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93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刚收获的种子在晒场上丢失的水分为自由水B.自由水在细胞内充当良好溶剂和参与生化反应C.将晒干的种子放在试管中烘烤,出现的水珠主要是结合水D.细胞代谢增强,细胞内的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升高2、下列叙述不符合“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学观点的是A.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渗透作用吸收水分B.内质网膜可与核膜、细胞膜相连,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C.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内含有较多线粒体,有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D.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提高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3、用水解法研究下列物质,水解产物不全是葡萄糖的是()A.淀粉B.蔗糖C.纤维素D.肝糖原4、如图X;Y、Z是细胞中的三种有机化合物;其中X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Y、Z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红细胞吸收X时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消耗ATPB.胆固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与Y有关C.蛋白酶能破坏细胞膜的结构,说明细胞膜含有Z物质D.细胞膜上的Z是可以运动的,而Y是静止的5、下图表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或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按①②③④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水、蛋白质、糖类、脂质;N、H、O、CB.蛋白质、水、脂质、糖类;O,C,H,NC.水、蛋白质、糖类、脂质;H、O、ND.蛋白质、水、脂质、糖类;O、H、N6、某同学用同一叶片的两块下表皮分别编号甲和乙,甲置于清水中,乙置于0.3g/mLKNO3溶液中,K+、NO3-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将甲和乙分别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持续观察气孔一段时间;下列选项中描述正确的是()

A.甲气孔张开、乙气孔闭合B.甲气孔闭合、乙气孔张开C.甲气孔闭合、乙气孔先张开后闭合D.甲气孔张开、乙气孔先闭合后张开7、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细胞呼吸,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物质时,所需能量均是由ATP提供的B.某同学500米赛跑时,细胞呼吸产生的H2O中的氢均来自葡萄糖C.若污染物Q抑制浮游植物有氧呼吸的各个阶段,则对无氧呼吸没有影响D.细胞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是没有产生ATP的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8、细胞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种类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DNA和RNA两种核酸B.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具有核糖体D.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酵母菌等都是原核生物9、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成分时,发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也都存在,但是含量存在差异。这一事实能够说明:()A.生物与非生物没有区别B.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C.生物来源于非生物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10、黑藻叶肉细胞和小鼠肌肉细胞中都有的细胞器是A.线粒体B.叶绿体C.液泡D.溶酶体11、苏氨酸在苏氨酸脱氨酶等酶的作用下;通过5步反应合成异亮氨酸。当细胞中异亮氨酸浓度足够高时,其与苏氨酸脱氨酶结合,抑制酶活性;当异亮氨酸的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异亮氨酸脱离苏氨酸脱氨酶,使苏氨酸脱氨酶重新表现出活性,从而重新合成异亮氨酸。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异亮氨酸的合成一定不需要ATP提供能量B.细胞通过正反馈调节机制控制异亮氨酸的浓度C.异亮氨酸的合成不需要其他酶催化其反应D.苏氨酸脱氨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后可恢复正常12、下图为细胞中化合物A与化合物B生成化合物D的过程示意图,C为化学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B为两条肽链,D是胰岛素,则C是肽键B.若A为葡萄糖、B为果糖,则D为植物特有的麦芽糖C.若A为甘油、B为脂肪酸,则化合物D中一定含有元素ND.若A为甘氨酸、B为丙氨酸,则C可以表示为“一NH-CO—”13、研究表明,葡萄糖能调节类甲基化转移酶3(METTL3)的合成,进而影响细胞的增殖。为进一步探究METTL3在葡萄糖诱导下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以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组别细胞增殖率(%)分裂间期各阶段细胞比例(%)G1期S期G2期S期G2期对照组10063.6727.988.35高糖组85.9663.1325.3711.51高糖+METTL3合成抑制剂组94.8855.9430.4713.58

