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十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语文试题(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网络文学渗透了来自中国历史的想象。历史足够厚重包容,又充
满待解的谜题,网络写作对古典名著、道家词汇和武侠小说等文本再
创造,从史料记载和文物传说中寻找依据,结合新媒体受众的需求,
创造出幻想中的古老东方。
一方面,网络文学大量借鉴古典文本,从中寻求想象的突破。《山
海经密码》《白蛇疾闻录》直接改写传说故事,以名著为模板的“同
人文”则以网络文学特有的方式向经典致敬。伟大作家总在与前辈竞
赛,比如张爱玲、王安忆虽然并不否认《红楼梦》的影响,却在焦虑
中不断谋求突破。而网络文学却从不避讳直接利用经典,人们一眼就
能看出《庶女攻略》里元娘的香闺照搬秦可卿卧房,《甄娘传》”些许
认得几个字”的眉庄受熊玉的影响,《庆余年》里穿越的范闲更是靠
默写《红楼梦》中的诗词赚到第一桶金。对网络作者来说,“影响”
不是焦虑而是骄傲,模仿经典是品味和学识的见证。“红楼”未完的
遗憾激发诸多续作,而创造力旺盛的网民更为其添砖加瓦。早在20
世纪90年代初北美的第一个汉语论坛里就有人发表《续红楼》;如今,
“红楼”的青春之梦更真正跨越时代,林妹妹健身习武,贾环出口成
章……传统续写以意逆志,不断猜想作者心思;而网民则穿越进角色,
借小说完成自身的梦想。
另一方面,“真实”的文物和史书同样孕育想象。在网络上,远
距离翻查史料、近距离观赏文物并不困难,文史知识的增长鼓励人们
将大胆的猜测加入想象。在“历史”标签下,网络小说虽非单纯再现,
却也并不任意“开挂”,它们借过往讲述当下,在还原宏大历史的同
时容纳个人情绪。史书里的概括和省略为文学形象的丰富留出空间,
在对神秘朝代向往的驱动和数字化资料强大的支撑下,网络作者借新
的技术方法和诠释角度,将确定的知识转变为兴趣导向的历史故事。
反向穿越文《史上第一混乱》幻想荆轲、秦始皇、李师师等人来到今
天,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很难领会故事情节和历史反差之间埋
伏的笑点,看似嬉闹的网络小说让历史从刻板变得鲜活。
(摘编自许苗苗《网络文学:互动性、想象力与新媒介中国经验》)
材料二:
中国网络文学不是无根之木,它的根是中国传统通俗小说。元末
明初成书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大概是中国最不用“通俗”冠名的历
史演义小说。何谓“通俗”,庸愚子在为其所作序中有这样的表述: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盖欲读诵者,人人
得而知之,若《诗》所谓里巷歌谣之义也。”这是一种介于“理微义
奥”的“史之文”和“失之于野”的野史评话之间的新文体,其目的
是读史劝俗,使得读者“留心损益”,“人人得而知之”,即所谓“若
读到古人忠处,便思自己忠与不忠,孝处,便思自己孝与不孝、根
据史实讲故事,将大众作为目标追求文本阅读的最大化,并从中体现
文化思想和道德品质,这就是这部小说被命名为“通俗”之意。这部
小说所创造的文体也就被称作“通俗文体”。根据小说的创作实践以
及社会影响,晚明时的冯梦龙对中国小说文类做了进一步分类。他将
中国小说分成两类「大抵唐人选言,入於文心;宋人通俗,谐於里耳。
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则小说之资於选言者少,而资於通俗者多」
一类是知识分子偏好的小说,如唐传奇;一类是老百姓喜欢的小说,
如宋话本。“通俗小说”至此也就成为一种文类。冯梦龙不仅给通俗
小说命了名,还对其美学特征做了深入阐释。他明确提出了通俗小说
的类型化特征:“私爱以畅其悦,仇憾以伸其气,豪侠以大其胸,灵
感以神其事,痴幻以开其悟,秽累以窒其淫,通化以达其类,芽非以
诬圣贤而疑,亦不敢以诬鬼神……姑就睹记凭臆成书,甚愧雅裁,仅
当谐史,后有作者,吾为裨谋J通俗小说是不同于“雅裁”的类型
小说,不同类型的通俗小说有不同类型的表现方式。至冯梦龙时,中
国通俗小说的美学形态已基本成型,表现为阅读最大化的大众性、传
统文化的劝俗性和讲故事的类型性。《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后,通俗
小说成为中国小说创作的主流,并出现了《隋唐演义》《水浒传》等
一系列的优秀小说。善与恶、美与丑、悲与喜、曲与直,中国人深浸
其中,在阅读中形成了中国大众的审美习惯。中国通俗小说所形成的
美学形态在众多优秀小说创作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代代相传的
众多读者阅读中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创作与阅读、传播与接受、作
家与读者共同构建了中国通俗小说的美学传统C“话须通俗方传远,
语必关风始动人”,中国小说要想被中国大众最大化地美学性接受,
毫无例外地要依据中国通俗小说美学传统创作,因为这已成为“民族
传统”。
中国网络文学的文化视野和美学呈现都有其当代性,然而,无论
有什么变化,它们还都是在中国通俗小说美学传统中创化与前行。一
是在阅读最大化中获取社会效应和经济利益。虽然运作的手段和表现
的空间都有别于中国传统的通俗小说,但大众文学的性质不变。二是
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是非曲直的价值判断。中国网络文学受到了很多
外来大众文化的影响,例如欧美奇幻小说的魔戒文化、日本动漫的虚
拟文化等。这些外来文化增强了中国网络文学创作的想象空间,给小
说的文化设定和人格表现增添了多种选择的可能。但是中国网络文学
有一种底线原则,那就是最终的是非判断一定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儒
家文化是人格标准,国家意识、道德伦理评判着人物的善恶是非,即
使是在那些想象力非凡的架空历史小说中,那些极度的个人欲望追求
者都难善终,例如江南等人的“九州系列”、猫腻的《庆余年》等小
说。同样,即使是在那些魔戒气息浓厚的灵异空间中,中国的道家文
化和佛家文化还是人的生命意识最高境界,无论是天蚕土豆的《斗破
苍穹》中的斗气,还是唐家三少的《斗罗大陆》中的斗魂,都是如此。
三是类型化的叙事模式。中国网络文学叙事形态有着多方面的呈现,
游戏话语、动漫呈现、影视形象等都对中国网络文学的叙事形态产生.
