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进联考2024-2025 学年高三2月统一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江西省上进联考2024-2025 学年高三2月统一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江西省上进联考2024-2025 学年高三2月统一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江西省上进联考2024-2025 学年高三2月统一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江西省上进联考2024-2025 学年高三2月统一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江西省2024—2025学年高三2月统一调研测试高三历史试卷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观察下图,根据图中的文化遗址,命名最准确的是A.奴隶制社会文化遗存分布图B.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分布图C.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图D.原始人群阶段文化遗存分布图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2.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不仅体现在文化、经济、政治上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和相互合作,还包括在地域上的迁徙与多民族的杂居。这说明当时的民族交融具有A.多元性和广泛性B.渐进性和稳定性C.复杂性和曲折性D.偶然性和短暂性3.隋朝时期,逐步形成了“织户”“灶户”(以煮盐为业的人家)“花户”(专门卖花的人家)“军户”(政府指定专门承担军役的人家)以及“乐户”(以歌舞活动为业的人家)等。这种现象A.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B.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生C.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D.固化了社会阶层的流动4.在宋朝的商业运作中出现了铜版印刷的广告,这比西方的广告要早三百多年。据记载,苏东坡曾给一位做油食的老妇人作过一首广告诗,使之生意兴隆。由此可推知,宋朝A.文化氛围浓厚B.商业经济繁荣C.科技水平先进D.广告行业兴盛5.陈诚(1365—1458年)是明代著名的外交家,其著作有《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与安南(越南)辨明丘温地界书》等等。由此可推知,明代初期A.对外贸易十分发达B.文化交流广泛C.外交活动较为频繁D.边疆管理加强6.林则徐认为,做官要“尽职之道,原以国计为最先,而国计与民生实相维系”,以达到“足食安民”“泰民裕国”的结果。林则徐的这些思想A.体现经世致用理念B.反映了重农抑商主张C.强调中体西用观念D.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7.清末“预备立宪”的过程中,部分人士主张立宪缓行,不要盲目仿行西方宪政制度,应推行立足于本土条件下的“缓变”“渐变”的理论,而且得到了部分人士的响应。这说明A.政治革命应结合国情审慎推进B.西方宪政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C.预备立宪存在着诸多复杂因素D.本土理论助力立宪稳步地实施8.下图是《西北文化日报》的一则报道。对该报道解读正确的是A.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说明西安事变已经得到和平解决C.反映出兵谏具有民族民主的性质D.折射出一致抗日成为国人的共识高三历史第2页(共6页)9.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领导开展了广泛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运动,大力推动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除旧布新;开展了大规模扫盲和扫除封建迷信、改革陈规陋习等移风易俗活动,引导人民积极改造旧思想、旧观念、旧习惯,新中国的社会面貌也随之一新。这说明A.社会主义改造深得人心B.社会主要矛盾深刻变化C.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D.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10.1997—1998年,中国依据外交战略目标及不同国际关系行为体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与不同的国际关系行为体或建立形式不同的伙伴关系,或明确宣告就建立某种伙伴关系达成共识。这一政策A.拓展了中国外交的发展空间B.践行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C.贯彻了“亲、诚、惠、容”理念D.沿袭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11.古罗马建筑材料除了砖、木、石之外,还使用火山灰制的天然混凝土。其建筑的布局方式、空间组合和艺术形式,都在古代希腊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梁柱与拱券结构。古罗马建筑A.创新成果显著B.体现文化交融C.注重实用功能D.风格独特多样12.15世纪之前,欧洲人几乎不可能直接地、大批地得到亚洲的商品,只能到地中海沿岸的市场上购买,在这中间,贸易必须经过阿拉伯、印度、南洋和中国的商人。据此可知A.传统商路地位至关重要B.亚洲商品受欧洲人青睐C.欧亚贸易被多方所垄断D.新航路开辟具有必然性13.根据苏格兰历史学家大卫·麦克弗森的研究,在19世纪以后,茶已经变得比啤酒还要便宜。此时咖啡的价格已经下降,但人们还是更喜欢喝茶。与咖啡不同的是,茶可以反复冲泡。这些现象反映出A.饮品的竞争决定了市场格局B.世界市场发展增加消费选择C.商品流动推动价格革命发生D.商品的流动推动了文化交流14.