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考试
注意:
1.本试卷共有20小题。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积累与运用(6分)
1.下列词语写法和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病入膏荒愧疚(kui)小心翼翼粗犷(kuAng)
B.鸦雀无声确凿(zao)人迹旱至倜傥(tang)
C.气象万千侍弄(shi)茫然无措匿笑(ni)
D.咄咄逼人菌智(dan)淅淅沥沥一霎(chA)
2.学习了敬辞与谦辞后,小明同学特别感兴趣并尝试在发给同学的短信中使用。下面短信
中画线的敬辞或谦辞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今天拜读了你的大作之后.我感触很多。相比我的拙作,你的文章更有真情实感。家
久一直教导我要虚心学习,为了进一步向你请教,我想利用周末时间到寒舍拜访.不知道是
否方便?
A.大作B.拙作C.家父D.寒舍
3.下面相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次北固山下》属于近体诗中的律诗,诗中颔联和颈联的对偶向来为人称道。
B.《春》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朱自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
游杂记》等。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
的言谈、逸事。
D.《论语》道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10分)
4.默写
(1)我寄愁心与明月,o(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试卷第1页,共8页
(4)小语同学学习时只知道死记硬背,却不爱动脑思考,你可以用《论语》的
“,”来劝解他,让他学思结合,事半功倍。
(二)(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目:“白雪纷纷何所似?”兄
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谢遏①年少时,好著紫罗香囊②,垂覆手,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谪©与赌,
得即烧之。”
【丙】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④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久客问淮上利害.答日:
“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注释】①谢遏:即谢玄,太傅谢安之侄。②紫罗香囊:为魏晋贵族男子喜好,体现阴柔
之风。③谪:欺骗。④淮上:即淮水上,这里指战场上。⑤向局:面向棋局。
5.解释下列加点字。
(1)太傅患之()(2)不异于常()
6.翻译下列句子。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7.【丙】篇中对于划线句停顿处理正确的一项是()
A.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B.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C.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D.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8.阅读【甲】【丙】篇后,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试卷第2页,共8页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一)(1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
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
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
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甲】“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
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乙】“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
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
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喇喇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
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
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
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
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
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
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
悄悄地出去了。
④[丙]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试卷第3页,共8页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丁]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
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
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9.比较以下两句的区别,分析哪句的表达效果更好,并说明理由。
A句: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B句:母亲进来了,站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吧。”
10.对【甲】【乙】【丙】【丁】句的朗读处理不妥当的一项是()
A.【甲】句“总是”重读,这样表现出母亲对“我”的关切。
B.【乙】句“活”“劲”重读,这样能写出“我”的绝望和痛苦。
C.【丙】句“出去了”重读,这样就和第三段“母亲进来了“相呼应,突出了“我”对母亲的想念。
D.【丁】句“绝”“竟”重读,表达了“我”对母亲身患重病毫不知情而感到自责。
11.结合全文内容,试分析结尾段划线句的作用。
(二)(12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①鲁迅先生吃的是清茶,其余不吃别的饮料。咖啡、可可、牛奶、汽水之类,家里都
不预备。
②鲁迅先生备有两种纸烟,一种价钱贵的,一种便宜的。便宜的是绿听子的,我不认
识那是什么牌子,只记得烟头上带着黄纸的嘴,每五十支的价钱大概是四角到五角,是鲁迅
先生自己平日用的。另一种是白听子的,是前门烟,用来招待客人的,白听烟放在鲁迅先生
书桌的抽屉里。有客人来鲁迅先生就下楼,把它带到楼下去,客人走了,又带回楼上来照样
放在抽屉里。
③鲁迅先生家里生客人很少,几乎没有,尤其是住在他家里的人更没有。一个星期六
的晚上,在二楼上鲁迅先生的卧室里摆好了晚饭,围着桌子坐满了人。每逢星期六晚上都是
试卷第4页,共8页
这样的,周建人先生带着全家来拜访的。在桌子边坐着一个很瘦的很高的穿着中国小背心的
人,鲁迅先生介绍说:“这是一位同乡,是商人。”
④初看似乎对的,穿着中国裤子,头发剃得很短。当吃饭时,他还让别人酒,也给我
倒一盅,态度很活泼,不大像个商人;等吃完了饭,又谈到《伪自由书》及《二心集》。这
个商人,开明得很,在中国不常见。没有见过的就总不大放心。
⑤下一次是在楼下客厅后的方桌上吃晚饭,那天很晴,一阵阵地刮着热风,虽然黄昏
了,客厅后还不昏黑。鲁迅先生是新剪的头发,还能记得桌上有一碗黄花鱼,大概是顺着鲁
迅先生的口味,是用油煎的。鲁迅先生前面摆着一碗酒,酒碗是扁扁的,好像用做吃饭的饭
碗。那位商人先生也能喝酒。他说蒙古人什么样,苗人什么样,从西藏经过时,那西藏女人
见了男人追她,她就如何如何。
⑥这商人可真怪,怎么专门走地方,而不做买卖?并且鲁迅先生的书他也全读过,
一开口这个,一开口那个。并且海婴叫他X先生,我一听那X字就明白他是谁了。X先生
常常回去得很迟,从鲁迅先生家里出来,在弄堂里遇到了几次。
⑦有一天晚上X先生从三楼下来,手里提着小箱子,身上穿着长袍子,站在鲁迅先
生的面前,他说他要搬了。他告了辞,许先生送他下楼去了。这时候鲁迅先生在地板上绕了
两个圈子,问我说:
⑧“你看他到底是商人吗?”
