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小题1.下列文言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蚓无爪牙之利B.客有吹洞箫者C.凌万顷之茫然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余嘉其能行古道C.其皆出于此乎D.当其南北分者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却坐促弦弦转急

却:但是B.熊咆龙吟殷岩泉

殷:使震动C.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全面二、语言文字运用三、名篇名句默写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时空不能阻隔真情,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秦观《鹊桥仙》中则有“

”。(2)《登泰山记》中“

”两句写出了太阳将出时奇幻的景色,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作了烘托。(3)《登高》中明写诗人羁旅之愁的句子是:

。(4)儒道两家都曾以行路为喻来形象阐明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有“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态度的句子是:

。(6)《师说》中记述孔子拜他人为师的事迹的句子是:

。(7)《赤壁赋》中“

”两句侧面写出箫声哀婉悲切,可令万物动容。(8)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9)子曰:“岁寒,

。”(《论语·子罕篇》)四、整本书阅读阅读《乡土中国》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社会中的规律有些是社会冲突的结果,也有些是社会合作的结果。在个人行为的四周所张起的铁壁,有些是横暴的,有些是同意的。但是无论如何,这些规律是要人遵守的,规律的内容是要人明白的。人如果像蚂蚁或是蜜蜂,情形也就简单了。群体生活的规律有着生理的保障,不学而能。人的规律类皆人为。用筷子夹豆腐,穿了高跟鞋跳舞不践别人的脚,真是难为人的规律;不学,不习,固然不成,学习时还得不怕困,不惮烦。不怕困,不惮烦,又非天性;于是不能不加以一些强制。强制发生了权力。这样发生的权力并非同意,又非横暴。说孩子们必须穿鞋才准上街是一种社会契约未免过分。所谓社会契约必先假定个人的意志。个人对于这种契约虽则并没有自由解脱的权利,但是这种契约性的规律在形成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各个人的自由意志,民主政治的形式就是综合个人意志和社会强制的结果。在教化过程中并不发生这个问题,被教化者并没有选择的机会。他所要学习的那一套,我们称作文化的,是先于他而存在的。我们不用“意志”加在未成年的孩子的人格中,就因为在教化过程里并不需要这种承认。其实,所谓意志并不像生理上的器官一样是慢慢长成的,这不是心理现象,而是社会的承认。教化过程是代替社会去陶炼出合于在一定的文化方式中经营群体生活的分子。担负这工作的,一方面可以说是为了社会,一方面可以说是为了被教化者,并不是统治关系。教化性的权力虽则在亲子关系里表现得最明显,但并不限于亲子关系。凡是文化性的,不是政治性的强制都包含这种权力。文化和政治的区别是在这里:凡是被社会不成问题地加以接受的规范,是文化性的;当一个社会还没有共同接受一套规范,各种意见纷呈,求取临时解决办法的活动是政治。文化的基础必须是同意的,但文化对于社会的新分子是强制的,是一种教化过程。在变化很少的社会里,文化是稳定的,很少新的问题,生活是一套传统的办法。如果我们能想象一个完全由传统所规定下的社会生活,这社会可以说是没有政治的,有的只是教化。事实上固然并没有这种社会,但是乡土社会却是靠近这种标准的社会。“为政不在多言”、“无为而治”都是描写政治活动的单纯。也是这种社会,人的行为有着传统的礼管束着。儒家很有意思想形成一个建筑在教化权力上的王者,他们从没有热心于横暴权力所维持的秩序。“苛政猛于虎”的政是横暴性的,“为政以德”的政是教化性的。“为民父母”是爸爸式权力的意思。教化权力的扩大到成人之间的关系必须得假定个稳定的文化。稳定的文化传统是有效的保证。我们如果就个别问题求个别应付时,不免“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每一段生活所遇着的问题是不同的。文化像是一张生活谱,我们可以按着问题去查照。所以在这种社会里没有我们现在所谓成年的界限。凡是比自己年长的,他必定先发生过我现在才发生的问题,他也就可以是我的“师”了。三人行,必有可以教给我怎样去应付问题的人。而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握有强制年幼的人的教化权力:“出则悌”,逢着年长的人都得恭敬、顺服于这种权力。文化不稳定,传统的办法并不足以应付当前的问题时,教化权力必然跟着缩小,缩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而且更限于很短的一个时间。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并不能靠经验作指导。能依赖的是超出于个别情境的原则,而能形成原则、应用原则的却不一定是长者。这种能力和年龄的关系不大,重要的是智力和专业,还可加一点机会。讲机会,年幼的比年长的反而多。他们不怕变,好奇,肯试验。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伍。顽固和落伍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讥笑,而是生存机会上的威胁。(选自《乡土中国·长老统治》,有删节)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群体生活的规律与所有社会性动物一样,都需要学习、实践,甚至强制。B.人的学习过程会怕困、惮烦,这是天性,于是需要长辈用教化权力加以规训。C.社会不承认未成年者人格中具有自由意志,教化过程中他未能行使同意权力。D.社会文化先于个体存在,教化过程则能陶炼出符合一定的文化方式的新分子。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上并不存在完全由传统所规定下的社会生活,文化与政治总是都对社会生活有所影响,只是不同时期二者的影响力或有差别。B.儒家所热衷的“为政以德”与道家的“无为而治”,事实上并不能完全实现,政治斗争普遍存在于历史的各个阶段。C.稳定的文化传统,可以有效地保证教化权力扩大到成人之间的关系,成年人也必须事事向长者求教,这样才能获得有效的生活经验。D.文化不稳定,传统的办法并不足以应付当前的问题时,三人行,也不一定会有教导自己的长者,“长者为贤”的判断就发生动摇了。8.下列《论语》的表述中,不属于“教化过程”的一项是(