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政治经济问题丛生,社会矛盾凸显。美国知识分子强烈要求国家发挥作用,由国家调节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缓和社会矛盾。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国家干预思潮的兴起B.自由放任受到普遍质疑C.开始建设“福利国家”D.试图摆脱“滞胀”的现象15.《铁皮鼓》是德国作家格拉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其中有一情节:1936年党卫军领袖高视阔步的庄严入场式上,正演奏着铿锵的战争进行曲,却被小说主人公奥斯卡的铁皮鼓鬼使神差地引向“蓝色多瑙河”的演奏,变成了广场交谊舞会。据此推知该书表达了A.德国人对于二战的民族自省意识B.两极格局下中间地带人们的厌战心理C.欧洲人对走向一体化的矛盾心态D.战后长期的经济停滞造成的心灵创伤高三历史第3页(共6页)

16.根据现有的文献来看,博物馆的固化保护、数字化保护都属于静态保护的范畴,而动态保护包括传承人继承,以文化节庆、传统节日、体育旅游为依托进行弘扬,依靠学校为平台、教育为手段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等多种形式。这表明文化遗产的保护A.静态为主动态辅助配合B.创新形式提升保护效果C.结合时代推动文化弘扬D.方式多元注重传承发展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两汉时期,法律主要通过“春秋决狱”的形式实现了儒家化。春秋决狱也被称为“引经决狱”或“经义决狱”,它是汉武帝时期出现的一种特别的司法制度。“春秋决狱”以“原心定罪”为指导思想,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以儒家经义的精神为准绳。——摘编自王占通《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新论》材料二唐朝法律总结了两汉及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的立法经验,在进一步吸收儒家思想的基础上,不仅对主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作出了精准的说明与解释,而且更多地引用了儒家经典作为条文依据,将礼法更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依礼制刑,礼法合一”是对唐律礼法结合的高度概括,“一准乎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指导思想,“贵贱有等,亲疏有别”的身份法体现,“用刑持平、务在宽简”的刑罚制度。——摘编自徐道隣《唐律通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汉时期的法律通过“春秋决狱”“实现了儒家化”的主要表现。(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朝司法制度的主要进步之处,并提炼出唐朝时期,“德礼”与“政教”的发展状况。(8分)高三历史第4页(共6页)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820——1949年中国总人口、城市人口和城市化率变动趋势示意图——根据姜涛《中国近代人口史》和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中的相关数据编制材料二1955—2019年中国城市化人口及城市数量变化示意图——根据王振中《中国的城市化道路》中的相关数据编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趋势,并分析出现1975年至1995年城镇人口趋势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高三历史第5页(共6页)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在欧洲定居者到达北美之前,美洲原住民部落就已经发展出了复杂的农业系统。“三姐妹”----玉米、豆类和南瓜---构成了他们农业的基石。美洲原住民还实践了轮作和灌溉技术,展示了对当地生态系统的深刻理解。随着17世纪欧洲定居者的到来,农业实践开始发生变化。殖民者引入了小麦、大麦和燕麦等农作物,这些农作物是欧洲的主食。南部殖民地种植烟草和靛蓝等经济作物,标志着依赖奴役劳动力的种植园农业的开始。——摘编自[法]勒罗兰《拉鲁斯权威历史:美洲文明》材料二19世纪开始至19世纪中后期,随着美国向西扩张,其农业也随之向西扩张,这促进了家庭农场的发展。19世纪末和20世纪,约翰迪尔推出的钢犁和赛勒斯·麦考密克推出的机械收割机彻底改变了农业,拖拉机和其他机械进一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减少对人力和牲畜劳动力的需求。——摘编自陈勤《简明美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美洲农业生产领域发生的主要变化。(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加快农业现代化的主要举措。(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人文主义是古代希腊文化的重要内涵。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运动继承和发展了古典人文主义,驱散了中世纪人们观察世界和认识自我时,由信仰和幻想所形成的迷雾,人从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桎梏中苏醒而成为独立自由的人,重新发现了个人的价值和尊严。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强调人的自由、平等、权利,追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多元民主。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是新教改革的中坚,启蒙运动的先驱。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运动引发了欧洲社会空前的深刻变革,使欧洲历史从古代朝着现代的方向迈进,迎来了现代社会的曙光。