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中考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一碳单质
金刚石石墨C60
外观无色透明,一正八面体一形深灰色,金属光泽,不形状似足球,有金属
状的晶体透明的细鳞片状.的光泽
固体
结构*。
oO.O
o
微粒构成由原子构成由原子构成由分子构成
导电性不导电导电不导电
硬度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质软质脆
导热性不导热良好不导热
导电性不导电导电不导电
用途钻头、剃刀、装饰品电极、铅笔芯、润滑剂制备新材料(超导、催化、
医学等领域)
相同点①都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②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决定性质差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几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但一化
异的原因学性质.相似
其他碳单质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木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
吸附能力,可以用来吸附色素和异味。
【总结归纳】①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物质的性质。
②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
③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④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
知识点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用作写字、绘画的
稳定性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碳素墨水
一完全__燃烧(氧气充足)C+02点燃CC>2_
应用:做燃
可燃性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2C+O2点燃2co料
化
①C+2CuO高温2Cu+C04(置换反应)
学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心尿1土
性
发舒国工化帽气体
质
CuO是—氧化剂一,C是_还原剂_(填“氧化剂”或“还原应用:冶金
剂”)工业
②和C02反应:C+CO2^^2CO
JA-石灰水
8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一(填“氧化剂”或“还
原剂”)
知识点三二氧化碳的性质
1.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
物理性质
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一.供给呼吸.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生成的碳酸能使
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_。_H2co3==H2O+CChT_,碳酸—丕稳定
化学性质.易分解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i+H2O本反应用于检
验一.二氧化碳.。
与灼热的碳反应:C+C02同/皿-2C0(吸热反应)
用途
另其他物质反应密度比空气大.
化工原料-------------->灭火
不燃烧也
不支持燃烧
一溶于水
-----一如伊战1
碳酸饮料7------羊人l-uwc----------Js
----------干冰升华吸热,人工降雨、
光合作用制冷剂等
气体肥料1
—
2.相关实验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装置图
^3^LC01
-■
实验一实验二
实验现象实验一:蜡烛自下而上依次_________熄灭。
实验二:右侧下沉。
实验结论①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丕缸—燃烧,也一不能支持燃烧:
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一。
【特别提醒】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装置
A
由JH:0
—
m-----C日Oz
实验现象瓶体变一瘪_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口哪6缪E/能何
步骤
A.喷稀B.喷水C.直接放入D.喷水后放入
醋酸CO,中CO,中
纸花由紫变纸花不变色纸花一.不变色纸花由紫变红
现象
红
CO2与水发生化学反
醋酸..能使石.水.不能使石CO2不能使石蕊溶
分析应生成H2c。3,H2c。3
蕊溶液变红蕊溶液变红液变红
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知识点四一氧化碳的性质
1.性质
一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
物理性质
水
可燃性:_______2co+。2点燃2cCh________,(可燃性气体点燃前
一定要验纯.。现象: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化学还原性:CO+CuO=^=Cu+CO2______________(非置换反应)。
性质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一浑浊.。
毒性:煤气中毒即CO中毒,原因是C0很容易跟血液里的血红蛋
白______相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跟氧气结合。
用途作燃料、冶炼金属
2.C0还原CuO的实验
CO
L
澄
装置图氯
灰
水
观察到的现象所发生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A处(CuO处)黑色粉末变成—红—色A
co+CuOv=Cu+CO2
B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_Ca(0H)2+82==CaC03(+H2cL__
C处淡蓝色火焰2co+Ch点燃2cCh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必须做到一氧化碳“早来”,酒精灯“迟到”,其目的: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一氧化碳“晚走”,酒精灯“早退”的目的:防止灼热的铜重
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总结归纳】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会导致动物或人类死亡,前者是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使生物窒息而死,后者
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使生物中毒而死。
③在我们学过的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中,只有两个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其他的都是“高温”。
(H2+CUO=^=CU+H2O;CO+CuO=^=Cu+CO2)
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鉴别与除杂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无现象的是co;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C02
鉴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的是co;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
通过灼热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的是CO;无现象的是CO2
点燃燃烧并发出蓝色火焰的是co;不燃烧的是CO2
CO2(CO杂质)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除杂
CO(CO2杂质)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或灼热的炭粉
【易错警示】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02中的CO,在CO2气体中co属于杂质,其含量不会很多,而二氧
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不能将其中的co点燃。
知识点五二氧化碳的制取
1.工业制取
工业上常用煨烧石灰石的方法制取CO2,化学方程式为CaCCh^^CaO+
CO2To
2.实验室制取(详见教材基础实验突破)
知识点六碳循环及温室效应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
(2)灯火试验: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等之前,应先做灯火试验。.
