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勘察设计标准(2022修订稿)_第1页
地基基础勘察设计标准(2022修订稿)_第2页
地基基础勘察设计标准(2022修订稿)_第3页
地基基础勘察设计标准(2022修订稿)_第4页
地基基础勘察设计标准(2022修订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圳市标准DB

SJGxx-202X

地基基础勘察设计标准

(修订征求意见稿)

Codeforinvestigationanddesignoffoundation

202X—XX—XX发布202X一义X—XX实施

深圳市住房与建设局发布

深圳市标准

地基基础勘察设计标准

(修订征求意见稿)

Codeforinvestigationanddesignoffoundation

SJGxx-202X

202X.XX深圳

-1X-_X.

刖B

本标准是根据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建科(2019)40号文的要求,由深圳市勘察研究

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等深圳市和中央驻深勘察、设计、检测和

科研单位,对深圳市标准《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SGJ01—2010进行修订。

本标准修订工作在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的领导下进行。修订过程中,对使用原深圳市

标准《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SGJ01—2010中存在的问题与不完善之处进行了调研总结,

吸收了近些年来深圳地区地基基础工程中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

本标准的修订贯彻执行国家强制性规范《建筑与市政工程地基基础通用规范》和《工程勘

察通用规范》及与地基基础有关的其它国家强制性规范。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工

程建设规范标准改革的精神,本标准不再单独编制强制性条文,涉及到原规范中的强制性

条文一律遵从国家有关强制性规范的规定。本次修订在吸收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的有

关专家学者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本修订征求意见稿。

针对当前工程勘察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与加强勘察现场质量管理的要求,修订征求意见

稿增加了钻探取样、工程物探、原位测试、室内实验等的规定。为适应近年来地下空间建

设与污染场地与水土环境勘察的需要,增加了与此相关的内容。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及基坑

工程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本次修订将地下水勘察单列一章,除了对地下水勘察的规定外,

对地下水作用与抗浮设防水位作出了进一步规定。在岩土参数方面,根据近年来的工程实

测数据,对部分参数作了适当调整,使之更接近于实际岩土层性状。为规范工程勘察报告

的编制,专门增加了有关工程勘察报告编制的条文,与住建部现行的勘察文件编制深度的

要求一致。工程勘察部分的修订符合国家工程勘察强制性规范的规定。

在地基基础设计计算部分,除保留继续使用的内容如计算模型、计算公式、计算条件、

计算参数、经验系数等外,将“软土地基”内容并入“海域填筑与软土地基”一章,以适应深

圳地区软土主要分布于中西部沿海地带的特点,有利于设计的整体把握。根据国家地基基

础强制性规范的划分及规定,将原规范的“复合地基”内容并入“处理地基”一章,增加了“强

夯置换地基”和“固化土地基”内容。两者都是目前国内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处理地基,适

应深圳的建筑与市政工程。桩基础部分针对深圳地区突出的部分地层抗拔力与设计要求存

在差距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工程调研,收集了大量的工程抗拔试桩资料,结合不同场地

与不同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分析,并考虑到桩基施工工艺对桩侧摩阻力的影响,在岩土层折

