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染色体变异》(解析版)能力提升与真题过关_第1页
《第2讲 染色体变异》(解析版)能力提升与真题过关_第2页
《第2讲 染色体变异》(解析版)能力提升与真题过关_第3页
《第2讲 染色体变异》(解析版)能力提升与真题过关_第4页
《第2讲 染色体变异》(解析版)能力提升与真题过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学而优·教有方PAGE2PAGE1第2讲染色体变异一、单选题1.(2023秋·河南·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某表型正常女子怀孕4次,4次均于孕6周内流产。经检查,该女子染色体异常,变异过程及卵细胞产生过程的某时期如图所示,在减数分裂时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彼此分离,另一条则随机移向细胞任意一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变异类型为染色体变异B.图乙时期为减数分裂I前期C.只考虑图中14号和21号染色体,该个体能产出6种卵细胞D.该女子与正常男子结婚不能产生表型和染色体均正常的后代【答案】D【分析】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称为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增添、易位、倒位,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性状的变异。【详解】A、由图甲可知,该变异类型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正确;B、图乙显示同源染色体联会,处于减数分裂I前期,B正确;C、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意一极,只考虑图中14号和21号染色体,该个体能产生6种卵细胞,C正确;D、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没有发生易位的14号染色体和21号染色体分配到一个卵细胞时卵细胞正常,与正常男子结婚能产生表型和染色体均正常的后代,D错误。故选D。2.(2023·湖南娄底·涟源市第一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猪的精子形成过程中,某一细胞分裂过程中陆续出现甲、乙、丙、丁四种细胞,如图表示这四种细胞的核DNA和染色体的相对含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甲可能已发生基因突变B.细胞乙已发生着丝粒的断裂C.细胞甲和乙中均含有两条性染色体D.细胞丙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答案】D【分析】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详解】A、从图中可知细胞甲是精原细胞,分裂间期要完成DNA的复制,易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B、细胞乙是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后期着丝粒分开,B正确;C、细胞乙与细胞甲相比,染色体数目相同,都有两条性染色体,C正确;D、细胞丙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不会发生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D错误。故选D。3.(2022秋·广东惠州·高三统考期中)据研究,普通小麦的自然形成经历了上万年的历史,过程如下。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因为生殖隔离,杂种一、二通常是高度不育的B.普通小麦含有42条染色体,为异源6倍体C.拟二粒小麦细胞减数分裂时可形成4个四分体D.普通小麦自然形成过程中肯定有两次染色体的自然加倍发生【答案】C【分析】据图分析:普通小麦形成过程为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杂交,获得杂种一AB,经染色体加倍成为拟二粒小麦AABB,再和滔氏麦草DD杂交获得杂种二ABD,经染色体加倍成为普通小麦AABBDD。杂种一、二因存在生殖隔离,通常高度不育。【详解】A、杂种一的染色体组为AB,杂种二的染色体组为ABD,由于A、B、D中的染色体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故存在生殖隔离,杂种一、二通常是高度不育的,A正确;B、普通小麦染色体组为AABBDD,6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共含有67=42条染色体,A、B、D中的染色体来自不同种生物,为异源6倍体,B正确;C、拟二粒小麦染色体组为AABB,4个染色体组,其中AA共7对同源染色体形成7个四分体,BB共7对同源染色体形成7个四分体,故细胞减数分裂时可形成14个四分体,C错误;D、普通小麦自然形成过程中经历杂种一AB染色体加倍成为拟二粒小麦AABB、杂种二ABD经染色体加倍成为普通小麦AABBDD,两次染色体的自然加倍发生,D正确。故选C。4.(2022秋·重庆沙坪坝·高三重庆一中校考阶段练习)蒜是二倍体生物,“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常用蒜的根做材料。下列对该实验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A.待蒜长出约1cm长的不定根时,剪取不定根并将根放入冰箱诱导培养48~72小时B.先用清水洗去卡诺氏液和解离液,再进行染色、制片、观察等步骤C.可以将低温换成秋水仙素,但低温和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不同D.视野中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多数细胞仍为正常的二倍体细胞【答案】D【分析】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详解】A、“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常用蒜或者洋葱的根做实验材料,待蒜长出1cm长的不定根时将整个装置放入冰箱冷藏室诱导培养48~72小时,而不是把根剪下来再诱导,A错误;B、先用95%的酒精冲洗卡诺氏液,在制片时用清水冲洗解离液,B错误;C、低温和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相同,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错误;D、由于低温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因而处于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正常,处于末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加倍,故诱导加倍过程中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多数细胞仍为正常的二倍体细胞,D正确。