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加坡的政党制度介绍_第1页
日本、新加坡的政党制度介绍_第2页
日本、新加坡的政党制度介绍_第3页
日本、新加坡的政党制度介绍_第4页
日本、新加坡的政党制度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新加坡的政党制度介绍制作人:于佳朋日本的政党制度(一)战前的日本政党制度日本近代政党是在明治维新之后出现的。自由民权运动初期,以要求设立国会为主要政治纲领的、于1875年在大阪成立的“爱国社”,可算是近代政党的雏形。1881年明治政府迫于日益高涨的自由民权运动的压力颁发天皇诏书宣布1890年开设国会之后,

相继成立的自由党和立宪改进党可算是日本最早影响最大的资产阶级政党。随着帝国议会的建立,围绕争夺国会议席的斗争,以上述两个政党为轴心,几经演变,分别形成以三井财阀为台的政友会(1900年)和以三菱财阀为后台的民政党(1927年),可算是当时资产阶级政党的典型。这些政党政治上在一段时期内曾产生过一定影响,甚至还组织过几届政党内阁(当然不是名副其实的),

但是确定专制主义天皇制的战前宪法,既没给与议会以真正的立法权,更无政党组阁的明文规定。

因此,当军部势力膨胀、军国主义发展时,这些政党便逐步变成赞助帝国主义战争的工具而名存实亡。在这种制度,被压迫群众组成的政党,更难逃脱悲剧的命运。

战前的日本,虽然有过政党和政党活动,

但并未形成政党制度,

更无“政党政治”可言。政党制度是政党政治的前提,也就是政党政治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这在战前军事封建法西斯专制统治下的日本是不可能存在的。日本现代政党制度的形成是战后开始的。(二)日本政党制度的形成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被盟军(主要是美军)

占领将近七年。美国出于称霸全球的战略需要和迫于国内外民主力量的压力,

对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改革,使日本到1955年在经济上完成了恢复和调整,并从战争经济体制过渡到和平经济体制,在政治上结束了军事封建性天皇专制主义的法西斯统治,进入现代资产阶级国家的行列。这场改革为日本现代政党的产生和政党制度的形成也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在这期间,代表各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党便应运而生,相继恢复或建立。10年间,日本政党经过了激烈的变动,这也反映了日本战后政治经济社会改革的动荡。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和政治新体制的建立,各政党经过反复的较量和斗争,有的壮大并站稳了脚跟,有的削弱被吞并,有的则自行消灭。到1955年前夕,

有一定影响的政党只剩下自由党、日本民主党、左派和右派社会党以及日共。这说明,过多政党的存在,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经过将近10年的历程,日本的现代政党制度初步形成。(三)1955年体制——日本政党制度发展的新阶段55年体制指的是日本政坛自1955年出现的一种体制,即政党格局长期维持执政党自由民主党与在野党日本社会党的两党政治格局。1955年体制带来的并不是日本“两党制”的开始,而是自民党一党长期执政。因此,55年体制实际上只能意昧着日本资产阶级专政的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日本的一党制,不同于战前西欧某些国家法西斯统治下的一党制。不是采取暴力进行压制和消灭其他政党的结果,而是在其他政党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依照法律程序,按期举行选举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现象。这可以称之为“日本式的一党制”在这种制度下,资产阶级内部不同集团之间的利害矛盾,则表现为自民党内派系的斗争。1990年代初期,由于自民党政权腐化、派系平衡崩溃,自民党陷入分裂。加之泡沫经济的崩溃导致长期经济不景气,社会党党势一度上扬。然不久之后,两党皆陷入衰退局面。在1993年的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未能获得过半数议席,沦为在野党,“55年体制”正式崩溃。(四)多党化时期从70年代开始,自民党势力逐渐衰退。自民党势力衰退产生的第一个后果,

是加剧了自民党内的派系矛盾和斗争,

政局不稳,

政权更迭频繁。第二个后果是在野党在国会中的发言权增大,执政党的政策提案不可能再在国会中畅通无,顺利贯彻。自民党的衰退使在野党在政治上变得活跃,促使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的合作。但由于他们立场不同,实际上也是同床异梦,不能持久。(五)政党政治——日本资产阶级统治的主要形式日本为君主立宪国,宪法订明“主权在民”,而天皇则为“日本国及人民团结的象征”。如同世界上多数君主立宪制度一样,天皇于日本只有元首名义,并无政治实权。日本现行的《日本国宪法》是于1947年5月3日由当时占领日本的美国草拟后,经过日本国会的审议,再由天皇颁行的。日本国宪法最重要的三大原理是主权在民、基本人权的尊重和和平主义。日本政治以这三大原理及其中最基本的对个人(个人尊严)的尊重为基调运行。日本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立法权归两院制国会;司法权归“裁判所”(即法院);行政权归内阁、地方公共团体及中央省厅。宪法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为国会。日本实行两院制度,众议院有480席,参议院有242席。选民为20岁以上的国民。众议院议员任期为四年,但事实上经常中途解散,鲜少有做满四年任期的情况。参议院议员任期为6年,每3年改选一半。日本实行“政党政治”,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各种政党相继恢复或建立。目前参加国会活动的主要政党有自民党、民主党、公明党、自由党、日本共产党、社民党、保守党。政党成立时间简介自由民主党1955年11月1955年11月由原自由党和民主党合并而成,1955年起连续执政38年民主党1998年4月27日由原民主党、民政党、新党友爱和民主改革联合四党组建而成公明党