)A.子以四教:文,行,忠,信。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9.选文最后一段,提出“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并不能靠经验作指导。能依赖的是超出于个别情境的原则,而能形成原则、应用原则的却不一定是长者”。这对“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成长的年轻人有什么启示?请根据材料进行概述。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希腊的石头(节选)冯骥才站在雅典卫城上,我发现对面远远的一座绿色的小山顶上,爽眼地竖立着一座白色的石碑。碑上隐隐约约坐着一两尊雕像。我用力盯着看,竟然很像是佛像!我一直对古希腊与东方之间雕塑史上那段奇缘抱有兴趣。便兴冲冲走下卫城,跟着爬上了对面那座名叫阿雷奥斯•帕果斯的草木葱茏的小山。山顶的石碑是一座高大的雕着神像的纪念碑。由于历时久远,一半已然缺失。石碑上层的三尊神像,只剩下两尊,都已经失去了头颅,可是他们依然气宇轩昂地坐在深凹的洞窟里。这时,使我惊讶的是,它竟比我刚才在几公里之外看到的更像是两尊佛像。无论是它的窟形,还是从座椅垂落下来的衣裙,乃至雕刻的衣纹,都与敦煌和云岗中那些北魏与西魏的佛像酷似!如果我们将两个佛头安装上去,也会十分和谐的!于是,它叫我神驰万里,一下子感到世纪前丝绸之路上那段早已逝去的令人神往的历史——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希腊人在犍陀罗为原本没有偶像崇拜的印度人雕刻佛像,再到佛教东渐与中国化的历史——陡然地掉转过头,五彩缤纷地扑面而来。原来时间隧道就在希腊人的石头中间!在这隧道里,我似乎已经触摸到消失了数千年的那一段时光了。这时光的触觉,光滑、柔软、流动,还有一些神秘的凹凸的历史轮廓。我静静坐在山顶一块山石上,默默享受着这种奇异和美妙的感受,直到夕阳把整个石碑染得金红,仿佛一块烧透了的熔岩。由此,我找到了逼真地进入希腊历史的秘密。我便到处去寻访古老的文化的石头。从那一片片石头的遗址中找到时光隧道的入口,钻进去。然而,我发现希腊到处全是这种石头。希腊人说他们最得意的三样东西就是:阳光、海水和石头。从德尔菲的太阳神庙到苏纽的海神庙,从埃皮达洛夫洛斯的露天剧场到迈锡尼的损毁的城堡,它们简直全是巨大的石头的世界。可是这些石头早已经老了。它们残缺而发黑,成片地散布在宽展的山坡或起伏的丘陵上。数千年前,它们曾是堆满财富的王城,聆听神谕的圣坛或人间英雄们竞技的场所。但历史总是喜新厌旧的。被时光的筛子筛下来只有这些破碎的房宇、残垣败壁、断碑,兀自竖立的石柱,东一个西一个的柱头或柱础。尽管无情的历史遗弃它,有心的希腊人却无比珍惜它。他们保护这些遗址的方式在我们看来十分奇特,他们绝不去动一动历史遁去之后的“现场”。一棵石柱在一千年前倒在哪里,今天绝不去把它扶立起来,因为这是历史的本来面目,尊重历史就是不更改历史。当然他们又不是对这些先人的创造不理不管。常常会有一些“文物医生”拿着针管来,为一些正在开裂的石头注射加固剂,或者定期清洗现代工业造成的酸雨给这些石头带来的污迹。他们做得小心翼翼,好像这些石头在他们手中依然是活着的需要呵护的生命。他们使我们认识到,每一块看似冰冷的古老的石头,其实并没有死亡,它们犹然带着昔时的气息。它们各自不同的形态都是历史的表情,石头上的残痕则是它们命运的印记与年龄的刻度。认识到这些,便会感到我们已身在历史中间。如果你从中发现到一个非同寻常的细节,那就极有可能是神奇的时间隧道的洞口了。迈锡尼遗址给人的感受真是一种震撼。这座三千多年前用巨石砌成的城堡,如今已是坍塌在山野上的一片废墟。被时光磨砺得分外粗糙的巨大的石块与齐腰的荒草混在一起。然而,正是这种历史的原生态,才确切地保留着它最后毁灭于战火时惊人的景象。如果细心察看,仍然可以从中清晰地找到古堡的布局,不同功能的房舍与纵横的甬道。1876年德国的天才考古学家谢里曼就是从这里找到了一个时间隧道的入口,从隧道里搬出了伟大的荷马说过的那些黄金财宝和精美绝伦的“迈锡尼文化”——他实际是活灵活现地搬出来古希腊那一段早已泯灭了的历史。