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古代汉语》《齐桓公伐楚》课件_第1页
大学《古代汉语》《齐桓公伐楚》课件_第2页
大学《古代汉语》《齐桓公伐楚》课件_第3页
大学《古代汉语》《齐桓公伐楚》课件_第4页
大学《古代汉语》《齐桓公伐楚》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齐桓公伐楚选自《左传·鲁僖公四年》【课文说明】

本文选自《左傳·僖公四年》,记叙了春秋初齐、楚两大强国之间的一场战争,在记武力交锋的同时,本文侧重写尖锐的外交斗争,十分典型地表现出《左传》长于写外交辞令的特点,把记事与记言有机融合起来。

战争的起因:

《史記·齊太公世家第二》載:(齊桓公)二十九年,桓公與夫人蔡姬戲船中。蔡姬習水,蕩公,公懼,止之,不止,出船,怒,歸蔡姬,弗絕。蔡亦怒,嫁其女。桓公聞而怒,興師往伐。

三十年春,齊桓公率諸侯伐蔡,蔡潰。

临淄齐楚郢汉水江河淮水新蔡蔡鲁宋陈郑卫许曹曲阜陶丘商丘宛丘朝歌新郑无棣穆陵陉召陵齐桓公伐楚示意图方城山二、课文讲解第一段:

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

齊侯:齊桓公,春秋五霸之一,齊國在五等爵中屬於侯爵,故其國君稱侯。

以:介詞,表憑藉。以:介词,用,凭借;动词,带《国语·晋语》:“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諸侯之師:指參加這次戰役的魯、宋、陳、衛、鄭等國

侵:無鐘鼓進攻爲侵。蔡:國名,姬姓,侯爵,在今河南汝南、上蔡等境內。[辨義]侵,襲,伐

“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左傳·莊公二十九年》)“伐”是正式的戰爭,所以有鐘鼓,而且進攻的國家總要找一些理由,如:“無禮”、“貳于楚”等。“侵”就不要任何理由,只是“不宣而戰”。“襲”比“侵”更具有秘密性質,只是偷偷地進攻。

蔡潰,遂伐楚。

潰:水漏曰潰,故可引申來指兵敗。

溃:本义是决堤——溃败《韩非子》:“千仗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楚子使與師

楚子,楚成王,楚屬子爵,故其國君稱子。使,派譴使者,動詞。

與,介詞,同。

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

處,居止也。

北海、南海泛指北方、南方,旨在說明齊楚兩國相距遙遠,非實指其地。一說齊臨渤海,古稱爲北海,但楚不至南海,故非實指。使:1使,叫,讓。“無使滋蔓。”(《左傳·隱公元年》)“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左傳·僖公三十年》)

2动词,奉使命(外交上的)。“使于四方,不辱使命。(《論語·子路》)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第一“使”,動詞,第二“使”,名詞)[使者]派遣爲代表的人,奉使命的人。

3連詞,假使。“上曰:‘使武安侯在者,族矣!’”(《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风:牝(雌)牡(雄)相诱。

及《说文》:“逮也。从又从人。”及,趕上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判断句。

是:指示代词作主语唯,句首语气词。風馬牛,情馬牛。此句說發情的公馬和公牛與發情的母馬和母牛在強烈的求偶欲支配下會不顧一切地追逐,而齊楚兩國相距遙遠,就是情馬牛也追不上。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在北方,我在南方,相距很远,本来互不相干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沒有料到您會踏入我們的國土。

虞:预料,料到,动词作谓语;《说文》:“驺(zōu)虞也。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从虍吴声。”段玉裁注:“此字假借多而本义隐矣。”。“料想、预料”是其假借义。

