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9诗歌之炼句、语言风格(原卷版)
【考点解读】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
自己的欣赏品位。《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
关于诗词欣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点:
①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②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③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④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⑤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其中涉及的题型和考点可以概括为以下4点:
一是诗歌内容理解,要求考生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人物形象;
二是语言赏析,分析诗歌的用词、用句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是情感体悟,领会诗人在诗歌中传达的思想感情,如壮志未酬、思乡怀人等;
四是表现手法,考查诗歌运用的对比、衬托、象征等手法。
【考点点拨】
一、提问方式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句(某联)的妙处。
2、请从XX角度赏析某句(某联)。
3、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4、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5、请谈谈这首诗(词)的迨或搔。
6、有人说这首诗(词)有某特点,请从迨直检度分析。
考点1:第一节炼句
一、赏析句子表达效果“2个角度”
除定向赏析外,对那些未规定角度或规定角度较笼统的题,一般而言,要从2个角度同时切入:内容(句
意、写景、造境、表情)与表达技巧(主体从写景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炼字、结构几方
面赏析)。
可以从以下2个角度切入解题:
1.内容(句意、写景、造境、达情)
从句子内容出发,兼顾它在全诗中的表情达意作用。
2.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从写景手法、抒情方式两方面切入;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用典;
(3)|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反衬、抑扬、虚实、动静、视听等布局谋篇与表达中心的技巧;
(4)承上启下、铺垫、点题、照应、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等;
(5)画主要从炼字词方面切入: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巧妙运
用。
二、赏析句子的2个突破点
(一)赏析句子的写景艺术
这类题,有的题干中明确要求赏析写景艺术,有的虽无要求,但所给句子是个写景句。对于这类题,
赏析时要注意:
1、赏析角度
(1)正面描写:
①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角度);
②空间——上下左右、远近高低、俯仰定移;(常涉及写景顺序,例如由近及远)
③角度——形、声、色、态;
④其他一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点面结合、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细描(精雕细刻、浓墨
重彩)、借助修辞方法来描写;
(2)侧面描写:
①衬托——动静、声静、乐哀等;
②对比——乐景哀景、明暗等;
③虚实——想象、联想;
2、阐释分析
①对写景艺术的阐释。如用了动静结合手法,简单解释一下何为“动”何为“静”,“动”“静”如何结合。
②对表达效果的分析。分析时要扣住手法自身效果,主要是在诗歌中的效果。
★写景的艺术效果无非是以下几点:
A、对景物自身的效果,如使景物生动形象。
B、造境,营造了什么意境,渲染了什么氛围,扩大了什么意境等。
C、抒情,抒发了什么情感,或者为抒发什么情感做铺垫。
(二)赏析句子的抒情艺术
一般是由“所用的抒情艺术(手法)+所要抒发的情感”构成,关键是对所用抒情艺术(手法)的准确判断。
1、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作者在诗歌中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方式主要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或寓理)、即事抒怀、借古讽今(抒怀)、用
典抒情等。例如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就是用典抒情。
三、解题秘籍
1、释句意(若是写景则为描图景)
解题步骤2、明技巧
3、析作用(包含了表达技巧作用、点氛围与析情感)
这句诗是(_____)意思,运用了(____)手法,写出了(—_)景象,营造了(——)意境,
答题模板
表达了(_____)情感。(涉及不到的可以不写)
考点2:语言特色(风格)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
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语言特色类题题干中有“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语言特
点''等字样。
一、解题步骤
1、明特色
用一两个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
2、列例证
结合诗(词)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效果
指出这一特色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二、语言风格(特色)分类
【语言风格分类11
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
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
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
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
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
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
端。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
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
