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练习:第1单元 隋唐时期(解析版)_第1页
真题练习:第1单元 隋唐时期(解析版)_第2页
真题练习:第1单元 隋唐时期(解析版)_第3页
真题练习:第1单元 隋唐时期(解析版)_第4页
真题练习:第1单元 隋唐时期(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真题演练】解析版1.(2021山东临沂)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遂改为“隋”。这句话表明A.杨坚经历了北周和南朝B.杨忠是隋朝的开国皇帝C.杨坚没有做过“随国公”D.隋朝最初的国号是“随”【答案】D【解析】杨坚未经历国“南朝”,故排除A;杨忠不是隋朝的开国皇帝,排除B;杨坚袭此封爵,说明做过“随国公”,排除C;D项表述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2.(2021江西中考)“及范阳节度使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材料所述历史事件导致了A.东汉末年社会动荡B.隋朝灭亡C.唐朝由盛转衰D.金与南宋对峙【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及范阳节度使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可知,安禄山作为范阳节度使反叛朝廷,造成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故选C。3.(2021江西中考)中国民间自古有给小孩佩戴“长命锁”的风俗,这寄托了家族对子孙后代的期盼。右图是一枚银质的“长命锁”,它反映了A.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B.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C.古代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D.科举制对百姓生活的影响【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有佩戴长命锁习俗,一般为银制,寄托了人民对子孙后代的期盼和希冀,从长命锁上“状元第”三字可知,它反映了科举制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故选D。其它几项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4.(2021安徽)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曾感叹自己虽然富贵,但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遗憾;唐宣宗也羡慕进士,曾在宫中题”乡贡进士李道龙“.这说明A.殿试制度成为定制B.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C.进士身份受到尊崇D.下层民众成为进士的主要来源【答案】C【解析】进士是科举制中最重要的科目,在唐朝想位极人臣必须考中进士,而且考中的进士都会去大雁塔提名,这也成为了当时的得意之事。结合题干材料“相薛元超曾感叹自己虽然富贵,但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遗憾”、“唐宣宗也羡慕进士”说明唐朝进士身份受到尊崇,故选C;材料中未涉及殿试制度,排除A;科举制也不是唯一的选官制度,排除C;题干未体现下层民众成为进士的主要来源,故排除D。5.(2021湖南岳阳)提取下列四幅图片的历史信息,归纳唐朝的时代特征。正确的是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答案】C【解析】曲辕犁反映的是隋唐时期犁的完善和定型,表明农业生产的发展;唐三彩骆驼乐舞俑既反映制瓷技术的发展,又提供有关商业、丝绸之路中西交流的信息;开元通宝是唐初李渊下令铸造的,货币的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玄奘西行求佛法反映中国与古印度文化的交流;综合上述信息可知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对外交流频繁,其特征是繁荣与开放,故选C。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建立是秦朝,排除A;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反映的是魏晋时期社会特征,排除B;D项题干未涉及,排除。6.(2021山东菏泽)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下列两首诗反映唐朝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状况,其转折点是A.八王之乱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藩镇割据【答案】B【解析】题干第一首诗反映唐朝的“开元盛世”局面;诗二反映了安史之乱爆发,生民涂炭的场景,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故选B;八王之乱发生在魏晋时期,排除A;黄巢起义、繁镇割据题干未涉及,排除C、D。7.(2021·四川德阳)学习历史应掌握历史发展的分期及其阶段特征。图3所示时间轴中①处对应的时期是图3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公元581是隋朝建立的时间;907年是唐朝灭亡的时间,故选B。8.(2021云南昆明)他是唐朝高僧,受邀东渡日本,历时12年。虽双目失明,但矢志不渝,到达时已是66岁高龄。他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华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A.张骞B.玄奘C.鉴真D.郑和【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东渡日本传播文化的高僧是鉴真,故选C。