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人工智能技术涉及庞大冗长的产业链群,以其“迂回生产方式”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叠加、倍增等“乘数效应”。过去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增长速度分别达到33.3%、18%、13.9%,2023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784亿元。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不仅仅体现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上,更是以其强大外溢性体现在数字经济发展中。2012~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2万亿元增加到53.9万亿元,年均增速达15.3%,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从21.6%提升到42.8%,2023年数字经济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6.5%,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稳增长”的强大新动能。人工智能使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将企业“人、机、料、法、环、测”整个生产体系数智化,生产效率和交易效率大幅提升,并且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赋能再生产各环节的有机衔接,促进形成定制化生产方式,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产业结构升级奠定了基础。从产业层面看,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催生各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新的技术经济范式下,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及其产业链成为技术密集型的“头雁”产业群链,通过技术扩散、产业关联效应,助力加速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程,实现产业智能化,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作为当代最为前沿的关键共性技术,可为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高精尖技术基础。从现实来看,无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新兴产业,还是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几乎所有产业的技术体系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场景化、产业化、规模化,将带动我国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数智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将会使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活力。例如,大力普及“无人农场”等智慧农业,加快发展“黑灯工厂”等智能制造,超前研发养老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各类服务机器人,不仅有助于提升生产经营效率,而且有助于解决人口负增长、老龄化、少子化等带来的社会“卡点堵点”问题。无论是智能产业化还是产业智能化,都离不开数智化基础设施的坚强“底座”。(摘自戚聿东《人工智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材料二:人工智能为现代化建设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要求我们对其风险及其挑战有全面和系统认知。人工智能发展中的伦理风险。人工智能在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的同时,也给当代社会带来了哲学和伦理挑战。新兴科技正在重塑人类的社会秩序和伦理规范。新兴科技伦理规约所面临的现代性困境其实在于责任问题,如何确定人工智能技术活动及其后果的责任主体,是人工智能发展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新兴科技的伦理规约挑战中,技术设计的美好愿望与技术后果失控风险存在矛盾。技术与伦理的内在冲突呈显于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只有处理好新兴科技与人、社会及环境的关系,处理好高效率存在方式与真正的进步之间的关系问题,才能给人类和新兴科技的和谐发展提供一个良性环境,真正实现“善治”与“善智”的互构。