减经验系数的基础上,增加了按不同施工工艺影响程度的折减,使计算结果能更接近于实

际。

关于基础结构抗浮设计是本次修订增加的内容。通过开展有关基础结构抗浮的讨论,

以及有关抗浮的行业标准和若干地方标准在工程应用实践的反馈,结合深圳地区多年来抗

浮工程出现的基础底板上浮等问题,制订了适用于深圳地区地下水特点与抗浮工程需要的

抗浮设计规定,包括抗浮设计计算,抗浮桩、抗浮锚杆和抗浮板设计、泄水控压抗浮系统

设计等内容。

对基坑工程部分,吸纳了将近年来推广应用较为成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包

括装配式钢支撑结构、可回收锚杆、压力型锚杆、固化土基坑肥槽填筑等。装配式钢结构

支撑在深圳地铁基坑中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其成熟度也越来越高。可回收锚杆多用

于压力型锚杆,在有条件使用时,具有锚杆长度相对较短、锚固力大、锚杆受力合理、回收

后不会残留在地下形成障碍等优点,如深圳某基坑采用压力型可回收锚杆,基坑变形远小

于设计允许值,压力型锚杆的回收率达到99.4%,效果非常明显。为加强指导基坑工程应急

抢险的预防与及时处治基坑工程险情,新增加了“基坑工程风险管控”的内容。

基坑肥槽填筑因其非主体工程部分而不够重视,特别是对狭窄且深度较大的肥槽,或

基坑转角部位的肥槽,采用传统的石粉渣等散体材料填筑困难,无法进行密实度检验,无

从评价是否达到设计密实度要求,这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痛点与难点。由于肥槽填筑

质量达不到要求带来的问题,如回填的石粉渣或填土沉降导致地表散水开裂,埋设于肥槽

内的管网错位拉裂,地表水通过肥槽下渗严重等。近年来推广应用的流态固化土材料与技

术,较好的解决了肥槽填筑的难点,消除了因填筑质量达不到要求的问题。目前在深圳地

区已在市重点工程等十余个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将固化土内容纳入本标准,有利于固化

土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本次修订在基本理论、荷载效应、设计原则、计算方法等方面与现行国家和行业有关

规范标准保持一致。继续传承《深圳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试行规程》SGJ1-88和深圳市

标准《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SGJ01-2010中所具有的深圳岩土特点与技术特色。在章

节顺序编排上,参照国家地基基础强制规范的体系进行编排,加强章节之间的逻辑关联。

对条文与文字进行了符合编制规范标准要求的修改。在保留具有深圳特色的工程经验与技

术方法的同时,吸收近年来新的工程创新成果,与时俱进,保持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本标准是地基基础方面的基本技术标准,修订后满足深圳市现行与地基基础有关的专

业技术标准与本标准的配套与衔接,有利于本标准与专业技术标准的实施。当在执行本标

准与现行专业技术标准出现不一致时,应统一按本标准执行,专业技术标准作为补充。

参加本标准修订单位:

参加本标准修订人员:

参加本标准修订顾问:

本标准业务归口指导人员:

目录

1总则....................................................................1

2术语与符号...............................................................1

2.1术语................................................................................1

2.2符号................................................................................3

3基本规定.................................................................6

4工程勘察................................................................11

4.1一般规定...........................................................................11

4.2岩土分类............................................................................13

4.3钻探、取样与工程物探...............................................................14

4.4建筑工程............................................................................20

4.5市政工程............................................................................23

□道路工程...........................................................................23

□桥涵工程...........................................................................24

□管道工程..........................................................................26

4.6管廊工程............................................................................28

4.7基坑与边坡工程.....................................................................31

4.8地下空间建设勘察要求...............................................................33

4.9特殊岩土场地勘察要求...............................................................37

4.10污染场地与水土环境勘察要求.......................................................39

5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44

5.1一般规定...........................................................................44

5.2原位测试...........................................................................44

5.3室内试验...........................................................................50

6地下水勘察..............................................................52

6.1一般规定...........................................................................52

6.2水文地质勘察要求...................................................................52

6.3地下水测试与室内试验...............................................................53

6.4地下水作用评价与成果报告...........................................................55

6.5抗浮设防水位.......................................................................56

7岩土参数、地基基础评价与勘察报告........................................58

7.1一般规定...........................................................................58

7.2岩土参数统计与地基承载力...........................................................58

7.3地基与基础评价.....................................................................63

7.4工程勘察报告........................................................................65

8地基计算................................................................66

8.1一般规定...........................................................................66

8.2基础埋置深度......................................................................66

8.3地基承载力计算......................................................................67

8.4地基变形计算........................................................................71

8.5地基稳定性验算......................................................................77

9特殊场地地基............................................................79

9.1一般规定...........................................................................79

9.2压实填土地基........................................................................80

9.3土岩组合地基........................................................................81

9.4岩溶地基............................................................................83

9.5山边坡地地基........................................................................84

9.6滨海岸线地基........................................................................85