故选D。5.(2023秋·云南·高三统考开学考试)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为四倍体②某生物基因型为,其正常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基因组成为③白化病病例说明基因通过对酶合成的控制,控制代谢,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④若基因突变发生于体细胞,突变基因不能遗传给下一代⑤表观遗传不是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发生变化造成的A.四项 B.三项 C.二项 D.一项【答案】A【分析】1、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二倍体;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具有超过两个染色体组数的生物称为多倍体;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无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均称为单倍体。2、基因控制性状的情况具有多种: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决定生物体特定的组织或器官的结构,进而影响其功能;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生物体的某种性状;细胞内有多种功能性RNA分子也参与性状表现。3、表观遗传:亲代传递给后代的DNA序列没有改变,亲代在生活中由于生活环境或生活习惯的改变而引起的身体状况变化,也会通过某种途径遗传给下一代,即父母的生活经历可以通过DNA序列以外的方式遗传给后代。生物学家将这种遗传现象称为表观遗传现象。【详解】①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具有超过两个染色体组数的生物称为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为四倍体,①正确;②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已复制,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有2个,另一条染色体有2个,基因型为AAaa,②正确;③白化病产生的原因是病人不能合成酪氨酸酶,导致不能合成黑色素,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控制性状的,③正确;④若基因突变发生于体细胞,可通过无性生殖传递给子代,④错误;⑤表观遗传是基因的表达调控存在差异,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没有改变,⑤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⑤,共四项,A正确,BCD错误。故选A。6.(2023·四川成都·统考三模)我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雌雄两性可育﹑遗传性状稳定的异源四倍体卿鲤,并利用四倍体卿鲤与二倍体鲤鱼培育出生长速度很快的湘云鲤。四倍体卿鲤和湘云鲤的培育过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红卿和湘江野鲤杂交产生F1一般是不育的,但在F2中出现了四倍体卿鲤,推测其原因可能是F1的雌雄个体均产生了含个染色体组的配子。四倍体卿鲤的一个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后会形成_个四分体。(2)湘云鲤为三倍体,从理论上分析,湘云鲤体细胞中有条染色体与红鲫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相同的。湘云鲤不会对其他鱼类种质资源(生物体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产生干扰作用,原因是。(3)人工诱导动物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其中有一种方法叫热休克法。热休克法是用略低于致死温度的高温短时处理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推测这种方法的原理是。若用这种方法处理受精卵细胞抑制其第一次分裂,在操作时需要注意的是(答出两点)。【答案】(1)2/两100(2)50湘云鲤为三倍体,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不可育(3)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最终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保持受精卵的活性、保持受精卵的完整性【分析】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完整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助,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二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四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详解】(1)红卿和湘江野鲤杂交产生的F1为2n=100,即为二倍体,但在F2中出现了四倍体卿鲤,四倍体卿鲤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由F1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得到,故其原因可能是F1的雌雄个体均产生了含2个染色体组的配子;四倍体卿鲤体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200条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一个四分体包括两条染色体,故四倍体卿鲤的一个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后会形成100个四分体。(2)湘云鲤为三倍体,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150条染色体,其中四倍体鲫鲤提供2个染色体组,共100条染色体,这100条染色体中有50条来自红鲫;湘云鲤为三倍体,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不可育,因此不会对其他鱼类中质资源产生干扰作用。