人工智能的就业冲击及社会风险。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新兴技术作为节约劳动力的工具,其发展速度超过了社会为劳动力开辟新用途的速度,人工智能正在挑战社会就业结构。随着人工智能发展,新型机器人正在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极具竞争力的“新型脑力劳动者”,这种“新劳动者”的职业优势已经体现在诸多行业。随着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第二产业中的“第三产业”将重构人群就业结构,对社会稳定性构成挑战。人工智能时代整体图景缺失的挑战。人工智能技术的复杂性往往会掩盖人类重要活动的复杂性。人类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可能会失去对复杂技术系统的控制。在网络时代,互联网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提供有用网络知识,但互联网不能为我们提供对网络知识的“理解力”。同样,人工智能也不能为我们提供理解能力,而且可能阻碍理解能力的发展,不能把人类发展放在不确定性根基之上。构建“好的人工智能社会”是全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人工智能在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增加,人工智能甚至在对人类的智慧能动者唯一地位提出挑战,人类要预防技术发展可能的风险。总体而言,AI的最高原则是安全可控;AI的愿景是促进人类更加平等地获得技术能力;AI的存在价值是让人成长,而不是取代人和超越人;AI的终极目标应当是为人类带来更多的自由和可能。面对AI的崛起及其全面融入社会生活,我们需要清醒客观的判断和扎实冷静的努力。人类不能让舒适的假象迷惑主体性意识,人不能放弃自己而沦落成为技术决定论的服从者。成为决定论的服从者会导致被奴役,被技术所奴役;人在获得“表面上的自由”的同时,不能放弃“真正的自由”。技术起源于机器,但是技术不等于机器;机器与人工智能仅仅代表技术的一部分,关注人本身始终应当成为科技发展的目标和动力!(摘自张成岗《人工智能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机遇及风险挑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工智能使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交易效率,为产业结构升级奠定了基础。B.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场景化、产业化、规模化,有助于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C.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新型机器人因其智能化水平比较高,职业优势明显,将对人群就业结构与社会稳定性产生影响。D.面对人工智能全面融入社会生活,人类应始终保持主体性意识,从更多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转向关注人类本身的发展。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工智能技术所涉产业链群庞大冗长,能够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叠加、倍增效应。B.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解决人口负增长、老龄化、少子化等带来的社会问题。C.只要明确了人工智能技术活动的责任主体,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风险也就得以化解。D.人类如果过分依赖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理解能力的降低,不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二中“真正的自由”的一项是(3分)()A.某大学生利用AI不到十分钟就完成了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B.某法院为增强司法的公正性,打算用“AI法官”全程取代人工司法。C.小王因父亲长年卧床,自己又不能时刻待在家里,就给父亲买了一台“护理”机器人。D.小刚一遇到作业中的问题,就询问Kimi“智能助手”,作业总是比别人完成得又快又好。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一段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效果。(4分)
5.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曾说:“人工智能或许不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事件,而且还有可能是最后的事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草绿色的夜晚窦娟霞不知道怎么,就说起了草绿色。草绿色的柳条、草绿色的蚱蜢、草绿色的蝈蝈、草绿色的胖胖的菜虫在草绿色的包包菜上啃噬出来的有着细黑色边沿线条的草绿色的齿痕、草绿色的睡衣、草绿色的被单,以及草绿色的万物,和它们的草绿色的起始和根须,好像连发丝都成了草绿色了。于是,相继地说起童年,说起放牛,说起放牛的时候,把牛鞭放在草地上,赤裸的小肚紧贴在草绿色的大地上,用稚嫩的笔尖在废旧的纸的碎片上绘画出来的草绿色的盆兰;以及那羞涩地骑在牛脊背上的脸色酡红、稚气未脱的少女,轻轻地裂开着嘴笑,笑得洁白而温暖……在那关于草绿色的讨论里,所有的物象都清澈见底,所有的人都回到了童年,所有的雨水都恰到好处,所有的阳光都只晾晒被单和鞋子,所有的苹果都只生长在八月也成熟在八月,所有的,所有的雪花,都会在最后落向大地的时候轮回到旧路,深情地把来时的路再走一遍……其实,那只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夜晚,然而,不知道为什么,所有的一切,都成了草绿色的了。