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双测过关三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双测过关三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双测过关三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双测过关三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双测过关三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课时双测过关(三)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A级——学业水平达标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秦朝北筑长城,防备游牧民族的南下袭扰。当时,长城防卫的主要少数民族是()A.匈奴 B.鲜卑族C.大月氏 D.氐族解析:选A秦朝建立后,派遣蒙恬反击匈奴,为防备其南下,修筑长城,巩固统一。秦长城主要防卫的少数民族是匈奴,故选A项。2.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心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心官制之先河。”“这一制度”是指()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C.御史制度 D.郡县制度解析:选B依据材料“严密的中心统治体系”“中心官制之先河”可知“这一制度”为中心官制,三公九卿制度属于秦朝开创的中心官制,故B项正确;A、C、D三项皆不符合材料信息,解除。3.《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措施的作用是()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 B.干脆有效地限制地方C.开创考试选官制度 D.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解析:选B依据材料可知,这是秦始皇为加强对地方的限制,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作用就是干脆有效地限制地方,故选B项。4.下列图片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心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选B依据所学学问可知,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故③明显错误,解除。而其他都是秦始皇巩固统一,加强集权的措施,故选B项。5.某史学家说:“始皇时代……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秦始皇为“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实行的措施有()①推行郡县制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统一文字④统一度量衡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选B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为“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创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心集权制度,所实行的措施包括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和统一度量衡等。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汉武帝为推动大一统在思想领域而实行的措施,故选B项。6.《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的缘由不包括()A.战乱频繁 B.徭役繁重C.刑罚残酷 D.赋税沉重解析:选A依据材料“天下苦秦久矣”意思是天下的老百姓苦于忍受秦朝的暴政太久了,示意是该结束的时候了。秦的暴政是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根本缘由,秦的暴政表现为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和刑罚残酷,故选A项。7.有学者认为:“秦亡以后,历代统治者大多耻于与法家为伍,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理论面临着要么变更、要么消亡的命运。”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缘由是法家思想()A.是主见专制集权的思想理论B.不利于政治局势长期稳定C.是秦朝暴政形成的理论依据D.违反了儒家伦理道德规范解析:选C法家思想主见严刑峻法,易形成暴政统治,这也是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缘由,故“秦亡以后,历代统治者大多耻于与法家为伍”,故C项正确。8.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比方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斗争的性质属于()A.秦末反封建农夫斗争的再接着B.刘邦抗拒项羽残酷统治的正义斗争C.争夺全国最高封建政权的斗争D.项羽为维护农夫利益同刘邦的斗争解析:选C“楚汉之争”是由秦末农夫斗争干脆演化而来的,但性质却迥然不同。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农夫斗争虽然成功地推翻了旧的封建王朝,但曾经是农夫斗争领袖的刘邦和项羽,遂转变为封建统治权的角逐者,也就是说“楚汉之争”是一场争夺全国最高封建政权的斗争,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14分)9.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材料二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接连灭了六国,并采纳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心。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材料三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限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的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追唐,元承宋制……——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探讨》(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4分)(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备的历史条件。(4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6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及所学学问可知,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心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第(2)问,依据材料“秦接连灭了六国,并采纳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分析,秦朝之所以能制度创新首先是国家统一,然后就是百家争鸣为其供应了各种治国学说。第(3)问,依据所学学问,秦朝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统一,加强了中心集权。依据材料“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追唐,元承宋制……”可知后世政治制度在秦朝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所开创的政治体制的突出特点之一是权力高度集中,而权力集中统一也成为后世王朝的总体趋势。答案:(1)首创皇帝制度,在中心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2)国家统一;百家争鸣供应了各种治国学说。(3)对秦朝:巩固了统一,加强了中心集权。对后世:后世的政治制度在秦朝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权力的统一与集中成为后世王朝的总体趋势。B级——选考实力提升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有学者认为:“用现代的说法,可以说列国的军队在硬件上大都相同,即弓弩、青铜武器与盔甲。可是秦国在软件上更胜一筹。”这里的“软件”是指()A.有效的管理制度 B.优越的地理位置C.继承了西周传统 D.首创了郡县制度解析:选A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心集权,使秦国走向富国强兵,故选A项;地理位置优越,属于“硬件”,B项错误;秦地处西陲,文化落后,继承西周传统与史实不符,C项错误;郡县制开创于春秋时期,D项错误。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各自为政,此消彼长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层层分封,等级分明 D.世袭制兴,禅让制灭解析:选B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内容就是权力的高度集中,即地方集权于中心,中心集权于皇帝,故A项错误,B项正确;C项是分封制的特点;D项开创于夏朝,不是新制度的突出特点。3.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秦朝建立后,面对空前扩大的统治区域,却采纳了郡县制。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行政区域划分的变更 B.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C.官员任用原则的变更 D.保证了专制皇权的强化解析:选C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区分在于管理体制的不同,与行政区域划分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郡县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实现了对地方政权干脆有效的限制,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地方官员世袭产生,而郡县的主要长官由皇帝干脆任免,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从而有效地加强了中心集权,故C项正确;郡县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加强中心集权,并不能保证专制皇权的强化,故D项错误。4.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当时的移民主要分两种状况,一种是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疆。此举()A.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B.均衡了全国人口的分布C.旨在抑制土地兼并D.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解析:选B材料中的移民既包括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也包括徙平民、罪吏于边疆,因此不是强化关中的经济优势,故A项错误;人口的迁移有利于均衡全国的人口分布,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抑制土地兼并的问题,故C项错误;当时的迁移主要是为了加强统治,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14分)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陈胜,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少年时为人做雇工,吴广,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胜、广皆为屯长(戍边军中的领队)”。刘邦,丰邑(今江苏丰县)人,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项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世代为楚将,陈胜、吴广起义后,和他的叔叔项梁杀死会稽郡守,响应起义。材料二(李斯)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自陈胜起事到秦亡,起义军始终被称为“关东盗”,关中地区未曾燃起一星抗拒的火花。——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1)依据材料一,分析刘邦和项羽在身份上与陈胜、吴广有什么不同。项梁和项羽为何会响应陈胜、吴广起义?(4分)(2)材料二中李斯建议焚烧除秦之外六国之书的目的是什么?(4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秦末农夫斗争在地域上的特点。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缘由。(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的第一段可知陈胜、吴广是农夫,据其次段可知刘邦是基层官吏,据第三段可知项羽是旧贵族;其次小问,据第三段可知项梁、项羽为楚国旧贵族,对秦怀有仇恨。第(2)问,据所学可知,李斯建议焚书的目的是文化专制,巩固统一。第(3)问第一小问,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