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18-2019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题2分)1.(2分)下列数据最接近我们生活实际情况的是()A.一名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B.人体感觉教室内舒适的温度值约为35℃ C.中学生做一套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4min D.人正常行走时的速度约5m/s2.(2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 B. C. D.3.(2分)支付宝用户可以对支付宝账号设置“声音锁”。设置时用户打开支付宝APP,对着手机读出手机显示的数字,APP将主人的声音信息录入,以后打开支付宝时,APP会把录入的数字随机组合,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高音或低音,只要读对APP显示的数字即可打开支付宝。支付宝设置“声音锁”利用了声音的()A.响度和音调 B.响度和音色 C.音调 D.音色4.(2分)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通过液化形成的是()A.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 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 C.冬天河水结“冰” D.厨房蒸笼旁的“白汽”5.(2分)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是蝙蝠利用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 B.乙图所示用手拨动钢尺说明声音的音色与振幅有关 C.丙图所示超声波清洗器清洗眼镜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D.丁图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6.(2分)图中,MM′为平面镜,ON与MM′垂直。AO为入射光线,入射角∠AON等于60°.已知∠NOB等于30°,∠NOC等于45°,∠NOD等于60°.则反射光线的方向为()A.ON B.OB C.OC D.OD7.(2分)在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将两条完全一样的裤子,一条挂在树荫下,一条挂在阳光下,如图所示主要可以用来探究()A.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 B.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C.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D.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8.(2分)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图案,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A.大于20cm B.等于10cm C.小于10cm D.在10cm与20cm之间9.(2分)小李从平面镜里看到平面镜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A.10:21 B.21:10 C.10:51 D.12:0110.(2分)如图中表示晶体凝固过程的温度变化曲线的是()A. B. C. D.11.(2分)下图能正确表示近视眼及其矫正的一组图片是()A. B. C. D.12.(2分)以下是北京南到上海虹桥站的G11次高铁运行时刻表,则列车从济南西到南京南的()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时间里程北京南始发08:000分0济南西09:3209:341小时32分406千米南京南11:4611:493小时46分1023千米上海虹桥12:55终点4小时55分1318千米A.里程是1023km B.里程是617km C.平均速度约为274.2km/h D.准点运行时间是2h15min13.(2分)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B.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 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14.(2分)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A. B. C. D.15.(2分)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甲和乙,在已经调好的天平右盘中放两个甲球,在左盘中放三个乙球,天平刚好平衡,则()A.甲球和乙球质量之比为1:1 B.甲球和乙球的质量之比为2:3 C.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为3:2 D.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不能确定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14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16.(2分)下列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A.冰化成水 B.雾的形成 C.樟脑丸变小 D.霜的形成17.(2分)如图所示有关物体运动过程中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匀速运动的是()A. B. C. D.18.(2分)如图所示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B.图乙中,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C.图丙中,人们看到的“鱼”是虚像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9.(2分)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可能是因为小华加热的水质量大 B.实验时发现水沸腾时温度不足100℃,这是因为加热时间过短 C.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D.实验中小明发现撤掉酒精灯后杯内水还在沸腾,说明杯内的水一定在吸热20.(2分)下列问题中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A.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关吗? B.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哪些危害? C.用手机自拍时,像的大小与人到镜头的距离是否有关? D.应该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吗?21.(2分)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实验次序12345物距u/cm5040302520像距v/cm2224303860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B.当u=25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当v=24cm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cm处远离凸透镜移动,像会逐渐变小22.(2分)如图所示,小明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金属块的密度,他按照甲、乙、丙图的顺序进行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块的体积是40cm3 B.金属块的密度是2.62g/cm3 C.若小明实验时使用的50g砝码因生锈而质量变大则他测量的金属密度偏小 D.若某同学按照甲、丙、乙的顺序进行实验,则测出的金属密度偏小三、实验解答题(共36分,23、25、26、30题各4分,24、27题各2分,28题6分,29题7分,31题3分)23.如图1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cm.