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物理专项练习:内能(含解析)_第1页
2025中考物理专项练习:内能(含解析)_第2页
2025中考物理专项练习:内能(含解析)_第3页
2025中考物理专项练习:内能(含解析)_第4页
2025中考物理专项练习:内能(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能

考点一:内能

1.与物体的内能有关的因素是()

A.物体的运动速度

B.物体的高度

C.物体的运动速度和高度

D.物体的温度

2,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一定升高

B.热量总是从内能高的物体传递给内能低的物体

C.温度为0°C的物体没有内能

D.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

3.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芮林K”

•»e4

A.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

B.c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d烧杯中水的内能

C.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

D.d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

4.(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械能的物体必有内能

B.无机械能的物体必无内能

C.有内能的物体必有机械能

D.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5.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表明()

A.该物体一定做了功

B.该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了

D.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

考点二:分子动理论

1.世纪末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

型,到现在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下图中哪个模型最相似?()

2,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树叶飘落

D.冬天,雪花纷飞

3.放射性现象揭示了()

A.原子有内部结构,可以再分

B.原子核有内部结构,可以再分

C.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组成

D.原子核内存在电子

4.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的是()

A.用胶水把邮票粘贴在信封上

B.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

C.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较大的一滴水银

D.磁铁能吸引铁钉

5.如图,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

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下列现象所包含的道理与之相同的是()

A.磁铁吸引铁块

B.两滴水银靠近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水银

C.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D.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

6.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以下与物

质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能再分割

B.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

C.纳米科学技术研究的对象是比原子更小的微粒

D.物质的不同状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的,与分子力无关

7.小名同学早晨起床时,闻到了妈妈炒菜的香味,这是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

8.不同的物质都是由不同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

(2);

(3).

考点三:比热容

1.自来水管往往因管内水结冰膨胀而破裂,在自来水管外捆扎发泡塑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

题,这是因为发泡塑料的()

A.硬度较小

B.隔热性好

C.导热性好

D.导电性好

2,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比热容可用来鉴别物质

B.水的比热容较大,可用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C.沙的比热容较小,所以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D.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

3.如图所示,实验室内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用同一规格的电加

热器同时加热一段时间(热量损失不计,且液体均未沸腾),则加热过程中甲乙两支温度计升

高的温度之比为煤油=2.lx103J/(kg/℃))()

A.1:2

B.2:1

C.1:1

D.1:4

4.(多选题)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解释的是()

A.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

B.夏天,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会感觉凉爽

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和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D.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能有效防止因窖内温度过低冻坏蔬菜

5.从下表提供的信息中,请写出两个你发现的规律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U/(kg・C)]

水4.2X10s干泥土0.84X103

酒精2.4X1O5铜0.39X103

冰2.1X103铝0.88X10s

水银0.14X103铅0.13X103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水的比热容为4.2xl(fj/(kg.。。,其物理意义:..

6.如图甲,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相同的水和煤油;实验时选用两个相同的

电加热器加热,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单位时间内

(2)实验中记录下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并描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由图可知b

物质是________,分析图象还判断出_________(水/煤油)的吸热能力较强.

⑶本实验采用的主要实验方法是________.

7.为了比较甲、乙两种物质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

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质量/g初始温度/C加热时间/min最后温度/C

甲6020645

乙6020668

(1)从表中数据可知,甲吸收的热量______乙吸收的热量.

⑵汽车发动机需要散热,根据实验可知,应该选用吸热能力更强的(选填"甲"或

"乙")效果会更好.

8.如图,在某次研究物质的实验中,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

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D加热相同时间后,分别测量两者的温度,发现沙子的温度明显高于水这是因为;

加热时搅拌沙子,目的是________.

⑵在上述实验中,若想使水和沙子升高相同温度,下一步的在操作过程是:

并比较两者所用的时间.

