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5狼
(一)(2025•上海松江•统考二模)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小题。
【甲】
狼(节选)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
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
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
后断其股,亦毙之。
【乙】
休宁县有村民张五,以猎为生。张尝逐一母鹿。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母
鹿度不可免,顾旁有浮土,乃引二子下,拥土覆之,而身投于张五网中。值张母出户,遥望见,
遂奔至网所,具以所见告子。即破网出鹿,并二仔亦纵之。张母曰:“人有母子之情,畜亦有
之。吾不忍母死仔孤,故破网纵仔。”张五闻之,心感动焉。由是焚网,永不复猎。
1.【甲】文选自《》,作者是(人名)O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方欲行()
(2)遂为张五所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画线句。
具以所见告子。
4.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具体描绘了屠户惧狼、御狼、杀狼的过程。
B.【乙】文记叙了张五听取母亲劝告不再打猎的故事。
C.【甲】【乙】两文都以生动的故事反映深刻的主题。
D.【甲】【乙】两文都重在体现人与动物的聪明才智。
5.面对危险,屠户和母鹿都急中生智,具体表现为:;0
6.从屠户的杀狼,到张母的“”,再到张五的“",让我们明白:
(二)(2025•北京•模拟预测)阅读《狼》(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
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
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方欲行”中“方”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千方百计B.来日方长C.四面八方D.品行方正
8.对“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离去,其中一只狗坐在屠户面前。
B.过了一个时辰,一只狼从小路离去,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C.不久,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狗坐在屠户面前。
D.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9.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有富人出猎,偶得二狼子,归而与家犬杂畜。稍①长,亦颇驯,主人竟忘其为狼。一日,
主人昼寝厅堂,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环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佯睡以
俟②"。二狼伺其未之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主人悟,遂杀之而取其革③,曰:“狼子
野心,诚不谬④也!
(选自《狼子野心》)
【注】①稍:渐渐地。②俟,等到。③革,皮。④谬,差错。
(1)上面两则文言短文都写了关于狼的故事,课内选文文主要讲一个屠户智取两狼的故
事,塑造屠户这一人物形象中要运用①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课外文言文写的是富人养两
只小狼险被狼吃后杀狼的故事,从故事中衍牛出一个成语是②。
(2)上面两则文言短文中的狼有什么共同特点?你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三)(2022•江苏淮安•统考二模)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①之人设以醴尊②。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③,
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
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④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⑤大者
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⑥之甘也,遂大爵⑦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
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⑧而就繁⑨,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夫猩猩智矣,恶⑩其为诱
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明•刘元卿《醒世恒言・猩猩嗜酒》)
【注释】①麓(1U):山脚下。②醴(II)尊:醴,甜酒。尊,同“樽”,酒壶。③履:鞋。
④盍(he):何不。⑤差:稍微。⑥唇吻:指的是嘴。⑦爵:古代的一种酒杯。⑧蹈藉:践踏。
⑨就繁(zhi):被拘囚。⑩恶:讨厌、厌恶。
【乙】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
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
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
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清•蒲松龄《狼》)
10.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大麓之人设以醴尊
1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陈之饮器:
②群睨嘻笑:
③而卒不免于死:
④并驱如故: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已而谓其朋曰:“盍尝之?慎无多饮矣!”
②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3.甲文出自《醒世恒言》,你读了之后受到了怎样的警醒?
14.两文中的猩猩与狼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回答。
(四)(2025秋•甘肃酒泉•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
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
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
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
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
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
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聊斋志异•牧竖》,有删改)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同“刨”,兽类用足扒土。③奄奄:气息微弱的
样子。
15.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止有剩骨止:
②顾野有麦场顾:.
③相去数十步去:.