——摘编自杨春苑、李春荣《论西方人文主义》历史老师要开展历史项目式学习的探究,根据材料,运用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知识,围绕“西方人文主义”这一主题,任选人文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设计一个探究问题并展示学习成果和加以小结。(要求:时段选择明确、问题设计合理、答案逻辑清晰、史料运用准确、结论理论升华)高三历史第6页(共6页)江西省2024—2025学年高三2月统一调研测试高三历史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由图中的遗址名称,如良渚、河姆渡、大汶口等可知该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C项正确;我国在夏朝进入奴隶制社会,排除A项;B、D两项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之前,均排除。2.【答案】A【解析】材料明确提到民族交融在文化、经济、政治以及地域等多方面都有体现,说明民族交融是多元且广泛的过程,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其速度和稳定性,排除B项;材料未着重体现其曲折性,排除C项;D项与材料所强调的民族交融在多方面的体现相悖,民族交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并非偶然和短暂,而是一个较为长期且较为广泛的现象,排除。3.【答案】D【解析】隋朝时期形成的各类专门的“户”,明确了不同人群的职业分工,强化了对人口所从事职业的管理,使各阶层之间的流动相对固化,故选D项;材料是对不同职业类型的划分,没有体现经济结构调整,排除A项;该现象无法抑制土地兼并发生,排除B项;社会秩序的稳定与这些职业分类并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4.【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现象,都能体现商业活动的活跃,故选B项;文化氛围浓厚不是材料主要强调的内容,排除A项;铜版印刷涉及一定科技,但材料无法体现其水平,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广告行业是否兴盛,排除D项。5.【答案】C【解析】这些著作都涉及与西域和安南等地的交往,能直接反映明代外交活动情况,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明朝的外交活动,未涉及对外贸易,排除A项;材料重点并非文化交流,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边疆管理的内容,排除D项。6.【答案】A【解析】经世致用的理念符合关注现实、解决国计民生问题的特点,故选A项;重农抑商主张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时期的观念,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洋人,排除D项。7.【答案】C【解析】预备立宪过程中部分人士主张缓行的本土理论且得到响应,说明预备立宪确实存在诸多复杂因素,符合材料内涵,故选C项;“预备立宪”是政治改革,尚未上升到“革命”,排除A项;B项表述绝对,排除;根据材料不能得出本土理论助力立宪稳步实施的结论,排除D项。8.【答案】C【解析】观察图片可知,这则报道描述的是1936年的西安事变。图中有“争取中华民族生存”的字样,推知西安事变具有民族主义的性质。又可从图中“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的字样推知西安事变又具有民主主义的性质,C项正确;西安事变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正式形成是在193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后,排除A项;图中文字“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可知报道发表于西安事变的第二天,可见西安事变尚未得到和平解决,排除B项;抗日并不是国人的共识,亲日派就不主张抗日,排除D项。9.【答案】D【解析】“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运动”和“开展了大规模扫盲和扫除封建迷信、改革陈规陋习等移风易俗活动”都属于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动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除旧布新”和“新中国的社会面貌也随之一新”都可以体现“成效显著”,D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表现在私有变为公有,材料是思想改造,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为阶级矛盾向人民内部矛盾转变,排除B项;党的工作重心随着三大战役的结束,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就产生了比较明确的转移(在此之前,随着部分地区的解放,工作重心即已逐渐转移),排除C项。高三历史第1页(共3页)

10.【答案】A【解析】中国与不同国际关系行为体建立伙伴关系,能够拓展中国外交的发展空间,为中国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A项正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于2014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排除B项;“亲、诚、惠、容”理念主要适用于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且是十八大以后提出,排除C项;“另起炉灶”是相对于以前的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1.