了深刻影响。然而,无论叙事形态多么多样,中国网络义学一定是类
型化表述。早期中国网络文学的类型依据中国现当代纸质通俗文学而
设定,例如武侠小说、悬疑小说、都市小说等。随着中国网络文学创
作的发展,其类型快速裂变,以致眼花缭乱。中国网络文学发生在媒
介传播如此发达、信息交流如此便利的当下,多样的文化观念的接受
和多样的美学形态的交融势成必然。令人惊叹的是,中国网络文学的
优秀作家们能够将这些多样性纳入中国文学的审美传统中,并能够有
逻辑性地使其融为一体地呈现出来,这使得中国网络文学进入了中国
通俗小说的系列之中。
(摘编自汤哲声《中国网络文学的属性和经典化路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小说《甄嫖传》以名著为模板向经典致敬,“些许认得几
个字,,等语句直接受到了《红楼梦》中人物语言的影响。
B.网络小说将过往和当下,宏大历史和个人情绪结合起来。借新
的技术方法和诠释角度,将历史故事转变为确定的知识。
C.网络小说只有依据中国通俗小说美学传统创作。体现“通俗”
“关风”的特点,才能被中国大众最大化的美学性接受。
D.网络小说以儒家文化为人格标准,以道家和佛家文化为人的生
命意识最高境界,将能够完全消除海外大众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通俗小说的美学传统如果得到有效传承,对中国网络文学
的创作有促进作用。
B.网络小说的创作目的是在阅读最大化中获取经济利臆,其作品
的社会效应被忽视。
C.中国网络文学接受外来文化影响,但仍坚持以中国传统文化判
断是非的底线原则。
D.中国网络文学必须走类型化表述的道路,在经历快速裂变之后,
其类型非常丰富。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采用总分式的结构,并在论述古典文本对作家的影响时
运用对比论证手法。
B.材料二以《三国志通俗演义》等优秀作品为例,阐释了中国通
俗小说的基本特征。
C.材料一中“第一桶金”“开挂”等词语的运用,使论述语言在
严谨中又显鲜活生动。
D.材料二第二段着重论述了中国网络文学的价值判断和叙事模
式等方面,重点突出。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中国网络文学”,二者的侧重点有什
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
5.创作小组准备创作一部反向穿越小说,幻想廉颇、苏武、岳飞
等人来到今天的世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写作时应当注意的主要
事项。(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
目苜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义章的内容,
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
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
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
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
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
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
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侧重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
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
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
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耍点、解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
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
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
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解答】(1)A.“网络小说《甄姨传》以名著为模板向经典致敬”
错误,《甄姨传》并非“以名著为模板”,而是“网络文学却从不避讳
直接利用经典”的例证;B.“将历史故事转变为确定的知识”错误,
原文是“将确定的知识转变为兴趣导向的历史故事”;D.“将能够完
全消除海外大众义化的影响”过于绝对,不合义意。
故选C。
(2)B.“其作品的社会效应被忽视”错误,原文是“在阅读最
大化中获取社会效应和经济利益”。
故选Bo
(3)B.“中国通俗小说的基本特征”错误,应当是“中国通俗
小说对中国网络文学的重要影响”。
故选Bo
(4)①结合“网络文学渗透了来自中国历史的想象。历史足够
厚重包容,又充满待解的谜题,网络写作对古典名著、道家词汇和武
侠小说等文本再创造,从史料记载和文物传说中寻找依据,结合新媒
体受众的需求,创造出幻想中的古老东方”“一方面,网络文学大量
借鉴古典文本,从中寻求想象的突破”“另一方面,‘真实’的文物和
史书同样孕育想象”可知,材料一侧重从想象来源的角度,分析古典
文本、文物和史书对中国网络文学的影响;②结合“中国通俗小说所
