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毕业测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08/29/wKhkGWelbeaAPcwsAAJjbSHEmU0572.jpg)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毕业测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08/29/wKhkGWelbeaAPcwsAAJjbSHEmU05722.jpg)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毕业测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08/29/wKhkGWelbeaAPcwsAAJjbSHEmU05723.jpg)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毕业测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08/29/wKhkGWelbeaAPcwsAAJjbSHEmU05724.jpg)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毕业测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08/29/wKhkGWelbeaAPcwsAAJjbSHEmU057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毕业测试卷一、基础知识运用1.在语境中看拼音,写词语。ㅤㅤ亲爱的孩子们,在漫长的人生dàolù上,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bùkěsīyì的事情,做出wànbùdéyǐ的选择,内心难免会感到yōushāng。然而塞翁失马yānzhīfēifú,只要kòngzhì好自己的情绪,不páihuái不叹息,理智地面对问题,培养jiànwēizhīzhù的能力,我们就能xiōngyǒuchéngzhú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助推命运的chǐlún向着期待的方向转动。2.在语境中填入相应的句子。(1)诗中有景:“天街小雨润如酥,。”;诗中有情:“,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中有志:“粉骨碎身浑不怕,。”。马上就要和同学们分别了,请你用积累过的古诗词表达离别的心情(写出连续的上下两句):“,”(2)在《学弈》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学习非常专注的孩子:“,”;在《两小儿辩日》中,一儿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的理由是:“,,?”二、阅读阅读《以舌头当武器的动物》短文,完成以下小题。ㅤㅤ许多动物在捕食时,都有自己的一套(决绝)____活。比如,美丽的射水鱼是个“神枪手”,一旦发现昆虫,便会快速摆动鱼鳍游近目标,然后撮尖了嘴,向昆虫喷射“水弹”,射水鱼喷射“水弹”的本领十分高超,它在1米距离内射出的“水弹”一般都能够不偏不倚地击中目标,基本上弹(dàntán)____无虚发,飞行中的昆虫一旦“中弹”,就会被射水鱼吞而食之。射水鱼之所以能喷射“水弹”,是因为它的口腔上腭上面有一条沟,当其舌头上下迅速运动时,“水弹”就通过那条沟喷射出来了。ㅤㅤ穿山甲的舌头在其捕食过程中同样功不可没(méimò)____。它在舔食白蚁时,会把一根细长而且附有粘液的舌头伸进蚁巢;待舌头上粘满白蚁后,穿山甲会马上把舌头缩进嘴里,把白蚁吃个精光。ㅤㅤ个头只有人的拇指那么大的太阳鸟,能站在鲜花上吮吸花蜜,它的舌头是一根细管子,可以一直伸到花蕊中吮吸花蜜。ㅤㅤ青蛙和蟾蜍在捕食蚊虫时,一开始会静静地伏在草丛中或池塘边,睁大眼睛盯着空中飞动的各种昆虫。当猎物靠近时,它们便一跃而起,以闪电般的速度伸出舌头将躲避不(急及)____的昆虫卷住,然后吞进肚里。ㅤㅤ在捕食过程中,舌头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写在横线上。4.短文在介绍射水鱼的时候,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或错误表示。
①短文的中心句是“在捕食过程中,舌头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②蟾蜍舔食白蚁时,会用细长的舌头伸进蚁巢。③太阳鸟用一根像细管子似的舌头在鲜花上吮吸花蜜。④短文是按照动物生活环境——水、陆、空的顺序组织材料的。6.你知道动物的舌头除了能捕食,还有什么作用吗?联系生活实际,举个例子说一说。2024年4月23日,在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请观察下面两组统计图,完成以下小题。7.观察图表一,选出说法错误的选项是____A.2023年,我国国民纸媒阅读率高于数字化的阅读率。B.与2022年相比,我国国民纸媒的阅读率呈现下降的趋势。C.我国国民已放弃了传统纸媒的阅读方式。D.2023年我国国民的数字化阅读率比2022年有小幅提升。8.观察图表一和图表二,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哪一种阅读方式会成为未来阅读的主要潮流?