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9植被和土壤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A处的典型植被为(C)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热带雨林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位于我国长江以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关于图中植被成因的描述,正确的是(B)A.B→C→D的更替是因热量导致B.B→C→D的更替是因水分条件的差异C.A→B的更替主要是降水量不同D.A→B的更替主要热量越来越多解析:B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为温带草原,D为温带荒漠。A→B的更替是以热量为基础的,B→C→D的更替是以水分变更为基础的。下图为我国某植物图片。读图回答3~4题。3.该植物图片反映的地理环境是(C)A.地势平坦B.地下水丰富C.降水稀有D.土壤肥沃解析:该植物植株矮小,却有发达的根系,说明当地气候干旱,降水稀有,故C项正确。4.该植物所在地,以及由我国首都北京到该地所体现的地理环境差异分别是(B)A.华南地区,热量越来越多B.西北地区,水分越来越少C.青藏高原,温度越来越低D.华北平原,水分和热量差异不大解析:该植物所在地气候干旱,降水稀有,符合我国西北地区的特征。由我国首都北京到西北地区水分越来越少,故B项正确。读我国四幅闻名林木景观图,回答5~6题。5.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A.甲——冬冷夏热,光照足够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黑土肥沃,水源足够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解析:胡杨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该地区冬冷夏热、光照足够。乙地景观属于亚寒带针叶林,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而雪域高原、冻土广布是对青藏地区的描述。丙地景观属于热带季雨林,我国海南的典型土壤为砖红壤。丁地景观属于亚热带景观,黄山所处区域流水侵蚀作用强,风力侵蚀作用弱。6.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C)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B.乙地叶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解析:甲地植被根系发达,是由当地水资源不足造成的,植被向土壤深处找寻水源;乙地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该地区夏季降水较多;丁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柔少雨。读下图,回答7~8题。7.图中的植被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影响这种变更的主导因素是(B)A.热量B.水分C.光照D.海拔解析:图中的植被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是由海陆分布差异造成的,以水分变更为基础。8.图中植被由A到B的变更,反映了陆地环境(A)A.越来越干旱 B.气温越来越低C.温差越来越大 D.地势越来越高解析:图中植被由A处的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到B处的温带荒漠,这种变更反映了陆地环境越来越干旱。读景观图和局部世界地图,完成9~11题。9.比较②、③景观图(两图所在的海拔相同)(C)A.②图所示区域的水热要比③丰富B.②图所示区域的光照要比③丰富C.②图所示区域的纬度要比③高D.③图所示区域的植被要比②丰富解析: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②是针叶林,在亚寒带,③是热带沙漠景观。10.局部世界地图中的各点与景观能正确匹配的是(C)A.a—④B.b—②C.d—①D.e—③解析:正确对应:a—②,b—③,d—①,e—④。11.从d、b、a、e的景观变更,体现了(D)A.水分越来越少B.山地越来越高C.降水越来越多D.气温越来越低解析:d、b、a、e的景观变更是在南北方向上更替,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体现的是热量越来越少。12.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A.土壤是各个圈层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B.土壤是农业发展的基础C.南方水稻土与人类活动关系亲密D.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肥力越高解析:土壤肥力凹凸取决于土壤中各成分的比例关系。13.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C)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解析: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阳坡的蒸发量相对较大,水分状况比阴坡差;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14.郑板桥的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破岩”说明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气候B.地貌C.生物D.水文解析:“破岩”是指竹子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从侧面说明白成土母质(风化物)在生物的作用下积累有机质,才成为土壤,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中起主导作用。读下面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15~16题。15.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C)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亲密关联D.森林根系很深,供应土壤表层有机质多解析: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养分(氮除外)的最初来源,人类活动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亲密关联。16.土壤有机质含量(B)A.热带地区高于温带地区B.潮湿地区高于干旱地区C.江南丘陵红壤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D.青藏高原寒漠土高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土解析:热带亚热带地区气温较高,有机质易分解淋失,所以包括红壤在内的土壤肥力都比较低;寒漠土顾名思义植物稀有且生长缓慢,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肥力低。有机质含量凹凸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记,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17~18题。17.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C)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D.气候干旱植被稀有,有机质含量低解析:从图2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旁边)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假如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旁边;表层土壤有机质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为流水侵蚀作用。18.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纳的农业技术是(B)A.免耕直播B.深耕改土C.大棚温室D.砾石压土解析:免耕直播即不耕状况下干脆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削减水土流失,特殊是气候较为干旱地区作用显著,而我国东部地区降水较多;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利用土壤肥力;大棚温室是变更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砾石压土主要变更土壤水热条件,不能变更土壤有机质含量。读我国某山地丘陵区土壤统计资料,该地全年降水量在600~700mm,集中在6月中旬至9月上旬。读图回答19~20题。19.关于影响该地土壤厚度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A.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 B.与坡度呈正相关C.与坡面光照呈正相关 D.