(3)人工诱导动物多倍体意味着能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热休克法是用略低于致死温度的高温短时处理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推测这种方法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最终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结合题干“热休克法是用略低于致死温度的高温短时处理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可知若用这种方法处理受精卵细胞抑制其第一次分裂,在操作时需要注意的是保持受精卵的活性、保持受精卵的完整性,使得细胞能进行后续的生命活动。选择题1.(2023秋·湖南·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芸薹属包含大量的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如甘蓝型油菜、白菜、芥菜、板蓝根等都是重要的油料作物、蔬菜作物及药用植物。几种常见的芸薹属作物的染色体组和染色体数目如下表所示,其中A、B、C各表示一个染色体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作物染色体组组成染色体数目黑芥BB16埃塞俄比亚芥BBCC34甘蓝CC18甘蓝型油菜AACC3.8白菜型油菜AA20芥菜型油菜AABB36A.表中A、B、C含有的非同源染色体数目分别为10、8、9B.埃塞俄比亚芥的初级卵母细胞最多会形成17个四分体C.白菜型油菜与甘蓝的杂交后代经染色体加倍后形成甘蓝型油菜D.诱导黑芥和芥菜型油菜原生质体融合,杂种细胞共有4个染色体组【答案】D【分析】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控制该生物性状的全套基因。【详解】A、A、B、C各表示一个染色体组,根据表格的信息,AA、BB、CC个体中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条、16条、18条,因此A、B、C含有的非同源染色体数目分别为10、8、9,A正确;B、埃塞俄比亚芥共有34条染色体,染色体组成为BBCC(共17对同源染色体),初级卵母细胞最多会形成17个四分体,B正确;C、白菜型油菜与甘蓝的杂交后代染色体组成为AC,染色体加倍后得到AACC,染色体数目为38,形成甘蓝型油菜,C正确;D、诱导黑芥和芥菜型油菜原生质体融合,仅考虑两个原生质体融合,杂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AABBBB,共有6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D。2.(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列图示为细胞中所含染色体分布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a所示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b所示细胞含有3个染色体组B.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C.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D.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答案】C【分析】据图分析,图a含有4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图c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d含有1个染色体组。【详解】A、图a细胞中着丝粒分裂,移向两极的8条染色体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所以共含有4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A错误;B、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不一定是三倍体,也可能是单倍体。如果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三倍体,如果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B错误;C、图c含有2个染色体组,如果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C正确;D、图d所示细胞中只含1个染色体组,一定是单倍体,可能是由雄性配子(精子)或雌性配子(卵细胞)发育而成的,D错误。故选C。3.(2023秋·吉林通化·高三梅河口市第五中学校考开学考试)如图是某XY型性别决定生物的雄性个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两条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6表示基因,P、Q表示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若PQ为非同源染色体,则1和3交换位置属于染色体变异B.若PQ为非同源染色体,则2和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分离C.若PQ为同源染色体且为X、Y染色体,则性别的遗传与基因无关D.若PQ为同源染色体,则5和6控制的疾病在雄性中发病率较高【答案】A【分析】分析题图:PQ可能为同源染色体,P、Q大小不一致,则应为X、Y染色体;也可能为非同源染色体。【详解】A、若PQ是非同源染色体,则1和3交换位置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正确;B、若PQ是非同源染色体,则2和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分离,也可能不分离,B错误;C、若PQ为同源染色体,由于两者形态、大小不同,则它们是性染色体,性别遗传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C错误;D、若PQ为同源染色体,因5和6控制的疾病显、隐性关系未知,无法判断发病率在雌雄中的高低,D错误。故选A。4.(2023·河北秦皇岛·校考二模)果蝇的眼睛是复眼,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且等位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某杂合红眼雌果蝇的A基因转移到4号常染色体上的异染色质区后,由于异染色质结构的高度螺旋,某些细胞中的A基因不能正常表达,表现出部分小眼为红色,部分小眼为白色,这种表型称为花斑型眼。