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32/37/wKhkGWenIfeAUvHSAAKjm4ppbbg409.jpg)
![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32/37/wKhkGWenIfeAUvHSAAKjm4ppbbg4092.jpg)
![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32/37/wKhkGWenIfeAUvHSAAKjm4ppbbg4093.jpg)
![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32/37/wKhkGWenIfeAUvHSAAKjm4ppbbg4094.jpg)
![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32/37/wKhkGWenIfeAUvHSAAKjm4ppbbg40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天津市河西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15分,每小题3分)1.(3分)下列选项中的字音和字形,有误的一组是()A.熨(yù)帖残羹冷炙风致 B.檄(xí)文蓊(wěng)蓊郁郁敛裾 C.隽(juàn)永锲(qì)而不舍国萃 D.蹩(bié)脚孱(càn)头弥望2.(3分)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之秋”(《赤壁赋》)中的“壬戌”为干支纪年法,“乾隆三十九年”(《登泰山记》)为年号纪年法,此外,我国古代主要的纪年法还有年号干支兼用法和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拿来主义》是一篇杂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我们初中所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登泰山记》的作者姚鼐为清代散文家,是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有《惜抱轩诗文集》传世。3.(3分)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稍:稍微 B.正襟危坐危:端、端正 C.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攻:学习、研究 D.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4.(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时隔1217天,曾经的互联网顶流李子柒回归了。在停更视频的三年里,面对外界的纷扰与,她从未放弃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播,这份的精神,如同她视频中精心雕琢的非遗作品,历经时光洗礼客观来看,李子柒的视频和当代的互联网气质呈现了相反的特征——在城市话题占主流的互联网上,选择聚焦乡村,选择慢条斯理、。她的视频有“疗愈”效果的原因,是由于这些视频能让人们在快节奏、高声量、表演浮夸的短视频生态里感受到别样的韵味,精准触碰了当代人的“精神痛点”,让人们在繁忙与喧嚣之外,找到一片宁静与美好。(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置疑坚韧不拔安之若素B.质疑坚韧不拔从容不迫C.质疑艰苦卓绝安之若素D.置疑艰苦卓绝从容不迫(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她的视频有“疗愈”效果的原因,是这些视频能让人们在快节奏、高声量、表演浮夸的短视频生态里感受到别样的韵味,精准触碰了当代人的“精神痛点”B.她的视频有“疗愈”效果,是由于这些视频能让人们在快节奏、高声量、表演浮夸的短视频生态里感受到别样的韵味,精准触碰了当代人的“精神痛点”C.她的视频有“疗愈”效果的原因,是由于这些视频精准触碰了当代人的“精神痛点”,能让人们在快节奏、高声量、表演浮夸的短视频生态里感受到别样的韵味D.她的视频有“疗愈”效果,是由于这些视频精准触碰了当代人的“精神痛点”,能让人们在快节奏、高声量、表演浮夸的短视频生态里感受到别样的韵味二、5.(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①我们传承传统文化,不仅要关注经典,还要关注文化仪式、文物等,将语言交往记忆、对物的记忆以及模仿性记忆融汇于此空间当中。换言之,传统文化不仅投射在经典文本(语言交往记忆)上(物的记忆)和文化仪式(模仿性记忆)上。②首先,对话经典,建构记忆。经典无疑是走进传统文化最核心的途径。以“孝”为例,其为仁之本与!”今天我们理解这个概念,更需要多角度思考。“弟子入则孝,这是讲人伦标准;“父母在,游必有方”,这是讲赡养之孝;“无违”是讲礼仪之孝;“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则是讲继志之孝。所以,创造了多层次“孝”的概念。只有立足经典文本,对之加以条分缕析,走向孔子有着丰富伦理内涵的“孝”的概念,进而为继承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孝”提供依据和可能。③其次,参与仪式,体认记忆。美国人类学家大卫•科泽提出,一端是社会政治秩序的外部道德约束和类分,另一端是个体行为者的内在情感和想象。孔子早就洞察到“仪式”对育人的重大意义:他在“礼崩乐坏”的时代,达成当时人们对儒家思想的体认。