注:对照组和高糖组的葡萄糖浓度分别为5.5mmol/L和35mmol/L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METTL3的有无和葡萄糖的浓度B.METTL3会促进细胞从G1期进入S期C.高糖会促进METTL3的合成,进而抑制细胞增殖D.METTL3的合成在G2期进行,需要核糖体的参与14、研究发现,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A.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B.As进入水稻细胞,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代谢C.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15、如图是线粒体内膜上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内膜上的蛋白质Ⅰ~Ⅳ为4个电子传递体。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从线粒体基质向膜间隙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需ATP提供能量B.H+从膜间隙运输到线粒体基质是一种协助扩散,且与放能反应相偶联C.图中的NADH也可以替换成NADPHD.复合体Ⅰ、Ⅱ、Ⅲ、Ⅳ既是电子传递体,也是离子转运蛋白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6、。呼吸方式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同点场所________条件氧气、多种酶________物质变化葡萄糖彻底分解,产生CO2和H2O________能量变化释放大量能量(1161kJ被利用,其余以热能散失),形成大量ATP________17、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了___________,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分解的活跃状态。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_________。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18、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控制中心。19、。呼吸方式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同点场所________条件氧气、多种酶________物质变化葡萄糖彻底分解,产生CO2和H2O________能量变化释放大量能量(1161kJ被利用,其余以热能散失),形成大量ATP________20、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区别与其他真核细胞的特点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10分)21、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唯一来源()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4题,共40分)22、为探究影响淀粉酶活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问题:

。实验。

过程①制备大小相同的6个小滤纸片A—F;分别用不同液体浸润,具体操作如下:

滤纸片编号。

液体A

B

C

D

E

F

淀粉酶液。

1滴。

1滴。

1滴。

稀HCI

2滴。

1滴。

稀NaOH

2滴。

1滴。

蒸馏水。

2滴。

1滴。

②将处理后的滤纸片贴在含淀粉的培养基表面(见图)。然后,置于37℃恒温箱保温30分钟。

③去除6个滤纸片;在培养基中加入碘液,1分钟后冲去多余碘液。

④观察接触过滤纸片区域的颜色。

实验。

结果接触过滤纸片。

区域的颜色A

B

C

D

E

F

深蓝。

深蓝。

深蓝。

浅蓝。

浅蓝。

不变蓝。

不变蓝。

(1)本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_____________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此,各组试剂用量、滤纸片大小和反应时间要尽量保持一致,以控制_____________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实验中编号为_____________的滤纸片起到对照的作用。步骤②中,将贴有滤纸片的培养基置于37℃恒温箱保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表明,该种淀粉酶在_____________环境中活性较高。

(4)向E组滤纸片补加稀NaOH,再完成步骤②~④。若实验结果是不变蓝,则说明未补加稀NaOH前,E组中淀粉酶活性_____________。23、主动运输是一种重要的跨膜运输方式,体现了生命活动的“主动性”。为探究主动运输的特点,科研人员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HgCl2是一种可以影响ATP水解的新陈代谢抑制剂。请分析回答:

(1)请写出ATP水解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进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两个无关变量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

①根据实验结果,科研人员在实验前后需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比较乙组和甲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③与甲组相比,丙组吸收磷酸盐较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24、图1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2表示研究不同浓度的CO2对水稻幼苗各项生理指标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回答:

(1)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用化学反应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A植物的光补偿点为_____千勒克斯,此时A植物一个叶肉细胞中的光合速率____________呼吸速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B植物在8千勒克斯的条件下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叶绿体内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2可知,与A组相比,C组条件下叶绿体中[H]含量________。实验发现,较高CO2浓度有利于水稻幼苗度过干旱时期,据图2分析原因:___________。25、探究钾是否属于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

(1)实验思路:利用缺素培养液和完全培养液作对照实验得出结论。

(2)实验步骤:

①培养液的配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取材:选取两株__________________植物。

③培养:将两株植物分别培养在盛有上述两种培养液的容器中,培养条件要_________。

④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测可能的结果及结论。如下表:。缺素培养液完全培养液结论生长正常正常①状况异常正常②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4题,共28分)26、为探究遮光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所用遮阳网对某果树作适当遮光处理,分别于遮光前(0天)、遮光处理1天和21天后,取若干叶片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测定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和RuBP羧化酶(可催化CO2固定)活性等指标,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净光合速率(µmol•m-2•s-1)RuBP羧化酶活性(IU•L-1)气孔导度(mmol•m-1•s-1)RuBP羧化酶活性(IU•L-1)处理时间0121012101210121对照组6.896.927.041.341.331.42102.5100.6105.2283.9282.1293.5实验组6.9510.232.451.321.481.66101.3144.845.1282.1280.688.5

(1)RuBP羧化酶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中,催化反应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2)遮光处理1天后,实验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大于对照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遮光处理21天后叶绿素含量上升,但净光合速率反而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

