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
CCSB16
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2906—2023
高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2023-12-04发布2024-03-04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4/T2906—2023
高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防控对象、防控技术、防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高粱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24689.2植物保护机械杀虫灯
GB/T24689.4植物保护机械诱虫板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1135植保机械安全认证通用要求
NY/T3213植保无人飞机质量技术评价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理化诱控
利用昆虫的趋化性、趋光性、趋色性等特性,采用昆虫信息素、杀虫灯、诱虫板等诱杀农作物害虫。
4防控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措施,科学
合理开展化学防治,有效降低病虫害的为害损失。
5防控对象
5.1主要虫害
高粱蚜虫、玉米螟、棉铃虫、黏虫、蛴螬、金针虫等。
5.2主要病害
丝黑穗病、顶腐病、纹枯病、穗腐病等。
1
DB14/T2906—2023
6防控技术
6.1选用优良品种
结合自然生态条件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因地制宜选用抗病、抗虫、抗逆性强的高粱品种,种子质量
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
6.2农业防治
6.2.1合理轮作
高粱不宜重茬,宜实行2年~3年的轮作模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6.2.2翻整田地
春耕、秋翻精细整地,深耕晒垡,减少田间病虫源基数和初侵染源,并结合整地增施底肥,培育壮
苗,增强植株抗逆性。
6.2.3适期播种
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播前摊开晾晒2d~3d,并依据品种生育期与当地气候情况适期播种,确
保苗齐、苗全、苗壮。
6.2.4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田边地头杂草、田间病虫株,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焚烧,破坏病虫害滋生环境,适期开展中
耕除草,并做好肥水管理。
6.3理化诱控
6.3.1杀虫灯诱杀
6.3.1.15月中旬至8月中旬,在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金龟子、叩头甲等地下害虫和玉米螟、
棉铃虫、黏虫等鳞翅目害虫。
6.3.1.2每30000m2~40000m2布灯一盏,灯间距100m,杀虫灯接虫口处距离地面高度为1.8m~
2.0m。
6.3.1.3开灯时间为晚20:00至次日凌晨6:00。
6.3.1.4关灯后用毛刷将灯上的虫垢打扫干净,每7d彻底清理一次灯箱,擦灯管一次。
6.3.1.5每日上午收集袋内虫体,诱杀的害虫彻底杀死后再深埋。
6.3.1.6选用的频振式杀虫灯,应符合GB/T24689.2的规定。
6.3.2色板诱杀
6.3.2.1从6月中下旬开始,在田间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
6.3.2.2黄板大小为20cm×30cm,每667m2悬挂20块~30块,黄板之间间隔10m,悬挂高度
为黄板底部高出高粱顶部10cm。
6.3.2.3根据诱虫量及黄板粘性情况:
——及时更换黄板;
——随着高粱植株的生长,及时调节黄板的悬挂高度;
2
DB14/T2906—2023
——对更换下的黄板要集中深埋或烧毁。
选用的诱虫板,应符合GB/T24689.4的规定。
6.3.3性诱剂诱杀
从5月下旬开始,悬挂黏虫、玉米螟等害虫性诱剂,每667m2布设3个~5个,诱捕器间隔15m~
20m,诱捕器悬挂高度为诱芯高出作物顶部15cm为宜,并随高粱生长及时调整诱捕器的高度。定期清
除诱集的害虫,并及时更换诱芯。
6.4生物防治
6.4.1天敌利用
当田间天敌与蚜虫比例小于1:120时,释放七星瓢虫或异色瓢虫。
——每667m2设置释放点5个~10个,释放点之间间隔10m~15m,每点释放瓢虫100头~
200头,亩释放500头~1000头;
——如以卵卡形式释放瓢虫,要提前7d释放,并适当增加释放虫量的20%~30%,隔7d~
10d,再释放一次。
6.4.2生物农药防治
每667m2喷施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250g~300g,或0.3%印楝素乳油80mL~
100mL,或0.5%苦参碱水剂30mL~50mL,防治玉米螟、棉铃虫、蚜虫等。为害症状及农药使用方
法见附录A和附录B。
6.5化学防治
6.5.1药剂拌种
6.5.1.1每100kg种子使用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750mL~990mL,进行拌种,防治蛴螬、
金针虫、蚜虫等。
6.5.1.2每100kg种子使用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100mL~150mL,或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
300mL~500mL,进行拌种,防治高粱丝黑穗病。
6.5.1.3农药使用遵守GB/T8321和NY/T1276的规定。
6.5.1.4为害症状及农药使用方法见附录A和附录B。
6.5.2病虫防治
6.5.2.1喷雾防治顶腐病、纹枯病、穗腐病等,用如下方法:
——每667m2使用25%嘧菌酯悬浮剂15mL~20mL;
——或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g~8g;
——或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4g~6g。
6.5.2.2在高粱蚜虫发生高峰期,每667m2使用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mL~12mL,或25%
吡蚜酮悬浮剂15mL~20mL喷雾防治。
6.5.2.3为害症状及农药使用方法见附录A和附录B。
6.5.3施药器械
3
DB14/T2906—2023
综合考虑防治对象、生长情况、防治规模等情况,小面积防治可选择静电喷雾器、电动喷杆喷雾器
