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版选修1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以下关于微生物发酵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需经常开盖放气B.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制作果酒C.醋酸杆菌利用线粒体供能进行果醋发酵D.腐乳发酵后期密封处理利于毛霉繁殖2、橘皮精油的提取操作流程是:A.石灰水浸泡→漂洗→过滤→静置→压榨→静置→再次过滤→橘皮油B.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静置→橘皮油C.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橘皮油D.石灰水浸泡→漂洗→过滤→压榨→静置→再次过滤→橘皮油3、下列关于果胶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果胶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C.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能产生果胶酶D.果胶酶特指分解果胶的一种酶4、某同学在家用带盖玻璃瓶尝试制作果酒和果醋,他的做法中错误的是()A.选择新鲜的葡萄略加冲洗,除去枝梗后榨汁B.酒精发酵期间,根据发酵进程适时打开瓶盖放气C.将玻璃瓶用酒精消毒后,装入葡萄汁并预留一定的空间D.酒精发酵后去除瓶盖,盖一层纱布,再进行醋酸发酵5、以下关于微生物发酵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需经常开盖放气B.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制作果酒C.醋酸杆菌利用线粒体供能进行果醋发酵D.腐乳发酵后期密封处理利于毛霉繁殖6、以四倍体(基因型为AAaa)植株的花药为外植体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植株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③过程不需要更换培养基B.①②③过程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C.若用植株根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有望获得脱毒苗D.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分裂间期抑制纺锤体形成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7、固定化酶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科研人员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化酯酶;以研究固定化酶的相关性质和最佳固定条件。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图甲;乙、丙为部分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由甲图可知,固定化酯酶比游离酯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B.由乙图可知,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C.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酯酶一般可重复使用3次,之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力明显下降D.固定化酶的酶活力较高,主要原因是增加了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8、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2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迅速与活化的酵母菌混合制备混合液B.图1中X溶液为CaCl2溶液,其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C.图2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使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接触D.图1中制备的凝胶珠用蒸馏水洗涤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中9、在制作发酵食品的学生实践中,控制发酵条件至关重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A.泡菜发酵后期,尽管乳酸菌占优势,但仍有产气菌繁殖,需开盖放气B.制作果酒的葡萄汁不宜超过发酵瓶体积的2/3,制作泡菜的盐水要淹没全部菜料C.葡萄果皮上有酵母菌和醋酸菌,制作好葡萄酒后,可直接通入无菌空气制作葡萄醋D.果酒与果醋发酵时温度宜控制在18-25℃,泡菜发酵时温度宜控制在30-35℃10、下列有关发酵工程及其应用表述正确的是()A.发酵工程的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出来,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获得B.发酵罐培养的环境条件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不会影响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形成C.分离、提纯产物可以获得微生物细胞本身或者其代谢产物,这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D.发酵工程生产的各种各样的食品添加剂可以增加食品营养,改善食品口味、色泽和品质11、为探究不同糖源(蜂蜜、黄冰糖)对蓝莓酒发酵产物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研发出如下的蓝莓酒发酵工艺,其中“主发酵”时酵母菌会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会生成,“后发酵”是在低温、密闭的环境下蓝莓酒会成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菌种甲在产生CO2的同时会产生酒精B.切片后需对发酵液进行消毒然后再分组C.倒罐均需保留空间以促进菌种有氧呼吸D.主发酵要控制无氧,后发酵要控制有氧12、下列关于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过程及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为了防止血液凝固,应在采血器中预先加入抗凝血剂柠檬酸钠B.SDS能使蛋白质完全变性,使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电荷的性质和多少C.利用0.9%的NaCl对血红蛋白溶液透析12小时,可以去除小分子杂质D.在凝胶柱中加入蛋白样品后即可连接缓冲溶液洗脱瓶进行洗脱和收集样品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3、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判断________的蛋白质是否达到要求,需要进行蛋白质纯度的鉴定。鉴定方法中使用最多的是____________。14、大多数凝胶是由________化合物构成的小球体,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当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____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______,移动速度______;而相对分子质量______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________移动,路程______,移动速度______。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因此得以分离。