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同步练习【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的物种进行了双向的传播和交流,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16世纪初,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B.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产量第一大的农作物C.明朝万历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进行种植D.16世纪中叶起,玉米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2.(2023高二下·塔城期末)“马铃薯和甘薯,玉米和花生,四季豆,辣椒,南瓜,还有草莓,菠萝,番茄!遍地都是芝麻粒。”这首菲律宾民歌中出现的主要农作物原产于()A.美洲 B.非洲 C.亚洲 D.欧洲3.(2023高二下·红河期末)16世纪以来,外来物种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国,传入中国的外来作物有玉米、番薯、豆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烟草等近30种。这些物种的传入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明清政府对外开放的结果C.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结果4.(2023高二下·池州月考)据史料记载,16世纪末,中国福建发生饥荒,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据此可以得出()A.食物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B.新食物物种促进了人口的增长C.新食物物种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D.新食物物种提高了人们的抗饥荒能力5.(2024高二下·温州期中)“一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树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火伞火珠,未足为喻。草本也,来自西蕃,故名。”材料描述的物种()A.是美洲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B.提高了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C.对亚洲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D.由西班牙人从美洲带回欧洲6.(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如图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某一作物的传播路线图。该作物是()甘蔗 B.小麦 C.水稻 D.番茄【能力提升】一、选择题7.(2023·湖北会考)17世纪,美洲的玉米在伊比利亚半岛推广开来,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并传入各欧洲国家。这主要得益于()A.新航路开辟与物种交换 B.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C.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 D.欧洲饮食习惯的变化8.(2023高二下·信阳期末)欧洲人最初认为烟草具有某些有益的药效。16世纪,抽烟和咀嚼烟草渐渐成为欧洲的风尚。17世纪,英国上层社会的一些人士认识到吸烟“有害眼睛、鼻子、大脑和肺部健康”,但烟草的人气依然节节攀升。这表明,烟草的传插()A.扩大了国内消费市场 B.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C.形成了新的社会问题 D.推动了世界物种传播9.(2023高二下·池州月考)有学者认为:“从美洲传到东半球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水果品种则更多,有玉米、马铃薯、花生、番茄、辣椒、棉花、烟草、可可豆、菠萝、木瓜等。”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现代农业的发展B.工业革命在美洲的扩展C.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各地区的联系D.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应用10.(2024高二下·重庆市月考)《本草纲目》载:“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苗高三四尺,六七月开花成穗如秕麦状,苗心别出一苞,如棕鱼形,苞上出白须垂垂,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子亦大如棕子,黄白色。可炸炒食之。”该史料可用于印证()A.玉米最初被作为药用植物引入 B.明朝玉米出现了改良品种C.物种交流丰富了明代人的饮食 D.欧洲作物开阔了国人视野11.(2023高二下·荆州月考)甘蔗原产于印度,16世纪以后广泛种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还有古巴、泰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美国等。在世界食糖总产量中,蔗糖约占65%。这从侧面证明()A.世界饮食结构日渐趋同 B.各国民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C.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新航路推动了全球经济发展12.(2023高三下·天津市月考)蔗糖起源于亚洲,1430年,葡萄牙与意大利商人将蔗糖种植引入到马德拉群岛(非洲西海岸),随后扩展到其他大西洋岛屿。16世纪初蔗糖被引入到巴西,从而使其在整个近代早期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商品。这反映出()A.新航路开辟促进早期全球化发展B.物种的跨洲际传播具有单向性C.物种交流改变了殖民地经济结构D.欧洲殖民者开始主导世界市场13.(2023高二下·鞍山期末)17世纪末18世纪初,咖啡馆在欧洲各个城市出现,不管什么人只需买一杯咖啡就能在咖啡馆中得到一把椅子,随便坐上多长时间。这种现象反映出咖啡馆的出现()A.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B.瓦解了封建经济基础C.改变了宗教神权观念 D.动摇了君主专制统治14.(2023高二下·西夏开学考)长期以来,除人参、茶叶、大黄等,大量的中国植物和中草药仍然未被英国认识,被视为奇异的事物。19世纪中叶,英国的植物标本网络逐渐扩展并覆盖了中国全境,最终成为英国中药研究的支柱,使中药脱离了神秘色彩。这一变化的出现是由于()A.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传播 B.英国政治经济占据优势C.中国传统医学独特神秘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15.(2023高二下·张掖月考)在哥伦布抵达美洲前,新大陆既无野生小麦,也无人工栽培小麦。