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04/14/wKhkGWenEqGADAvDAANJcUilq70940.jpg)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04/14/wKhkGWenEqGADAvDAANJcUilq709402.jpg)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04/14/wKhkGWenEqGADAvDAANJcUilq709403.jpg)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04/14/wKhkGWenEqGADAvDAANJcUilq709404.jpg)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04/14/wKhkGWenEqGADAvDAANJcUilq7094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家国情怀作为个人对家庭和国家共同体的认同与热爱,在中华文明数千年演进历程中有着深厚的滋生土壤和历史渊源。商周时代,中国已经形成比较稳固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这种以血亲关系为纽带确立嫡长子继承权和主事权的父系家长制,利用父系家族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把血缘纽带同政治权益结合起来,不仅构成了中国社会组织形态的基本特征,也是组成社会政治结构的重要支架。这与古希腊、古罗马同时期形成的社会结构颇为不同。古希腊、古罗马在掌握铁器等生产工具后,原始性的集体协作生产逐步被家庭个体生产所代替,通过清算氏族制、瓦解原始公社、发展家庭私有制的途径步入文明社会发展旅程。中国在使用铁器等生产工具后,则在相当程度上保存乃至增强原始公社的组织形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通过发展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踏上文明社会发展道路。由于中国进入文明社会时不是剪断而是保留了氏族制的“脐带”,氏族血缘宗法制的产生实乃自然而又必然之事。殷周以至春秋,所谓邦、国“八百诸侯”等,实际是由血缘宗法遗风为基础的氏族—部落—部族国家构成。以父子关系为心脏和骨骼的父系家长氏族,其首领首先要具备优良的才干和德行,在本家族、本部落及部族中得到认可,赢得地位和权威后,才能进一步联络和团结其他氏族、部落、部族,逐步拓展邦国的疆域以“一统天下”。这种“由家而国”的真实社会进程和历史事实,既造成人们对家庭、家族、宗族及其人伦关系的高度重视,也促使人们形成爱家、爱乡、爱国情感交织的民族心理,从源头上为中国社会发展植入了伦理与政治交叉重叠的紧密关系。由这种氏族血缘宗法制所决定,社会自然形成相应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或者说礼义道德,也就是以“周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这套思想观念或谓礼义道德,在《礼记》里被简要归纳为“五止十义”。“五止”即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十义”即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五止十义”以君臣、父子的关系为主干,又以臣、子的责任或义务为重点,敬是忠,也是孝的表现形式,忠是敬的重要内涵,也是孝的具体形态。就此而言,朝廷的为臣之道与家庭的为子之道,分为异途,实为一理。与此同时,中国社会演进到夏商周时期,“家国同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以血缘亲情为本位的家庭或家族管理形式,不仅父权与君权互为表里,而且两者的传承方式也如出一辙。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里,国与家虽有大小之别、上下之分,却仿佛一个有机体的微小局部与庞大整体的关系,既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又命运相连休戚与共。一方面,家是国的最小社会单位、是国的细胞和缩影,没有家就没有国;另一方面,国是家的放大和延伸、是家庭细胞赖以生存的肌体,国盛才能家兴,国破则难免家亡。这种“家国同构”的理念,使我们的先人将家与国的治理几乎看作是同一回事。《左传》桓公二年晋大夫师服说:“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虽然主要是描述春秋早期邦国社会的主从等级秩序,表明尊卑上下之异,但也显示出血缘亲情之和,传达了家与国紧密相连的信息。在这种“天子建国,诸侯立家”的等级分封、家国“胶结”的社会结构中,“家”里对父母之“孝”与“国”中对君主之“忠”自然结合在一起,“亲亲”与“尊尊”很大程度上相互重合、融为一体。孔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先秦思想家常常把家与国的联系看作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关系。一方面,家兴可以影响国运;另一方面,国乱则不免家丧。这种“小之定也必恃大,大之安也必恃小”的家国同构认识,长期延续、积淀下来,成为我们民族一种稳固的文化理念和心理结构。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及心理认知,正是家国情怀萌生滋长的“肥沃土壤”和“适宜气候”。