10海域填筑与软土地基.....................................................86

10.1一般规定..........................................................................86

10.2海堤修筑...........................................................................86

10.3场坪填筑与软土地基处理............................................................88

10.4控制软土地基沉降措施.............................................................90

11处理地基...............................................................92

11.1一般规定..........................................................................92

11.2刚性桩复合地基.....................................................................93

11.3水泥土桩复合地基..................................................................95

11.4碎石桩复合地基....................................................................98

11.5强夯置换地基......................................................................100

11.6固化土地基.......................................................................101

12浅基础................................................................103

12.1一般规定.........................................................................103

12.2配筋扩展基础......................................................................103

12.3柱下条形基础......................................................................108

12.4筏形基础..........................................................................109

12.5岩石锚杆基础......................................................................112

13桩基础................................................................114

13.1一般规定.........................................................................114

13.2桩的选型与布置....................................................................115

13.3桩身构造..........................................................................117

13.4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119

13.5桩基水平与抗拔承载力计算.........................................................127

13.6桩基沉降计算......................................................................131

13.7承台设计..........................................................................132

14抗浮设计.............................................................135

14.1一般规定.........................................................................135

14.2抗浮设计计算......................................................................136

14.3抗浮桩设计........................................................................138

14.4抗浮锚杆设计......................................................................140

14.5抗浮板设计........................................................................142

14.6泄水控压抗浮设计..................................................................143

15市政工程地基基础......................................................146

15.1一般规定.........................................................................146

15.2道路路基..........................................................................146

15.3桥涵地基基础.....................................................................150

15.4给排水构筑物地基基础.............................................................156

15.5管廊(管道)地基.................................................................157

15.6市政隧道地基......................................................................158

15.7废弃物填埋场地基.................................................................159

16基坑工程..............................................................162

16.1一般规定.....................................................................162

16.2基坑变形控制要求.................................................................162

16.3基坑工程设计要求.................................................................163

16.4装配式钢支撑结构.................................................................166

16.5可回收锚杆.....................................................................168

16.6地下水控制.......................................................................172

16.7基坑肥槽填筑.....................................................................173

16.8基坑工程风险管控.................................................................174

17边坡工程..............................................................176

17.1一般规定.........................................................................176

17.2边坡稳定性评价...................................................................178

17.3边坡工程设计要求.................................................................179

17.4边坡水治理.......................................................................184

17.5坡面防护..........................................................................185

17.6滑坡崩塌治理.....................................................................185

18检验与监测............................................................187

18.1设计检验.........................................................................187

18.2施工检验.........................................................................187

18.3监测............................................................................190

附录A深圳地区地貌图.....................................................193

附录B深圳地区第四纪地质图...............................................193

附录C深圳地区地质图.....................................................193

附录D深圳地区构造纲要图.................................................193

附录E深圳地区地层层序表.................................................193

附录F岩石风化程度划分...................................................194

附录G常用工程物探方法...................................................194

附录H路基土分类.........................................................195

附录I岩体与结构面参数...................................................199

附录J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及应用.............................................201

附录K原位测试项目表.....................................................203

附录L土的抗剪强度与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205

附录M△、A系数表......................................................207

附录N桩型选择表.........................................................209

本标准引用的规范标准名录..................................................210

本标准用词和用语说明......................................................211

1总则

1.0.1为在深圳地区建筑和市政工程的勘察与地基基础设计、监测和检验工作中,

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法规,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约资源、确

保质量和保护环境,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地区建筑和市政工程(包括地下空间、市政道路、桥涵、

管廊洞涵、岩土污染治理等)的勘察、地基与基础设计、基坑工程和边坡工程设计、

检验和监测。

1.0.3执行本标准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规范《建筑和市政工程地基基础通

用规范》和《工程勘察通用规范》,以及与建筑和市政工程有关的其他国家强制性

通用规范。本标准未作规定的,可参照现行广东省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有

关规定执行。

1.0.4在地基基础勘察、设计、检验和监测工作中,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

材料和新工艺。

2术语与符号

2.1术语

2.1.1地基suggrade,foundationsoils

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1.2基础foundation,footing

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1.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valueofsubgrade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