为什么?9.数据显示,数字化阅读正在改变国民的阅读习惯。有人说,数字阅读终将取代纸质阅读。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说明你的理由。10.老师布置大家阅读《爱丽丝漫游奇境》。妈妈推荐了一本精美的纸质书,爸爸在手机里下载了这本书的电子版,还配了有声有色的朗读。你会怎么选择?请说说你的想法。阅读短文《成长》,完成以下小题。ㅤㅤ①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14岁的我,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因为我的成绩一直在班级垫底。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ㅤㅤ②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ㅤㅤ③那堂美术欣赏课,讲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周五,又是下午第一节。很多同学都埋着头,用美术课本遮掩因犯困而迷糊的眼神。A.夏日的午热混杂着少年的汗味弥漫在教室里;窗外的老柳树似乎懒得再摇曳,蝉儿却很高调地重复着昨天的老歌;远处传来繁忙声音,隐隐约约,嘈嘈杂杂……ㅤㅤ④也许只是为了打破昏昏欲睡的沉闷,年轻的美术老师说:“我请一位同学谈谈对这幅画的感受。姚远同学,你来说说吧。”我没想到,被喊中的人是自己,迟迟疑疑地站起来。周围有窃窃的笑声与私语。ㅤㅤ⑤B.我的心,因为那些轻蔑的话语而猛烈地跳动,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我真想让他们闭嘴,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下意识地低着头,傻傻地站着。ㅤㅤ⑥美术老师轻轻地走到我旁边,一手抚着我的肩,一手指着那幅画说:“你好好看看,感觉到了什么就说什么,你要相信自己的感觉!”这是莫奈的《睡莲》:水波粼粼,睡莲的叶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红的、摇曳的火焰,热烈而又含蓄……看着那画,我心里竟有一种隐隐的感动。沉默良久,我听见自己用极不确定的语气说:“画家好像是想表现……温和、平静、美丽的大自然。”ㅤㅤ⑦只是几个字而已,美术老师却很欣赏地说:“说得好!莫奈的画,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丽。”她轻轻地按了按我的肩膀:“你挺有悟性的。这幅画,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希望有一天,你能去亲眼看一看。”我愣住了,确定这句话是专门说给我听的!我定定地看着老师走向讲台的背影,满心的喜悦里夹杂一丝疑虑:“老师说我挺有悟性的!老师真的是这么说的!可老师这是在鼓励后进生吗?也许……”ㅤㅤ⑧接下来欣赏的是莫奈的《干草垛》。我凝视着这幅画,用心感受着画意,聚精会神地听老师的讲析,我发现,自己的感受虽然稍显稚嫩,但竟然与老师的讲析大致吻合!原来我在绘画上是有悟性的!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ㅤㅤ⑨放学后,我兴冲冲地跑到艺术品商店,买了一幅《睡莲》。虽只是临摹画,我的喜悦却是那样真实而强烈。我告诉父亲,这是美术学科的参考资料。C.父亲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只是爬到椅子上,郑重其事地帮着把画挂在我的房间里。ㅤㅤ⑩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从此,我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和自卑作战,和惰怠作战。越来越多的人真诚地用“阳光”“自信”“上进”这些词来形容我。终于,我张开梦想的翅膀,飞向远方……ㅤㅤ⑪再回故乡时,我想找到那位美术老师,告诉她,法国的奥赛博物馆我已经去过了,在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11.通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12.第二自然段写道“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我对自己的认识”前后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13.第⑥段中有两处省略号,作用是否一样?请结合具体语境说说。14.批注,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从内容、写法、语言等方面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请为文中划线的A、B、C三处,自选角度作批注。15.许多人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作者说“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成长感悟谈谈。三、按要求完成任务。16.“快乐读书吧”为我们推荐了许多中外名著,相信大家漫步其中,一定有不少收获!请将下面的内容与作品一一对应。A.气势磅礴的战争,运筹帷幄的谋略。①《汤姆•索亚历险记》B.家族的盛衰荣辱,人情的冷暖变迁。②《鲁滨逊漂流记》C.他是落难的水手,也是自己的国王。③《三国演义》D.告别枯燥与呆板,迎接自由和风险。④《红楼梦》17.中外名著通常篇幅较长,人物众多,情节丰富,阅读时有些困难。你一定有一些好的阅读方法,请与大家分享出两点,并简要说明好在哪里。四、习作18.【习作】