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脑舟,载不动许多愁。”
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
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
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7、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
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周邦彦《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8、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语言风格分类3】
1、常见作家语言风格
诗/词人语言风格诗/词人语言风格
屈原雄浑悲壮李贺忧郁激愤;奇诡瑰秀
曹操豪放磅礴元稹艳丽浅近、平浅明快
陶渊明朴素自然白居易平白清新
张九龄诗委婉蕴藉刘禹锡或开朗流畅,或含蓄隽永
骆宾王擅长铺陈,圆熟流转李商隐清丽俊逸;
陈子昂激情奔放,刚健质朴杜牧含蓄绰约;清健俊爽
孟浩然语淡味重、恬静浑健温庭筠绮丽香艳
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后
王维恬淡生动李煜
期词作,凄凉悲壮
王昌龄雄健高昂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
李白飘逸洒脱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
杜甫沉郁顿挫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
王之涣气势雄浑,意境开阔,韵调优美苏轼旷达豪迈
孟浩然清远空淡,韵味深长柳永缠绵俳恻
高适雄厚豪健,悲壮浑朴黄庭坚自然流畅
岑参雄浑奇拔秦观情真意切
韦应物清新典雅李清照婉约凄切;婉约含蓄
韩愈气势磅礴、奇特新颖杨万里新鲜活泼
柳宗兀描绘细致,语言淡泊陆游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贾岛萧瑟悲愁辛弃疾气势雄壮;慷慨悲壮
王勃意境开阔,清新质朴姜夔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
语言风格速记口诀
江山代有才人出,星河灿烂出巨匠。豪放高唱须铁板,婉约妙龄来浅唱。
屈原绚丽与沉雄,三曹慷慨兼顺畅。渊明寄情山与水,恬淡自适心内旷。
子昂愤激兼慷慨,李白飘逸又顺畅。王维恬然又含蓄,诗中有画有暗香。
浩然恬静又浑健,语淡情浓韵味长。杜甫沉郁又顿挫,乐天流丽又顺畅。
商隐典丽寓幽婉,杜牧明丽加俊爽。苏轼豪放又旷达,弃疾深沉又豪放。
柳永伤感又缠绵,陆游流畅又雄放。清照凄婉多清丽,姜夔奇拔注感伤。
致远清俊又酣畅,汉卿泼辣又清爽。景臣新奇出辛辣,养浩警僻又深广。
2、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
浑壮阔、怀古诗幽深绵长、送别诗意蕴深远。
【考点典例】
一、【2024年江苏扬州中考真题】诗歌阅读(6分)
过广陵驿
萨都剌,
秋风江上芙蓉老,阶下数株黄菊鲜。
落叶正飞扬子渡,行人又上广陵船。
寒砧②万户月如水,老雁一声霜满天。
自笑栖迟淮海客®,十年心事一灯前。
【注】①萨都剌,元朝诗人。②砧,捣衣石。③栖迟,长久居留。诗人长年客居南方,故称淮海客。
8.《新元史》评萨都剌的诗具有“清丽”的特点,请结合“寒砧万户月如水,老雁一声霜满天”赏析。
9.结合诗歌内容,简析诗中“自笑”的内涵。
二、【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古诗文阅读(24分)
参加校文学社组织的“兰”主题诗文共读活动。
【甲】
w
(明)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f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①。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选自明•簟溪子《兰史》,中国林业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注】①雕伤:花木枯萎。雕,通“凋”,凋落,衰败。
【乙】
跋①盆兰
(明)李流芳
①己未春,余北上至濠梁,病还。夜则苦不寐独处惘惘非对友生流连酒肆即无以遣日。二月二日,与
子薪、楹父、尔凝、家伯季从子,泛舟南郊,听江君长弦歌。值雨,子薪偕尔凝、君长宿余家。盆兰正开,
出以共赏。子薪故有花癖,烧烛照之,啧啧不已。
②花虽数茎,然参差掩映,态变颇具。其葩或黄或紫,或碧或素。其状或含或吐,或离或合,或高或
下,或正或鼓;或俯而如瞰,或仰而如承②,或平而如揖,或斜而如睨,或来而如就③,或往而如奔。或相
顾而如笑,或相背而如嗔,或掩抑而如羞,或偃蹇④而如傲,或挺而如庄,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语,或
独立而如思。盖子薪为余言如此,非有诗肠画笔者,不能作此形容也。余既以病不能作一诗记之,欲作数
笔写生,而亦复不果。然是夜与子薪对花剧⑤谈甚欢,胸中落落一无所有,伏枕便酣睡至晓,从此病顿减。
此花与爱花人皆我良药,不可忘也。
(选自《檀园集》,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有删改)
【注】①跋:写在书籍和文章的后面,多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②承:捧着。③就:前往。④偃
蹇(诵n):高耸的样子。⑤剧:流畅,此处指畅快。
4.甲诗“长养非其方”中的“长”字,有同学认为应该读“chdng”,有同学认为应该读“zh&ig"。你赞
同哪种读法?谈谈你的理解。
5.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超出三处不
得分)。
夜则苦A不寐B独处C惘惘D非对友生E流连F酒肆G即无以H遣日
6.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乙文中加点的词。
文中词句方法解释
或相顾而如笑【查工具书】顾:①看;②考虑;③拜访;④反而(1)_____(填序号)
或倚而如国【结合语境】或挺而如庄,或倚而如明,或群向而如语(2)_____
而亦复不果【课内关联】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3)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子薪故有花癖,烧烛照之,啧啧不已。
8.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说,好诗往往“自然达意,委婉尽情”,甲诗也有这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
简要分析。
9.请梳理乙文中“兰”能让作者“从此病顿减”的原因。
10.有感于“兰”的品质,你想制作一枚兰花书签,勉励自己做“兰”一样的人。请结合对诗文的感悟,撰
写书签上的文字。(不超过50字)
【考点精练】
、诗歌阅读
时人见寒山
(唐)寒山