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岩体结构面rockdiscontiutystructuralplane

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构

造面。

2.1.5新近沉积土recentlydepositedsoil

第四纪全新世(Q4)中晚期形成的土,一般呈欠压密状态,强度低,常含有

人类活动产物(如砖块瓦片等)和较多的有机质及贝壳等。

2.1.6抗浮设防水位groundwaterlevelforpreventionofup-fioating

抗浮评价计算所需的、保证抗浮设防安全和经济合理的场地地下水设计水位。

2.1.7抗浮锚杆anti-floatinganchor

承担因地下水位上升时对基础产生的浮力(上拔力)的锚杆。

2.1.8压实填土地基compactedfillfoundationsoil

对尚未完成自重固结的填土层,采用分层压实或分层夯实形成压实填土层,并

以压实填土层作为地基。

2.1.9土岩组合地基soil-rockcompositesubgrade

在建筑地基(或被沉降缝分隔区段的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范围内,有下卧基

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芽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有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

露的地基。

2.1.10复合地基compositesubgrade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而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

基。

2.1.11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valueofbearingcapacityofcomposite

subgrade

在复合地基上进行载荷试验测定的荷载与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

所对应的荷载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或当载荷试验值为极限荷载值时,将该

极限荷载值除以安全系数所得的值。

2.1.12钻孔扩底灌注桩boreholecast-in-placeconcretepilewithenlargingbottom

在采用钻孔工艺施工的桩孔中,利用机械式扩底钻头在圆形直桩孔的下部进行扩底,

灌注混凝土后形成的扩底灌注桩。

2.1.13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valueofverticalbearingcapacityofasingle

pile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所得的承载力值。

2

2.1.14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valueofhorizontalbearingcapacityofa

singlepile

单桩水平向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所得的承载力值。

2.1.15渗沥液导流层leachedleadingflowlayer

垃圾填埋场底部衬里之上铺设的卵石或砾石层,引导渗沥液流入收集系统。

2.1.16复合衬里防渗系统impervioussystemofcompositeliners

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防渗材料复合铺设的防渗系统。

2.1.17软弱结构面weakstructuralplane

岩质边坡上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含泥或岩屑等结合程度很差、抗剪强度

极低的岩体结构面。

2.1.18外倾结构面out-dipstructuralplane

倾向坡外的岩体结构面。

2.1.19潜在破裂面potentialbreakingplane

边坡可能产生的滑动面。

2.1.20重力式挡墙gravityretainingwall

通过自身重力使边坡保持稳定的构筑物

2.1.21扶壁式挡墙counterfortretainingwall

由立板、底板和扶壁组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物

2.1.22系统锚杆systemofanchor

保证边坡整体稳定,在坡体上按一定格式设置的锚杆群。

2.1.23预应力锚杆prestressedanchor

由锚头、预应力筋、锚固体组成,利用预应力筋自由段(张拉段)的弹性伸长,

对锚杆施加预应力,以提供所需的主动支护拉拔力的长锚杆。

2.2.24路基subgrade

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筑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

传来的荷载。

2.2符号

A---基础底面面积;

Ac——承台底面积;

Ap---桩身截面面积;

4——扩底桩桩端截面面积;

b——基础底面宽度(最小边长),或载荷板宽度,或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

底面边长;

C----粘聚力;

3

D——桩端扩底直径;

d——基础埋置深度或桩身直径;

E——边坡下滑力;

Eo——变形模量;

Es---压缩模量;

Ea——主动土压力;

Ep——被动土压力;

Fk——基础顶面竖向力;

F—地下水浮力;

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启——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

fspk一一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Gk——基础和基础上覆土自重的标准值;

Ho----基础图度;

H——水平力;

Ka——主动土压力系数;

Kp——被动土压力系数;

Ko——静止土压力系数;

K---安全系数;

/一一基础底边的长度;

M——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或截面的弯矩设计值;

M——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弯矩标准值或截面的弯矩标准值;

m——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

N'一一未修正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一—修正后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t---锚杆上拔力;

n一一岩土层层数;

p——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

po—基础底面处的平均附加压力;