15、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_______的天然产物,此外,木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许多商品纤维素都是由天然纤维素制得的,如水溶性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不溶于水的微晶纤维素等。16、样品的处理和粗分离的四个步骤分别是红细胞的洗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除去样品中分质量较小的杂质。)17、固定化酶技术是指将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________上,使酶既能与_________接触,又能与__________分离。18、植物芳香油不仅挥发性强,而且易溶____________,如石油醚、酒精、乙醚和戊烷等。不适于用水蒸气蒸馏的原料,可以考虑使用____________法。19、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探究果胶酶的用量注意:探究温度的影响时,温度设置可以选_____________为温度梯度,设置:10℃、20℃、至60℃。也可以选5℃为温度梯度。在混合果泥与果胶酶前,二者应分别放在不同试管中_________处理,以保证底物与酶在混合时温度是_________的。此实验中,温度是______________,保持不变的有:果泥量、酶的浓度和用量、水浴时间和混合物的pH等所有其他条件不变。探究pH时,可将温度梯度改成___________梯度,再选定一个适宜的____________即可。此实验中,不同pH梯度之间就是____________。可能通过测定滤出的_____________来判断果胶酶的活性高低。因为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滤纸,果胶酶活性越大,滤出的果汁的体积就越大。20、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左右。21、红细胞的洗涤。
①目的:去除________。
②方法:采用________离心,如500r·min-1离心2min,然后用胶头吸管吸出上层透明的黄色______,将下层______的红细胞液体倒入______,再加入五倍体积的________,缓慢搅拌________,低速短时间离心,如此重复洗涤三次,直至上清液中没有______,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3题,共18分)22、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和应用的问题。
(1)在家庭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葡萄不能进行灭菌处理,原因是__________。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需留一定的空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_。酵母菌能在______________的发酵液中大量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却受到抑制。
(2)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时需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__指示剂;而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时需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__染料来筛选。
(3)检测自来水中大肠杆菌,可选用伊红美蓝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从功能上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该研究小组在统计菌落数目时,为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遗漏菌落数,应培养至______________时,再计数。23、如下图1所示的探究性实验装置共6个,葡萄糖溶液是饱和的,6个装置中分别加入两粒凝胶珠,实验开始时,小液滴都在C点(刻度管足够长,瓶内氧气充足)。6个装置分别置于0℃;15℃、25℃、35℃、45℃、55℃的温度下,10min后记录各个装置中的小液滴的位置并描绘出坐标曲线图2中的甲曲线。
(1)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自变量是____。
(2)制备实验所用凝胶珠时,海藻酸钠的用量应适中,如果用量过_______(高/低);则造成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
(3)工业生产中,利用固定化细胞技术进行生产,从哪些方面可以延长利用固定化细胞的时间?(至少写出两点)____________。24、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其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人类对化石燃料的消耗。科学家发现,在微生物M产生的脂肪酶的作用下,植物油与甲醇反应能够合成生物柴油(如下图)。
(1)欲分离筛选出能分泌脂肪酶的细菌,应配制_____碳源的培养基,这种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属于____培养基。
(2)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灭菌与消毒的主要区别是灭菌能够杀死物体内外______。常用______法对玻璃器皿进行灭菌。
(3)经过稀释,在平板上接入0.1mL稀释液并涂布,经适当时间培养后,在平板上计数菌落,据此可计算出每毫升培养液中的活菌数。这种计数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般比实际值偏小,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上述实验发现稀释倍数为101、102、103、104、105、106得到的结果分别为难以计数、难以计数、难以计数、159、17、2,为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_____稀释倍数的平板进行统计。
(5)为降低生物柴油生产成本,可利用__________技术使脂肪酶能够重复使用。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2题,共10分)25、玫瑰精油能使人产生愉悦感;被称为“液体黄金”,是制作高级香水的主要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玫瑰精油适合用________法提取;其理由是玫瑰精油具有_________等性质。
(2)玫瑰花作为提取玫瑰精油的原料时;为提高玫瑰精油提取量,用于提炼玫瑰精油的玫瑰花要在_________________期采收,选用________(填“新鲜”或“干”)的玫瑰花更佳。
(3)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提取玫瑰精油;指出该装置中的两个错误: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4)密封不严的瓶装玫瑰精油最好存放在温度较_________的地方,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26、豆浆是深受中国百姓喜爱的饮品;但易变质,保质期较短。科研人员对变质豆浆中的腐败细菌进行分离,并研究了乳酸链球菌素(多肽,天然食品防腐剂)对腐败细菌的抑制效果,为生产豆浆时优化保质方法提供依据。主要研究过程如下:
①豆浆变质处理:将2种市售豆浆A;B和自制豆浆在无菌操作台上分别装入已灭菌的250mL三角瓶中;密封、37℃条件下放置7d后,豆浆发生变质。
②腐败细菌的初步分离和计数:取变质的豆浆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细菌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各培养基上菌落种类和数量。结果如表:
③比较乳酸链球菌素添加量对腐败细菌的抑制效果:以自制的新鲜豆浆为材料;经相应处理后,在37℃下放置35d后,统计豆浆中腐败细菌数量,结果如图:
