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科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1/03/wKhkGWellWeALbaIAAG0A5iooZU377.jpg)
![2025年新科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1/03/wKhkGWellWeALbaIAAG0A5iooZU3772.jpg)
![2025年新科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1/03/wKhkGWellWeALbaIAAG0A5iooZU3773.jpg)
![2025年新科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1/03/wKhkGWellWeALbaIAAG0A5iooZU3774.jpg)
![2025年新科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1/03/wKhkGWellWeALbaIAAG0A5iooZU37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新科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11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A.电熨斗通电产生热量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C.液化石油气燃烧产生的热量D.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2、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XYZW反应前质量/g222340反应后质量/g240待测16A.X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B.该反应中生成Y的质量为40克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反应中Z全部参加反应3、下列有关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C.天然气是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D.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应合理开采,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4、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rm{(}rm{)}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黑色的固体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5、在一密闭容器中有rm{A}rm{B}rm{C}rm{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r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rm{(}rm{)}
。物质rm{A}rm{B}rm{C}rm{D}反应前的质量rm{/g}rm{18}rm{18}rm{m}rm{3}反应后的质量rm{/g}rm{0}rm{30}待测rm{9}A.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rm{C}物质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C.反应后待测的rm{C}物质的质量为rm{21g}D.参加反应或生成的rm{A}rm{B}rm{D}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rm{3}rm{2}rm{1}6、鉴别碳酸盐常用的试剂是()A.盐酸溶液B.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C.氯化钡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7、厕所用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氢气。
D.氧气。
8、(2012•怀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B.用洗洁精洗涤油腻的碗碟,是利用了溶解的原理C.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D.我国金属资源丰富,废旧金属根本不用回收9、在一定条件下;置于密闭容器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再冷却至常温.密闭容器中有气态物质且属于纯净物的是()
A.质量比为1:8的H2和O2
B.质量比为3:9的C和O2
C.质量比为1:4的CH4和O2
D.质量比为7:2的CO和O2
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5分)下面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图中粒子共能表示种元素。A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周期。(2)图中表示的阳离子是(用离子符号表示),表示的阴离子是(用离子符号表示),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11、某元素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x的值为____,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或“失”)____电子.若元素B的原子比A的原子多6个电子,则A、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根据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____.(填编号).
①核内质子数②电子层数③最外层电子数④相对原子质量.12、(2008•浦东新区二模)今天是实验室的开放日;某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1)写出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①;②;
(2)要制取干燥的H2,并用H2还原氧化铜;应选取的装置为(填装置编号).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过程中,同学们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3)若制取氢气时需要100g9.8%的稀硫酸,配制上述稀硫酸需要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mL.配制过程中;除上图装置中的仪器外,还缺少的仪器有(填序号).
①天平②胶头滴管③药匙④10mL量筒⑤100mL量筒。
(4)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得到的铜中还混有未反应的氧化铜.为了得到纯净的铜,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
。操作简答①将反应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加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②将操作①所得的混合物过滤.滤液中所含有的溶质是:③将操作②所得的滤渣洗涤、烘干,得到纯净的铜,13、请按要求选择下列物质填空(填写化学式):
硫氮气氧气硫酸硝酸铵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
(2)可用于人工降雨和灭火的物质______;
(3)可用于制肥皂、造纸等工业的碱______;
(4)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的固体______;
(5)能用于金属除锈的重要化工原料______;
(6)溶于水时,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______.14、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高铁等得到长足发展,跻身世界前列。大飞机C919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的航空强国梦又迈出了一大步。大飞机使用的化学材料如甲图。请回答:
(1)钛合金属于______(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2)图乙是钛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______;钛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周期。
(3)飞机机身大量使用铝合金。铝合金具有的优点有:密度小;抗腐蚀性强、硬度比纯铝的______。
(4)为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选用的药品可行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Fe、CuSO4溶液;Ag
②FeSO4溶液;Cu、Ag
③FeSO4溶液、Cu、AgNO3溶液。
④FeSO4溶液、CuSO4溶液、Ag15、(2015秋•点军区期末)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根据图回答:
(1)电源A是____极;
(2)电解水时,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电解水时没有变化的粒子是____.