(3)分析该实验可推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____。

(4)若要找出净光合速率最大的遮光时间(天),请你提出合理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27、为研究臭氧胁迫对油菜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将生理状况相同的油菜幼苗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经活性炭过滤的空气中,乙组培养在含有一定浓度臭氧且经活性炭过滤的空气中,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发现甲组的光合产物合成量、光合放氧速率和光合色素含量均高于乙组。回答下列问题:

(1)油菜叶肉细胞内,产生氧气的具体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合色素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设置甲组作为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从光合作用过程的角度分析臭氧使油菜光合产物合成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乙组油菜幼苗光合放氧速率下降是可恢复的。请以题述实验结束后的甲;乙两组油菜幼苗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甲实验小组成员通过实验测定了液体悬浮培养条件下温度对小球藻细胞的光合与呼吸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均正常,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作答:

(1)据甲图分析,小球藻细胞生长的最适温度是__________℃,其实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对应的温度是______℃。其呼吸作用发生的场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突然增强光照时,短时间内细胞中C3的含量将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实验小组成员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将小球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在保持一定的pH值和温度时,测定给予不同条件时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的浓度变化。如乙图所示:

①若在丁处给予同等条件下,光补偿点时的光强,则正确表示溶解氧变化的曲线是a~g中的__________;

②若在丁处加入使光反应停止的试剂,则正确表示溶解氧变化的曲线是a~g中的______。

③若在丁处给予适宜条件,使溶解氧的变化如图中的b,预计1小时后,实际产生的氧气量为______微摩尔。29、蓝细菌暴发引起的水华又称藻华;是全球性的水环境健康问题,对藻华暴发过程信息的快速准确获取是制定有效防治措施的关键。蓝细菌能通过改变自身浮力来调整其水深分布,现场船舶调查通常难以全面捕获水华影响范围等关键信息。卫星遥感具有大范围周期性观测等特点,正好能弥补常规手段的不足,因此被广泛地用于湖泊藻华的时空动态监测。回答下列问题:

(1)卫星遥感监测的原理是不同水体对光的反射率不同。藻华发生时,水体在可见光区有明显的反射光谱,如图中的P峰,该峰光的颜色为___。

(2)假设某湖泊某种蓝细菌的环境容纳量为K,藻华防治早期,当其种群数量达到___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主要防治策略是严防该种蓝细菌的种群数量达到该值。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发现湖泊局部蓝细菌种群数量极少时,仍在短时间内爆发了藻华。气象观测表明,这种“非正常”的爆发前,往往有大风天气。试解释大风天气引起局部“非正常”藻华的原因___。除了风,影响蓝细菌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还有___(至少写出1种)。

(3)沉水植被面积是反映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一般沉水植被面积越大,湖泊生态系统越健康。某湖泊为防治藻华,在2018年集中拆除了养殖围网,通过卫星遥感监测了围网拆除前后沉水植被的分布面积,如下图所示。

①围网拆除后,该湖泊的群落发生的演替类型为___演替。

②单从沉水植被面积这项指标来看,拆除围网后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其原因是:拆除围网后,分布在不同区域的沉水植物汇合,这些沉水植物的___(填种间关系)发生改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分析】

1;细胞中的水可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

2;自由水的生理功能:

(1)良好的溶剂。

(2)参与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

(3)多细胞生物的绝大多数细胞生存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4)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详解】

自由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容易散失。因此,刚收获的种子在晒场上丢失的水分为自由水,A正确;水在生物体内有重要作用,如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都需要水的参与,自由水有利于运送营养物质,排除新陈代谢废物,B正确;晒干的种子的水分主要是结合水。因此,将晒干的种子放在试管中烘烤,出现的水珠主要是结合水,C正确;自由水含量越高,新陈代谢越强,抗逆性越弱。因此,细胞代谢增强,细胞内的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降低,D错误。故选D。

【点睛】

识记细胞内水的含量、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以及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与代谢的联系便可解答本题。2、D【分析】【分析】

【详解】

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水分的吸收,符合“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A错误;内质网膜可与核膜、细胞膜相连,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符合“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B错误;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内含有较多线粒体,可以为神经递质的释放提供能量,因此有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符合“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C错误;卵细胞体积较大,则相对表面积小,因此不利于提高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不符合“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D正确。3、B【分析】【分析】

