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东校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39/10/wKhkGWemOqqANWxDAAJhtdf3pu4496.jpg)
![一中(东校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39/10/wKhkGWemOqqANWxDAAJhtdf3pu44962.jpg)
![一中(东校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39/10/wKhkGWemOqqANWxDAAJhtdf3pu44963.jpg)
![一中(东校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39/10/wKhkGWemOqqANWxDAAJhtdf3pu44964.jpg)
![一中(东校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39/10/wKhkGWemOqqANWxDAAJhtdf3pu449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集宁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共24题,共48分)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皆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争亦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A.分封制进一步明确君臣等级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C.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D.分封制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2西周宗法制规定,在同祖父的大家庭里,富者有赈济贫者的义务,贫者有得到赈济的权利,即所谓“有余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其主要目的是()A.实现宗族内部平等B.防止宗族溃散解体C.建立产品公有制度D.消除贫富悬殊现象3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4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说:“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而守宰之任骤更数易,视其地如传舍(“传舍”是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血缘纽带、家国同构C.君主专制、官僚政治D.“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5元人程钜夫《论行省》中说:“(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另据《元文类》记载,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这两段材料()A.反映了元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证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C.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的双重性D.相互矛盾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6朱元璋下令废掉宰相职位,但不久后就不得不承认“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就在身边设置了内阁大学士来协助他处理政务。内阁大学士起初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性质的职务,后来又演变为实际的宰相,称为“阁臣”“辅臣”“首辅”。这体现了()A.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矛盾B.君臣之间的和谐C.宰相对皇帝专权的制约作用D.皇帝制度中君权的至高无上7东汉章帝建初元年诏令:“流人欲归本者,郡县其实禀,令足还到,听过止官亭。长吏亲躬,无使贫弱遗脱,小吏豪右得容奸妄。”这说明当时()A.流民问题严重B.最高统治者希望从根本上解决豪强地主对土地的兼并问题C.王朝采取措施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D.地方政府的勤政维护了社会的稳定8钱泳(1759—1844)在《履园丛话》提到“大凡种田者,必需亲自力作,方能有济,若雇工种田,不如不种,即主人明察,指使得宜,亦不可也。盖农之一事,算尽锱铢。每田一亩,丰收年岁不过收米一二石不等,试思佣人工食用度,而加之以钱漕差徭诸费,计每亩所值已去其半,余者无几。”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A.雇工种田成为普遍现象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农民雇工种田,自身转投商业D.农业经营仍以农民自耕为主9唐朝时广东地区的农田种植以水稻为主,到明清时,则出现了“乡民以种稻收薄”,“将土地多种龙眼、甘蔗、烟叶之属,以致民富而米少”的现象,这一变化()A.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B.是农作物商品化的结果C.是小农经济解体的表现D.是重农抑商松动的结果10考查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明代中后期中国人口数量出现了快速的增长。人口的快速增长,这得益于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推广和高产作物的引进。明清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加速了明清王朝的腐化进程B.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C.扩大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疆域D.引发了农耕文明深层的社会危机11“物勒工名(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生产的器物上)”本是官营手工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有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将自己的名字或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这反映了()A.民营手工产品大多假冒官营产品B.民营手工业与官营争夺市场激烈C.民营手工业注重提高自身知名度D.官营手工业已落后于民营手工业12清代官员尹会一在奏疏中说:“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这表明当时江南地区()A.棉纺织业开始兴起B.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D.纺织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13陶朱公范蠡在经商过程中信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的观点,提出“务完物,无息币”。材料主要是指()A.主张商业投资多元化B.加速商品、货币流通领域的周转C.强调商品的贱买贵卖D.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来调整经营1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开始于隋唐时期B.它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发展C.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分配D.它消除了土地兼并现象15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胡适讲道:“礼”字广义颇含法律的性质。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这表明()A.“礼”和“法”功能异步同趋B.礼制是诸侯治国的依据C.先秦统治强调“隆礼重法”D.儒家和法家有渊源关系16汉元兴元年(前134年),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了“天人感应”与“罢黜百家”等主张。有学者认为,董仲舒“罢黜百家”的思想,从根本上违背了孔孟儒学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是()A.人性本善B.礼法并施C.对鬼神敬而远之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7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他又说:“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B.“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C.心即理也D.