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课时分层作业(十一)(建议用时:25分钟)[合格基础练]1.1876年葛元煦留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到19世纪八九十年头,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说明西餐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B.近代中国广阔城乡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C.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渐渐接受了西餐D.西餐进入日常百姓的饭桌而取代了中国饮食习俗C[从题干中“上海”“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等信息可知,西餐渐渐受到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的欢迎,故C项正确;A项中“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解除;题干只反映了大城市的状况,未涉及乡村,故B项错误;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解除。]2.1905年,端方等出洋考察宪政官员回国“奏请官员剪发之折,两宫深滋不悦”。1910年清政府下达了一道谕旨,“凡我臣民,均准自由剪发”。清廷前后看法的变更反映出()A.近代化发展是大势所趋B.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C.传统的习俗理念被颠覆D.民众心理发生本质变更A[解答此题可用解除法。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观念才起先深化人心,故解除B项;传统的习俗理念有些变更,但还没有被颠覆,故解除C项;民众心理发生本质变更不符合史实,故解除D项;清政府对剪辫看法的变更,反映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3.近代《青浦乡土志》记载:“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这表明()A.千古变局催生救亡图存B.坚船利炮加剧民族危机C.纲常礼教束缚妇女解放D.工业文明冲击传统思想D[材料中男从事“鬻贩”,女从事“纱丝”,反映了近代工业兴起,而“奢华渐启”“礼教鲜存”反映了传统礼教思想遭遇冲击,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救亡图存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民族危机,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礼教束缚妇女解放”,故C项错误。]4.《竹枝词·京华咏俗》写道:“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这种状况表明()A.西方服饰起先传入中国B.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C.新式服饰体现等级观念D.洋装普遍取代传统服饰B[由题干关键信息“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可知,体现了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故选B项。]5.1912年5月1日,《申报》载文称:“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自挽郎行。”下列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维新派主见改革传统婚俗B.国人逐步接受西方的婚俗C.新文化运动推动婚俗变更D.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B[维新变法发生于1898年并以失败而告终,故解除A项;新文化运动起先于1915年,故解除C项;D项起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故解除;由题干中的信息“看侬亲自挽郎行”可知B项正确。]6.下图描绘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场景。画面能够明确、充分体现的是()A.经济发展导致妇女地位提高B.社会政治运动带来男女同等C.社交方式和社交礼仪的变更D.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D[经济发展导致妇女地位提高,画面无法明确充分体现,故A项错误;男女同等画面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从图中无法看出社交方式和礼仪的变更,故C项错误;女性走出家庭,集体聚会是受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故D项正确。][等级过关练]7.上海人对西式服装经验了从“看不惯”到“习以为常”再到“参加”的过程。起初只有个别留过洋的人穿西装,渐渐地,西装衬衫、长衫马褂一起晃动在上海滩。20世纪30年头,西式服装已占据上海服装界主流。这一变更说明近代上海()A.是接受西式服装最早的地区B.民众接受新生事物较快C.社会受西方的影响不断加深D.西装比传统服装更优越C[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服饰的变更。材料“渐渐地,西装衬衫、长衫马褂一起晃动在上海滩”“西式服装已占据上海服装界主流”体现出服扮演化的加剧,说明上海受到西方的影响不断加深,故C项正确;A项中“最早”在材料中无从体现;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中“优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8.近年,一本80多年前的青年男女的“情书大全”——《求婚尺牍》吸引了众多网友眼球,“一不尚貌美,但需端正清白;二需先经几度口头谈话,半年或一年,以挚友资格相处,然后方可订婚;三有学问而无旧式闺秀恶习,且非自命不凡,专尚新时者,看法温柔,身体健康;四有牺牲及服务社会之精神”。这反映了当时()A.传统婚俗受到挑战B.择偶必需借助传媒C.新式婚姻蔚然成风D.女性实现婚姻自主A[从《求婚尺牍》的内容,可以看出婚姻观念的转变,要求婚姻自主,冲击了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俗,故选A项。]9.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它的变更记录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上元元年,高宗又“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并金带;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并银带;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石带;庶人服黄,铜铁带”。——《新唐书·车服志》材料二在各个通商口岸城市,衣着华丽、不循规制者大有人在;……新式学堂里生动活泼的学生装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新式军队也一改过去兵勇时代邋遢的形象,呢制军装衬托出军人威猛的英姿;民国以后,……衣饰上的同等观念更是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苏文生、赵爽《西风东渐——衣食住行的近代变迁》材料三19世纪的后三十年西方女性裙子的重心移向后臀,并用积累的大蝴蝶结和褶裥来增加后部的丰满感,上体的造型则是突出胸部的丰满。……塑造出的是既窈窕又丰满、既迷人又端庄的西方美女形象。——张乃仁、杨蔼琪《外国服装艺术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服饰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缘由。(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更?依据材料二,分析形成这种变更的缘由。(3)依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后期西方女性着装的特点。[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进行归纳总结即可;其次小问,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的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进行归纳总结即可;其次小问,依据材料二的信息分析缘由。第(3)问,依据材料三进行概括即可。[答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