糖类根据是否能发生水解和水解后产生的单糖数量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二糖是水解后产生2分子单糖的糖,不同的二糖组成单位不同,由许多单糖结合形成的糖是多糖,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详解】

淀粉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水解后的单糖全是葡萄糖,A错误;蔗糖的是由葡萄糖和果糖脱水缩合而成,其水解产物有葡萄糖和果糖,不全是葡萄糖,B正确;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水解后的单糖全是葡萄糖,C错误;糖原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水解后的单糖全是葡萄糖,D错误。

【点睛】

熟悉各种二糖和多糖的单糖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如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葡萄糖为单体组成;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麦芽糖有2分子葡萄糖组成;乳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4、A【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X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由C;H、O组成,则X是葡萄糖;Y、Z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Y的组成元素为C、H、O、N,则Y是蛋白质;Z的组成元素为C、H、O、N、P,则Z是磷脂。

【详解】

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X是葡萄糖,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是不需要消耗ATP,A正确;

B;胆固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与Z磷脂有关;B错误;

C;蛋白酶能破坏细胞膜的结构;说明细胞膜含有Y物质(蛋白质),C错误;

D;细胞膜上的Z(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而大多数Y(蛋白质)也是运动的,D错误。

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中不同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能够根据图示化合物的功能和元素组成判断各个字母代表的化合物的种类,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5、D【分析】【分析】

分析柱状图可知;①②③④占细胞鲜重的比例是②>①>③>④。活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化合物是②水;①蛋白质、③脂质、④糖类;活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是②O、①C、③H、④N。

【详解】

细胞的鲜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O;C、H、N;因此按①②③④的顺序排列依次是:C、O、H、N;细胞的鲜重中各种化合物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水、蛋白质、脂质、糖类,因此按①②③④的顺序排列依次是:蛋白质、水、脂质、糖类。

故选D。6、D【分析】【分析】

本题以细胞的吸水与失水为背景;考查读图及获取信息能力。由图可知,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两细胞并合,气孔闭合。

【详解】

甲置于清水中,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乙置于0.3g/mLKNO3溶液中,保卫细胞先失水,两细胞并合,气孔闭合;K+、NO3-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当细胞内渗透压大于细胞外时,细胞吸水膨胀,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即乙气孔先闭合后张开;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

乙置于0.3g/mLKNO3溶液中,保卫细胞先失水,K+、NO3-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当细胞内渗透压大于细胞外时,细胞吸水。7、D【分析】【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ATP的功能及利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物质时,所需能量并不都是由ATP直接提供,如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肾小管管腔内的液体中重吸收氨基酸,是利用钠泵活动形成的势能储备,来完氨基酸的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A错误;在细胞呼吸过程中,H2O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的H2O中的氢一部分来自葡萄糖,一部分来自水,B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若污染物Q抑制浮游植物有氧呼吸的各个阶段,则对无氧呼吸也有影响,C错误;细胞的无氧呼吸仅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产生少量的ATP,第二阶段没有ATP的产生,D正确。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8、A:B:C【分析】【分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

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属于细胞生物;细胞生物都具有DNA和RNA两种核酸,A正确;

B;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B正确;

C;原核细胞和真核生物共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C正确;

D;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D错误。

故选ABC。9、B:D【分析】【分析】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详解】

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成分时;发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也都存在,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含量存在差异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综上分析,BD正确,AC错误。

故选BD。10、A:D【分析】【分析】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中特有的细胞结构为中心体,植物细胞中特有的结构为: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详解】

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黑藻叶肉细胞和小鼠肌肉细胞中都有的细胞器,A符合题意;

B;叶绿体、液泡是黑藻叶肉细胞含有的细胞器;BC不符合题意;

D;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黑藻叶肉细胞和小鼠肌肉细胞中都有该细胞器,D符合题意。

故选AD。11、A:B:C【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苏氨酸经5步反应合成异亮氨酸的过程,需要苏氨酸脱氨酶,而该酶的活性受异亮氨酸含量的影响。异亮氨酸越多,越容易与该酶结合而抑制其活性,导致合成异亮氨酸合成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详解】

A;异亮氨酸的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酶的催化,酶的合成是吸能反应,需要ATP提供能量,A错误;

B;当细胞中异亮氨酸浓度足够高时;其与苏氨酸脱氨酶结合,抑制酶活性,说明细胞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控制异亮氨酸的浓度,B错误;