题目:____________真让我着迷
ㅤㅤ小学六年中,各校都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组织了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你参与其中,一定体会了乐趣,增长了本领,陶冶了情操。请以“真让我着迷”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习作。
ㅤㅤ要求:①在横线处补充恰当的内容,使文题完整。
②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详略得当,感情真挚。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道路;不可思议;万不得已;忧伤;焉知非福;控制;徘徊;见微知著;胸有成竹;齿轮【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不可思议”的“议”不要写成同音字“义”;“万不得已”的“已”不要写成形近字“己”;“忧伤”的“忧”不要写成同音字“优”;“徘徊”不要写成单人旁。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道路、不可思议、万不得已、忧伤、焉知非福、控制、徘徊、见微知著、胸有成竹、齿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2.【答案】(1)草色遥看近却无;今夜月明人尽望;要留清白在人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知识点】古诗词填空;文章大意理解【解析】【分析】(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描绘了细雨蒙蒙,草色远看青青,近看却似乎消失的细腻景象。“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明亮的月光下,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这份秋思归属的疑惑。“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诗展现了即使身体破碎也不惧怕,只要能够保持清白的志向和决心。“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表达了在分别之际,我劝你再饮一杯酒,因为出了阳关,就难以再遇到知心的朋友了,寓意着离别的不舍和对友情的珍视。(2)在《学弈》中,文中描述了一个学习非常专注的孩子,其状态可以用“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来形容。这句话描绘了孩子全神贯注地倾听弈秋的教导,不受其他事物干扰。而在《两小儿辩日》中,有一小儿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他的理由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里他通过观察太阳初升时像车盖一样大,而到了中午时则像盘盂一样小,来推断太阳初升时距离我们更远,中午时则更近。所以,填空处的答案应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故答案为:(1)草色遥看近却无;今夜月明人尽望;要留清白在人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答案】3.绝;dàn;mò;及4.打比方;列数字5.正确;正确;错误;错误6.狗的舌头,既可以用来舀水喝,也可以用来散发热量。【知识点】说明文阅读【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3.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辨析。
“绝活”指自己最拿手而有特色的本领或技能。“决”破裂;断绝。不符合句子语境。故选“绝”。
“弹无虚发”意思是弹子或子弹颗颗中靶,没有一颗打出靶外;形容百发百中。弹,子弹。故读“dàn”。“功不可没”功劳不应被埋没。指立下很大的功劳。没。埋没。故读“mò”。“躲避不及”意思是无法避免或逃避某种不愉快或危险的情况,已经来不及采取任何行动去改变它。及,来不及。“急”急忙的意思。不符合句子语境。故选“及”。
故答案为:绝;dàn;mò;及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描写射水鱼的句子中把射水鱼比作神枪手,喷出的水比作水弹,这是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射水鱼喷射本领高超。从“1米”的数字看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射水鱼喷射本领高超。
故答案为:打比方;列数字5.本题考查判断正误及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①正确;②正确;③结合文中句子“,它的舌头是一根细管子,可以一直伸到花蕊中吮吸花蜜。”可知,这句话错误。