(3)电解水的实验说明①水是由____组成的;
②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____.16、2011年是国际化学年;主题为:“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试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青少年成长需要充足的钙.这里的“钙”指____(填“金属”;“原子”、“分子”或“元素”).
(2)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
(3)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Al(OH)3,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4)食品包装袋中常装有除去氧气和水蒸气的小袋子,这里面的主要成分是(填字母序号)____.
A.生石灰B.氢氧化钠C.碳粉D.铁粉.17、现有下列11种常用仪器,若要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100克,应选择的仪器有(填仪器名称前的标号)____
(1)水槽(2)托盘天平(3)长颈漏斗(4)蒸发皿。
(5)烧杯(6)玻璃棒(7)铁架台(8)胶头滴管。
(9)量筒(10)酒精灯(11)药匙18、①O2②CO③CO2三种气体中,密度(标准状况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既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又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____(填序号)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9、实验中用剩的药品可以放回原瓶中,也可以拿出实验室____.20、在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含的溶质多.____.(判断对错)21、石油是混合物,其中的成分大部分是液体.因此,石油在地底下就形成了类似于地面上湖泊那样的“石油湖”.____.(判断对错)22、塑料合金是指塑料与金属的结合物____.23、酒精灯用毕,应立即用嘴吹灭.____.24、(填√或×)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CaCl2、CaCO3的混合物____.25、用酒精灯加热时,应用温度最高的焰心部位进行加热.____(判断对错)26、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计算题(共4题,共40分)27、根据下列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写出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1
H-2
O+4
C+4
S+5
N+1
K+3
Fe(1)一种非金属氧化物______.
(2)一种易溶于水的碱______.
(3)水溶液呈黄色的盐______.
28、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2)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
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______(填字母).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H2O+O2↑29、为测定某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取10g此样品,分五次向其中加入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假设锌的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且不溶于水),每次加入的稀硫酸质量及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1010101010剩余固体质量/g8.46.85.23.63.6请认真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样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的是上表中第______次操作;
(2)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3)计算实验中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0、下图是小华同学进行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验证的实验图;请根据图回答后面的问题.
请根据本小题A;B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写出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图A装置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如何改正?
______.
(4)改正后的装置A除了可以制取二氧化碳还可以用来制取我们学过的某种气体,写出制取这种气体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2H2O+O2↑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4题,共40分)31、某同学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作了以下探究;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的名称a____b____
(2)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干燥氧气,则发生装置选____,收集装置选____,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若发生装置选C,该装置与A相比的优越性是:____.
(3)已知颗粒状的锌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即可制得氢气,我们可为其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收集装置是____.32、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回答下列问题:
rm{(1)}该化学反应前后共有______种分子,生成物属于______rm{(}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rm{)}
rm{(2)}该化学反应属于______反应rm{(}填基本反应类型rm{)}
rm{(3)}从反应微观示意图中,你能够得出的规律或结论是rm{(}写一个rm{)}______。33、将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入物质所属类别的空格内:rm{垄脵}空气rm{垄脷}海水rm{垄脹}液态氧rm{垄脺}二氧化碳rm{垄脻}四氧化三铁rm{垄脼}冰水共存物.
rm{(1)}混合物______;
rm{(2)}纯净物______.3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改进了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在用少量水润湿的木炭上均匀洒少许氧化铜粉末,接着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木炭表面会附着红色的固体.试写出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至少写出四个).评卷人得分六、科普阅读题(共3题,共21分)35、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就显得格外重要.
(1)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和____,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____.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2)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可以成为未来的新能源.甲烷的化学式为____.