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24.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1)如图甲所示,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一个较小的幅度,此实验现象表明了。(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更大,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随的增大而增大。(3)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多选)A.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B.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声波能传递能量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快(4)假设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会不会弹起?原因是什么?25.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该选择玻璃板进行实验。(2)在竖直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直至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这样,蜡烛B就替代了蜡烛A的像。(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移走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26.下表是某小组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温度/℃﹣4﹣3﹣2﹣1000001234(1)该物质的熔点是℃;(2)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温度为3℃时,该物质处于态(选填“固”或“液”)。27.小红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红在调节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零。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端移动;(2)将盛有适量盐水的杯子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测出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20.8g。然后将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cm3;(3)再将盛有剩余盐水的杯子放在天平左盘内,改变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右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杯子及杯内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g;(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为kg/m3。28.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凸透镜B的焦距。(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2)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接着他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改变蜡烛的位置,使蜡靠近透镜,然后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29.如图所示,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气泡从充满油的玻璃管底端向上运动的一张频闪照片,气泡从点A开始运动,频闪点B、C、D是每隔2秒拍摄的气泡位置,分析照片可知:(1)气泡在AD段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2)气泡在BD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m/s。(3)该气泡在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4)如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气泡运动情况的是。(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30.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中,并记录了如下数据:空气中的入射角i0°30°45°60°水中的折射角r0°22°32°40°玻璃中的折射角θ0°17°24°30°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一些规律:(1)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到另外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填“改变”或“不变”)。(2)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填“增大”或“减小”);分析表中数据猜想,光从空气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填“可能”或“不可能”)达到90°。(3)当光线以32°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等于°。(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用塑料薄膜和水制成一个“水凸透镜”,与外观尺寸相同的玻璃凸透镜相比,“水凸透镜”的焦距更(填“大”或“小”)。31.小丽同学研究某种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关系,下图是她利用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画出的质量随体积变化图象。请根据图象归纳出这种物质的质量m和体积V的关系:m=。32.小明根据密度定义式ρ=得出:同种物质,密度和质量成正比。为了证明小明的说法是错的,小李做了如下的实验。请帮他补充完整。实验步骤:(1)取一个铁块甲,用调好的天平测出铁块甲的质量为m甲,记入表格;(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水的体积为V0;(3)把铁块甲放入量筒中使其,读出量筒示数为V1,计算出铁块甲的密度ρ甲=,记入表格;(请用测量出的物理量表示铁块甲的密度ρ甲)(4)再取一个的铁块乙,使乙的质量(选填“等于”或“不等于”)甲的质量,仿照测量铁块甲的步骤,得出乙的质量m乙,乙的密度ρ乙,记入表格。实验分析与结论:因为(选填“等于”或“不等于”),所以小明的说法是错误的。四、科普阅读题(共4分)33.请阅读《比值定义法》回答。比值定义法初中物理中,我们认识第一个物理概念就是速度v,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一个物理量。在引入速度时,教材首先提出一个很有意思问题,如何表示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哪些方法呢?在体育比赛的百米赛跑中,运动员快步如飞,人们是怎么样知道谁运动的快一些呢?观众通常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大小,路程长的快”,而终点裁判采用方法是“相同路程看所用的时间,用时短的快”。于是,问题来了,两个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我们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其实,综合刚才两者的比较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或者相同时间比路程,我们就有了思路:用S/t或者t/S的结果来表示运动的快慢,第一种就是相同时间比路程,这个比值越大,物体运动就越快。而第二种刚好相反,比值越小,物体运动就越快。