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项复习: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清单)解析版_第1页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清单)解析版_第2页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清单)解析版_第3页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清单)解析版_第4页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清单)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考点导航

考点0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考点0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考点03变化与性质的判断考点04常用仪器的识别和使用

考点05化学试剂的取用考点06物质的加热

考点07仪器装置的连接考点08坡璃仪器的洗涤

考点09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考点清单

■考点0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判断依据)

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位置发生变化,可

常伴随现象

体、产生沉淀等现象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

举例①燃气燃烧②铁锅生锈①衣服晾干②屏幕破碎

③粮食酿酒④食物变质③水沸腾④汽油挥发

①在物理变化中,丕发生化学变化;

联系②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熔化是物理变化,

石蜡燃烧是化学变化)

【特别提醒】

1.化学变化一定:①有新物质生成;②有能量的变化;③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不一定有: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

3.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由燃烧引起的爆炸是化学变化,仅仅是压力增大引起的爆炸是物理变化。

如火药爆炸、烟花爆竹爆炸是化学变化,锅炉爆炸、车胎爆炸、气球爆炸均是物理变化;

4.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又放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5.产生沉淀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海水晒盐是物理变化;

6.颜色改变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氧气由无色气体变成蓝色液体是物理变化。

7.放出气体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烧开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逸出。

■考点0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判断依据(1)直接由感官感知的(眼睛看、鼻子闻、耳

朵听、手触摸掂量等):颜色、气味等

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2)用仪器测量的:如硬度、密度等

(3)根据实验数据记录的:如熔点、沸点等

颜色、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根据物质的化学变化判断其化学性质,如可

性质内容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活性炭的吸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

附性、浓硫酸的吸水性等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

举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反应变浑浊;木炭

溶于水能还原氧化铜

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特别提醒】

1.有些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硬度、密度等。

2.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一定是物理性质。

■考点03变化与性质的判断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

区别描述的是正在发生或己经发生的过程。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属性。

联系性质是变化的内因,变化是性质的具体表现;性质决定变化。

语言表述常用词(1)有表示现在进行时或过去完成时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词语。如:能、可以、

等表示时态的词语,如:“在”、“了”、易、会、虫、不能、不可以、不易、不会等,

“已经”等。或者有“是……”、"具有……”等说法。

(2)表示过程的词语,如:挥发、燃

烧等。

变化、性质和用体现决定

途的关系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

■考点04常用仪器的识别和使用

分类名称图示

]

反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应试管蒸发皿燃攵赢

能间接受热的

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加陶土网)0A66

烧杯锥形瓶烧瓶

广口瓶(装固体)、细口瓶(装液体)

存放仪器

滴瓶(装少量液体)、集气瓶(装气体)击000

滴瓶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

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

计量仪器

量筒:量液体体积1

青筒托盘天平

药匙:取粉末或小颗状固体

取用仪器镇子:取块状或较大颗粒固体1/1

胶头滴管:取用少量液体药品镒子药匙胶头滴管

漏斗:用作加液器和制作过滤器

长颈漏斗:添加液体试剂,下端伸入液面以

添加液体仪器

TI1f

分液漏斗:可控制加液体的速度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加热仪器酒精灯可

酒精灯

夹持仪器铁架台、试管夹、地蜗钳

上11

铁架台试管夹用堪钳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温度计、滴瓶、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

白瓷点滴板、三脚架、试管架、试管刷、玻

其他仪器

璃棒、水槽、陶土网等1

点滴板三脚架试管架试管刷

玻璃棒水槽陶土网

■考点05化学试剂的取用

具体操作注意事项

取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试剂,不要将鼻孔凑到瓶口闻试剂气味,不品尝任何试剂的味道;

节约原则严格按量取用。如无用量说明,则液体为「2ml,固体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余原则实验剩余的试剂不能放回原瓶,更不能随意丢弃或者带出实验室,要放回指定容器。