(3)核能是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而开发的新型能源,但日本的核辐射使人们对碘-131关注度极高,空气中含有极少量对人体是无害的,碘-131是人工合成的碘元素,其质子数为53,则其中子数是____.
(4)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醇(CH3CH2OH)与氧气、烧碱在燃料电池中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物质,并得到电能,请你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3O2+________+5H2O.36、(1)下列微粒模型示意图可能代表水分子的是____(选填字母序号).
A、B、C、D、
(2)利用(1)的结论;通过观察下图,试回答。
①框内代表的物质是____;②框内NaCl质量分数为____;
③请描述框内离子与分子结合时的特点____.37、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洋中可提取许多重要物质.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完成有关问题:
(1)我市某盐场测得:
①海水含NaCl约为3.5%;(即指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占整个溶液中质量的百分比为3.5%;下同);
②在海边打深井;井水中含NaCl约为8%.
晒盐最好选择____(填序号)作原料,理由是____.
(2)关于晒盐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氯化钠蒸发出来
B.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析出食盐
C.降低温度使氯化钠析出
D.日光照晒后;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3)晒盐后得到的母液(又称卤水)中含有氯化镁(MgCl2)、硫酸镁(MgSO4)和氯化钾(KCl)等物质.参照图中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卤水中提取氯化钾晶体可采用下列方法:
①将卤水加热到60℃以上蒸发水分后,会逐渐析出____(填名称)晶体,其理由是____.
②将①中的晶体过滤后,得到滤液,把滤液降温至30℃以下,又析出氯化钾晶体,然后用少量的____(填“热水”或“冷水”)洗涤这两种晶体的混合物,就可以得到较纯的氯化钾晶体.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析】【解答】解:A;电熨斗通电产生热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液化石油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2、B【分析】【分析】根据表中的数据,由物质质量的增减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增减量的多少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从而得出本题答案.【解析】【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可知:X的质量不变;可确定X可能是催化剂;Y的质量增加了40g-22g=18g,可确定Y为生成物;W质量增加了16g,可确定W为生成物;由于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总和为16g+18g=34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Z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4g,则待测的质量为0g.Y;W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Z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故为分解反应.由此可知:
A;根据分析;X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故正确.
B;根据分析;该反应中生成Y的质量为40g-22g=18g,故错误;
C;根据分析;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中Z全部参加反应.故正确;
故选:B.3、C【分析】解: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故A正确;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B正确;
C;氢气燃烧的产物水、热量高;是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故C错误;
D;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应合理开采,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分析;
B;根据空气的成分分析;
C;根据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分析;
D;根据化石燃料的现状分析.
本题比较简单,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地壳中元素的含量、能源的状况等即可解答【解析】【答案】C4、D【分析】解:rm{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而不是产生大量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rm{D}.
A;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解析】rm{D}5、D【分析】解:反应后rm{A}的质量减少了rm{(18-0)g=18g}所以rm{A}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rm{A}的质量为rm{18g}反应后rm{B}的质量增加了rm{(30-18)g=12g}所以rm{B}是生成物,且生成rm{B}的质量为rm{12g}反应后rm{D}的质量增加了,rm{D}是生成物,生成rm{D}的质量为:rm{(9-3)g=6g.}由此可知,参加反应的rm{A}的质量等于生成的rm{B}与rm{D}的质量之和,那么rm{C}没有参加反应或者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其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rm{A隆煤B+D}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
B.rm{C}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所以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有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错误;
C.由分析可知,rm{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仍为rm{m}但是无法确定其具体值,故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rm{A}与生成的rm{B}rm{D}之间的质量关系为:rm{18g}rm{12g}rm{6g=3}rm{2}rm{1}故正确.
故选D.
此题是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判断反应的类型,且反应物的质量和与生成物的质量和相等.