考点四:热量的计算

1.在野外施工中,需要把质量为4.2千克的铝合金构件温度从10。(:升高到63。(:或以上现

只有保温瓶中1.2千克温度为90℃的热水可以利用,不计热损失,请设计一个加热构件的

方案.同学甲设计的方案和运算如下:将铝合金构件直接放人90(热水中,在不考虑热损

失的前提下,热水放出的热量等于构件吸收的热量.根据热量计算公式:0放=0、

0吸=圆(八沿,将数值代入计算,得出构件与热水在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56.2℃.显

然,这种方案不能使构件达到规定的温度.同学乙设计的方案是把90℃的热水分成等质量

的两份,让构件先放人第一份90。(2的热水中,达到热平衡后取出,再放入第二份90。(:的

热水中,再使构件与热水达到热平衡.通过计算表明,这一方案可使构件的最后温度达到

61.7。(:.问:

(1)怎样才能让构件达到63。。尼?请写出你的设计方案.

(2)若采用最佳加热方案,构件最后的温度可达69.5℃.这一结果启示我们,工业上也可以

用这一方法用冷水来冷却某些构件,请简要说明这种最佳冷却方案.

2.热水质量20kg,温度80℃,与质量30kg,温度30。(:冷水混合,不计热损失,求:混

合后温度•

3.质量为0.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50。(:,求:水吸收的热量。吸.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x

103J/(kg-℃).

参考答案

考点一:内能

1.与物体的内能有关的因素是()

A.物体的运动速度

B.物体的高度

C.物体的运动速度和高度

D.物体的温度

【答案】D

【解析】因为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温

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越多,其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势能就越大,因此,影响物体

内能的因素有温度、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

2.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一定升高

B.热量总是从内能高的物体传递给内能低的物体

C.温度为0°C的物体没有内能

D.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

【答案】D

【解析】A项,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

A错误;B项,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故B错误;C项,一切物体

皆有内能,温度为0℃的物体有内能,故C错误;D项,内能的多少取决于物体的状态、质

量和温度,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故D正确.

3.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疝t

•be4

A.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

B.c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d烧杯中水的内能

C.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

D.d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

【答案】D

【解析】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材料等有关.从图中知,a与久c与d

的质量相同,@与c、b与,的温度相同,所以d的内能比c多,d的内能比方多,c的内

能比a多,6的内能比a多.

4.(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械能的物体必有内能

B.无机械能的物体必无内能

C.有内能的物体必有机械能

D.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答案】AD

【解析】(1)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是不一定有机械能,故选项A说法正确,选项B、C

都是错误的;⑵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相互作用情况有,内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

运动情况有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故选项D的说法也是正确的.

5.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表明()

A.该物体一定做了功

B.该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了

D.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

【答案】D

【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目是等效的.所以,在没有明确内能增加的

过程情况下,无法判断是采取哪一种形式使其内能增加的.

考点二:分子动理论

1.世纪末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

型,到现在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下图中哪个模型最相似?()

【答案】D

【解析】卢瑟福在总结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他认为原子由原子核和

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并位于原子中心,带负电荷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这

个原子核高速旋转,因此,原子结构的模型就像太阳系一样,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电子相当

于行星绕太阳运转.

2,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树叶飘落

D.冬天,雪花纷飞

【答案】B

【解析】A、C、D柳絮飞扬,树叶飘落、雪花纷飞都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该选项

不符合题意;B荷花飘香,是气体分子在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3.放射性现象揭示了()

A.原子有内部结构,可以再分

B.原子核有内部结构,可以再分

C.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组成

D.原子核内存在电子

【答案】B

【解析】放射性元素放射后质量数减小,说明原子核有内部结构,原子核还可再分.

4.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的是()

A.用胶水把邮票粘贴在信封上

B.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

C.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较大的一滴水银

D.磁铁能吸引铁钉

【答案】D

【解析】磁铁能吸引铁钉,是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不属于分子间的作用力.