一概反对人的欲望18梁启超说“黄宗羲……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但近代以后,却被誉为“中国的卢梭”,是“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A.他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B.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C.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D.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19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A.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B.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C.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D.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20永乐九年颁布关于杂剧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B.市民文化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C.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D.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21克A.只有实行司法独立才能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B.直接民主保证了政策执行的连续性C.政治活动中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D.参与政治活动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22恩格斯指出,罗马对所有被征服国家的占领破坏了“过去的政治秩序”和“旧有的社会生活条件”,其办法之一是“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和罗马法制不相符”。这表明()A.罗马帝国的对外征服活动极其野蛮B.罗马法曾是对外扩张的重要工具C.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D.罗马法中包含了人人平等的原则23苏格拉底曾说:“安提丰(注:智者的代表人物),你好像认为,幸福就在于奢华宴乐;而我则认为,能够一无所求才是像神仙一样,所需求的愈少也就会愈接近于神仙……也就是愈接近于完善。”在苏格拉底看来,幸福的真谛是()A.立足现实,追求完美B.物质富足,精神自由C.人欲有度,服从神性D.清心寡欲,讲究道德24在信仰问题上,普罗塔哥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了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实质表明两人()A.都公开反对宗教神学B.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C.都因犯罪遭到了惩罚D.都注重于对人的思考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材料解析(25题24分,26题28分,共52分)25材料一
茶的原产地在中国长江上游地区。早在公元前1世纪王褒《僮约》中便有“武阳买茶”的记载。三国时期《广雅》记载了荆巴间采茶制茶的过程,并早就认识到茶醒酒、提神的功能。唐代时茶的栽培大大扩展,其中以蜀中的蒙顶茶最为有名,茶业也从中国流传到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宋代时,福建茶的地位上升,蜀茶的地位相对下降。宋在江准地位设置六个榷场、十三个山场管理茶务。元代产茶区较大,但总体上以江浙行省茶品最好。明清以来南方地区的茶业更加发达,今天安微黄山毛峰、浙江狮峰龙井、江苏碧螺春等茶在当时都已享有盛名。——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材料二
近代以来,为打破中国垄断国际茶叶市场的局面,英国积极支持其殖民地印度试种茶叶,使印度茶叶种植事业得以迅速发展。同时英国还通过对中国茶叶多征税等方式,造成了华茶在英国市场的不平等竞争。19世纪70年代中期,印度茶叶生产实现机械化,而中国依然是手工制造,产量小,品质难以统一。印度茶叶通过铁路、轮船廉价运至目的地,中国茶叶主要靠人力挑运,然后再通过河流辗转运至通商口岸。印度茶业经营方式完全采取现代公司制,茶叶的生产和销售紧跟市场需求,而中国茶叶的生产和出口销售是脱节的,出口任由外国洋行长期把持。中国茶叶对英出口则随着印度等国茶叶出口的不断增加而持续下降,以至到1893年,华茶在英国市场上已经被称为“充数之物”。——摘编自林齐模《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以对英国出口为中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印两国茶叶发展的历史背景,并分析中国茶叶在英国市场走向衰落的原因。(14分)13.材料一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监视他们。——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汉制每年八月,举行饮酎(醇酒)大典,诸侯王和列侯献“酎金”助祭。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以列侯酎金斤两成色不足为名,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还有一些列侯因其他各种原因而陆续失爵。——晁福林《中国古代史》材料三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突出特点和进步意义?(10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侯”“王”的由来及汉武帝采取的措施(6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之处,并分析其历史作用。(12分)
高二年级历史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共24题,共48分)1A2B3B4C5C6A7C8D9B10D11C12D13B14B15A16D17A18D19B20D21C22B23D24D二材料解析(25题24分,26题28分,共52分)251.种茶历史悠久;种植区域不断扩大;江南逐渐超过长江上游地区;不断外传、远销国外;受政府管理。影响:推动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为后来茶叶发展打下基础。(10分)
2.背景: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中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生产经营方式现代化;交通方式的现代化。原因:印度等国茶叶的竞争(中国茶叶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影响);英国的打压;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作研发协议书
- 高新科技研发成果转让合同
- 公司场地长期租赁合同
- 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案
- (高清版)DB2104∕T 0007-2021 抚顺煤精
- 2025年吉林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技巧答案大全
- 小学三年级口算题
- 2025年道路货物运输从业资格考试复习题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细胞的增殖第1节第1课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练习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1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教案新版浙教版
- TCPHA 33-2024 通 用码头和多用途码头绿色港口等级评价指南
- 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合同5篇
- GB/T 44489-2024高级辅助驾驶地图审查要求
- 四年级上册四则混合运算练习300道及答案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表格版)
- 2022年江苏省常州市强基计划选拔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体外除颤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市场发展前瞻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桦树汁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第一期)专题12 机械能及能量守恒定律(第01期)(解析版)
- 偏差行为、卓越一生3.0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