④有误,文章最后说明了青蛙和蟾蜍在捕食蚊虫时的特点,并非按照水、陆、空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故答案为:①正确;②正确;③错误;④错误6.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写出动物的舌头的其它作用即可。如:狗的舌头,既可以用来舀水喝,也可以用来散发热量。
故答案为:狗的舌头,既可以用来舀水喝,也可以用来散发热量。【答案】7.C8.数字化阅读将成为未来阅读的主要潮流,因为大家愿意选择这种方便、快捷的方式。9.不能,纸质阅读更适合边读边思考,可以在书上做标注。10.我会选择纸质书。因为可以慢慢品味,写心得和批注。【知识点】图文信息阅读【解析】【点评】考查图表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图表材料,是锻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7.本题考查图表内容的理解。ABD正确。
C项“已放弃了传统纸媒的阅读方式”的说法不正确。结合图表一可知,2023年图书、报纸、期刊的阅读率分别为59.8%:23.1%,17.5%,据此可知,我国国民并没有放弃传统纸媒的阅读方式
故答案为:C8.本题考查图表内容的理解。数字化阅读会成为未来阅读的主要潮流原因如下:从图表一可以看出,数字化阅读率在逐年上升,而纸媒阅读率在下降;从图表一可以看出,数字化阅读方式更加便捷、多样化。能够满足人们随时随地阅读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的普及,数字化阅读将更加方便人们获取信息。
故答案为:数字化阅读将成为未来阅读的主要潮流,因为大家愿意选择这种方便、快捷的方式。9.本题考查内容的拓展。虽然数字化阅读具有便捷、资源丰富等优点,但纸质阅读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纸质书更具有质感,能够让人沉浸在阅读的氛围中,能更好地感受书籍的魅力;同时,纸质书对眼睛的伤害相对较小。纸质阅读更适合边读边思考,可以在书上做标注。此外,纸质书也更适合收藏和反复阅读。因此,我认为数字化阅读和纸质阅读各有优势,它们可以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取代。
故答案为:不能,纸质阅读更适合边读边思考,可以在书上做标注。10.本题考查内容的拓展。因为纸质书可以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书籍的质感和重量,能够让我更加专注地阅读。同时,我可以在书上做笔记批注,便于我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中的内容虽然电子版有有声有色的朗读,但我觉得自己阅读更能发挥想象力,对提高阅读能力也有帮助。
故答案为:我会选择纸质书。因为可以慢慢品味,写心得和批注。【答案】11.自卑的“我”在16岁时因为一位美术老师的欣赏和父亲的鼓励而树立自信,从而改变人生方向而最终学有所成。12.美术课之前“我对自己的认识”:学习成绩差,不如其他同学聪明。美术课之后“我对自己的认识”:(对艺术美)挺有悟性,不会比其他同学差(比其他同学还聪明)。13.不一样,第一处省略号的作用是“我”在接受到老师的鼓励之后继续流畅自信的回答问题内容的省略,表现出“我”因为老师的鼓励变得自信、勇敢。第二处省略号的作用是我回答问题是的话语断断续续的省略,表现出“我”的胆怯、紧张。14.A:用拟人手法,写老柳树懒得摇曳,蝉儿高调地唱老歌,强调了夏日午后的无聊、慵懒。
B:运用心理、动作描写。当听到轻蔑的话语,“我”的心猛烈地跳动,“住嘴”二字差点脱口而出,形象地写出了此时“我”的内心因同学窃窃的笑声与私语而产生了一股压抑的愤怒。
C:运用动作描写,“看我一眼”“点点头”,传神地写出父亲对“我”开始热爱美术的理解。15.示例一:我赞成作者的观点。虽然,成长的道路很漫长,但有时,成长只是瞬间的事。如文中的“我”,因为美术课上得到老师的赞许,因为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讲解,从此由一个学习成绩差,内心自卑的孩子变成一个拥有自信,克服惰怠,努力追求理想并学有所成的人。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我也曾因一次竞赛获奖而重拾信心,上台领奖的那一刻,我瞬间长大了。
示例二:我不赞成作者的观点。虽然某一次经历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人生态度,但真正的成长是在一次次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肯定中完成的,所以我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文中的“我”虽在经历一次难忘的美术课后瞬间成长起来,但在后来很长的人生道路中,“我”依然需要加倍努力才能成功。比如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终于在演讲比赛中获奖。【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1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文章首先写16岁时的“我”自卑怯懦,心中满是忧愁;接着叙写了我”因为美术老师的一次赞赏,内心逐渐产生欣喜、树立自信;然后写父亲支持、鼓励“我”,“我和自己的自卑、懈怠抗争,为自己的人生积极设想、努力奋斗之后,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最终学有所成。据此可以得出答案,即:16岁时自卑的“我”因为美术老师的欣赏和父亲的鼓励树立自信,最终学有所成。
