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基础.运用(13分)
某校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出“了解传统节日,过有特色中国节”主题教育活动。初一某班的同
学们对中秋节非常感兴趣,他们搜集中秋节相关资料并筹划特色中秋活动,请你帮助他们进行完善。
(一)了解中秋文化
中秋节是流行于我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节日,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有很多别名(a)仲
秋节、八月节、月夕节、拜月节、果子节、团圆节等。中秋节历史修久,文化内涵丰厚,节日习俗丰富多
彩,是我们炎黄子孙秋日生活中美好的点缀。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牢形于唐朝初年。北宋时期,正式定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b)
明清时期,中秋节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之时正是秋粮丰收之际,古代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祭月和庆祝等活动。此时天气已凉而未寒,秋
高气爽,月朗中天。据说一年里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候,因此,后来祭
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甲],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千百年[乙]中几经流转变换,最终“阖家团圆”成为今天中秋节的主要文化内涵。赏月是古人中秋节最
重要的传统活动之一,在现代社会,赏月仍然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活动。人们会在晚上聚集在一起,欣赏
月亮的美丽,并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故事。
除了赏月,全国各地还有很多中秋习俗,如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一些地方的赏月
诗词比赛和民间艺术表演等活动,以此来弘扬中秋节的传统文化。老北京过中秋,除了吃月饼,还有一项
习俗是供兔儿爷。“兔儿爷”,兔首人身,竖着两只大耳朵,披甲胄,插护背旗,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
兽。最初,“兔儿爷”用于中秋拜月祭祀(c)到了清代,“兔儿爷”逐步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
1.结合语境,在文中[甲][乙]两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褪去[乙]继承B.[甲]退化[乙]继承
C.[甲]退化[乙]传承D.[甲]褪去[乙]传承
2.同学们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形作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为要表达的是“年代久远”的意思,所以“悠久”一词中有错字。
B.因为要表达的是“发生的根源”的意思,所以“起源”一词中有错字。
C.因为要表达的是“事物的特点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的意思,所以“定形”一词中有错字。
D.因为要表达的是“照原来的样子继续下去”的意思,所以“延续”一词中有错字。
第1页共27页
3.文段(a)(b)(c)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a---boc、B.a,b;c,
C.ab;CoD.a,boco
4.文段中画横线的语句表达有问题,请你进行修改。(2分)
一些地方的赏月诗词比赛和民间艺术表演等活动,以此来弘扬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二)特色中秋活动
初一某班同学在中秋将临之际,想到有很多人坚守工作岗位而不能与家人团聚,决定设计一个“中秋
佳节,致敬劳动者”的主题活动,慰问不能回家的劳动者。同学们拟主题活动标题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诗。
5.请你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用楷书抄写在格子内并阐明以此为标题的理由。(2分)
6.请你给中秋节期间依然战斗在工作岗位的劳动者写几句话,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和祝福。要求:使用比喻、
拟人、排比修辞手法中的一种。(3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共4分)
7.(1)乡书何处达?o(王湾《次北固山下》)
(2),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二)古诗鉴赏,完成8-9题。(5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拳的一项是()。。分)
A.这首诗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第2页共27页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9.《观沧海》这首诗描写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抱负?(3分)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0-13题。(8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己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她担持刀。狼不敢
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方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
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
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
窥之①。稍出近之②,愁愁然③,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
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xid),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
跳踉(lidng)大嚼(han),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柳宗元《黔之驴》)
【注释】①蔽林间窥之: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②稍出近之:渐渐地接近它。③愁(yin)愁然:惊恐疑惑、
小心谨慎的样子。
10.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弓也担持刀弛:(2)其一犬用于前犬:
11.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2.下面是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从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
狼的这种传统形象?(2分)
狼狈为奸狼奔豕突如狼似虎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子野心鬼哭狼嚎引狼入室
第3页共27页
1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三、名著阅读(5分)
14.学会欣赏别人,你会更优秀。请从《朝花夕拾》《西游记》两部名著中任选一个你最欣赏的人物,结合
具体内容,谈谈你欣赏他(她)的理由。(10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17题。(7分)
过度消费应休矣
【材料一】
①在近年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时任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的田祖荫提到,在开展学生资
助工作过程中,发现有些大学生过于热衷消费,“开学季”成了“烧钱季”。
②“无论是国家资助、社会捐助还是父母给的‘血汗钱’,都是来之不易的,花这些钱都要知道心疼。”
田祖荫说,广大学生应当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不盲目攀比,不贪图享乐,不追求奢侈消费,“量入为出”
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支出,做到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科学消费。
③过度超前消费等于透支未来。只有理性的超前消费才是社会合意的消费。我们需要对消费预期进行
引导,对引发杠杆率、诱发犯罪的消费贷,必须以经济(信贷政策)和法律手段加以规制。
【材料二】
高配置手机对还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而言,堪称奢侈消费。背债买高配置手机,固然是这些大学生
的虚荣心在作怪,但其背后蕴藏着管理失责之痛。一方面是学校管理之痛,另一方面在贷款管理上也存在
漏洞。如果大学生贷款时,必须要让监护人知道才能发放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大学生过度消费。
虽然近几年央行已叫停了银行对大学生发放透支额度在。1000.元以上的信用卡,但在贷款上却没有严密的
防护措施。高配置手机不是生活必需品,而人的欲望却是无穷的。为了高配置手机,不惜背债,这无论从
哪个方面来说,都是不应该的。然而,。根却不只是在大学生身上。谁在诱导大学生背债买高配置手机?不
言而喻。
【材料三】
①大学生是各类电子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但缺少固定收入来源,由此大学生分期、贷款平台等
第4页共27页
应运而生。由于大学生缺乏成熟的理财规划能力,且存在攀比消费的情形,逾期现象频频出现,有的大学
生正深陷“还款难”的困境。
②大学生过度消费当休矣!