⑨“是的。”我说。
⑩鲁迅先生很有意思地在地板上走几步,而后向我说:“他是贩卖私货的商人,是贩
卖精神上的....”
@x先生走过二万五千里回来的。
⑫鲁迅先生必得休息的,须藤老医生是这样说的。可是鲁迅先生:从此不但没有休息,
而且脑子里所想的更多了,要做的事情都像非立刻就做不可,校《海上述林》的校样,印珂
勒惠支的画,翻译《死魂灵》下部;刚好了,这些就都一起开始了,还计算着出三十年集
(即《鲁迅全集》)O
⑬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就更没有时间注意身体,所以要多做,赶快做。当
时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以为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不以为然,后来读了鲁迅先生《死》的
那篇文章才了然了。
⑭鲁迅先生知道自己的健康不成了,工作的时间没有几年了,死了是不要紧的,只要
留给人类更多,鲁迅先生就是这样。
试卷第5页,共8页
⑮不久书桌上德文字典和日文字典都摆起来了,果戈理的《死魂灵》,又开始翻译了。
⑯鲁迅先生的身体不大好,容易伤风,伤风之后,照常要陪客人,回信,校稿子。所
以伤风之后总要拖下去一个月或半个月的。
⑰瞿秋白的《海上述林》校样,1935年冬,1936年的春天,鲁迅先生不断地校着,
几十万字的校样,要看三遍,而印刷所送校样来总是十页八页的,并不是统统一道地送来,
所以鲁迅先生不断地被这校样催索着,鲁迅先生竟说:
⑱“看吧,一边陪着你们谈话,一边看校样的,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听……”⑲有时
客人来了,鲁迅先生一边说着笑话,一边放下了笔。有的时候鲁迅先生也说:“就剩几个字
了...请坐一坐....”
⑳1935年冬天许先生说:
“周先生的身体是不如从前了。”
(文章有删改)
12.概括第⑭段划线句中“这样”指代的内容o
13.阅读第③到⑪段内容,填写下面的思维导图。
_第一处:平时鲁迅先生家里生客人很少,这次却请
__________________了位商人吃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先生行为表_第二处:Q
现中三次反•常•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处:鲁迅先生明知这位X先生不是商人,却称
之为是“贩卖精神的私货的商人”。
1I
鲁迅先生对商人的②
鲁迅先生的手善臂③
14.有两位同学对于第⑰段加点字“竟”的使用持有不同的观点,请你说说更支持谁的观点,
并叙述理由。
小语:“竟”字是个可有可无的副词,在这里当然可以删
15.下列对于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语言风格感性细腻,平实自然,如话家常却感人至深。
B.文章叙述事件看似琐碎,实则以鲁迅的生活细节为线索,思路清晰。
C.文章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试卷第6页,共8页
D.作者以小见大,在细微处展现鲁迅的伟大品格。
四、综合运用(10分)
16.有人说,《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成长史,它生动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
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读完《朝花夕拾》,班级里开展了“探寻鲁迅的成长足迹”专题探究
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任务一【梳理鲁迅的求学经历】
小语和小文要出一期有关鲁迅求学经历的板报,请你根据《朝花夕拾》梳理鲁迅的求学经历。
篇目求学经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离开百草园来到三味书屋读书,遇到博学的寿镜吾先生
—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感受到学校的乌烟瘴气
《藤野先生》—
(2)任务二【探究不同人物对鲁迅的影响】
《朝花夕拾》多部作品中的人物在不同时期对鲁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依据表格信息,完
试卷第7页,共8页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
景景
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
而而
和《毛诗品物图考》……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3)任务三【思考鲁迅的儿童教育观】
进行该专题探究时,小文同学推荐《风筝》一文作为拓展材料。阅读下面材料,联系《百草
园到三味书屋》或《五猖会》,谈谈你对鲁迅的儿童教育观的认识。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
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有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
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了下去。
(《风筝》节选)
五、作文(42分)
17.在海伦•凯勒童年的时光里,劳拉•布里奇曼老师是一道光,在她心里种下善与