时人见寒山,各谓是疯颠。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我语他不会,他语我不言。为报往来者,可来向寒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意思是,时人看见诗人,都认为他是个疯疯癫癫的人。
B.三,四句写诗人外部形象:不但貌不惊人,还胡乱穿着粗布衣服。
C.后四句说诗人虽然与时人有严重隔膜,但还是欢迎时人来“寒山”。
D.这首诗特色鲜明,语言典雅绚丽,沉郁顿挫,意蕴深厚、富有哲理。
二、诗歌阅读
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②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①于谦,明代诗人,生性刚直,博学多闻。②金鞍玉勒:饰金的马鞍,饰玉的马笼头,此处泛指马
鞍和笼头的贵美。③庐:书房。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将书卷比喻成多年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伴、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了诗人读书
不倦、乐在其中。
B.颈联“活水”一句化用了朱熹《观书有感》中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
坚持读书的好处。
C.尾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实衬虚,虚实结合,用诗人沉醉于书房的精神享受,来反衬寻常游客追求
物质享受的肤浅。
D.本诗写诗人亲身体验,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抒发其喜爱读书之情,语言生动,说理形象,
有较强感染力。
2.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诗句赏析。
三、诗歌阅读
初归石湖
【南宋】范成大
晓雾朝瞰缙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
【注】范成大(1126—1193),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淳熙年
间,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不合,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晓光晨雾与天空的碧色相互烘染,色彩艳美的景象,同时点明了时间,也交代了石湖位
置之所在。
B.颔联第一句中的“半出”一词写行人在茂密深秀的水稻中露出半截身子,表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
和细腻的笔触。
C.颔联第二句写一只白鹭在长满菱叶的池塘里夜宿,显得有些孤单落寞,暗合诗人此时的处境与心境。
2.诗的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思恋之歌,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痛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B.首联先从古语中翻出新意,连用两个“难”字,突出强调了“别亦难”,然后写春风不再、百花凋零的
景象。
c.颈联极写诗人自己的相思之情,从“晓镜”的青春易老,至U“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
奈。
D.尾联希望青鸟传信,惆怅而又伤感。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10.颔联是如何表现爱情的坚贞和思念的痛苦的,请简要赏析。
五、【2023四川德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离亭燕
张昇®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获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骞目无言西下。
注释:①张昇(992—1077)字杲卿,一生经历了北宋由真宗到神宗国运渐衰的过程,这首词是他辞官
退居金陵(南京)后所作。离亭燕,词牌名。②低亚:低垂。
15.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景怀古词,写作者退居金陵后登高楼所见,由眼前之景引发思考与感慨。
B.首句点明季节,不同于一般诗词写秋的萧瑟,而是写出美丽如画又恣意洒脱的秋景。
C.上阕中“浸”字写出长江水天相接的景致,接着描写了晴空澄澈、江波澈滩的画面。
D.下阕从远望天际到近看酒家,六朝变迁成为“闲话”,含蓄批评世人不关心国事。
16.请赏析“寒日无言西下”一句。
六、【2023湖北十堰中考真题】阅读古代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3.下列选项中,对本首词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实写所见景象,写了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
B.“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仿佛听到天帝殷勤地垂问,终于得到诉说
的机会,自然引出下阕。
C.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一个“谩”字,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抒发了空有才华却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D.这首词通过记梦,展示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作者内心的苦闷,也表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
与向往。
24.词分豪放、婉约两种风格,分析本首词属于哪一种,请阐明理由。
七、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4.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5.结合对本诗的理解,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八、【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诗】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作者的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7.乙诗“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请简析。
18.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九、【2022江苏省淮安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写“水面初平云脚低”句的画面。(60字以内)
5.同样写草,杜甫《春望》中“城春草木深”与本诗中“浅草才能没马蹄”在写景抒情方面有何不同?
