.3数据处理误差 9111894.3.4系统误差 920603第五章坐标测量 9281535.1坐标系统与转换 9121575.1.1大地坐标系统 993845.1.2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9166315.1.3空间直角坐标系统 10158185.1.4坐标转换 10170215.2坐标测量方法 10126895.2.1水准测量 10247675.2.2经纬仪测量 10169335.2.3全站仪测量 10257525.2.4GPS测量 10120305.3坐标测量误差分析 10270075.3.1仪器误差 1182105.3.2观测误差 11288065.3.3数据处理误差 11285035.3.4其他误差 1131819第六章竖直测量 11274976.1竖直控制测量 1114216.1.1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11174966.1.2竖直控制测量方法 11218236.1.3竖直控制测量注意事项 1271436.2竖直角度测量 12307926.2.1测量方法 12155566.2.2测量注意事项 12251866.3竖直距离测量 12226586.3.1测量方法 13165526.3.2测量注意事项 1327224第七章工程放样 13168487.1放样方法与流程 1333227.1.1放样方法 1323607.1.2放样流程 13174067.2放样误差分析与控制 14274177.2.1误差来源 14321777.2.2误差控制措施 14173177.3放样新技术应用 1430788第八章地形图制作 1520208.1地形图种类与制作流程 15199008.1.1地形图种类 15262378.1.2地形图制作流程 15174208.2地形图符号与标注 15163448.2.1地形图符号 15110668.2.2地形图标注 16143918.3地形图应用与案例分析 1685818.3.1工程测量应用案例 16316768.3.2城乡规划应用案例 165604第九章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 16193169.1数据采集方法 16254349.1.1概述 16255649.1.2地面测量数据采集 16296709.1.3空中测量数据采集 1742289.1.4卫星测量数据采集 1741379.2数据处理与分析 1775999.2.1概述 17268629.2.2数据预处理 1782369.2.3数据分析 1746629.3数据可视化与应用 1832569.3.1概述 1890909.3.2数据可视化 1891269.3.3数据应用 183937第十章测量安全与法律法规 18682610.1测量安全知识 18527010.1.1安全意识培养 183223410.1.2测量安全操作规范 183208510.1.3应急处理 191915110.2测量法律法规 191775810.2.1法律法规概述 19670010.2.2法律法规的遵守 191792310.3测量职业道德与责任 19733810.3.1职业道德 191622510.3.2责任 20第一章工程测量基础知识1.1测量概述测量,作为一门应用科学,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地球表面及空间位置、形状、大小等特征进行精确的测定。在工程领域,测量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提供基础数据,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测量:对地表自然形态和人工建筑物进行测量,获取地形图。(2)建筑测量:对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进行测量,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3)工程测量:对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测量,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4)环境测量:对环境要素进行测量,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数据支持。1.2测量误差与精度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往往存在误差。测量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根据误差的来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系统误差:由测量方法、仪器设备、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误差,具有一定的规律性。(2)随机误差:由各种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没有明显的规律性。(3)粗大误差:由于操作失误、仪器故障等引起的显著误差。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通常用以下指标表示:(1)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的绝对值。(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实值之比。(3)中误差: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的平方根。(4)精密度:测量值的离散程度,通常用标准差表示。1.3测量坐标系与基准面测量坐标系是用于描述测量对象空间位置的一种数学模型。在工程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1)笛卡尔坐标系:以原点为中心,三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构成的坐标系。(2)极坐标系:以极点为中心,极轴为基准线,角度和半径表示坐标值的坐标系。(3)球坐标系:以球心为中心,三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构成的坐标系。基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通常有以下几种:(1)平均海平面:以全球平均海平面为基准,用于大地测量和高程测量。(2)参考椭球面:以地球椭球面为基准,用于大地测量和卫星导航。(3)建筑物底面:以建筑物底面为基准,用于建筑测量。(4)道路中心线:以道路中心线为基准,用于道路测量。了解测量坐标系和基准面,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测量工作中,应根据测量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和基准面。