1964年11月其母体为宗教团体创价学会。1970年6月实行政教分离,93年8月参加非自民联合政权自由党1998年1月绝大多数成员来自原新进党。2000年4月党首小泽一郎决定退出联合政权,引发该党分裂。日本共产党1922年7月15日1922年成立的左翼政党。战后获合法地位。七十年代中期出现发展的高峰期社会民主党1945年11月该党主要成分是工会和农协的活动家、中小企业主和知识分子保守党2000年4月2000年4月由自由党26名成员脱党组成。成立伊始即与自民、公明两党组成新的联合政权。内阁总理大臣内阁总理大臣,简称总理大臣、总理,通称首相,是日本内阁的最高首长,也是日本实际的政府首脑,领导各行政机关运作。其产生方式为国会议员之中择一提名,经国会议决指名,再形式上由天皇任命。日本第一任内阁总理大臣为伊藤博文,最初的时候是由推翻德川幕府的明治维新有功的人担任内阁总理大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定,具有政治实力的人组成的枢密院推荐总理大臣,由天皇任命总理大臣。关于内阁总理大臣的现行法规,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施迄今的《日本国宪法》规定,国会在国会议员中提名总理大臣人选,并召开联席会议以进行表决(此程序称为“首班指名”),后再由天皇任命;同时,根据《日本国宪法》第66条第2项,军人不能成为总理大臣。新加坡的政党制度

——一党执政,多党并存新加坡政党的历史不长,二战后才出现政党,其出现是对当时英国殖民统治者的一种挑战。新加坡第一个政党为1945年12月21日的民主主义政党—“马来西亚主义联盟”,该党明确提出了结束殖民统治、合并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政治主张。1954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成立,该党成为新加坡历史上第一个独立性政党。李光耀主动与控制4万多人的工会左翼运动领导人林清详联合,使人民行动党中原有的中产阶级积极分子与工会结合起来,行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因此,人民行动党处于绝对优势地位,长期垄断国家政权。

新加坡的政党制度既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一党制,也不同于典型的两党制或多党制。宪法并未明文规定人民行动党为唯一执政党,除共产党外,其他一切政党均享有合法地位,并且至少在表面上可以同人民行动党进行平等的竞争。但目前存在的20几个政党大多力量弱小,虽有少数几个政党有能力参加竞选,而能获得席位的政党不过几个。一、新加坡的主要政党人民行动党(ThePeoplesActionParty):执政党。1954年11月由现任内阁资政李光耀等人发起成立,奉行既非资本主义、又非共产主义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路线。人民行动党纲领是维护种族和谐,树立国民归属感;建立健全的民主制度,确保国会拥有多元种族代表,努力建立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的社会。人民行动党自1959年至今一直保持执政党地位。李光耀长期任该党秘书长,1991年吴作栋总理接任秘书长至今。

工人党(TheWorkersParty):1957年11月创立。主张和平、非暴力的议会斗争。1971年重新建立领导机构,提出废除雇佣制,修改国内治安法,恢复言论和结社自由。近年来在群众中影响有所扩大。在1991年、1997年和2001年大选中各获1席。秘书长惹耶勒南(Jeyarepnan)。

新加坡民主党(SingaporeDemocraticParty):1980年7月成立。主张反对党联合起来,打破人民行动党的一党统治,积极争取工人支持。在中、上层知识界有一定影响。在1991年大选中获3个席位,在1997年大选中未获席位。秘书长徐顺全(CheeSoonJuan)。2001年大选中,民主党和新加坡人民党、国民团结党和工人党结成新加坡民主联盟,人民党秘书长詹时中和工人党助理秘书长徐程强各获1个席位。社会主义阵线:1961年7月从人民行动党分裂出来后由林清详等发起成立的。是新加坡最早的主要反对党。除以上主要政党,还有:新加坡华人党、伊斯兰协会、人民联合党、民主联合党、人民阵线、新加坡正义党、民主进步党、新加坡国民阵线、国民团结党、人民进步党、人民联合阵线、新加坡联盟党、新加坡国民党、国民联合阵线、印度人大会当、马来民族机构。一党长期执政的合理合法性人民行动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是由历次大选即国会选举确认的,具有宪制上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新加坡法律赋予公民组织政党的自由权利,规定各政党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都有权参加国会选举。上世纪60年代中期,人民行动党一党长期执政的格局定型。在此后的连续四届大选中,其得票率保持在70%左右,且囊括了全部议席。

进入80年代后,新加坡法律承认反对党的合法地位,允许反对党进入国会。但人民行动党的得票率仍保持在60%以上,而且稳固地占有国会中绝大多数议席。90年代至本世纪进行的四次大选,人民行动党的得票率也仍维持在60%以上,2001年更达到75%。这说明,人民行动党的执政地位不仅有法律保障,也是为历次大选结果所确认的。这种在秩序范围内依法获取的执政地位,深得广大民众和各派政治力量的认同。

多党并存的合法合理性新加坡法律规定,5人以上可以组成政党。目前登记的政党有21个,除人民行动党外,其他政党主要包括:民主联盟、民主党、工人党、民主进步党等。上世纪70年代以来,每次大选都有6个以上政党参加竞选。新加坡多党并存的政党制度,给予了非执政党生存的空间,满足了民众要求对执政党的权力有所监督的愿望。国会的非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