十、[2022江苏扬州中考真题】诗歌阅读(5分)
长相思•雨®
[宋]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②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注]①长相思,词牌名。②道,知。
9.运用想象,描绘“窗外芭蕉窗里灯”的画面。
10.赏析“一声声,一更更”或者“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的妙处。
十一、【2022湖北襄阳中考真题】)古代诗歌赏析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表现了悲愤中的一种豪迈气概。
B.诗人用“斗十千”“直万钱”这种比喻的手法营造出欢乐的宴饮气氛。
C.“闲来”两句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够一展宏才、有为当世。
D.全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苦闷、惆怅、徘徊、昂扬等复杂的情感变化。
8.班刊《名诗佳句欣赏》栏目正在向同学们征集对《行路难(其一)》最后两句的赏析,请你运用所学知
识从内容和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十二、【2022广西贵港中考真题】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1.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了“老夫”苏轼“少年”“轻狂”的表现,上片侧重表现“心狂”,下片侧重表现“形狂”。
B.“千骑卷平冈”,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卷”极言行走之快。
C.“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仍能跃马疆
场。
D.本词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是他在艺术创作上一次大胆的尝试,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
意义。
1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了典故,请分析其作用。
十三、【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颜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颈联中的“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的特点。
5.诗歌前两联有实写,有虚写,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十四、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下第®后上②永崇©高侍郎
唐•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④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注释】①下第:落第,未考中。②上:上书。③永崇:指长安。④芙蓉:荷花,莲花。
(1)作者借用某个事物来暗示自己的情志,于是这个事物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这
种写法叫托物言志。请结合本诗靛卮西旬,对此作具体分析。
十五、融入自然之中,领悟诗人情怀。(5分)
【甲】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0.赏析《野望》或《归园田居•其三》中的画线句(选择其一)。
11.联系诗歌及诗人,分析二位诗人归隐各自抒发的不同情感。
十六、古诗文阅读课,围绕“在逆境中追寻阳光”这一主题,老师选取了下面三篇诗文,请完成题目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吨溪
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惟一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
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
冬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闵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
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遭②困跋③,窜斥流离,而终不可物者,以其公议
之是非。即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有删减)
【注释】①惟:句首语气词,无实义。②屯遭:处境艰难困苦。③困蹑:困厄不得升进。蹑,跌倒,受挫。
【丙】
黄溪夜泊
〔宋)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6.请完成文言词汇整理表。
文言词汇整理表
文言词汇方法借鉴为加线字释义
查找字典法:A从高处向下看。B.到;靠近。C.面对;对
喧溪而渔(1)___________
着。D.接近,将近。
其发于外者课内迁移法:征于色,龙于声。(2)___________
语境推断法:虽屯遭困蹶,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
而终不可掩者(3)___________
其公议之是非。
既压复起,遂显于世参考成语法:一言既出,驷马难追。(4)___________
7.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醉能同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9.下列有关甲、乙、丙三篇古诗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题的一项是()