形成的美学形态在众多优秀小说创作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代代
相传的众多读者阅读中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创作与阅读、传播与接
受、作家与读者共同构建了中国通俗小说的美学传统U'话须通俗方
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中国小说要想被中国大众最大化地美学性
接受,毫无例外地要依据中国通俗小说美学传统创作,因为这已成为
‘民族传统可知,材料二侧重从美学传统的角度,分析中国通俗
小说美学形态对中国网络文学的影响。
(5)①结合"反向穿越义《史上第一混乱》幻想荆轲、秦始皇、
李师师等人来到今天,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很难领会故事情节
和历史反差之间埋伏的笑点,看似嬉闹的网络小说让历史从刻板变得
鲜活”可知,了解相关人物事迹,做好相应知识储备,借助史书、文
物使想象合理化;②结合“中国网络文学的文化视野和美学呈现都有
其当代性,然而,无论有什么变化,它们还都是在中国通俗小说美学
传统中创化与前行。一是在阅读最大化中获取社会效应和经济利益。
虽然运作的手段和表现的空间都有别于中国传统的通俗小说,但大众
文学的性质不变。二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是非曲直的价值判断”可
知,传承中国通俗小说美学传统,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是非曲直的价
值判断;③结合“中国网络文学发生在媒介传播如此发达、信息交流
如此便利的当下,多样的文化观念的接受和多样的美学形态的交融势
成必然。令人惊叹的是,中国网络文学的优秀作家们能够将这些多样
性纳入中国文学的审美传统中,并能够有逻辑性地使其融为一体地呈
现出来,这使得中国网络文学进入了中国通俗小说的系列之中”可知,
体现当代性的文化视野和美学呈现,多元化地反映当今中国的社会现
实。
答案:
(1)C
(2)B
(3)B
(4)①材料一侧重从想象来源的角度,分析古典文本、文物和
史15对中国网络义学的影响;②材料一侧重从美学传统的角度,分析
中国通俗小说美学形态对中国网络文学的影响。
(5)①了解相关人物事迹,做好相应知识储备,借助史书、文
物使想象合理化;②传承中国通俗小说美学传统,以中国传统文化作
为是非曲直的价值判断;③体现当代性的文化视野和美学呈现,多元
化地反映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
【点评】阅读社会科学类非连续性复合文本,首先,应梳理文本
的结构,辨析清楚文本一共由几部分组成;其次,要根据材料的出处,
从标题要素入手,整体把握各则材料的大致内容;最后,聚焦图表中
的数据、报告中的结论、评论中的观点等关键信息,多元组合,整体
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要义。有些文段没有明显中心句,必须对儿
个互有关联的句子进行意义整合,进而明确文本的主耍观点。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芦花虾
邓刚
西海滩平坦而开阔,一色是面糖般的细沙。涨潮时白花花的浪卷
儿没遮没拦地滚滚而来,顷刻把大地盖得满满的,一片银波绿浪,好
似大海,很唬人;退潮时那一望无际的大绿毯子,哗哗地卷走了,眨
眼工夫,闪出偌大的一片沙滩来。
“海干了!……”赶海的人们三五成群,兴奋地喊叫着,光着脚
板子,呱唧呱唧地走下去。张书琴也跟在后面,但不吱声。她是才走
出学校的学生,按时兴的说法,叫“待业青年工退潮后的沙滩上呈
现出密密麻麻的小圆眼儿,芦花虾就藏在那里面。捉它得有一套办法:
用一根筷子长的细芦根,前端绑上一撮羊毛,叫羊毛笔,将羊毛笔插
入沙眼里,那芦花虾最烦这羊膻味儿,忙用爪儿抓住羊毛往外推,捉
虾的人看到露在外面的半截芦棍晃动了,便猛地一抽,就势把抓着羊
毛的芦花虾也带了出来。海边人叫这为“钓芦花虾二
书琴初学乍练,技术不高,她找了一片眼儿多的地方,把羊毛笔
一支支去插,然后蹲在那里紧张地等待。但芦棍纹丝不动,好像芦花
虾知道她是生手,欺负她。当插下去的芦棍儿终于开始晃动了,她却
又紧张得发抖,手头不利索,抽得慢些,那芦花虾警觉了,松开爪子,
让她抽个空。转转大半天,只钓了十几只芦花虾,累得书琴腰痛腿酸。
书琴几次想把筐子扔进海里不干了,但又不忍心,因为她可怜哥
哥。父亲早去世了,撇下病弱的母亲和她,干啃哥哥那点儿工资。哥
哥是二十五六的汉子了,他看中了斜对门的小菊姐,小菊姐对哥哥也
有意,可哥哥不敢爱。书琴是个细心而耍强的人,她一咬牙,抬起卖
芦花虾的筐。她小时候跟大人到西海玩过,看到钓虾的人将芦花虾从
沙眼心里拽出来,觉得是件好玩的事。然而生活不只是好玩。
呱唧呱唧,一个姑娘提着一大筐芦花虾从海里面走出来。书琴一
抬头,是李海菜!在学校里书琴和李海菜是老对儿(同桌),但她念
书最差,身上老是冒出一股海菜味儿。李海菜瞥了书琴筐子一眼,“唏”
地一声要笑,但又赶紧缩一下脖子止住了,呱唧呱唧地踩着水花走了。
书琴望了自己的筐子一眼,觉得很不服气,又朝海里边瞅了瞅。
她知道鬼儿滩,赶海的媳妇们都馋那块地方,就是没有胆量去。但廿
琴瞧不起的李海菜敢去,那么一大筐肥肥的芦花虾……
这时,潮水回头了,赶海的女人们互相呼唤着往岸上走,水里男
子汉们都将簸箕高高地撅出水面,网兜子里一阵阵抖动,使他们高兴
地唱起来:“蟹子肥哟,虾儿鲜!赶海的人儿,乐颠颠……”看来是
收获不小。
书琴用卖虾的钱买了水萝卜、凉粉儿和几个鸡蛋,她多么想买下
那件粉色的确良上衣送给哥哥,再叫哥哥送给小菊姐……然而她筐里
的芦花虾太少了。
晚上,哥哥看到一碗颤颤巍巍的海凉粉,看到皮红肉白的糖拌水
萝卜丝儿,看到金黄色的炒鸡蛋,咧着嘴笑道:“净新鲜货,可破费
大了!”