下图表示花斑型眼雌果蝇的基因所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基因转移到4号常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区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花斑型眼果蝇产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可以观察到4个四分体C.位于异染色质区的DNA片段因为解旋困难而影响转录过程D.该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在染色体组成上为均异常和均正常【答案】B【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分析题意,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某杂合红眼果蝇的A基因转移到4号常染色体上,该过程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因此图示异常表示染色体易位。【详解】A、A基因由X染色体转移到4号常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正确;B、果蝇有8条染色体,正常情况下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可以产生4个四分体,但是花斑型眼雌果蝇中X染色体与4号常染色体联会时会形成“十字型”结构而不能形成四分体,因此观察不到4个四分体,B错误;C、由于异染色质结构的高度螺旋,解旋困难,而转录需要先解旋,因此位于异染色质区的DNA片段转录过程受到影响,C正确;D、只有该雌果蝇经减数分裂Ⅰ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内含有正常4号染色体和正常X染色体时,产生的卵细胞在染色体组成上均为正常的,其余情况下产生的卵细胞均为异常的,D正确。故选B。5.(2022秋·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三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校联考期中)如图表示人的正常卵原细胞及几种突变细胞的模式图(仅示2号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突变细胞Ⅰ的个体和具有正常卵原细胞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相同B.三种突变细胞所发生的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C.果蝇棒状眼的形成与突变细胞Ⅲ发生的变异类型相同D.突变细胞Ⅲ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与正常细胞相比可知,突变体Ⅰ中A基因变成a基因,属于基因突变;突变体Ⅱ中一条2号染色体缺失了一端,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突变体Ⅲ中一条2号染色体的片段移到Y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详解】A、具有正常卵原细胞的个体能形成四种配子,但具有突变细胞Ⅰ的个体只能产生两种配子,A错误;B、突变细胞Ⅰ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B错误;C、突变细胞Ⅱ发生变异的是染色体变异中的片段缺失,果蝇棒状眼的形成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两者的变异类型并不相同,C错误;D、突变细胞Ⅲ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该变异发生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之间,即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D正确。故选D。6.(2022秋·广东东莞·高三东莞实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着丝粒是指染色体主缢痕部位的染色质,染色体凝集过程中,在着丝粒外侧由蛋白质装配形成动粒,负责将着丝粒与纺锤丝连结在一起。近期研究发现,纤维冠主要是由围绕在动粒外层的促使染色体分离的马达蛋白组成,与纺锤丝微管连接,支配染色体的运动和分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正常情况下,图中所示的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等位基因B.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纤维冠连接细胞两极发出的微管C.某染色体纤维冠异常可能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减数分裂I前期,染色体的每个动粒都与纺锤体的微管相连【答案】B【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着丝粒的外侧有蛋白质构成的动粒,当纺锤丝与动粒结合后,牵引染色体移动;纤维冠与纺锤丝相连,支配染色体的运动和分离。【详解】A、姐妹染色单体是由同一染色体复制而来的,其上面的基因一般是相同的,不含有等位基因,A错误;B、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动,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说明染色体的纤维冠连接细胞两极的微管,使之排列在赤道板上,B正确;C、纤维冠与纺锤丝相连,支配染色体的运动和分离,即纤维冠决定着染色体的运动和分离,当其异常时,染色单体不能正常分离,会导致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异常,即产生染色体数目变异,C错误;D、在减数分裂I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动,因此每条染色体只有一个动粒与纺锤体的微管(即纺锤丝)相连,D错误。故选B。7.(2023秋·陕西·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某种异源六倍体小麦(6N=42W)变异可产生单体(缺失一条染色体)和缺体(缺失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中单体可用40W+E(E代表携带蓝麦粒基因的染色体)表示。某研究团队想利用单体小麦选育能稳定遗传的可育缺体小麦。已知无E的小麦的麦粒为白色且不考虑染色体缺失对生物体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变异为染色体数目变异,该变异无法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B.若不考虑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差异,则该种六倍体小麦共有20种缺体C.该蓝麦粒单体小麦自交后代的染色体组成为40W、40W+2ED.