5.如图,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

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下列现象所包含的道理与之相同的是()

A.磁铁吸引铁块

B.两滴水银靠近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水银

C.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D.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

【答案】B

【解析】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会将它们拉开.原因是两个铅

柱的底面分子之间表现为较大的引力.A项,磁铁吸引铁块,是因为磁体具有吸引磁性物质

的性质,故所包含的道理与之不相同;B项,两滴水银靠在一起,由于分子引力的作用,就

会变成一大滴水银,故所包含的道理与之相同;C项,带电体吸引不带电的物体,是因为带

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质的性质,故所包含的道理与之不相同;D项,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

难被压缩,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有较大的斥力的原因,故所包含的道理与之不相同.

6.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以下与物

质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能再分割

B.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

C.纳米科学技术研究的对象是比原子更小的微粒

D.物质的不同状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的,与分子力无关

【答案】B

【解析】A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故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

题意;8项,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即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

原子核和核外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

电子带负电,故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项,原子的直径为d=10-10m=10-loxlO9nm

=0.1nm,纳米科学技术研究的对象以纳米为单位的,就是研究的原子,故该选项说法错

误,不符合题意;D项,物质的不同状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的,与分子

力有关,故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7.小名同学早晨起床时,闻到了妈妈炒菜的香味,这是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

【答案】扩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小名同学能闻到妈妈炒菜的香味,是因为发生了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8.不同的物质都是由不同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⑴——;

(2);

(3).

【答案】⑴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⑵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

运动中⑶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解析】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

⑴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考点三:比热容

1.自来水管往往因管内水结冰膨胀而破裂,在自来水管外捆扎发泡塑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

题,这是因为发泡塑料的()

A.硬度较小

B.隔热性好

C.导热性好

D.导电性好

【答案】B

【解析】寒冬,气温很低,露天自来水管内的水凝固成冰,体积变大,很容易把水管胀破,

也就是常说的"冻破";包上发泡塑料后,塑料的导热性能差,有效防止了寒气的入侵,起

到了保护的作用.

2,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比热容可用来鉴别物质

B.水的比热容较大,可用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C.沙的比热容较小,所以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D.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

【答案】D

【解析】A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可用来鉴别物

质.选项正确.B项,水的比热容较大,温度变化相同时,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可用作汽

车发动机的冷却剂.选项正确.C项,沙的比热容较小,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

大,所以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选项正确.D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没有

关系,一桶水的比热容和一杯水的比热容相同.选项错误.

3.如图所示,实验室内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用同一规格的电加

热器同时加热一段时间(热量损失不计,且液体均未沸腾),则加热过程中甲乙两支温度计升

高的温度之比为煤油=2.lx103J/(kg/℃))()

A.1:2

B.2:1

C.1:1

D.1:4

【答案】A

【解析】因为加热条件下,所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相同,即。甲:0乙=1:1,

根据题意得0甲:0乙=1:1,

根据。吸=得,△力=好,

.

_冰__g1X1八」_1

K---IXASXMFXI-2

4.(多选题)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解释的是()

A.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

B.夏天,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会感觉凉爽

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和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D.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能有效防止因窖内温度过低冻坏蔬菜

【答案】AC

【解析】A项,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

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符合题意;B项,夏天,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

由于水蒸发从周围吸热,会使人感觉凉爽,与水比热容大小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因为

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

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因此,沿海地区昼夜温差

小,内陆和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符合题意;D项,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

固为冰时,对外放热,能有效防止因窖内温度过低冻坏蔬菜.不符合题意.

5.从下表提供的信息中,请写出两个你发现的规律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口/(kg・C)]

水4.2X10s干泥土0.84X103

酒精2.4X10s铜0.39X103

冰2.1X103铝0.88X10s

水银0.14X12铅0.13X103

(1);

(2);

(3).

(4)水的比热容为4.2xlO3J/(kg.℃),其物理意义:.

【答案】(1)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2)水的比热容最大(3)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一般不同⑵质量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域放出)的热量是4.2x103J.

【解析】(1)水和冰属于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比热不同,比热虽然是物质的特性,还是跟

物质的状态有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各种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⑵水的比热容为4.2x103J/(kg-℃),其物理意义:质量是1kg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

的热量是4.2x104.