我们教材采用的是第一种方法来定义速度,而第二种比值法其实也可以,就是不符合我们的认知习惯。这种用几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在物理学中就叫做比值定义法。比值法定义的基本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或基本运动特征,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变。例如我们用路程跟时间之比表示速度,但是这里速度却与S和t无关,只是用了S/t来计算出速度的大小。我们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定义密度ρ,但密度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质量m和体积v的变化而变化。物理学中有两类物理量是非常适合利用比值定义法来定义的。一类是物质或物体属性特征的物理量,如:密度ρ、比热容c、热值q、电场强度E、磁感应强度B、电容C、电阻R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由物质或物体本身所决定。定义时,需要选择一个能反映某种性质的检验实体来研究。比如:定义密度时,需要选择体积不同的物体同种物体,和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类物体,观测其质量的大小,采用比值m/v就可以定义。另一类是一些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特征的物理量,如速度v、加速度a、角速度ω等。这些物理量是通过简单的运动引入的,比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这些物理量定义的共同特征是:相等时间内,某物理量的变化量相等,用变化量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就可以表示变化快慢的特征。比值定义法描述事物简单明了,在物理学中应用广泛。但不能将比值定义法的公式纯粹的数学化。在数学形式上用比例表示的式子,不一定就应用了比值定义法。如公式t=S/v,只是数学形式上的比值,实际上不具备比值定义法的其它特点。所以不能把比值定义法与数学形式的比例简单的联系在一起。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比值定义法是指用几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哪两类物理量适合利用比值定义法来定义?①②(2)下列公式中属于比值定义法的是A.m=ρVB.V=m/ρC.ρ=m/V(3)下列关于密度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不同的物质,质量m越大,密度ρ越大B.对于同一种物质,质量m越大,密度ρ越大C.密度与体积V成反比D.密度ρ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五、计算题(共6分,每小题0分)34.一个质量为0.5kg的塑料瓶,用它装满水后,总质量为3kg,用它装满某液体后,总质量为2kg,求:(1)该塑料瓶的容积为多少?(2)这种液体的密度为多少?35.在我国铁路建设中,开挖隧道对行车有安全保障,对我国各地经济往来、经济发展、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都具有重要意义。横穿某大山的隧道长约2200m,开挖岩石大约3×105m3,隧道建成后,翻越大山的行车时间缩短约1h,求:(1)若隧道岩石的密度为2.5×103kg/m3,打通隧道需搬运多少吨岩石?(2)在隧道的入口处,有如图所示的一块交通标识牌,一辆长200m的火车通过隧道所用时间至少是多少分钟?
2018-2019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题2分)1.(2分)下列数据最接近我们生活实际情况的是()A.一名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B.人体感觉教室内舒适的温度值约为35℃ C.中学生做一套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4min D.人正常行走时的速度约5m/s【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A错误;B、人体感觉教室内舒适的温度值约20℃,故B错误;C、中学生做一套眼保健操的时间约4min,符合实际,故C正确;D、人正常行走时的速度约1m/s,故D错误;故选:C。2.(2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 B. C. D.【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2)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解答】解:A、树荫下的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B、景物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白鸽在沙滩上形成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D、白光经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选:D。3.(2分)支付宝用户可以对支付宝账号设置“声音锁”。设置时用户打开支付宝APP,对着手机读出手机显示的数字,APP将主人的声音信息录入,以后打开支付宝时,APP会把录入的数字随机组合,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高音或低音,只要读对APP显示的数字即可打开支付宝。支付宝设置“声音锁”利用了声音的()A.响度和音调 B.响度和音色 C.音调 D.音色【分析】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对着手机读出手机显示的数字时,声带振动的音调不同;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高音或低音,音色是不变的。故选:D。4.(2分)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通过液化形成的是()A.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 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 C.冬天河水结“冰” D.厨房蒸笼旁的“白汽”【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烛泪”是由固态的蜡烛熔化而来的,故A错误;B、“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C、冬天河水结“冰”,是水遇冷凝固成冰,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D、白气是由蒸笼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D正确。故选:D。5.(2分)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是蝙蝠利用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 B.乙图所示用手拨动钢尺说明声音的音色与振幅有关 C.丙图所示超声波清洗器清洗眼镜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D.丁图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分析】(1)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2)声音的响度跟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与振幅没有关系;(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4)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解答】解:A、蝙蝠在飞行时能够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碰到蛾子、蚊子等昆虫或其它的障碍物反射回来,蝙蝠根据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就可以对前方物体做出判断,这叫回声定位,故A正确;B、图乙中,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能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而声音的音色与振幅没有关系,故B错误;C、超声波清洗器清洗眼镜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D、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6.