“我能挣钱!”书琴笑道。
“怎么说?”
“自负盈亏!”她还想说:“别小看自负盈亏,我还想把嫂子挣家
来呢!”但没敢说,因为她不知自己能不能上去鬼儿滩。然而又一转
念,同学李海菜都上去了,我怕什么!便高兴地又逗了哥哥一句:“你
使劲吃!”
金红色的朝阳,淡蓝色的天空,银白色的细沙,绿盈盈的海水,
这些明快的自然色彩使世界显得格外美好。一对水鸭子嘎嘎地叫着从
书琴头上飞过去。她扬起脑袋,两眼顿时亮了一一前面,神秘的鬼儿
滩正在银色的浪卷中浮现,比岸上望着的大多了!打琴欢喜若狂,她
不顾一切地向前扑着,跳跃着,湿透了的蓝底白花衣衫在水波里闪动,
仿佛一条蓝背银点的小簸鱼,在泼剌刺地游窜。
踏上鬼儿滩,书琴被那一片片眼儿惊呆了,羊毛笔在她的手心里
发抖,只要插下去,那儿十支芦棍便一齐摇动。书琴兴奋得有些昏头
了,弄得她只好满滩乱跑,反正鬼儿滩今天是她自己的,怎么样都行!
那对水鸭子落在滩边的浅水里,飘飘摇摇地依偎着。书琴心里一
动,想起哥哥,便对着空溜溜的沙滩大声说:“哥,你尽管把小菊姐
娶来吧!"她还想大声地喊几句什么,但一时又找不准词儿。此时此
刻,她觉得自己是天下最有能耐的人,不禁越干越欢。
书琴又蓦地刹住了自己的欢劲儿,李海菜也许来了呢!叫人家听
见自己在这儿胡说八道,多丢人。
她的眼睛赶忙朝四周一瞅,怔住了大股浓重的雾气,早已
悄悄地将她团团罩住。太阳没有了,蓝天阴晦了,海浪的颜色也暗下
来,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怖朝书琴头上压来。书琴放下筐子,瞪着这白
茫茫的雾气,脚下的海水开始悄悄移动,鬼儿滩的面积在渐渐缩小,
她这才意识到:涨潮了!书琴不知怎么灵机一动,猛抓起一把沙子朝
水鸭子扬过去,并“嗷嗷”地叫着吓它们。水鸭子拍着翅膀飞走了,
书琴甚至有点兴奋地望着水鸭子飞走的方向,“那边一定是朝岸的方
向”,于是她的泪眼里闪出光彩,抱着虾筐,奔下滩去。
雾更浓了,涛声更响了,浪头像无数只凶狠的利爪,撕扯着她,
拍打着她。一排巨浪劈头盖脸地砸来,呛了书琴一口苦咸的海水。书
考猛地想起了李海菜,同样都是女的,她来没事儿,我来就不行,凭
什么?太欺负人了!书琴激怒了,身子一挺,顶着浪头往前闯!
陡然间,一阵粗犷的歌声穿过雾气,扑过来一一“蟹子肥哟,虾
儿鲜!……”书琴一下子惊醒了,她浑身的血液都被这歌声搅得奔涌
起来,于是,书琴乂紧紧地抓住虾筐,与激流搏击着。
雾气渐渐消散了,太阳、天空和撒满银屑的海滩一齐同精疲力尽
的书琴显露出来。
赶海的妇女们好奇地围过来,一个个大惊小怪:“上鬼儿滩赶
海?!”
书琴没吱声,有这沉甸甸的一筐芦花虾,什么也不用说。
海边离城里十多里路,可是书琴有的是力气,她着虾筐嗖嗖地飞
走,因为她心里燃烧着一个灼人的念头:到集市上去,还耍大声地吆
喝!她一想到那大雾、浪涛和急流,就想起付出的力量、汗水和勇气。
背后,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又响起了一一
蟹子肥哟,
虾儿鲜!