Pz一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

Pc——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

Pd——边坡锚杆设计锚固力;

4

Q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竖向荷载作用下桩基中单桩所受竖向力;

qsia——桩周土层侧阻力特征值;

/a——桩周岩层侧阻力特征值;

qpa——桩端端阻力特征值;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ha—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Rta——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RQD---岩石质量指标;

s——沉降量;

Up---桩身截面周长;

W——基础自重与基础上土重的总和或基础底面竖向力;

z——从基底荷载作用面算起的深度;

Zn——地基沉降计算深度;

a——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8——边坡对水平面的坡角;

Y---岩土的重度;

e——地基的压力扩散角。

(P—内摩擦角;

八一一地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中R一一软基处理固结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Ac——压实系数;

4—摩擦系数;

<5——填土与挡土墙墙背的摩擦角;

心——填土与稳定岩石坡面的摩擦角;

〃一一变形模量计算沉降修正系数。

5

3基本规定

3.0.1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因地基变形影响基础结构

正常使用的程度,将地基基础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应根

据工程条件,按表3.0.1确定地基基础设计等。

表3.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设计等级建筑和地基类型

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30层以上或高度导100m的高层建筑

柱跨大于60m的建筑

位于安全等级为一级的边坡坡体建筑,或位于动坡潜在滑移

甲级面之内的坡顶建筑,或位于滑坡堆积体的建筑

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成一体建筑

大面积的多层地下建筑(如车库、商场、运动场等)

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

对原有工程影响较大的新建建筑

乙级除甲级和丙级以外的建筑。

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建

丙级

筑;轻型建筑

3.0.2岩土工程勘察应根据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按工程勘察各阶段的要求,提供准

确反映建设场地或场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

提交的勘察报告应真实完整、分析评价正确。

3.0.3地基基础设计应重视深圳地区的工程经验,坚持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保护

环境、节约资源的原则。应依据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设计阶段、勘察成果资料、综

合使用要求、结构类型、材料特性、施工条件、工期造价等精心设计。

3.0.4地基基础工程监测与检验应满足设计要求,数据图表翔实,为地基基础工程

正常使用、工程周边环境安全以及施工安全提供保证。

3.0.5地基基础设计应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承载力和刚度的要求;应根据结构类

型、作用和作用效应组合、场地岩土工程条件、拟建场地环境条件及施工条件等

进行地基基础设计。

3.0.6地基基础设计工作年限不应低于上部结构设计的工作年限。在设计工作年

限内,场地岩土性能、基础工程材料和基础构件应满足安全使用和耐久性要求。

3.0.7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

6

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设计等级为甲级和乙级的建筑物,除本标准5.4.6条所列情况外,均应进

行地基变形验算。

3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除本标准表3.0.7所列可不作变形验算外,如有

下列情况之一时,仍应作变形验算:

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2)在基础上或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

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3)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4)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5)地基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且自重固结尚未完成时。

4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

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应验算地基稳定性;

5当基础结构承受上浮作用时,应进行抗浮设计及抗浮稳定验算。

表3.0.7可不作地基变形计算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范围

地地基承载力特征60W

80W%100W%130W小160W小200。

基值fak<

<100<130<160<200<300

主A-(kPa)80

力各土层坡度

W5<5W10W10W10W10

层(%)

砌体承重结构、

W5W5W5W6W6W7

框架结构(层

单吊车额

5〜10〜50〜

层单定起重15〜2020〜3030〜50

1015100

排跨量(t)

架厂房跨

筑W12W18W24W30W30W30

结度

构吊车额

6m定

3〜55〜1010〜1515〜2020〜3030〜75

柱多起重量

距跨(t)

厂房跨

度W12W18W24W30W30W30

7

高度

烟囱W30W40W50W75W75W100

(m)

高度

W15W20W30W30W30W30

(m)

水塔

容积50〜100〜200〜300〜500〜

W50

(m3)1002003005001000

注:1地基主要受力层系指条形基础底面下深度为“(6为基础底面宽度),独立基础下为

1.5b,且厚度不小于5m的范围(二层以下一般的民用建筑除外);