黄土高原起伏的曲线,在经历了一天的动荡以后,终于安静地跌入了夜晚,那草绿色的青草的味道,让我似乎又一次尝到童年时期的破瓦窑里,用四块垒起的红砖头烧烤出来的清甜的草绿色的玉米棒子的味道。黄土高原黄褐色的温软泥土,被雨水淋湿了一遍又一遍,阳光以最细腻的部分轻触着麦田,那时候的麦子,不知道什么叫忧伤。飘荡在缓慢日子里轻薄的尘烟,在天空缓慢地书写着水波荡漾的清明尘世。女人们的笑容和头发都是真的。全部的人们,在许多年里,也只生一场病,也只是轻轻地咳嗽,做母亲的,只需将一段黄褐色的草根在老铁锅里沸煮得翻滚几个来回,让生病的孩儿服下,那病便也就好了。那时候的人们不懂得寻找意义和光芒。一切,都自然而然地在他们身上,在万物的身上。阳光与风,鲜花和草叶,它们自由地生长,它们自由地生长在廊沿上,在土墙角里,在麦垛下,在任何包容而滋养的地方,以一枚祥和内守的心自我生长。老子坐在水边沉思的时候,我想,他的苎麻织就的宽大衣衫的襟袖,一定是带着青草草绿色的清甜气息的吧。他的头顶上,也一定是那一面被万千年风霜磨洗得清白草绿的高天皓月吧。仁山智水,朴拙入性,他的心和他的教化,只以宽和与厚朴,自由舒展地行走在宽阔的道路上吧,他所行走过的道路圣洁而斑驳,有着草绿色的芬芳、草绿色的昭彰、草绿色的道义。通往函谷关的道路很长,人们得要经过多少草绿色的小径,得要领受多少大自然草绿色的清新和启悟,才能登临那扇大门,进入属于自己的草绿色的心灵圣殿啊。在那个一如大自然般清新丰厚、朴拙广阔的世界里,没有困惑,没有焦灼,没有争锋,一切都是安然祥和的样子,一切都是昌盛峥嵘的样子,一切,都是“我”本来的样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那个人类的思想和气质还都是草绿色的青春时代,我们都没有名字,我们都是一家人。猫是猫,狗是狗,菽也只是菽,粟也只是粟……皇天是清澈的透蓝色,后土是清甜的草绿色。人,也是人,人有人性,人有人德。
白云,碧水,坳口,骡马,青牛,花影,甚至鱼纹,甚至古陶,甚至黄金,甚至古老的文字,以及坚硬的骨头,都恪守着它的本真和本性,各乐其业,各司其职。天地万物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自然之德、自然之仪、自然之心。草绿色的大自然的青春时代和草绿色的人类的青春时代,以及草绿色的人类思想的青春时代,是多么的令我神往啊……我想,我这样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在我疲惫的灵魂的某一个神妙时刻里,一定是和世间万物里这最青春的部分、最生命的部分深有灵犀,不然,我怎么会如此沉着而精微地感知与热爱着它们呢?柴堆燃着它的焰火,星星发出它的光亮,第一只斑鸠的鸣叫声里涵蕴着月亮的清辉。宇宙的无数个黎明重叠,重叠再分离,分离却又相遇。草绿色的麦子和草绿色溪水的波纹,流抚而过。万事万物都想跨过冰冷的雪山和莽莽的黑夜,找寻到生命最最青翠的草绿色的路途,回家。它们,都想回家。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夜晚,在这一方幽淡的夜空下,我忽然只想理会这万事万物,包括我自己的心绪以及代表着青春与活力的草绿色的童年。哦,这醉人的草绿色,和这醉人的草绿色的夜晚。(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之所以用细腻的笔触详写放牛场景,主要是因为放牛是大家在童年时代的共同经历,有着共同的话题。B.“那时候的人们不懂得寻找意义和光芒”,流露出作者对过去的人们不懂得生命价值和生命追求的惋惜。C.“清新丰厚”“朴拙广阔”“安然祥和”等写出了老子时代的真实状态,代表着人类青春时代的社会特点。D.“草绿色”一词不仅是自然界本真的色彩,也是万物自由自在的生长状态,还是人类青春时代的象征。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运用反复修辞法,列举一连串的草绿色物象,凸显了人们对昔日单调的生活色彩的深刻记忆。B.“那时候”“在这样一个特定夜晚”等语句,使文章在回忆和现实之间切换,增强了行文的跳跃性。C.文章在对过去生活的回想中多处暗含对比,体现了作者对现代社会的反思,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D.文章从大家讨论的话题写起,回忆了童年和高原上曾经的生活状态,想象了老子沉思的场景,形散而神聚。8.文中写老子沉思的场景及其行走的道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文章开头说“不知道怎么,就说起了草绿色”,中间又说“那只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夜晚,然而,不知道为什么,所有的一切,都成了草绿色的了。”你认为文中谈起“草绿色”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材料一:
子张问曰:“圣人受命必受诸天而书云受终于文祖①,何也。”孔子曰:“受命于天者,汤武是也。受命于人者,舜禹是也。夫不读诗书易春秋则不知圣人之心,又无以别尧舜之禅、汤武之伐也。”(选自《孔从子·论书》)材料二:丞相李斯上书曰:“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②。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制曰:“可。”魏人陈余谓孔鲋曰:“秦将灭先王之籍,而子为书籍之主,其危哉!”孔鲋曰:“吾为无用之学,知吾者惟友。秦非吾友,吾何危哉!吾将藏之以待其求;求至,无患矣。”(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七》)材料三:孔鲋藏书,陈余危之。鲋曰:“吾为无用之学,知吾者为友。秦非吾友,吾何危哉?”呜呼!能为无用之学,以广其心而游于乱世,非圣人之徒而能若是乎?