C;异亮氨酸的合成不仅需要苏氨酸脱氨酶;B→C、C→D、D→E、E→异亮氨酸也需要酶催化其反应,C错误;

D;当细胞中异亮氨酸浓度足够高时;其与苏氨酸脱氨酶结合,抑制酶活性;当异亮氨酸的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异亮氨酸脱离苏氨酸脱氨酶,使苏氨酸脱氨酶重新表现出活性,说明苏氨酸脱氨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后可恢复正常,D正确。

故选ABC。12、A:B:C【分析】【分析】

糖类有单糖;二糖、多糖;其中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蔗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组成,乳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组成。

【详解】

A;若A、B为两条肽链;D是胰岛素,则C是二硫键,A错误;

B;若A为葡萄糖、B为果糖;则D为植物特有的蔗糖,B错误;

C;若A为甘油、B为脂肪酸;则化合物D为脂肪,脂肪的组成元素为C、H、O,C错误;

D;若A为甘氨酸、B为丙氨酸;则C为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可以表示为“一NH-CO—”,D正确。

故选ABC。13、A:C【分析】【分析】

由表可知,高浓度葡萄糖会抑制细胞的增殖,使分裂期中的G1期和S期变短,G2期变长;而METTL3合成抑制剂的存在,会适当解除高浓度葡萄糖的抑制效果,缩短G1期,延长S期和G2期。

【详解】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METTL3的有无和葡萄糖的浓度;A正确;

B、比较高糖组和高糖+METTL3合成抑制剂组分裂间期各阶段细胞比例可知,高糖+METTL3合成抑制剂组的G1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细胞比例增大,则说明METTL3会抑制细胞从G1期进入S期;B错误;

C;分析三组实验细胞增殖率可知;高糖会促进METTL3的合成,进而抑制细胞增殖,C正确;

D、METTL3会抑制细胞从G1期进入S期,因此METTL3的合成在G1期进行;D错误。

故选AC。14、B:C:D【分析】【分析】

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为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为选择透过性。2、根据题意可知,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并且加P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可能是P与As竞争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详解】

A;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决定,A错误;

B;据题意可知;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可能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代谢,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并且加P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可能是P与As竞争载体蛋白,即与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正确;

D;磷脂、核酸和ATP的组成元素中都含有P;P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D正确。

故选BCD。15、A:C:D【分析】【分析】

1;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类。

2;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殊的蛋白质;能够协助这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这些蛋白质称为转运蛋白。这种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

3;主动运输的条件: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方向:逆浓度梯度。

【详解】

A、由图可知,H+从线粒体基质向膜间隙运输是由电子传递过程中产生的能量驱动;并未消耗ATP,A错误;

B、H+从膜间隙运输到线粒体基质是一种协助扩散(依据:需要蛋白质协动;不消耗能量),且伴随着ATP的合成,因此与放能反应相偶联,B正确;

C;NADPH即还原型辅酶Ⅱ;参与的是光合作用,C错误;

D;由图可知复合体Ⅰ、Ⅲ、Ⅳ既能传递电子;同时还可以转运离子,但是复合体Ⅱ只能进行电子传递,不能转运离子,D错误。

故选ACD。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6、略

【解析】①.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②.细胞质基质③.缺氧和无氧、多种酶④.葡萄糖不彻底分解,产生CO2和酒精或者乳酸⑤.释放少量能量,形成ATP17、略

【解析】①.能量②.活化能③.降低活化能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点睛】【解析】细胞代谢遗传19、略

【解析】①.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②.细胞质基质③.缺氧和无氧、多种酶④.葡萄糖不彻底分解,产生CO2和酒精或者乳酸⑤.释放少量能量,形成ATP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无细胞核,无细胞器,只能进行乳酸无氧呼吸四、判断题(共1题,共10分)21、B【分析】略五、实验题(共4题,共40分)22、略

【分析】【分析】

1;实验原理:

(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

(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中间产物遇碘后,会呈现红褐色或红棕色,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2;分析表格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pH,因变量为淀粉的分解量。

【详解】

(1)分析表格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pH,所以本实验是研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余的因素是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

(2)比较实验中所加试剂可知;实验中编号为A;B、C的滤纸片分别对D、E、F起到空白对照的作用,步骤②中,将贴有滤纸片的培养基置于37℃恒温箱保温,使酶促反应在适宜温度下进行(排除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上述实验表明;F组的滤纸不变蓝,说明淀粉全部被分解,因此可以确定该种淀粉酶在碱性环境中活性较高。