④跑号如前状前: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
17.【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和描写,但【甲】文主要表现
狼的,【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了O
18.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五)(2025秋•湖北武汉•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
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欲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数里。屠
惧,示之以刃,则稍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
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②,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
死状,大骇。逡巡近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
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摘自《聊斋志异》)
【注】①软(xU):忽然。②昧爽:黎明。
1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狼径去径:径直B.意暇甚暇:空闲
C.又从之从:跟从D.狼乃止止:停止
20.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A.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B.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C.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D.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2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详细地描写了屠夫机智与两狼作斗争且战胜狼的经过。
B.甲文表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但终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C.乙文中屠夫把肉挂在树上,狼没有跟着,他就安全回家。
D.甲乙文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只要你敢于与狼搏斗,就会杀死狼。
22.将甲文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六)(2025秋•四川遂宁•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
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
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乙】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
入穴失子,意甚仓皇②。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
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③号如前状。前树
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④僵卧,久之
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节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①牧竖:牧童。②仓皇:惊慌。③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④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2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一样
B.屠自后断其股股:屁股
c.狼闻声四顾顾:看
D.乃舍此趋彼舍:舍弃
24.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谋分捉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博学而笃志
C.其一犬坐于前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
D.以刀劈狼首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2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
B.【乙】文开篇写“谋分捉之”,文中多处从狼的表现,正面来体现“谋”的结果。
C.【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D.【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启示:要用智慧来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26.把下面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七)(2025秋•河南开封•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
之并驱如故。
屠大非,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脐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
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
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
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益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丈人①曰:“是皆不足以执信也②。试再囊③之,我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
信④足先生。先生复缚置囊中,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丈人附耳谓先生日:“有匕首否?”
先生日:“有。”于是出匕。丈人目⑤先生使引匕刺狼。先生曰:“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
负⑥思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忍亦甚矣。”言已大笑,先生亦笑。遂举手助先生操刃
共殖⑦狼,弃道上而去。
(选自马中锡《中山狼传》)
【注】①丈人:对年长男子的尊称。②是皆不足以执信也:你们都口说无凭。③囊:动词,
用口袋装。④信:同“伸”,伸直。⑤目:用目示意。⑥负:背弃,违背。⑦殖(yi):杀死。
27.下面是“去”字的文言词义积累卡。下列词义的选择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词义1:表示行为的
词义2:①,词义3:过去的,
趋向,如“翻来覆
如''一狼径去”如“去冬今春”
去”
布词义4:距,距离,词义5:除去,去掉,
如“②”如“去伪存真”
A.①前往②一■眼看去B.①失去②大江东去
C.①离开②相去无几D.①舍弃②去暑降温
2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9.甲文中的狼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30.甲、乙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两文的前半部分都称呼其为“狼”,却在文末都称
呼其为“禽兽”。这称呼的变化,你是怎样理解的?
(八)(2025秋•湖南永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
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
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选自《聊斋志异》)
【乙】
见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①,似甚恨怒,然遥望不敢前。蛇果腹②,蜿蜒
入穴;方将过半,鼠奔来,力嚼其尾。蛇怒,退身出。鼠故③便捷,须然④遁去。蛇追不及而
返。及入穴,鼠又来,嚼如前状。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蛇出,吐死鼠于地上。鼠
来嗅之,啾啾如悼息⑤,衔之而去。友人张历友为作《义鼠行》。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注释:①瞪目如椒:眼睛睁大,像花椒的果实。②果腹:满腹,即吃饱的意思。
③故:同“固”,本来。④软然:忽然。⑤啾啾如悼息:叫声凄厉好像在悼念哭泣。
3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
(1)其一犬坐于前
(2)屠暴起
(3)方将过半
(4)衔之而去
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
33.请自选角度,给【乙】文画波浪线句“其一瞪目如椒,似甚恨怒”作批注。
34.【乙】文中的张历友是蒲松龄的诗友,曾为此事作《义鼠行》一诗,诗云:“此鼠义
且黠,捐躯在所轻。”这里的“黠”与【甲】文中“狼亦黠矣”的“黠”意义相同吗?请结合甲、乙两
文内容,说说理由。