换言之,在家国同构的社会现实母体上,自然且必然地要“涌流”出家国情怀的“乳汁”,正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家国意识和家国情怀,不仅成为后世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也是历代胸怀抱负者实现人生理想的实践途径。如此,不仅将个人、家庭、国家纳入联动递进的演进链条和轨道,而且为千千万万明德有为之士指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步阶梯和人生目标。作为当代青年,有必要了解家国情怀的由来,让家国情怀萌发。家国情怀高扬了对家庭和国家共同体的认同关心、维护热爱、奉献担当精神,数千年来如春雨润物,浸润和滋养中华儿女的情感与心灵,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创造可歌可泣的丰功伟业,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摘编自钱念孙《家国情怀溯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商周时期,中国已经形成比较稳固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主要是通过家族关系的远近来决定财产、土地的继承与分配。B.在掌握铁器等生产工具后,中国与古希腊在社会发展上逐渐拉开差距,与古希腊相反,中国依然保存乃至增强原始公社的组织形式。C.中国古人认为国与家是同构的,它们虽然有大与小、上与下的区别,但在管理形式与传承方式上是完全相同的。D.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既是后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也是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创造丰功伟业的动力。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氏族血缘宗法制是社会结构的重要支架,也决定了社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形成了以“周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B.按照家国同构的观念,以侍亲之孝移之于君,就一定可以成为国君所需要的臣子,以理家经验治国,就一定可以治理好国家。C.在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下,对“孝”的提倡一方面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一方面有利于国家的统治。D.家国情怀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后,在逐渐形成稳固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家国同构”观念的一项是()A.夫忠兴于身,著于家,成于国,其行一焉。B.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C.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D.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5.为什么说“作为当代青年,有必要了解家国情怀的由来,让家国情怀萌发”?请结合本文内容,概述其理由。【答案】1.D2.B3.B4.①首先提出家国情怀在中华文明中有着肥沃的土壤和深厚的渊源的观点。②然后指出,商周时期氏族血缘宗法制度把血缘纽带同政治权益结合起来,从源头上让中国社会发展植入伦理与政治交叉重叠的紧密关系,家国同构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理念和心理结构。③最后总结家国情怀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5.①家国情怀的核心就是爱家、爱乡、爱国,在中华文明中有着深厚的滋生土壤和历史渊源。②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及心理认知,是家国情怀萌生滋长的基础;③家国情怀是历代胸怀抱负者实现人生理想的实践途径,也是激励青年为国、为家拼搏奋斗的情感基础和精神力量。【解析】【1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主要是通过家族关系的远近来决定”错,原文“利用父系家族关系的亲疏来决定”;B.“中国依然保存乃至增强原始公社的组织形式”以偏概全,原文有“则在相当程度上保存乃至增强原始公社的组织形式”,原文有“在相当程度上”的修饰语;C.“完全相同”错,原文“将家与国的治理几乎看作是同一回事”,由“几乎”可以看出选项说法绝对。故选D。【2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就一定可以成为国君所需要的臣子”“就一定可以治理好国家”说法绝对,原文第5段中说的是“这种‘家国同构’的观念,使我们的先人将家与国的治理几乎看作同一回事”,只是强调了古人认为治家与治国是同一回事,但并未说“就一定可以成为国君所需要的臣子”“就一定可以治理好国家”。故选B。