美;而后来萧红困难的岁月里,鲁迅先生又成为一道光,照亮她心头的黑暗,给予她希望与
温暖。直到今天,我们还能从无数的人身上看见“光”,从无数的文学作品中发现这样珍贵
的''光
请以“照在生命里的光”为题写一篇叙事类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试卷第8页,共8页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词。
A.病入膏荒---病入膏肓,粗犷(kuang)----guang;
B.人迹旱至——人迹罕至;
D.一霎(cha)---sha;
故选C。
2.D
【详解】寒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不符合语境“为了进一步向你请教,我想利用周末
时间到寒舍拜访”。使用有误。故选D。
3.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不是道家经典。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
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选项表述
有误。
故选D。
4.随君直到夜郎西回乐烽前沙似雪潮平两岸阔学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殆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
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
的“郎、烽、罔、殆”等字容易写错。
5.担心不同6.不一会儿,突然下起了大雪,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
的大雪像什么呢?”7.C8.①谈笑风生;②淮上来信战事胜利;③沉着冷静。
【导语】这篇文言文通过三个片段展现了谢安的性格和生活情趣。甲篇描绘了谢安在雪天与
家人讨论诗文的场景,体现了他的文雅和对生活的热爱。乙篇通过谢安巧妙地处理侄子谢玄
的行为,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对家人的关爱。丙篇则表现了谢安在面对战事时的沉着冷静,显
示出他作为一位政治家的从容和镇定。整体来看,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塑造了一个既有文
人雅趣又有政治智慧的谢安形象。
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谢安对这件事感到忧虑。患:担心。忧虑。
答案第1页,共9页
(2)句意: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异:不同。
6.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注意: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欣然:喜悦、高兴的样子。何所似:像什么。
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谢安看完信,默默地不说话,缓缓地转向棋局。
“看书竟”表示谢公看完信的动作完成,语意完整,应独立成句。“默然无言”连贯地描述了谢
公看完信后的沉默状态,应断开。“徐向局”表示谢公在沉默后缓慢地回到棋局旁,突出其镇
定自若的态度,句意完整,也应独立成句。
据此断句为: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故选C。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及分析。
第一空,根据甲文“公大笑乐”可知,谢太傅听完小辈的回答后高兴地笑了起来,他对晚辈的
才华给予了认可和欣赏。他对子侄辈的指导和鼓励,体现了谢安对晚辈教育的重视和关心,
说明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
第二空,根据丙文“俄而谢玄淮上信至”和“小儿辈大破贼”可知,谢安在与人下围棋时,突然
收到前线传来了谢玄大破敌军的捷报。
第三空,根据丙文“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和“意色举止,不异于常”可知,面对谢玄的大胜,
他仍能保持冷静,神色、举止与平常无异,继续下棋至终局。据此,我们能够看出他有遇事
冷静、沉着,喜怒不形于色、淡定等人物性格。
【点睛】参考译文:
【甲】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
雪下得更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
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谢太傅
大笑起来,很是高兴。(这位)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谢玄年轻时,喜欢佩戴紫色丝罗做成的香袋,还垂着手巾之类的饰物。太傅谢安为此
感到忧虑,但又不想伤害他的感情。于是就假装和他打赌,赢了香袋后就把它烧掉了。
【丙】谢安和人下棋,不久谢玄从淮水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默默地不说话,
缓缓地转向棋局。客人问淮水战场上的胜负情况,谢安回答说:“孩子们大破贼兵。”他的神
态举止,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