(九)(2025秋•湖南长沙•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
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居乃奔倚其下,弛担持
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
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只露尻尾。屠自
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故。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善之变诈几何战?止增笑耳。
(《聊斋志异》)
【乙】
熊与坎中人
有人入山射鹿,息堕一坎内,见熊子数头。须臾,有大熊入,以为必害已。良久,大熊出
果分与诸子。末后作一份与此人。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每旦,熊母觅食还,辄分果
与之,此人赖以支命。后熊子稍大,其母一一负而出。子既出尽,此人自分(f6n)必死坎中,
而熊母复还,入坐人边。人解其意,便抱熊足,熊即跃出,遂不得死。呜呼,人言禽兽无义,
然顾此熊,安得言无情哉。
(根据《搜神后记》编写)
35.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担中肉尽”和乙文中的“子既出尽''中"尽''含义是不一样的。
B.成语“三顾茅庐”中的“顾”是“拜访”的意思,乙文中“然顾此熊”的“顾”也是相同的意思。
C.甲文中的“而两貌之并驱如故”和乙文中的“辄分果与之”的“之”的含义与用法是不同的。
D.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时间的词,如“久之”“良久”“须臾”“俄而”,它们都表示时间非常短。
36.下面句子明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B.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
C.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D.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
3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人解其意,使抱熊足,熊即跃出,遂不得死。
38.人与动物的故事,有的旨在突出人的力量,有的反衬人的渺小,有的在人与动物的对
比中揭示人性。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两篇文章的落脚点是否相同。
(十)(2025秋•甘肃•七年级校考期末)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
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
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欲①一狼来,瞰②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
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
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
④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⑤,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
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⑥之,是可笑也。
——蒲松龄《狼》其一
(注释)①软:突然。②瞰:望着。③昧爽:第二天清晨。④逡巡:犹豫地。⑤腭:上腭。
⑥罹:遇到。
3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一狼仍从:
(3)一狼洞其中:
(2)顾野有麦场:
(4)屠小裕焉:
40.下列各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
B.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
C.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
D.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
41.翻译下列的句子。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42.请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甲】【乙】两文中的“笑”有何含义,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十一)(2025秋•辽宁沈阳•七年级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校考期末)阅读选文,完成下面
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
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
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
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
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楣①,兢兢握固,自分②失手,必坠深渊。过者告日:
“毋怖,第③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楣长号④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⑤日:“嘻!早
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⑥,沈⑦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⑧者,视此省哉!
【注释】
①循:栏杆上的横木②自分:料想③第:只管④号,呼号,呼叫⑤哂:嘲笑⑥大道:大道
理。夷:平实。⑦沈:通“沉”。沉溺,拘泥。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⑧矜严:矜持自负。
4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乃自哂日屠乃奔倚其下
B.视此省哉!转视积薪后
C.以刀劈狼首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夫大道甚夷意暇甚
4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沈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45.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盲子不信握循长号久之力惫
46.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甲】文侧重表现狼的贪婪凶残和;突出了屠户勇敢聪明。
针对【乙】文的主人公,请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十二)(2025秋•河北秦皇岛•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
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
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
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
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聊斋志异》)
【乙】
杨天一言:见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①,意似甚恨怒,然遥望不敢前。蛇
果腹②蜿蜒入穴,方将过半,鼠奔来,力嚼其尾。蛇怒,退身出。鼠故③便捷,软然④遁去。蛇
追不及而返。及入穴,鼠又来,嚼如前状。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蛇出,吐死鼠于
地上。鼠来嗅之,啾啾如悼息⑤,衔之而去。友人张历友为作《义鼠行》。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瞪目如椒:小眼瞪得很圆,像花椒的果实。②果腹:饱腹,满腹。③故;本来。④
软(xu)然:快速的样子。⑤悼息:悲伤叹息。
4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弛担持刀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
(3)意似甚恨怒
(4)衔之而去_____
4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文作者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
B.甲文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和乙文中的“如是者/久”的停顿正确。
C.甲文告诉我们对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D.甲文中的“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和乙文中的“衔之而去”两个“之”字的意思和用法是
一样的。
4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
50.[乙]文中的张历友是蒲松龄的诗友,曾为此事作《义鼠行》一诗,诗云:“此鼠义且黠,
捐躯在所轻。”结合乙文,说一说作者对老鼠的情感态度是什么?
