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_第1页
专题02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_第2页
专题02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_第3页
专题02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_第4页
专题02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选择题(共35小题)1.春秋后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这主要是因为()A.磨制石器大量运用 B.打制石器被淘汰 C.青铜工具运用广泛 D.铁制农具的出现2.文物是最鲜活的历史,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化。下列文物中,能反映商朝文化的是()A.司母戊鼎 B.兵马俑 C.唐三彩 D.青花瓷3.《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 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 D.诸侯国弃国逃跑井田制崩溃4.新华社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诚信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这可以追溯我国古代哪家思想?()A.法家 B.墨家 C.儒家 D.道家5.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 B.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 C.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 D.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6.《墨子•亲士》中记载“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这反映墨子主张()A.兼相爱,交相利 B.尚贤 C.尚俭 D.为政以德7.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主要是()A.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社会急剧变化 B.有文化知识的士到处游说讲学,形成不同学派 C.诸子百家相互辩驳,互相影响 D.统治者的鼓励,推广8.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随之效仿。这种情况说明()A.分封制已彻底瓦解 B.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C.诸侯完全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D.周王室衰微,统治力大大降低9.战国时期,为成都平原变为“天府之国”奠定了基础,并在其后两千多年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的工程是()A.都江堰的开凿 B.长城的修筑 C.始皇陵的修建 D.灵渠的开凿10.下列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是刻写在石块、玉料上的文字 B.它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官制等 C.它是我国古代最早、体系非常完整的文字 D.它的出现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11.如图为“次”字的甲骨文,呈一跪坐的人张口而有东西溅出口外之状。这是不被嘉许的行为,故有次等的含义。这表明商朝时期()A.刑法异常残酷 B.非常注重礼节 C.思想封闭保守 D.文字已经成熟12.如图《都江堰示意图》可用于研究秦国()A.国力增强的原因 B.巩固统一的措施 C.国内商业的繁荣 D.完成统一的影响13.2021年,四川省三星堆遗址的再次挖掘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考古学家指出,三星堆青铜器在种类、造型、纹饰、功用、艺术特点等方面均与中原地区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有明显不同。这反映出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特征是()A.多元一体 B.开放创新 C.博大精深 D.兼收并蓄14.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是一处古蜀文明遗址。古蜀文明是中国商代青铜文明当中非常有特色的一支,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这就像一个花园中百花齐放、千姿百态,共同构成了青铜时代的中华文明。这段文字说明()A.中外交流构成中华文明 B.夏商周的青铜文明一脉相承 C.中国青铜文明的多样性 D.中国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世界15.阅读如图的三幅不同时期的地图,图中的变化反映出()A.分封制度趋于完善 B.统一已成必然趋势 C.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D.战争规模越来越小16.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都江堰的作用有()A.防洪、灌溉 B.防洪、旅游 C.排沙、水运 D.旅游、灌溉17.中国的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使、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下列甲骨文属于哪种造字方法()A.指事 B.形声 C.会意 D.象形18.六份铜一份锡适宜铸钟鼎,五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斧头,四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戈戟,三份铜一份锡适宜铸刀剑。上述材料说明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体现在()A.金属原料配比 B.高温焙烧技术 C.泥范制模方法 D.纹饰雕刻技术19.通过如表的《甲骨文字形举例》,可以发现甲骨文()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假借字日明河正借为征田从柄右借为佑A.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B.字形不具延续和传承性 C.造字法最主要为假借字 D.文字载体多数是青铜器20.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祖先崇拜的消失 B.私有土地的出现 C.牛耕的出现 D.兼并战争的影响21.春秋期间,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族先进而自称华夏。进入战国后,内迁的各族部落逐步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社会转型完成 B.生产工具革新 C.社会变革剧烈 D.民族交融加速22.据《战国策•秦策》载:秦“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此策最重要的历史影响是()A.增强秦国的战斗力 B.发展了秦国的农业 C.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D.秦国确立土地私有制23.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 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 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 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24.商朝的历史之所以被认为是“信史”主要是因为()A.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 B.甲骨文发现并识读 C.《史记》的明确记载 D.神话传说得到验证25.按照西周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是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效仿。下列哪一个不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A.王室的衰微 B.诸侯的崛起 C.分封制的逐步瓦解 D.等级观念的逐步废除26.如图反映的是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某一单元内容,最适合本单元的主题是()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2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东周时期朝廷软弱无力,列国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看来是个多事之秋。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其中“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指的是()A.