第二章测量设备与工具2.1常用测量设备测量设备是工程测量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以下为几种常用的测量设备:2.1.1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集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于一体的自动化测量设备。其测量速度快、精度高,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施工放样、变形监测等领域。2.1.2水准仪水准仪是用于测量高程差的测量设备,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水准仪主要应用于道路、桥梁、隧道等工程的高程控制。2.1.3经纬仪经纬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水平角和垂直角的测量设备。它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适用于地形测绘、施工放样等工程。2.1.4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是一种采用激光技术进行距离测量的设备,具有测量速度快、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地形测绘、施工放样、建筑物高度测量等场景。2.1.5GPS测量系统GPS测量系统是一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测量的设备,具有全天候、全球覆盖、高精度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气象监测等领域。2.2设备维护与保养为保证测量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以下为设备维护与保养的几个方面:2.2.1清洁测量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灰尘、油污等污染,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保证其正常工作。2.2.2检查在使用前,应对设备进行检查,保证各部件完好无损,连接牢固,避免在测量过程中出现故障。2.2.3调校测量设备的精度会使用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应定期进行调校,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2.2.4更换零部件对于磨损严重或损坏的零部件,应及时更换,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2.3测量工具的选择与应用测量工具的选择与应用直接关系到测量结果的精度和效率。以下为测量工具的选择与应用原则:2.3.1测量工具的选择根据测量任务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如: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测量,应选择高精度测量设备;对于测量距离较远的场景,应选择具有较长测量范围的设备。2.3.2测量工具的应用在测量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测量工具,如:利用全站仪进行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高程测量;利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控制等。2.3.3测量方法的优化在测量过程中,应根据测量任务的具体要求,采用合适的测量方法,以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如:采用三角测量法、线性测量法等。2.3.4测量数据的处理测量结束后,应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整理、分析、计算等,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对测量数据进行备份,以便日后查询。第三章平面测量3.1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是工程测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一定范围内地面上各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平面控制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3.1.1三角测量法三角测量法是通过测量三角形各内角的大小,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计算各边长,从而确定地面控制点的位置。该方法适用于开阔地区,具有较高的精度。3.1.2导线测量法导线测量法是通过测量导线上各边的长度和角度,利用坐标正算和坐标反算原理,计算出各控制点的坐标。该方法适用于城市、山地等复杂地区,精度较高。3.1.3GPS测量法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发展,GPS测量法在平面控制测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方法具有测量速度快、精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各类地区。3.2平面地形测量平面地形测量是对地面高程和地貌进行测量,以获取地表形态和特征。以下为几种常用的平面地形测量方法:3.2.1水准测量法水准测量法是通过测量地面两点间的高差,利用水准仪将高程传递到另一点,从而得到整个区域的高程分布。该方法适用于平原地区,精度较高。3.2.2三角高程测量法三角高程测量法是通过测量三角形各顶点的高程,利用三角学原理计算地面高程。该方法适用于山地、丘陵地区,精度较高。3.2.3RTK测量法实时动态差分(RTK)测量法是利用GPS技术,实时测量地面点的三维坐标。该方法适用于各类地区,精度较高,测量速度快。3.3平面曲线测量平面曲线测量是对地面曲线形态进行测量,以获取曲线的几何参数。以下为几种常用的平面曲线测量方法:3.3.1圆曲线测量法圆曲线测量法是通过测量圆曲线的半径、切线长、弧长等参数,确定圆曲线的位置和形状。该方法适用于道路、铁路等工程设计。3.3.2缓和曲线测量法缓和曲线测量法是通过测量缓和曲线的参数,如缓和曲线长度、半径等,确定缓和曲线的位置和形状。该方法适用于道路、铁路等工程设计。3.3.3复杂曲线测量法复杂曲线测量法是针对地形、地貌复杂的曲线进行测量。该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方法,如全站仪、GPS等。通过对曲线各点的坐标进行测量,确定曲线的形状和位置。第四章高程测量4.1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是工程测量中的环节,其目的是保证工程各部分的高程基准一致。