固仪器:纸槽、药匙

粉末避免药品沾在试管口和试管壁上

体操作:一斜二送三直立

试块状固体、仪器:镣子

以免打破容器

剂金属颗粒操作:一横二放三慢竖

称量固体仪器:托盘天平称量易潮解或具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

用玻璃器皿里称量。

试剂操作: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

的纸左;左盘药品右盘祛码。物祛位置相反,则用祛码减去游码。

大量液体:瓶塞倒放,以免污染瓶塞和药品;

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口挨口、缓慢

标签向着手心,以免瓶口残液腐蚀了标

液彳顷侄倒去倒、靠一靠、放原处;

签。

先排空再吸液;取液后的滴管不要平放

少量液体:或倒置;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竖直

一悬二垂三滴

剂滴加法悬空于容器口的正上方;用过后立即洗

取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用定量液体:量筒平放,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俯视读数比真实值大,仰视读数比真实

量取法保持水平值小。(谐音“羊小虎大”)

■考点06物质的加热

给液体加热给固体加热

图7

示f8B来

①用干抹布擦干试管的外壁①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②管里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②先预热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③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从管底套上和取下③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

⑷先预热后固定加热容器炸裂;

-iV.

⑤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他人④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幻遒,以

⑥试管与桌面成45。角免容器破裂。

⑦热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⑤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

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考点07仪器装置的连接

分类图示注意事项

左手拿橡胶塞,右手拿玻璃管(靠近要插入塞子的一端),

玻璃管与橡胶塞小先用水湿润要插入的一端,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橡胶

的左手拿胶皮管,右手拿玻璃管,先用水湿润玻璃管口,

玻璃管与胶皮管

连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胶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

容器与橡胶塞

不可把容器放在桌面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装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一段时间

简易装置:

置£1后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

升温法

气却S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能耐苒©j-If二关闭弹簧夹;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使漏斗中液面高于

性一:二土士二七二

带长颈漏斗的装置:二.1二二b二二

二二於燮容器中液面;一段时间后,液面高度不变,即形成稳定

液面差法

的液面差,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特别提醒】

1.连接仪器,关键掌握两个字“润、转”,即玻璃管口要用水润湿减小阻力,玻璃管或橡皮塞应转动插入。

2.仪器组装的顺序是:从左到右,由下而上。

3.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时,一定要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再握住试管,切记步骤不能反,否则导管口会看

不到气泡。

4.带长颈漏斗的装置气密性检查时,一定要先关紧弹簧夹,若不关紧会漏气。

■考点08坡璃仪器的洗涤

1.洗涤方法:先将试管内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中,再注入试管容积的1/2的水,振荡后把水倒掉,这样连洗

几次。

2.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

以防试管损坏。

3.仪器洗净的标准: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4.仪器洗净后,不能乱放,试管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玻璃棒和滴管要放在干净的烧杯中。

5.特殊情况:若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若玻璃仪器中附有

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考点09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科学探究的步骤:

提出科学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分析或结论实验图示

点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亘色、固态、圆柱状,

石蜡密度比水小,质

燃闻一闻气味;用小刀切下一块略有气味。切下的石蜡

,、,.软,难溶于水

刖石蜡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H

石蜡从烛芯向四周逐渐石蜡的熔点较低,外焰

内焰

现观察火焰附近石蜡的火柴梗善J加心

熔化;火焰分三层,处(47~64℃)

象状态变化,观察火焰

层最亮,内层最暗。火焰从外到里分别为

燃外焰、内焰、焰心

烧①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石蜡燃烧有水生成

时罩在火焰上方

物②取一个用澄清石灰

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石蜡燃烧有二氧化碳

检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

浑浊生成

验在火焰上方

熄①熄灭蜡烛有白烟产生

灭白烟具有可燃性

后②用燃着的火柴去点蜡烛刚蜡烛重新燃烧

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喈烛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苫虬二氧化碳+水

【特别提醒】“烟”和“雾”的区别

(1)“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产生的现象,“雾”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产生的现象,蜡烛燃烧