故答案为:自卑的“我”在16岁时因为一位美术老师的欣赏和父亲的鼓励而树立自信,从而改变人生方向而最终学有所成。1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通过文章第③段“由于长期疏于学业,我的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可知在美术课之前作者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差,不如其他同学聪明。在美术课之后,根据第5段可知老师称赞“我”挺有悟性的,根据第⑨段“我发现,自己的观画印象竟然与老师的讲析大致吻合,只是我的感受稍显稚嫩“和“我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和自卑作战,和惰怠作战”可知,作者意识到自己对艺术有悟性,并不比别人差。
故答案为:美术课之前“我对自己的认识”:学习成绩差,不如其他同学聪明。美术课之后“我对自己的认识”:(对艺术美)挺有悟性,不会比其他同学差(比其他同学还聪明)。13.本题考查省略号的作用。结合“水波粼粼,睡莲的叶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红的、摇曳的火焰,热烈而又含蓄.……..看着那画,我心里竟有一种隐隐的感动。沉默良久,我听见自己用极不确定的语气说:'画家好像是想表现……温和、平静、美丽的大自然。”可以看出,第一处省略号的作用是:后面还有省略的没有说完的话,可见第一处省略号是“我’在接受到老师的鼓励之后继续流畅自信的回答问题内容的省略,表现出“我”因为老师的鼓励变得自信、勇敢。第二处省略号的作用是我回答问题是的话语断断续续的省略,表现出“我”的胆怯、紧张。
故答案为:不一样,第一处省略号的作用是“我”在接受到老师的鼓励之后继续流畅自信的回答问题内容的省略,表现出“我”因为老师的鼓励变得自信、勇敢。第二处省略号的作用是我回答问题是的话语断断续续的省略,表现出“我”的胆怯、紧张。14.本题考查的是对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的赏析。解答此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一是修辞角度、二是描写角度、三是表现手法角度,分析完角度后再分析具体的知识点的作用,再结合具体的句子,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套用答题模式进行规范答题。A句,从老树懒得摇曳、蝉儿高调地唱着歌可以判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老树和蝉儿的描写,强调了夏日午后的无聊、慵懒。B句,“我的心因轻蔑的话跳动”,这是作者的心理,故运用了心理描写,“攥紧”写了作者的动作,是故这一句也运用了动作描写,这一句写的是“我周围有窃窃的笑声与私语时的心理和动作,由此可以看出“我”那时候的愤怒,结合心理和动作的作用进行分析即可。C句,“看我一眼”“点点头”都是对父亲的动作进行描写,故这一句运用了动作的描写手法,由父亲点头可以看出父亲对“我”开始热爱美术的理解。
故答案为:A:用拟人手法,写老柳树懒得摇曳,蝉儿高调地唱老歌,强调了夏日午后的无聊、慵懒。
B:运用心理、动作描写。当听到轻蔑的话语,“我”的心猛烈地跳动,“住嘴”二字差点脱口而出,形象地写出了此时“我”的内心因同学窃窃的笑声与私语而产生了一股压抑的愤怒。
C:运用动作描写,“看我一眼”“点点头”,传神地写出父亲对“我”开始热爱美术的理解。15.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要联系文章内容和主旨,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作答。“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和”“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看似矛盾的说法,其实是不矛盾的,其原因是不同的人思考问题角度不同造成的。文中作者认为成长是瞬间的,是因为其遇到了一个契机,即老师因他对莫奈画的鉴赏表扬了他,使他能够肯定自我,进而战胜自卑与怠惰走向成功。实际生活中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对成长的感悟也不一样,所以,成长可以是瞬间的,也可以是漫长的。谈阅读感悟,为开放性试题。本文叙写了自卑的“我“因美术老师的欣赏和父亲的鼓励而变得自信,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作答时可从成长需要外因的助推“他人的理解和支持”“自身要努力”等方面,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来谈感悟。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没有固定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赞成作者的观点。虽然,成长的道路很漫长,但有时,成长只是瞬间的事。如文中的“我”,因为美术课上得到老师的赞许,因为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讲解,从此由一个学习成绩差,内心自卑的孩子变成一个拥有自信,克服惰怠,努力追求理想并学有所成的人。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我也曾因一次竞赛获奖而重拾信心,上台领奖的那一刻,我瞬间长大了。