【3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家国同构”观念一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是相同的,即家是国的细胞和缩影,国是家的放大和延伸,治家与治国是一回事;二是指家与国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二者既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又命运相连休戚与共。B.强调的是“兼爱”思想,与“家国同构”无关。故选B。【4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①文章第1段开篇提出观点,指出“家国情怀在中华文明中有着肥沃的土壤和深厚的渊源”;②第2段关键句是“商周时期,中国已经形成比较稳固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这种以血亲关系为纽带确立嫡长子继承权和主事权的父系家长制……把血缘纽带同政治权益结合起来,不仅构成了中国社会组织形态的基本特征,也是组成社会政治结构的重要支架”,指出,商周时期氏族血缘宗法制度把血缘纽带同政治权益结合起来;第3段“这种‘由家而国’的真实社会进程和历史事实,既促使人们对家庭、家族、宗族及其人伦关系高度重视,也促使人们形成爱家、爱乡、爱国情感交织的民族心理,从源头上为中国社会发展植入了伦理与政治交叉重叠的紧密关系”,指出从源头上为中国社会发展植入了伦理与政治交叉重叠的紧密关系;第4段“朝廷的为臣之道与家庭的为子之道,分为异途,实为一理”,第5段“中国社会演进到夏商周时期,‘家国同构’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种‘家国同构’的观念,使我们的先人将家与国的治理几乎看作同一回事”,第7段“这种‘小之定也必恃大,大之安也必恃小’的家国同构认识,长期延续、积淀下来,成为我们民族一种稳固的文化理念和心理结构”,指出“家国同构”成为我们民族一种稳固的文化理念和心理结构;③第8段“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及心理认知,是家国情怀萌生滋长的‘肥沃土壤’和‘适宜气候’”,第9段“家国意识和家国情怀,不仅成为后世帝王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也是历代胸怀抱负者实现人生理想的实践途径”;第10段“家国情怀数千年来如春雨润物,浸润和滋养着中华儿女的情感与心灵,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创造可歌可泣的丰功伟业,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指出,在家国同构的社会现实母体上,家国情怀自然产生,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5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材料第1段即指出“家国情怀作为个人对家庭和国家共同体的认同与热爱,在中华文明数千年演进历程中有着深厚的滋生土壤和历史渊源”,家国情怀的核心就是爱家、爱乡、爱国,在中华文明中有着深厚的滋生土壤和历史渊源。②材料第8段指出“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及心理认知,是家国情怀萌生滋长的‘肥沃土壤’和‘适宜气候’”,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及心理认知,是家国情怀萌生滋长的基础。③材料第9段说“家国意识和家国情怀,不仅成为后世帝王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也是历代胸怀抱负者实现人生理想的实践途径”,家国情怀是历代胸怀抱负者实现人生理想的实践途径;第10段“家国情怀数千年来如春雨润物,浸润和滋养着中华儿女的情感与心灵,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创造可歌可泣的丰功伟业,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见“家国情怀”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激励青年为国、为家拼搏奋斗的情感基础和精神力量。(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买农药徐光慧风是小风,小到几乎感觉不到。要是骑上电动车,小风就变成大风了。①老刘觉得骑上自己的车,就跟坐上了火箭一样。三十多里,其实也没多远,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老李却说受罪。老李从柜台后面站起来,给他搬了椅子,又倒了一大茶缸子水,还给他拿来一把扇子。这还不行,老李打电话叫来他老婆。他老婆怀里抱着一个西瓜,一进门就说,什么事啊,家里来人儿了?老李说,老刘来了,你快去把西瓜切了。老李的老婆把西瓜切成了一牙儿一牙儿的,把最大的那一牙儿拿给了坐在柜台前面的老刘。老刘举着红艳艳的西瓜,不忍心咬。阳光从门口照进来,照到柜台上,照到老刘的身上,也照到西瓜上。那块西瓜,像是一面小红旗,在老刘的手里闪闪地发着光。②看到老李老婆,老刘的心像是被什么撕扯了一下。老李的二儿子几年前骑摩托车被人撞了。才二十几岁,还没有娶媳妇,说没就没了。三十年前老刘第一次来老李的店里时,老李的二小才三岁。小家伙像个鹦鹉一样,不叫大人张嘴。大人一张嘴,他就紧跟着来一句。再一张嘴,再来一句。你说一百句,他就把你的话重复一百遍,弄得一屋子人大笑不止。③老李的二小没了后,老李的老婆眼泪就跟坏了的水管子一样,整天滋滋地往外喷。