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北京通州区七年级初一(上)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2025学年北京通州区七年级初一(上)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2025学年北京通州区七年级初一(上)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2025学年北京通州区七年级初一(上)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2025学年北京通州区七年级初一(上)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页/共16页2025北京通州初一(上)期末地理一、本部分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600多年前,我国明代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先后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了中华文明。如图为郑和下西洋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图示区域()A.包含两洲两洋 B.非洲面积小于欧洲 C.陆地是连续的 D.海洋集中在东南部2.郑和航海路线()A.起点东临太平洋 B.经过了地中海 C.最远到欧洲西部 D.先向北,后向东3.“郑和下西洋”这一事件()A.说明了我国古代航海业一直发达 B.增进了沿途地区与我国的友好往来 C.体现了我国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D.消除了沿途地区与我国的环境差异2024北京通州运河半程马拉松于11月10日7:30鸣枪起跑。如图为北京通州运河半程马拉松路线图。读图,完成4~7题。4.比赛路线()A.起点位于滨河中路 B.终点位于北运河西岸 C.大部分沿着六环路 D.位于京塘路以南地区5.当日天气()A.多云 B.晴 C.小雨 D.阴6.比赛选手当天应注意()A.天气炎热,做好防暑 B.必有降水,带好雨具 C.日较差大,重视保暖 D.天气寒冷,无需补水7.该日选手在北京能欣赏到()A.映日荷花别样红 B.碧玉妆成一树高 C.大雪纷飞天地寒 D.霜叶红于二月花奋斗者号,是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如图为探索过马里亚纳海沟的国家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8~10题。8.马里亚纳海沟位于()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9.探索过马里亚纳海沟的国家()A.均位于亚欧大陆 B.均临太平洋 C.均为北半球国家 D.经济发展水平相当10.我国开展深海探测,有助于()①了解海洋地质历史②探索海洋自然资源③修建海底城市④监测海洋环境变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陆地表面高低起伏,千姿百态。如图为北美洲地形图。读图,完成11~13题。11.北美洲与南美洲的界线是()A.北回归线 B.白令海峡 C.落基山脉 D.巴拿马运河12.北美洲()A.全部位于东半球 B.东临太平洋 C.北临北冰洋 D.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南13.下列关于北美洲地形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B.地形类型单一 C.东部都是广阔的平原 D.科迪勒拉山系横贯东西世界各地的气候复杂多样。如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14~15题。14.与温带季风气候相邻的是()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15.亚欧大陆东部、南部沿海地区分布着典型的季风气候,影响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分布 B.地形地势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如图为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16~18题。16.与乙地相比较,甲地()A.降水季节变化大 B.年降水量少 C.气温年较差大 D.各月气温低17.与甲地气候相适应的传统民居可能是()A.高脚屋 B.蒙古包 C.多层土楼 D.冰屋18.与乙地气候相适应的植被景观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热带草原 D.热带雨林世界各地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有的是乡村,有的是城镇。如图为四地景观图。读图,完成19~20题。19.四地中,属于乡村的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造成乡村与城镇景观差别的根本原因是()A.房屋建筑不同 B.自然环境不同 C.文化习俗不同 D.生产方式不同二、本部分共3题,共40分。21.(12分)运用地理图像,认识地理要素分布规律是初中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如图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赤道附近地区降水,两极地区降水;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一般(多于/少于)内陆地区;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西岸)降水较多,大陆(东岸/西岸)降水较少。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被称为世界“雨极”,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的“干极”。图1为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图2为南美洲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和捕雾网图片。(2)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迎风坡/背风坡),当来自洋的西南季风遇到山脉的阻挡时,被迫上升,冷却凝结成水滴,形成丰富的降水。(3)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年降水量为毫米,是世界上最为干燥少雨的地方。(4)阿塔卡马沙漠每年有200余天被大雾笼罩,当地人制作捕雾网,收集雾里潮湿水汽,解决用水问题。当地人制作捕雾网能够。①体现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智慧②改变当地的气候特征及人们的生产方式③收集雾气带来的水分,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④充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2.(14分)2022年11月15日,地球第80亿居民诞生,标志着地球人口正式进入“80亿时代”。图1为世界人口增长图,图2为世界各大洲人口数量(2022年)及人口增长率(2010~2015年)统计图,图3为世界人口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纵坐标表示,单位为;横坐标表示年份。2000年世界人口数约为亿人,之后世界人口总数持续(增加/减少)。(2)由图2可知,各大洲人口特点是()。A.亚洲人口增长率最大B.大洋洲与亚洲人口增长数量相同C.南美洲人口数量最少D.非洲是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3)世界人口分布(均衡/不均衡)。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千米200人的地区位于亚洲的、地区,欧洲的西部,北美洲的东部;洲没有常住居民。(4)从半球来看,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南/北)半球;从纬度位置来看,人口稠密区分布在(中低/高)纬度地区;从位置来看,人口多分布在沿海地区;从(自然要素)来看,人口多分布在平原。(5)图3中甲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23.(14分)2024年是“义新欧”中欧班列开行10周年,“义新欧”中欧班列连接中国义乌与西班牙马德里,十年间促进中欧贸易与文化交流,成为“一带一路”重要纽带。图1为“义新欧”中欧班列主要路线分布图,图2为2016~2023年中国进出口西班牙商品总值统计图,图3为西班牙地形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中国与西班牙的地理位置差异,完成表格内容。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中国从东、西半球来说,都位于①半球;从南、北半球来说,都位于②半球位于亚洲东部,东临③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大部分属于北温带,小部分属于热带西班牙位于欧洲④西临大西洋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属于五带中的⑤(2)2016~2023年,中国进出口西班牙商品总值中。①出口值大于进口值②出口值一直在增加③进口值一直在增加④2022年出口值最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如图为马德里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表是马德里7月气温和降水数据。请你依据表中数据,将如图补充完整。月份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毫米724.815西班牙伊比利亚火腿因其天然风味和上乘品质成为西班牙美食的代表,是用伊比利亚黑蹄猪制成。伊比利亚黑蹄猪散养在西班牙南部山区的牧场中,吃橡果、喝山泉水。(4)西班牙火腿通过“义新欧”中欧班列,到达中国老百姓的餐桌。同时,中国出口的服装、家电等商品在西班牙颇受欢迎。同学们绘制了中国与西班牙通过“义新欧”中欧班列合作的框图。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分别与①~⑤对应的内容,填在相应位置(填字母)。①;②;③;④;⑤。A.平原、丘陵B.山地、高原C.降水季节变化小D.降水季节变化大E.“义新欧”中欧班列F.独特制作方法G.天然橡果、牧草,提供优质食材(5)“义新欧”中欧班列可以、。A.促进沿线基础设施建设B.促使沿线城市均匀分布C.消除沿线地区经济差异D.推动沿线各国贸易往来