专题05狼
(一)(2025•上海松江•统考二模)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小题。
【甲】
狼(节选)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
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
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
后断其股,亦毙之。
【乙】
休宁县有村民张五,以猎为生。张尝逐一母鹿。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母
鹿度不可免,顾旁有浮土,乃引二子下,拥土覆之,而身投于张五网中。值张母出户,遥望见,
遂奔至网所,具以所见告子。即破网出鹿,并二仔亦纵之。张母曰:“人有母子之情,畜亦有
之。吾不忍母死仔孤,故破网纵仔。”张五闻之,心感动焉。由是焚网,永不复猎。
1.【甲】文选自《》,作者是(人名)O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方欲行()(2)遂为张五所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画线句。
具以所见告子。
4.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具体描绘了屠户惧狼、御狼、杀狼的过程。
B.【乙】文记叙了张五听取母亲劝告不再打猎的故事。
C.【甲】【乙】两文都以生动的故事反映深刻的主题。
D.【甲】【乙】两文都重在体现人与动物的聪明才智。
5.面对危险,屠户和母鹿都急中生智,具体表现为:;0
6.从屠户的杀狼,到张母的“”,再到张五的“",让我们明白:
【答案】L聊斋志异蒲松龄2.刚刚(正要、将要)追上,赶
上3.把自己所看到的情况都告诉了儿子。4.D5.屠户背靠积薪,以防前
后夹攻母鹿为避免二子被抓,把它们藏在浮土下。6.破网纵仔;永不复
猎(焚网);面对像狼那样狡猾、贪婪、凶狠的敌人时,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但在面对不对人类产生危害的动物时,我们应多加保护,跟它们和谐共处。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甲】文选自《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
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
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刚想走。方:刚。
(2)句意:于是被张五追赶上。及:追赶上。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具,详细;以,把,告,告诉。
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D.甲文表现的是狼的狡猾,乙文表现的是“天下所有母亲都是伟大的,不仅是人,动物也
是一样的”,选项“都重在体现人与动物的聪明才智”有误。
故选D。
5.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面对危险,甲文中屠户“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
刀”,背靠柴草堆,以防前后夹攻,做好与狼战斗的准备。乙文中母鹿则是“顾旁有浮土,乃引
二子下,拥土覆之,而身投于张五网中”,牺牲自己,换得幼崽的平安。
6.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由乙文“即破网出鹿,并二仔亦纵之”“故破网纵仔”可知,应填“破网出鹿''或"破网
纵仔”。
第二空,由乙文“张五闻之,心感动焉。由是焚网,永不复猎”可知,应填“焚网,永不复
猎”。
第三空,由甲文“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
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可知,面对像狼这样狡猾、贪婪的敌人时,我们不能一味
害怕、退让,而是要勇于斗争。而由乙文“人有母子之情,畜亦有之”可知,面对如鹿这样不对
人类产生危害的动物时,我们要懂得保护,不可伤害它,要与之和谐共存。
【参考译文】
【甲】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户
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
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屠户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户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
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
户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
屠户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
也把狼杀死了。
【乙】休宁县有一个村民叫张五,依靠打猎谋生。张五曾经追赶一只母鹿。母鹿带着两只
鹿仔走,不能迅速逃跑,于是被张五追赶上。母鹿知道自己不可能幸免于难,回头看见旁边有
一个土堆,于是带着鹿仔到土堆下,用土覆盖在小鹿身上,而自己却投向张五的网中。正赶上
张五的母亲出门,远远地看见了这一幕,于是她就跑到布网的地方,把看到的详细情况都告诉
了儿子。她立刻割破了猎网放出母鹿,连同两只小鹿仔也放了。张五的母亲说:“人类有着母
子之情,牲畜也有。我不忍心看到母鹿被杀死而两只鹿仔变成孤儿,所以割破了猎网放了幼
鹿。”张五听到母亲的这番话,心中感动。因此烧毁了猎网,永远不再打猎了。
(二)(2025•北京•模拟预测)阅读《狼》(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
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
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方欲行”中“方”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千方百计B.来日方长C.四面八方D.品行方正
8.对“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离去,其中一只狗坐在屠户面前。
B.过了一个时辰,一只狼从小路离去,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C.不久,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狗坐在屠户面前。
D.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9.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有富人出猎,偶得二狼子,归而与家犬杂畜。稍①长,亦颇驯,主人竟忘其为狼。一日,
主人昼寝厅堂,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环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佯睡以
俟②"。二狼伺其未之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主人悟,遂杀之而取其革③,曰:“狼子
野心,诚不谬④也!