【答案】B【解析】古罗马建筑在古代希腊的基础上发展为梁柱与拱券结构,说明古罗马建筑受希腊影响深远,又融进本土特色,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古罗马建筑对希腊的继承发展,而非突出创新成果显著,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古罗马建筑注重实用功能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主要围绕古罗马建筑与希腊建筑的关系展开,未体现风格独特性和多样性,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欧洲人不能直接大批得到亚洲商品,只能通过传统商路且经过多方转手,这就使得新航路开辟具有了必然性,故选D项;材料只是强调欧洲人获取亚洲商品的途径,不能得出传统商路地位至关重要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的重点不是在强调亚洲商品受欧洲人青睐,而是获取商品的途径问题,排除B项;材料中只是说亚洲商品到达欧洲需经过多方商人,不能说是被多方垄断,排除C项。1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此时世界市场相对新航路刚开辟时已得到发展,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意味着商品流动更加频繁,更多的茶叶进入,一方面使得茶叶价格下降,另一方面也使得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从而冲击了咖啡等饮品市场,B项正确;饮品竞争无法决定市场格局,排除A项;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的一个特定概念,指金银大量注入西欧,使得西欧金银贬值,物价飞涨,而材料中的茶与咖啡的价格都在下降,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文化交流,排除D项。14.【答案】A【解析】材料中美国知识分子要求国家发挥作用调节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反映出国家干预思潮的逐渐兴起,故选A项;材料只涉及知识分子,“普遍”过于绝对,排除B项;福利国家建设于二战后,排除C项;“滞胀”现象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D项。15.【答案】A【解析】党卫军是德国纳粹党的特务组织和军事组织。材料“1936年党卫军领袖高视阔步的庄严入场式上,正演奏着铿锵的战争进行曲,却被小说主人公奥斯卡的铁皮鼓鬼使神差地引向‘蓝色多瑙河’的演奏”反映了德国在二战前后的社会变迁和人们的心理状态,将原本严肃的党卫军入场式戏谑为轻松的交谊舞会,这种转变从侧面反映出德国人对二战的反思,A项正确;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欧洲一体化的内容,排除C项;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等原因,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更是出现“黄金发展时期”,并未长期停滞,排除D项。16.【答案】D【解析】材料中既提到了静态保护方式,又列举了多种动态保护形式,表明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多元且注重传承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以静态保护为主、动态保护为辅助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保护方式的多样性,而非创新形式提升保护效果,排除B项;材料主要围绕保护方式展开,不是强调结合时代推动文化弘扬,排除C项。17.【答案】(1)表现:儒家法律指导思想的确立;引经决狱,引礼入法;礼法合流,德主刑辅;原心定罪原则;确立法律的基本原则。(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2)进步之处:立法原则制度精准化;审判从轻原则;法律体系的完善;诉讼审判程序的规范。(每点2分,共6分)(评分说明:凡是摘抄材料中的文言文材料,且不加以解读分析的,均不给分)发展状况: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或答:“德治”“礼治”与“人治”(“法制”)逐步高度结合)。(2分)高三历史第2页(共3页)

18.【答案】(1)特点:总体上进展缓慢(或答:城市化率低);城市人口占比重较小;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城市进程受社会性质、列强侵略战争、内战和政局变动等因素制约;与社会近代化水平相关。(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2)趋势: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城市数量、城镇人口总体平稳(缓慢)增长;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城市数量、城市人口增长迅速;20世纪90年代至今,增速又进入平稳时期,但城镇人口继续迅速增长;21世纪以来,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原因: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19.【答案】(1)变化:农业生产实践的变化;农业生态系统的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农业领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农业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或答:劳动力结构以原住民为主到原住民、白人、黑人和混血人口等混合)。(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2)举措:推广农业机械化(或答:改变农业生产的动力以及改革耕作技术);推动家庭农场的大量建立与农业生产集约化;废除黑人奴隶制;颁布《宅地法》;推行“西进运动”。(每点2分,共8分,任答四点即可)20.【答案】示例一(12分)探究问题:古希腊人文精神是如何起源的成果展示: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民主政治发展,在此基础上人文主义思想起源。普罗泰格拉为代表的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