此题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对相关量的分析与判断,并进而对反应的类型及质量关系进行探讨.【解析】rm{D}6、B【分析】【分析】碳酸盐的特点是可以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析】【解答】解:根据碳酸盐的特点;可以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检验碳酸盐常用的试剂是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故选:B.7、A【分析】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遇到盐酸会生成二氧化碳从而发出嘶嘶声;
故选A.
【解析】【答案】反应前的物质是盐酸和大理石;接触后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生成,由于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所以此气体应该是二氧化碳.
8、C【分析】A、电解水是生成了氢气与氧气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不可能存在氢分子与氧分子;B、洗洁精洗涤油污的原理利用了洗洁净的乳化作用,不是利用了溶解的原理;C、蒸馏的操作可以得到纯水,所以它是对水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D、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可以节约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废旧金属不回收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故选C.【解析】【答案】C9、C【分析】
A、H2与O2反应后生成的是水;是一种液体所以是错的.
B、C与O2完全反应生成CO2,C+O2CO2中C与O2的质量比为3:8;不完全燃烧时生成CO,2C+O22CO中C与O2质量比为3:4,而B项中C与O2质量比为3:9;所以反应后的气体物质一定是混合物,故也是错的.
C、CH4与O2反应:CH4+2O2=CO2+2H2O,其中CH4与O2的质量比为16:64=1:4生成物中H2O是液体,气体只有CO2一种;所以纯净物,故是正确的.
D、CO与O2反应:2CO+O22CO2,其中CO与O2质量比为56:32=7:4;所以也是错的.
故选C
【解析】【答案】此题是借助发生化学反应时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只要是正好符合反应时的质量比,且气体为一种即是正确的选项.
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略
【分析】试题分析:(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故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或离子属于同一种元素,由图可知A、E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表示的四种元素;A原子有三层电子,属第三周期;(2)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省略。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是阳离子,故B表示的是阳离子即Mg2+;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的阴离子,故E表示的Cl-;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可知氯化镁的化学式为MgCl2。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解析】【答案】(1)四。三(2)Mg2+,Cl-,MgCl211、略
【分析】
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元素A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1,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x的值为为11;最外层的电子数是1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化合价显+1价,若元素B的原子比A的原子多6个电子,则B的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是7个,在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化合价显-1价,根据化合价来书写化学式,一般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A;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B;由于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而中子数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现不出来,所以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得出相对原子质量.
故答为:11;失,AB,④.
【解析】【答案】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进行分析;圆圈内“+”号和数字表示带正电的质子的数目,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弧线上数字代表各电子层带负电的电子的数目,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与元素的性质有密切的关系,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来判断元素的化合价,再利用元素的化合价来推断物质的化学式.
12、略
【分析】
(1)题干中指定的仪器名称是①烧杯;②漏斗;
(2)实验室制取氢气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采用固液反应装置,干燥氢气常用浓硫酸,因其具吸水性,氢气还原氧化铜固体需将导气管通入试管底部氧化铜的上方加热,故应选装置B;F、C;反应时会出现黑色固体变红色,试管口有水滴生成的现象;
(3)稀释浓硫酸时;根据稀释前后容质量不变计算所需浓硫酸的质量,再由密度求其体积量,即:100g×9.8%═浓硫酸质量×98%,浓硫酸质量═10g,由密度公式求得浓硫酸体积═5.4mL,稀释浓硫酸用到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故缺少仪器选②④⑤.
(4)。操作简答①将反应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加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使氧化铜完全反应②将操作①所得的混合物过滤.滤液中所含有的溶质是:CuSO4、H2SO4③将操作②所得的滤渣洗涤、烘干,得到纯净的铜,故答案为:
(1)①烧杯;②漏斗;
(2)B;F、C;黑色固体变红色;试管口有水滴;
(3)5.4;②④⑤;
(4)。操作简答①将反应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加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使氧化铜完全反应②将操作①所得的混合物过滤.滤液中所含有的溶质是:CuSO4、H2SO4③将操作②所得的滤渣洗涤、烘干,得到纯净的铜,
【解析】【答案】(1)写出常见化学仪器名称;
(2)选择固液常温反应装置制氢气及干燥方法;熟悉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及反应现象;
(3)掌握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及所需仪器;根据稀释前后容质量不变计算所需浓硫酸的质量,由密度求其体积量;
(4)熟悉一些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掌握一些硫酸的化学性质.