(2分)图中,MM′为平面镜,ON与MM′垂直。AO为入射光线,入射角∠AON等于60°.已知∠NOB等于30°,∠NOC等于45°,∠NOD等于60°.则反射光线的方向为()A.ON B.OB C.OC D.OD【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据此结合图片进行分析。【解答】解: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AON等于60°,∠NOD等于60°,所以OD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将沿OD射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则ON为法线方向。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7.(2分)在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将两条完全一样的裤子,一条挂在树荫下,一条挂在阳光下,如图所示主要可以用来探究()A.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 B.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C.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D.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据此解答。【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将两条完全一样的裤子,一条挂在树荫下,一条挂在阳光下,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快慢相同,只有液体的温度不同,所以探究的是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故选:B。8.(2分)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图案,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A.大于20cm B.等于10cm C.小于10cm D.在10cm与20cm之间【分析】凸透镜成像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解答】解:用凸透镜观察较小的邮票图案,要使邮票放大,把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一定小于凸透镜的焦距10cm,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9.(2分)小李从平面镜里看到平面镜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A.10:21 B.21:10 C.10:51 D.12:01【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由像再做出物,还原实际图象后再读时间。【解答】解:根据平面镜中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规律,可以通过对称性由像做出物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因此实际时间为:10.51,故C正确。也可以利用对称性规律,从像的背面去直接读取。故选:C。10.(2分)如图中表示晶体凝固过程的温度变化曲线的是()A. B. C. D.【分析】①熔化图象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若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的熔化图象,否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②凝固图象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若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的凝固图象,否则为非晶体的凝固图象。【解答】解:A、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B、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下降,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C、整个过程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熔化图象;D、整个过程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选:D。11.(2分)下图能正确表示近视眼及其矫正的一组图片是()A. B. C. D.【分析】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解答】解: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进行矫正。故B图符合要求。故选:B。12.(2分)以下是北京南到上海虹桥站的G11次高铁运行时刻表,则列车从济南西到南京南的()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时间里程北京南始发08:000分0济南西09:3209:341小时32分406千米南京南11:4611:493小时46分1023千米上海虹桥12:55终点4小时55分1318千米A.里程是1023km B.里程是617km C.平均速度约为274.2km/h D.准点运行时间是2h15min【分析】根据表中数据求出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求速度。【解答】解:AB、由高铁运行时刻表可得,列车从济南西到南京南的路程(里程):s=1023km﹣406km=617km;故A错误,B正确;D、由高铁运行时刻表可知,列车从济南西的开车时间为09:34,到达南京南的时间为11:46,则列车从济南西到南京南的准点运行时间是:11:46﹣09:34=2h12min,故D错误。C、平均速度:v====280.5km/h,故C错误;故选:B。13.(2分)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B.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 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分析】利用密度公式分析;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它不随质量和体积而变化,制作不同的物体选用密度不同的材料,主要是根据物体的用途来决定的。【解答】解:A、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质量不变,体积变小,故密度变大,故该选项正确;B、根据ρ=可知,1kg冰与1kg水,质量相同时,冰的体积大,故密度小,故该选项错误;C、自行车的体积一定,由m=ρV可知,材料的密度越小,自行车的质量越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小的材料制造,故该选项错误;D、节日放飞的气球中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气球受到的空气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所以漂浮在空中,故该选项错误;故选:A。14.(2分)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A. B. C. D.【分析】回声定位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根据s=vt计算距离。【解答】解:根据v=变形s=vt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因为0.30s>0.16s>0.14s,所以SA=SC=SE>SB>SD,故C符合题意。故选:C。15.