谢里曼说,在发掘出这些震惊世界的迈锡尼宝藏的当夜,他在这荒凉的遗址上点起篝火。他说这是2244年以来的第一次火光。这使他想起当年阿伽门农王夜里回到迈锡尼时,王后克莉登奈斯特拉和她的情夫伊吉吐斯战战兢兢看到的火光。这跳动火光照亮了一对狂恋中的情人眼睛里的惊恐与杀机。今天,入夜后如果我们在遗址点上篝火,一样可以看到古希腊这惊人的一幕。我们的想象还会进入那场以情杀为背景的毁灭性的内战中去。因为,迈锡尼遗址一切都是原封不动的。时间隧道还在那些石头中间。于是我想,如果把迈锡尼交给我们——我们是不是要把迈锡尼散乱的石头好好“整顿”一番,摆放得整整齐齐;再将倾毁的城墙重新砌起来;甚至突发奇想,像大声呼喊着“修复圆明园”一样,把迈锡尼复原一新。如若这样,历史的魂灵就会一下子逃离而去。那一天,天气分外好,我们驱车去苏纽的海神庙。海神庙高踞在一块伸向海里的险峻的断崖上。可是,这座世纪前的古庙,现今只有石头的庙基和两三排光秃秃的多里克石柱了。石柱上深深的沟槽快要被时光磨平。还有一些断柱和建筑构件的碎块,分散在这崖顶的平台上,依旧是没人把它们“规范”起来。可就是这样一种景象,使得分外强烈的历史感一下子把我包围起来。纯蓝的爱琴海浩无际涯,海上没有一只船,天上没有鹰鸟,也没有飞机。无风的世界了无声息,只有明媚的阳光照耀着这些古希腊苍老而洁白的石头。天地间,也只有这些石头能够解释此地非凡的过去。甚至叫我想起爱琴海的名字来源于爱琴王——那个悲痛欲绝的故事。爱琴王没有等到出征的王子乘着白色的帆船回来,他绝望地跳进了大海。等我走下断崖时,忽然发现一间专门为游客服务的商店,它故意盖在侧下方的隐蔽处。在海神庙所在的崖顶的任何地方,都是绝对看不见这家商店的。当然,这是希腊人刻意做的。他们绝对不让我们的视野受到任何现代事物的干扰,为此,历史的空间受到了绝对与纯正的保护!我由衷地钦佩希腊人!(选自2001年5月11日《文汇报》)10.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雅典卫城的石碑上层失去了头颅的两尊神像,依然器宇轩昂;作者设想如果将两个佛头安装上去也会很和谐,因为佛像雕刻艺术来自希腊。B.在希腊,寻访古老的文化的石头,就能自然而然地回溯古希腊的历史;哪怕置身于破碎的房宇、残垣败壁,都会感到自己已身在历史中了。C.本文以走访古迹为序,依次叙写探访卫城、阿雷奥斯•帕果斯、太阳神庙、海神庙、露天剧场、迈锡尼城堡等遗址的所思所感。D.作者写考古学家谢里曼在挖掘出迈锡尼宝藏当夜点起了篝火,又设想入夜后也在遗址上点上篝火,强调了原生态的遗址最容易让人联想起历史情景。11.关于文中的“时间隧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隧道”在遗址石头中间,而遗址石头并不就是“时间隧道”。B.每一块古老石头,“犹然带着昔时的气息”,这气息就是“时间隧道”。C.“时间隧道”是指可以从当前的遗址石头触摸到过去历史的通道。D.遗址石头呈现“历史的表情”,找到“时间隧道”要发现不平常细节。12.作者说:“我由衷地钦佩希腊人!”请根据全文相关内容,说一说作者为什么钦佩希腊人?13.文中作者发现了哪些“非同寻常的细节”?从中感受到怎样的历史?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①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②,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注:①[浮图]梵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②[父]通“甫”。1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盖余所至A比好游者B尚不能C十一D然视其E左右F来G而记之者已少。15.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以,介词,因为,以故即因此。B.夫夷以近