A.甲文中,欧阳修饮酒除了为排遣心中的抑郁,更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情怀;丙诗中,欧阳修饮酒则是
为了宽慰乡愁。
B.甲文中,欧阳修是一位心系百姓、治理有方的好官,从乙文“读其文,则其人可知”这句话可得印证。
C.甲文借游人、宾客之乐表达作者之乐;丙诗则借楚人之“恨”言诗人之“恨”。
D.从甲、乙、丙三篇古诗文中可知欧阳修仕途的坎坷,这也导致了他生前始终无法名动天下。
10.丙诗的颔联历来为人传诵,请自选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11.乙文中有两处“呜呼”,你认为这两处“呜呼”应当分别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结合文章说说理由。
12.有人评价欧阳修的一生是“达者在纷争中的坚持”,这样的评价是否合适?请结合甲、乙、丙三篇
古诗文谈谈你的理解。
考点典例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考点典例】
一、【2024年江苏扬州中考真题】诗歌阅读(6分)
过广陵驿
萨都剌©
秋风江上芙蓉老,阶下数株黄菊鲜。
落叶正飞扬子渡,行人又上广陵船。
寒砧②万户月如水,老雁一声霜满天。
自笑柄迟淮海客®,十年心事一灯前。
【注】①萨都剌,元朝诗人。②砧,捣衣石。③栖迟,长久居留。诗人长年客居南方,故称淮海客。
8.《新元史》评萨都剌的诗具有“清丽”的特点,请结合“寒砧万户月如水,老雁一声霜满天”赏析。
9.结合诗歌内容,简析诗中“自笑”的内涵。
【答案】8.该句使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渲染了凄凉、冷清、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之情以及漂泊之苦,对于同样分处两地的人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9.诗人“自笑”自己是一个在江南滞留的客人,十多年的心事,只有一盏明灯知晓而已,带有自我解嘲
的意味,也是对自己的宽慰,同时又有着惆怅而又无可奈何之情。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寒砧万户月如水,老雁一声霜满天”的意思是:月色如水,不远处点点砧声敲响,更显一片宁静;繁
霜满天,云天间一声秋雁鸣叫,也催促游子踏上归程。作者连用“寒砧、寒月,老雁、霜天”四个意象,视
觉上写月光如水,繁霜满天,听觉上写点点砧声敲响,一声秋雁鸣叫,视听结合,更进一步描绘出秋意深
重的场景,渲染了凄凉、冷清、孤寂的氛围,也委婉地抒写出内心的悲愁。寒砧令人想起家中的妻子,寒
月使人惆怅羁旅孤单,而归鸿与霜天也似乎都在提醒诗人应该早点还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
及漂泊之苦。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诗句“自笑栖迟淮海客,十年心事一灯前”和前文可知,作者飘泊他乡、孤寂难捱,一点寒灯就勾
起了他联翩的思绪,看到这一幕幕让人思乡的画面,作者却忽然开始自嘲起来。结合作者身份背景,作者
自称“淮海客”,因为他这位北方人长期滞留于南方,虽然早已习惯了当地的风俗,但是始终觉得应该落叶
归根。所以埋藏在心中的“十年心事”,突然就被一盏灯全部点亮,更折射出其心中的无限愁情。作者的一
份深情难以言表,只好自嘲和假装豁达,体现出作者的惆怅而又无可奈何之情。
二、【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古诗文阅读(24分)
参加校文学社组织的“兰”主题诗文共读活动。
【甲】
(明)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f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①。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选自明•簟溪子《兰史》,中国林业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注】①雕伤:花木枯萎。雕,通“凋”,凋落,衰败。
【乙】
跋①盆兰
(明)李流芳
①己未春,余北上至濠梁,病还。夜则苦不寐独处惘惘非对友生流连酒肆即无以遣日。二月二日,与
子薪、根父、尔凝、家伯季从子,泛舟南郊,听江君长弦歌。值雨,子薪偕尔凝、君长宿余家。盆兰正开,
出以共赏。子薪故有花癖,烧烛照之,啧啧不已。
②花虽数茎,然参差掩映,态变颇具。其葩或黄或紫,或碧或素。其状或含或吐,或离或合,或高或
下,或正或鼓;或俯而如瞰,或仰而如承②,或平而如揖,或斜而如睨,或来而如就③,或往而如奔。或相
顾而如笑,或相背而如嗔,或掩抑而如羞,或偃蹇④而如傲,或挺而如庄,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语,或
独立而如思。盖子薪为余言如此,非有诗肠画笔者,不能作此形容也。余既以病不能作一诗记之,欲作数
笔写生,而亦复不去。然是夜与子薪对花剧⑤谈甚欢,胸中落落一无所有,伏枕便酣睡至晓,从此病顿减。
此花与爱花人皆我良药,不可忘也。
(选自《檀园集》,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有删改)
【注】①跋:写在书籍和文章的后面,多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②承:捧着。③就:前往。④偃
蹇(ji&n):高耸的样子。⑤剧:流畅,此处指畅快。
4.甲诗“长养非其方”中的“长”字,有同学认为应该读“chdng”,有同学认为应该读“zhAng”。你赞
同哪种读法?谈谈你的理解。
5.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超出三处不
得分)。
夜则苦A不寐B独处C惘惘D非对友生E流连F酒肆G即无以H遣日
6.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乙文中加点的词。