(4)向E组滤纸片补加稀NaOH;再完成步骤②~④,若实验结果是不变蓝,则说明未补加稀NaOH前,E组实验结果是由于pH值不适宜使淀粉酶活性较低造成的。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有关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探究实验,要求考生根据表格实验设计判断实验的目的,并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解析】pH无关A、B、C使酶促反应在适宜温度下进行(排除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碱性较低23、略

【分析】试题分析:结合装置图分析,该实验有两个变量,即HgCl2和细胞成熟程度,因变量是实验前后磷酸盐浓度差,所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探究HgCl2和细胞成熟程度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的影响。结合实验结果的柱形图分析,甲组在实验前后需测定溶液中磷酸盐的浓度差比乙组大,而甲乙两组的单一变量是HgCl2,说明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需要消耗能量(或HgCl2能抑制ATP供能从而影响主动运输);与甲组相比;丙组吸收磷酸盐较少,而甲丙两组的单一变量是细胞成熟程度,原因可能是幼嫩组织供能少(幼嫩组织细胞膜上载体少)。

(1)ATP水解的反应式:ATPADP+Pi+能量。

(2)由图可知,实验中的变量为由于HgCl2和细胞的成熟程度,最后测量了实验前后溶液中磷酸盐浓度差,所以本实验的名称是探究HgCl2和细胞成熟程度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的影响。

(3)实验中;应保证各组所处环境的温度;溶液的量、pH、溶氧量以及胡萝卜片的量等一致,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4)①由图表纵坐标可知;科研人员在实验前后需测定溶液中磷酸盐的浓度。

②甲组中不含有HgCl2,即ATP水解不受抑制,细胞可进行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而乙组中加入了HgCl2溶液;抑制了ATP的水解,则能量供应不足,影响了主动运输,说明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需要能量。

③由于甲组和丙组的唯一变量为胡萝卜片的成熟程度;所以与甲组相比,丙组吸收磷酸盐较少的原因可能是幼嫩组织供能少(或幼嫩组织细胞膜上载体少)。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根据实验装置的标示确定该实验有两个自变量(HgCl2和细胞成熟程度)和所测定的因变量(实验前后磷酸盐浓度差),这对拟定课题名称和厘清实验思路至关重要。【解析】ATPADP+Pi+能量探究HgCl2和细胞成熟程度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的影响温度、pH、溶解氧、溶液的用量、胡萝卜片的数量等溶液中磷酸盐的浓度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需要消耗能量(或能量供应不足会影响主动运输)幼嫩组织供能少,幼嫩组织细胞膜上载体少(或幼嫩组织新陈代谢不及成熟组织旺盛,产能少)24、略

【分析】【分析】

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

2;图乙中;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还原糖含量逐渐增加,气孔开度逐渐减小。

【详解】

(1)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可以表示为CO2+H2O________(CH2O)+O2。

(2)曲线图中的纵坐标所示的CO2吸收速度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斯时,A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零,此光照强度为A植物的光补偿点;在光补偿点时,A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所有细胞的光合速率与所有细胞的呼吸速率相等,因此一个叶肉细胞中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3)B植物在8千勒克斯的条件下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C5结合CO2形成C3的过程受阻,而短时间C3可以继续被还原形成C5,所以叶绿体内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C5(五碳化合物)。

(4)据图乙分析,与A组相比,C组二氧化碳浓度高,暗反应加快促进了光反应的进行,使得叶绿体中[H]含量降低。干旱初期,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图中可以看出较高CO2浓度使气孔开度下降;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水稻幼苗度过干旱时期。

【点睛】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及识图判断能力。【解析】CO2+H2O________(CH2O)+O23大于C5(五碳化合物)停止CO2供应,C5结合CO2形成C3的过程受阻,而短时间C3可以继续被还原形成C5低较高CO2浓度使气孔开度下降,减少水分的散失25、略

【分析】【分析】

据题分析已经给出了实验目的和实验思路;要求完善实验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所以根据实验原则应先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培养液中是否含K元素。因变量—植株是否正常生长。进而根据对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和可重复性等原则,完善实验步骤。