③如何破解大学生过度消费现象呢?
④首先,重视学校的作用。学校要积极引导,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⑤其次,加强父母的引导。一是让孩子了解家庭的收入分配情况,促进孩子的成长成熟,形成合理消
费的意识,为家庭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二是不要溺爱孩子,让孩子经受一些磨砺,如果有机会的话,
可以让孩子尝试一些工作,从中体会生活的艰辛。这样在消费的时候,他们就会明白每一次消费的价值。
⑥最后,大学生自身要尽早确立人生目标,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这样每一天才是充实的,每
一分才会是忙碌的,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消费上。
15.根据上述材料,说说大学生过度消费的原因有哪些。(2分)
16.小王是一名大二学生,看到身边几位同学突然变美,羡慕不己。有一天她看到一张“美容整容贷”的
小广告,于是她想贷款去做整容。请你结合上述材料给她提三条忠告。(3分)
1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超前消费等于透支未来,社会需要用法律手段对超前消费加以规制。
B.o我国各个银行已经明令禁止对大学生发放信用卡,禁止学生贷款。
C.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便借助一些贷款平台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但有的人往往会陷入“还款难”的
困境。
D.父母做到加强引导,不溺爱孩子,就能杜绝孩子过度消费。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H分)
年关的丸子汤
蒋建伟
①快过年了,一串串红红火火的鞭炮把树枝都压弯了。零零星星的鞭炮声以及杀猪声宛如一只小手,
把小孩子挠得浑身乱痒痒了,就一蜂窝地朝着声音的源头跑,红红的小脸蛋仿佛一张张年画贴满了乡村的
大街小巷。
②小村人过年,家家必干四件大事:磨绿豆丸子、炸麻叶子、蒸蒸馍儿和炸油果子。而磨绿豆丸子,
则是大事当中的大事,因为绿豆九子只有我们几个小村才有。正月里拜年,走亲戚送礼,都要在礼篮子里
第5页共27页
塞几把绿豆丸子,讨人家喜欢。所以一大早,娘就说:“马上要到年关了,我们泡几盆绿豆吧!"我们心
里恨不能把十根脚趾头都举起来,高兴地说“好”,纷纷抢着挑井水。娘将选出来的上好的绿豆,倒进两
三个大红盆里,再添上井水,然后就泡上那么一夜。到了第二天,真正的忙碌就开始了:这时候的绿豆已
经被泡得皮笑肉不笑了,但依然是一副黄皮肤绿长衫的模样,我们只有不停地顺时针搅动满盆的绿豆,然
后逆时针拿漏勺在水面上作蜻蜓点水状,飞快地捞出漂浮起来的绿长衫,才能使绿豆真正做到皮肉分离。
③过年过年,大人慌,小孩馋。第五天的头晌,我们把三大盆湿湿的绿豆瓣儿装上一辆架车,准备到
村中蒋大炮家去磨绿豆沫儿。可到了地方一看,好家伙,排在我们前面的还有四五家,蒋大炮家的叫驴都