重农抑商的实施 B.牛耕推广到全国 C.铁制农具的使用 D.刀耕火种的消失28.从春秋争霸到战国七雄,历史发展呈现的趋势是()A.诸侯国的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深重 C.历史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29.《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苗姜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上述材料中出现从《诗经•小雅北山》到《诗经•小雅大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青铜器的制造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30.《史记》记载:“……封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这反映了这一制度实施的依据是()A.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 B.实际控制的疆域的大小 C.进献贡物的多少和为周王服役的情况 D.从天子、诸侯、卿大夫到士的级别的大小31.2017年11月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是因为甲骨文()A.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文字 B.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 C.是刻画在陶器上的原始符号 D.是商朝人刻写在石碑上的文字32.《诗经•召南》中有“文王之政,德如羔羊”的说法,羊以其善良知礼,外柔内刚成为青铜重器着力表现的对象。下列造型奇特的青铜器中哪一个符合这一说法?()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中华世纪鼎 D.盂鼎33.孔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提倡的教学方法是()A.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B.启发诱导 C.因材施教 D.要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34.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为政以德35.孟子之所以说“春秋无义战”,最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战争()A.阻碍了各民族交融 B.大大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 C.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D.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二.材料题(共7小题)36.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经济——技术革新】材料一:(1)观察上图说说这些新的工具最早出现在我国什么时期?它把中国的物质文明由青铜时代推进到什么时代?【政治——制度变革】材料二:商君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承,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史记•商君列传》(2)材料二指什么事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变法中废除旧的政治经济体制,建立新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措施。(3)用材料中的一句话概括这一变法对秦国的影响。【文化——思想创新】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4)材料三中“繁荣局面”具体指什么?依据材料三,指出这一繁荣局面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5)材料一、二、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3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材料二: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兼爱”(互爱互利)、“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尚赞”(选贤举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兼爱”“非攻”是哪个学派的观点?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是谁?(3)根据材料三,请写出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思想文化?38.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转折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通向大一统。﹣﹣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1)材料一中“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2)材料一中的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从材料中找出孔子身处乱世所提政治主张的政治目的是什么?材料二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统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3)材料二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导致了哪一新兴阶级的势力增强?材料三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统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4)材料三的这种局面在历史上称为什么?这种局面的出现和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结合秦朝的相关史实,说明这种局面对后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39.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阅读下列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小邮票,大舞台】材料一:(1)《杏坛讲学》表现了孔子教育上的成就,请举出一例。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请写出一点。(2)《道》是为纪念老子而发行的邮票。请你为邮票配上正确的文字注释。【看新闻,学历史】材料二:奠定中华民族精神的儒家、法家、道家等传统思想……诸子百家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形成的……百家争鸣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实践紧密相连,争鸣的过程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而决定学派命运的是看这些学派是否符合天下大势的走向。(3)“这样一个大背景”指什么?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实践紧密相连?百家争鸣有何影响?(4)当时的“天下大势”是什么?4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材料二:公元前2世纪,他的学说被宣布为帝国的官方教义,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他创立的思想体系,在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上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材料三:“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问题一: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请写出墨家、道家代表人物各一位(注意题目要求的顺序)问题二: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思想体系的核心和政治方面的主张分别是什么?他是如何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的?问题三: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面对战乱和社会巨变,法家的韩非提出了怎样的济世良方?问题四:并据材料四说明习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41.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材料二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恻隐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