随着欧洲移民的到来,小麦逐步传入美洲并被迅速推广,成为人们的主食,小麦产业随之兴盛。这说明新航路开辟()A.丰富了美洲的食物种类 B.促使美洲的农作物大量外传C.解决了美洲的温饱问题 D.使美洲与欧洲往来更加频繁16.(2023高二下·丰城开学考)到18世纪,玉米和马铃薯在亚欧人饮食中的比重大大提高,支撑着众多的人口。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对这一现象反映了()A.美洲的作物得到亚欧人的喜欢 B.物种交流刺激了世界人口增长C.物种交流改善了人的饮食结构 D.美洲作物培植对人类贡献巨大二、非选择题17.(2023高二下·池州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玉米、甘薯、马铃薯这几种美洲作物均适应性较强、耐旱耐瘠,使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砂砾瘠土、高岗山坡、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于是,人们“即芟尽草根,兴种番薯、苞芦、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南坝山地高阜低坡,皆种包谷,为酿酒……之用”。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突出的人地矛盾以及百姓的吃饭难问题都是困扰历代统治者的死结。明朝时传入中国并很快普及开来的粮食作物无疑起到了缓解这一死结的作用。因有耐瘠的美洲作物传入,人口才能向土地贫瘠的地区流动,才能开山垦荒活命。但流民的这种垦荒种植是开山砍伐,粗放式经营的。——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材料二:不可避免地,无意的、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也在同时继续着。由于19世纪交通运输得到了改善并越来越密集,咖啡锈菌和根瘤蚜虫等害虫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霍乱从孟加拉湾附近的原生地成功逃逸,并在19世纪初期成为全球性的灾害。19世纪末,一种对牛来说极为致命的病毒——牛瘟病毒——蔓延到了非洲东部和南部。在那里它消灭了高达90%的牛群,使牧民们一贫如洗。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复员的数百万士兵和水手被轮船带到了世界各地。他们传播了一种流行病毒,导致2000万到6000万人丧生,其中大部分人病死于印度。因这次大流感而丧生的人甚至比战争本身还要多。——摘编自[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以来“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扩大的原因,并谈谈你对物种交流的认识。18.(2024高二下·雷州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地。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如:小麦、大麦、水稻,苹果、葡萄、柠檬,黄瓜、甜瓜、豌豆,甘蔗等。此外,欧洲移民还把牛、驴、羊、鸡等畜禽传入美洲,或用作役畜,或用于食用。材料二: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粮食,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粮食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含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6世纪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2)据材料二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玉米、甘薯在明代传入中国并得到广泛种植的原因,简析其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影响。19.(2023高二下·哈尔滨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又被称为“白金”,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材料:古代的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非洲东部。16世纪,哥伦布和达•伽马的成功探索,使棉花贸易从地中海转移至大西洋,欧洲的棉花产业衰落。17世纪初,印度纺织品的贸易落入英国人手中。欧洲商人受益于欧洲国家对越来越广的印度领土的政治控制。强迫纺织工人以低价为他们的公司工作,同时垫断市场,从贸易者逐渐变成了统治者。珍妮纺纱机问世之后,家庭纺织作坊被摧毁,人们被迫进工厂谋生。新棉花帝国的劳工队伍包括美国南方种植园的奴隶劳工、欧洲和北美纺织厂的工人,以及其他地区的各式劳工。在此过程中,英国在全球棉纺织业生产中的中心地位得以强化。美国废除奴隶制后,英国不能再依靠北美的奴隶生产棉花,因此印度、埃及、巴西等国的乡村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棉花种植区,并成为其棉纺织品消费市场。当无产阶级觉醒之后,他们组织起来,要求增加工资,改善生产环境。20世纪20年代印度圣雄甘地发起“手纺车”运动,抵制洋布,唤起民族意识。如今,西方的棉花帝国已经不复存在,中国、印度等国成为全球棉花生产和制造的中心。——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棉花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流通广泛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棉花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中叶起,玉米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D项正确;
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A项错误;
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B项错误;
明朝万历年间,番茄开始作为观赏和药用植物被种植,C项错误。
故答案为:D。2.【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马铃薯和甘薯,玉米和花生,四季豆,辣椒,南瓜,还有草莓,菠萝,番茄!遍地都是芝麻粒”并结合所学可知,马铃薯、甘薯、玉米和花生等农作物原产于美洲,伴随着新航路开辟传播到世界各地,A项正确;
非洲、亚洲、欧洲均不是马铃薯、甘薯、玉米和花生等农作物的原产地,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3.【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大交流,使得原产于美洲的作物传播到世界各地,这是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C项正确;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
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非对外开放政策,B项错误;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