累得嘴里直往外倒白沫儿,万般无奈下,人只好代替了驴,大人小孩一替一歇,慢得像老婆婆纺线。娘为
了节省时间就回家准备炸绿豆丸子的配料去了,我们就趴在架车把儿上等,等着等着,就睡着了。等我们
冻醒后睁开眼睛一看,院子里早已点起了一盏明晃晃的大汽油灯,前面还剩下一家半。爹小声安排老二回
家叫娘,指挥我们往下卸东西,随时准备战斗,说得我们的劲儿一鼓一鼓的。看着三个装满绿豆瓣儿的红
盆,我仿佛已经满嘴油花地喝上了辣乎乎的绿豆丸子汤,这时,我使劲擦擦干巴巴的嘴巴,吸溜了几下鼻
子。
④娘跑来了,连围在腰里的黑围巾都没有来得及脱,一上来就慌着点小石磨眼儿。爹一边第一个当
“驴”,一边为娘纠正一些动作。第二个当“驴”的是老大,但是没有拉七八圈就缴枪投降了。老大说:
“你们还不一定胜我呢,笑啥笑?不信试试!”我逞能,二百五一样冲过去,结果推了没有两步就累趴下
了,害得一圈子人都笑歪了嘴。正笑着呢,爹不知道从哪里牵回来一头老黄牛,把我扯到一边,套上牛,
说“驴”站一边去,关键时刻还得靠牛!娘给了我一个立功的好机会,让我替她拿瓢接绿豆沫儿,这个活
轻松啊,只要别把绿豆沫儿顺着磨沿流到地上就行了。我也一时轻敌,刚开始接绿豆沫儿时,瓢总是对不
上磨缝子,接着是跑的速度和牛的速度不一致,瓢在磨缝上忽快忽慢,忽前忽后,跑得气喘吁吁的,还老
挨娘的骂。爹倒是不骂我,但要我学习牛走路,我学了半天也没有成功,干脆就把瓢让给爹。结果,爹学
得比牛还要牛,绿豆沫儿一瓢接一瓢地甩进红盆里,迈步收步几乎和牛同时,整齐划一,简直就像亲哥俩!
⑤后来又到我出场了,好在这时我已经变成了一个老手,接的速度和动作非常娴熟,越发骄傲起来,
简直有点不知道王二哥贵姓了。正得意呢,老黄牛忽然停了下来,“哗哗哗哗”尿了一泡儿,我赶紧端红
盆,免得绿豆沫儿里溅进去牛尿,但不幸的是,还是溅进去了一点点。我吓坏了,偷偷地看了一眼娘,娘
正好也在看盆,好在她最后只是朝我笑笑,并没有当场揭穿我。等到老黄牛再次撅屁股的时候,我应变的
能力机敏多了,刚开始一点也没有溅进去,我心里正高兴,可高兴仅仅持续了十几分钟,我望着自己的裤
腿鞋子,就怎么也笑不起来了,因为,那上面满是热腾腾的牛粪。
⑥深夜十一点多了,我们才七手八脚地回家,倒香油,烧大锅,娘往绿豆沫儿里拌上一些碎碎的萝卜、
葱姜和细粉,精盐和味料那么一打滚,以此类推,干净利索,末了,端起来一盆斜放在锅台上,只等着九
第6页共27页
子们一个一个下油锅了。油开始微微移动,娘半屈着左拳,拳里塞满了东西,搦出了铜钱口大小的一柱绿
豆沫儿,只见右手一揪一团,一点一送,嘴里还不停地向老天爷许愿求福,保佑我们家明年五谷丰登,富
贵吉祥。我们四个人都两只手抓满了绿豆九子,油汪汪的小嘴塞得鼓鼓囊囊的,一个比一个大。爹说:“看
你们啃吃哩!等会儿,还要煮一锅绿豆丸子汤呢,看看谁的肚子还能装得下?”
⑦终于,娘给我们一人盛了一大碗绿豆丸子汤,灌一口,那叫一个辣乎乎啊!我不要命地吃,嘴巴上
连汗和鼻涕都分不清了。娘问我们:“过年喝丸子汤好不好?”我们纷纷点头。爹说:“年才刚刚开头,
好吃好喝的,都还在后头呢!"突然,我吃到了一个酸酸的绿豆丸子,心里“咯噎”一下,问娘:“娘,
这个绿豆丸子咋那么酸呀?是不是牛……”
⑧“胡连个啥?"娘狠狠拿眼剜了我一下说,“这里面怎么会有异味儿呢?肯定是……汤里的醋……
放多了……才这么酸!你你你……不想吃,就别吃!”