文中词句方法解释
或相顾而如笑【查工具书】顾:①看;②考虑;③拜访;④反而(1)_____(填序号)
或倚而如因【结合语境】或挺而如庄,或倚而如国,或群向而如语(2)_____
而亦复不果【课内关联】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3)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子薪故有花癖,烧烛照之,啧啧不已。
8.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说,好诗往往“自然达意,委婉尽情”,甲诗也有这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
简要分析。
9.请梳理乙文中“兰”能让作者“从此病顿减”的原因。
10.有感于“兰”的品质,你想制作一枚兰花书签,勉励自己做“兰”一样的人。请结合对诗文的感悟,撰
写书签上的文字。(不超过50字)
【答案】
4.示例一:我赞同读“ch/ng","长养"理解为长时间地养育。
示例二:我赞同读“zh加g”,“长养”理解为使生长、培养。
5.BDG
6.①.①②.困倦;疲乏③.实现
7.子薪以前就有赏花的癖好,这天晚上点上蜡烛照着看花,不停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8.甲诗“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自然地写出兰花生长在深山,散发着浓郁的幽香,“虽承爱护力,长
养非其方”委婉地表达出兰花虽被移到高堂却因生长环境改变而可能受到伤害,体现了“自然达意,委婉尽
情”的特点。
9.①盆苴色彩绚丽,形杰万千,令人赏心悦目;②与好友子薪等一起赏花畅谈很愉快。
10.示例:如兰之淡雅,似兰之坚韧,绽放自我,芬芳人生。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根据,,长养非其方,,,若理解为“长期养殖不是对待苴花的正确方法,,可知,此处“长”是长期的意思,应
读“chGng”;
若理解为这样培养它却不是按照它生长的方式,贝卜长”是“使生长,培养”的意思,则读“zh而g”。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
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意:夜晚就痛苦得难以入睡,独自一个人就怅然若失,不是面对朋友、留恋在酒肆中,就没有办法
消遣日子。“夜则苦不寐”主谓结构,描述在夜晚的状态,应在“寐”后停顿;“独处惘惘”偏正结构,描述独
自时的情绪,应在“惘”后停顿;“非对友生流连酒肆”并列结构,“对友生”表示面对朋友,“流连酒肆”表示
留恋在酒肆中。应在“肆”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夜则苦不寐/独处惘惘/非对友生流连酒肆/即无以遣日。
故选BDGo
【6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
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有的在相对而笑。根据查工具书法,查看选项,“看”切合本句语意,故选①。
(2)句意为:有的倚靠着好像很困倦。根据结合语境法,“或挺而如庄,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语”
是在描述兰花的状态,“有的挺拔好像庄重典雅”,“有的成群面向好像在交谈”,再根据句中的“倚”是靠着,
那么兰花靠在一起,好像很疲惫。可知,此处的“困”是困倦,疲乏。
(3)句意为:也没有结果。根据课内关联法,“未果,寻病终”意为,没有实现,最终病死了。“果”是
“实现”的意思,推知此处也是“实现”之意。句意:也最终没有做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
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故:以前。癖:癖好。烧:点燃。啧啧:表示赞叹。已:停止。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甲诗“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自然地描绘出兰花生长在深山中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凤爪现货采购合同范本
- 公寓改造协议空间优化
- 35万亩茶叶种植及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5年氯化石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公司退休返聘劳务合同范本
- 个人采购月饼合同范本
- 企业之间电子合同范本
- 代理记账廉价合同范本
- 临时场地出租合同范例
- 酒类实习报告4篇
- 2025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拉布大林上库力三河苏沁农牧场招聘115人历年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食品检验所事业单位招聘若干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移动通信市场推广策略》课件
- 2024年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招聘11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广东省《辅警招聘考试必刷500题》考试题库含必背答案
- 2025年中国南光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工程造价鉴定申请书
- 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课件练习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