高程控制测量主要包括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4.1.1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是高程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水平面的性质,通过水准仪将两点间的高差传递到尺子上,从而得到两点的高程差。水准测量具有精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各种工程测量。4.1.2三角高程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是基于三角原理,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计算得出两点间的高程差。三角高程测量适用于地形复杂、视线受阻的场合,但精度相对较低。4.2高程传递与拟合高程传递与拟合是高程测量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将已知高程点的高程传递到未知点,从而得到整个区域的高程分布。4.2.1高程传递高程传递通常采用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水准测量将已知高程点的高程传递到相邻的未知点;利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将高程传递到更远的未知点。在传递过程中,需注意保持高程系统的统一和精度。4.2.2高程拟合高程拟合是指利用已知高程点的高程数据,通过数学方法对整个区域的高程分布进行拟合。常用的拟合方法有线性拟合、二次曲面拟合和三次曲面拟合等。高程拟合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精确的高程分布,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4.3高程测量误差分析高程测量误差分析是保证高程测量精度的关键环节。高程测量误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4.3.1仪器误差仪器误差是指测量仪器本身存在的误差,如水准仪的视准轴误差、三角高程测量中的角度测量误差等。为减小仪器误差,应选用高精度仪器,并定期进行校准。4.3.2观测误差观测误差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者技术水平、环境因素等引起的误差。观测误差包括读数误差、对中误差、目标偏心误差等。为减小观测误差,应提高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改善观测环境。4.3.3数据处理误差数据处理误差是指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由于计算方法、数据拟合等引起的误差。数据处理误差包括数值计算误差、拟合误差等。为减小数据处理误差,应选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并合理选择拟合参数。4.3.4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指在高程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方法、测量基准等因素引起的误差。系统误差具有确定性,可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消除或减小。通过对高程测量误差的分析,可以为提高高程测量精度提供依据,从而保证工程测量的可靠性。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第五章坐标测量5.1坐标系统与转换坐标系统是工程测量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在工程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统有大地坐标系统、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和空间直角坐标系统。各种坐标系统之间可以通过坐标转换进行相互转换,以满足不同测量需求。5.1.1大地坐标系统大地坐标系统是一种以地球椭球体为基础的坐标系统,包括地理坐标系统和空间大地坐标系统。地理坐标系统采用经度和纬度表示位置,空间大地坐标系统采用大地高、大地纬度和大地经度表示位置。5.1.2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是一种以平面为基础的坐标系统,包括高斯克吕格坐标系统和通用横轴墨卡托坐标系统。高斯克吕格坐标系统将地球椭球体投影到平面上,采用横轴墨卡托投影方法。通用横轴墨卡托坐标系统则是一种基于高斯克吕格坐标系统的简化形式。5.1.3空间直角坐标系统空间直角坐标系统是一种以地球质心为基础的坐标系统,包括WGS84、CGCS2000等。空间直角坐标系统采用三维坐标表示位置,可以精确描述地球表面任意点的空间位置。5.1.4坐标转换坐标转换是指将一个坐标系统中的坐标值转换为另一个坐标系统中的坐标值。常见的坐标转换方法有:(1)高斯克吕格坐标转换:将大地坐标转换为平面直角坐标;(2)空间大地坐标转换:将大地坐标转换为空间直角坐标;(3)坐标系转换:将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坐标值进行转换,如WGS84与CGCS2000之间的转换。5.2坐标测量方法坐标测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5.2.1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是一种利用水准仪测量地球表面高程的方法。通过测量两点之间的高差,可以计算出这两点的坐标值。5.2.2经纬仪测量经纬仪测量是一种利用经纬仪测量角度的方法。通过测量地面点与已知点之间的角度,可以计算出地面点的坐标值。5.2.3全站仪测量全站仪测量是一种集测距、测角、数据处理于一体的测量方法。通过全站仪,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地面点的坐标值。5.2.4GPS测量GPS测量是一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测量的方法。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可以计算出地面点的坐标值。5.3坐标测量误差分析坐标测量误差分析是保证测量精度的重要环节。坐标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5.3.1仪器误差仪器误差是指测量仪器本身存在的误差,如仪器制造误差、温度误差等。为了减小仪器误差,应选用精度较高的仪器,并定期进行校准。5.3.2观测误差观测误差是指测量过程中由于观测者操作不当、环境因素等引起的误差。为了减小观测误差,应加强观测者的技术培训,提高观测精度。5.3.3数据处理误差数据处理误差是指数据处理过程中由于计算方法、计算工具等引起的误差。为了减小数据处理误差,应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和精确的计算工具。5.3.4其他误差其他误差包括地球椭球体误差、大气折射误差等。