(1)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消毒方法是__________,步骤②中培养基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
(2)步骤②中适宜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固体培养基制备的步骤为________。培养中统计菌落种类和数量时要每隔24h观察统计一次,直到各类菌落数目稳定,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_。
(3)乳酸链球菌素是一种天然食品防腐剂,它是由3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步骤③结果表明,最能耐受乳酸链球菌素的细菌是_______,为有效防止豆浆腐败,在生产中乳酸链球菌素的添加量应控制在________左右。
(4)与用抗生素防腐相比,使用乳酸链球菌素防腐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分析】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制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能提取青霉素。
【详解】
乳酸菌是厌氧菌,其产生的物质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因此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不需经常开盖放气,A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可以产生酒精,B正确;醋酸杆菌属于一种细菌,其细胞内没有线粒体,C错误;毛霉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因此腐乳发酵后期密封处理不利于毛霉繁殖,D错误。2、B【分析】【分析】
提取橘皮精油:(1)橘皮精油的性质:无色透明;具有诱人的橘香味,主要成分为柠檬烯,一般采用压榨法提取。(2)提取流程: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橘皮油(3)分析:橘皮洗净晾干后,要浸泡在pH为12;质量分数为7%~8%的石灰水中16~24h,其目的是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
【详解】
橘皮精油无色透明;主要储存在橘皮部分,由于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部分水解,又会产生原料焦糊问题,所以一般采用压榨法提取。提取过程为: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静置→橘皮精油,B正确。
故选B。
【点睛】3、D【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产生果胶酶的生物有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等;果胶酶的作用是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
【详解】
A;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正确;
B;果胶是多聚半乳糖醛酸;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B正确;
C;产生果胶酶的生物有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等;C正确;
D;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D错误。
故选D。4、B【分析】【分析】
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操作:(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2)灭菌: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②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3)榨汁:将冲洗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4)发酵:①将葡萄汁装人发酵瓶,要留要大约1/3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②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③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前7~8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详解】
A;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冲洗,并除去枝梗,但冲洗的次数不能太多,防止去掉葡萄皮上野生型酵母菌,A正确;
B;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则发酵过程密闭,但经常拧松瓶盖(不能打开)排除发酵产生的气体,B错误;
C;将葡萄汁灌入已消过毒的发酵瓶中并留有1/3空间;目的是有利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从而快速繁殖,防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造成酵母液溢出,C正确;
D;因为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当发酵产生酒精后,再将瓶盖打开,盖上一层纱布,再进行醋酸发酵,D正确。
故选B。5、B【分析】【分析】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制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能提取青霉素。
【详解】
乳酸菌是厌氧菌,其产生的物质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因此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不需经常开盖放气,A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可以产生酒精,B正确;醋酸杆菌属于一种细菌,其细胞内没有线粒体,C错误;毛霉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因此腐乳发酵后期密封处理不利于毛霉繁殖,D错误。6、C【分析】【分析】
1;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一段时间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性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体。
2;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①是外植体消毒,②是脱分化,③是再分化,④形成试管苗后进行移栽。
【详解】
A;②是脱分化;③是再分化,②③过程培养基中的激素比例不同,需要更换培养基,A错误;
B;①过程需进行消毒;②③过程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防止杂菌污染,B错误;
C;植物根尖含有的病毒较少或不含病毒;所以用植株根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有望获得脱毒苗,C正确;
D;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形成;进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故选C。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7、A:B:C【分析】【分析】
1;分析甲图;随着温度的升高固定化酯酶和游离酯酶的活力均先升高后下降,游离酯酶的酶活力比固定化酯酶在下降阶段变化明显,说明游离酯酶的酶活力更容易受高温的影响。
2;分析乙图;随着海藻酸钠浓度的增加,固定化酯酶的活力先增加后下降,当海藻酸钠浓度为3%时酶的活力最高。
3;分析丙图;固定化酯酶的活力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且在使用3次以后酶活力显著下降。
【详解】
