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知识点(译文+中心思想+问题探究+相关考题)_第1页
《孙权劝学》知识点(译文+中心思想+问题探究+相关考题)_第2页
《孙权劝学》知识点(译文+中心思想+问题探究+相关考题)_第3页
《孙权劝学》知识点(译文+中心思想+问题探究+相关考题)_第4页
《孙权劝学》知识点(译文+中心思想+问题探究+相关考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权劝学》知识点整理(译文+中心思想+问题探究+相关考题)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qīng)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gè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吴县那个(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知晓(这件)事情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学习并有了惊人的长进,令鲁肃为之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阐述了人应当好学,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问题探究】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2.孙权是怎样劝吕蒙学习的?从劝解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孙权对吕蒙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这既表现出孙权对吕蒙的殷切爱护,又带有王者权威。但孙权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是要求吕蒙“治经为博士”,而是要他“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又联系自己在学习中所受的教益劝解吕蒙:“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以自身为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进行劝解。他可以和部将就非军事、非政治的话题进行交谈。由此可见,孙权平易近人,同时对部将严格要求,为提高吕蒙的素质谆谆教导,具有王者风范。【人物形象】孙权:关心下属,对下属要求严格;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鲁肃:敬才爱才惜才。【思维导图】【写作特色】1.言简意赅,表现有力。2.侧面烘托,展示变化。3.对白传神,以“话”塑人。【课后练习】一、朗读课文,理解大意。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吕蒙“以军中多务”相推辞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二、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关于吕蒙的变化给人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三、朗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2.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3.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呢”。四、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课外再搜集一些。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2.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3.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相关考题】【甲】《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乙】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③定?”因为肃画④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⑤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释】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豫:同“预”,预先,事先。④画:谋划,筹划。⑤拊:抚摸。【题目】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见往事耳

见:(2)及鲁肃过寻阳

及:(3)肃意尚轻蒙

轻:(4)遂往诣蒙

诣: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2)肃于是越席就之。3.阅读【甲】【乙】两文,用出自甲文的成语填空。(2分)肃意尚轻蒙,只因蒙初不习文,学识浅薄,人称“

”;后过寻阳,与蒙论议,得五策,不由对蒙“

”。4.【甲】【乙】两文均以鲁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对刻画吕蒙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参考答案】1.了解;到,等到;轻视,看不起;拜访2.(1)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2)鲁肃于是越过自己的座位,靠近吕蒙。3.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刮目相看4.两处均以鲁肃的行为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乙文译文】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当陆口驻屯,到达吕蒙所在的屯下。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较轻视。有人对鲁肃劝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原来的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鲁肃)于是去拜访吕蒙。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您受到重任,与蜀汉的关羽作为邻居,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鲁肃轻率地回答:“到时候看情况再说吧。”吕蒙说:“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而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吕蒙于是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鲁肃就站起来越过自己的坐席,靠近吕蒙拍着吕蒙的背说:“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干谋略竟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鲁肃就拜访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课外阅读】吕蒙攻皖之谏初,魏公操遣庐江太守朱光屯皖,大开稻田。吕蒙言于孙权曰:“皖田肥美,若一收孰,彼众必增;宜早除之。”闰月,权亲攻皖城。诸将欲作土山,添攻具,吕蒙曰:“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危之。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拨;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权从之。蒙荐甘宁升城督,宁手持练,身缘城,为士卒先;蒙以精锐继之,手执鼓,士卒皆腾踊。侵晨进攻,食时破之,获朱光及男女数万口。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还屯寻阳。译文:当初,魏公曹操派庐江太守朱光在皖屯兵,大量开垦土地,种植稻谷。吕蒙向孙权建议:”皖地田土肥沃,如果一旦稻熟收获,曹军必然扩充,应当早日除去朱光。”闰五月,孙权亲自率军攻打皖城。将领们计划堆土山和增加攻城的设备,吕蒙说:“制造攻城设备和堆土成山,须多日才能完工。到那时,敌人城防已经巩固,援兵必定到来,我们将不能夺得皖城。况且我军乘雨多水大而来,如果旷日久留,大水必定渐渐退走,我们回兵的道路会遇到困难,我以为那是很危险的。现在看来,此城不会十分坚固,我三军士气高昂,四面齐攻,很快就可攻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