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2021届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2021届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历史试卷_第3页
2021届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历史试卷_第4页
2021届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春市十一高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长春市十一高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一书考证了在鸦片战争中负有重大责任的清朝顶级人物的战后反应:琦善等6人几乎没有反应;耆英、黄恩彤主张柔夷顺夷;刘韵珂主张“阳示德意,阴加钳制”;林则徐主张对抗;道光帝在后三者间游移。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A.推卸战败责任B.谋求制敌之道C.改进外交策略D.缺乏理性反思2.太平军起事期间,西方各国希望维持中立,英国驻华公使文翰于1853年4月抵达“天京”,东王杨秀清与其有书函往来。江苏巡抚得讯后,为此深感紧张,也特别行文照会英美两国领事。以下是当时三方来往的书信资料,三段资料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希念两国通商和好已久,今商民被扰,贸易不通,希速发火轮来江剿击。②尔远人顾为藩属,天下欢乐。既忠心归顺,是以降旨尔头人及众兄弟,可随意来天京。③来书言语无状,不能理会,中国即准吾通商,则无论何人,有损我商务,我国准以兵戈从事。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3.据统计,在晚清担任英、法、德、日、俄等11国驻外大使的外交官中,有12人出身同文馆。甚至1889年,已有“使臣所带翻译,大半同文馆学生”之说。这表明京师同文馆的设立()A.适应了列强侵略的需要 B.促进了政治体制的革新C.推动了近代外交的发展 D.标志着朝贡体系的结束4.李鸿章说:“自秦政变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今各国一变再变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之而不悔。”材料表明李鸿章主张()A.改变传统的守旧思想 B.学习西方的变法改革C.坚持中国的守法传统 D.为人臣必须明哲保厚5.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国际舆论同情中国,日本在外交上,一直有列强干涉的压力和危险,所以在开战之初,多数国家判断中国将获胜。日本各界亦有人认为第一次中日战争“确是天皇势力的巨大冒险事业,是把初生的生命作为赌注的投机事业”。上述情况本应该是中国可以抵御日本侵略的有利条件,但事实上恰恰相反。这旨在说明()A.日本对外战争具有不义的性质 B.晚清政府忽视战争舆论的重要C.战争结果与国际舆论的相悖性 D.战争胜负取决于双方外交理念6.中法战争期间(1883—1885年),清政府花费军费3000万两白银,由于出现支付困难,政府先后向英国的银行借债七笔,总数达到1260万两白银,利用英国的资金来与法国作战。这表明,此时的清政府()A.与英国结成同盟关系 B.对外借款态度谨慎C.财政制度迈向近代化 D.对外赔款压力巨大7.1895年,由传教士李提摩太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一书在上海出版后,几千册一售而空,三年间卖了两万到三万本,一时成为“谈新学者,皆不得不备之书”,以致于盗版书更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该书内容适应了当时国人的需要B.清政府对教育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C.翻译者采用了本土化的译书策略D.外国传教势力在中国获得迅速发展8.夏衍在《懒寻旧梦录》中写道: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人们封建忠君思想浓厚 B.晚清农村交通闭塞,通讯不畅C.维新变法缺乏群众基础 D.清政府封锁戊戌政变的消息9.光绪末年,河北高阳地区大多数农民,从商人手中购买原料,“为原料不致缺乏计,不得已只有仰商人的鼻息,替商人织布而赚取工资”,商人则收取成布,运销各地,其他行业也有类似现象,这表明()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展 B.西方列强侵略方式的转变C.社会分工星现专业化特征 D.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10.有学者通过检索专业资料数据库发现,从1898年开始,“革命”一词的频度不断上升,但自1908年后“革命”一词的使用却日趋减少,1911年其频度更是降到100次以下。导致该词频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薄弱 B.政府加大报刊审查C.“预备立宪”的推行 D.革命缺乏政党领导11.下表摘编自《清代外债史论》,据该表可知()借款次数总额经建借款额及占总额百分比铁路借款额及占经建借款额百分比晚清政府20813.1亿两(白银)3.7亿两;28.2%2.8亿两;76%北京政府64615.7亿元(白银)4.5亿两;28.6%3.2亿两;71%南京政府10845.0亿元(银元)6.0亿两;13.3%2.2亿两;37%A.经济建设是政府借款的主要目的 B.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C.近代中国政府比较重视铁路建设D.政治民主运动推动经济独立发展12.20世纪初,东北地方政权自开葫芦岛商港并大力建设,到20年代,基本形成了以葫芦岛为进出口龙头、国有或地方交通铁路为骨干的货物运输网络和联运体系。这一局面的形成()A.推动了东北各地工商业均衡发展 B.有利于抗衡日本等国的外来侵略C.促成了东北全方位开放格局形成 D.密切了与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联系13.1917年,《申报》曾经把两次中俄著名的革命进行比较:“中国之革命定而俄国之革命起,中国之革命速矣而俄国之革命又速。中国之革命起于外省而中央承认之;俄国之革命起于中央而外省响应之。中国之革命起于战局未开之前,故与世界无关系;俄国之革命起于战局未定之际,故与世界有关系。此皆所谓不同之点也。然而出于国民之心理则同。”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革命”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B.中国革命与俄国革命相互产生影响14.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报纸猛增至500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命名;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这一现象说明()A.民主共和理念得到传播 B.完善的民主制度得以建立C.近代新闻业的迅速发展 D.国内的社会矛盾已然缓解15.下表是1894-1921年中国主要进口商品比重变化表(%),这表明当时()鸦片棉制品米面、煤油机器、矿产1894年20.645.311.67.31913年8.132.09.29.21921年031.011.117.0A.民族工业获得了一定发展 B.列强扩大了对华商品倾销C.中国经济结构趋向单一 D.民众消费观念发生变化16.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鲁迅的《呐喊》、《阿Q正传》和《祥林嫂》,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和《秋》,都是以白话文形式呈现的经典之作。此类作品,文学史界名之日“启蒙主题文学”。该“启蒙主题文学”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A.彻底推倒了“孔家店”的根基 B.