(2分)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甲和乙,在已经调好的天平右盘中放两个甲球,在左盘中放三个乙球,天平刚好平衡,则()A.甲球和乙球质量之比为1:1 B.甲球和乙球的质量之比为2:3 C.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为3:2 D.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不能确定【分析】利用甲球与乙球的体积和质量关系是已知的条件,结合密度公式即可求出甲球与乙球密度之比。【解答】解:因为在天平右盘中放两个甲球,左盘中放三个乙球时,天平恰好平衡,所以,2m甲=3m乙。=,实心球甲和乙体积相同,即V甲=V乙。由密度公式ρ=得:V甲=,V乙=。故=。所以,==。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14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16.(2分)下列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A.冰化成水 B.雾的形成 C.樟脑丸变小 D.霜的形成【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解答】解:A、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正确。B、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B错误。C、樟脑丸变小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C正确;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D错误。故选:AC。17.(2分)如图所示有关物体运动过程中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匀速运动的是()A. B. C. D.【分析】(1)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是一定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2)速度不随时间变化,速度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射线。【解答】解:A是s﹣t图象,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路程不随时间变化,即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B是s﹣t图象,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在做匀速运动,故B符合题意;C是v﹣t图象,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物体在做加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是v﹣t图象,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在做匀速运动,故D符合题意。故选:BD。18.(2分)如图所示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B.图乙中,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C.图丙中,人们看到的“鱼”是虚像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分析】(1)平面镜成像时,物体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2)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3)水中物体反射的光斜射到水面上,进入空气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远离法线,逆着折射光线就能看见水中物体的虚像;(4)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解答】解:A、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会发出光线,故A错误;B、图乙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远离主光轴,说明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故B正确;C、叉鱼时,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水中鱼反射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因此人们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故C正确;D、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故选:BC。19.(2分)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可能是因为小华加热的水质量大 B.实验时发现水沸腾时温度不足100℃,这是因为加热时间过短 C.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D.实验中小明发现撤掉酒精灯后杯内水还在沸腾,说明杯内的水一定在吸热【分析】(1)掌握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水的多少、水的初温、是否加盖、是否用酒精灯的火焰加热等;(2)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3)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吸热温度不变。(4)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解答】解:A、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小华所用的水的质量多,水的初温相同,故A正确;B、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低于100℃,说明此时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故B错误;C、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吸热温度不变,故C错误;D、撤掉酒精灯后,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水能继续从杯底吸热,故D正确。故选:AD。20.(2分)下列问题中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A.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关吗? B.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哪些危害? C.用手机自拍时,像的大小与人到镜头的距离是否有关? D.应该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吗?【分析】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解答】解:A、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是否有关,可以通过保持物距不变,改变物体的大小,观察所成虚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故A符合题意;B、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哪些危害,这是社会问题,不属于科学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C、用手机自拍时,像的大小与人到镜头的距离是否有关,可以通过改变人到镜头的距离,观察所成实像与人到镜头的距离的关系,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故C符合题意;D、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可以减轻交通压力,有助于节能减排,该结论是肯定的,所以可探究性不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C。21.