用孔子的话讲,即“不学礼,这就把价值观念熔铸于“习礼”的行动当中。通过“力行”礼仪,达成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④最后,关注文物,丰富记忆。文物超越了普通物的实用和审美特性,还是孔府、孔庙等文化遗址,都是承载彼时思想的文化想象,孔庙、孔林、孔府等都是孔子思想及其历史发展的具象化体现,也是体验和感受孔子“诗礼之教”的重要文化场域。如孔庙里有“金声玉振”坊(金声)为始,以击磬(玉振),以金声玉振象征孔子对后世的“滋养”,与孔子“礼乐”教化思想正好吻合。又如孔林有“子贡手植楷”石碑,再来读《论语•公冶长》中子贡之言“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不可得而闻也”,感受必然不同。这些真实的文化物象对丰富当代人的文化记忆无疑独具价值。(摘编自赵晓霞《由器见道》,《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的传统文化投射在经典文本上的较多,投射在文化仪式和文物上的则相对较少。B.孔子推崇“孝悌”思想,他从人伦、赡养、敬慕等多个层面阐释了“孝”的丰富内涵。C.孔子洞察到“仪式”对育人的作用,坚持以“习礼”达成当时人们对儒家思想的体认。D.文物和文化遗址是承载当时思想的文化想象,也是当代人的文化记忆和重要文化场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论证思路上,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条并列展开论述,条理清晰。B.文章基于对杨•阿斯曼“文化记忆”概念的认同,提出了传承传统文化的三条途径。C.文章多处引用《论语》原文,语句内涵丰富,角度有别D.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从建构记忆、体认记忆、丰富记忆三方面区分经典、仪式、文物的不同功能。(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④段观点的一项是()A.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明上河图》,为我们了解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B.2024年夏至日,中华儿女齐聚甘肃天水伏羲故里,以太牢、鲜花、雅乐之仪和虔敬之心致祭伏羲,祈愿国泰民安,传承中华文明。C.天津博物馆2024年新春档展出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见证了丝绸之路上千年的民族交融,让我们体味锦绣西域的文脉绵长。D.通过对良渚遗址的研究,我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还能感受到古代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三、6.(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选文一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不能十步;驽马十驾,朽木不折;锲而不舍,筋骨之强,上食埃土,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节选自荀子《劝学》)选文二劝学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②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昔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③,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注】①暗疏:默写。②滑稽(gǔjī):巧言善辩,此处指行为放荡、玩世不恭。③寻绎数终:寻绎;数终,多次。(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负此自放负:担负,承受B.比读《齐史》比:近,近来C.足敌君羸卒数万卒:士兵D.心善其说善:认为……好,赞同(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喜从滑稽饮酒者游假舆马者B.旬朔之间蚓无爪牙之利C.而常废于不勤不拘于时D.庶几以此补之予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一第一段为中心论点,即学习不可以停止,选文二秦观自己读书的经历也可以论证这个论点。B.选文二秦观以自身为例,阐述了要珍惜光阴、勤奋学习,不应贪图享乐、荒废学业的道理。C.选文一最后一段,运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选文二则没有运用这两种论证方法。D.选文一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多用对偶、排比句,富于节奏感,情感真挚,易于引发读者的共鸣。(4)把下面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昔时十一二。②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四、7.(5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②赋招魂,儒冠多误身③。【注】①这首词大约作于淳熙六年或淳熙七年,作词前几年,词人调任频繁、到处漂泊。②憔悴:指衰老。招魂:楚辞中有宋玉的《招魂》,儒冠多误身”。