⑨我想笑又不敢笑,想说又不敢说,只好和他们一样,一个劲儿地埋头海吃。
⑩紧接着,一个香喷喷的年,正一丝一缕地飘进我们家的小院。
(选自2023年2月20日《中国社会报》,有删改)
17.联系全文,体会本文以“年关的丸子汤”为标题的妙处。(2分)
18.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3分)
(1)看着三个装满绿豆瓣儿的红盆,我仿佛已经满嘴油花地喝上了辣乎乎的绿豆丸子汤,这时,我使劲擦
擦干巴巴的嘴巴,吸溜了几下鼻子。(品析人物心理)
(2)“胡连个啥?"娘狠狠拿眼剜了我一下说,“这里面怎么会有异味儿呢?肯定是……汤里的醋……放
多了……才这么酸!你你你……不想吃,就别吃!”(体会省略号作用)
19.从全文看,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3分)
20.蒋建伟曾说“我的故乡是河南。我是故乡的一条弧线……若干条河南人的弧线,慢慢地,慢慢地,连
成了一个故乡的轮廓。”他的作品中就记录了很多故乡的画面。本文突出的特点是用口语化的、细腻生动
第7页共27页
白•勺语言抒写故乡的温情。请你在文中各投一处,分析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7分)
冬日炒米香
朱慧彬
①过了立冬日,便到了农家炒米季。
②从地里收上来的糯谷经过反复晾晒、脱粒后,白花花的糯米便进了米缸。择一吉日,母亲将糯米泡
水、洗净、入笼,再一笼笼蒸出来。白花花的软与糯,在大白瓷碗里泛光。一碗糯米配什么菜都好吃一一
豆腐炒蒜苗、韭黄炒鸡蛋、莲藕烧猪排……若是糯米上再铺一层薄薄的五花肉或油菜蒸菜,那顿饭就会香
甜得堪比过年。
③蒸出来的糯米抱着团,难储存,须先冷却阴干搓散,晾在日光下。几个太阳天,糯米便会失去水分
变瘦变小,白嫩水润的皮肤一层层变干变淡。阳光一缕缕潜入,糯米一粒粒变得冷峻、坚硬,连枝头虎视
眈眈的乌鸦、麻雀都会望而却步。此时年关就要到了。
④在冬月,豆饼与炒米是年货的一部分。糯米干燥后成为阴米,即可入缸。母亲一有闲暇,便会手制
竹刷、采购黑沙。它们是制作炒米不可或缺的工具。
⑤母亲早早清扫厨房的灰尘,起锅除垢,备好食材。然后身着长衫,整理鬓发,手执竹刷,一如出征
的女将。她意气风发地指挥帮厨将大铁锅烧热。等锅底泛红、黑沙出烟,火候到时,母亲便会撒入一把阴
米,一把竹刷拂尘般不紧不慢地在沙海米阵里辗转腾挪。
⑥母亲的手法是轻盈的,竹刷与糯米的互动,像一幕点石成金的神秘仪式,又如一支编排好的喜庆舞
蹈。一双云手起承转合,一对眸子涡流暗涌。光影聚集的锅底,阴米一分一分地由灰变黄,由黄变白,变
回从前的模样。紧接着,一声声轻微的爆响,米粒一点点变长变粗,身子渐渐膨胀隆起,最终蜕变成白胖
胖的“蚕宝宝”。一锅“蚕宝宝”出炉,母亲便迅速捞起,滤掉黑沙与残粒,存入筐中。
⑦这一流程,母亲每年都要演练千百遍。有时疲惫的母亲也会打盹。听到我们“糊了糊了”的提醒和
一阵哄笑时,母亲才猛然惊醒,一边手忙脚乱,一边”哎哟,哎哟”地自责。
⑧炒米是一个村庄年庆的前奏。领头的先是一户两户,然后是整个村庄。炒米的香钻出厨房,挤出门
窗,浮在村庄空气里。那气味穿堂过户,传递着入冬进腊的消息。而屋外村道上,赶集办年货的车铃声、
脚步声也越来越近,越来越紧。
⑨在故乡,炒米是农人饱腹的冬粮,是孩子放学回家解馋的零嘴儿。抓一把炒米入口嚼一嚼,身体便
热乎起来。炒米和着白面或者豆饼,就盘酸菜,晒着冬阳,那种舌尖上的软、口鼻里的香让人无法忘怀。
第8页共27页
故乡的炒米将农家的年味炒浓炒香、拉长拉远,到春暖花开,犁耙声响;到春播夏种,福满人间。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1月6日)
21.阅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炒米"的主要步骤。(2分)
糯米干燥、入缸一一起锅除垢,备好食材一一一迅速捞起,滤掉
黑沙与残粒,存入筐中
22.品味文中画线的语句,按要求作答。(2分)
(1)一双云手起承转合,一对眸子涡流暗涌。(“云手”戏剧中表演的一种程式动作。通过双手、两臂的
协调动作,构成舞蹈化的姿态,用以表现人物的精神气度。母亲并非表演,这里为什么用“云手”一词?)