2.温室效应
(1)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臭氧(03)、甲烷(CH4)、氟氯代烷(氟利昂)。
(2)温室效应的利与弊
-利:因为有了温室效应,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才提高到目前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
弊: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
农业减产。
(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大气中_______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
的co2'人、动植物的呼吸物II、化石燃料的燃烧的02
(4)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措施: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
林;
(5)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所谓“低碳”,就是指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理念,
倡导“低碳”生活等。
热点题型剖析
题型一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考查主要呈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一般考查活性炭的吸附性、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和用途、石墨的润滑性和导电性等。解答此类题目要熟记碳单质的结构及用途,并牢记物质的结构决定性
质,性质决定用途。
例1两位英国科学家因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获得2020年诺贝尔奖。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裁玻璃
B.石墨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所以是一种金属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所有物质
D.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解析】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以做钻头,切割玻璃大理石等,正确,符合题意;B、石
墨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但不是金属,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但不可以吸附所
有物质,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但足球烯(C60)是由C60分子
构成的,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A
变式训练1C60在能源、信息、医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关于C60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该物质由C60分子构成
B.该物质由60个碳原子构成
C.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D.Ceo和C70是两种物质
题型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例2下列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
B.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显酸性
C.CO和CO?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说明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解析】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盆水不可防止CO中毒,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能使紫色
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是因为二
氧化碳显酸性,不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构成
不同,化学性质不同,符合题意;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碳可与许多物质反应,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与氧化铜、二氧化碳反应,不
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
变式训练2化学课堂上学生探究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图]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一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
支持燃烧一
(2)图2实验中,使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变红的物质是_H2cCh_(填化学式)。
(3)图3实验中,滴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气球胀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户一日CO,+2NaOH=Na,CO[+H,O
题型三二氧化碳的制取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考查主要以实验题的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反应原理、药品的选择、发生装置和收
集装置的选择、实验步骤、验满与检验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等。解答此类题需要熟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
碳的反应原理、收集方法、验满及性质的检验。复习时对比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明确实
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反应物——生成物——制取装置四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会举一反三。气
体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例3实验课上,小明和同学们完成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并进行了相关问题
的思考。请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列任务。
(1)仪器a的名称是o
(2)图1: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图3: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①有气泡产生,原因是。
②持续加热,红色石蕊溶液没有变成紫色,可能的原因是O
【答案】⑴锥形瓶⑵CaCOs+ZHCJCaJ+EO+COzT(3)①碳酸受热分解有二氧
化碳气体生成(合理即可)②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溶液中含有盐酸(合理即可)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03+2HC1=CaC12+H20+C02.