废止了文言文而推行白话文C.充分暴露了中国人的劣根性 D.大大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17.20世纪20年代初,受胡适影响,北大学生顾颉刚由辨伪书进而辨伪史,提出著名的“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冲击了人们确信无疑的古史系统,并形成史学研究的“古史辨”派。作为个例,这可以说明新文化运动()A.推动思想解放 B.促进青年民族觉悟高涨C.完全割裂了传统 D.促成文化的全面转型18.当时全国有20多个省区,100多个大中城市卷入到这场如火如荼的洪流之巾。特别是6月5日,上海工人自动举行罢工,以商业内外棉第三、四、五纱厂工人带头,全市六七万工人罢工。同时,上海商人也举行了罢市。这一系列的正义之举()A.主要原因是外争国权的失败 B.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C.配合了国民革命军胜利北伐 D.促进了反帝爱国民族力量的凝聚19.1927年11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一切地主的土地无代价的没收,一切私有土地完全归组织成苏维埃国家的劳动平民所公有;1930年10月中共湘鄂西特委规定:中农土地不动,对富农只没收“所余出佃的土地”。这说明当时()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群众基础得到扩大 B.“工农武装割据”成为全党共识C.中共在探索符合革命实际的土地政策 D.“革命统一战线”逐渐得到巩固20.1929年12月,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古田村召开,会议认真总结了国民大革命失败以来建军建党的经验,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核心内容是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此次会议()A.为党独立创建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 B.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创造条件C.滋长了共产党左倾冒进主义错误 D.有助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年份进口出口1930年130975.689484.41931年143348.990947.61932年104924.749264.1A.国共内战阻碍经济发展 B.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C.东北沦陷影响数据统计 D.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22.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C.动荡的国际形势给国人的冲击 D.国民政府独裁和腐败23.1945年8月解放烟台后,中共领导的人民政权迅速将过去被敌伪吞并的企业发还原主,鼓励他们努力经营。烟台全市原有57家织布厂,到1945年12月已有45家复工生产,28家铁工厂也全部复工。这说明在解放区()A.发展经济取代了阶级斗争 B.执行了新民主主义政策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飞快 D.迅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4.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反映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政策的确立 B.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第Ⅱ卷(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25题22分,26题20分,27题10分,共52分。25.(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重大事件1840-1842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1883-1885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1888-1889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1894-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19世纪90年代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1900-1901年英、美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90年代列强侵华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6分)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廷通过向东北、内外蒙古移民实边,移民垦殖迅速发展。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进行设省治理。1885年,台湾亦升格为省。嗣后,清政府又在东北改将军体制为行省建制,在西藏东部设立具有行省性质的特别行政区。在内蒙古,伴随着内地移民的增加,州、府、县逐次设立,盟、旗的地盘渐渐被压缩。——据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材料二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第十七条规定:“依据民族平等的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摘编自《党的民族政策文献资料选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边疆治理内地化的历史背景。(8分)2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梁启超曾于1902年《新民之议》一文中指出:“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那么,决定着中国历史存续与现代命运的精神是什么?自严复、梁启超、辜鸿铭始,中国知识界给出了种种界定,观之,无非是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两大主题。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所讲:“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刘成纪《中国精神的传统基源与现代转换》材料二虽然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早已凝固而无需强化,但对一般中国人来说,这个民族认同感恐怕更多是像章太炎所说的那样潜藏在心中,远未达到“活跃而自觉”的程度,如果不出现大的内忧外患,大约也就会基本维持在潜存的局面,从这个角度看,近代中国民众的民族认同感仍是可以被“唤起”而转化为政治力量的,一旦有社会、政治的大变动,尤其是遇到外患时,“先知先觉”的民族主义者仍可诉诸大众的民族认同,将其唤起并使之转化为政治力量”。——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精神”的含义。(4分)(2)根据材料二的论述,结合具体史实说明在近代“中国精神”如何被“唤起”而转化为政治力量的。(举两例)(6分)

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D2B3C4A5B6B7A8C9A10C11C12B13D14A15A16D17A18D19C20D21C22C23B24D非选择题(共52分)25.(22分)(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