诗曰:“握粟出卜,自何能谷?”③谷者,在我而已,何用卜为?屈其道而与天下靡,利在而害亦伏;以其道而与天下亢,身危而道亦不竞。君子之道,储天下之用,而不求用于天下。知者知之,不知者以为无用而已矣。故曰“其愚不可及也”。秉道以自安,慎交以远物,存黄、农、虞、夏于盗贼禽兽之中,奚不可谷,而安用卜为!庄周惩乱世而欲为散木,言无用矣,而无以储天下之大用。握粟忧深而逃羿彀,其有细人之情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易简以消天下之险阻,非圣人之徒,其孰与归?(选自王夫子《读通鉴论·卷一》)【注】①文祖:尧帝的始祖。②城旦:秦朝时一种筑城四年的劳役,夜里筑长城,白天站岗防敌寇。③“握粟出卜,自何能谷”意思是抓一把米去占卜一卦,看我何时能吉利?谷,善,吉利。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今诸生不师A今而学古B以非C当世D惑乱E黔首F相与G非法教人。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别,区分,辨别,与《琵琶行》中“别有幽愁暗恨生”中的“别”意思不同。B.诣,到,与《促织》中“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中的“诣”意思相同。C.弃市,本指受刑罚之人在街头示众,民众共鄙弃之,后以“弃市”专指死刑。D.“其孰与归”与《鸿门宴》“孰与君少长”中的“孰与”用法和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认为《诗》《书》《易》《春秋》等书籍体现了圣人之道,不读这些书就无法知道圣人的想法。B.李斯认为秦朝的形势与战国不同,读书人应学习秦朝的法令规章,而不应一味地学习古代的典籍。C.李斯主张下令将禁止私藏书,凡是私藏书籍都要统统烧掉,法令下达后三十天不烧的,处以严刑。D.陈余将秦朝要灭先王典籍的消息告诉了孔鲋并提醒他处境危险,而孔鲋很淡定,并打算将书籍藏起来。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与同罪。(4分)
(2)屈其道而与天下靡,利在而害亦伏。(4分)
14.王夫之对“孔鲋藏书”有何评价?请简要概括。(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次韵几复①和答所寄黄庭坚海南海北梦不到,会合乃非人力能。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相看鬓发时窥镜,曾共诗书更曲肱。作个②生涯终未是,故山松长到天藤。【注】①几复,即黄几复,诗人好友。时几复由岭南四会至吏部改官,作者也由德州德平调汴京,二人得以相会。两年前作者曾写《寄黄几复》一诗。②作个,这个。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与友人相隔遥远,即使做梦也很难会面,衬托出此次在汴京相见的惊喜。B.诗人想象朋友在岭南的艰辛与清苦,表达了对友人安然自处、勤学不辍精神的敬佩。C.诗人与友人见面时已各添白发,这引起了诗人对两人共读诗书的美好往事的回想。D.此诗忽今忽昔,或开或合,亦乐亦苦,全由诗人感情起伏而定,显得深沉而苍劲。16.严羽说:“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请简要分析尾联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校园十大夏景标识语征集活动中,张芳直接引用周邦彦《苏幕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作为校园荷塘的标识语,同学们都觉得很贴切。(2)小刚在困难面前心情有些低落,同桌给他写了张纸条,引用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鼓励他重拾信心,相信未来。(3)在唐诗宋词中,“梧桐(梧、桐)”这一意象常常蕴含着文人的孤独忧愁或离情别绪,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截然不同。运动好比是汽车的发动机,需要燃料提供能量。而人体的主要供能来源就是脂肪、糖类和蛋白质。(甲),耗能相对较小,氧气有时间被输送到组织细胞中进行代谢(也称“有氧代谢”),通过燃烧脂肪满足人体能量需要,这种运动就是有氧运动。通常,能长时间进行的运动都是有氧运动,如健步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舞、瑜伽、打球等。相反,当运动非常剧烈或是急速爆发时,如举重、百米冲刺、短跑、摔跤、投掷、肌肉器械训练等,①机体在瞬间需要消费大量能量,②而氧气此时来不及到达细胞中参与燃烧,③有氧代谢很难满足身体强大的耗能,④于是体内的糖就会进行无氧代谢,⑤以迅速产生大量能量进行补充,⑥这种状态下的运动就是无氧运动。
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供能形式有所不同,(乙)。有氧运动能充分燃烧体内脂肪,有利于血糖、血脂的控制;无氧运动则能锻炼肌肉力量和增加肌肉围度,可预防骨质疏松,还能增强心肺功能。18.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19.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细节是读者与小说之间的纽带。好的细节也一定是对生活进行过高纯度提炼的,不仅真实还要精彩,超越普通读者的经验,打捞出深潜于生活表象下的真相。好的细节是小说招展的旗帜,让人感动、震撼和沉醉,赋予小说(A)的魅力。细节描写的特点在于细。细小动作、细微表情、细致的生活场景,为塑造具有真实性、个性化的人物服务。鲜活的细节不仅让小说具有真实感,而且增加文本的生动性。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对人物的临终表现都有精彩刻画。