与降水量呈正相关解析:图A显示,阴坡土壤厚度较大,土壤厚度与坡面光照呈负相关;图B显示,土壤厚度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图C显示,坡度越大土壤厚度越小。20.造成阳坡与阴坡土壤厚度不同的缘由是(A)A.阴坡的水分蒸发量较小 B.阳坡植被生长状况好C.阳坡土壤水分状况好 D.阴坡坡度更大解析:阴坡光照弱,气温相对较低,水分蒸发量较小,植被覆盖好,有利于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读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描述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规律。(4分)答案: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横贯大陆东西。(2)A地气温年较差比B地大;形成亚欧大陆东岸森林类型由南向北变更的基础因素是热量(或太阳辐射)。(4分)(3)图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别说明它们对应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及成因。(6分)答案: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冬季温柔多雨,受西风带限制;夏季高温少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限制。(4)简述C岛东部热带雨林形成的缘由。(6分)答案:地处东南信风迎风海岸和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有暖流流经,起增温增湿作用;为热带雨林气候,从而形成热带雨林。解析:第(1)题,留意视察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留意亚寒带针叶林所在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面积大小等;由图可知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横贯大陆东西。第(2)题,A地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的东岸,温带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所以气温年较差大;B地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的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柔潮湿,气温年较差小;亚欧大陆东岸由南向北纬度上升,气温降低,植被由热带雨林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所以植被变更的基础因素是热量,或者太阳辐射。第(3)题,结合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进行分析。亚热带地区在亚欧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低温少雨;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亚欧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带限制,温柔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限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有,所以高温少雨。第(4)题,在南北纬20°旁边大陆东岸,往往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主要从信风、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22.结合材料和内蒙古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是北纬40°的优质奶源带,1100米海拔,年日照近3000小时,昼夜温差大,被誉为“乳都核心区”。据统计,中国乳业50%的产量来自内蒙古,其中两大乳业集团“伊利”和“蒙牛”每天产奶达几百万吨。(1)从图中可见,内蒙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更,这种变更体现从沿海向内陆植被分布的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受水分条件影响大,同时也是在肯定的热量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这种植被分布差异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得特殊明显。(5分)(2)A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其对应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B植被是温带草原;C地依干湿状况推断属于干旱地区。(4分)(3)结合材料二,“乳都核心区”应在图中B(填字母)植被带。(1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内蒙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更,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植被分布差异,这种差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第(2)题,A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B植被是温带草原;C依干湿状况推断属于干旱区。第(3)题,“乳都核心区”应在图中B草原分布区。23.依据材料,结合相关学问回答下列问题。(10分)茶树是富锰植物,茶叶中积累了大量的锰,且茶叶中近30%的锰能通过Mn2+的形态溶入茶水中,因此,饮茶是人体摄取锰的重要来源。但产自不同地区的茶叶锰含量有很大差异,为此,某同学做了“土壤pH对茶叶从土壤中汲取锰元素的影响”的探讨性学习。他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绽开探讨:①茶叶锰含量与叶龄的关系;②茶叶锰含量与土壤pH的关系。得到以下数据:茶叶锰含量(mg/kg)及对应土壤的pH表老叶成叶嫩叶土壤pH1162613416205.1023112242212784.1633002202512674.6743322202517334.3452811199613234.70615169934726.027239212467495.428172810316735.699291916788864.95103488225316654.0511313822249954.51122585214512504.33132191183711254.48(1)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中的锰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成分中的(2分)(A)A.成土母质 B.有机质C.水分 D.空气(2)茶叶中老叶的锰含量最高,表明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有对养分元素的富集作用。(4分)(3)从不同叶龄茶叶锰含量与土壤pH的关系图(下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叶龄茶叶在酸性(中性、酸性、碱性)土壤中锰含量较高。(2分)(4)从表中可以分析出,茶叶最适合栽种在下列的B土壤中。(2分)A.黄土 B.红壤C.水稻土 D.黑土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理健康课件教学中学
- 二零二五年度企事业单位租赁车辆押金及违约责任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房屋买卖资金监管与服务协议
- 2025版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与保护服务合同
- 2025年酒店宴会厅场地租赁申请与详细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餐饮VI设计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政府投资生态保护区房屋拆迁赔偿协议
- 2025年度绿色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清包劳务合同范本全新发布
- 2025年新能源产业工程技术人员综合服务协议
- 2025版科技型企业研发项目会计核算管理合同
- 锐器伤和职业暴露课件
- 2025年中国养老产业商学研究报告-智慧养老产品专题【摘要】
- DB11-T 751-2025 住宅物业服务标准
- 2025年7月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河南省特招医学院校毕业生计划招聘320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吉林省中考数学试卷 (含答案解析)
- 企业间车辆无偿互借合作协议
- 中科大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04活性污泥法-2活性污泥净化反应影响因素与主要设计、运行参数
- 亚马逊广告培训指南
- 2025年中国旅游集团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