大伙儿都难过,来店里后,都想念叨念叨。老李不叫念叨,尤其是他老婆在的时候。老李不断地给大伙儿使眼色。兄弟,别说了,别提了。千万,千万别再把这事给拎出来。越是不叫提,越想提,一见到老李,一见到老李的老婆,老刘就想起了他家二小。尽管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他还是忘不了那个孩子。老李家的二小跟他家的二小同岁,他家的二小现在都有俩孩子了。也不知是外面太热了,还是西瓜的甜味惹的,一眨眼工夫,老李的店里就来了好几个人。屋不大,也就不到十平米,站着的,坐着的,蹲着的,有七八个人。有老的,有少的,有吃西瓜的,有没吃西瓜的。也没用老李的老婆动手,案板上的西瓜说没就没啦。有人说起了地里的收成,重点讨论了麦子。说庄稼老刘在行。老刘能说出一亩地用多少麦种,能说出一亩麦子出多少个麦穗,能说出一个麦穗上有多少麦粒儿。麦种的好坏决定着收成的大小。老刘说,有一年,他种错了麦种,一亩地就收了三百来斤。第二年换了好种子,好家伙,一亩地收了一千一。大伙儿就问他用的什么麦种,有没有选一些当种子留下。老刘说,留着哩,选的都是粒大籽圆的,个个都跟小肥猪一样。大伙儿就问能不能用自己的麦子去他家换一些。老刘说,多了不好说,你们七八家想换种子,管够。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人就一个个都走了。老李的老婆来喊老李吃饭,老刘这才想起来自己是来干什么的。老刘皱皱眉头,想说什么似乎又不知从何说起。老李给老刘的茶缸子添了点儿水,说,咋啦伙计,是什么把你愁成这个啦?老刘说咋能不愁,棉花桃子刚露头,就被棉铃虫给吃了。家里有灭多威,你再给我拿一瓶棉铃宝,老长时候没来啦,也不知你这儿有没有。老李说有,顿了顿又说,你最好再来瓶灭铃净。知道怎么配呗,20%的灭多威,50%的棉铃宝,再兑20%的灭灵净,1000—1500倍喷雾……老李转身看向身后货架子上一瓶瓶花花绿绿的农药,看了一会儿,突然把悬在空中的手拍到了柜台上。老刘吓了一跳,说,咋着哩,兄弟?老李伸手拍打着自己的额头,微笑着说,看我这记性,伙计,我忘了告诉你了,这一段时间虫卵不要紧了,我觉得你现在主要还得治蛾子。现在有一个好办法,我听说效果不赖。老刘瞪着眼,说,有什么好法儿?老李说,当然了,这个法儿好得很。接着老李就把自己新近听说的一个好办法告诉了老刘。老李说的是用杨树枝诱蛾。老李说,用一米长带叶杨树枝条十根捆在一起,上面喷一些醋,倒插在地里,一亩十把,每天早上抖动树把捕杀蛾子管用得很。老李说高压汞灯诱蛾效果也不赖。你试试这个,不行了就再试试用高压汞灯。老刘站起身,说,咋着,不用拿药了?老李说,先别拿了,你回去试试这个法儿。这个还环保,实在不行了咱再说。④老李老婆端来了大锅菜,死拉活拽要留老刘吃饭,把老刘吓得赶紧从屋里蹿了出来。老刘说,也不是亲家,也不是邻人,就是来买个药儿,咋能在你这儿吃饭呢。没这个理儿。咋着,老伙计,咱俩在一块儿都多少年了,你还跟我生分?老李撵出来,仰着脖子看看天,眉头搐搐到了一块儿。太阳还正毒哩,这么远的路,你这样走我也不放心呀。老刘用眼睛指了指自己的电动车,说,我这“宝马”是管什么的呀,俩腿往踏板上一搁,油门一拧,呜——,一下就到家了。老李还在皱着眉头。老李说,伙计,你都七十多啦,可得悠着点。别跟个小青年儿一样,说什么都不听。话音还没落,嘿,没影儿了。老李看着老刘消失的路口,又站了老长时候才进屋。(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刘在大热天骑电动车三十多里到老李家去买农药,老李说“受罪”,这一语言描写体现了老李、老刘二人熟络的交情。B.三十年前老李的二儿子像个鹦鹉一样惹得大伙大笑与下文老李的二儿子死后大伙的难过形成对比,读来令人心酸。C.老李的店里来了七八个人,不用主人动手,很快案板上的西瓜就被吃完了,这体现了老李与这些人的关系处得很好。D.老刘擅长种庄稼,在庄稼遭遇病虫害时,他来老李这里买农药,老李提供的环保治虫法体现了老李在种庄稼方面技高一筹。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A.句子①中“就跟坐上了火箭一样”用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老刘骑电动车速度很快。B.句子②中“像是被什么撕扯了一下”既表现了老刘的心情,又引出了下文的回忆。C.句子③中的“喷”字体现了二儿子因为意外去世之后老李老婆内心的痛苦与难过。D.句子④中的“蹿”字在于表现老刘虽然年纪大,但是动作像年轻人一样非常轻松矫健。8.“咋着,老伙计,咱俩在一块儿都多少年了,你还跟我生分?”这一段分别表现了老李和老刘什么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痛苦·体贴·善良;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友情。请任选一个小组,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答案】6.D7.D8.①老李:热情好客,关心他人。挽留老刘吃饭体现了他热情好客;说太阳毒、路远、不放心,体现了他关心他人。②老刘:本分幽默。拒绝留下来吃饭,说明他本分老实,戏称自己的电动车为“宝马”体现了他的幽默风趣。9.【示例1】甲组:①老李二儿子因为车祸去世,老李夫妇多年来都忍受思念儿子的痛苦;②老李不让大家在妻子面前谈儿子去世的事情,老刘和众人克制着不谈此事,体现了老李对妻子的体贴,以及众人对老李夫妇的体贴,也表现了人们的善良;③老李让众人吃瓜、老李夫妇挽留老刘吃饭、老李提出环保治虫法而不让老刘买农药,体现了人性的朴实与善良。【示例2】乙组:①老刘在大热天骑电动车来买农药,老李说他“受罪”,体现了二人之间的友情;②众人在老李的店铺里聊天,老刘和众人聊种庄稼的经验,并答应跟众人换种子,体现了人们之间的友情;③老李夫妇挽留老刘吃饭,老李提出环保治虫法而不让老刘买农药,体现了老李为朋友着想的珍贵友情。