9.示例:A句表达效果更好。“挡”是母亲有意的动作,她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
答案第2页,共9页
而触景生情,产生悲观情绪;“看看”写出了母亲希望“我”去看菊花,但是又不希望“我”看到
萧条的景象,所以用“看看”,不用“走走”。10.C11.结构上:照应上文,使文章
结构完整;菊花象征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与母亲希望“我”和妹妹好好生活的愿望相呼应。
内容上:借景抒情,表现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升华文章主旨。
【导语】《秋天的怀念》通过史铁生瘫痪后的自怨自艾和母亲无私的爱,揭示了亲情的伟大
与无私。文章描绘了母亲忍受病痛、默默承担一切的形象,对比出“我”的自责与内疚。母亲
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儿女的关心,成为主角重新面对生活的动力。文中对秋天、菊花等意象的
运用,烘托出母亲去世后“我”对生活的新感悟,具有深刻的情感力量。
9.本题考查对关键句子的赏析。
“挡在窗前”比“站在窗前”更具画面感,突出了母亲动作的急切。根据第③段“那天我又独自
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喇喇啦啦’地飘落”可知,她不想让“我”看到窗外落叶飘落的萧条
景象,怕“我”触景伤情,体现出母亲对“我”的细心呵护以及希望“我”能走出阴霾、积极面对
生活的良苦用心。而“看看吧”比“走走吧”语气更强烈,“去走走”较为随意,可能只是散步的
意思,没有特定的目的。“去看看”表示一种更积极、更具体的行动意愿,更能表现出母亲希
望“我”去看菊花的迫切愿望。根据第①段“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知,
母亲希望带着“我”去积极面对生活的美好,因此这个词具有更强的行动性和目的性。
10.本题考查朗读句子。
C.“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这句话强调的是母亲的离世这一沉重的事实,此处的重点并非突
出“我”对母亲的想念,而是强调母亲这一去不复返的悲剧性。因此“出去了”不应重读,而应
轻读或带着悲伤的语气读,以突出母亲离去的悲剧性,该选项的表述并不恰当。
故选C。
11.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
内容上,根据第⑦段“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
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可知,此句描写了北海菊花在秋风中烂漫开放的景象,各色菊花分别具
有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的特点,象征着母亲的品质以及母爱的伟大。菊花也代表了生命
的坚韧,通过描写菊花的美丽和旺盛生命力,升华了全文的情感,从对母亲的怀念和悲痛中
转向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结构上,根据第①段“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第③段“北海的菊花开了,
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可知,划线句照应了上文母亲多次提到带“我”去看菊花的情节,使文章
结构更加严谨。
答案第3页,共9页
12.指鲁迅先生明知自己的健康状况不佳,但依然抓紧时间多做事,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多
留下对人类有意义的东西。13.①商人不常见,却多次请X先生吃饭;②真实身份起
疑,又对其言行表现出兴趣和思考;③小心谨慎。14.支持小文的观点。“竟”字在这
里表示出乎意料,强调了鲁迅先生在身体状况不佳、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仍能处理如此繁重
的校样工作,体现了鲁迅先生的坚毅和敬业。去掉“竟”字则无法突出这种不易与敬意的语气。
15.C
【导语】篇散文通过多个生活细节描写鲁迅先生的日常行为和性格特征。萧红用细腻的笔触
展示了鲁迅对自己的健康不顾一切地工作,以留下更多作品的无私精神。文章通过鲁迅与朋
友间的交流、他对商人X先生的识破,以及他对待繁忙校稿工作的态度,展现了鲁迅的智
慧、幽默和伟大品格。这些细节不仅体现了鲁迅的高尚人格,也深切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怀
念和敬仰之情。
12.本题考查内容分析概括。
依据⑭段“鲁迅先生知道自己的健康不成了,工作的时间没有几年了,死了是不要紧的,只
要留给人类更多,鲁迅先生就是这样”可知,首先,文字中明确提到“健康不成了",说明他
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其次,他依然选择努力工作,并强调“只要留给人类更多“,显
示出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人类留下更多有价值的精神财富和知识遗产。据此,可以概括为:指
鲁迅先生明知自己的健康状况不佳,但依然抓紧时间多做事,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多留下对
人类有意义的东西。
13.本题考查内容分析概括。
①空,依据③段“在桌子边坐着一个很瘦的很高的穿着中国小背心的人,鲁迅先生介绍说:
