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3刺客列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34/18/wKhkGWem3AaAYnMFAAGHB4TE6aM146.jpg)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3刺客列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34/18/wKhkGWem3AaAYnMFAAGHB4TE6aM1462.jpg)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3刺客列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34/18/wKhkGWem3AaAYnMFAAGHB4TE6aM1463.jpg)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3刺客列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34/18/wKhkGWem3AaAYnMFAAGHB4TE6aM1464.jpg)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3刺客列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34/18/wKhkGWem3AaAYnMFAAGHB4TE6aM14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课时分层作业(十三)刺客列传[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北购于单于B.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C.右手揕其匈D.举筑朴秦皇帝B[A项,“购”同“媾”;C项,“匈”同“胸”;D项,“朴”同“扑”。]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擅巴、汉之饶 擅:拥有,据有B.民众而士厉 厉:激昂C.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蔽:拂拭,掸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遇到D[D项,“遇”应说明为“对待”。]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eq\b\lc\{(\a\vs4\al\co1(国之大事也,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B.eq\b\lc\{(\a\vs4\al\co1(乃令秦舞阳为副,彼庸乃知音))C.eq\b\lc\{(\a\vs4\al\co1(以顺适其意,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D.eq\b\lc\{(\a\vs4\al\co1(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嘿而逃去))D[A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于是,就,连词/竟然,副词;C项,用来,连词/用,介词;D项,均为连词,表修饰。]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使使以闻大王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B.稍蚕食诸侯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C.太子丹患之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D.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赵不能支秦,必入臣B[A项,闻:使动用法,使……听到/动词,听说。B项,均为名词用作状语:蚕,像蚕一样;膝,用膝盖。C项,患:意动用法,以……为患/名词,祸害。D项,臣:使动用法,使……臣服/名词用作动词,称臣。]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B.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C.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D.愿大王少假借之A[A项,“切齿”古今义都是“上下牙齿咬紧”之意;B项,“穷困”古义为“走投无路”,今义为“贫困”;C项,“长者”古义为“品德高尚之人”,今义为“年长之人”;D项,“假借”古义为“宽容”,今义为“利用某种名义、力气来达到某种目的”。]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变徵之声”中的“变徵”指古代的乐律,分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七调,大体相当于今西乐的C、D、E、F、G、A、B七调。变徵即F调,此调苍凉凄婉,宜放悲声。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中的“中蔗子”是官名,掌管后宫事务。C.“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中的“血食”指祭品,因为祭祀时要杀牛、羊、猪三牲,所以叫血食。D.“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中的“三晋”指韩、赵、魏三国。B[B项,应为“掌管宫中及王室事务”。]7.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1)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________________,马生角。(喻指不行能实现之事)(3)自曹沫至荆轲五人,________________,然其立意较然,________________,名垂后世,岂妄也哉![答案](1)风萧萧兮易水寒(2)天雨粟(3)此其义或成或不成不欺其志[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太子及来宾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惊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行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B.愿举国为内臣 举:全、整个C.及献燕督亢之地图, 函封 函:信件、信函D.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同“捧”C[函:用匣子装。]9.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干脆表现荆轲英勇的一组是()①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②秦舞阳色变振恐③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④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⑤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⑥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A.③④⑤ B.②④⑥C.①②⑤ D.