赶海的人儿,
乐颠颠!...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海滩平坦而开阔的地理条件,便于海边生活的人们在落潮时
去捕捉芦花虾。
B.“干哨哥哥那点工资”交代廿号的家庭情况,也暗示女孩焦虑
而敏感的心理。
C.同学李海菜曾到鬼儿滩的经历刺激了书琴,这也是她去那里赶
海的主要原因。
D.“待业青年”“的确良”等词语带有鲜明时代特色,透露出小
说的写作背景。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将“芦花虾”设为标题,既契合人物活动的背景,又作为
写人记事的线索贯穿全文,使得文章的结构严谨缜密。
B.本文以俭省的对话和书琴的认知感受来塑造哥哥和李海菜,正
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较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征。
C.本文叙写主人公搏击海浪、成功脱险的过程,不仅情节曲折生
动,引人入胜,还细腻地刻画出她机智勇敢的品质。
D.本文在讲述渔家女孩自强自立的动人故事时,又以清新的笔调
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这与《哦,香雪》有些类似。
8.本文二、三两段具体描述捕捉芦花虾各有何作用?请结合全
文简要分析。(4分)
9.文章记述书琴在赶海过程中多次听到歌声,分别产生了哪些
心理体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
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解答
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
结合义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
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
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
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3)本题考查分析故事情节的作用的基本能力。故事情节,是
小说中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间关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小
说往往以情节取胜。情节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史,其主要作用就是
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从而表现主题思想。
(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能力。可以依据文中
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和态表情和行为动作的刻画、环境描写来分析。
【解答】(1)C.“这也是她去那里赶海的主要原因”错误,她去
此地赶海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捕捉更多的芦花虾,好替哥哥分担家庭负
担。
故选Co
(2)B.“以俭省的对话……来塑造哥哥和李海菜”错误,文章
并无书琴与李海菜的对话。
故选Bo
(3)①结合“赶海的人们三五成群,兴奋地喊叫着,光着脚板
子,呱唧呱唧地走下去……退潮后的沙滩上呈现出密密麻麻的小圆眼
儿,芦花虾就藏在那里面。捉它得有一套办法:用一根筷子长的细芦
棍,前端绑上一撮羊毛,叫羊毛笔,将羊毛笔插入沙眼里,那芦花虾
最烦这羊膻味儿,忙用爪儿抓住羊毛往外推,捉虾的人看到露在外面
的半截芦棍晃动了,便猛地一抽,就势把抓着羊毛的芦花虾也带了出
来。海边人叫这为‘钓芦花虾可知,第二段较为详细地叙述捕捉
芦花虾的办法,反映当地人赶海的习俗,表现沿海地区独特的生活风
貌,引出下文的书琴捉虾。②结合“书琴初学乍练,技术不高,她找
了一片眼儿多的地方,把羊毛笔一支支去插,然后蹲在那里紧张地等
待。但芦棍纹丝不动,好像芦花虾知道她是生手,欺负她。当插下去
的芦棍儿终于开始晃动了,她却乂紧张得发抖,手头不利索,抽得慢
些,那芦花虾警觉了,松开爪子,让她抽个空。转转大半天,只钓了
十几只芦花虾,累得书琴腰痛腿酸”可知,第三段通过对书琴初次钓
虾经历的细致描绘,塑造出刚走出学校、从事劳动的渔家女孩形象,
为下文她的成长蜕变做铺垫。
(4)①结合“书琴用卖虾的钱买了水萝卜、凉粉儿和几个鸡蛋,
她多么想买下那件粉色的确良上衣送给哥哥,再叫哥哥送给小菊
姐……然而她筐里的芦花虾太少了”可知,初钓芦花虾时,书琴收获
甚少,听闻别人丰收后欢快的歌声,心中羡慕之余难免有些羞愧与酸
涩。②结合“书琴一下子惊醒了,她浑身的血液都被这歌声搅得奔涌
起来,于是,书琴又紧紧地抓住虾筐,与激流搏击着"可知,鬼儿滩
遇险,书琴面对惊涛骇浪,听闻岸上粗犷歌声后,心中重新涌起战胜
困难的勇气与力量。③结合“海边离城里十多里路,可是书琴有的是
力气,她着虾筐嗖嗖地飞走,因为她心里燃烧着一个灼人的念头:到
集市上去,还要大声地吆喝!她一想到那大雾、浪涛和急流,就想起
付出的力量、汗水和勇气”可知,成功脱险后,小琴再次听到歌声,
心中涌动着收获丰硕的喜悦、战胜困难的自豪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答案:
(1)c
(2)B
(3)①第二段较为详细地叙述捕捉芦花虾的办法,反映当地人
赶海的习俗,表现沿海地区独特的生活风貌,引出下文的书琴捉虾。
②第三段通过对书琴初次钓虾经历的细致描绘,塑造出刚走出学校、
从事劳动的渔家女孩形象,为下文她的成长蜕变做铺垫。
(4)①初钓芦花虾时,书琴收获甚少,听闻别人丰收后欢快的
歌声,心中羡慕之余难免有些羞愧与酸涩。②鬼儿滩遇险,书琴面对