(2)炒米的香第号厨房,断小门窗,浮车村庄空气里。(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3.体会本文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感。(3分)
五、作文(40分)
25.按要求作文。
请以“扑面而来的温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不得抄袭;④不
少于600字。
第9页共27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教师版
一、基础.运用(13分)
某校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出“了解传统节日,过有特色中国节”主题教育活动。初一某班的同
学们对中秋节非常感兴趣,他们搜集中秋节相关资料并筹划特色中秋活动,请你帮助他们进行完善。
(一)了解中秋文化
中秋节是流行于我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节日,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有很多别名(a)仲
秋节、八月节、月夕节、拜月节、果子节、团圆节等。中秋节历史修久,文化内涵丰厚,节日习俗丰富多
彩,是我们炎黄子孙秋日生活中美好的点缀。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牢形于唐朝初年。北宋时期,正式定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b)
明清时期,中秋节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之时正是秋粮丰收之际,古代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祭月和庆祝等活动。此时天气已凉而未寒,秋
高气爽,月朗中天。据说一年里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候,因此,后来祭
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甲],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千百年[乙]中几经流转变换,最终“阖家团圆”成为今天中秋节的主要文化内涵。赏月是古人中秋节最
重要的传统活动之一,在现代社会,赏月仍然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活动。人们会在晚上聚集在一起,欣赏
月亮的美丽,并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故事。
除了赏月,全国各地还有很多中秋习俗,如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一些地方的赏月
诗词比赛和民间艺术表演等活动,以此来弘扬中秋节的传统文化。老北京过中秋,除了吃月饼,还有一项
习俗是供兔儿爷。“兔儿爷”,兔首人身,竖着两只大耳朵,披甲胄,插护背旗,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
兽。最初,“兔儿爷”用于中秋拜月祭祀(c)到了清代,“兔儿爷”逐步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
1.结合语境,在文中[甲][乙]两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褪去[乙]继承B.[甲]退化[乙]继承
C.[甲]退化[乙]传承D.[甲]褪去[乙]传承
2.同学们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形作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为要表达的是“年代久远”的意思,所以“悠久”一词中有错字。
B.因为要表达的是“发生的根源”的意思,所以“起源”一词中有错字。
C.因为要表达的是“事物的特点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的意思,所以“定形”一词中有错字。
D.因为要表达的是“照原来的样子继续下去”的意思,所以“延续”一词中有错字。
第10页共27页
3.文段(a)(b)(c)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a---boc、B.a,b;c,
C.ab;CoD.a,boco
4.文段中画横线的语句表达有问题,请你进行修改。(2分)
一些地方的赏月诗词比赛和民间艺术表演等活动,以此来弘扬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二)特色中秋活动
初一某班同学在中秋将临之际,想到有很多人坚守工作岗位而不能与家人团聚,决定设计一个“中秋
佳节,致敬劳动者”的主题活动,慰问不能回家的劳动者。同学们拟主题活动标题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诗。
5.请你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用楷书抄写在格子内并阐明以此为标题的理由。(2分)
6.请你给中秋节期间依然战斗在工作岗位的劳动者写几句话,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和祝福。要求:使用比喻、
拟人、排比修辞手法中的一种。(3分)
【答案】1.D2.C3.D4.一些地方以赏月诗词比赛和民间艺术表演等活动,来弘扬中秋节的
传统文化。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句诗可以表达出此次活动的目的:在中秋月明之际,不能回家的劳动者能够与家人共同欣赏明月,慰藉
他们的相思之苦。6.感谢你们,仍然在战斗的铁路工作者们,在合家团圆时,是你们载着一位位归心
似箭的游子们投入了家乡的怀抱,是你们为每一位焦虑的旅客送去最为真挚的新年祝福,是你们忍受着相
思之苦,搭上又一趟离家远去的列车,你们是最可爱的人啊,在列车上度过一个又一个春节,我希望每一
位旅客,每一站城市能在列车停靠时,给你们带来家的味道和温暖,我也希望我在踏上返程的列车时,能
向你们表达我最真心的感谢,祝你们春节快乐,开启更加平安顺遂的一年。
【分析】1.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甲]处,应填入与“色彩”搭配的词语。选项中,“褪去”通常用于颜色或情绪的消失,而“退化”则常
用于形容事物的发展或进化过程。考虑到语境中提到的是“祭月的色彩逐渐”,使用“退化”更为合适,
因为祭月逐渐从主要活动变为次要活动,所以其重要性或地位在逐渐降低。[乙]处,考虑到中秋节的习俗
和传统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使用“传承”比“继承”更为合适。继承意味着直接从过去继承,而
传承则意味着在发展中不断继承和创新。
故选Do
2.本题考查字形。
第11页共27页
A.悠久:表示时间的久远,没有错字;
B.起源:表示事物发生的根源,与“原因”不同,这里的“源”和“起”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不是错字;
C.“定形”中的“形”是错别字,正确的应该是“型”,表示事物的特点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
D.延续:表示照原来的样子继续下去,符合词语的意思,没有错字;
故选Co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文段(a)处后面列举了中秋节的别名,是对“中秋节有很多别名”的进一步解释,该处前句意思没有表达
完整,故此处应该用逗号。文段(b)处前后句描述的是中秋节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前后两部分是并列
关系,且前句意思已经表达完整,所以应该用句号。文段(c)处前后句描述的是“兔儿爷”在不同时期的
作用,且前句意思已经表达完整,所以应该用句号。
故选Do
4.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原句成分残缺,“以此来弘扬中秋节的传统文化”缺少主语。结合语境,该句的主语是“一些地方”,谓
语是“弘扬”,宾语是“传统文化”,“赏月诗词比赛和民间艺术表演等活动”充当状语,应在其前加介
词,比如“通过”或“以",删掉“以此”。“通过”或“以”是一个介词,表示一种手段或方式,“来”
则是一个助动词,表示目的或意图。故修改后的句子为:一些地方以赏月诗词比赛和民间艺术表演等活动,
来弘扬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5.本题考查汉字书写与活动主题的理由。
书写时,用楷书书写,要将字写规范,注意字的笔画笔顺,不写错别字和繁体字。注意“生、涯”等易写
错的词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诗非常符合同学们设计“中秋佳节,致敬劳动者”主题活动的初衷。首
先,“海上生明月”描绘了中秋夜月亮从海上升起的美丽景象,象征着团圆和美好,这与中秋节的传统习
俗和氛围相契合。其次,“天涯共此时”表达了虽然身处不同地方,但人们共享同一时刻的情感,特别适
用于慰问不能回家的劳动者,强调他们虽然身处异地,但同样能感受到节日的温暖和祝福。因此,用“海
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作为主题活动标题,既体现了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又很好地传递了对坚守岗位劳
动者的敬意和慰问之情。
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这段话首先要表达了对学生们对劳动者的敬意和祝福,这是对劳动者们最直接和真诚的感谢。其次,使用
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中的一种,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能够更好地传达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
祝福。最后,这段话还要表达了希望劳动者们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特殊关怀的愿望,传递出真挚的祝福。
第12页共27页
示例:在这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想对那些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劳动者们表达我最深的敬意和祝