参考答案一、本部分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分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据图中信息解答。【解答】解:图示区域包含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印度洋、太平洋;非洲面积大于欧洲面积;陆地不是连续的;海洋主要集中在东南部。综上所述,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世界的海陆分布,读图解答即可。2.【分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据图中信息解答。【解答】解:读图可知,郑和航海路线起点位于刘家港,东临太平洋;没有途经地中海;最远到非洲,没有到欧洲西部;整体路线先向南,后向西。综上所述,故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郑和航海路线的概况,读图解答即可。3.【分析】七大洲按面积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按面积排列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因此,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解答】解:由“600多年前,我国明代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先后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了中华文明”可知,“郑和下西洋”这一事件增进了沿途地区与我国的友好往来。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的意义,理解回答即可。4.【分析】在地理学中,地图是研究地理信息的重要工具;在军事上,地图是制定战略和战术的重要依据;在经济建设中,地图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建设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根据图中的地理信息分析解答此题。【解答】解:读图可知,比赛路线起点位于紫运西路,故A错误;比赛路线终点在滨河中路,位于北运河西岸,B正确比赛路线经云帆路、武兴路、通怀路,大部分沿北运河,位于京塘路以北,故CD都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读图分析解答此题。5.【分析】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解答】解:读图例,云朵后面藏着太阳为多云。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符号的识别,记忆即可。6.【分析】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合,这些符号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它们都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只有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解答】解:读图可知,当日气温为7﹣17℃,气温较低且温差大,需重视保暖,A错误、C正确;该日多云,无降水,无需带雨具,B错误;该日气温适宜,马拉松选手需补水,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天气符号的判别,熟记天气符号读图分析解答即可。7.【分析】地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习地理,我们能进一步熟悉我们生活的环境,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进而提高对生活的适应能力。【解答】解: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2024北京马拉松于11月10日,属于秋季。映日荷花别样红描述夏季;碧玉妆成一树高描述春季;大雪纷飞天地寒描述冬季;霜叶红于二月花描述秋季。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京市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8.【分析】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分隔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照它们的面积大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北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群岛以东,为一条洋底弧形洼地。【解答】解:太平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海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之间。读图可知,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西部。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里亚纳海沟的地理位置,根据所学知识读图解答即可。9.【分析】世界上,探索过马里亚纳海沟的国家有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英国。【解答】解:美国位于北美洲;英国不濒临太平洋;均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均为北半球国家;美国为发达国家,我国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不想当。综上所述,故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索过马里亚纳海沟国家的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等,结合图示分析解答此题。10.【分析】深海探测对于深海生态研究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拥有6000米以上深度载人潜水器的国家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研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标志着中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解答】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开展深海探测,有助于了解海洋地质历史、探索海洋自然资源、监测海洋环境变化,与修建海底城市无关,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深海探测海洋资源意义,理解解答即可。11.【分析】巴拿马运河是人们在美洲大陆中部中美地峡的最窄部位开凿的人工运河,习惯上以它作为划分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它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解答】解:北回归线不是任何大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落基山脉位于北美洲西部,不是大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它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洲界线,理解作答即可。12.【分析】北美洲是世界第三大洲,位于西半球北部,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西北隔白令海峡同亚洲相望,南以巴拿马运河同南美洲分界。墨西哥以南至南美洲的哥伦比亚以北的狭窄部分称为中美地峡。【解答】解:北美洲绝大部分位于西半球,全部位于北半球;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北美洲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北美洲的概况,结合图示理解作答即可。13.【分析】北美洲地形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西部是山地,中部平原,东部是山地和高原,地势东西高中部低。【解答】解:北美洲西部是高大的落基山脉,中部是大平原,东部是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北美洲有山地、高原、平原等,地形类型复杂;北美洲西部是高大的落基山脉,中部是大平原,东部是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亚山脉;科迪勒拉山系纵贯南北。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北美洲的概况,理解作答即可。14.【分析】温带季风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亚洲东部,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相邻。