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科学3.6《观察土壤》同步练习(附答案)_第1页
教科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科学3.6《观察土壤》同步练习(附答案)_第2页
教科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科学3.6《观察土壤》同步练习(附答案)_第3页
教科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科学3.6《观察土壤》同步练习(附答案)_第4页
教科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科学3.6《观察土壤》同步练习(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科学3.6《观察土壤》同步练习班级:姓名:一、填空题1.土壤里面有沙砾(小石子)、沙(包括粉沙)、、水、和腐殖质(动植物残体)。2.把水倒进盛有土壤的玻璃杯中,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用小棒搅拌后,发现水面浮着一些小动物尸体和枯枝,这些是土壤中的,搅拌静置后的土壤出现现象。3.用手捻一捻土壤,感觉有许多捻不碎的颗粒,这颗粒主要是和。4.地球的表面很多地方被和覆盖着,不同地方的土壤是的。5.根据含沙和黏土的多少,可将土壤分为沙质土、和壤土。二、判断题6.黏质土的渗水性比沙质土的渗水性好。()7.土壤里面有沙砾、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8.土壤中有空气,蚯蚓等一些动物可以在土壤中生活。()9.土壤放入水中冒泡,说明土壤含有水分。()10.土壤颗粒越大,渗水能力越强。()三、单选题11.山东是我国的粮食大省,农作物在下列土壤中生长最茂盛的是()A.土壤板结干燥,含有少量腐殖质B.土壤疏松干燥,含有大量腐殖质C.土壤疏松湿润,含有大量腐殖质12.将土壤倒入水中后搅拌静置,其目的是()。A.让土壤充分地溶解在水中B.让水分从土壤中分离出来C.让混合物充分沉淀13.在比较沙质土、壤土和黏土的渗水性实验中,操作不当的是()A.将三种土壤分别装入漏斗,达到同一高度B.将等量的水分别缓慢地倒入三个漏斗中C.用玻璃棒分别在三个漏斗中搅拌14.关于沙质土、壤土和黏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沙质土颗粒小,很黏B.壤土颗粒小,很黏C.黏质土颗粒小,很黏15.在自然条件下,要形成12厘米厚的土壤层,大概要()的时间。A.几年 B.几十年 C.几百到数万年四、多选题16.土壤当中有哪些成分?()A.小石子 B.沙 C.腐殖质 D.黏土五、综合题17.如图,把土壤倒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会出现分层现象。(1)请在括号内填入每一层对应的名称(砂砾、沙、粉沙、黏土)。(2)土壤中不同的颗粒搅拌后会这样分层的原因是。(3)搅拌后大约静置()可以看见明显的分层现象。A.1分钟 B.10分钟 C.24小时18.小科在田野里采集到了一些土壤,带回实验室进行探究。(1)用肉眼观察,发现土壤的颜色是黑色,有一些植物的枯枝叶和死虫子;把一小块土壤放在铁盒内灼烧,闻到了焦煳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较多的。(2)把土壤放入水中,有很多气泡产生,说明土壤中有。(3)将水中的土壤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土壤分层了,沉在最底层的主要是()A.腐殖质 B.小石子 C.黏土六、简答题19.森林里的土壤为什么越来越肥沃?七、解答题20.有经验的农民在雨后要及时给庄稼松土,为什么?

1.答案:空气;黏土2.答案:空气;腐殖质;分层3.答案:小石子;沙4.答案:土壤;岩石;不一样5.答案:黏质土6.答案:错误7.答案:正确8.答案:正确9.答案:错误10.答案:正确11.答案:C12.答案:C13.答案:C14.答案:C15.答案:C16.答案:A,B,C,D17.答案:(1)(从下到上)沙砾、沙、粉砂,黏土(2)土壤颗粒的密度不同(3)A18.答案:(1)腐殖质(2)空气(3)B19.答案:森林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