以,连词,表并列关系,并且。C.不随以止也

以,连词,表递进关系,而且。D.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以,连词,表修饰关系,可不译。1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漫,模糊,难以辨识,与《登泰山记》中“其远古刻尽漫失”中的“漫”字意思相同,词性相同。B.明,照亮,作动词用,与《登泰山记》中“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中的“明”字意思相同,词性相同。C.庐陵萧君圭君玉,这是古人姓名称谓的常见表示方式,庐陵是籍贯,萧君圭是姓名,君玉是他的字。D.至和元年,这是古代纪年的常见方式,至和是当朝皇帝的年号,元年就是第一年。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两段记叙褒禅山名称的由来和登山游赏的过程,既是记游,也是为后文的议论做准备。B.文章重点描述了游褒禅山后洞的经过,详细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感以及中途放弃的原因,处处与后文相照应,没有废笔。C.因为跟随着别人出来,最终没能极尽游览之乐,王安石对此深感后悔,并且认识到人有志向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文章的主旨。D.王安石从石碑上的文字看出了山名读音的问题,又由此联想到了古书中以讹传讹的现象,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他的治学精神。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七、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台城游①贺铸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台城游冶,襞笺②能赋属宫娃。云观登临清夏,璧月流连长夜,吟醉送年华。回首飞鸳瓦③,却羡井中蛙。访乌衣,成白社④,不容车。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注】①台城在六朝时多为台省(中央政府)及宫殿所在地。隋军攻陷金陵时,南朝陈后主藏身于台城景阳宫胭脂井,后被擒。②襞(bì)笺:折彩笺作诗。③鸳(yuān)瓦:华丽建筑物上覆瓦的美称。飞鸳瓦,喻指陈宫门被毁。④白社:地名,代指穷人居所。19.下列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于“潇洒”前加一“本”字,于“豪奢”前加一“浸”字,在看似客观的评述中蕴含了自己的无限感慨。B.“云观登临清夏,璧月流连长夜,吟醉送年华”写出了末世君臣登楼望月、吟诗醉酒、打发时光的逸乐生活。C.“楼外河横斗挂”写的是词人楼外所见。淮河横流,星斗悬挂,绘出一幅高远空灵、萧瑟苍凉的秦淮秋景图。D.本词与杜牧的《泊秦淮》均使用了“后庭花”的典故。两位作者借此典故抒发的情感有相似之处。20.本词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抒发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八、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类似,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约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撞击速度极快,能量极大,引发了超大幅度的地表隆起。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诞生了。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地壳厚度可达80千米。其环境之独特,可与地球南、北极并列,被称为“第三极”。在青藏高原上,许多巨大的山脉次第隆起,【甲】nánɡkuò了地球上14座8000米级山峰、绝大多数的7000米级山峰,以及数不胜数的5000~6000米级山峰。①因此,这次大碰撞堪称最重要的5亿年来的造山事件。②然而,大碰撞的“洪荒之力”还没有释放完毕。③青藏高原的诞生,大碰撞的力量也开始向外围扩散。④此前已经有了一定海拔高度的另一些地方也受到挤压,进一步抬升,包括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⑤至此,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显著的三级阶梯。三级阶梯的差异,使得地貌景观极富变化。万千山岭、大美江河,就在这三级阶梯上依次显现。大碰撞对中国的影响不止于地貌。科学家们还发现,作为大碰撞的最大产物,青藏高原的上空生成了一台超级“风机”,它将【乙】diānfù原本控制中国的行星风系。如果不考虑地形等诸多因素,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将以一种非常规律的方式流动,这便是行星风系。在北纬30°附近的亚热带地区,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不断从高空下沉至地面。温度越来越高,水汽也越来越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雨。受此影响,北纬30°附近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带,从北非到西亚,几乎连成一片。,同样位于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也会比现在干燥得多。但是“意外”还是降临了。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青藏高原,比平原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多。夏季,高原表面吸收的太阳能不断加热地表上方的空气。大气受热上升,地面气压降低,高原开始“抽吸”外围的气流进行补给,一个大型“抽风机”制造完成。南亚季风、东亚季风都被“抽吸”进入大陆。南亚季风【丙】ɡuǒxié着大量的水汽弥漫群山。气流或从山间峡谷【丁】yúɡuànérrù,形成汹涌的水汽通道;或在喜马拉雅山脉南缘聚集,形成大量降水。东亚季风从海洋深入中华腹地,充沛的水汽驱散了北纬30°的干旱,一个烟雨江南诞生了。(摘编自星球研究所/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这里是中国》)21.根据文段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2.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3.