A;据分析可知;游离酯酶的酶活力比固定化酯酶在下降阶段变化明显,说明游离酯酶的酶活力更容易受高温的影响,即固定化酯酶比游离酯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A正确;
B;由乙图可知;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时,酶活力最强,即包埋效果最好,B正确;
C;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酯酶的活力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且在使用3次以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力显著下降,C正确;
D;固定化酶的优点是易于产物分离;可反复使用,能连续化生产且稳定性好,而不是增加了和底物接触的面积,D错误。
故选ABC。
【点睛】8、B:C:D【分析】【分析】
制作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1、酵母细胞的活化;2、配制0.05mol/L的CaCl2溶液;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该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4、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5、固定化酵母细胞。
【详解】
A;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至室温后与活化的酵母菌混合;A错误;
B、海藻酸钠与酵母菌混合液应滴入CaCl2溶液中;以制备凝胶珠,B正确;
C;搅拌可使酵母菌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有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C正确;
D;凝胶珠用蒸馏水冲洗2~3次后;再转移到发酵装置中,D正确。
故选BCD。9、A:C:D【分析】【分析】
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详解】
A;乳酸菌属于厌氧菌;开盖放气会影响乳酸菌发酵,因此不能开盖放气,A错误;
B;制作果酒的葡萄汁不宜超过发酵瓶体积的2/3;是为了发酵初期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同时为了防止发酵过程中发酵液溢出,制作泡菜的盐水要淹没全部菜料,以保证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
C;醋酸菌为需氧菌;且发酵温度高于果酒的发酵温度,因此制作好葡萄酒后,除通入无菌空气,还需要适当提高发酵装置的温度,C错误;
D;果酒与果醋发酵时温度宜控制在18-25℃;果醋发酵时温度宜控制在30-35℃,泡菜的制作温度低于30-35℃,D错误。
故选ACD。10、A:D【分析】【分析】
微生物发酵指的是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详解】
A;用于发酵的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得,A正确;
B;发酵罐培养的环境条件会影响代谢的途径从而影响产物的形成;例如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发酵罐中碳氮比(碳元素与氮元素的比值)为4∶1时,菌体大量繁殖而产生的谷氨酸少;当碳氮比为3∶1时,菌体繁殖受抑制,但谷氨酸的合成量大增,B错误;
C;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发酵过程;C错误;
D;发酵工程生产的各种各样的食品添加剂可以增加食品营养;改善食品口味、色泽和品质,D正确。
故选AD。
【点睛】11、A:C:D【分析】【分析】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能以多种糖类作为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因此在一些含糖量较高的水果;蔬菜表面经常可以发现酵母菌的存在。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酒精发酵,可用于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等。温度是影响酵母菌生长的重要因素,酿酒酵母的最适生长温度约为28℃。
【详解】
A、发酵产生果酒的菌种是酵母菌,酵母菌在有氧呼吸产生CO2;但不产生酒精,A错误;
B;切片后对发酵液进行消毒;防止杂菌污染,再进行分组,B正确;
C;压榨倒罐用于主发酵需保留空间以促进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二次倒罐时菌种是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D;主发酵先有氧促进酵母菌大量繁殖;后无氧进行酒精发酵,后发酵要控制无氧,D错误。
故选ACD。12、B:C:D【分析】【分析】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蛋白溶液。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详解】
A;为了防止血液凝固;应在采血器中预先加入抗凝血剂柠檬酸钠,A正确;
B;在一定pH下;使蛋白质基团带上正电或负电;加入带负电荷多的SDS,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使蛋白质迁移速率仅取决于分子大小,B错误;
C;利用磷酸缓冲液对血红蛋白溶液的透析12小时;可以去除小分子杂质,C错误;
D;在凝胶柱中加入蛋白样品后;等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才能连接缓冲溶液洗脱瓶进行洗脱和收集样品,D错误。
故选BCD。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3、略
【分析】【详解】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可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通过样品处理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通过粗分离除去小分子杂质,通过纯化除去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判断纯化的蛋白质是否达到要求,常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解析】纯化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4、略
【分析】【详解】
大多数凝胶是由多糖类化合物构成的小球体,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当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相对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故其通过的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故其通过的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因此得以分离。【解析】多糖类较小较长较慢较大凝胶外部较短较快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最高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以及透析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载体反应物产物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有机溶剂萃取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0℃恒温相同变量pH温度对照果汁的体积大小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2%21、略
【分析】【详解】
①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故红细胞的洗涤需要去除杂蛋白。