’这是一位同乡,是商人'”,④段“这个商人,开明得很,在中国不常见。没有见过的就总不
大放心”,⑥段“X先生常常回去得很迟,从鲁迅先生家里出来,在弄堂里遇到了几次”可知,
这些文字详细描述了鲁迅与一位自称商人的X先生的交往。虽然鲁迅家少有生客,而这位
商人却多次出现在鲁迅家,且晚上很迟才离开,表明他们之间的互动频繁。据此,可以概括
出:商人并不常见,却受到鲁迅多次邀请吃饭的情景。
②空,依据⑥段“这商人可真怪,怎么专门走地方,而不做买卖?并且鲁迅先生的书他也
全读过,一开口这个,一开口那个“可知,说明作者注意到了商人行为的反常之处;依据⑧
段“'你看他到底是商人吗?’”可知,鲁迅先生发问,显示他同样对商人的真实身份产生疑问;
依据⑩段“鲁迅先生很有意思地在地板上走几步,而后向我说:‘他是贩卖私货的商人,是贩
卖精神上的……'”可知,这表现了鲁迅先生对X先生身份的怀疑和观察。鲁迅介绍X先生
答案第4页,共9页
是商人,但他的行为和对鲁迅作品的熟悉程度都让人怀疑他是真正的商人。鲁迅思考X先
生的话语和行为,甚至形容他为“贩卖精神上的私货的商人”可知,鲁迅先生对商人身份的比
喻,说明他对商人的言行有深入思考。他将商人比作“贩卖精神上的私货”,反映出他对商人
言行的兴趣和思考,并在观察和思考其真实动机。据此,可概括为:真实身份起疑,又对其
言行表现出兴趣和思考。
③空,依据⑧段“'你看他到底是商人吗?”'可知,对于那位自称商人的X先生,他虽然邀
请其吃饭,但对其真实身份存疑并加以观察,说明他对陌生人的谨慎态度。
14.本题考查赏析词语。
依据⑰段“鲁迅先生竟说"和⑱段“‘看吧,一边陪着你们谈话,一边看校样的,眼睛可以看,
耳朵可以听……'”可知,“竟”字在这里不能删去,“竟”表现出作者对鲁迅先生工作态度的感
慨和钦佩。鲁迅在身体欠佳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工作,校对繁重的书稿,“竟”字强调了这一
工作的艰辛与超乎常人的坚韧,突显了鲁迅工作上的执着。如果删去,会削弱这种情感,无
法充分体现作者对鲁迅先生高度工作的感慨和敬意。
15.本题考查理解辨析选文内容。
C.“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析有误。依据文中③段“鲁迅先生家里生客人很少,几乎没有……
每逢星期六晚上都是这样的,周建人先生带着全家来拜访的”,⑥段“这商人可真怪,怎么
专门走地方,而不做买卖?……”,⑬段“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就更没有时间注
意身体,所以要多做,赶快做……后来读了鲁迅先生《死》的那篇文章才了然了”,⑯段“鲁
迅先生的身体不大好,容易伤风……所以伤风之后总要拖下去一个月或半个月的”可知,文
章主要内容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通过大量回忆鲁迅先生的生活细节,间接表达作者对鲁迅
的怀念和敬佩之情。
故选C。
16.(1)《琐记》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受到藤野先生的教诲与关怀。
⑵①长妈妈
②朴实、善良
③纠正“我”的解剖图
④治学严谨、教学认真
(3)示例:从《风筝》一文来看,当年的“我”认为风筝是没出息孩子的玩意儿,对弟弟进行“精
神虐杀”,而后沉陷在无从补过的悲哀里,表达了鲁迅主张“玩是儿童天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将百草园的自由快乐与三味书屋的生活进行对照,从三味
答案第5页,共9页
书屋繁琐的规矩,读超出儿童理解范围的书、“怪哉”的困惑得不到解答等事情中,表达了鲁
迅批判传统教育,主张应合乎的儿童好奇心。
《五猖会》中,"我'’一心想要去看五猖会,却被父亲要求背深奥难懂的《鉴略》,完全抹杀
了“我”对五猖会的向往,表达了鲁迅认为儿童好奇与爱玩的天性应得到维护。从这三篇作品
中,我们可以看见鲁迅对儿童教育问题的深刻反思,主张应充分尊重儿童天性而助其成长。
【详解】(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第一空,《琐记》先重点记述了衍太太,后记叙了鲁迅离家求学的经历。他对故乡的人和事
感到失望,于是前往南京求学。在那里,他看到了洋务学堂的种种弊端,也接触到新的思想。
文章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青年鲁迅对新知识的渴望与探索。
第二空,《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重点叙述了在仙台学医时受日本
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记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诸多往事,突出表现
了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关爱学生等高尚品格,表达了鲁迅对藤野
先生的深切怀念。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及人物形象。
第一、二空,根据《阿长与〈山海经〉》这篇内容可知,给“我”买来《山海经》的是“我”的保
姆长妈妈,这件事体现了长妈妈朴实善良、忠厚真诚、富有爱心的性格特点。长妈妈虽然是
一个社会地位不高的保姆,但她对鲁迅的关爱却是真挚而深沉的。她记得鲁迅随口提到的
《山海经》,并设法买来送给他,这一举动让鲁迅深受感动,也让他看到了长妈妈朴实善良、
真诚且富有爱心的一面。
第三、四空,由图中的心脏图可知,这对应藤野先生帮“我”纠正解剖图的事件,体现了藤野