【解析】【6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体现了老李在种庄稼方面技高一筹”错,老李提供环保治虫法只能说明他思想新,比老刘注重环保。故选D。【7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动作像年轻人一样非常轻松矫健”错,老刘是怕老李硬拽他吃饭,不想麻烦老李,所以赶紧从屋里出来,不是表现他动作敏捷。故选D。【8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老李:热情好客,关心他人。老李挽留老刘吃饭“咋着,老伙计,咱俩在一块儿都多少年了,你还跟我生分?”体现了他热情好客;“太阳还正毒哩,这么远的路,你这样走我也不放心呀”说太阳毒、路远、不放心,体现了他关心他人。②老刘:本分幽默。“老刘说,也不是亲家,也不是邻人,就是来买个药儿,咋能在你这儿吃饭呢。没这个理儿”,拒绝留下来吃饭,说明他本分老实;“我这‘宝马’是管什么的呀,俩腿往踏板上一搁,油门一拧,呜——,一下就到家了”戏称自己的电动车为“宝马”,体现了他的幽默风趣。【9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情感,拟写文学短评的能力。【示例1】甲组:①“痛苦”。“老李的二儿子几年前骑摩托车被人撞了。才二十几岁,还没有娶媳妇,说没就没了”,老李二儿子因为车祸去世;老李夫妇多年来都忍受思念儿子的痛苦,比如“老李的二小没了后,老李的老婆眼泪就跟坏了的水管子一样,整天滋滋地往外喷”,老李不让人在他老婆面前提儿子,“老李不断地给大伙儿使眼色。兄弟,别说了,别提了。千万,千万别再把这事给拎出来”;②“体贴”。一是表现在老李对妻子的体贴,儿子死后,老李的老婆眼泪就没断过,大伙都想念叨念叨,“老李不叫念叨,尤其是他老婆在的时候”,老李不让大家在妻子面前谈儿子去世的事情,是怕妻子难过;而是体现在老刘和众人对老李夫妇的体贴,“大伙儿都难过,来店里后,都想念叨念叨”“一见到老李的老婆,老刘就想起了他家二小。尽管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他还是忘不了那个孩子”,但老李不让提,老刘和大伙就不提,众人对老李夫妇的体贴,也表现了人们的善良;③“善良”。老李让老婆给老刘拿西瓜“老李打电话叫来他老婆。他老婆怀里抱着一个西瓜”;到店里聊天的众人“也没用老李的老婆动手,案板上的西瓜说没就没啦”,还有老刘要买农药,老李却告诉他“我觉得你现在主要还得治蛾子。现在有一个好办法,我听说效果不赖”,老李让众人吃瓜、老李夫妇挽留老刘吃饭、老李提出环保治虫法而不让老刘买农药,都体现了人性的朴实与善良。【示例2】乙组:“友情”。①老刘在大热天骑电动车来买农药,“三十多里,其实也没多远,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老李却说受罪”,老李说他“受罪”,体现了二人之间的友情;②“也不知是外面太热了,还是西瓜的甜味惹的,一眨眼工夫,老李的店里就来了好几个人”“也没用老李的老婆动手,案板上的西瓜说没就没啦”,众人在老李的店铺里聊天吃西瓜;老刘和众人聊种庄稼的经验“老刘说,有一年,他种错了麦种,一亩地就收了三百来斤。第二年换了好种子,好家伙,一亩地收了一千一”,并答应跟众人换种子,“大伙儿就问能不能用自己的麦子去他家换一些。老刘说,多了不好说,你们七八家想换种子,管够”,体现了人们之间的友情;③老李夫妇挽留老刘吃饭“老李老婆端来了大锅菜,死拉活拽要留老刘吃饭”,老李提出环保治虫法而不让老刘买农药“伙计,我忘了告诉你了,这一段时间虫卵不要紧了,我觉得你现在主要还得治蛾子。现在有一个好办法,我听说效果不赖”,体现了老李为朋友着想的珍贵友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大学之道《礼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原道(节选)(唐)韩愈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夏葛而冬裘A渴饮B而饥食C其事D虽殊E其所以F为智一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末”,“本”指树根,代表事物的根本,“末”指树梢,代表事物的细枝末节。B.“国”,即诸侯国,与《墨子·兼爱》“诸侯各爱其国”的“国”意思相同。C.“庶人”,泛指没有官爵的平民百姓,地位比较低,在中国古代社会属于下层阶级。D.“传”,指解释经文的著作,与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传”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大学之道》中,“格物”“致知”是紧密联系、层层递进的两个步骤,推究事物原理才能使认识更充分。B.韩愈反对“无为而治”,批评古人修身养性、置家国天下于不顾的做法,指出他们对纲常伦理的破坏作用。C.韩愈在《原道》中所指“道”的本质是儒家的“仁义道德”,他以继承道统、恢复儒家为己任,对当时的社会有现实意义。D.孔子修订《春秋》,把“用礼”作为评判标准,如果诸侯用夷礼就列入夷狄,如果诸侯用中国礼就列入中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14.韩愈《原道(节选)》与《礼记·大学之道》所倡导的观点有哪些相同之处?【答案】10.ACE11.D12.B13.(1)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2)这就好像怪人们在冬天穿皮衣:“为什么你不穿葛衣,岂不是简单呢?”