葛朗台离世之前,给他做临终法事的神甫把一个镀金的十字架放到他唇边亲吻,他却作出骇人的姿势,想把它抓到手,“这一下努力,便送了他的命”。而严监生临终之际,因为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他担心费油而伸着两个指头迟迟不肯断气。这两个细节对葛朗台和严监生的吝啬刻画得可谓(B),成为吝啬鬼形象的点睛之笔。细节使小说靠近生活,小说用细节征服读者。那些意蕴丰厚的细节一只手牵着生活,而另一只手牵着的是不断绽放的意义和隐喻。20.请在文中括号里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1.请简要赏析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22.仿照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句式,写一个句子。要求:另选一事物,句式基本一致,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4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查普曼,在解读中国的神话故事时说:在我们的神话故事里,上帝赐予了我们火。在希腊神话里,普罗米修斯偷来了火。可在中国的神话故事里,火却是他们钻木取火摩擦出来的。在我们的神话故事里,面对爆发的洪水,我们躲进了诺亚方舟。可在中国的神话故事里,叫做大禹治水。他们的祖先想办法战胜了洪水。假如有一座高山挡在你的家门前,你是选择挖山还是选择搬家?在我们看来,显而易见搬家是更好的选择,可在中国神话愚公移山的故事里,他们却选择把山挖开。查普曼教授说,如果去仔细研读中国的神话,就会发觉他们的神话故事与我们大不相同。若撇开故事情节,去找他们神话故事里所表达出来的文化核心,就会发现他们的一个民族特征。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1.D(“从更多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转向关注人类本身的发展”错。材料二最后一段讲的是“构建好的人工智能”,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成长与发展,而不是减少或不再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2.C(“明确了人工智能技术活动的责任主体”是化解伦理风险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3.C(从“人类不能让舒适的假象迷惑主体性意识,人不能放弃自己而沦落成为技术决定论的服从者”可以看出,文中“真正的自由”应是指人类在“主体意识”方面的自由,如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与追求等方面的自由。A、D都用AI取代了自己的独立思考,B用AI取代了人类在司法中价值判断。C既体现了为父母尽孝的价值追求,又解决了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矛盾,为工作、生活提供了便利)4.方法:事实论证。效果:通过列举大量数据,客观展现了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对数字经济的外溢效应,有力论证了“人工智能已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稳增长’的强大新动能”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4分。论证方法2分,效果2分)5.①人工智能为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以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基础,注入了动能。②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伦理风险,对社会结构稳定性构成挑战,人类可能会失去对复杂技术系统的控制,从而导致人类的灾难。③人类应当未雨绸缪,本着安全可控、促进人类更加平等地获得技术能力、让人成长、为人类带来更多的自由和可能的原则和愿景构建“好的人工智能社会”。(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6.D(A.“放牛是大家在童年时代的共同经历,有着共同的话题”仅是一个次要原因,从文中看讨论者们对纯真、自由、快乐的童年时代的深深怀恋才是详写放牛场景的主要原因。B.“那时候的人们不懂得寻找意义和光芒”暗含今昔对比,流露出作者对心地单纯的旧时人们的褒扬和对功利心很强的当今人们的否定。C.“清新丰厚”“朴拙广阔”“安然祥和”等表达的是老子的理想世界,并非当时社会的真实状态)7.A(“昔日单调的生活色彩”错。“草绿色”是纯真、宁静、祥和的象征,蕴含着作者对昔日美好生活状态的深刻眷恋)8.①将行文由上文童年时代的回忆过渡到下文对人类青春时代的回想。②写老子宽和与厚朴的人生哲学,为“草绿色”赋予了深刻的思想内涵。③表达了作者对安然祥和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对现代文明的反思,深化了主旨。(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9.①黄土高原草绿色的青草味道能够引发人们对朴素、纯真、快乐的童年生活的回忆。②寂静的夜晚能让人回归内心,回归本真,引发心灵深处对自然与平静的绿色生活的渴望。③喧嚣、复杂、忙碌的现实生活让人们向往回到纯朴、本真、简单、安定的绿色生活中去。(6分。