②方法:采用低速短时间离心,如500r·min-1离心2min,然后用胶头吸管吸出上层透明的黄色血浆,将下层暗红色的红细胞液体倒入烧杯,再加入五倍体积的生理盐水,缓慢搅拌10min,低速短时间离心,如此重复洗涤三次,直至上清液中没有黄色,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解析】杂蛋白低速短时间血浆暗红色烧杯生理盐水10min黄色四、实验题(共3题,共18分)22、略
【分析】【分析】
微生物的分离是研究和利用微生物的第一步;也是微生物工作的基本方法和重要环节。土壤中的微生物很多,本题中要从土壤中获得分解纤维素的菌.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分离法:由接种环以菌操作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式的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划线适宜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
【详解】
(1)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运用吸附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故不能对葡萄进行灭菌处理,容易杀死发酵菌。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需留一定的空间,有利于有氧呼吸进行早期酵母菌的繁殖,还可以防止发酵液溢出。酵母菌能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大量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却受到抑制。
(2)为检测尿素分解菌的存在与否;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而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时需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料来筛选。
(3)伊红美蓝培养基从功能上属于鉴别培养基。在统计菌落数目时;应培养至菌落数目稳定时,再计数。
【点睛】
本题考查了微生物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培养基的成分和培养条件,掌握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方法与步骤,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解析】发酵菌来自葡萄表皮有氧呼吸利于早期酵母菌的繁殖,还可以防止发酵液溢出缺氧、呈酸性酚红刚果红鉴别菌落数目稳定23、略
【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图1中醋酸菌是好氧菌,进行有氧呼吸,且装置中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防止产生的醋酸挥发,因此装置中小液滴在细管中的移动距离表示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图2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小液滴移动的距离先增加后降低。
【详解】
(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小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醋酸菌发酵的速度,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与醋酸发酵速度之间的关系。
(2)海藻酸钠的含量过高会导致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而然海藻酸钠浓度过低会导致凝胶珠颜色过浅;包埋的酵母菌细胞数量较少。
(3)为了延长固定化细胞时间;需要无菌操作,避免其他细菌会影响醋酸菌的存活;还要提供最适合醋酸菌生活的温度和pH等条件。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氧呼吸的过程,能够分析实验装置中氢氧化钠的作用以及醋酸菌的类型,进而判断小液滴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代表的含义。【解析】探究温度与醋酸发酵速度之间的关系温度高无菌操作,控制好温度、pH等24、略
【分析】【分析】
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筛选菌株时需要用选择培养基;实验室中筛选微生物的原理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
(1)欲分离筛选出能分泌脂肪酶的细菌;应配制以脂肪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由于只要能分解脂肪的微生物能在这种培养基上生存,因此从功能上看,其属于选择培养基。
(2)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灭菌和消毒的主要区别是灭菌能够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的芽孢和孢子,玻璃器皿常采用的灭菌方法为干热灭菌。
(3)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得到的结果一般比实际值偏小;原因可能是有的菌落是由2个以上的细菌形成的;涂布器上还残留少量细菌。
(4)根据题干中数据可知,稀释倍数为104时,培养基中菌落能通过肉眼进行计数,且数目在30-300之间,因此为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104稀释倍数的平板进行统计。
(5)为降低生物柴油生产成本;可利用固定化酶技术使脂肪酶能够重复使用。
【点睛】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固定化技术,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种类;识记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掌握计数微生物的方法,能根据表中信息答题;识记固定化酶的技术,能根据题干要求答题。【解析】以脂肪为唯一选择所有的微生物的芽孢和孢子干热灭菌有的菌落是由2个以上的细菌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元主题十二“生生不息”-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
- 第七章第四节创新实验:葡萄糖银镜反应实验的改进设计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教科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1+第二单元 +2.4 可以复用的代码-函数 教学设计
- 江苏库存水箱清洗施工方案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22 皇帝的新装2024-2025学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新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
- 设备技术合同的范本8篇
- 巩义防腐木花架施工方案
- 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Section A (3a~3c)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下册
- 杨浦区二手家具施工方案
- GB/T 32972-2016钢铁企业轧钢加热炉节能设计技术规范
- 年平均雷暴日2023
- 《育儿百科》松田道雄
- 穴位注射操作流程图
- 学校水电安装工程报价单
- C139营销模型简介(含案例)课件
-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课件
- DB11-T849-2021房犀结构检测与鉴定操作规程
- 公司内部职工集资方案及管理手册41126
- 幼儿园装饰装修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制药分离工程》课程实施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