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变化》专项检测卷-附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B/3C/wKhkGWeot4GATDeYAAHiCste2xs015.jpg)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变化》专项检测卷-附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B/3C/wKhkGWeot4GATDeYAAHiCste2xs0152.jpg)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变化》专项检测卷-附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B/3C/wKhkGWeot4GATDeYAAHiCste2xs0153.jpg)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变化》专项检测卷-附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B/3C/wKhkGWeot4GATDeYAAHiCste2xs0154.jpg)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变化》专项检测卷-附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B/3C/wKhkGWeot4GATDeYAAHiCste2xs01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变化》专项检测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是5m/s B.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C.健康人的腋下温度约为37℃ D.头发丝的直径1cm2.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cm、宽为18.4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A.1mm B.1cm C.1dm D.1m3.一辆小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它的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2m/s,在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m/s,则这辆小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A.3m/s B.3.3m/s C.6m/s D.2.7m/s4.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5.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1:4,运动路程之比为3:1,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A.3:4 B.4:3 C.12:1 D.1:127.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8.“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9.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联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 B.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
C.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 D.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10.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10℃;用它测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90℃。若用它来测得温水的温度为70℃。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
)A.55℃ B.50℃ C.80℃ D.75℃二、多选题:11.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A.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B.钓鱼时要保持安静
C.我们能听到波浪排击礁石的声音 D.水中的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一定会沸腾 B.熔化过程要吸热,温度一定会升高
C.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D.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液体表面和内部进行13.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D.8s时甲、乙两同学的速度相等三、填空题:14.小红在假期和父母一起去泰山旅游,小红坐在观光缆车上时,感觉周围的景物在向后运动,这是选______为参照物。小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她乘坐的火车为参照物,她是______的。15.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种,在①冰、②石蜡、③松香、④铁、⑤海波、⑥沥青这些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有______。(填序号)它们的根本区别是______。16.静静的雪山,高耸巍峨,但它可能会因为人的一个“喷嚏”而引发雪崩,这说明声源的______传递到了积雪,促使摇摇欲坠的积雪垮塌,同时也说明声波能传递______。17.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88.3℃,依据表中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熔点沸点酒精−107℃78℃水银−39℃357℃18.“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杨光能模仿单田芳、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______传播的。19.任何汽车在市区马路上不准按喇叭,从环保角度看这是为了在______减弱噪声。人在高墙前拍手,要区分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人离高墙至少______m。20.冬天的早晨,小梅发现家里的玻璃窗上有很多美丽的“冰花”,这是因为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形成的,此过程中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2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四、实验探究题:22.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__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的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23.如图所示的是小敏同学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的装置,从85℃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为止。
(1)实验中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较慢,为了使温度计示数上升得快些,她应该______。
(2)小敏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敏______min时的数据明显有误。时间/min0123456温度/℃85899197999999(3)由上表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沸腾特点是______。
(4)撤去酒精灯后水仍然会继续沸腾一小会儿,是因为______。五、简答题:24.图中的甲、乙两个房间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试判断哪个房间的气温比较高.说明理由.25.如图所示,小明用小木棍敲响右边的音叉时,与左边的音叉的叉股相接触的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①______;
②______。
若此实验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挂在左音叉旁的乒乓球不会弹起,这是由于______。26.往8个相同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不同颜色的水,用同样大的力敲击时可发出“1、2、3、4、5、6、7、i”的音,发出声音的响度______,最右边发出的是______音(选填“1、2、3、4、5、6、7、i”).27.课外活动中,小明和同学们一起,利用太阳能驱动玩具车并记录相关数据。实验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甲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前20s内,乙车比甲车多运动了______m。如图,向暖水瓶中灌开水时,有经验的人通过声音就知道水是否快满了,请你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六、计算题:29.一辆车以72km/ℎ的速度向一山崖驶去,鸣笛后2.5s听到回声。问:听到回声的位置到山崖有多远?30.将铸铁自来水管中的水放净,然后在管的一端敲一下,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了两次响声,测得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1.4s,已知声音在钢铁中传播速度为5100m/s。求铸铁自来水管的长度?参考答案1.【答案】C