(2分)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实验次序12345物距u/cm5040302520像距v/cm2224303860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B.当u=25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当v=24cm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cm处远离凸透镜移动,像会逐渐变小【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应用是放大镜。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解答】解:A、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实验3中,u=v=30cm,此时u=2f,f=15cm,故A正确;B、当u=25cm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像,根据这一原理可制成投影仪,但不能制成放大镜,因为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错误;C、当v=24cm时,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则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故C正确;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cm处向远离凸透镜移动,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D正确。故选:ACD。22.(2分)如图所示,小明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金属块的密度,他按照甲、乙、丙图的顺序进行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块的体积是40cm3 B.金属块的密度是2.62g/cm3 C.若小明实验时使用的50g砝码因生锈而质量变大则他测量的金属密度偏小 D.若某同学按照甲、丙、乙的顺序进行实验,则测出的金属密度偏小【分析】(1)天平的读数:物体质量等于砝码和游码示数之和,由图甲读出金属块质量;由图乙和丙读数得到金属块的体积,用密度公式计算金属块的密度。(2)根据选项分析所测质量和体积的差异,从而分析所测金属密度的差异。【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金属块的质量m=50g+2.4g=52.4g;由图乙可知,量筒中水的体积V1=20mL=20cm3,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V2=40mL=40cm3,则金属块的体积V金=V2﹣V1=40cm3﹣20cm3=20cm3,故A错误;所以金属块的密度:ρ金===2.62g∕cm3,故B正确;(2)所使用的50g的砝码生锈后质量会增大,这样用较少的砝码或少移动游码就可以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因此,测得的质量会偏小,根据ρ=知,他所测量的金属密度将比金属的实际密度偏小,故C正确;(3)按照甲、丙、乙的顺序进行实验,金属块从水中取出会沾水,由两次量筒示数差得到金属块体积会偏大,而质量测量准确,由ρ=可知,会使所测金属密度偏小,故D正确。故选:BCD。三、实验解答题(共36分,23、25、26、30题各4分,24、27题各2分,28题6分,29题7分,31题3分)23.如图1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3.45cm.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26℃。【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温度计在使用前要先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温度计的示数在量程的范围内,分度值为1℃,注意液柱是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可根据这两点读出此温度计的示数。【解答】解:由图知:(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4.4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4.45cm﹣1.00cm=3.45cm;(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26℃。故答案为:3.45;26。24.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1)如图甲所示,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一个较小的幅度,此实验现象表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更大,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随振幅的增大而增大。(3)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BC(多选)A.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B.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声波能传递能量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快(4)假设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会不会弹起?原因是什么?左边音叉边的乒乓球不会弹起;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2)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解答】解:(1)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乒乓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2)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变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大;(3)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C正确;(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在月球上做乙实验时,声音不会传到左边的音叉,故左边音叉边的乒乓球会不会弹起。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振幅;(3)BC;(4)左边音叉边的乒乓球不会弹起;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5.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该选择薄玻璃板进行实验。(2)在竖直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A(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直至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这样,蜡烛B就替代了蜡烛A的像。(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移走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分析】(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2)人的眼睛应通过玻璃板观察像;(3)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特点物像大小相等分析判断。(4)实像能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解答】解:(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2)点燃蜡烛,蜡烛在玻璃板中成像,观察蜡烛的像时,眼睛要在蜡烛的一侧,才能通过玻璃板看到蜡烛的像,故应该在A侧;(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大小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蜡烛像的大小不变。