福。你们就像那夜空中最亮的明月,用辛勤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照亮了我们的世界。你们是城市的守护
者,是社会的建设者,是家人的骄傲。愿你们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这份特
殊的关怀和祝福。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共4分)
7.(1)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
(2),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口风雨大作(其二)》)
(4),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答案】归雁洛阳边岐王宅里寻常见夜阑卧听风吹雨我想那缥缈的空中【详解】
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易错字词:雁、岐、阑、缥缈。
(二)古诗鉴赏,完成8-9题。(5分)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拳的一项是()。。分)
A.这首诗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9.《观沧海》这首诗描写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抱负?(3分)
【答案】8.D9.这首诗描写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解析】8.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D.有误,最后一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意
欲建功立业、施展抱负;气势宏伟、雄心壮志;一揽天下、豪迈自信;积极进取、胸怀天下的思想感情。
第13页共27页
故选Do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
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涌”为涌动、
奔涌之意,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
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
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表现了作者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
伟大抱负。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0-13题。(8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魁担持刀。狼不敢
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点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
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
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
窥之①。稍出近之②,愁愁然③,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
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xid),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
跳踉(Hang)大嚼(han),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柳宗元《黔之驴》)
【注释】①蔽林间窥之: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②稍出近之:渐渐地接近它。③愁(yin)愁然:惊恐疑惑、
小心谨慎的样子。
10.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她担持刀弛:(2)其一犬组于前犬:
第14页共27页
11.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2.下面是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从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
狼的这种传统形象?(2分)
狼狈为奸狼奔豕突如狼似虎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子野心鬼哭狼嚎引狼入室
1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答案】10.解除,卸下像狗似的1L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12.“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阴险狡诈、贪婪凶狠的。“狼”在人们心目中的“恶人”形象,应当随
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改变,如对待朋友要摒弃“狼”一般的冷漠无情,对待恶势力则该像“狼”■般的凶
狠无比。13.这两篇文章都是以记叙为主,主体部分记叙故事;都是在文末以议论和抒情结尾。
【解析】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放下担子拿着刀。弛:解除,卸下。
(2)句意: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在前面。犬:像狗一样。
11.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之:的。变诈:欺骗后段。几何:多少。止:同“只”,只是。耳:罢了。
12.本题考查分析形象特点。
第一问:狼狈为奸:比喻互相勾结做坏事。
狼奔豕突: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骚扰。
如狼似虎:像狼和虎一样凶狠。比喻非常凶暴残忍。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狼心狗肺:形容心肠像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狼子野心: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鬼哭狼嚎: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含贬义)。
引狼入室:比喻自己把坏人或敌人招引进来,结果给自己带来了不可想象的麻烦。
从以上成语的释义可知看出,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阴险狡诈、贪婪凶狠。
第二问:示例:狼在中华传统中多代表着邪恶的形象。对于恶势力,我们应该像狼一样果断凶狠,与恶势
力做坚决斗争。但对于同学和朋友,则不能像狼那样冷漠无情,要热情温暖。
1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前四段叙事,记叙了屠户从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过程。末段议论抒情,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认为再狡猾的恶势力也不能战胜正义的力量。乙文前两段叙事,记叙了驴初到黔,老虎因为没有见过驴而
第15页共27页
畏惧,后来熟悉以后,把驴吃掉的故事。末段议论抒情,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
逞志的人。
所以两文都是以记叙为主,主体部分叙事,文末议论兼抒情。
【点睛】参考译文:
【甲】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
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的
狼停住了,前面的狼又到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
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
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
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转
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
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
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黔地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了一头去。驴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
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驴是个庞然大物,以为它是什么神物,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渐渐小心地出
来接近它,惊恐疑惑,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来来回回地观察驴,
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
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越来越轻侮,碰倚靠撞冒犯它。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老虎于是很高兴,心
里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
的肉,然后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当初要是不使出它的那点本事,老虎即使凶猛,但由于
多疑、畏惧,终究不敢吃掉它。如今落得如此下场,可悲啊!