13、略
【分析】解:(1)空气中氮气点空气体积的78%,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为氮气,其化学式为N2;
故答案为:N2;
(2)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而使周围温度降低,达到降雨或灭火的目的;其化学式为CO2;
故答案为:CO2;
(3)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属于碱;氢氧化钠有极强的腐蚀性可与油脂等发生反应,可用于制肥皂、造纸等工业;其化学式为NaOH;
故答案为:NaOH;
(4)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单质硫为固体;其化学式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为S;
故答案为:S;
(5)能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使之溶解而除去的物质为硫酸,硫酸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化学式为H2SO4;
故答案为:H2SO4;
(6)硝酸铵溶解于水时吸收大量的热,能使溶液温度降低;其化学式为NH4NO3;
故答案为:NH4NO3.
在所给的物质中;根据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或变化时的特殊现象等特点,判断所描述的物质,并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本题考查了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及变化时所特有的现象,同学们需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解析】N2;CO2;NaOH;S;H2SO4;NH4NO314、金属8四大①③【分析】解:(1)钛合金属于合金;合金是金属材料;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有22=2+x+10+2,x=8,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元素的周期数,从图中可得钛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因此位于第四周期;
(3)合金比其对应的纯金属硬度大;
(4)①、Fe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Ag与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Cu>Ag;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
②、Cu、Ag与FeSO4溶液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铁>银,但无法确定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③、Cu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铜>银;Cu与Fe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Fe>Cu;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
④、Ag与FeSO4溶液、CuSO4溶液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银,铜>银,但无法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故选:①③。
故答案为:(1)金属;(2)8;四;(3)大;(5)①③。
(1)根据合金和纯金属都是金属材料分析;
(2)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分析;
(3)根据合金的特点分析;
(4)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取中间金属单质和两边金属的盐溶液,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和两边金属单质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是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析】金属8四大①③15、略
【分析】【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解析】【解答】解:(1)电源A是正极;
(2)电解水时;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水分子,电解水时没有变化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3)电解水的实验说明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②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故填:正;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元素和氧元素;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6、略
【分析】【分析】(1)物质的组成常用元素来描述;
(2)根据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
(4)根据题意并结合铁粉的化学性质作答即可.【解析】【解答】解:(1)青少年成长需要充足的钙.这里描述的“钙”是指元素;未成年人缺钙会得佝偻病;
(2)灯帽盖灭是通过隔绝空气;熄灭酒精灯的;
(3)胃酸的成分是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铝反应能生成氯化铝和水,发生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4)铁粉可以与氧气;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可作“双吸剂”.
故答案为:
(1)元素(2)将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3)Al(OH)3+3HCl=AlCl3+3H2O(4)D17、略
【分析】【分析】先用天平称量5g氯化钠,放到烧杯内,用量筒量取95ml水倒入烧杯内,用玻璃棒搅拌【解析】【解答】解:先计算:需氯化钠:100g×5%=5g;需水:100g-5g=95g即95ml,用天平称量5g氯化钠放入烧杯(挖药品时用钥匙),用量筒量取95ml水倒入烧杯(量水时最后要改用胶头滴管),用玻璃棒搅拌.
故答案为:(2)(5)(6)(8)(9)(11)18、略
【分析】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一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略小,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约是空气的1.5倍),则三种气体中,密度(标准状况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③②①;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既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又能用排水法收集;
一氧化碳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属于化合物,是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
故答案为:③②①;①;③.