故答案为:C。4.【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中国福建“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马铃薯“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可知新食物物种提高了人们的抗饥荒能力,D正确;
食物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材料未体现,排除A;
新食物物种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材料未体现,排除B;
新食物物种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材料未体现,排除C。
故答案为:D。5.【答案】D【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水稻是美洲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马铃薯提高了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光绪年间,番茄并未对亚洲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一名六月柿……来自西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促进了物种交流,十八世纪中叶的欧洲开始作食用栽培,美洲的番茄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种植,故D正确;
故答案为:D。6.【答案】B【解析】甘蔗原产地是印度,A不符合题意;
据材料概括可知:扩散的核心地区是西亚地区,盛产小麦,B符合题意;
水稻主要生长于中国,C不符合题意;
番茄主要生长在美洲地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7.【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中“17世纪,美洲的玉米在伊比利亚半岛推广开来,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并传入各欧洲国家”等信息及所学可得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美洲农作物向欧洲及世界的传播,A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马尼拉大帆船航线指的是1565~1815年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与菲律宾之间的垄断贸易航线,新航路开辟推动了物种的交换,从而使欧洲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变化,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8.【答案】C【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只是分析烟草的利弊,未分析其销售问题,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体现英国上层社会对烟草的认识,而非上层与民众的矛盾,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随着烟草的传播,其对人体健康的消极影响也逐渐暴露,形成了新的社会问题,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只提到欧洲对烟草认识的变化,未涉及烟草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排除D;
故答案为:C。9.【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很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水果品种是从美洲传到东半球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之一,C正确;
现代农业发展、工业革命出现、飞机的发明晚于美洲作物传入东半球时间,排除A、B、D。
故答案为:C。10.【答案】C【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未说明其最初传入的用途,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看不出玉米出现了改良品种,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本草纲目》中介绍了玉蜀黍的情况,且“可炸炒食之”,这说明该物种可作为食物,由此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的传入丰富了明代人的饮食,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玉蜀黍是美洲作物,排除D;
故答案为:C。1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伴随近代西方殖民扩张甘蔗种植遍布全球,成为全球食糖生产的主要原料,这反映了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故C项正确;
世界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但是经济发展使饮食结构趋同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
材料看不出民众生活水平的变化、新航路推动了全球经济发展,排除B、D两项。
故答案为C12.【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亚洲的蔗糖经欧洲人之手,从亚洲传播到美洲,成为国际商品。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新航路开辟之后,物种之间的跨大洲交流,是早期全球化的表现,A项正确;
蔗糖成为国际商品并不是单向性的,B项错误;
殖民地的经济结构变化在材料中并未体现,C项错误;
这一时期世界市场尚未形成,而且也不能看出欧洲殖民者的主导地位,D项错误。
故答案为:A。13.【答案】A【解析】据材料“不管什么人只需买一杯咖啡就能在咖啡馆中得到一把椅子,随便坐上多长时间”可知,17、18世纪启蒙思想的影响,咖啡馆文化体现了一种平等观念,在这里人人都是平等的,不讲究地位和出身,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A正确;
材料现象反映了咖啡馆的出现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观念,没有体现瓦解封建经济基础,B错误;
题干旨在说明咖啡馆文化体现了平等思想,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没有体现改变了宗教神权观念或动摇了君主专制统治,C、D错误。
故答案为:A。1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中叶,英国的植物标本网络逐渐扩展并覆盖了中国全境,最终成为英国中药研究的支柱,使中药脱离了神秘色彩”及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叶后,英国凭借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实力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因此“英国的植物标本网络逐渐扩展并覆盖了中国全境”,B正确;