单体小麦自交后代中白麦粒小麦即为缺体小麦【答案】D【分析】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为基数成倍地增加或成套地减少。单体是比正常个体少一条染色体,缺体比正常个体少一对同源染色体,单倍体是体细胞和本物种配子中染色体组一样多,三体是多一条染色体,三倍体是多一个染色体组。【详解】A、该种异源六倍体小麦产生单体和缺体的变异均为染色体数目变异,该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A错误;B、该种六倍体小麦共42条染色体,21对同源同源染色体(无性染色体),若不考虑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差异,则该种六倍体小麦共有21种缺体,B错误;CD、该蓝麦粒单体小麦基因型是40W+E,该单体小麦自交后代的染色体组成为40W(白麦粒)、40W+E(蓝麦粒)、40W+2E(蓝麦粒),单体小麦自交后代中白麦粒小麦即为缺体小麦,C错误,D正确。故选D。8.(2023秋·江苏泰州·高三泰州中学校考开学考试)变型果蝇2号和3号染色体上分别带有隐性基因bw(褐眼)和e(黑檀体),野生型对应的基因用bw+和e+表示。如图甲果蝇是染色体正常的褐跟黑檀体果蝇,乙果蝇是2、3号染色体发生相互易位的野生型易位纯合子果蝇,甲果蝇与乙果蝇进行杂交获得F1野生型易位杂台子果蝇,在遗传时染色体片段缺失或重复的配子不能存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果蝇产生的配子均能存活B.乙果蝇发生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C.F1测交后代中野生型和褐眼黑檀体比例为3:lD.F1中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子代有4种表现型【答案】A【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果蝇2号染色体上有褐眼基因bw,3号染色体上有黑檀体基因e,由于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详解】A、由题意可知,在遗传时染色体片段缺失或重复的配子不能存活,甲、乙果蝇均没有缺失或重复,所以产生的配子均能存活,A正确;B、乙果蝇是2、3号染色体发生相互易位,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片段的交换,属于易位而非基因重组,B错误;C、按照自由组合定律,F1应产生4种配子,且bw+e+:bw+e:bwe+:bwe=1:1:1:1,隐性纯合果蝇产生bwe一种配子,由于在遗传时染色体片段缺失或重复的配子不能存活,bw+e、bwe+重复造成不能存活,成活的测交后代个体只有野生型与褐眼黑檀体两个亲本表型,分离比为1:1,C错误;D、F1产生2种配子,且bw+e+:bwe=1: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子代有2种表型,D错误。故选A。9、多选题(2023秋·广西南宁·高三南宁市武鸣区武鸣高级中学校考开学考试)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与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低倍镜可以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B.制作生态缸时,定时加入适量的动物饵料有利于提高生态缸的稳定性C.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可观察到部分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D.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预实验可使正式实验减少误差【答案】BD【分析】1、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有紫色大液泡,容易观察,可以用低倍镜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2、生态缸内无机环境较小,结构简单,很容易遭到破坏,故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活力,放置的数量要合适。【详解】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泡呈紫色,而且很大,用低倍镜可以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A正确;B、生态缸就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利用,能自给自足,所以制作生态缸时,不需定时加入适量的饵料,B错误;C、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由于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所以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数较少,C正确;D、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先进行预实验的目的是缩小浓度范围,减少浪费,不能减少误差,D错误。故选BD。三、综合题10.(2022秋·山西太原·高三山西大附中校考期中)阅读以下两则资料,回答相关问题:资料一: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种植最广泛的香蕉品种是“大麦克(GrosMichel)"。这种香蕉香味浓郁深受人们喜爱,但是一种真菌(TR1)引起的香蕉枯萎病却差点将全世界的“大麦克”香蕉尽数消灭。好在育种专家培育出的新品种“香芽蕉(Cavendish)”可以抵御TRI。“香芽蕉”成为了种植最广泛的香蕉品种。不幸的是真菌也在进化,TRI的进化类型TR4已经可以感染“香芽蕉”,有科学家预计“香芽蕉”将会在30年内灭绝。资料二:水稻(2n)是自花传粉植物,有香味和耐盐碱是优良水稻品种的重要特征。水稻的无香味(A)和有香味(a)、耐盐碱(B)和不耐盐碱(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某团队为培育纯合有香味耐盐碱水稻植株,采用了如下方法进行育种。(1)香蕉是由二倍体芭蕉(2n=22)和四倍体芭蕉(4n=44)杂交产生的,香蕉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目是。观察香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前可以用浸泡样品0.5~1小时,以固定细胞形态。香蕉一般无种子,原因是染色体在(答具体时期)出现联会紊乱,因此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2)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生物一般不会因为单病原体侵染导致灭绝,但三倍体香蕉却两次面临灭顶之灾,请分析其原因:。