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素养评价二十七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素养评价二十七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素养评价二十七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素养评价二十七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素养评价二十七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课时素养评价二十七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究中曲折发展【合格性考试】(选择题每小题4分,非选择题14分,共30分)1.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国内的主要冲突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须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意人民须要的状况之间的冲突。为解决这一冲突,中共八大提出了 ()A.集中力气尽快把我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B.“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途C.“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D.“调整、巩固、充溢、提高”的八字方针【解析】选A。中共八大提出当前国内的主要冲突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须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意人民须要的状况之间的冲突,所以要解决这一主要冲突就须要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文化,故选A。“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途、“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违反了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和指导思想,解除B、C;八字方针是1960年提出的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解除D。【补偿训练】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冲突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A.借鉴苏联的阅历教训B.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基本歼灭的客观实际C.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冲突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气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解析】选B。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冲突的论断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冲突,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须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意人民须要的冲突。这种论断是基于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被基本歼灭的史实作出的,故选B。借鉴苏联的阅历教训属于客观缘由,而主要冲突的提出是基于我国国情的推断,解除A。C、D属于正确相识和解决主要冲突的方法,与材料强调的缘由不符,解除。2.1972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635亿元,比1971年增长4.5%。1973年国民经济各项主要指标超额完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大革命”并没有冲击经济的发展B.这与周恩来复原调整国民经济有关C.“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保持快速增长D.这是邓小平推行全面整顿的结果【解析】选B。题干材料反映了1972年和1973年经济增长状况。当时在毛泽东支持下,周恩来复原调整国民经济,故选B。“文化大革命”冲击了经济的发展,A错误。“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遭到严峻破坏,C错误。邓小平推行全面整顿是在1975年,D错误。【深化点拨】“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严峻的破坏,使中国丢失了一次珍贵的发展机遇。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和人民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使国民经济有所复原。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华蜜,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究时期,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县委书记是 ()A.王进喜 B.邓稼先C.焦裕禄 D.雷锋【解析】选C。依据所学可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究时期,涌现了很多英雄人物,如“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补偿训练】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等模范人物。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B.和平民主,反对独裁C.改革开放,与时俱进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解析】选A。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故选A。B、C、D与当时的时代精神不符。4.新中国“打破封锁的努力迎来了确定性转折”,这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起先正常化外交的重要象征”。这指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中国复原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解析】选B。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复原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5.20世纪50年头是我国社会经济形态的重大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此进行了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可能高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需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和技术力气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气的必要,而不应当脱离发展的正常比例……要随时留意防止和订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主动而又稳妥地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材料二1958年,中共中心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快速组织起大炼钢铁的大军,几千万人在钢铁生产战线上奋战。全国城镇到处建起小高炉,炉火日夜不熄。为了炼钢,人们……把家里的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选辑》(1)概括材料一中中共八大的主要经济主见。(7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务?这一活动给处于转型时期的经济建设带来哪些不利影响?(7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留意防止和订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主动而又稳妥地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的信息归纳回答即可。第(2)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二“大炼钢铁”可知是“大跃进”运动;其次问依据“大跃进”时期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角度回答。答案:(1)防止和订正右倾保守或“左”倾冒险倾向,坚持实事求是,主动稳妥和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或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2)“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产品质量不高,奢侈资源;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备选习题】报纸的新闻报道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人民日报》刊登的内容说明 ()A.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已经起步B.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已经发生根本性变革C.国家和人民面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峻的经济困难D.党在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了严峻失误【解析】选D。据题干信息“全国各地高产丰产的报道”“关于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等可知,该时期进行“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党在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了严峻失误,故选D。“一五”安排的实施标记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起先起步,与图示信息不符,解除A。人民公社化之下的土地制度仍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村生产关系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解除B。1959-1961年,由于探究失误,加之当时的自然灾难等,我国经验了连续三年的严峻经济困难时期,解除C。【深化点拨】精确相识“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两者都是“左”倾错误的体现。(1)“大跃进”运动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2)“大跃进”运动错在片面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错在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等级性考试】(选择题4分,非选择题16分,共20分)6.下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气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变更【解析】选B。漫画内容反映的是奶奶和阿姨的尺子,一个做新衣,属于手工业生产,一个做测量,二者综合,无法体现“工业化为中心”,故A错;二者都是女性,都为建设国家做出了贡献,因此B正确;人民公社化是1958年兴起的,故C错;当时的安排经济体制,集中主要力气发展城市重工业,且城乡差别至今也没有根本变更,故D错误。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抗日斗争时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重大变更。1942年1月1日,中国作为四个领衔签字国之一,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在罗斯福的坚持下,确定单独开拓“中国战区”(包括中、越、泰等国和缅甸北部),由蒋介石出任新成立的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的最高统帅。1943年,《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中国的领土完整得到了庄重的国际保证。1943年,——摘编自聂俊华《论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变更及其局限》材料二20世纪60年头末70年头初,依据新的世界发展趋势,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对中国的外交产生了重大影响,制定了团结第三世界,联合其次世界,反对两霸的方针。当时苏联被视为中国平安的最大威逼。为抵制苏联,防止苏美联合反华,中国政府作出了缓和中美关系的战略决策,从而使中国外交快速摆脱了“文化大革命”前期的被动局面,70年头初中国外交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国际影响快速提高。——摘编自张文伟、黎刚《论20世纪中国国际地位演化的四个阶段》(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抗日斗争时期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并分析其缘由。(10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列举20世纪70年头初中国外交出现崭新局面的主要史实。(6分)【解析】第(1)题据“中国作为四个领衔签字国之一,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在罗斯福的坚持下,确定单独开拓‘中国战区’”“中国的领土完整得到了庄重的国际保证。……从法理上结束了美、英百年来在中国享有的领事裁判权和其他特权,一个世纪以来作为中国对外关系基础的不同等条约体系最终崩溃”可知抗日斗争时期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主要表现在成立单独的“中国战区”,中国收回被占据土,中国的不同等条约体系崩溃。出现这种变更的缘由主要是中国主动开展外交,争取国际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由此带来了美、苏、英等大国对中国看法的变更。第(2)题据“中国政府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