【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及读图分析可知,温带季风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亚洲东部,与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相邻。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分析解答。15.【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及读图分析可知,季风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影响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分析解答。16.【分析】在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据图中信息解答。【解答】解:图甲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乙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相比较乙地,甲地降水季节变化小;乙地年降水量多;乙地气温年较差大;甲地各月气温高。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气候资料图的判读,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17.【分析】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据图中信息解答。【解答】解:读图可得,甲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高脚屋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地区;蒙古包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草原上;冰屋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寒冷地区;多层土楼墙体较厚,窗口较小,适应气候炎热干燥、昼夜温差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区。综上所述,故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掌握民居和环境的适应性是解题的关键。18.【分析】观察气温曲线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可以判断全年气温变化特点。不同气候区的植被不同。据图中信息解答。【解答】解:乙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不同气候区的植被,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19.【分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并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聚落划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聚落规模小,房屋低矮、稀疏;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聚落规模大,交通四通八达,房屋高大密集。传统聚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当时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具有研究价值,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解答】解:乡村道路稀疏、建筑物低矮、服务设施少、自然环境改变较少。①④道路密集且错综复杂,建筑物楼层较高、密度大,为城市。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聚落的有关知识,要分析理解解答。20.【分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并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聚落划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聚落规模小,房屋低矮、稀疏;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聚落规模大,交通四通八达,房屋高大密集。传统聚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当时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具有研究价值,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解答】解:造成城市、乡村差别的根本原因是生产方式不同。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聚落的有关知识,要分析理解解答。二、本部分共3题,共40分。21.【分析】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多雨的地方,年降水量可超过10000毫米,少雨的地方,有时多年滴雨不下。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了解到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解答】解:(1)依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知,赤道附近地区常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降水丰富;两极地区因气温低,水汽含量少,降水稀少;中纬度沿海因受海洋影响,空气湿润,降水多于内陆;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较多,而西岸因常年有寒流流经,蒸发量小,降水较少。故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一般多于内陆地区;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较多,大陆西岸降水较少。(2)读图可知,乞拉朋齐所在的印度东北部,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迎风坡,当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遇到山脉的阻挡时,被迫上升,冷却凝结成水滴,形成丰富的降水。(3)读图可知,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位于南美洲西岸,年降水量约为15毫米,是世界上最为干燥少雨的地方。(4)人民利用捕雾网无法改变当地的气候特征,也无法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②④错误;沙漠地区的人民利用捕雾网收集雾气带来的水分,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③正确;沙漠地区的人民利用捕雾网体现了人类因地制宜的智慧,①正确。B正确,排除ACD。故选B。故答案为:(1)多;少;多于;东岸;西岸;(2)迎风坡;印度;(3)西岸;15;(4)B。【点评】本题以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等为材料,涉及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22.【分析】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人口稠密。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地区,人口稀疏。【解答】解:(1)图1为世界人口增长图,图中纵坐标表示世界人口数量,单位为亿人;横坐标表示年份。读图可知,2000年世界人口数约为60亿人,之后世界人口总数持续增加。(2)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人口数量增长的速度。从图2可知,非洲人口增长率最大,人口增长速度最快,A错误,D正确;大洋洲与亚洲人口增长率相近,但亚洲人口基数大,增长数量多于大洋洲,B错误;南美洲人口数量不是最少,C错误。故选D。(3)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南北美洲东部等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这些地方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生存。读图3可知,世界人口分布并不均衡。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千米200人的地区位于亚洲的东部、南部地区,欧洲的西部,北美洲的东部;南极洲没有常住居民。(4)从半球来看,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北半球;从纬度位置来看,人口稠密区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来看,人口多分布在沿海地区;从地形(自然要素)来看,人口多分布在平原。(5)甲地区位于亚洲北部,北极圈附近,由于纬度高、气温低,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宜人类大规模居住,所以人口稀少。故答案为:(1)人口数;亿人;60;增加;(2)D;(3)不均衡;东部;南部;南极;(4)北;中低;海陆;地形;(5)纬度高,气温低。【点评】本题以世界人口分布图等为材料,共设5个小题,涉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等相关知识点,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