或者怪人们饿了要吃饭:“为什么你不光喝水,岂是不简单呢?”14.①治国平天下;②修身齐家;③正心诚意。【解析】【10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夏天穿葛衣,冬天穿皮衣,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这些事情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同样是人类的智慧。“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结构一致,各自断开,AC处断句;“其事虽殊”主谓结构,意思完整,E处断句。故选ACE。【11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正确。句意: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诸侯各自爱自己的封国。C.正确。D.错误。都是解释经文的著作。句意:《礼记》说。/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故选D。【12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批评古人……”错误,由“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可知,韩愈反对是今人修身养性,置家国天下于不顾,破坏纲常伦理。故选B。【13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第一个“明”,彰明;第二个“明”,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亲近爱抚民众;“至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2)“责”,责怪;“裘”,穿皮衣;“葛”,穿葛衣;“易”,简单。【14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和材料二“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可知,两则材料倡导的观点中相同的是: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正心诚意。参考译文: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德。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而后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品德,修养品德而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国家治理好而后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原道五帝与三王,他们的名号虽然不同,但他们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是相同的。夏天穿葛衣,冬天穿皮衣,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这些事情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同样是人类的智慧。如今道家却说:“为什么不实行远古的无为而治呢?”这就好像怪人们在冬天穿皮衣:“为什么你不穿简便的葛衣呢,岂不是简单很多?”或者怪人们饿了要吃饭:“为什么不光喝水,岂不简单得多?”《礼记》说:“在古代,想要发扬他的光辉道德于天下的人,一定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他的国家,一定要先整顿好他的家庭;要整顿好他的家庭,必须先进行自身的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必须先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必须先使自己具有诚意。”可见古人所谓正心和诚意,都是为了要有所作为。如今那些修心养性的人,却想抛开天下国家,灭绝天性,做儿子的不把他的父亲当作父亲,做臣子的不把他的君上当作君上,做百姓的不做他们该做的事。孔子作《春秋》,对于采用夷狄礼俗的诸侯,就把他们列入夷狄;对于采用中原礼俗的诸侯,就承认他们是中国人。《论语》说:“夷狄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国的没有君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琴茶①白居易兀兀②寄形群动内,陶陶③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④,茶中故旧是蒙山⑤。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⑥。〖备注〗①此诗为白居易晚年辞去刑部侍郎一职,赋闲东都时所作。②兀兀:本指勤奋辛劳,此处诗人以委婉的形式表达自己性格高标而不和于俗。③陶陶:和乐的样子。④《渌水》:古琴曲名。⑤蒙山:蒙山茶,唐至清都是贡品。⑥往还:交往。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性格与官场众人格格不入,不愿同流合污,后来他离开官场隐居洛阳。B.离开官场后,诗人时常在春日里买醉,也懒得再读书,生活无聊而烦闷。C.诗人弹琴弹的名曲是《渌水》,喝茶喝的是蒙山茶,可见其对高雅情操的追求。