【解析】解: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m/s,故A错误;
B.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40℃,故B错误;
C.健康人的腋下温度约为37℃,变化幅度很小,故C正确;
D.头发丝的直径约50μm,故D错误。
故选:C。
首先要对相关物理量有个初步的认识,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经过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换算,最后判断符合要求的是哪一个。
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数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2.【答案】B
【解析】解:由记录结果可知,倒数第二位的数字5和8所对应的厘米单位为刻度尺的分度值,即1cm。
故选:B。
用刻度尺测长度,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在记录的数据上分析,最后一位是估读的,倒数第二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本题考查了根据记录数据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3.【答案】D
【解析】解:假设一半路程为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0.5s,
由v=st可知,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1=s1v1=0.5s2m/s=s4m/s,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2=s2v2=0.5s4m/s=s4.【答案】C
【解析】解:
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在冰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为0℃,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能达到熔点0℃,但试管中的冰和烧杯中的冰的温度相同,试管中的冰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
故选:C。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并且要继续吸热。并且要知道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此题主要考查了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及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5.【答案】B
【解析】解: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的振动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大钟也会“余音未止”;
故选:B。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物体振动不止,声音就不会消失,反之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6.【答案】C
【解析】解:已知:t1:t2=1:4,s1:s2=3:1,
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v1:v2=s1t17.【答案】D
【解析】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选:D。
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液化,分析时注意是哪里的水蒸气液化。8.【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解答】
A.“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对接后,“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一起运动,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飞行器来说是静止的,故A错误;
BCD.“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C。9.【答案】B
【解析】解: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到低温会液化成小水珠,浮于空中或降落到地面,形成云和雨,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到更低的温度会凝华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C、D不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要有所了解,并对物态变化的特点要会运用。10.【答案】D
【解析】解:在温度的定义中,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然后将0到100℃平均分为100份,每份1℃。本题中,按照温度的定义,题中的温度计1度对应的标准温度计的100÷(90−10)=1.25℃。当测得水温温度为70℃时,实际温度为1.25℃×(70−10)=75℃。
故选:D。
本题主要考察温度的定义及温度计的应用。在温度的定义中,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然后将0到100℃平均分为100份,每份1℃。本题中,按照温度的定义,计算出题中的温度计1度对应的标准温度计读数就可以进行计算了。
对温度的定义的掌握及应用。11.【答案】BD
【解析】解:A、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河水流动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A错误;
B、钓鱼时要保持安静,是防止声音通过空气和水传入鱼的耳朵把鱼吓跑,可以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故B正确;
C、我们能听到波浪排击礁石的声音,波浪排击礁石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错误;
D、水中的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声音通过空气和水传到潜水员的耳朵里,可以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故D正确。
故选:BD。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固体和液体都需要介质。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属于基础题。12.【答案】ABD
【解析】解:A、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不一定会沸腾,而且水沸腾时要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故A错误;
B、熔化过程要吸热,温度不一定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晶体有熔点也有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故C正确;
D、沸腾可以在液体表面和内部进行,蒸发只能在液体表面进行,故D错误。
故选:ABD。
(1)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2)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4)蒸发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的内部都能进行。
本题考查了对沸腾条件和沸点的理解,对晶体熔化特点的认识,对沸腾与蒸发特点的掌握,属基础题。13.【答案】AB
【解析】解:
A、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4s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故A正确;
B、4s~8s内,甲乙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0s~8s内,甲通过路程为5m,乙通过的路程大于5m,所以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故C不正确;
D、因为甲乙8s通过路程不相等,由速度公式可知两同学速度不相等,故D不正确。
故选:AB。
先要明确各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其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再次是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最后对照各个选项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对运动的图象的认识和理解,属于一道基础题。14.【答案】小红
静止
【解析】解:小红坐在观光缆车上时,周围的景物相对于小红位置发生了变化,她感觉周围的景物在向后运动,这是选小红为参照物;小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她乘坐的火车为参照物,她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小红;静止。
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如果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说物体是静止的,反之,就说物体是运动的。
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问题,属于基础题。15.【答案】①④⑤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解析】解: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方法: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在冰、石蜡、松香、铁、海波、沥青这些物质中,冰、铁、海波属于晶体,有熔点;石蜡、松香、沥青属于非晶体,无熔点。