惊涛骇浪,听闻岸上粗犷歌声后,心中重新涌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力
量。③成功脱险后,书琴再次听到歌声,心中涌动着收获丰硕的喜悦、
战胜困难的自豪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
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公往来塞下,勤苦忘寝食,期有以报上。出按屯至泾原,闻元昊
乞和,公谕诸将日:“无约而降者,谋也。宜益备不可懈弛。”遽调兵
瓦亭。兵未集,贼果犯山外。公指图授诸将曰:“山间狭隘可守,过
此必有伏,或致师以怒我,为饵以诱我。皆无得,辄出。待其归且惰
也,邀击之」而裨将任福、王仲保狎小胜,数违制度。公遣府吏耿
传就诘责,不从,则又檄福日:“违节度,有功亦斩。”任福犹进兵,
遇伏,遂战死。嫉公者乞置公大罪,后大帅使收余兵,得檄福衣带间,
封上之。安抚使王公尧臣亦以实奏朝廷,知罪在诸将,止。
(节选自《韩忠献公琦行状》)
材料二:
韩琦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尹洙为判官,同诣阙献入攻元昊之策。
时吕夷简居上弼,天下之务一断于己。吕因谓人曰:“自刘平败覆以
来,言羌事者人人震怯,今韩、尹健果如此,岂可沮之也?”然吕不
计事之可否,而但持此说,识者非之。韩、尹既遂请,即驰卯而西。
自畿甸近郡,道路拥塞,晓夜不绝。其诸用度尽于关中括取,州县不
胜其扰。范仲淹虽与琦同副帅任,已专守延安,不预此议。及师举有
期,仲淹固执不可。洙径走延安见仲淹,图为协力,仲淹终不从。元
昊遂并兵来寇,欲逆折官军之锋。琦谓诸将曰今勇将锐师悉萃于此而
贼辄来犯其胜必矣。将佐皆庸人无谋虑,贼又羸形诱之,时委老弱牛
畜令官军俘获,众益喜,贪功不可遏。琦在壁中,左右争请行,亦有
不白而去者,追奔逐北惟恐后。时任福辈竟至好水川,贼所伏劲兵由
四山而下,不可胜数。烟尘室合,前后相失,官军围蹙其中,无复行
阵。流矢如雨,杀声震地,任福而下将佐死者五十余人。
(节选自《儒林公议》)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
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
给分。(3分)
琦谓A诸将曰B今勇将C锐师悉萃D于此E而贼辄来F犯G其
胜H必矣。
11.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邀,文中指阻拦、截击,与《琵琶行》中“移船相近邀相见”
的“邀”意思不同。
B.檄,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用于书写重要文书的较长竹木简,
文中此处特指信函。
C.诣阙,指赴朝堂或京都。阙,本指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
高台,通常左右各一。
D.逆折,指摧折、挫折,与《蜀道难》中“冲波逆折之回川”的
“逆折”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琦在出外巡察时听到了元昊求和的消息,认为这是阴谋,应
当加强自身防务,结果军队尚未集合,敌兵就从山外发动了袭击
B.裨将任福遇伏战死,有人请求从重处置韩琦,后在任福衣带里
发现了证据,王尧臣也将此据实上奏朝廷,韩琦才得以洗清罪名。
C.在吕夷简同意了进攻元昊的请求之后,韩琦、尹洙开始采取行
动,军队的各种开支完全从关中搜刮,州县不能承受他们的骚扰。
D.范仲淹虽然参与了进攻元昊的军事行动,但是他专守延安,即
使尹洙径直到延安拜见他,希望他能够协同助力,他也没有听从。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山间狭隘可守,过此必有伏,或致师以怒我,为饵以诱我。
(2)自刘平败覆以来,言羌事者人人震怯,今韩、尹健果如此,
岂可沮之也?
14.从材料二看,韩琦入攻元昊失败的原因有哪些?(3分)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
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以及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能力。文化常识题的作答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文言实词题的
作答,考生耍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
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
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
“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
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义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
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解答】(1)"日"后断句;“于此”为介词结构后置句,其后断
句;“贼辄来犯”句意完整,其后断句。故在BEG三处断句。句子翻
译为:韩琦对各位将领说:“现在精兵强将全都聚集于此,如果贼人
敢来侵犯,我们一定战胜他们J
(2)B.“文中此处特指信函”错误,此处是动词,指“用檄文
晓谕或声讨”或“下文书”。
故选:Bo
(3)D.“范仲淹虽然参与了进攻元昊的军事行动”错误,材料
二原文为“不预此议”,没有参与。
故选:Do
(4)①怒:激怒;为饵:设置诱饵。句子翻译为:山间狭窄之
处可以防守,经过此处必有埋伏,或者挑战来激怒我军,设置诱饵用
来诱骗我军。
②败覆:败亡倾覆;健果:勇猛果敢。句子翻译为:自从刘平败
亡倾覆以来,谈论羌族事务的人个个惊惧胆怯,现在韩琦、尹洙如此
勇猛果敢,怎么能阻止他们呢?