君之涉吾地:之,连词,用于主谓之间,组成偏正结构作宾语。

管仲對曰

管仲:姓管,名夷吾,字仲。齊國國相。本來是齊國另一公子名糾的家臣,後投靠公子小白(齊桓公),輔佐他成就其霸業。昔召(shào)康公命我先君大(tài)公曰

召shào康公:即召公奭(shì),周成王時爲太保,因其封在召(今陝西鳳翔縣),故稱召公。“康”是其諡號。

先君:已故去的國君。大公:即姜太公,名尚。姜尚輔佐武王伐紂,統一天下以後受封到齊地。成了齊國第一代國君。大,讀爲tài,後來寫作“太”。五侯九伯,女(rǔ)實征之

五侯九伯:五侯,五等侯:公、侯、伯、子、男。

九伯,九州之長。五侯九伯,泛指所有的諸侯。女(rǔ)實征之:你都可以征討他們。女同汝。

實,表期望、祈使的語氣詞。之,指代詞,指代五侯九伯。賜我先君履

履:踐踏,這裏是指可以征伐的版圖範圍。杜注:履,所踐履之界。《玉篇》“履,践也。”《说文》“履,足所依也。”履(践)鞋疆界屦(jù)

:《说文》:“屦,履也。从履省,娄声。”賜我先君履——双宾语

爾貢包茅不入

你們進貢的包茅沒有交納。

包茅,裹成捆的菁茅,是楚國的土産。王祭不共(gōng)共,供給,這個意義後來寫作“供”。

無以縮酒:沒有用來滲酒的東西。縮酒是祭祀時的一種儀式,把酒倒進束茅,就像神飲了一樣。共(双手举物)供应、供给共同、一起共徵《说文》:“徵,召也。”征召——求取——责问寡人是徵:我就是來索取這個的。

是,前置賓語,複指成份“之”省略。下句“寡人是問”同。昭王南征而不復:周昭王南巡時卻沒有生還。周昭王,姬姓,西周國王,康王之子,穆王之父,南攻楚國時,淹死在漢水之濱。《尔雅·释言》:“征,行也。”远行——征伐征

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貢品沒有交納,是我們國君的罪過。前一“之”放在主謂結構中,其作用是取消主謂結構的獨立性。後一“之”放在定中結構,表示修饰关系。君其問諸水濱:您還是到漢水邊上去打聽吧!其,表委婉的語氣詞。

諸,“之於”的合音字。

濱,水邊。

師進,次於陘(xíng):

次:臨時駐紮。次的本義是軍隊行軍途中臨時搭起的帳篷,故引申爲駐紮之義。

陘:地名,在今河南偃城縣南。第一段进行了精彩的舌战:齐国进攻的理由:包茅不入;楚国的回答:寡君之罪。齐国进攻的理由:昭王南征不复;楚国的回答:君其问诸水滨。记述了齐楚交锋,第一次谈判破裂。

参考译文:春天,齐桓公统率诸候的军队侵入蔡国,蔡国的军队溃败了,于是又去攻打楚国。楚王派使臣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海,我住在南海,真是风马牛不相及,不料您却来到我的土地上,这是什么缘故呢?”管仲代表桓公回答说:“从前召康公曾命令我先君太公说:五等诸候,九州伯长,如有罪过,你都可以讨伐,以便辅佐周王室。他还给我先君指定了管辖的区域: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们应该贡献的包茅不按时送来,不供应周王祭祀的用品,没有渗酒的东西。这是我要向你征询的;还有,昭王南巡而未能返回,这是我要向你质问的。”楚使回答说:“贡品没能按时进献,这是我们国君的罪过,怎么敢不供应呢!至于昭王南巡为何没有返回,请你到水边去问吧!”第二段: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屈完:楚國大夫。

如:往,到……去。《说文》:“如,从随也。从女从口。”段玉裁注:“凡有所往曰如,皆从随之引申也。”如如(跟着、跟随)如同、好像前往、去齊侯陳諸侯之師:齊侯把參與交戰的諸侯國軍隊陳列出來,是想向楚國的使者屈完示威。與屈完乘而觀之:與屈完同乘一輛戰車閱兵。之,指代諸侯之師。之、适、如、赴、往、去之、适、如都是到某地去,同义词。赴的本义是奔向,特指奔向凶险的地方。往也是到某地去,但是往不带宾语。去的本义是离开某地。之的反义词。反义词:之—去;往—来