③⑤⑥D[①表现离别时的苍凉、凄婉,②是侧面描写,④是秦王的行动。]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易水送别,慷慨悲歌,荆轲做好了以身赴死的打算。B.秦臣蒙嘉怜悯燕王,赞许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C.秦舞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严吓倒,差点暴露此行动机。D.荆轲刺杀秦王未成,他自己宣称想要挟持秦王,定下条约,报答燕太子丹。B[蒙嘉受贿为别人说好话。]11.“易水送别”是特别胜利的场面描写,下面是对其胜利缘由的分析,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A.其胜利在于写景,若无萧萧北风、刺骨易水,读来就会索然无味。B.其胜利在于荆轲的行为本身就是壮烈的,加上萧风寒水,给了这壮烈行为以活动空间的气氛,从而有了立体感。C.其胜利处在借景抒情,冷风寒水和一去不复返的冷意悲情为表里,催人泪下。D.其胜利处在于作者通过环境、歌声、神态、行为的描写,烘托了一幅悲壮的画面,能招来人们普遍的激烈情怀,唤起人们感同身受的共鸣。D[D项分析得最全面。]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子及来宾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来宾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送行。(2)“萧萧的风声呵,易水凄寒;壮士这一去呵,不再回来!”又唱出悲壮慷慨的羽声调子,感动得送行的人都睁大双眼,头发竖起把帽子顶起来。(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逼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①,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烈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注】①道:导,引导。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B.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C.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D.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A[“欲自杀以激荆轲”,“以”表目的,前后联系紧密,不能断开,解除B、C两项。“言光已死”,意为“就说田光已死”,“光已死”为“言”的内容,此处不能断开,解除D项,故选A项。]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傅”是古代官职名,为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加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B.“跪”是古代礼仪的一种,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C.“窃”有私下、私自之意,运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表示谦逊的看法,用于自称。D.“足下”属称对方的敬辞,在古代,下称谓上,用“足下”,意为“您”;同辈相称不行以用“足下”。D[“同辈相称”也可以用“足下”。]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探望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B.鞫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鞫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缘由并不完全相同。C.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疑心的人物。D.田光自杀不全是因为太子的叮嘱——“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A[“亲自去探望”错,是通过别人找来,并非亲自探望。]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为何因在秦受凌辱的怨恨,就想去招惹他发怒呢?(2)现在太子听到的是壮年时的田光,不知道我的身体已经跟不上了,有幸教育我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有好办法。”【参考译文】燕国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逃回燕国。眼看秦就要吞灭六国,大兵已接近易水,唯恐灾祸将至,太子丹很忧愁。对太傅鞫武说:“燕与秦势不两立,望太傅能够图谋良策。”鞫武回答说:“秦国地盘遍布天下,威逼着韩、魏、赵三国,然而易水以北,局势还不肯定。为何因在秦受凌辱的怨恨,就想去招惹他发怒呢?”太子说:“那么,怎样才好呢?”太傅说:“请太子进去休息,容我好好想一想。”……鞫武说:“燕国有一位田光先生,他智谋深邃,英勇镇静,可以跟他协商。”太子说:“希望通过太傅来结交田先生,可以吗?”鞫武说:“可以。”太傅去见田光,传太子丹的话说:“有国事愿与先生相商。”田光说:“我尊敬地接受吩咐。”于是来到太子的居处探望。太子跪着迎接,退着行走为(他)引导,跪在地上抹拭座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没有人,太子起身请教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有好办法。”田光说:“臣听说骏马盛壮之时,一日而行千里。到它苍老,劣马也能超过它。现在太子听到的是壮年时的田光,不知我的精力已经消逝了。即使这样,我不敢因此怠慢国事。与我交好的荆轲可以任用。”太子说:“希望通过田先生来结交荆轲,可以吗?”田光说:“可以。”(田光)马上起身,快步而出。 太子送他到门前,叮嘱说:“我所告知的,(对)先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受伤补助申请书
- 助学金申请书范文大全
- 社区治安运行管理实施细则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A卷)
-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习题和答案华理
- 2024-2025学年天津市河西区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联考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物理试题(二)(解析版)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庐巢联盟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
- 构建物联网系统原型-教学设计
- (完整word版)家谱WORD样本
- 无主之地2全装备代码
- 小升初广东省深圳市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真题测试模拟卷(解答题)有解析
- DB32∕T 2882-2016 城市轨道交通桥隧结构养护技术规程
- 血液透析应急流程图+
- 京东考试答案参考
- 建筑施工图-剖面图
- 我国动车组各型车辅助供电分析与比较
- 标书密封条格式模版(共19页)
- SMT车间温湿度点检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