(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山前灯火”表明天色已近昏暗,“欲黄昏”描绘出黄昏将至未至、夜幕将降未降的景象。B.山头的浮云飘来飘去,好似作者飘忽不定、频繁调任的遭遇,巧妙地与词人的心理状态密切关合。C.下阕前三句,作者借用三国周瑜羽扇纶巾的潇洒形象,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引用此典的用意相同。D.本词最后两句用典自然,饱蘸词人的血和泪,语调低沉(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8.(6分)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寄蜉蝣于天地,。(《赤壁赋》)(2),善假于物也。(《劝学》)(3)道之所存,。(《师说》)(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荀子在《劝学》中也用“,”强调了自我反思、省察的重要性。(5)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苏轼《赤壁赋》中“”一句就是用星宿给月亮定位。五、9.(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八月乡村荷意多罗光成①八月的四连村,我见到了如此打动我心的荷。②气场与气质,形象与精神,是四连的荷展示给世界的关键词,能够心神静然,流连忘返,遥作分享。四连的荷,与我们内心深处的人性之美③天下有荷的河汊湖塘,比之四连大而阔者何其多,可但凡经历我眼的天下之荷,在我敲击键盘的此刻,仿佛有了瞬间的顿悟。这都是因为四连的荷不一样的形象气场与精神气质啊!④往昔所见的那些荷,沿着或顺着水面,前后左右,在水面上铺开而去。它们在我们的视平线之下,矜持,而又隐隐约约有些许自我高洁的孤芳自赏。它们虽也仰望天空,但天空是天空,之间看不出气息的交流;它们虽也挨近水滨的岸地,是走出书斋的生活之荷,跳出羁绊的解放之荷。在我与它相逢对视的一刹,又仿佛我的心早就在等待被它秒抓。它们亭立在我的面前,伸展的叶是风吹开的裙袂,待放的菡萏是豆蔻的美髻,更是举向天空的青春的旗帜与追梦的画笔。初成的莲蓬,纷纷挤近我的鼻尖,那是一只只伸向我的“麦克风”;而那豆蔻美髻的“画笔”,似乎也正凝神屏息,你这是怎样的一种仪仗与礼数,怎样的一种隆重与用情!你与我从外在的风貌到精神的气度,你让我忽然想起一个叫“物我两忘”的词语——你就是我,我成为了你。你占据了整个视野,犹如屏蔽了声音的潮流,席卷而来,一切都与你有着藕断丝连。太阳,是为你开启的追光,是为你铺开的画布;大地;那远远的、仿佛顺着天边站立的大树,是为你传递讯息的中继,它们为你和那些来自远方激动人心的讯息,插上风的翅膀,在你与世界之间,自由而无所不达。⑤我拍下一张照片,写道:倾听世界,成长未来。照片上是几支灿绿的“麦克风”,写道:理想,总是有方向的。照片上是向着天空成片飞举的支支“画笔”。一时间,点赞像咕嘟嘟的开水,沸腾不止……自带气场与魅力的四连的荷,借助我的手指,在虚拟的时空,一路爆棚。⑥两位女子,共着一把立地撑开的大伞,埋头剥着莲子。坐在长凳上的叫刘友芳,问答中,我知道了她们的名字。“这都是我的家庭农场”,前后左右,点画一圈,“她是我家嫂子,在开发区上班,来帮我忙的。”⑦从前年开始,刘友芳流转村里的田地,办起家庭农场。圩乡水多,属于观赏性品种,不产藕,而且莲子产量特别高,品质也特别好。现在进入忙季,“每天光卖莲子的收入,就有万把块钱。”刘友芳说,家家穷,村外的姑娘不肯来,外面说起我们村子都是直摇头。不过,现在好了。”刘友芳抬起头,“这些年,政府又是修路,你看,现在我们的村子,来我们村子看荷花看风景的,多的时候一天有几百上千人呢。村外的好姑娘,比赛似的嫁到我们村了。”一直蹲着剥莲蓬的张谊琴,抽空抬起头,嘴角挂着笑意,又手不停歇地低头剥莲蓬去了。⑧青荷之上,向着天空齐刷刷飞举的一支、两支、无数支“画笔”,律动风中,仿佛正把四连的故事,也把中国乡村的故事,源源辐射出的昂扬向上、生机勃勃的少年气象与神采气韵,清泉般流进我心,直让我感受到万物的力量和一个时代不可阻挡的万丈豪情!我悄悄地告诉自己,行走天地间,不畏浮尘,在家国与苍生永恒的时空尺度里,不负造物,乘风攀升。(选自《新安晚报》,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点明了对四连荷的情感态度,并对其气场与气质、形象与精神倍加赞赏,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文章第④段,作者将往昔所见之荷与四连的荷进行对比,意在表现四连的荷具有走出书斋、跳出羁绊的气质C.文章第⑤段,作者在朋友圈分享的四连荷照片及所配之词,既展现了荷的优美姿态D.文章第⑦段张谊琴“狠狠嗔了刘友芳一眼”这处细节描写,是人物心理的外化,表明她对刘友芳所说话的不理解与不认可。(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作构思类似,都以游踪为线索,思路清晰B.文章在第④段描写待放的菡萏时,运用博喻的修辞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荷的娇美之态。C.作者在描摹四连荷亭立之姿后,由第三人称转变为第二人称,转换自然,也便于直抒胸臆。D.文章在叙述、描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性和抒情性,与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有异曲同工之妙。(3)文章用较多笔墨记叙与刘友芳的交谈,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本文题为“八月乡村荷意多”,请探究作者笔下“荷意”的多重意蕴。六、整本书阅读10.