《战国策》:“陈轸去楚之秦。”

《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豈不穀是爲?先君之好是繼

難道爲了我嗎?(只是)爲了繼承先君建立的友好關係罷了。按,這裏是說各諸侯參戰不是看在桓公本人的面子,而是看重齊國已故國君的面子。

不榖,不善,諸侯國君的謙稱詞。這裏作“爲”的前置賓語,依靠指代詞“是”複指提前。“先君之好”是動詞“繼”的前置賓語,也是依靠指代詞“是”複指提前。

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惠,表謙敬的副詞,用在對話中,表示對方的行爲給自己帶來了恩惠。徼,本義爲“尋”,這裏用其引申義——求。“邀”的通用字,在求取义上二字通用。邀(迎候)—约请—希求、谋取。徼福,即求福。

徼福於敝邑之社稷:是指齊國沒有讓楚國滅亡。

敝邑,對他人謙稱自己的國家。

《说文》:“敝,败衣。”

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榖神,宗廟社稷是一個國家政權的象徵。故社稷可用來代指國家的政權。辱收寡君:

辱,表謙敬的副詞。相當於說承蒙。

寡君,對聽話人謙稱自己的國君。

此句是說:承蒙您收納了我國的國君(針對“與不榖同好”句而言的)。以此衆戰,誰能禦之:禦:抵禦。何城不克:什麽樣的城池不能攻克?以德綏諸侯:憑仁德之心安撫諸侯。

以,介詞,表憑藉。

綏:安撫。本义《说文》:“绥,车中把也,从糸从妥。”《论语·乡党》:“升车必立正,执绥。”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

方城,山名,在今河南葉縣南。

此兩句爲了強調介詞賓語,而把介賓提前。

意爲:您要是來硬攻,我們楚國人民會以方城山作爲城牆,以漢水作爲護城河,萬衆一心,與您拼過魚死網破。

雖衆,無所用之。

雖:雖然,即使。讓步轉折連詞。

無所用之:沒有用他的地方。

所,辅助性代詞,與“用之”一起構成一個名詞性的結構,一起作動詞“無”的賓語。

屈完及诸侯盟誓—盟

《左传》: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到黄泉…”(无仪式,个人决心)

“屈完及诸侯盟”(有仪式,关系一方或多方的诺言)

第二轮舌战:齐国的威胁:谁能御之,何城不克?楚国的回答:方城为城,汉水为池。楚国使者屈完在外交谈判中柔中有刚,据理力争。最终的结果是齐楚召陵结盟——楚国归顺齐国,承认其霸主地位。

参考译文:这时齐国的军队又向前开进,驻扎在陉邑。夏天,楚王派屈完到齐营来。齐军向后撤退,驻扎在召陵,齐桓公命令诸候的军队摆成阵势,然后让屈完和他同乘一辆车,检阅了一番。齐桓公对屈完说:“这难道是为了我个人?这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跟我们和好吧,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的恩惠,使我们的国家得以保全。您不顾蒙受耻辱收容我们,这是我们国君的衷心愿望。”齐桓公又说:“我用这么多的军队去打仗,谁能抵挡得住!我用这么多的军队去攻城,哪一座城攻不下来!”屈完回答说:“你若用恩德来安抚诸候,谁敢不服从?你若想依仗武力,我们楚国就将以方城山作为城墙,以汉水作为护城河。您的军队虽然众多,也是无济于事的。”于是,屈完就和诸候订立了和好的盟约。

一、文字【古今字】1.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大—太)2.王祭不共(共—供)3.女實征之(女—汝)二、詞彙【古今異義詞】1.師進,次於陘。

(次,臨時駐紮)2.楚子使屈完如師。(如:往,到……去)3.屈完及諸侯盟。(盟,訂立盟約)4.西至於河。(河,黃河。特指)【古今同形異構詞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