(5)根据材料二原文“琦谓诸将日今勇将锐师悉萃于此而贼辄
来犯其胜必矣”可知,韩琦骄慢轻敌。
根据材料二原文“众益喜,贪功不可遏”可知,韩琦部将贪功冒
进。
根据材料一原义“贼又赢形诱之,时委老弱牛畜令官军俘获”“时
任福辈竟至好水川,贼所伏劲兵由四山而下,不可胜数。烟尘全合,
前后相失,官军围蹙其中,无复行阵。流矢如雨,杀声震地,任福而
下将佐死者五十余人”可知,元昊示弱设诱,伏兵围攻。
答案:
(1)BEG
(2)B
(3)D
(4)①山间狭窄之处可以防守,经过此处必有埋伏,或者挑战
来激怒我军,设置诱饵用来诱骗我军。
②自从刘平败亡倾覆以来,谈论羌族事务的人个个惊惧胆怯,现
在韩琦、尹洙如此勇猛果敢,怎么能阻止他们呢?
(5)①韩琦骄慢轻敌;②韩琦部将贪功冒进;③元昊示弱设诱,
伏兵围攻。
【点评】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
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
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
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一一串
意一一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
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
用意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晚泊慈姥矶下(其二)
陆游
慈姥矶头月,纤纤照酒杯。
素秋风露重,久客鬓毛催。
宿鸟惊还定,飞萤阖复开。
平生四方志,老去转悠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标题提纲挈领,提示了本诗内容为诗人夜泊慈姥矶下的所
见所闻所感。
B.诗人借景抒情,以秋日里的风寒露重来衬托自己久居异地、羁
旅漂泊之苦。
C.诗人观察敏锐,笔触细腻,刻画出“宿鸟”“飞萤”的变化,
富有动态美。
D.诗人抒发对往昔生活的真切感受,语言平易晓畅,体现出鲜明
的个性风格。
16.王国维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这一观点在
诗歌最后两句是如何得以体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
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
儿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
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
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
细辨析。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手法,把握诗人感情的
能力。先要理解最后两句的内容,再分析有何特色,最后把握思想感
情。
【解答】(1)D“对往昔生活的真切感受”错误,此诗应是即景
抒怀之作,是对当下生活的有感而发。
故选:Do
(2)“平生四方志,老去转悠哉”,诗人在壮年时志在四方,豪
情满怀,想要收复中原,而如今呢?年老了,只想着到处悠闲地转悠。
这两句看似轻松,实贝[满含悲愤无奈之情。抒发的是自己一生的抱负
难以施展,只得选择悠闲自在的生活的无奈。陆游一生都为收复中原
而奔波,“悠哉”是反语,隐含着无法报答国家,收复中原的痛苦。
答案:
(1)D
(2)①诗人在诗歌最后两句叙述自己暮年的生活状态,以看似
轻松的语调,将平生的豪情壮志转化为年老之后的悠闲白得。②实际
上抒发自己一生抱负难以施展,老来百无聊赖的悲愤,“悠哉”实为
反语,隐含诗人深沉的痛楚,感情真挚动人,不愧为大家之作。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一文中面对司马光的质疑诘难,
强调自己遵从皇上的旨意“,”,这不是侵犯
官权。
(2)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中“,”
两句,以梦境作为结尾,似幻似真,画面感强,引人遐想。
(3)小刚在他创作的历史剧《观沧海》中,为了表现曹操的雄
才伟略,可以引用前人描述曹操的诗文,比如
9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默写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
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解答】故答案为:
(1)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重点字:授)
(2)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重点字:浦)
(3)醐酒临江横槊赋诗(重点字:槊)
【点评】《答司马谏议书》名句辑录:
1.《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
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
事每不合。”
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
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J
3.《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反驳对方所谓“侵官”之说时,
陈述新法经过了朝廷议定,且交付主管部门执行这一事实的句子是: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J
4.《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反驳对方来信“生事”之论时,
先指出变法的理论根据“举先王之政”,然后阿明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以兴利除弊二
5.《答司马谏议书》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两句,回应
了司马光在来信中关于“征利”的指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一棵大榕树盘根错节,巨大的树冠,宛如小镇的镇谱,呈现在我
们的眼前,不远处的树上,吊挂菱形的牌子,上面书的“茶”经过①
漫浪沧桑的味道。一条青石阶在两房之间向上攀升,石与石相触的缝
隙漫出野草。石阶的质地变得陈IH,依然能看出,经过人的踩踏,磨
得光滑。一抹阳光投映在石面上,光斑给野草涂上金色的釉。光和野
草在石缝间的泥土中,讲述着曾经的故事。我似乎看到小雨的日子,
梁漱溟打着油纸伞,呼吸湿润的空气。他走下台阶,要到对面的茶馆
喝茶,和朋友“摆龙阵”。这样的天气,梁实秋也会来喝茶、聊天,
寻找雅舍的创作素材。越往里的房子越败落,在它们的身上,仍然能
辨认出过去时代的影子,许多名人的影子,梦幻般地在眼前走动,一
个个背影不是文化的符号,而是穿连成一段中国的历史。我走在古老