(3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乡土中国》的相关知识,任选角度(不少于60字)春节将至,无论身在何方,“回家过年”是每一个客居他乡的中国人的心愿。在众多回乡的旅客中,因为这个春节假期,他们将在家族亲人、邻里故交的见证下完成婚礼。值得一提的是,决定不再按照家乡的习俗收纳“彩礼”。他们将新婚的消息发布在微信“朋友圈”中,将权限设置为“仅亲友可见”七、作文(40分)11.(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咬文嚼字》编辑部于12月2日发布了2024年十大流行语,“松弛感”一词入选。在当下,“松弛感”一般指面对压力时从容应对、善待自己、不慌张、不焦虑的心理状态。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应对自如,以“新世代的松弛感”展现满满的青春自信对于“松弛感”,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呢?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明确,论据充实;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清晰;不少于750字。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及简析1.答案:C简析:“锲而不舍”的“锲”读音应为“qiè”,“国萃”错误,应写作“国粹”。A、B、D三项字音和字形均正确。2.答案:B简析:韩愈《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而非“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A、C、D三项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均正确。3.答案:A简析:“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中“稍”应解释为“逐渐”,而非“稍微”。B选项“正襟危坐”的“危”解释为“端、端正”;C选项“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攻”解释为“学习、研究”;D选项“金就砺则利”的“就”解释为“接近、靠近”,均正确。4.(1)答案:B简析:“质疑”指提出疑问,“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句,此处应选“质疑”;“坚韧不拔”形容意志坚定、顽强,“艰苦卓绝”侧重于斗争环境艰苦,这里强调李子柒坚守传播传统文化的意志,用“坚韧不拔”合适;“从容不迫”形容不慌不忙,“安之若素”侧重于面对不顺利或反常现象时的心态,结合语境,“从容不迫”更能体现李子柒视频的状态。所以选B。(2)答案:D简析:原句存在句式杂糅的问题,“……的原因,是由于……”表述错误,可去掉“的原因”或“是由于”。同时,从逻辑上看,应先“精准触碰了当代人的‘精神痛点’”,再“让人们在……短视频生态里感受到别样的韵味”,D选项修改最恰当。5.(1)答案:C简析:A选项,原文只是强调传承传统文化要关注经典、文化仪式和文物等方面,并未提及传统文化投射在各方面的多少,该项无中生有;B选项,孔子对“孝”的阐释中未提及“敬慕”层面;D选项,文物和文化遗址是承载彼时思想的文化想象,是丰富当代人文化记忆的重要途径,并非当代人的文化记忆本身。C选项与原文表述相符。(2)答案:D简析:文章的写作目的是阐述传承传统文化的三条途径,即对话经典、参与仪式、关注文物,以在多重印证中建构当代价值,而不是区分经典、仪式、文物的不同功能。A、B、C三项对原文论证的分析均正确。(3)答案:B简析:第④段观点是“关注文物,丰富记忆”,B选项描述的是祭祀伏羲的仪式场景,不属于“文物”范畴,不能作为支撑该段观点的论据。A选项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C选项天津博物馆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D选项良渚遗址,都属于文物或文化遗址,能丰富人们的文化记忆,可作为论据。6.(1)答案:A简析:“然负此自放”中“负”应解释为“依仗”,而非“担负,承受”。B选项“比读《齐史》”的“比”解释为“近,近来”;C选项“足敌君羸卒数万”的“卒”解释为“士兵”;D选项“心善其说”的“善”解释为“认为……好,赞同”,均正确。(2)答案:A简析:A选项中“喜从滑稽饮酒者游”和“假舆马者”的“者”均为代词,可译为“……的人”;B选项中“旬朔之间”的“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蚓无爪牙之利”的“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C选项中“而常废于不勤”的“于”表原因,可译为“由于”,“不拘于时”的“于”表被动;D选项中“庶几以此补之”的“以”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予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的“以”是介词,可译为“在”。(3)答案:C简析:选文二中秦观将自己年轻时记忆力好却因不勤奋而荒废学业,与年老后勤奋却因善忘而效果不佳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C选项中说“选文二则没有运用这两种论证方法”错误。A、B、D三项对选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均正确。