这些误差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测量精度,但在实际工程测量中,可以通过采用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技术措施进行消除或减小。第六章竖直测量6.1竖直控制测量竖直控制测量是工程测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保证建筑物、构筑物及各类工程项目的竖直度符合设计要求。以下是竖直控制测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6.1.1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竖直控制测量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了解设计要求,明确测量对象和测量精度;(2)检查测量仪器和设备,保证其功能稳定、可靠;(3)制定测量方案,确定测量方法和步骤;(4)对测量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测量技能和责任心。6.1.2竖直控制测量方法竖直控制测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水准测量法:利用水准仪进行测量,适用于建筑物、构筑物等较高物体的竖直度控制;(2)经纬仪测量法:利用经纬仪进行测量,适用于较小范围或较低物体的竖直度控制;(3)全站仪测量法:利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具有测量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各类工程项目的竖直度控制。6.1.3竖直控制测量注意事项在进行竖直控制测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证测量仪器和设备的稳定性;(2)避免在强光、高温等恶劣环境下进行测量;(3)及时调整测量方案,以适应现场变化;(4)加强测量数据的记录和分析,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6.2竖直角度测量竖直角度测量是竖直控制测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测量建筑物的倾斜角度、构筑物的垂直度等。6.2.1测量方法竖直角度测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经纬仪测量法:利用经纬仪的竖直度盘进行测量,适用于较小范围或较低物体的竖直角度控制;(2)全站仪测量法:利用全站仪的竖直度盘进行测量,具有测量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各类工程项目的竖直角度控制;(3)激光测量仪测量法:利用激光测量仪进行测量,具有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各类工程项目的竖直角度控制。6.2.2测量注意事项在进行竖直角度测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证测量仪器和设备的稳定性;(2)避免在强光、高温等恶劣环境下进行测量;(3)加强测量数据的记录和分析,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4)及时调整测量方案,以适应现场变化。6.3竖直距离测量竖直距离测量是工程测量中的一项基本任务,主要用于测量建筑物、构筑物等物体的高度。6.3.1测量方法竖直距离测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水准测量法:利用水准仪进行测量,适用于建筑物、构筑物等较高物体的竖直距离控制;(2)三角测量法:利用全站仪进行测量,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计算出竖直距离;(3)激光测量仪测量法:利用激光测量仪进行测量,具有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各类工程项目的竖直距离控制。6.3.2测量注意事项在进行竖直距离测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证测量仪器和设备的稳定性;(2)避免在强光、高温等恶劣环境下进行测量;(3)加强测量数据的记录和分析,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4)及时调整测量方案,以适应现场变化。第七章工程放样7.1放样方法与流程7.1.1放样方法工程放样是工程测量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将设计图纸上的构筑物、建筑物等位置准确无误地标定在实地。常用的放样方法有以下几种:(1)极坐标法:通过确定放样点的极坐标(即角度和距离)进行放样。(2)直角坐标法: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基础,通过计算放样点的坐标值进行放样。(3)断面法:在实地布设一系列与设计轴线垂直的断面,根据断面上的设计高程进行放样。(4)等高线法:利用设计等高线进行放样,适用于地形较为复杂的地段。7.1.2放样流程(1)准备工作:收集设计图纸、测量数据、仪器设备等,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2)测量定位: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放样方法,进行实地测量定位。(3)放样点布设:按照放样方法,将设计位置准确地标定在实地。(4)复核与调整:对放样点进行复核,保证其位置准确无误。如有误差,及时进行调整。(5)记录与报告:记录放样过程的相关数据,编写放样报告,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7.2放样误差分析与控制7.2.1误差来源(1)仪器设备误差:包括测量仪器、设备本身的精度以及使用过程中的误差。(2)人为误差:测量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读数误差等。(3)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4)地形地貌:实地地形地貌与设计图纸的误差。7.2.2误差控制措施(1)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提高测量精度。(2)加强测量人员培训,提高操作熟练程度和责任心。(3)严格遵循测量规范,保证测量过程准确无误。(4)对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和修正,减小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5)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方法,提高放样精度。