6.如图甲,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相同的水和煤油;实验时选用两个相同的

电加热器加热,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单位时间内

(2)实验中记录下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并描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由图可知b

物质是_________分析图象还判断出_________(水/煤油)的吸热能力较强.

⑶本实验采用的主要实验方法是________.

【答案】(1)质量吸收相同的热量(2)煤油水(3)控制变量

【解析】(1)实验课题是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所以要保持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选用

相同的电加热器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

⑵水和煤油相比,水的比热容较大,同样受热的情况下,温度变化较慢,由乙图知,a为

水,力为煤油;若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热量更多,水的吸热能力更

强.

⑶用能直接观察的温度计示数显示不能直接观察的热量变化,采用的是“转换法";实验中

要控制加热情况相同,水和煤油的质量等相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7.为了比较甲、乙两种物质的吸热能力zb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

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质量/g初始温度/C加热时间/min最后温度/七

甲6020645

乙6020668

(1)从表中数据可知,甲吸收的热量_____乙吸收的热量.

⑵汽车发动机需要散热,根据实验可知,应该选用吸热能力更强的(选填"甲"或

"乙")效果会更好.

【答案】(1)等于(2)甲

【解析】(1)在此实验中,因为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由表中数据可知,加热时间相同,

甲吸收的热量对应乙吸收的热量.

(2)由0=c必t知:质量相同的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小的物质比热容大.

因为甲和乙的质量相同,它们的初温相同,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甲的温度变化

小,所以甲的比热容大,即甲吸热的能力更强.

8.如图,在某次研究物质的实验中,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

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⑴加热相同时间后,分别测量两者的温度,发现沙子的温度明显高于水这是因为——;

加热时搅拌沙子,目的是

⑵在上述实验中,若想使水和沙子升高相同温度,下一步的在操作过程是:

并比较两者所用的时间.

【答案】⑴沙子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使沙子受热均匀⑵继续给水加热,直到与沙

子的温度相同

【解析】⑴由。吸=。必力得,

升高的温度△「名,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

由于沙子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所以沙子的温度变化较大.

加热时搅拌沙子,目的是使沙子能够均匀受热.

(2)由于沙子的吸热能力弱,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升高的温度高,为了达到实验目的,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应进行的操作是继续给水加热直到与沙子的温度相同,并比较两者所

用的时间.

考点四:热量的计算

1.在野外施工中,需要把质量为4.2千克的铝合金构件温度从10。(:升高到63C或以上现

只有保温瓶中1.2千克温度为90°C的热水可以利用,不计热损失,请设计一个加热构件的

方案.同学甲设计的方案和运算如下:将铝合金构件直接放人90(热水中,在不考虑热损

失的前提下,热水放出的热量等于构件吸收的热量.根据热量计算公式:。放=。班G-

0吸=圆/办,将数值代入计算,得出构件与热水在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方=56.2℃.显

然,这种方案不能使构件达到规定的温度.同学乙设计的方案是把90℃的热水分成等质量

的两份,让构件先放人第一份90。(:的热水中,达到热平衡后取出,再放入第二份90。(:的

热水中,再使构件与热水达到热平衡.通过计算表明,这一方案可使构件的最后温度达到

61.7。(2.问:

⑴怎样才能让构件达到63。(2呢?请写出你的设计方案.

(2)若采用最佳加热方案,构件最后的温度可达69.5℃.这一结果启示我们,工业上也可以

用这一方法用冷水来冷却某些构件,请简要说明这种最佳冷却方案.

【答案】⑴操作方案:将保温瓶中”90℃的热水分若干次倒出来.

第一次先倒出一部分,与温度为归=1。℃的构件充分接触,并达到热平衡,构件温度升高

到匕;

将这部分温度为心的水倒掉,再从保温瓶倒出一部分热水,再次与温度为力的构件接触,

并达到热平衡,此时构件的温度升高到t2;

再将这些温度为友的热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