D.尾联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将琴和茶视作长伴自己左右、与自己交往的朋友。16.古代文人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诗人的这种思想。【答案】15.B16.①二、三两联写诗人赋闲东都时与琴茶相伴的生活的闲适、惬意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穷则独善其身”的高雅情怀。②尾联作者一方面表达了看透“穷通行止”的豁达,另一方面却又表达了依然希望能重返朝廷施展抱负的心志。体现了“达则兼济天下”的入世追求。【解析】【15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离开官场后,诗人时常在春日里买醉,也懒得再读书,生活无聊而烦闷”错。颔联是对辞官后悠闲雅致生活的描写,极写赋闲后的惬意之状。故选B。【16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人白居易晚年辞去刑部侍郎的官职,赋闲东都,做《琴茶》一诗,表达了诗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首联,写自己天性开朗,旷达洒脱,与官场中的风气相悖,故寄身官场屡受排挤。颔联,写赋闲后的惬意之状。“抛官”即辞官,退隐之后无早朝之扰,尽可春眠;年事已高,再无为搏功名而读诗书之累,更觉逍遥自在。颈联,运用典故,一是为诗人所爱的《渌水》古琴曲,二是饮之可成地仙的蒙山茶。两者皆表明自己超然的思想。所以,中间两联写诗人赋闲东都时与琴茶相伴的生活的闲适、惬意的生活,体现了诗人“穷则独善其身”的高雅情怀。尾联,“穷通行止”,这里的“穷”指报国无路,“通”指才华得施,“行”指政见得用,“止”指壮志难酬。尾联一方面表达了看透“穷通行止”的豁达,另一方面却又表达了依然希望能重返朝廷施展抱负的心志。体现了他“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凭箜篌引》运用想象的艺术手法,描写宁静的仙境,衬托出乐声投射在人们心中的感受,与《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2)《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思妇与月光的互动,表现思妇内心的极度痛苦。(3)“仁”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最高境界,落实到个人的具体修养上,“君子”则是其理想的人格典范。“君子”一词在《<论语>十二章》中频繁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2)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鲁迅说:“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究竟是如何在思想和写法上进行突破的,却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解释性命题。《红楼梦》用多重嵌套的手法惨淡经营小说的大结构。以扑朔迷离而又精巧自如的序曲为引线,用悲剧主体故事之外的神话寓言,来隐括全书深广的社会内容。()。全书跌宕起伏,有时好像飞流直下,有时又如细水涓涓;忽而巨浪排空,奔腾澎湃;忽而清浅见底,游鱼可数;或成漩涡,或成潜流,形成无比复杂而广阔的局面。立体性的情节结构与复合性的主题意蕴共同构建了一个深不可测的艺术世界。时至今日,围绕小说《红楼梦》而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学现象”,广大中华儿女对红楼世界的理解得以体现。“红学”研究依然长盛不衰。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全书有三重结构:“玉——石——石”的象征结构,“政治与爱情”的写实结构,“预言与应验”的谶纬结构。B.全书有三重结构:“石——玉——石”象征结构,“政治与爱情”的写实结构,“预言与应验”的谶纬结构。C.全书有三重结构:“玉——石——石”的象征结构,“预言与应验”的谶纬结构,“政治与爱情”的写实结构。D.全书有三重结构:“石——玉——石”的象征结构,“预言与应验”的谶纬结构,“政治与爱情”的写实结构。19.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B.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C.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D.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20.下列句子中引号用法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冷子兴向贾雨村说起贾府有衰败迹象时,冷子兴分析说,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B.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给众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最精彩的描写莫过于众人听到“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的笑的描写。C.