(4)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所以,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故答案为:(1)薄;(2)A;(3)不变;(4)不能。26.下表是某小组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温度/℃﹣4﹣3﹣2﹣1000001234(1)该物质的熔点是0℃;(2)该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温度为3℃时,该物质处于液态(选填“固”或“液”)。【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2)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3)晶体在熔化前为固态;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熔化完后为液态。【解答】解:(1)(2)如表格数据,某物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是晶体,晶体熔化时保持0℃不变,所以该晶体的熔点是0℃。(3)3℃高于该晶体的熔点,为液态。故答案为:(1)0;(2)晶体;(3)液态。27.小红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红在调节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零。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端移动;(2)将盛有适量盐水的杯子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测出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20.8g。然后将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40cm3;(3)再将盛有剩余盐水的杯子放在天平左盘内,改变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右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杯子及杯内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72.8g;(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为1.2×103kg/m3。【分析】(1)使用天平前要调节天平平衡,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处,移动平衡螺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2)观察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液体的体积V要平视量筒内液面直接读出;(3)观察标尺上的分度值,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4)用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减去杯子及杯内剩余盐水的总质量得出倒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根据ρ=求出盐水的密度。【解答】解:(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应调节横梁左右两端的平衡螺母,发现天平指针偏左,应当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2)量筒的分度值为1mL=1cm3,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40mL=40cm3;(3)图丙中天平标尺上一大格表示1g,里面有5个小格,故其分度值为0.2g,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剩=50g+20g+2.8g=72.8g;(4)倒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总﹣m剩=120.8g﹣72.8g=48g则盐水的密度:ρ===1.2g/cm3=1.2×103kg/m3。故答案为:(1)右;(2)40;(3)72.8;(4)1.2×103。28.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大于凸透镜B的焦距。(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2)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接着他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改变蜡烛的位置,使蜡靠近透镜,然后向远离(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分析】(1)根据甲乙成像情况首先确定两个凸透镜的焦距范围,然后进行比较: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解答】解:(1)甲图,物距u=35cm﹣5cm=30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A的焦距:f=20cm;乙图,物距u=35cm﹣5cm=30cm,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所以凸透镜B的焦距:f<15cm,所以凸透镜A焦距大于凸透镜B的焦距。(2)乙图,物距u=35cm﹣5cm=30cm,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蜡靠近透镜,物距减小,所以要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需要光屏远离透镜;故答案为:(1)大于;(2)照相机;远离。29.如图所示,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气泡从充满油的玻璃管底端向上运动的一张频闪照片,气泡从点A开始运动,频闪点B、C、D是每隔2秒拍摄的气泡位置,分析照片可知:(1)气泡在AD段做变速(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在相等的时间内气泡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2)气泡在BD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125m/s。(3)该气泡在CD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4)如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气泡运动情况的是C。(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分析】(1)由图可知小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则说明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则可知物体的运动是变速运动;(2)读出气泡在BD段的路程,根据v=求出平均速度;(3)根据速度公式v=可知,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4)小球是在做加速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是逐渐变大的,由此选出图象。【解答】解:(1)由图可知,在AD段上,在相等的时间内气泡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气泡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气泡做变速直线运动;(2)由图象可知,sBD=60.0cm﹣10.0cm=50.0cm=0.5m,tBD=4s,平均速度v===0.125m/s;(3)由图可知,在相等时间内,CD段的路程最长,根据速度公式v=可知,在CD段的平均速度最大;(4)由照片中气泡的运动轨迹可知,气泡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图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变速;在相等的时间内气泡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2)0.125;(3)CD;(4)C。