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使语意连贯,逻辑严密,不超过15字。九、作文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论语·八佾》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子夏由“绘事后素”领悟到人先有人格底色,再通过学礼加以文饰,便可以成就美好的君子品行。这让孔子非常喜悦,因为弟子从《诗》中悟到了君子修养的“底色”。这对新时代成长中的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思考。要求:①自拟标题,标题中必须包含“底色”一词;②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③不少于800字。《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定语后置句,“中心词+之+定语”的句式,正常语序为“蚓无利(之)爪牙”。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B.定语后置句,“中心词+定语+者”的句式,正常语序为“有吹洞箫(者)客”。句意:有吹洞箫的客人。C.定语后置句,“中心语+之+定语”的句式,正常语序为“凌茫然之万顷”。句意:越过那茫茫的江面。D.无特殊句式。句意: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故选D。2.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虚词的用法的能力。A.相同。第三人称代词,他。句意: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B.相同。第三人称代词,他。句意: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C.不同。语气副词,表推测,相当于“大概、或许”。句意:大概都出于这个缘故吧?D.相同。远指代词,那(阳谷和阴谷)。句意: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故选C。3.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A.错误。“却”,后退。句意:她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B.正确。句意: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C.正确。句意:而我和你共同享有这一切。D.正确。句意: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故选A。4.C。5.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万里悲秋常作客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暮、采、跬、至、摧、事、郯、苌、襄、聃、舞、壑、蛟、嫠、悱、隅、凋。6.A7.C

8.B

9.(1)年轻人要通过新文化的学习,掌握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并投入实践应用;(2)也要培养创新思维,发现新规律、创造新方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下列答案也可酌情:在社会变迁过程中,长者对于个别情境的经验对年轻人依然有参考价值。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年轻人不能完全依赖长者的经验传授了。【导语】文章节选自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探讨了乡土社会中的“教化权力”与文化、政治的关系。以个体行为的塑造为切入点,指出教化权力通过文化稳定性在亲子关系等层面发挥作用,强调传统在乡土社会中的重要性。而当社会变迁发生时,经验式教化失效,转而强调原则与创新。文章既深入揭示乡土社会特性,又探讨现代社会变迁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发人深省。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人类群体生活的规律与所有社会性动物一样”错误,如文中所举的“蚂蚁或是蜜蜂……群体生活的规律有着生理的保障,不学而能”可知,人与其它许多社会性动物在这方面不同。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C.“成年人也必须事事向长者求教,这样才能获得有效的生活经验”错误,文章提到“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握有强制年幼的人的教化权力”,但并未要求成年人必须事事向长者求教,“必须事事……才……”,将常态事件扩大为全称判断,理解有误。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A.孔子用“文、行、忠、信”来教导弟子,这体现的是通过教育的方式,将符合社会文化要求的内容传授给弟子,属于教化过程。B.这是横暴权力的表现,而非“教化过程”。C.体现的是以道德、礼制这些文化性的内容去引导、规范百姓,使百姓内心接受并遵循相应规范,属于教化过程。D.传达的是一种基于家庭伦理、社会传统的要求,晚辈要遵循长辈的做法等,体现了在文化层面对于个体行为的一种规范和引导,属于教化过程。故选B。9.本题考查学生探究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1)由“我们如果就个别问题求个别应付时,不免‘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每一段生活所遇着的问题是不同的”可知,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人并不能靠经验作指导,因为旧的经验面对新问题已难以应对。这启示年轻人,要积极主动去接触新文化,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原则,且要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实际生活里,而非依赖过往经验。(2)由原文“文化不稳定,传统的办法并不足以应付当前的问题时,教化权力必然跟着缩小”可知,由于社会处于不断变迁之中,旧有的习惯和经验往往成为适应新环境的阻碍,年轻人不能因循守旧,要培养创新思维,发现新规律、创造新方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下列答案也可酌情:

由原文“凡是比自己年长的,他必定先发生过我现在才发生的问题,他也就可以是的‘师’了。……而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握有强制年幼的人的教化权力”可知,虽然在社会变迁时,长者基于以往经验的指导作用有所下降,但不可否认,长者过往所经历的个别情境以及从中总结的一些内容,对年轻人来说依然存在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部分,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不过,年轻人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完全依赖长者的经验传授了,毕竟社会已经发生变化,需要依靠自己主动去探索、学习新知识,运用新原则和创新思维来应对新情况。10.D11.B

12.因为希腊人①保护遗址的原生态,绝不妄加更动;②对文物小心翼翼给予呵护;③不让遗址观赏受现代事物干扰。

13.(一)①阿雷奥斯•帕果斯小山上剩下的两尊神像与敦煌和云冈石窟中的佛像酷似。②迈锡尼废墟遗址保持着历史的原生态,保留着毁灭于战火时的景象。③海神庙断柱和建筑构件的碎块,产生强烈的历史感;苍老而洁白的石头能够解释此地非凡的过去。(二)①感受到世纪前丝绸之路上发生的令人神往的历史;②感受到那场以情杀为背景的毁灭性内战(或答感受到王后克莉登奈斯特拉和她的情夫伊吉吐斯面对阿伽门农的惊恐与杀机);③感受到爱琴王绝望跳进大海的悲痛欲绝的故事。【导语】这篇文章通过描写希腊石碑和遗址,传达了对古希腊文化深厚的敬意和钦佩。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想象,将古老的石头视为“时间隧道”,使得读者能够穿越时间,感受到悠远的历史气息。文章中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以及希腊人对历史遗址的保护方式,使得历史栩栩如生,呈现出真实而震撼的力量,表达了对希腊人文化保护的由衷赞赏。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文章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A.“雅典卫城的石碑上”“来自希腊”错误。“石碑”不在卫城上,在卫城对面阿雷奥斯•帕果斯小山上;敦煌和云岗中那些北魏与西魏的佛像受犍陀罗佛像的影响,而犍陀罗佛像是希腊人雕刻的,其技法、风格传承自古希腊。B.“自然而然”错误。在“石头”上要发现“非同寻常的细节”,找到“时间隧道的入口”,才能进入古希腊历史。C.“以走访古迹为序,依次叙写探访卫城、阿雷奥斯•帕果斯、太阳神庙、海神庙、露天剧场、迈锡尼城堡等遗址的所思所感”错误。以走访古迹为序,依次写的是雅典卫城、阿雷奥斯•帕果斯小山上的石碑、海神庙;太阳神庙、海神庙、露天剧场、迈锡尼城堡是总写所思所感,看不出走访的顺序。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的能力。B.“这气息就是‘时间隧道’”错误,“气息”指遗址石头带着昔时的面貌,有可能是“时间隧道”的入口,但不是“时间隧道”。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的能力。①保护遗址的原生态,绝不妄加更动:希腊人保护遗址的方式独特,他们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不会去动一动历史遁去之后的“现场”。例如,一棵石柱在一千年前倒在哪里,今天就不会把它扶立起来,这种对历史原生态的尊重,体现了他们对历史的敬畏,让作者钦佩。②对文物小心翼翼给予呵护:希腊人并非对这些遗址不管不顾,而是会有“文物医生”拿着针管为开裂的石头注射加固剂,或者定期清洗酸雨给石头带来的污迹,且做得小心翼翼,仿佛这些石头是活着需要呵护的生命,这种对文物的悉心呵护,让作者由衷钦佩。③不让遗址观赏受现代事物干扰:在苏纽的海神庙,为游客服务的商店被刻意盖在侧下方的隐蔽处,在海神庙所在的崖顶任何地方都看不见这家商店,希腊人通过这样的方式绝对不让游客的视野受到任何现代事物的干扰,对历史空间进行了绝对与纯正的保护,这种对历史空间的保护意识,让作者钦佩。1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和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一)非同寻常的细节:①阿雷奥斯・帕果斯小山上神像与佛像酷似:阿雷奥斯・帕果斯小山顶石碑上剩下的两尊神像,其窟形、从座椅垂落下来的衣裙以及雕刻的衣纹,都与敦煌和云岗中北魏与西魏的佛像酷似,这种相似性是一个非同寻常的细节。②迈锡尼废墟遗址的原生态:迈锡尼这座三千多年前用巨石砌成的城堡,如今虽已坍塌为废墟,但保留着历史的原生态,能从中清晰地找到古堡的布局、不同功能的房舍与纵横的甬道,还确切地保留着它最后毁灭于战火时惊人的景象,这一原生态的遗址状态是不同寻常的细节。③海神庙的断柱和构件碎块:苏纽的海神庙现今只有石头的庙基、两三排光秃秃的多里克石柱,石柱上深深的沟槽快要被时光磨平,还有一些断柱和建筑构件的碎块分散在崖顶平台上,这些景象给作者带来强烈的历史感,也是非同寻常的细节。(二)感受到的历史:①丝绸之路的历史:从阿雷奥斯・帕果斯小山上神像与佛像的酷似,作者神驰万里,感受到世纪前丝绸之路上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希腊人在犍陀罗为印度人雕刻佛像,再到佛教东渐与中国化的令人神往的历史。②迈锡尼的历史:通过迈锡尼废墟遗址,作者不仅能看到城堡的布局等,还能联想到考古学家谢里曼挖掘出宝藏的情景,以及以情杀为背景的毁灭性内战,感受到王后克莉登奈斯特拉和她的情夫伊吉吐斯面对阿伽门农时的惊恐与杀机。③爱琴海的历史:在海神庙,看到那些苍老而洁白的石头,作者想起爱琴海名字来源于爱琴王悲痛欲绝的故事,感受到爱琴王绝望跳进大海的历史场景。14.ADF15.C