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形成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的。

(2)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它是由石蜡蒸气遇冷形成的。

(3)描述时不可将实验结论当作实验现象来描述,即描述实验现象时切不可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例如:“蜡烛燃烧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这是描

述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而“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则是实验结论。

考点演练

1.(23-24九年级上•湖南长沙•期末)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风力发电C.燃料燃烧D.海水晒盐

【答案】C

【详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燃料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22-23九年级上•广东江门•期中)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到物理

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B

【详解】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燃烧和草木生长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吐丝,蜡烛燃烧,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不符

合题意。

故选Bo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液体物质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液体的沸点是随着大气压强的变化而变化的

C.化学反应发生的同时都伴随着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答案】C

【详解】A、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正确;

B、液体物质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液体的沸点是随着大气压强的变化而变化的,正确;

C、化学反应发生的同时常常伴随着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发光放热等现象,但并不是都伴随,

错误;

D、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不同物质性质不同,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

化,正确;

故选C。

4.(23-24九年级上•山西吕梁•期末)山西有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例中,主要与

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的一项是

敲大鼓

【答案】D

【详解】A、踩高跷,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雕木龙,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敲大鼓,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祭祖先,包含物质的燃烧,需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o

5.下列关于实验中操作先后顺序的说法错误

A.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时,先挤捏胶帽赶出空气,后伸入液体中吸取

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在放试剂的部位加热

C.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入试剂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捂试管外壁,后将导管伸入水中

【答案】D

【详解】A、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的时候,为了避免向试剂中挤入空气,所以要先捏住胶帽,后伸入

液体中,选项正确;

B、加热药品时要先预热,防止受热不均导致试管炸裂,选项正确;

C、实验时为了避免误差,要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选项正确;

D、查装置气密性时,应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后用手紧捂试管外壁,选项错误;

故选D。

6.做实验时,你是否留心观察过石灰石应保存在下列哪种仪器中

【答案】A

【详解】A、广口瓶保存固体药品,取用方便,故A正确;

B、细口瓶保存液体药品,便于倾倒,故B错误;

C、烧杯不用于保存药品,烧杯用于溶解、加热等,故C错误;

D、集气瓶用于收集气体或储存气体使用,故D错误;

故选:Ao

7.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A.取用粉末状试剂一一药匙B.少量试剂的反应一一试管

C.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一一胶头滴管D.盛放液体试剂一一广口瓶

【答案】D

【详解】A、取用粉末状试剂用药匙,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试管可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胶头滴管可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试剂,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试剂,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23-24九年级上•安徽安庆•期末)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答案】C

【详解】A、连接仪器时,不能将试管放在桌面上,用力塞上橡胶塞,否则会使试管破裂,该选项不符合

题意;

B、倾倒液体时,标签应向手心,否则流出的液体可能会腐蚀标签,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用量筒量取液体俯视读数时,会使读数偏大,该选项符合题意;

D、有些药品有毒,若直接闻,可能会中毒,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23-24九年级上•辽宁丹东•期末)同学们在实验室做实验时,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用剩的药品装回原瓶B.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一定要熄灭酒精灯

C.实验后的废液倒入水池下水道D.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自来水冲洗

【答案】B

【详解】A、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到指定的容器中,防止污染,故A错误;

B、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一定要熄灭酒精灯,防止引起火灾,故B正确;

C、实验完成后,废液倒入水池下水道,可能会腐蚀管道,故C错误;

D、为防止试管炸裂,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故D错误。

故选:Bo

10.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用蜡烛(主要成分为石蜡)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

分析错误的是

导管

q।•子火焰

4母火焰

J-蜡烛

A.母火焰的外焰部分石蜡燃烧充分,无石蜡蒸气

B.若导管太长,石蜡蒸气易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

C.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D.实验现象说明石蜡的沸点较低,受热易变成气态

【答案】C

【详解】A、母火焰外焰部分与空气接触,氧气充足,燃烧充分,无石蜡蒸气,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气管不能太长,如果导气管太长,由于温度的降低,石蜡蒸气会在导管中冷凝,

