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南教育集团天柱山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调研考历史试卷_第1页
安徽省江南教育集团天柱山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调研考历史试卷_第2页
安徽省江南教育集团天柱山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调研考历史试卷_第3页
安徽省江南教育集团天柱山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调研考历史试卷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南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二调历史试卷(考查范围:1—7课;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共60分)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中华文明传承过程中,华夏认同观念出现于()A.三皇五帝 B.西周初年 C.春秋时期 D.秦汉时期2.西周实行分封制,在今河南地区建立的主要诸侯国有()(一调考试第14题)A.鲁国和齐国 B.燕国和赵国 C.晋国和秦国 D.陈国和许国3.生活即历史。杨老师的中饭吃了一碗香香粘粘的小米稀饭。杨老师问了:在中国古代最早种植水稻的古人类是()A.距今约7千至5千年前的仰韶人 B.距今约7千至5千年前大汶口人C.距今约7千至5千年前河姆渡人 D.距今约5千年前龙山人4.做人不数典忘祖。三皇五帝中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的是()A.黄帝和炎帝 B.尧和舜 C.舜和禹 D.神农氏和有巢氏5.下列关于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A.建立者是夏部族的禹 B.世袭制开始代替了禅让制C.形成了一套国家治理体系 D.夏朝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统治6.考古发掘发现,某地遗址出土大批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内容主要是占卜记录;同时还出土了许多造型雄奇,纹饰华丽的青铜器。该遗址最有可能是()A.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夏文化遗址 B.河南安阳一带的殷墟遗址C.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D.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7.老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A.“仁” B.“非攻” C.“道” D.“无为”8.对井田制的解读主要有以下观点:是奴隶制度下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制度下的农村公社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土地领主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家族公社制或农村公社制。造成上述分歧的客观原因主要是()A.史料证据匮乏与多元史观 B.历史可以任人诉说C.百家争鸣的需要 D.西周土地买卖频繁,难以确认9.春秋时期,诸侯纷争的目的是()A.为了扩张势力 B.“尊王攘夷”,维护周王室的统治C.建立封建制度 D.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确立霸主地位10.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以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这一现象不能表明()A.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B.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发展壮大C.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进一步交融D.春秋战国时期,戎狄蛮夷的差别不复存在11.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正确的有()①铁犁牛耕出现并发展②修建了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③手工业分工细密④货币流通广泛⑤涌现出一批工商业中心城市⑥培植了水稻和粟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12.据说,一日,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家,问是否有人受伤,而不问马死了多少。此事反映了()A.仁者爱人 B.为政以德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13.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汉武帝时,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由此可知,汉武帝的选官标准是()A.品德 B.考试成绩 C.官员的文化素质 D.血缘关系14.汉武帝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把全国除了三辅(京兆、冯翊、扶风)三河(河南、河内、河东)和弘农以外的地区分成了13个州部,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最主要的作用是()A.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管理 B.减少地方官的腐败C.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D.加强中央集权15.毛泽东同志有诗云:“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A.任用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 B.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C.设置西域都护府,加强管理 D.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16.东汉兴衰大事排序正确的是()①“光武中兴”②张角起义③“党锢之祸”④军阀割据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17.2019年夏季以来,某地猪肉市场价格飚升,某地政府迅速从国际市场采购猪肉投放本地市场,以平抑猪肉价格。这一举措相当于汉武帝时采取的()A.盐铁官营 B.均输平准 C.货币官铸 D.重农抑商18.观看秦灭六国示意图,可知秦朝统一的策略是()A.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B.远攻近交,各个击破C.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D.上兵伐谋,和平统一19.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得益于()A.秦朝统一车轨 B.秦朝统一文字C.秦朝统一货币 D.秦朝统一度量衡20.有论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郡县制利于国家统一 B.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 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2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A.绿林、赤眉起义 B.项羽、刘邦起义C.牧野之战中商纣王临时凑集的奴隶阵前倒戈 D.陈胜、吴广起义22.中国象棋是中国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主要流行于华人及汉字文化圈的国家,象棋是中国正式开展的78个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是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之一。2008年6月7日,象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根据下面棋盘,请你判断这一棋类运动的产生可能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A.国人暴动 B.楚汉之争C.吴越争霸 D.晋楚争霸23.“他们因在日常生活中接近皇帝而受到宠信,又由于皇帝对外朝官不放心而有意识地把商议军国大事的权力和部分执行权交给近臣掌握。”据此判断“他们”是()(导纲第7课随堂训练)A.中朝成员 B.三省长官C.宰相 D.监察官员24.隋朝初年,按照“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把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后又改为郡、县两级制。上述改革()(导纲第6课随堂演练)A.导致封建国家财政开支增大B.增强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C.削弱世家大族对地方的控制D.有利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25.唐朝以前的六朝古都是今天的()A.西安 B.咸阳 C.南京 D.洛阳26.东汉初年,国家规定对于被察举人员“务授试以职”。即对于确认的被察举人员,地方要先给予一定的官职进行试用,考核合格后才能举荐到中央。这样做法表明当时()(第7课导纲随堂训练)A.地方政府把持了选官的权力B.考试选官的方式得到广泛推行C.国家注重所察举官员的素质D.地方察举不实的现象十分严重27.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料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A.东汉B.西晋C.东晋D.北魏28.隋朝后期的统治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最根本的是()A.阶级矛盾尖锐 B.江南经济发展C.政局动荡不安 D.生产力严重破坏29.人才选拔关乎国运兴衰。中国古代有一时期由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九个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这种官吏选拔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 B.军功爵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30.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基础。这些文化遗存()(一调试卷第11题)A.奠定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B.标志中国迈入奴隶社会C.体现人类社会的最早文明 D.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非选择题(40分,其中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31.探究点一秦朝皇权至上的中央集权制度(历史导纲第三课课前习题)材料一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示意图材料二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统一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统一的历史任务。……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剑桥中国秦汉史》探究点二秦朝的郡县制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1)材料一反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怎样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6分)(3)材料三中王夫之对郡县制有什么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8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材料二孝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