三、名著阅读(5分)
14.学会欣赏别人,你会更优秀。请从《朝花夕拾》《西游记》两部名著中任选一个你最欣赏的人物,结合
具体内容,谈谈你欣赏他(她)的理由。(100字左右)
第16页共27页
【答案】示例1:我最欣赏藤野先生。鲁迅留学日本时,藤野先生不但不歧视他,反而为他添改讲义、纠正
解剖图,关心他的解剖实习等,这让身在异国他乡的鲁迅感受到温暖。藤野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没有民
族偏见的高尚人格,令我敬仰,值得我学习。
示例2:我最欣赏孙悟空。在“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中,孙悟空宁愿承受紧箍咒之苦,也要将化作一家三口
的白骨精消灭,即使被师父冤枉,逐走,临走前还嘱托沙僧照料好师父。他的嫉恶如仇、不忘师恩值得我
学习。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对这两部名著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要结合情节分
析人物形象,不要张冠李戴。
示例:我最欣赏《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藤野先生处处帮助他,不仅帮助他添改
讲义,纠正他的解剖图,还关心他的实习,并没有因为鲁迅来自弱国就歧视他。藤野先生这种正直热情,
毫无民族偏见的品性正是人性美的体现,让读者感动。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17题。(7分)
过度消费应休矣
【材料一】
①在近年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时任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的田祖荫提到,在开展学生资
助工作过程中,发现有些大学生过于热衷消费,“开学季”成了“烧钱季”。
②“无论是国家资助、社会捐助还是父母给的‘血汗钱’,都是来之不易的,花这些钱都要知道心疼。”
田祖荫说,广大学生应当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不盲目攀比,不贪图享乐,不追求奢侈消费,“量入为出”
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支出,做到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科学消费。
③过度超前消费等于透支未来。只有理性的超前消费才是社会合意的消费。我们需要对消费预期进行
引导,对引发杠杆率、诱发犯罪的消费贷,必须以经济(信贷政策)和法律手段加以规制。
【材料二】
高配置手机对还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而言,堪称奢侈消费。背债买高配置手机,固然是这些大学生
的虚荣心在作怪,但其背后蕴藏着管理失责之痛。一方面是学校管理之痛,另一方面在贷款管理上也存在
漏洞。如果大学生贷款时,必须要让监护人知道才能发放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大学生过度消费。
虽然近几年央行已叫停了银行对大学生发放透支额度在。1000.元以上的信用卡,但在贷款上却没有严密的
防护措施。高配置手机不是生活必需品,而人的欲望却是无穷的。为了高配置手机,不惜背债,这无论从
哪个方面来说,都是不应该的。然而,。根却不只是在大学生身上。谁在诱导大学生背债买高配置手机?不
言而喻。
第17页共27页
【材料三】
①大学生是各类电子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但缺少固定收入来源,由此大学生分期、贷款平台等
应运而生。由于大学生缺乏成熟的理财规划能力,且存在攀比消费的情形,逾期现象频频出现,有的大学
生正深陷“还款难”的困境。
②大学生过度消费当休矣!
③如何破解大学生过度消费现象呢?