《红楼梦》第五回写宝玉在梦中被引到“太虚幻境”,警幻仙子欲借册籍点醒宝玉,金陵十二钗的命运谜团将被解开。D.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他对任何生命形式,都没有“不喜欢”,都没有恨,包括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答案】18.B19.D20.C【解析】【18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红楼梦》由无才补天的顽石化作贾宝玉口中的“五彩晶莹的美玉”,随着下凡历劫,而后顽石又回到无稽崖下结构全篇,可见应是“石——玉——石”,排除AC;按照一般逻辑和书中内容的篇幅,应先说写实结构,再说谶纬结构,排除D。故选B。【19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线句采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全书跌宕起伏的结构比作“飞流直下”“细水涓涓”“巨浪排空”“清浅见底”等。A.“待”“送”赋予江月和江水以人的情感动作等,是拟人手法;B.对比,把“圣贤皆寂寞”与“饮者留其名”对比,表达诗人内心的愤懑不平;C.先问后答,运用了设问的手法。D.把闲愁比作“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是比喻的手法。故选D。【20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红学”引号表示特定称谓。A.表示引用;B.表示引用;C.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强调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你见过在舞台上流动的红旗渠水吗?1960年初,数万名林县群众五年的苦战,用最普通的工具斩山崖,搬山墙,填沟壑,成功地让红旗渠总干渠道上了水,彻底解决了林县世世代代缺水的面貌。在情景舞蹈《誓把山河重安排》中,这条“人造天河”通过特效,在舞台上滚滚而来……史军亮介绍说红旗渠精神是河南_________的红色精神之一,呈现效果要有宏观的体量和气势,“这就需要把舞美和影像_________起来。在舞台结构设计方面,正面近5米高的台阶看似一块大屏,实际上被划分为三层,抽开之后完全铺满舞台,以此营造渠水滚滚不断的视觉奇观。”在外人看来,河南传统文化大省的地位_________,其实红色文化资源的丰饶也_________。“单就革命精神的提炼,我们这里就有大别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这一次我们分别将这些精神施以重墨,重在挖掘精神内核;另一方面融入现代技术,通过运用丰富的舞台表现形式,以及新技术、新手法,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导演李沛告诉澎湃新闻,整台演出除了有《鏖战独树镇》枪林弹雨的电影质感,有《誓把山河重安排》的视觉奇观,也有特意挖掘推出那些过往并不广为人知的隐秘故事。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青史流芳浑然一体不容置疑不相上下B.青史流芳无缝衔接毋庸置疑不相上下C.彪炳史册无缝衔接毋庸置疑不遑多让D.彪炳史册浑然一体不容置疑不遑多让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经过数万名林县群众五年的苦战,用普通的工具斩山崖,搬山墙,填沟壑,成功地让红旗渠总干渠通上了水,彻底解决了林县世世代代缺水的面貌。B.数万名林县群众经过五年的苦战,用最普通的工具斩山崖,搬山墙,填沟壑,成功地让红旗渠总干渠通上了水,彻底解决了林县世世代代缺水的面貌。C.经过数万名林县群众五年的苦战,用最普通的工具斩山崖,搬山墙,填沟壑,成功地让红旗渠总干渠通上了水,彻底改变了林县世世代代缺水的面貌。D.数万名林县群众经过五年的苦战,用最普通的工具斩山崖,搬山墙,填沟壑,成功地让红旗渠总干渠通上了水,彻底改变了林县世世代代缺水的面貌。2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散句,请把它改成整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交通运输费用策划与执行协议
- 2025年农村租凭协议标准文本
- 2025年个体网店策划经营权转让合同书
- 2025年产品保障与服务质量协议
- 2025年人才租赁标准协议范本
- 2025年农家乐装饰工程合同样本
- 2025年二手房交易合同策划保管协议范本
- 2025年工作合同标准格式
- 2025年官方商业门店租赁合同模板
- 2025年住宅抵押贷款合同标准化文本
- 课堂嵌入式评价及其应用
- 化工原理传质导论
- 《管理学基础》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
- 短视频:策划+拍摄+制作+运营课件(完整版)
- 基金会财务报表审计指引
- 蓝色卡通风好书推荐教育PPT模板
- 2022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 DB32∕T 4245-2022 城镇供水厂生物活性炭失效判别和更换标准
-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毕业设计46
- 智能化系统培训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时作业本有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