【解析】【答案】根据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收集方法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9、×【分析】【分析】根据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答】解: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所以实验室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到指定的容器中.
故答案为:×.20、×【分析】【分析】根据没有指明溶液的多少,所以在相同温度下,不能比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含的溶质的多少进行解答.【解析】【解答】解:没有指明溶液的多少;所以在相同温度下,不能比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含的溶质的多少,故在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含的溶质多.
故答案为:×.21、×【分析】【分析】据石油在地下的存在形式回答.【解析】【解答】解:石油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也有存在于地下的裂缝或者溶洞中的,但大部分是存在于岩石孔隙中的.
故答案为:×.22、×【分析】【分析】根据塑料合金是利用物理共混或化学接枝的方法而获得的高性能、功能化、专用化的一类新材料进行解答.【解析】【解答】解:塑料合金是利用物理共混或化学接枝的方法而获得的高性能;功能化、专用化的一类新材料;而不是指塑料与金属的结合物.
故答案为:×.23、×【分析】【分析】酒精灯内有酒精蒸气,用嘴吹灭时,会把火吹入灯内,引起灯内酒精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解析】【解答】解:酒精灯内有酒精蒸气;还可能混有空气,用嘴吹灭时,会把火吹入灯内,引起灯内酒精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
故答案为:×.24、√【分析】【分析】根据CaCl2、CaCO3这两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前者溶于水,后者不溶于水,可以将它们的混合物放入水中,进行溶解,其中CaCl2溶解于水中形成溶液,而CaCO3仍是沉淀存在,然后过滤所得滤渣为CaCO3,滤液是CaCl2,经过蒸发可得固体CaCl2.【解析】【解答】解:因为CaCl2、CaCO3的混合物的特点是:一种可以溶于水中;一种不溶于水中;所以可以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的顺序把混合物分离出来.
故答案为:√25、×【分析】【分析】酒精灯的灯焰分为三部分:内焰、外焰、焰芯,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我们一般用外焰加热【解析】【解答】解:酒精灯的灯焰分为三部分:内焰;外焰;焰芯;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当把火柴梗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时,外焰部分最先变黑.所以我们在使用酒精灯时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故答案为:×.26、×【分析】【分析】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进行解答.【解析】【解答】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不可再分,而在结构上还可以再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故答案为:×.四、计算题(共4题,共40分)27、略
【分析】
(1)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N2O5、H2O、CO2、SO2均是由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2)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根据提供的元素,氢氧化钾属于碱,易溶于水,其化学式为:KOH.
(3)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铁离子的盐溶液显黄色,根据提供的元素,硝酸铁属于盐,水溶液显黄色,其化学式为:Fe(NO3)3.
故答案为:(1)N2O5(H2O或CO2或SO2);(2)KOH;(3)Fe(NO3)3.
【解析】【答案】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元素的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28、略
【分析】
(1)仪器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都为固体,在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故可以选择A装置为发生装置,而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来收集,而排水法比排空气收集的较纯,故选E,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3)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当用F装置收集氢气时应该从短管进入以利于空气的排出;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AE2H2O22H2O+O2↑.
(3)b
【解析】【答案】(1)直接写出仪器的名称;
(2)根据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并结合氧气的密度及水溶性来选择合适的制取装置;
(3)根据氢气的密度解答该题;
29、略
【分析】
(1)由表中信息根据记录数据可知每10g稀硫酸可反应掉1.6g锌;第四次时10g稀硫酸正好反应了1.6g锌且第五次固体质量不再减少,所以第四次时样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故答案为:4
(2)当加入40克稀硫酸时,锌完全反应.杂质的质量为3.6g,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100%=64%.
(3)因前四次中稀硫酸完全反应;故求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可用前四次的数据.