(3)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受热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故有气泡产生;②盐酸具有挥发性,
二氧化碳气体中可能混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
持续加热,红色石蕊溶液没有变成紫色。
图1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12+H2O+CO2T.。
(2)B中需连接如图2所示装置I、II.为得到纯净CO2,装置I、II的导管口沿气体流动方向的连接顺
序是c、d、a、b。装置II中饱和NaHCC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3)C中放置的是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实验过程中小花的颜色—丕变色—(填“变红”“变蓝”
或“不变色”)。
(4)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h+Ca(OH)2=CaCO31+H2。。
(5)F中先熄灭的蜡烛是一是(填“甲”或"乙”)。
题型四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例4随着人类现代化程度迅速提高,温室气体(CO2)排放日益增加,为降低温室气体含量,科学家正在
研究一种新型的“人造树叶”。假设每1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880g并转化为乙醇
■定条件
2c。2+3H2O^^^C2H5OH+3O2
(C2H5OH),对应化学方程式为。请回答:
(1)写出该研究的一点意义o
(2)若每天r棵树平均可吸收44gC02,则一升“人造树叶”一天吸收的C02相当于多少棵树吸收的C02o
(3)1升“人造树叶”工作一个月(按30天计)可得到乙醇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1)该研究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醇,可以降低温室气体含量,缓解温室效应;
(2)每1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880g,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44gCC)2,880g+44g=20g,
故一升“人造树叶”一天吸收的CO2相当于20棵树吸收的CO2;
(3)先计算出每1升“人造树叶”一个月可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再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即可。
【答案】(1)降低温室气体含量,缓解温室效应(2)20
(3)每1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880g,一个月可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880gx30=26400g
解:设1升“人造树叶”工作一个月(按30天计)可得到乙醇的质量是x
一定条件
2c。2+3H2OC2H5OH+3O2
8846
26400gx
88_26400g
46xx=13800go
答:1升“人造树叶”工作一个月(按30天计)可得到乙醇13800g。
变式训练4
“碳捕捉与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如图所示)。
①分离及聚集
③压入海底
二氧化碳
及海水中
我国能源消耗的70%来自于煤炭,每秒有100吨煤在燃烧,年消耗量超过30亿吨。如果任由煤炭资源在诸
多领域利用,将对大气、河流、土地产生污染,温室效应增强。为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我国政府举
全国之力,积极倡导并大力发展新的绿色经济。比如:电厂中的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
CO2,每年的排放量大约1600万吨,运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这些CO2将不会进入大气。被封存的CO2
有许多用途,如用于食品保鲜、气体肥料、冷藏食物、物品灭火等,以此来消除资源的巨大浪费。我国正
以超世界一流的目光发展经济,完善环保体制。
阅读文本,完成下列任务:
(1)“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的加剧。
(2)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将分离聚集的CO2压入地下的过程中,分子间隔会变小。
(4)将CO?封入蓄水层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O=H2C°3。
(5)被封存起来的CO,用于冷藏食物的原理是干冰升华,吸收热量(合理即可)
教材基础实验突破
实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实验过程归纳
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药品选用的注意事项:
①不能用H2s。4与CaCCh反应的原因:生成的CaSCU微溶于水,会覆盖在CaCCh表面,阻止
反应的进行。
②不能用浓盐酸与CaCCh反应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成HC1气体混入生成的CO2中。
③不能用HC1与Na2cCh反应的原因:Na2c03易溶于水,与盐酸反应速率快,不利收集。
(2)原理: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b+H2O+CO2T
装置的注意事项:
①若用长颈漏斗来注入盐酸,则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空气混入瓶内,及
生成的CO2从漏斗溢出)。
②若用试管来装药品,固定试管时,试管口竖直向上,试管底部与铁架台面接触。
(4)气体收集方法:一向上排空气法。
(5)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________,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
体。
(6)干燥:通常使用浓硫酸对二氧化碳进行干燥,不能使用氢氧化钠和碱石灰。
2.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选择
(1)选择适当的反应原理,包括反应物和反应条件。
(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①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确定。
a.固体和固体药品混合加热型(装置如图)
使用这类装置应注意: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实验完毕后,应将导气管从
水槽中取出,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b.液体和固体(或液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型(装置如图A及变形装置图B)
制取较多量的气体可随时添加液体
多孔里
'料片
可连续制取并可控制反应是
控制反应速率否发生或终止
使用这类装置应注意:若使用长颈漏斗,长颈漏斗导管下端应插入液体药品的液面下
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收集装置:
依据气体的—物理_________性质(是否溶解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和.化学-性质(是否与水、
空气发生反应)来选择。用的气体收集装置(如下图):
a.气体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即图_A_。
b.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或相对分子质量大于_22一),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图一