16.B

17.C

18.进入洞中越深,前进就越困难,见到的景象也就越奇特。【导语】《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借游记抒发志向的经典散文。文章以游山为线索,探索洞穴的经历隐喻人生追求,通过记叙与议论结合,揭示了“志、力、行”的关系,强调有志者方能达成目标。文中感叹古书传承失误,体现出作者对文化和学问的深刻忧思,语言质朴,意蕴深远,思辩性强,彰显了王安石严谨的学术态度与人生哲思。1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大概我们所到达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余所至”是后面句子的主语,单独成句,以示强调,故在A处断开。“比好游者”是比较的对象,做状语,“不能”是谓语,“十一”是宾语,故在D处断开。“视”是谓语,“其左右”是宾语,故在F处断开。故选ADF。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B.正确,句意:平坦并且又近的地方。C.错误,“以”,连词,表承接关系,不译。句意:也不盲跟从别人停止。D.正确,句意: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理解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A.正确,意思相同,词性相同,都是形容词,“模糊,难以辨识”的意思。句意:上面的文字已难以辨识。/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B.错误,意思不相同,词性也不相同,动词,照亮/名词,雪的亮光。句意:火把还能够继续照亮。/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的亮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C.正确。D.正确。故选B。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这也是文章的主旨”错误,文章写作的主旨不在于此,立志只是一个方面,立志然后能“尽吾志”才是最重要的。故选C。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之”,代词,代“洞”;“愈”,越、越加;“见”,动词活用为名词,见到的景象。参考译文: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如今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模糊,难以辨识,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如今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上的错误。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探究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也就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大概我们所到达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天,临川人王安石记。19.C20.①陈后主此前骄奢淫逸的生活与悲惨结局形成对比。词人借古讽今,含蓄地表达了对统治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