30.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中,并记录了如下数据:空气中的入射角i0°30°45°60°水中的折射角r0°22°32°40°玻璃中的折射角θ0°17°24°30°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一些规律:(1)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到另外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填“改变”或“不变”)。(2)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填“增大”或“减小”);分析表中数据猜想,光从空气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不可能(填“可能”或“不可能”)达到90°。(3)当光线以32°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等于45°。(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用塑料薄膜和水制成一个“水凸透镜”,与外观尺寸相同的玻璃凸透镜相比,“水凸透镜”的焦距更大(填“大”或“小”)。【分析】(1)根据表格中入射角i为0°的情况进行分析;(2)根据表格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分析;(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入射角相同时,光射入玻璃和水中时折射角的大小关系,由此分析。【解答】解:(1)当空气中的入射角i为0°时,水中的折射角r和玻璃中的折射角β都为0°,故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空气中的入射角i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但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故光从空气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不可能达到90°;(3)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由表格可知,当光线以32°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则折射角是45°;(4)由表格可知,入射角相同时,光射入玻璃的折射角为24°,光射入水中时折射角为32°,玻璃对光的偏折能力更强。所以两个外形完全一样的水凸透镜和玻璃凸透镜,玻璃凸透镜的焦距应更短。水凸透镜”的焦距更大。故答案为:(1)不变;(2)增大;不可能;(3)45;(4)大。31.小丽同学研究某种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关系,下图是她利用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画出的质量随体积变化图象。请根据图象归纳出这种物质的质量m和体积V的关系:m=3g/cm3×V。【分析】由图象可知,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设m与V的关系式为m=kV,由图象得出一组m、V数值,求得比例系数k的值,可得这种物质的质量m和体积V的关系式。【解答】解:由图象可知,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设m与V的关系式为m=kV(k为比例系数),由图象可知,当体积V=20cm3时,m=60g,则60g=k×20cm3,所以:k==3g/cm3,则这种物质的质量m和体积V的关系:m=3g/cm3×V。故答案为:3g/cm3×V。32.小明根据密度定义式ρ=得出:同种物质,密度和质量成正比。为了证明小明的说法是错的,小李做了如下的实验。请帮他补充完整。实验步骤:(1)取一个铁块甲,用调好的天平测出铁块甲的质量为m甲,记入表格;(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水的体积为V0;(3)把铁块甲放入量筒中使其全部浸没,读出量筒示数为V1,计算出铁块甲的密度ρ甲=,记入表格;(请用测量出的物理量表示铁块甲的密度ρ甲)(4)再取一个的铁块乙,使乙的质量不等于(选填“等于”或“不等于”)甲的质量,仿照测量铁块甲的步骤,得出乙的质量m乙,乙的密度ρ乙,记入表格。实验分析与结论:因为≠(选填“等于”或“不等于”),所以小明的说法是错误的。【分析】(3)让铁块完全浸没在水中,铁块的体积就是水增加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表示出石块的密度;(4)根据实验目的判断出乙物体的质量与甲质量的关系;若说明同种物质,密度和质量不成正比。【解答】解:(3)让铁块完全浸没在水中,铁块的体积就是水增加的体积,所以铁块甲的体积:V甲=V1﹣V0,铁块的密度:ρ甲==;(4)根据控制变量法知:要研究同种物质密度和质量的关系,需要使物体的质量不同,根据同样的方法表示出铁块乙的密度,通过实验知:说明同种物质,密度和质量不成正比,所以小明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3)全部浸没;;(4)不等于;≠。四、科普阅读题(共4分)33.请阅读《比值定义法》回答。比值定义法初中物理中,我们认识第一个物理概念就是速度v,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一个物理量。在引入速度时,教材首先提出一个很有意思问题,如何表示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哪些方法呢?在体育比赛的百米赛跑中,运动员快步如飞,人们是怎么样知道谁运动的快一些呢?观众通常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大小,路程长的快”,而终点裁判采用方法是“相同路程看所用的时间,用时短的快”。于是,问题来了,两个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我们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其实,综合刚才两者的比较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或者相同时间比路程,我们就有了思路:用S/t或者t/S的结果来表示运动的快慢,第一种就是相同时间比路程,这个比值越大,物体运动就越快。而第二种刚好相反,比值越小,物体运动就越快。我们教材采用的是第一种方法来定义速度,而第二种比值法其实也可以,就是不符合我们的认知习惯。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容积|北师大版
- 2025年机动车典当合同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你会算吗-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北师大版
- 2025年科研合作协议
- 第四单元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整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SectionB 1a-1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2025年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汇编
- 2024年全脑开发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整
- 2025年共青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整版
- 企业承包经营合同范本
- 教师读书分享《给教师的建议》课件
- 人民警察纪律条令试卷含答案
- 婚姻矛盾纠纷调解培训课件
-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配套教学课件
-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ppt课件
- 国内外旅游公共服务研究的文献综述
- 2022年北京市专升本英语真题
- 锗的提取方法
- 有害物质管控清单(欧盟)
- 乙酸乙酯的制备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