A错误,材料无关达尔文进化论;
C错误,中医的神秘性不利于材料现象的出现,因此B与材料不相符;
D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相符;
故答案为B1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随着欧洲移民的到来,小麦逐步传入美洲并被迅速推广,成为人们的主食,小麦产业随之兴盛”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把小麦带到美洲,这就丰富了美洲的食物种类,A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美洲作物外传,B项错误;
解决了的说法绝对,C项错误;
材料只是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把小麦带到美洲,不能得出美洲与欧洲往来频繁,D项错误。
故答案为:A。16.【答案】C【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美洲作物得到亚欧人喜欢,表述有误,排除A;B、结合所学知识,物种交流刺激了世界人口增长,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到18世纪,玉米和马铃薯在亚欧人饮食中的比重大大提高,支撑着众多的人口。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可知,题干中玉米和马铃薯、番茄和辣椒是在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中物种交流的表现所反映出的,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美洲作物培植对人类贡献巨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C。17.【答案】(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使美洲作物传入中国;美洲作物适应性较强,用途广泛;明清时期人地矛盾尖锐;政府政策的推动。影响:农作物种类增多,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了人地矛盾;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促进人口增长;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也导致了生态破坏。(2)原因:工业革命导致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交流扩大;交通运输得到改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战后的人口流动。认识:物种交流是必需和必然的;物种交流是“双刃剑”;人类应该在物种交流中趋利避害。【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美洲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的原因要多角度分析,例如,新航路开辟使美洲作物传到中国、使美洲作物产量高利于解决中国当时的人地矛盾等。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主要从物种类增多、人地矛盾缓解、饮食结构变化等角度分析即可。
(2)“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扩大的原因按照材料二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材料中的“由于19世纪交通运输得到了改善并越来越密集”等体现的就是通运输得到了改善、工业革命密切全球的联系等因素。18.【答案】(1)特点:种类多;范围广;食物物种为主;双向交流;欧洲人是主要传播者(2)原因: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物种传入欧洲,进而传入中国;中国人地矛盾突出;玉米、甘薯等作物产量高,适应性强。影响:积极:扩大了耕地面积,缓解了人地矛盾;丰富了食品资源,增加了粮食供应量;提高了中国社会的抗饥荒能力,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等。消极:过度垦荒造田,导致水土流失,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解析】(1)特点:通过材料“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蔬菜作物”“很多亚洲作物传入美洲”可以概括得出种类多,范围广,以粮食作物为主,是双向交流。
(2)原因:通过材料“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粮食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且不拘土壤与地形”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扔张的角度来概括。积极影响从缓解中国人地矛盾,增加了中国粮食产量,促进中国人口增长和商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不动产权证书办理协议
- 海外二手车采购协议
- 合同终止的法律协商
- 怎样制作炫酷的创新创业项目
- 怎样预防春季疾病
- 辛集中学高二历史限时训练PDF版含答案
-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铁路运输服务礼仪》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文本分析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文学概论(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有机化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公司关联担保效力裁判规则完善研究
- 2024年内蒙古气象部门招聘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考试真题
-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3月月考试卷(七)地理试卷(含答案详解)
-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第二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卷
- 2025年法治素养考试试题及答案
- 居室空间设计 课件 项目一居室空间设计概述
- 《经济形势分析》课件
- T-CPI 11037-2024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水力振荡器技术与应用规范
-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无答案)
- 招生政策宣讲与解答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百分数(二)综合练习卷-(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