c.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或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如图C,
例题精讲
例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名称①o
(2)实验室既可用于制取氧气又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填字母),
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己知NO难溶于水,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2反应生成NO2。实验室制取NO,应选用的收集装置
为(填字母)。气体应从端(填"f”了"h”或"i”)通入。
(4)实验室常用氯化核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制取NHs,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___________(填字母)。
【解析】(1)据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铁架台。
(2)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固-固加热型(高镭酸钾受热分解、氯酸钾和二氧化镐受热分解)
或固-液常温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镐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收集氧气的装置是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实验
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向上
排空气法(因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密度比空气大)。因此既可用于制取氧气又可制取二氧化碳
的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即:BD。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即过氧化氢
MnO2
2H2O2^=2H2O+O2T
在二氧化锦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NO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02反应生成NO2,因此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难溶于水,因此可以
用排水法收集,排水集气时,气体要从短导管进,将水从长导管排出;因此,制取NO,应选用的收集装置
为C,气体应从j端通入。
(4)实验室制取NH3的发生装置为固■固加热型,因此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A。
MnO2
2H2O2^=2H2O+O2T
【答案】(1)铁架台(2)BD(3)Cj(4)A
拓展训练
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是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的要求。
(1)某学习小组将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相关知识归纳如下
ABCDE
气体方法(或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方法加热氯酸钾
1:均可选择A装置(可
根据需要添加棉花)
方法2:加热.高如酸钾(或KMnOQ.
02
均可选择C,装
方法3: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置(填标号)
均可选择B装
化学方程式为
置(填标号)
C02
CaC03+2HCl=CaCl2+H2O+CO2T
(2)该小组将制取的O2和CO2(各一瓶)混淆了,设计如下方案进行区分。
方案现象结论
方案1: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
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该瓶气体是02
伸入两个集气瓶中
方案2: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
滴入少量的.一氢氧化钙(或若溶液变浑浊则该瓶气体是C02
Ca(OHb)溶液,振荡
方案3: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
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倒入少量的水,振荡后再加几则该瓶气体是C02
色
滴紫色石蕊溶液
(3)制取气体的过程包括:a.选择制取装置;b.验证所得气体;c.明确反应原理。据此,该小组总结出
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为丙.(填“甲”或“乙”或"丙”)。
甲.a—>brc乙.b—>a—>c丙.c—>a—>b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中考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1
正八面体细鳞片状足球最硬的排列方式化学性质疏松多孔吸附
知识点2
完全C+02点欧C02不完全2c+。2总蛰=2C0
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生成使澄》青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氧化剂还原剂
C+CO2基量2co氧化剂还原剂
知识点3
1.无无气体大能干冰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碳酸CO2+H2O==H2CO3变红H2co3==压0+CO2T不稳定易分解
浑浊二氧化碳吸热
2.(1)下而上依次不能不能支持大
(2)瘪能
(3)由紫变红不变色不变色由紫变红醋酸水
知识点4
1.无无气小难2co+(J?,・点燃2c02验纯淡蓝色
C0+CuO=^=Cu+CO2红色浑浊血红蛋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直角支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职业学院市场需求分析
- 临沧硬质合金刀具项目申请报告
- 2025年滚筒刮板干燥机合作协议书
- 2025年中国建筑防水胶泥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
- 2025年中国地墨线镜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排水防涝设施功能提升项目概述
- 女装行业概述
- 2025-2030年中国半导体芯片测试探针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 2025年SBS改性沥青卷材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20241226-203159
- 高效倾听模型
- 新能源行业论文开题报告
- 动物防疫员考试题附答案
- 英语常用动词表500个
- 《税法》(第六版)全书教案电子讲义
- 2024年电工(高级技师)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 20S515 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
- 《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解读
- ICU单间耗材出入库使用登记表
- 外研版(一年级起点)四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
- 助贷机构业务流程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