不能从导气管的末端导出,实验不成功,不符合题意;

C、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中心部分,氧气不足,石蜡燃烧不充分,存在石

蜡蒸气,不是该处氧气充足,符合题意;

D、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气,故该现象说明石蜡的沸点较低,受热易变成气态,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11.(23-24九年级上•湖北随州•期末)小明在实验室里用高锌酸钾制取氧气,下面是他实验过程中的一些

操作,其中有错误的是的

【答案】A

【详解】A、连接仪器时,试管底部不能直接接触桌面,防止试管破损,该项错误;

B、要用火柴点燃酒精灯,该项正确;

C、如图检查气密性时,应将导管伸入水中,酒精灯加热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该项正确;

D、取用粉末状药品时,用纸槽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该项正确。

故选Ao

12.下列不能用来判断蜡烛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的是

A.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

B.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

C.在火焰上放置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

D.用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B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说明有新物质碳生成,

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变化时发光发热,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如电灯发热发光,故选项正确;

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水珠出现,水是新物质,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

故选项错误;

D、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二氧化碳,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

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o

13.仅用下列装置,不能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是()

【答案】C

【详解】A、密闭体系中,加热空气从而产生压强差,进行装置气密性检验。故A正确;

B、弹簧夹右侧夹紧橡胶管,形成密闭体系。长颈漏斗下端与液面形成液封。若装置气密性良好,长颈漏

斗中的水不会下降。故B正确;

C、C中不是密闭体系。所以无论装置是否气密性良好,长管下端管口处都会出现气泡。故C错误;

D、长颈漏斗下端与液面形成液封,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向外拉活塞,会抽出锥形瓶中的气体,从而形成

压强差,从而使长颈漏斗下端产生气泡。故D正确。

故选C。

14.(24-25九年级上,湖北宜昌•期末)下图是实验室常用仪器,利用这些仪器可完成多个实验,请据图回

答问题。

⑴加热液体:需要用到的仪器D的名称是;

⑵过滤液体:除玻璃棒外,还需选择仪器G、H和(填字母序号);

⑶制取气体: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组装制取并收集氢气的装置,需从上述仪器中

选择(填字母序号)。

(4)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o

【答案】⑴酒精灯

(2)F

(3)Zn+H2SO4=ZnSO4+H2TABEH

(4)CO2+Ca(OH)2=CaCO34-+H2O

【详解】(])加热液体:需要用到的仪器D的名称是酒精灯。

(2)过滤液体:除玻璃棒外,还霄选择仪器G烧杯、H铁架台和F(漏斗);

(3)实验室利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同时生成硫酸锌,化学方程式是Zn+H2sO,uZnSO'+HzT;

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组装发生装置可选择ABEH;

(4)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其原理是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15.(23-24九年级上•重庆巴南•期末)下图是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几个常见实验,请回忆你曾经做过试

验的现象和要求并回答问题。

⑴实验1中试管内液体过多,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2)实验2中最先炭化的是(填字母)点。

⑶实验3中,该操作中还缺少的仪器是

⑷通过实验4可得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和,已知白磷的化学式为P4,写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为。

【答案】⑴三分之一

(2)c

⑶玻璃棒

(4)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P4+5O2^^2^O5

【详解】(1)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2)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故最先炭化的是c;

(3)过滤所需的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故还缺少玻璃棒;

(4)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而热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和氧气接触;白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反

占燃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4+5O2-2P2O5O

16.(23-24九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小亮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请你参与并填写下列空格:取一支蜡烛,观察到它是白色固体,有轻微气味。

(1)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可观察到石蜡固体不减少,由此得出的结论是o

⑵点燃一支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

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由此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o

⑶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假设]

①白烟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②白烟是燃烧生成的水蒸气

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探究]

I.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