(3)从育种周期来看,资料二中经过②、③过程培育出有香味和耐盐碱的优良水稻品种的育种方法的优点是。(4)在资料二过程③中,若要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需要对(填“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用试剂进行诱导处理。(5)选取基因型为AaBb正在萌发的种子低温诱导使其染色体加倍后发育而来的植株属于倍体,种植加倍后发育而来的植株开花后,对其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属于倍体。【答案】(1)66卡诺氏液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2)三倍体香蕉进行无性繁殖,几乎不产生新的变异,在病原体侵染时,三倍体香蕉因不能适应新变化而面临灭绝(3)明显缩短育种年限(4)幼苗秋水仙素(5)四单【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④为杂交育种,①②③为单倍体育种。【详解】(1)香蕉是由二倍体芭蕉(2n=22)和四倍体芭蕉(4n=44)杂交产生的,所以香蕉体细胞中有11+22共33条染色体,三个染色体组,所以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目是66条。因为卡诺氏液可以固定细胞形态,要观察香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前可以用卡诺氏液浸泡样品0.5~1小时,以固定细胞形态。香蕉属于三倍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生殖细胞,所以一般无种子。(2)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生物一般不会因为单病原体侵染导致灭绝,但三倍体香蕉属于三倍体,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无法产生正常配子,一般选择无性生殖繁殖后代,而无性繁殖几乎不产生新的变异,在病原体侵染时,三倍体香蕉因不能适应新变化而面临灭绝。(3)①②③为单倍体育种,从育种周期来看,单倍体育种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4)aB高度不育,在过程③中,若要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需要对幼苗用秋水仙素试剂进行诱导处理。(5)基因型为AaBb植株为二倍体,若对其萌发的种子进行低温诱导使其染色体加倍,则形成的植株属于四倍体。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属于单倍体。11.(2023秋·湖南·高三长沙一中校联考阶段练习)正常玉米的叶色有深绿和浅绿两种,玉米叶色的遗传受到细胞核中基因A和a的控制,基因A可控制叶绿素的合成,基因a不能控制叶绿素的合成。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A和a称为一对基因,这对基因的根本区别是。(2)研究人员发现,浅绿色玉米自交,F1成熟植株的表型及比例为深绿色:浅绿色=1:2.F1成熟植株随机交配,F2成熟植株中浅绿色占。(3)在种植深绿色玉米植株的时候,发现一株浅绿色玉米植株。为确定该变异是由基因突变(图1)造成的,还是由染色体片段缺失(图2)造成的(已知染色体片段缺失的花粉不育),研究人员用深绿色玉米植株和该浅绿色玉米植株为亲本,完成如下杂交实验:

实验方案:①亲本选择:选择深绿色玉米植株与该浅绿色玉米植株分别作为进行杂交,②分析比较子代成熟后的表型及比例。结果及结论:如果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则该浅绿色植株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如果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则该浅绿色植株是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答案】(1)等位不同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或碱基)排列顺序不同(2)1/2(3)母本、父本深绿色:浅绿色=1:1全为深绿色【分析】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中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2、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1)基因A和a被称为一对等位基因,基因A和a的根本区别是不同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或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2)浅绿色玉米自交,F1成熟植株的表型及比例为深绿色:浅绿色=1:2,原因为深绿色玉米的基因型为AA,浅绿色玉米的基因型为Aa;Aa自交,F1中AA:Aa:aa=1:2:1;由于基因a不能控制叶绿素的合成,F1中的aa缺乏叶绿素在幼苗时期就死亡,故F1成熟植株中深绿色:浅绿色=1:2,即AA=1/3,Aa=2/3,产生A配子的概率为2/3,产生a配子的概率为1/3,F1成熟植株随机交配,则F2中基因型AA=4/9,Aa=4/9,aa=1/9,其中aa缺乏叶绿素在幼苗时期就死亡,故F2成熟植株中AA:Aa=1:1,即浅绿色占1/2。(3)①已知具有染色体片段缺失(缺失A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的花粉不育,所以选择该浅绿色叶片玉米植株(基因型为Aa或AO)作为父本,深绿色叶片玉米植株(基因型为AA)作母本进行杂交,分析比较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如果该变异是由基因突变(图1)造成的,则浅绿色植株可以产生A和a两种配子,深绿色植株产生A一种配子,后代为AA:Aa=1:1,即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深绿色:浅绿色=1:1;如果该变异时由染色体片段缺失(图2)造成的,则浅绿色植株只产生A一种配子,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后代全为深绿色。1.(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DNA探针是能与目的DNA配对的带有标记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可检测识别区间的任意片段,并形成杂交信号。某探针可以检测果蝇Ⅱ号染色体上特定DNA区间。某果蝇的Ⅱ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部分区段发生倒位,如下图所示。用上述探针检测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