【详解】

(2)该实验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利用缺素培养液和完全培养液的培养作对照并得出结论;因此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缺钾的培养液,对照组为完全营养液,选择的生物的种类和长势;培养液中其他矿质元素的种类和浓度、植物的培养条件等属于无关变量,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的原则,实验步骤如下:①配制培养液:配制完全培养液和等量的缺钾的营养液;②取材:选取长势相同的同种的两株植物;③培养:将两株植物分别培养在盛有上述两种培养液的容器中,培养条件要相同且适宜;④观察:两株植物的生长状况。

(3)预期结果获取结论:①分析表格可知;植物在完全培养液和缺钾的培养液中的长势相同,说明钾不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质元素。②分析表格可知,植物在完全培养液中正常生长,在缺钾的培养液中生长异常,说明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质元素。

【点睛】

本题属于典型的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习题,意在考查考生具备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解析】配制完全培养液和等量的缺钾培养液生长状况相同的相同且适宜两株植物的生长状况钾不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六、综合题(共4题,共28分)26、略

【分析】【分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本实验是研究适当遮光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故对照组应为正常光照,实验组应为遮光处理,由表格数据可推测,遮光处理第一天,适当遮光可通过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和气孔导度来提高净光合速率。遮光21天后,遮光组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RuBP羧化酶活性均降低。

(1)

RuBP羧化酶催化二氧化碳和C5的结合,而该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据此可推测,该酶z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催化反应式可表示为:见答案。

(2)

由表可知,遮光处理1天后,实验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大于对照组。根据表格所给数据,遮光一天实验组的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均比对照组高,而RuBP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几乎无差异,故遮光处理1天后,实验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大于对照组的原因可能是叶片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缓解了因为光照强度下降对光反应的影响,同时增大气孔导度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以适应短时间的弱光环境。遮光处理21天后叶绿素含量上升,但净光合速率反而下降,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长时间遮光处理,尽管叶绿素含量有所上升,但气孔导度却大幅度降低,并且RuBP羧化酶活性也显著下降,因而导致CO2吸收和固定速率明显下降;因此光合速率降低。

(3)

根据该实验数据可推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遮光);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影响二氧化碳吸收)、RuBP羧化酶活性等。

(4)

若要找出净光合速率最大的遮光时间(天);则实验的自变量为遮光时间,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因此实验思路为:进行连续遮光处理,每天测定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直到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不再上升时为止,即为净光合速率最大的遮光时间,即净光合速率最大时对应的最小的遮光时间。

【点睛】

熟知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及其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的影响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正确解读本题的实验数据是解答本题的前提。【解析】(1)叶绿体基质C5+CO22C3

(2)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增大气孔导度长时间遮光处理,虽然叶绿素含量有所上升,但气孔导度却大幅度降低,并且RuBP羧化酶活性也显著下降,导致CO2吸收和固定速率明显下降。

(3)光照强度;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RuBP羧化酶活性。

(4)进行连续遮光处理,每天测定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直到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不再上升时为止,即为净光合速率最大的遮光时间。27、略

【分析】【分析】

分析题干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有臭氧的胁迫,因变量为光合产物合成量;光合放氧速率和光合色素含量。实验中甲组为对照组,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自变量以外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确保实验结果是由自变量引起的;乙组为实验组。

【详解】

(1)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水光解为[H]和氧气。光合色素的功能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本实验设置甲组作为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臭氧以外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臭氧引起的。

(2)由题干可知,乙组光合色素含量低于甲组,可推知臭氧胁迫使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叶绿体吸收光能减少,使得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的量减少,进而使暗反应中C3的还原减弱;使光合产物合成量减少。

(3)将题干所述实验结束后的甲;乙两组油菜幼苗;分别培养在经活性碳过滤的空气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然后测定甲、乙两组的光合放氧速率,如果甲、乙两组的光合放氧速率相等,则说明乙组油菜幼苗光合放氧速率下降是可恢复的。

【点睛】

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掌握知识要点,并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要求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并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解析】类囊体薄膜吸收、传递、转化光能排除臭氧以外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臭氧引起的臭氧胁迫使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叶绿体吸收光能减少,使得ATP和[H]生成减少,进而影响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使光合产物合成量减少实验思路:将题述实验结束后的甲、乙两组油菜幼苗分别培养在经活性炭过滤的空气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然后测定甲、乙组的光合放氧速率甲、乙两组的光合放氧速率相等28、略

【分析】【分析】

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图甲中曲线表示温度对小球藻光下和黑暗条件下的吸氧和放氧速率的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