示例二:我不赞成作者的观点。虽然某一次经历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人生态度,但真正的成长是在一次次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肯定中完成的,所以我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文中的“我”虽在经历一次难忘的美术课后瞬间成长起来,但在后来很长的人生道路中,“我”依然需要加倍努力才能成功。比如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终于在演讲比赛中获奖。16.【答案】①《汤姆•索亚历险记》——D|②《鲁滨逊漂流记》——C|③《三国演义》——A|④《红楼梦》——B。【知识点】《红楼梦》;《三国演义》;《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解析】【分析】考查了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课外阅读是对语文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通过阅读,可增长知识,提高阅读水平。A.“气势磅礴的战争,运筹帷幄的谋略。”这个描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描述古代战争和英雄人物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它详细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各种战争和英雄人物的智谋,因此这个描述与《三国演义》最为匹配。B.“家族的盛衰荣辱,人情的冷暖变迁。”这个描述更偏向于描述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历程和其中的人物关系。《红楼梦》正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和世态的炎凉,所以这个描述与《红楼梦》相匹配。C.“他是落难的水手,也是自己的国王。”这个描述让人想到一个在荒岛上独自生活、自给自足的人。《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就是一个这样的水手,他在荒岛上生活了多年,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因此这个描述与《鲁滨逊漂流记》相匹配。D.“告别枯燥与呆板,迎接自由和风险。”这个描述给人一种冒险、追求自由的感觉。《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主人公汤姆就是一个喜欢冒险、追求自由的孩子,他总是能想出各种办法来逃避枯燥的学校生活和呆板的家庭规矩,因此这个描述与《汤姆•索亚历险记》相匹配。故答案为:①《汤姆•索亚历险记》——D|②《鲁滨逊漂流记》——C|③《三国演义》——A|④《红楼梦》——B。
【点评】本题考查课外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命教育在科技发展中的角色与挑战
- 现代家居的节能照明设计新动向
- 2025年度房屋买卖合同税务筹划与申报
- 《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 2025年度二手车拍卖会组织与管理合同
-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19课第1框《行为不同 后果不同》听课评课记录
- 现代农村别墅的商业价值挖掘与实现
- 极致艺术极简风格下的多肉植物搭配技巧
- 未来趋势健康医疗保险与大数据技术
- 2025年度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专利授权合同
- 销售人员课件教学课件
- LED大屏技术方案(适用于简单的项目)
- Lesson 6 What colour is it(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接力版英语三年级下册
- 历年国家二级(Python)机试真题汇编(含答案)
- GB/T 4706.10-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0部分:按摩器具的特殊要求
- NB/T 11446-2023煤矿连采连充技术要求
-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 第五单元任务二《准备与排练》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设计质量、进度、服务保证措施
- 2024北京海淀高三一模英语试卷(含参考答案)
- 三高疾病之中医辨证施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