④首先,重视学校的作用。学校要积极引导,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⑤其次,加强父母的引导。一是让孩子了解家庭的收入分配情况,促进孩子的成长成熟,形成合理消
费的意识,为家庭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二是不要溺爱孩子,让孩子经受一些磨砺,如果有机会的话,
可以让孩子尝试一些工作,从中体会生活的艰辛。这样在消费的时候,他们就会明白每一次消费的价值。
⑥最后,大学生自身要尽早确立人生目标,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这样每一天才是充实的,每
一分才会是忙碌的,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消费上。
15.根据上述材料,说说大学生过度消费的原因有哪些。(2分)
16.小王是一名大二学生,看到身边几位同学突然变美,羡慕不已。有一天她看到一张“美容整容贷”的
小广告,于是她想贷款去做整容。请你结合上述材料给她提三条忠告。(3分)
1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超前消费等于透支未来,社会需要用法律手段对超前消费加以规制。
B.o我国各个银行已经明令禁止对大学生发放信用卡,禁止学生贷款。
C.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便借助一些贷款平台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但有的人往往会陷入“还款难”的
困境。
D.父母做到加强引导,不溺爱孩子,就能杜绝孩子过度消费。
【答案】15.①大学生盲目攀比,贪图享乐,追求奢侈消费;②社会管理失责;③父母溺爱孩子;④大
学生缺乏成熟的理财规划能力。16.示例:①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要理性消费,长相是天生的,不必
过度在意;②你应该和父母商量整容借贷的事,事先征求父母意见;③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把注意力放在
学业上,不要过于注重外表,充实过好每一天。17.C
【解析】1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概括。
根据材料一第②段“田祖荫说,广大学生应当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不盲目攀比,不贪图享乐,不追求奢侈
第18页共27页
消费”可知,大学生盲目攀比,贪图享乐,追求奢侈消费;
根据材料二“高配置手机对还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而言,堪称奢侈消费。背债买高配置手机,固然是这
些大学生的虚荣心在作怪,但其背后蕴藏着管理失责之痛。一方面是学校管理之痛,另一方面在贷款管理
上也存在漏洞”可知,原因之一是社会管理失责。
根据材料三第⑤段“二是不要溺爱孩子,让孩子经受一些磨砺,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让孩子尝试一些工
作,从中体会生活的艰辛”可知,原因之一是父母溺爱孩子。
根据材料三第①段”由于大学生缺乏成熟的理财规划能力,且存在攀比消费的情形,逾期现象频频出现,
有的大学生正深陷'还款难’的困境”可知,大学生缺乏成熟的理财规划能力。
16.本题考查提建议。
根据材料一第②段“田祖荫说,广大学生应当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不盲目攀比,不贪图享乐,不追求奢侈
消费”,材料二“高配置手机不是生活必需品,而人的欲望却是无穷的”可以提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
要理性消费,长相是天生的,不必过度在意。
根据材料二“如果大学生贷款时,必须要让监护人知道”可以提出:你应该和父母商量整容借贷的事,事
先征求父母意见。
根据材料三第⑥段“学生自身尽早确立人生目标,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可以提出:提前做好职业
规划,把注意力放在学业上,不要过于注重外表,充实过好每一天。
17.本题考查内容的辨析。
A.根据材料一第③段“只有理性的超前消费才是社会合意的消费。我们需要对消费预期进行引导,对引发
杠杆率、诱发犯罪的消费贷,必须以经济(信贷政策)和法律手段加以规制”可知,必须以经济(信贷政
策)和法律手段来应对引发杠杆率、诱发犯罪的消费贷,本项“社会需要用法律手段对超前消费加以规制”
有误。
B.根据材料二“虽然近几年央行已叫停了银行对大学生发放透支额度在。1000.元以上的信用卡,但在贷款
上却没有严密的防护措施”可知,央行叫停发放透支额在1000元以上的信用卡,本项“禁止对大学生发放
信用卡”有误。
D.根据材料三第④段“首先,重视学校的作用。学校要积极引导,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第⑤段“其次,
加强父母的引导”可知,父母做到加强引导,只是破解大学生过度消费现象一个方面,而不是唯一举措,
本项“父母做到加强引导,不溺爱孩子,就能杜绝孩子过度消费”过于绝对。
故选Co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H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碳-碳复合材料刹车片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中国智能移动办公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牙齿胶托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环保科技示范园项目运营模式与管理结构
- 环保科技示范园市场需求分析
-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
- 地块平整项目总结与经验分享
- 葡萄里有爱的秘诀
- 教案教学反思(19篇)
- 母亲是道光照亮整个家
- 2022-2023学年广州市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 设备维护服务方案(2篇)
- 2024中国AI应用开发者生态调研报告-易观分析
- -中国传统节日之春节习俗介绍主题班会14
- 2024年辽宁医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4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二模作文“成长的必经之路:责任与选择”审题立意及范文
- 诺如病毒应急演练汇报
-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SOP
- 生物质颗粒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三创赛获奖-非遗文化创新创业计划书
- 2024届新高考二轮复习 以“防”突破无机制备型实验综合题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