先生的教学严谨、工作认真及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
学时的老师。他治学严谨,对鲁迅的解剖图进行了认真的纠正,并给予了鼓励。在教学上,
他认真负责,对每一个学生都倾注了心血。更重要的是,他平等待人、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对来自弱国的鲁迅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帮助,这让鲁迅深受感动和鼓舞。据此分析提
炼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在《风筝》中,鲁迅通过回忆自己小时候禁止弟弟放风筝的事情,表达了对儿童游戏天性的
理解和尊重。他意识到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而自己过去对弟弟的
“精神虐杀”让他深感愧疚。这里,鲁迅明确提出了儿童应该享有游戏和玩具的权利,而不应
被成人的意志所剥夺。同样,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通过对比百草园和三味书
答案第6页,共9页
屋的生活,表达了对儿童天性的尊重和对封建教育的批判。在百草园,鲁迅可以尽情享受自
然的乐趣,听蟋蟀弹琴、看云雀高飞等,这是儿童天性的自由释放。而在三味书屋,儿童的
天性被一定程度地压抑,如只能在老师不注意时玩纸糊的盔甲等。这种对比揭示了封建教育
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压抑。而在《五猖会》中,鲁迅更是直接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
压制。他记述了自己儿时满心期待去看五猖会,却被父亲强迫背书的事情。这种强制性的教
育完全不顾及儿童的心理需求,让鲁迅的兴致全无,体现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摧残。由
此我们可以看出鲁迅主张尊重儿童的天性、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据
此回答即可。
示例:鲁迅的儿童教育观是尊重儿童天性。在《风筝》中,他因曾阻止弟弟放风筝而自责,
认识到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意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能看出,百草园的快乐生活是鲁迅
所怀念的,那是自由天性的释放。《五猖会》里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兴致全无,这种
压抑儿童天性的做法是鲁迅所经历且不满的。他主张让儿童能自由游戏、发展天性,不希望
儿童被传统刻板教育束缚。
17.例文:
照在生命里的光
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那么几束光,它们或明或暗,或温暖或刺眼,
但总能在某个时刻照亮我们的内心,指引我们前行。对我而言,有那么一束光,它源自一位
平凡却又不凡的老师,她如同一盏明灯,照在我生命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记得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独自一人坐在教室里,手中紧握着那份令人失望的
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玫瑰花购销合同
- 工业设备维修保养服务合同
- 出售房屋委托代理合同书
-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服务合同
- 水电接入合同协议书
- 承包建造船舶合同
- 电子政务系统合同
- 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美容外科学医学美容》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电气传动自动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教学与微课制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酒店长包房租赁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几内亚水泥厂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
- 【道法】开学第一课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口腔门诊分诊流程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课件 Unit2第1课时Startup
- 2025年上半年天津市宁河区事业单位招聘12人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1
- 2024年科技节小学科普知识竞赛题及答案(共100题)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家讲座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
- 2023年浙江省统招专升本考试英语真题及答案解析
- 植筋施工方案(二标)
- 神经外科疾病健康宣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