9.(2021湖南长沙)下表是根据胡凡主编《简明中国通史》而制作的《唐编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该表反映了唐朝前期唐初贞观十三年高宗元年武周神龙元年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天宝十三年200304380615841906.9A.社会风气开放B.民族交融C.中外交流频繁D.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图片表格反映唐朝户口增加,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故选D;ABC表格中没有体规,排除。故正确答案选择D。10.下面关于历史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松赞干布塑像文成公主塑像松赞干布塑像文成公主塑像A.图中两人和亲是迫于吐蕃势力强大B.图3人物为图2人物带去玉米种子C.图中两人和亲与中原文化先进相关D.这两位人物和亲发生在唐玄宗时期【答案】C【解析】结合教材可知,唐太宗嫁文成公主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体现提出中原文化的先进,故选C。和亲不是因为吐蕃势力强大,排除A;玉米是明朝后期传入中国,文成公主带去的是蔬菜种子、茶叶,排除B;图中和亲是在唐太宗时期,排除D。11.(2021湖北荆州)唐朝时期,和亲成为民族交融的重要表现,颂扬这一历史佳话的诗句有:“西去和亲戈壁沙,香车泪洒故乡霞。边关大漠呈新月,雪域高原视旧家。”诗句中“西去和亲”的人是A.文成公主B.武则天C.张骞D.李清照【答案】A12.(2021湖南常德)以下是某中学“中国古代智慧”阅读提纲节选,其中陈述符合史实的是【答案】D【解析】司母戊鼎是商超青铜器代表作品,排除A;秦朝的灵渠沟通了湘江和离江,排除B;丝绸之路开通于西汉,排除C;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通,正确,故选D。13.(2021湖南常德)学会归纳历史的发展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下图①②的阶段特征是北宋五代十国②①南北朝两晋三国北宋五代十国②①南北朝两晋三国A.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B.大一统局面的开创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繁荣与开放时代【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图示①是隋朝、②是唐朝,隋唐时期阶段特征的繁荣与开放,故选D;A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特征;B反映的是秦汉时期的特征;C反映的是魏晋时期阶段特征;故排除ABC。14.(2021湖南常德)有学者说,“如果从中外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此观点评价的是“政治文化”最恰当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答案】C【解析】据题干“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可知,观点评价的是C科举制。15.(2021陕西榆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元帝又置戊己校尉.——《后汉书•西域传》材料三碑文曰:维大唐开元二十一年,岁次壬申,舅甥修其旧好,同为一家.往日贞观十年,初通和好,远降文成公主入藩。以后景龙二年,重为婚媾,金城公主因兹降藩。自此以来,完事休贴。见者边吏不谨,互有侵轶,越在遐荒,因之隔阂。今遵永旧,咸与维新,帝式藏用,不违厥旨。(1)从材料一划线处课看出:秦统一中国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秦统一后,丞相的主要职责是,延续一千五百多年的丞相制度在(朝代)被废除。(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是如何使“西域内属”的?有何意义?②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藩之间的关系.《唐蕃会盟碑》有何历史价值?(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答案为:(1)重用人才,分管行政,明朝。(2)措施:打败匈奴;张骞出使西域;设置“使者校尉”管理。意义:沟通了与西域各族的往来,开拓了我国西北边疆。关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姻亲关系;合同为一家;有过冲突,以和为主。价值:此碑是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见证.(3)认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促进发展是时代的共同主题,各民族对祖国发展都作出了贡献。【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统治与丞相制度、汉朝的统治与唐朝民族关系等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主要内容及影响;也考查了学生的归纳与认识能力。16.(2021海南中考)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等传回日本。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整理自统编版《中国历史》材料二在返日留唐学生的策动下,日本发生著名的大化革新。日本社会各阶层也深受唐文化浸染,他们吟哦唐诗,雅好唐乐,发展“唐绘”,行唐礼,服唐服。同期的朝鲜和后来的越南,均以中国为文化母国。中国文化传递出其独有的智慧之光,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了自己的贡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