7.3放样新技术应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放样新技术不断涌现,以下列举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放样新技术:(1)GP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工程放样中的应用,实现了高精度、快速、实时的定位测量。(2)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对现场进行扫描,获取大量空间点坐标,用于放样和复核。(3)无人机测量技术:利用无人机搭载测量设备,进行大面积、高精度、快速测量,提高放样效率。(4)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工程放样中的应用,实现了设计与施工的无缝对接,提高了放样精度和效率。第八章地形图制作8.1地形图种类与制作流程地形图是表示地球表面形态的一种地图,它详细、准确地描绘了地表的地貌、地物及其相对位置。地形图的种类繁多,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地形图及其制作流程。8.1.1地形图种类(1)地形原图:以地形测量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符号和标注方法制作的地图。(2)地形等高线图:以等高线为主要表示方法,展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3)地貌图:以地貌分类为主要表示内容,反映地表地貌特征的地图。(4)地形模型图:以三维模型形式展示地形地貌的地图。(5)土地利用图:反映土地利用现状的地图。(6)水文图:反映地表水体及其特征的地图。8.1.2地形图制作流程(1)资料收集:收集地形测量数据、遥感影像、地形图等资料。(2)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预处理。(3)地图设计:根据地图用途、比例尺和符号系统进行地图设计。(4)制图:利用地图软件或绘图工具,按照设计要求绘制地形图。(5)校对与修改:对绘制的地形图进行校对,发觉问题并进行修改。(6)印刷与发行:完成地形图的印刷和发行工作。8.2地形图符号与标注地形图符号是表示地形图内容的一种图形符号,它能够直观地展示地表地物和地貌特征。地形图标注则是对地形图内容的文字说明。8.2.1地形图符号(1)点状符号:表示点状地物,如建筑物、井、桥梁等。(2)线状符号:表示线状地物,如道路、河流、高压线等。(3)面状符号:表示面状地物,如湖泊、森林、农田等。(4)等高线符号:表示地形高低起伏的符号。8.2.2地形图标注(1)地物名称:对地图中的地物进行文字说明,如城市、村庄、山脉等。(2)地貌名称:对地图中的地貌进行文字说明,如高原、平原、丘陵等。(3)地理坐标:在地图上标注地理坐标,以便确定地图位置。(4)比例尺:在地图上标注比例尺,以表示地图与实地之间的比例关系。8.3地形图应用与案例分析地形图在工程测量、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质勘探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通过两个案例分析地形图的应用。8.3.1工程测量应用案例某地区拟建一座水库,需要对周边地形进行详细测量。通过地形图,工程师可以了解水库周边的地形起伏、地貌类型、土地利用状况等信息,为水库设计提供依据。8.3.2城乡规划应用案例某城市规划部门需要对城市进行用地规划,地形图提供了城市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等方面的信息。规划师可以利用地形图制定合理的用地规划,保证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在以上案例中,地形图的应用提高了工程测量和城乡规划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第九章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9.1数据采集方法9.1.1概述在工程测量中,数据采集是获取测量结果的基础环节。数据采集的方法直接关系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效率。本节将介绍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地面测量、空中测量和卫星测量等。9.1.2地面测量数据采集地面测量数据采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全站仪测量:全站仪是地面测量中常用的测量设备,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通过全站仪,可以采集到测点的三维坐标、高程和角度等信息。(2)水准仪测量:水准仪主要用于测量高程,通过水准仪可以获取测点的高程数据。(3)经纬仪测量:经纬仪主要用于测量角度,通过经纬仪可以获取测点的方位角、高度角等数据。9.1.3空中测量数据采集空中测量数据采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航空摄影测量:通过航空摄影,获取地面物体的影像资料,进而提取地物的位置、形状和属性等信息。(2)无人机测量:无人机测量具有成本低、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9.1.4卫星测量数据采集卫星测量数据采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通过卫星信号,获取测点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等信息。(2)卫星遥感测量:通过卫星遥感数据,提取地物的位置、形状、属性等信息。9.2数据处理与分析9.2.1概述数据处理与分析是工程测量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测量结果,并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9.2.2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剔除异常值、重复值和无效值。(2)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据整合到统一的数据结构中。(3)数据校正:对测量数据中的系统误差进行校正。9.2.3数据分析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统计分析: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均值、方差、标准差等指标的求解。(2)回归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建立测量数据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3)空间分析:对测量数据进行空间分析,提取地物的空间分布特征。9.3数据可视化与应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