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10.BDF(原文标点为: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相与非法教人。)11.D(“用法和意思相同”错。文中的“孰与”是宾语前置,即“与谁”;“孰与君少长”中的“孰与”表比较,相当于“与⋯⋯相比,孰⋯⋯”)12.C(“主张下令将禁止私藏书,凡是私藏书籍都要统统烧掉”错。从文中看,禁止是藏《诗》《书》和诸子百家之书,而非全部书籍)13.(1)拿古代的事来诽谤当今朝廷的灭族;官吏见到或知道而不举报的,与犯人同罪。(4分。“非”“族”“举”各1分,句意通顺1分)(2)改变自己的原则去与天下人随波逐流,即使有利,但祸患也潜伏其中。(4分。“屈”“靡”“伏”各1分,句意通顺1分)14.①身处乱世而能够研究无用的学问,以广其心志,是圣人之道的真正坚守者;②储藏对天下有用的东西,而不求被天下人所用,符合君子处事之道;③能与时世共进退而不失去自己的原则,堪称圣人门徒。(5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子张问道:“圣人的任命必定是从上天那里接受下来的,但《尚书》上说又是在文祖那里接受的。为什么呢?”孔子说:“从上天那里接受任命的,是商汤王和周武王。从人那里接受任命的,是舜和禹。如果不读《诗》《书》《易》《春秋》,就不知道圣人的心意,也不能分辨尧舜的禅让与商汤、周武王的征伐有什么不同。”材料二:丞相李斯上书说:“过去诸侯各国纷争,用丰厚的待遇广泛招募游学的人,让他们为诸侯效力。如今天下一统,法令出自朝廷,百姓在家就应该致力于农工生产,读书人就应该学习法令规章。现在儒生们不学习现行的政策,却一味地学习古代的典籍,用这些来诽谤当世,惑乱民心。他们在私下里相互传授,非法教课;听到朝廷下达的法令,就依据各自的学说妄加评论,入朝则口是心非,出朝就在街巷里议论,用夸大主上的错误来博取名声,标新立异来显示自己的高明,率领着众人制造诽谤。如果不禁止这类活动,那么君主的权威就会下降,臣下就会结成私党。只有严加禁止才有利于国家!我请求皇上让史官把不是秦国的典籍全部烧掉;除博士官依职责所藏图书,凡有敢私藏《诗》《书》和诸子百家著作的,都交到郡守、郡尉那里烧掉。有敢在一起谈论《诗》《书》的人处以弃市的死刑;拿古代的事来诽谤当今朝廷的灭族;官吏见到或知道而不举报的,与犯人同罪。法令下达后三十天不烧的,处以黥刑并罚筑长城。医药、卜筮、种树的书不在焚烧之列。如果有人想要学习法令,就以官吏为师。”秦始皇批示说:“可以。”魏国人陈余对孔鲋说:“秦朝将要焚烧先王的典籍,而您是掌管书籍的人,您处境危险啊!”孔鲋说:“我研究的是无用的学问,理解我的人只有朋友。秦朝不是我的朋友,我有什么危险呢!我将会把这些书藏起来,等待他们来搜;搜查的人来了,也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材料三:孔鲋藏书,陈余担心这会给他带来危险。孔鲋说:“我研究的是无用的学问,了解我的人只有我的朋友。秦朝不是我的朋友,我有什么危险呢?”唉!能够研究无用的学问,以此开阔自己的心胸,在乱世中游走,如果不是圣人的门徒又怎能做到呢?《诗经》说:“手里捧着米去占卜一卦,看我何时能吉利?”吉凶祸福,只在于我们自己,哪里用得着占卜来决定呢?改变自己的原则去与天下人随波逐流,即使有利,但祸患也潜伏其中;坚持自己的原则去对抗世俗,自身会遭遇危险,而自己的原则也未能推行。君子的原则,是储藏对天下有用的东西,而不求被天下人所用。懂得的人当然能深知其中的奥妙,不了解的人就认为它是无用的罢了。所以说“他的愚笨是别人赶不上的”。秉持道义来求得内心的安宁,谨慎交友来远离外物,在盗贼禽兽横行的社会里保持黄帝、神农、虞舜、夏禹时代的道德风尚,怎能不吉利,哪里用得着占卜呢?庄周苦于生活在乱世而想成为散木,也就是做不成材的无用之木,但却没有储藏对天下有大用的人才。捧着谷子担心灾祸深重而躲避到后羿的射程之外,这恐怕是见识短浅的人所想的吧!懂得进退存亡的道理而不失去自己的原则,用平易简朴的办法来消除天下的艰难险阻,如果不是圣人的门徒,别人还有谁能与他志同道合呢?15.B(“表达了对友人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核酸检测试剂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5年油漆油墨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Unit 5 Poems Using Language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房屋出租合同协议范本6篇
- 办公楼装修改造项目概述
- 未来五年中式餐饮行业预测与发展战略
- 时尚女装店装修合同样本
- 2025-2030年中国缎纹摩丝桃皮绒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液化气汽车加气站项目投资合同
- 2025年金刚石膜热沉材料项目发展计划
- 4地球-我们的家园《我们共同的责任》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 护理交接班改进
-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高品质小区沥青路面翻新施工与道路绿化合同2篇
- 2022年北京市初三一模语文试题汇编:基础知识综合
- 2025年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诗经楚辞文学常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2 爆破工试题及答案
- AI辅助的慢性病监测与管理系统
- 电路基础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江西职业技术大学
- 2025年小学蛇年寒假特色作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