故答案为:①④⑤;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固体的分类,在平时要注意观察,注意积累。16.【答案】振动
能量
【解析】解: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雪山可能会因为人的一个“喷嚏”而引发雪崩,这说明声源的振动经过空气传递到了积雪,促使摇摇欲坠的积雪垮塌,同时也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是声波携带的能量使雪山崩塌。
故答案为:振动;能量。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利用,属于基础题。17.【答案】−22℃
酒精
【解析】解:由图可知,温度计示数上小下大,为零下温度,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22℃;
由题可知,南极长城站的最低温度低于水银的熔点,而高于酒精的熔点,在−88.3℃温度下水银是固态,水银温度计无法使用,酒精仍为液态,酒精温度计可以使用,所以,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酒精温度计。
故答案为:−22℃;酒精。
温度计读数的方法:先认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然后根据液柱液面的位置读出示;
物质的凝固点越低,越不容易凝固,在南极由于平均气温比较低,所以需要用凝固点较低的液体温度计。
本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读数、温度计的选择,属热现象的重要内容,但难度不大,容易解答。18.【答案】音色
空气
【解析】解:杨光能模仿单田芳、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音色;
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故答案为:音色;空气。
①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要模仿某人的声音,需要模仿者的声带发声特点尽可能接近被模仿者;
②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此题考查的是音色的应用和声音传播的条件,属于声现象中的重要知识点,要熟练掌握基本特点或规律。19.【答案】声源处
17
【解析】解:任何汽车在市区马路上不准按喇叭,防止了噪声的产生,从环保角度看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要比原声至少晚0.1s,人耳才能分辨回声和原声,0.1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s=vt=340m/s×0.1s=34m
人离高墙距离至少为s′=s2=34m2=17m。
故答案为:声源处;17。
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入手: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可从减弱噪声的三个方面来入手;20.【答案】凝华
放出
【解析】解:冰花是室内较温暖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发生了凝华现象,从而形成固态的冰花,此过程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凝华;放出。
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该过程放出热量。
该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中凝华现象,我们要掌握住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好好掌握。21.【答案】低;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
【解析】解: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部分体积增大,质量增大,越来越难振动,频率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
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频率小于20Hz,人耳感觉不到。
故答案为:低;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
(1)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2)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1)掌握人听到声音的四个条件:频率在20−20000Hz,有一定的响度,有介质,耳朵完好。
(2)掌握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22.【答案】40.0
25.0
小
不正确
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解析】解:(1)小车运动距离sAB=80.0cm−40.0cm=40.0cm,tAB=1.6s,
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AB=sABtAB=40.0cm1.6s=25.0cm/s;
(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st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3)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他的做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1)40.0;25.0;
(2)小;
(3)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1)根据图象读出AB段的距离,运用公式23.【答案】适当减少水的质量
2
99
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石棉网的温度还比较高,水还能从石棉网继续吸收热量
【解析】解:(1)温度计示数上升较慢,可能是水的质量过大,为了使温度计示数上升得快些,可以适当减少水的质量。
(2)由表格中数据知,第一分钟,温度上升了4℃,而第二分钟温度上升了2℃,第三分钟温度上升了6℃,所以可能是第二分钟的数据有误。
(3)由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温度达到99℃后不再上升,由此可知水的沸点为99℃,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继续吸热。
(4)撤去酒精灯后,由于石棉网的温度还比较高,水还能从石棉网继续吸收热量,所以水仍然会继续沸腾一小会儿。
故答案为:(1)适当减少水的质量;(2)2;(3)99;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4)石棉网的温度还比较高,水还能从石棉网继续吸收热量。
(1)根据吸热公式,在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水温上升的速度与水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水温变化越慢;
(2)根据表格数据进行分析;
(3)根据水温变化的情况进行判断;
(4)撤去酒精灯后,由于石棉网的温度还比较高,水还能从石棉网继续吸收热量。
此题是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影响水加热时间的因素、实验数据的分析,属于常考实验题。24.【答案】答:乙房间的气温较高,两个壶中的水都在沸腾,壶嘴一定都在喷出水蒸气,但甲壶嘴上方的“白气“很多,说明水蒸气遇到了较冷空气液化了很多小水滴.而乙壶喷出的水蒸气很少液化,说明乙房间温度较高.
【解析】解:
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会汽化出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形成“白气”,房间的温度越低,水蒸气的液化现象越明显.据此分析房间甲和房间乙的气温.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许多同学会认为看到的“白气”越多,温度越高,这是错误的.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是受冷,温度差越大,液化现象越明显.25.【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解析】解:①②当用小木棍敲响右边的音叉时振动发声,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左边音叉,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左边音叉也会振动发声,右边的音叉振动发声,当与乒乓球接触时,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因为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故答案为:①发声的物体在振动;②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属于基础题。26.【答案】相同;1
【解析】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居间服务合同
- 《黄V出血热V疱疹V》课件
- 《中国诗歌发展史》课件
- 《环保小使者》课件
- 《颅脑损伤多媒体》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农户电商农产品质量检测合作合同
- 《驾驶理论教案》课件
- 《产业投资概述》课件
- 《陶罐和铁罐》课件2
- 文旅复合型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 检验科医疗废物处置流程图52309
- 《念奴娇赤壁怀古》名量教学实录(特级教师程翔)
- 放射性肺炎诊治
- 即兴口语(姜燕)-课件-即兴口语第七章PPT-中国传媒大学
- 艾默生HipulseUPS操作手册
- 爱心树(绘本)
- NPI管理流程(精)
- 色卡 对照表 PANTONE-CMYK
- 深圳水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计算题练习大全(经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