(选自《狼子野心》)
【注】①稍:渐渐地。②俟,等到。③革,皮。④谬,差错。
(1)上面两则文言短文都写了关于狼的故事,课内选文文主要讲一个屠户智取两狼的故
事,塑造屠户这一人物形象中要运用①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课外文言文写的是富人养两
只小狼险被狼吃后杀狼的故事,从故事中衍牛出一个成语是②。
(2)上面两则文言短文中的狼有什么共同特点?你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7.B8.D9.(1)①动作②狼子野心
(2)共同特点:凶残、狡诈。启示:面对凶恶的敌人,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
能取得胜利。
【解析】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例句句意:他刚刚想离开上路。方:正;
A.千方百计:想尽种种办法;用出种种计谋。方:方法;
B.来日方长:将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将来会大有可为或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方:正;
C.四面八方:周围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方:方向;
D.品行方正: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谄媚。方:正直;
故选B。
8.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重点字词:少(shao)时:一会儿;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故选D。
9.(1)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课内选文“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等语句可知,课内选文
运用了动作描写,展现屠夫用“以刀劈狼”的方法,最终杀掉狼的过程。
课外文言选文根据“狼子野心,诚不谬也”可知选文衍生出一个成语是“狼子野心”。狼子野
心:原义是豺狼本有与生俱来的兽性,虽自小训练之,仍难以驯服;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
习性难改。
(2)本题考查道理启示。
两文中狼的共同特点:根据课内选文“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
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只露尻尾”等语句可知,两只狼相互
配合,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地上,将眼睛闭上迷惑屠夫,一只狼在积薪中打洞,体现了狼的
凶残、狡诈的;根据课外选文“二狼伺其未之觉,将啮其喉”可知,狼想在富人熟睡未发觉时咬
他的喉咙;可见狼是凶残、狡诈的;据此概括即可。
启示:课内选文,面对意想不到的恶狼,屠夫抓住时机,勇敢反击,先砍杀前狼,后“自
后断其股”杀掉第二只狼。启发我们坏人的狡猾手段有很多,所以我们要锻炼出一双慧眼;遇
到像狼一样狡猾的坏人,不能心存幻想,怯懦退缩,我们要像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课外选文,富人引狼入室,狼想在富人熟睡时咬破富人的喉咙,体现了狼子野心;启示我们:
本性难移,对于坏人要有所防范。
【参考译文】
狼子野心:有个富人出去打猎,偶然得到了两只小狼仔,(将它们)带回与家犬混在一起
圈养。(两只狼)渐渐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就忘了它们是狼。一天,主人白天躺在客厅
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愤怒的声音,(他)惊醒起来朝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主人)再
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先前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这两只狼趁
他没有发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主人明白了,就杀了狼并取它们
的皮,说:“狼子野心,这句话一点也没有冤枉它们啊!”
(三)(2022•江苏淮安•统考二模)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①之人设以醴尊②。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③,
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
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④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⑤大者
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⑥之甘也,遂大爵⑦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
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⑧而就繁⑨,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夫猩猩智矣,恶⑩其为诱
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明•刘元卿《醒世恒言・猩猩嗜酒》)
【注释】①麓(lii):山脚下。②醴(II)尊:醴,甜酒。尊,同“樽”,酒壶。③履:鞋。
④盍(h6):何不。⑤差:稍微。⑥唇吻:指的是嘴。⑦爵:古代的一种酒杯。⑧蹈藉:践踏。
⑨就繁(zhi):被拘囚。⑩恶:讨厌、厌恶。
【乙】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
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
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
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清•蒲松龄《狼》)
10.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大麓之人设以醴尊
1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陈之饮器:
②群睨嘻笑:
③而卒不免于死:
④并驱如故: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已而谓其朋曰:“盍尝之?慎无多饮矣!”
②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3.甲文出自《醒世恒言》,你读了之后受到了怎样的警醒?
14.两文中的猩猩与狼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回答。
【答案】10.大麓之人/设/以醴尊11.陈列、放置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
的样子)最终一起12.①过一会儿(不久)有猩猩对同伴说:“为什么不尝一
尝酒呢?小心不要多喝就行了!”