设10克稀硫酸中含硫酸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98
10g-8.4gx
x=2.41g
则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4.1%
答:(2)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64%;
(3)实验中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4.1%
【解析】【答案】(1)根据记录数据可知每10g稀硫酸可反应掉1.6g锌第四次时10g稀硫酸正好反应了1.6g锌且第五次固体质量不再减少;故可分析得出;
(2)当加入40克稀硫酸时;锌完全反应.根据此数据可求出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3)计算实验中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必须找一个稀硫酸完全反应的数据进行计算;
30、略
【分析】
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的颈必须伸入液面以下,否则收集不到气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A图,适合制取固体和液体常温制气体.所以A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氧气.氧气可用排水法来收集,也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可以象倾倒液体一样倾倒.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2HCl+CaCO3=CaCl2+H2O+CO2↑
(3)长颈漏斗的颈伸入液面以下。
(4)2H2O22H2O+O2↑;排水法。
(5)药品的量不足。
(6)二氧化碳没有沿器壁流下;而是直接倒在了上层蜡烛上.
【解析】【答案】长颈漏斗在使用时长颈漏斗的颈应伸入液面以下;同时在选择发生装置时,根据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在收集气体时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可以象倾倒液体一样倾倒.
五、简答题(共4题,共40分)31、长颈漏斗集气瓶BD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可随时添加液体药品A或CE或F【分析】【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干燥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进行分析解答.
(3)颗粒状的锌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即可制得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氢气密度比空气的小,难溶于水,进行分析解答.【解析】【解答】解:(1)仪器a是长颈漏斗;仪器b是集气瓶.
(2)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干燥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则发生装置选B;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收集装置选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若发生装置选C;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若发生装置选C,可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3)颗粒状的锌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即可制得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或C;氢气密度比空气的小,难溶于水,可选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即收集装置是E或F.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集气瓶;(2)B;D;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可随时添加液体药品;(3)A或C;E或F.32、略
【分析】解:rm{(1)}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化学反应前后共有rm{3}种分子;生成物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
rm{(2)}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化学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rm{(3)}从反应微观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故答为:rm{(1)3}纯净物;rm{(2)}化合;rm{(3)}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rm{(1)}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分子的种类;物质的类别等;
rm{(2)}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rm{(3)}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才能对此类题顺利解答。【解析】rm{3}纯净物;化合;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33、略
【分析】解:rm{(1)垄脵}空气rm{垄脷}海水中都含有多种物质,都属于混合物;故填:rm{垄脵垄脷}
rm{(2)垄脹}液态氧rm{垄脺}二氧化碳rm{垄脻}四氧化三铁rm{垄脼}冰水共存物等物质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纯净物rm{.}故填:rm{垄脹垄脺垄脻垄脼}.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方法,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物质组成,然后再根据各类物质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析】rm{垄脵垄脷}rm{垄脹垄脺垄脻垄脼}34、略
【分析】【分析】由所给信息可知反应物中有碳、水、氧化铜,再根据碳和水反应生成水煤气(氢气和一氧化碳),再根据产物中的物质是否与氧化铜反应来考虑本题.【解析】【解答】解:由水润湿的木炭说明碳和水接触在高温时碳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2《点、线、面、体》 听评课记录2
- 高中教师职评总结
- 语文教师个人总结
- 装修公司项目经理合作协议书范本
- 超龄员工劳务合同范本
- 听评课记录表电子版
- 北湖小学数学试卷
-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 扇形统计图》听评课记录2
-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1.2 民族》听课评课记录
-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趣味数学》
- 干细胞疗法推广方案
- (2024年)电工安全培训(新编)课件
- mil-std-1916抽样标准(中文版)
- 《社区康复》课件-第七章 脑瘫患儿的社区康复实践
- 城乡环卫一体化内部管理制度
- 广汇煤炭清洁炼化有限责任公司1000万吨年煤炭分级提质综合利用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
- 小学数学六年级解方程练习300题及答案
- 大数据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与创新
- 光伏十林业可行性报告
- 小学综合实践《我做环保宣传员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