的青石板街上,脚步声在空气中传播,稍不留意,说不定迈动的脚步,
就会踩在梁漱溟、梁实秋或哪个名人的脚印上。小街很静,看不见②
的人流,听不到汽车奔跑的声音,只有缙云山流淌出的溪水,哗哗清
脆的水声,树林中鸟儿的鸣叫。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过去时代的影子在它们的身
上仍然能辨认出,许多名人的影子梦幻般地在眼前走动”语义基本相
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
熟记所有成语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含义,尽
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2)本题考查学生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
题,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
【解答】(1)①根据后面“漫滞沧桑的味道”可知挂在树上的牌
子经历风雨,可填“风吹雨打”°
②根据“听不到汽车奔跑的声音,只有缙云山流淌出的溪水,哗
哗清脆的水声,树林中鸟儿的鸣叫”可知小街上没有人流,可填“熙
熙攘攘”。
(2)①前句是“越往里的房子越败落”,根据主语一致性,后面
主语也应是“房子”,原句中“它们”是代词,代房子,符合语法规
则。
②原句中“过去时代的影子”和“许多名人的影子”首尾相连,
回环往复,具有美感。
③原句加入两个逗号,句式变短,使句子更显舒缓悠远,和上下
文句式的风格和谐一致。
答案:
(1)①风吹雨打②熙熙攘攘
(2)①原句“它们”代指“房子”,以此开头,强化了与前文内
容的连贯性;②原句“影子”一词,既是前一分句的宾语也是后一分
句的主语,头尾蝉联,有回环往复之美;③原句是短句,和上下文句
式的风格和谐一致。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在人们入睡之后,清醒时占主导地位的高频脑电波一贝塔波逐渐
被名为德尔塔波的低频脑电波所取代。睡眠最深、最有助于恢复精力
的阶段是慢波睡眠,此阶段德尔塔波所占比例最高。
最新研究表明,如果想要维持好这个阶段的睡眠,那么最好不要
①因为它们会扰乱深度睡眠期间的脑电活动,降低睡眠质量。研究
人员将受试者随机分组,一部分维持一周的高脂高糖饮食,另一部分
维持一周的低脂低糖饮食。前者菜单包括麦片、比萨、巧克力等,后
者则摄入不加糖的什锦早餐、三文鱼和蔬菜等。②,但两组摄入
的热量相当。一周后,参与者戴着脑电图帽在实验室睡了一晚,以记
录脑电活动。脑电图记录显示,高脂高糖饮食组睡眠期间德尔塔波减
少、贝塔波增加,这扰乱了慢波睡眠。
研究人员认为,③,可能是因为糖和脂肪激活了大脑通路,
增加了人们清醒的感觉。自然状态下,慢波睡眠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降
低,因此,老年人保持饮食健康以防止睡眠质量不再进一步下降尤为
重要。
20.下列句子中的“这”和“这扰乱了慢波睡眠”中的“这”,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这也要看,那要也看,一双眼睛都要忙不过来了。
B.不要让孩子整天盯着手机,这会毁掉孩子的视力。
C.他整天写这写那,也没写出他所希望的那些东西。
D.天就快要黑下去了,你这磨磨蹭蹭地干怎么可以!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
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答题时
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正确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段补写恰当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
语段,结合语境进行补写,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并注意字
数限制。
(3)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
线的句子,找出有语病的地方,正确修改。
【解答】(1)文中的“这”指代具体的事物或行为。
A.“这”与“那”结合,泛化为所有对象。
B.指代具体的事物或行为。
C.“这”与“那”结合,泛化为所有对象。
D.没有真正的指代对象,已经虚化,表示强调。
故选Bo
(2)①结合”一部分维持一周的高脂高糖饮食,另一部分维持
一周的低脂低糖饮食……一周后,参与者戴着脑电图帽在实验室睡了
一晚,以记录脑电活动。脑电图记录显示,高脂高糖饮食组睡眠期间
德尔塔波减少、贝塔波增加,这扰乱了慢波睡眠”的语境可知,此处
可填:摄入高脂高糖饮食。
②结合“一部分维持一周的高脂高糖饮食,另一部分维持一周的
低脂低糖饮食。前者菜单包括麦片、比萨、巧克力等,后者则摄入不
加糖的什锦早餐、三文鱼和蔬菜等”的语境及“但两组摄入的热量相
当”的关联词语可知,此处可填:虽然吃的食物不同。
③结合“可能是因为糖和脂肪激活了大脑道路,增加了人们清醒
的感觉”的语境可知,此处可填:之所以出现上述状况。
(3)画波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慢波睡眠……降低”搭
配不当,应将“降低”改为“减少”;二是“防止……不再进一步下
降”否定不当,可去掉“不再二
故修改为:自然状态下,慢波睡眠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因此,
老年人保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墙壁式电缆接头盒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环境监测采样员工作总结报告7
- 中国旱冰鞋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度砍伐合同范文:林业砍伐与水资源保护协议
- 2025年度企业员工解除劳动合同补偿及后续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创业投资公司股权转让协议范本
- 2021-2026年中国女式职业衬衫行业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2025年度商铺投资退出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社保补偿项目监理及验收协议
- 2025年度智慧城市运营解除聘用协议书
- 《电商直播》 课件 项目一 走入电商直播
- 《中国宫腔镜诊断与手术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解读课件
- GB/T 9535-1998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
- 丰田卡罗拉电路图介绍
- 中考语文十大专题总复习资料
- 汽车驾驶员专业竞赛实施方案
- 知乎的SWOT分析(表格)
- 常用家电维修基础知识(课堂PPT)
- 杨氏太极拳37式拳谱
- 卧式设备安装
- 复旦校内办事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