②另一只狼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进去从背后进行攻击。13.猩猩角度:不要贪婪;
人不要得意忘形;人要有自制力;人要正视自身的不足;不要心存侥幸等。麓人的角度:要想
得之,必先与之;抓住别人的弱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14.①贪婪。甲文:猩猩明知麓
人在诱惑自己,却不能克服嗜酒如命,抱着侥幸心理,此为一贪。劝同伴“益尝之?慎无多饮
矣!”“先取小器饮,已而取差大者饮,如是者数四,因“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其醉”。
此为二贪。最后忘乎所以,“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终落得“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繁,
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的下场,此为三贪。乙文: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
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写出了狼
的穷追不舍、贪婪凶残。②聪明。甲文:猩猩作为动物,能知麓人在诱惑自己,又知设者之姓
名与其父母祖先,还告诉它的伙伴说不要多喝酒等。乙文:两只狼协同作战,“少时,一狼径
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日似啻,意暇甚。”以此迷惑屠夫。径去的那一只狼“意将隧入以攻
其后也”。
【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断句。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做简单翻译,理解句子大意,
然后根据基本的古文语法规则进行句读,同时善于利用虚词的作用,如一些句首句末的语气词,
句中的助词等。
句意:山脚下的人摆下装满甜酒的酒壶。“之”是结构助词“的”,修饰“人”,故“大麓之人”
是主语,“设”是谓语,“以”是介词,与“醴尊”构成介宾短语。
故断句为:大麓之人/设/以醴尊。
1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
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摆上喝酒的器具(或酒杯)。陈:陈列,放置。
(2)句意为:在一起挤眉弄眼地嬉笑。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3)句意为:可是最终还免不了一死。卒:最终。
(4)句意为: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并:一起。
12.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
文言文句子翻译要点: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尤其注意一些关键词的特殊用法,如古
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结合上下文,语句通顺,语意、语气不变;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1)已而:不久,一会儿;盍:何不;慎:谨慎,小心。
(2)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挖洞。遂入:从通道进入。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拓展探究。
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是猩猩,故首先根据猩猩所做的事去探究其中的道理。文中猩猩一开
始“知其诱之也”说明猩猩是聪明的,但是由于旁人的撵掇“盍少尝之?慎无多饮矣!”其就经受
不住诱惑,最后“遂大爵而忘其醉”“不免于死”,最后丢了性命,作者总结“贪为之也”,是由贪
婪造成的。故给人的启示有:不可自诩聪明,最后得意忘形。不可贪婪,要有自制力。要正确
认识自己看,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知,不能抱着侥幸心理做事。
从麓人的角度来说也能得到启示,根据文中“大麓之人设以醴尊。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
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可知,麓人对猩猩很了解,且诱饵设置得十分到位,
考虑的也很周全,连相互勾连的草鞋也准备好了。故可得出的启示有:要想得之,必先与之;
抓住别人的弱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4.本题考查对写作对象形象特点的概括。
①贪婪。【甲】文:猩猩“知其诱之也”,明知麓人在诱惑自己,却不能克服嗜酒如命,抱
着侥幸心理,劝同伴“益尝之?慎无多饮矣!”,此为一贪。后“先取小器饮,已而取差大者饮,
如是者数四,因“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其醉”,和着喝着并没有做到浅尝辄止,反而
继续喝,此为二贪。最后忘乎所以,“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终落得“麓人追之,相蹈
藉而就繁,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的下场,此为三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重金属冶金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外国戏剧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卷
- 黑龙江职业学院《劳动定额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 九江学院《文具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海师范大学《汽车电子电气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烟台理工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作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就业与创业教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桂林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生物质能源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QES三体系内审检查表 含审核记录
- 信息论与编码 自学报告
- 二年级乘除法口诀专项练习1000题-推荐
- 贷款项目资金平衡表
- 唯美动画生日快乐电子相册视频动态PPT模板
- 设计文件签收表(一)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 公务员入职登记表
- 临水临电计算公式案例
- 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全部教案(共7节)
- PEP人教版小学英语单词四年级上册卡片(可直接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