(4)①答案:然而聪明已经耗尽,大概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一二。简析:“衰耗”意为“耗尽”,“殆”意为“大概”,“十一二”意为“十分之一二”。翻译时需准确译出这些关键词,按照正常语序翻译句子。②答案:损害我的学业的,常常是这两种情况。简析:“败”意为“损害”,“业”意为“学业”,“此二物”指代前文提到的“不勤”和“善忘”,本句是判断句,翻译时要体现出判断的语气。7.(1)答案:C简析:本词下阕前三句作者借用周瑜羽扇纶巾的潇洒形象,是为了与自己如今的憔悴落魄形成对比,抒发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闷;而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引用此典是为了赞颂周瑜的年少有为,两者用意不同。A、B、D三项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均正确。(2)答案:①漂泊不定的凄凉。词人在黄昏的山村,想到自己频繁调任,如山头飘来飘去的浮云,听见“鹧鸪声”,表现他对前途的忧虑。②遇到友人的欢喜。“潇湘逢故人”写词人遇见老友,心情立即转忧为喜。③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朝廷的不满。词人用典,表达了对朝廷误国、抗金将士英灵难慰的愤懑。④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闷。回忆当年“鞍马尘”,如今却频繁调任、落魄蹉跎,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无奈。简析:从词中“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等词句,结合作者调任频繁的背景,可体会到漂泊之感;“潇湘逢故人”体现遇到友人的喜悦;“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用典,表达对朝廷的不满;下阕回忆少年时的潇洒,与如今对比,可看出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闷。8.(1)答案:渺沧海之一粟简析:注意“渺”“沧”“粟”的写法,避免错别字。(2)答案:君子生非异也简析:“生”通“性”,要准确书写,不能误写成“性”。(3)答案:师之所存也简析:直接默写,注意不要漏字、错字。(4)答案: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简析:“参省”“知”容易写错,要准确记忆,“知”通“智”。(5)答案:徘徊于斗牛之间简析:“徘”“徊”笔画较多,要书写准确,不能出现错别字。9.(1)答案:D简析:文章第⑦段中张谊琴“狠狠嗔了刘友芳一眼”这处细节描写,结合“嘴角挂着笑意”可知,并非是对刘友芳所说话的不理解与不认可,而是体现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轻松愉快的氛围。A、B、C三项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均正确。(2)答案:A简析:本文没有以游踪为线索,而是围绕四连村的荷展开描写、叙述和抒情;《荷塘月色》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从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再返回。A选项中说两者写作构思类似错误。B、C、D三项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均正确。(3)答案:①为下文抒发对时代的礼赞、表达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追求作铺垫,引出下文的议论和抒情。②说明荷对四连村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展现政府扶贫政策和乡村发展的新面貌。③深化主题,表现作者对四连村人如四连荷般努力追求、追求生命价值的赞美,表现对中国乡村新面貌的赞美。简析:从结构上看,与刘友芳的交谈为后文抒情议论做铺垫;从内容上,体现荷对村子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器械物流配送协议
- 医疗器械物流合同无菌模板
- 海上货运合同化工品出口
- 游戏中心装修合同
- 保安公司维修服务协议
- 宣城小区化粪池施工方案
- 龙门吊卸船装车施工方案
- 浙江金属波纹涵管施工方案
- 汕尾专业油罐清洗施工方案
- 无废学校建设的策略与实施路径
- 2025年上半年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华宇工程限公司中层干部公开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特朗普就职演说全文与核心要点
- 2025年教科版新教材科学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有答案)
- 《中国地方戏曲简介》课件
- 《亚太经合组织》课件
- 2024年高考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常考材料题考点梳理汇编
- 《会展概述》课件
- 《郴州市总体规划》课件
- 【高中物理竞赛大全】 竞赛3 电磁学 50题竞赛真题强化训练解析版-高考物理备考复习重点资料归纳
- 再见2024你好2025展望未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