等,大面积防治可选择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选用的施药器械要符合NY/T1135和NY/T3213
的规定。
7防控档案
记录施药地点、施药时间、施药人员、作物生育期、防控对象、药剂品种、用药量、对水量、施药
器械、施药面积、天气情况等,并保存2年以上。高粱病虫害防控档案参照附录C。
4
DB14/T2906—2023
A
A
附录A
(资料性)
高粱主要病虫害及为害症状
高粱主要病虫害及为害症状见表A.1。
表A.1高粱主要病虫害及为害症状
病虫名称为害症状
高粱蚜虫发生初期多在下部分叶片为害,刺吸组织汁液,逐渐向植株上部叶片扩散,并分泌大
高粱蚜虫量蜜露,滴落在下部叶面和茎上,油光发亮,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及正常生长,造成叶色变红、秃脖、
瞎尖穗小粒少,影响作物生长。
玉米螟幼虫爬入心叶内,取食心叶叶肉,留下白色薄膜状表皮,呈花叶状;二、三龄幼虫在心
玉米螟叶内为害,心叶展开后,出现整齐的排孔;四龄后陆续蛀入茎秆中继续为害。蛀孔口常堆有大量粪
屑,茎秆遇风易从蛀孔处折断。
幼虫取食叶片成孔洞或缺刻状,有时咬断心叶,造成枯心。叶上虫孔和玉米螟为害状相似,但
棉铃虫
孔粗大,边缘不整齐,常见粒状粪便。
低龄幼虫食量小,仅啃食叶肉,留下表皮,被害叶片呈白色斑点或半透明的白色条斑;三、四
黏虫
龄幼虫可将叶片咬成缺刻;五龄后进入爆食阶段,常把叶片全部吃光,留下光秆。
蛴螬取食高粱种子或幼苗根茎,导致地上部分萎蔫死亡或植株生长缓慢,发育不良。
取食种子、嫩芽,可钻蛀在根茎内取食,有褐色蛀孔,被害株的主根很少被咬断,被害部位不
金针虫
整齐。
主要发生在高粱穗部,发病初期病穗下部膨大,剥开后可见白色棒状物,即乌米。苞叶里的乌
丝黑穗病米初期小,指状,逐渐长大,后中部膨大为圆柱状,使整个穗部变成黑粉,膜破裂后,散出大量的
黑粉,同时露出散乱的丝状物。
苗期、成株顶部叶片染病表现失绿、畸形、皱褶或扭曲,边缘出现许多横向刀切状缺刻,有的
顶腐病沿主脉一侧或两侧的叶组织呈刀削状。病叶上生褐色斑点,严重的顶部4~5片叶的叶尖或整个叶
片枯烂;后期叶片短小或残存基部部分组织,呈撕裂状。
病株基部1~2节叶鞘和叶片上初生水浸状灰绿色病斑,后变为椭圆形、不规则形大斑,边缘
纹枯病
紫褐色、红褐色,中部灰白色、黄褐色,数个病斑汇合后形成云纹状斑块。
穗腐病菌可浸染穗子的各部位,有的浸染穗轴和小穗梗,影响子粒灌浆;有的从小穗顶部浸染
穗腐病颖片、子粒等;有的病原菌仅浸染果皮(种皮),有的胚乳、胚也被浸染,甚至腐烂变质;在潮湿
条件下,穗上生出不同颜色和形态的霉状物。
5
DB14/T2906—2023
B
B
附录B
(资料性)
高粱主要病虫害防控药剂推荐表
高粱主要病虫害防控药剂推荐表见表B.1。
表B.1高粱主要病虫害防控药剂推荐表
类别防治对象施药方式推荐药剂及用药方法
每100kg种子使用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750mL~990mL,
种子包衣
均匀拌种。
每667m2使用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mL~12mL,安全
喷雾
高粱蚜虫间隔期为14天,每季最多施药1次。
每667m2使用25%吡蚜酮悬浮剂15mL~20mL,安全间隔期为
喷雾
地上害虫21天,每季最多施药2次。
喷雾每667m2使用0.5%苦参碱水剂30mL~50mL。
每667m2喷施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250g~300
喷雾
玉米螟、棉铃虫、g,或0.3%印楝素乳油80mL~100mL。
黏虫每667m2使用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1mL~13mL,安全
喷雾
间隔期为14天,每季最多施药1次。
每100kg种子使用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750mL~990mL,
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种子包衣
均匀拌种。
每100kg种子使用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100mL~150mL,或
丝黑穗病种子包衣
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300mL~500mL,均匀拌种。
每667m2使用25%嘧菌酯悬浮剂15mL~20mL,安全间隔期为
顶腐病喷雾
28天,每季最多施药3次。
主要病害
每667m2使用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4g~6g,安全间隔期为
纹枯病喷雾
14天,每季最多施药1次。
每667m2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g~8g,全间隔期为21
穗腐病喷雾
天,每季最多施药2次。
6
DB14/T2906—20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区域医疗救治合同
- 土地临时占用合同书
- 药品供应链合作协议合同模板
- 战略合并合同协议书
- 快递企业间互惠合同
- 14 文言文二则 学弈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 度杭州XX楼盘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合作合同
- 环保监测设备供应合同
- 企业合作伙伴保密合同协议
- 9《作息有规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5年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共280题)
- JJF(鄂) 143-2024 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校准规范
- 台州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4
- 父母房产继承协议书范本
- 51个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重点检查事项汇编
- 2024年高二化学教案 选择性必修2(配人教版)第1课时原子结构与性质
- 2024-2030年中国空气阀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相关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小学数学主题活动设计一年级《欢乐购物街》
- 一年级口算天天练1(打印版)
- 高考作文标准方格纸-A4-可直接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