2地基主要受力层中如有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的土层时,表中砌体承重结构的设

计,应符合本规范第6章的有关要求;

3表中砌体承重结构和框架结构均指民用建筑,对于工业建筑可按厂房高度、荷载情

况折合成与其相当的民用建筑层数;

4表中吊车额定起重量、烟囱高度和水塔容积的数值系指最大值。

3.0.8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最不利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

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

础或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

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2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

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

许值。

3计算挡土墙侧压力、地基、边坡与支挡结构的稳定性及滑坡推力时,荷载效

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其分项系数为l.Oo

4在确定基础或桩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支挡结构内力、确定

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基底反力,应按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当需要验算基

础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5基础设计安全等级与结构设计工作年限及结构重要性系数等,应按现行国

家或行业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选用,且基础结构的结构重要性系数加不应小于1.0。

3.0.9荷载效应组合应按下列各式确定:

1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标准组合Sk:

Sk=SGk+SQII<+f匕品*(3.0.9—1)

1=2

式中SGk——按永久荷载标准值G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SQik——按可变荷载标准值0永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8

Wei——可变荷载。i的组合值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

范》GB50009的规定取值。

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值Sk:

Sk=SGk+Z心(3.0.9—2)

Z=1

式中y/Qi——准永久值系数,按现行国家《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

规定取值。

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设计值S:

S=〃GSGk+7QIi।k+7Q^ct^Qik(3.0.9—3)

(=2

式中7G——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的规定取值;

内——第,•个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

规范》GB50009的规定取值。

3.0.10在进行基础结构构件的截面承载力计算或验算时,可按下列公式简化计算

荷载作用的基本组合设计值,取其不利者。

1永久作用与竖向可变作用效应组合S:

已考虑组合值系数(即活荷载折减):

S=1.405k(3.0.10-1)

取组合值系数为1(即不考虑活荷载折减):

S=1.35Sk(3.0.10-2)

2永久作用与可变作用(包括竖向荷载、风、地震作用等)效应组合:

S=1.30Sk(3.0.10-3)

并应满足:

SWR(3.0.10-4)

式中R——基础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Sk——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值。

3.0.11岩石地基的基础选型宜优先选用天然地基。在工程地质或水文地质条件复

杂的场地、岩溶土洞强烈发育地区、存在大起伏岩(土)层的场地、陡斜岩(土)

层等不均匀地基中进行基础选型时,应进行专门论证。

3.0.12基础混凝土结构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环境类别、地下水与土壤的腐蚀性

等条件进行耐久性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50476的有关规定。

9

3.0.13基础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划分应符合下表:

表3.0.13基础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类别环境条件

—室内正常环境;无侵蚀性浸水环境

二室内潮湿环境,与无侵蚀的水或土直接接触的环境

三滨海室外环境

四海水环境、填海造陆区

五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

3.0.11处于三类中等腐蚀环境的基础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35,处于

强腐蚀环境条件下的基础构件不得低于C40。有特殊要求时,应按特殊要求确定混

凝土强度等级,并应适当加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按腐蚀类别采取相应的防腐蚀措

施。

3.0.12基坑工程与边坡工程设计时,应根据支护(挡)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

与危害程度,确定相应的安全等级。

10

4工程勘察

4.1一般规定

4.1.1工程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取得拟建工程设计资料,搜集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资料和环境资

料,编制勘察纲要;

2应调查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情况和

危害程度;

3应查明拟建工程场地地形地貌和工程影响范围内岩士层的类型、分布

、工程特性,调查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

4应查明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分布特征,分析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评价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5应分析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提供

设计和施工所需岩土参数;

4.1.2工程勘察等级应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

等级划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勘察等级划分应符合表4.L2的规定。

表4.1.2工程勘察等级划分

表301所列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工程

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

特大桥、大桥或地质条件复杂的中桥

中型及中型以上互通式城市立交桥

直径2600mm的地下管道

甲级综合管廊

污染场地

安全等级为一级的边坡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